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但是,想到托儿所的条件到底不如家里,一家子商量了下,终究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没有了上托儿所的这段经历,小满头一天去上学,第一次离开家里人这么久,看不到熟悉的人,她会不会哭闹?要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坐半个小时,她能不能适应?
  这些个疑问,韩家人心里都没有答案,所以,整整一天,梁万和韩菁在单位、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会想到小满。
  下工铃声响起,梁万跟许婶儿她们打了声招呼,着急忙慌地就离开了办公室,在楼底下的车棚里取了自行车,骑上就往食品厂赶。
  附属小学就在食品厂里面,只是另开了一道门,免得正好赶上工人们下工的时候、人流湍急、出现本可以避开的危险。
  梁万骑着自行车赶到的时候,附属小学还没有放学呢,但门口已然出现了不少家长,都是等着接孩子的,其中,多数都是爷爷奶奶辈儿的。
  虽说附属小学距离家属院儿,也就是不到三百米的距离,孩子们更是从小就在家属院里撒欢儿长大的,闭着眼睛都不可能迷路。
  但是,正所谓“隔辈儿亲”嘛,反正在家里也是闲着,那还不如来接孙子孙女,正好也能活动活动筋骨呢。
  学生们是按照年级、班级从低到高,依次被老师送出来的,自然,在一年级一班的队伍里,梁万一眼看过去,就找到了他家闺女。
  看到小满的第一时间,梁万心里松了口气,小丫头正跟旁边的一个小姑娘说着什么,手上还时不时地比划着,手舞足蹈的,看上去适应良好。
  “小满!”
  看见他闺女左顾右盼的,梁万适时出声,小满扭头,眼神立刻亮了。
  “爸爸!”跟老师以及新认识的小伙伴道别后,小满迫不及待地跑向梁万,直接扑到了他怀里。
  “爸爸,老师今天教了好多好多东西,都是妈妈教过我的,我全都记得,我都会,老师问问题的时候,我还举手回答了呢。”
  坐在自行车前杠上,屁股底下有点儿硌的事情暂时忽略掉,小满一边看着左右两边不断倒退的风景,一边跟爸爸分享起她今天的经历来。
  小姑娘是从小就在全家人的疼爱下长大的,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但并不代表,她就是个心志软弱的小朋友了。
  这会儿,虽然说着说着,觉得一天都没有看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他们了,有点小委屈,但是,她很快就自个儿调整好了情绪,接着叽叽喳喳起来。
  她都已经是小学生了,不是三岁小孩儿了,可不能再哭哭啼啼的、让弟弟妹妹看热闹了!小满,你要坚强啊!
  在心里给自己打打气,路过副食品商店的时候,小满拽一拽梁万的袖子,他立刻意会:
  “咱们家小满第一天上学,就能表现得这么勇敢,确实应该得到一点奖励,这样,爸爸带着你进副食品商店逛一圈儿,你可以任意挑两样东西,咱们带回家去,跟爷爷奶奶他们一块儿分享,好不好?”
  小满立刻笑眯了眼睛,果然,最懂她的人,永远都是爸爸:“好!”
  副食品商店在去年的时候,增加了熟食摊位,和肉摊一样,摊位属于公家的,东西也是通过公家的渠道弄来的,出摊的人只能拿固定工资外加一小部分补助而已。
  当然,这几个熟食摊位的设立,还是给大部分人提供了便利的。
  此前,熟食是只有国营饭店的窗口才有得卖,但数量不多,往往刚得到消息、赶过去,东西就已经卖光了。
  这几个熟食摊位卖的东西,都是城里几家国营饭店大师傅掏出了压箱底儿的秘方做的,一部分留在自家单位卖,另一部分就送到了这边来。
  小满“巡视江山”后,选了五香烧鸡和酱鸭,没办法,谁让她随爹、完全是个“肉食动物”呢?
  梁万从来都不会糊弄他闺女,区区两张肉票“而已”,他就更不至于反悔、影响他在闺女心里的伟岸形象了!
  带着买好的东西,父女俩回到家,韩菁没有去食品厂接闺女,到家的时间更早一些,已经开始把米饭蒸上了。
  梁万一看就知道,他媳妇儿必然是猜到,他今天肯定要做顿好的、犒劳犒劳闺女的辛苦,便冲着韩菁,递出了一个“不愧是我媳妇儿,咱们俩果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眼神。
  接收到信号后,韩菁默默别过头去,心里吐槽,这还用猜吗?
  他向来都是动不动就要做顿好吃的,理由嘛,不是爸最近有点忙、太辛苦了、得好好补一补,就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得多吃点儿有营养的才行。
  嗯,不知道的,怕是要以为爷爷奶奶已经七老八十、病痛缠身了呢!
  实际上,二老的身子骨可健壮着呢,尤其是这几年,奶粉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本地生产的奶粉被搬上百货大楼柜台,奶粉,再也不像前些年那么难买了。
  每天一碗奶粉地喝着,基本上一个礼拜能吃三四回肉,这伙食水平,足以超过全国95%的家庭了,营养跟上来了,身子骨能不健壮吗?
  也就是家里人都挣钱,也重视身体健康,不介意多花点儿钱,要不然,以梁万这样的生活方式,能有几个家庭经得住造啊?
  韩菁心里哀叹,深觉梁万就是她攒钱道路上最大的一只拦路虎,可是,当梁万把炒好的菜端上桌的时候,闻着这香味儿,她又转变了想法。
  其实,人活一辈子,也就这么多时间,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倒是也没必要刻意亏待自个儿嘛!
  “梁万,这阵子,你能每天去接小满放学不?”
  小姑娘的童言稚语,让家里的氛围十分轻松且热闹,但在小满回她的小房间去写作业以后,韩学礼脸上才出现了凝重的神情。
  向英记得,上一次在他脸上看到类似的神情,还是在国家宣布取消高考、全国各地起风、形势大变的那一阵子呢!
  “城里要出事儿?还是冲着食品厂来的?敌特有行动?”
  向英的确是在妇联工作,但是,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战争残酷性的她,并没有失去应有的敏锐嗅觉,根据韩学礼的话,立刻就推断出了一些东西来。
  家里人的目光都落在韩学礼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他们倒也不是觉得,万一敌特有专门针对食品厂的破坏行动、他们知道这些、就能帮上什么忙了。
  只不过,有的时候,被蒙在鼓里、完全一头雾水,也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他们知道究竟要发生什么事儿,就能有所准备,心里也能有个防备,万一遇到有人蓄意接近这种不同寻常的情况,那不也是能够第一时间跟组织汇报吗?
  韩学礼揉了揉眉心,一副很是头疼的样子:
  “具体是什么事儿,我现在也不清楚呢,只知道,最近上海那边不太平,似乎是跟革委会有关,连带着咱们安城都跟着紧张起来了。”
  “可能是革命斗争形势又要有所变化吧,专门冲着食品厂来,应该不至于,我让梁万去接小满放学,也就是以防万一罢了!”
  韩学礼倒是可以让自己的秘书去把孙女接到自个儿的办公室、等他忙完、祖孙俩再一块儿回来,可是,他作为厂长,总要给其他人打个样儿的。
  秘书是协助他处理公事的,而不是要替他忙活私事儿的,虽说这么一点小事,厂里不会有人特意拿出来说嘴,但是,万一呢?
  相比之下,肯定还是自家人去接小满,更能省去麻烦,也更让人放心一些!
  第102章
  ◎更新◎
  接小满放学的事情,自然是被梁万揽了过去。
  反正,档案室的工作十分清闲,他又有自行车,来回也方便。
  至于韩学礼特意提到了“最近形势似乎不大对劲儿”的事情,过后,梁万倒是想到了点儿什么,反应过来了。
  可是,这么大的事儿,他没办法解释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只好继续藏在心里了。
  就在小满逐渐习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时,10月份,国庆节刚过,便有一件事情,在上海发生了。
  韩学礼消息灵通,没过多久就知道了其中细节,但这件事干系重大,他也就是关上门、在家里提到过几句罢了。
  直到18号这天,收音机里,组织才把粉碎反党集团事件的大致经过,传达给了全国各族人民。
  向英下班、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就看到,不管是路上的行人,还是正在柜台前准备买东西的顾客,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种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的感觉,向英并不陌生,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十年啊!这十年,遭受过迫害的人不计其数,有罪有应得的,有罪不至死的,也有只因怀璧其罪而被故意诬陷举报的。
  并非亲身经历过那些苦难的人,向英很难完全感同身受,但她知道,雨过,终于要天晴了!
  为着这么个好消息,向英觉得,确实有必要庆祝一番,于是,大手笔了一回,直接把家里这个月的肉票全部用了,买了两斤排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