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现在,聪明人都开始往南方涌,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要是梁万在南方遇到什么危险,那他闺女怎么办?孙女怎么办?
  韩学礼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就怎么说了!
  韩菁上班十多年,都能攒下五千来块钱,他和向英夫妻俩工龄长,级别高,就算每个月的家庭开销不少,但这么多年下来,攒下的钱,也只会更多!
  所以,钱的事儿,韩学礼是真的没有放在心上,他担心的,唯有安全问题!
  梁万看出来了,心里暖呼呼的,他就知道,老丈人是个嘴硬心软的人,实际上,一早就把他当成亲生儿子了!
  “爸妈,这你们就放心吧!我已经跟刘东、海风他们俩商量好了,到时候,我们仨一块儿去,互相也好有个照应!”
  听到这句话,韩学礼才算是放心了,瞥了眼正竖起耳朵、参与家庭会议的孙女儿小满,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在“家庭会议”结束后,让向英给闺女拿了三千块钱。
  当然,丑话也是要说在前头的。
  “你跟梁万已经商量好了,依着他去南方闯一闯,我和你爸也不好再提出反对意见,这三千块钱,你拿给梁万做本金。”
  “但是,只此一次,如果他这次去南方、没能闯出个什么结果来,那就证明,他没有做买卖的天赋!往后,就再也不要提去南方闯荡的那些话,老老实实地待在厂里吧!”
  作为家里的大总管,向英习惯了记录家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这次,给梁万拿三千块钱,还要做好这些钱都打了水漂的心理准备,她自然是十分心疼的。
  只是,心疼归心疼,向英也知道,这三千块钱,是必须给的!
  除了实打实地用行动支持女婿的意思外,说句实在话,他们两口子就一个闺女,攒再多的钱,最后还不是韩菁和梁万的吗?
  第111章
  ◎更新◎
  同一时间,卢海风和刘东也分别跟家里人说了这件事。
  去年,下乡知青开始大规模返城,但工作岗位依然紧缺,这就导致,社会上出现许多闲散人员。
  有的人无所事事,只想等着街道办安排;有的人抓住一切机会去打零工,想着能挣一点儿是一点儿;也有的人,觉得要等到厂里招工、怕是希望渺茫,又因为复杂的家庭情况、不愿意待在家里吃白饭,于是,便走上了摆摊的道路。
  到现在,选择放下身段、当个体户的人依然是少数,但大家伙儿听到“个体户”这个词儿的时候,反应却已经不再是警惕戒备了。
  只是,光顾个体户的生意是一回事儿,允许自家孩子也去当个体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毕竟,卢海风和刘东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人,在端着铁饭碗的前提下,还去冒这个风险,家里人就有点儿难以接受了。
  “老三,你说说你,闺女都多大了,你怎么还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性子呢?当个体户?亏你想得出来!不行,我不同意!”
  说话的人是刘东的大哥,他结婚早,儿子今年6月份就要高中毕业了,但是,成绩稀烂,考大学肯定是没希望了。
  他这个当爹的,可不得提前替儿子筹谋下进厂的事情?
  可要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弟弟刘东因为摆摊当个体户、被逮到公安局去了,他这个当哥哥的,怎么可能不受到牵连呢?
  到时候,儿子进厂的事情,恐怕也要无限延后了!所以,他的脸色并不好看,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意思。
  知子莫若母,虽然大儿子不是由她带大的,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足以让她看清楚大儿子骨子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连玉琴原本也是不赞同刘东去冒险的,可是,看见大儿子一副生怕连累到他的样子,顿时就不乐意了:
  “我跟你爸还没吭声呢,你先别说话!”
  “儿子,你是想一个人去南方?”
  刘东赶紧把话说清楚:“不是,我跟梁万还有海风约好了,我们仨一块儿去,具体做什么,还没想好,但是,总得先过去看看,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吧!”
  “你听听,还没想好做什么呢,就嚷嚷着要去南方,连计划都没有,能成功才怪呢!”
  “老三,你也别成天就知道跟着梁万他们有样学样,人家是什么情况?不是有个当厂长的老丈人,就是有个当科长的亲爹!咱们这一家子都是普通工人,跟人家能比吗?”
  “要我说,你还是踏实点儿,把心思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这样,说不定领导看见你做事认真,哪天还能给你涨一级工资呢!”
  刘东的大哥毫不客气地泼冷水道,在他看来,人就是得脚踏实地,有多少能力,办多大的事儿。
  人家梁万和刘海风有家里兜底儿,就算真的失败、钱打了水漂、人也进公安局走了一趟,家里也总能想到办法、再给他们安排个工作。
  可是,他们家呢?没有多少门路,万一刘东丢了这个铁饭碗,他妈能忍心看着小儿子一家这么落魄吗?到时候,肯定要掏钱再给刘东安排工作。
  老两口攒一辈子,能攒下多少家底儿?全都给了刘东,到时候,他们家怎么办?
  由着爸妈补贴老三,心里觉得不平衡;不让爸妈补贴老三,传出去,又难免落个不顾手足情谊的名声!
  为了避免将来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刘东的大哥这才开始不遗余力地打击他,恨不得现在就彻底搅黄了这件事。
  他的心思,在场的人,几乎都能看得出来,连玉琴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她可以自行决定把工资补贴给哪个孩子,但那是她的自由,可现在,她和丈夫能挣钱,还没到瘫在床上、需要人伺候的地步呢,老大就开始把他们夫妻俩的钱当成自己的了,真要到了不能动弹的时候,老大一家,难道能指望得住?
  刘东的脾气本身也没有多好,这会儿任由他大哥说下去,不过是担心他妈夹在中间为难罢了。
  可对于祝琦来说,在婆家,丈夫和闺女才是最重要的人,至于其他人的看法,呵,管他怎么看呢?
  “大哥,这事儿,我们夫妻俩已经商量过了,之所以跟家里说一声,一是告诉爸妈,免得他们从别人嘴里知道,反而更担心,二来,是想着万一哪天在街上,你们看见刘东摆摊,生出误会,觉得我们两口子跟家里生分。”
  “你放心,我们夫妻俩就月亮这一个闺女,压力不大,这几年下来,手里还是攒了点儿钱的。”
  “这回刘东决定去南方闯一闯,我是支持的,家里也留了点儿钱,就算他全都赔了进去,我有工作,保证我们一家三口饿不着,还是没问题的。”
  “大哥不用担心,要不然,知道的说你是怕刘东出门在外遇到危险,不知道的,怕是还以为你这个当哥哥的生怕我们连累了你呢。”
  说完,祝琦扯了下刘东的袖子:“爸妈,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一家子就先回去了!”
  连玉琴点点头,虽然被阴阳怪气了一通的是她的大儿子,但她却一点儿都不觉得,小儿媳有说得不对的地方。
  不仅如此,当着老大一家的面儿,连玉琴又起身去橱柜里取了东西,全都装到了布袋子里,塞到祝琦手上:
  “这是百货大楼新上的饼干,我买了两盒,还有一斤的枣泥饼,咱们家就月亮年纪最小,都给她拿回去,留着慢慢吃!”
  要是搁在之前,祝琦多少会顾及着大哥一家的心情,推让一二,能不能把东西退回去一半儿,是另一回事儿,但至少,姿态是做足了的。
  可今天,她心情不好,也就懒得管大哥一家此时此刻是怎么想的了,笑眯眯地接下布袋,又轻轻推了下闺女。
  月亮立刻懂了:“谢谢奶奶!爷爷奶奶对我最好了!”
  见状,刘东的大嫂还没说什么呢,他大哥倒是先嘟囔起来了:“小小年纪,马屁精!”
  连玉琴送小儿子一家出来,并没有听到这句话,但刘东他爸还坐在这儿呢,又没到老眼昏花、说话要靠吼着听的年纪,把这句话听了个正着,当即就不乐意了。
  巴掌毫不留情地落在了大儿子的后背上,冷声道:
  “月亮好歹叫你一声大伯呢,你可倒好,都是能当爷爷的人了,结果,就是这么当长辈的?出息!跟小辈儿计较那么一点吃的,你可真有出息!”
  刘东的大嫂和他侄子侄女默默地往旁边挪了挪凳子,就差把“我们跟他不是一边儿的”写在脸上了。
  但说句实在话,认识到老两口偏心小儿子是一回事儿,可这是大人之间的事情,跟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有什么关系?
  斤斤计较到这个份儿上,说真的,感觉有点丢人是怎么回事?
  那厢,已经离开了的一家三口并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么一出“老父教子”事件发生呢。
  祝琦抱着闺女坐在自行车后座,刘东骑车的速度并不快,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突然,祝琦蹦出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