第137章
  费油归费油,但是,好吃呐!能不能拿给食品厂、正式投产,这还不一定,但是,在家里做一点儿、大家分着尝尝味儿、吃个新鲜,这还是不成问题的。
  反正,一时半会儿的,他也不能“顶风作案”、跑去南方吧!
  那就在家里折腾折腾呗!
  抱着这样的想法,梁万隔天买齐材料,就开始付诸行动了!
  也幸好,韩家的定量有限,但却能想办法、通过别的路子、倒腾一些粮食回来,要不然,梁万做起实验来,还真不可能像这样随心所欲。
  梁万出品的手工版自制辣条,是用面粉和大米做成的,简单调味儿后,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好评。
  没办法,虽然他调出来的味道没有那么美味,但架不住他舍得放料!
  抛开口感不提,光是拌辣条用的那些油,就足够让韩家人对这道美味的零食称赞不已了。
  毫无疑问,一心想着食品厂发展的韩学礼,立刻就找梁万要了方子,又让他再做了点儿,第二天就拿到食品厂去开会讨论了。
  值得一提的是,韩学礼想让食品厂发展得越来越好,却没打算以牺牲大家伙儿的个人利益为代价。
  他让老师傅研发新品,自然,也是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的!
  第130章
  ◎更新◎
  这是个讲究集体主义精神的年代,如果个人在发明创造、维护厂子利益等方面有突出贡献,那么,他可以得到的,是荣誉性称号、一点点的钱票奖励、优先分房的承诺。
  毋庸置疑,食品厂最新出炉的创新性成果相关奖励办法,在厂里引起了热议。
  有人打了鸡血,有人半信半疑,但到目前为止,厂里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为研发新品贡献一些新的想法。
  于是,韩学礼这才把梁万的主意拿到了厂里、进行讨论。
  反正,一切都是按照规矩办事,即便出主意的人是他的女婿,可他“举贤不避亲”,难道不是更能够说明他的问心无愧吗?
  相信,只要有人打样儿,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动脑筋、为食品厂的发展锦上添花的!
  一种新商品的投产,并不是拍脑门儿就能立刻决定的事情。
  况且,食品厂是国营单位,也是安城数一数二的国营大厂,关系着上千户家庭的生存呢,有任何决策,当然也是必须经过上面点头同意的。
  好在,食品厂能够主动出击、研发新品、扩大市场,上面也是乐见其成的。
  允许食品厂生产辣条,这只是一条没那么重要的信息,最重要的还是,在上面领导的牵头下,食品厂成功以六万块钱的价格、从京市食品研究所、购入了三台膨化机。
  六万块钱,对个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对食品厂这样的国营大厂而言,可就不算什么了。
  膨化机从京市运回来,食品厂的老师傅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实验,他们不仅要实验出制作最佳口感的辣条、需要膨化机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也要实验出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辣条的最佳调味配比。
  这项任务不算简单,但不管怎么说,梁万出的这个主意,的确是被食品厂采用了。
  所以,八月底,梁万再出发去南方之前,韩学礼把食品厂给的奖励带回了家——一张空调票,而且,东西是食品厂出面、已经跟上海那边儿协商好的、不日就会运到安城来。
  对于其他人家来说,给出了这样的奖励,食品厂可真是够鸡贼的!
  毕竟,空调票稀罕,但空调本身更稀罕,安城最大的百货大楼,都是常年没货的,况且,就算有货,又有谁家舍得花几千块钱买一台空调、来顶替风扇同样能起到的作用呢?
  但梁万三月底从南方回来以后,就念叨着有机会要买台空调了,是因为实在买不到,最后才只买了一台电视。
  这次,正好有这么个机会,能够借公家的身份、替自家提供一些便利,韩学礼这才想到了空调票。
  “等空调运回来了,就装在正屋吧,大家在正屋待的时间多一些,对了,菁菁,我这一走,估计又得是一个多月了,你记得提前问问街道办,看能不能把咱们家的电路跟别人家的分开!”
  梁万边替闺女摇着扇子,一边说道。
  他也是刚想起来,空调的确凉快,但耗电量也大,如果不把电路分开,那就只有两种结果。
  要么,就是他们家的空调成为摆设,要么,就是街坊邻居家动不动停电了。
  “我知道了!你这次出门,还是得小心着点儿,万一遇到抓投机倒把的人,哪怕当场把货扔了呢,也绝对不能让自己出事儿,知道吗?”
  韩菁其实不太赞同梁万这么快又去南方,一是因为天热,南方只会更热,不管是来回路上奔波,还是顶着大太阳摆摊儿,都会比春秋季节更辛苦一些。
  二则是因为政策收紧的那阵儿风波,刚过去没多久,就跟政策变化前、会有种种前兆一样,现在,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但各地总归会有些“滞后反应”的,这就增加了风险!
  “我知道的,放心,我保证让自己连一根头发丝儿都不掉,平平安安地回来见你们!”
  都是“老夫老妻”了,梁万的脸皮也被锻炼得厚了不少,这会儿,闲着的另一只手就直接牵住了韩菁。
  对此,小满习以为常,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专心致志地跟手里的西瓜“作斗争”!
  两天后,梁万、刘东和卢海风再次坐上了前往鹏城的火车。
  这一次,他们仨带上的本钱,加起来,总共有十五万!
  倒也不是他们带有赌徒心理、因为上次赚到了钱、就以为赚钱特别容易、恨不得这十五万分分钟变成一百五十万似的。
  而是他们仨知道,本钱越多,进货量越大,成本就越低,同样的卖价,他们就会比别人更有优势、赚得更多!
  这趟火车的终点站就是鹏城,尽管离鹏城越来越近,可是,仍有人在陆续上车,压根儿没有几个空座位。
  显而易见,大家的目的地都是一致的,而两个多月前的那场风波,并没有抑制住大家想要赚钱、赚大钱的心思!
  梁万、刘东和卢海风他们虽然谨慎,却也不至于小心翼翼到一路上都不跟别人说一句话的地步。
  通过聊天,他们得知,这个车厢里,除了两个去鹏城出差的、一个去探亲的,剩下的人,全都是去进货的,而且,他们都不是第一次来鹏城了!
  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可有人要进衣服,有人要批发海鲜干货,有人想倒腾些电子表、收音机这样的东西回去卖。
  而且,哪怕同样是要进服装去卖的,大家选择的摆摊儿城市也不一样。
  所以,简单打听清楚后,车厢里,大家伙儿逐渐变得热络起来了!
  同行之间,不仅可以是冤家,也可以是互相交流经验的良师益友,至少,通过聊天,梁万他们仨是觉得自己获益匪浅的!
  等到下车的时候,他们还跟两个特别能聊得来的大哥互相留了姓名和电话,会不会打这个电话,且先不提,最起码当下,大家想要认识一番的这颗心,是十分真诚的!
  轻装简行的三个人出站后,找了家招待所住下,这次,他们并没有选择上次入住的那家招待所。
  虽然是国营单位,但是保险起见,肯定还是换个地方最为稳妥了,毕竟,他们可是随身携带巨款的人呢!
  养精蓄锐一晚,凌晨三点多,三人从招待所出发,来到了服装批发市场,看的第一个档口,当然是他们的老朋友——秦有民秦老板的了!
  那批喇叭裤让梁万、刘东和卢海风三个人赚到了第一桶金,但很显然,作为直接和工厂对接的批发商,秦老板也没少赚。
  这一点,光是从秦老板看到他们仨以后十分热情的态度,就足以窥见一二了!
  ——要不是真金白银,有哪个生意人,会放着顾客不管、特意走过来热情地跟三个“朋友”打招呼呢?
  “没事儿,秦老板,你忙你的,我们先自己转转,待会儿有需要的时候再叫你!”
  听梁万这样说,秦有民爽快地应了一声,虽然通过上次的事情,他觉得这三个小伙子拿货还是很有眼光的,说不定,这回又能从他的档口发现哪个款式是“蒙尘的珍珠”、有可能成为爆款呢,但仔细想想,他又觉得不太可能。
  头一次来鹏城进货,能赌对一回、吃到第一波儿红利,这就已经是新手自带的“幸运光环”在发挥作用了。
  可要说他们能接二连三地赌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流行趋势,秦有民觉得,那,这事儿可就不仅仅是用“幸运”两个字儿就能解释的了!
  正在看货的三个人,并不知道秦有民心里的想法,比起去猜别人的心思,他们当下的注意力,自然还是在“要进哪些款式会卖得快”这件事情上咯!
  秦有民的档口里依然摆着一些喇叭裤,但这一次,梁万三人的目光并没有为这些喇叭裤停留,哪怕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