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第1节
  本书名称:往宫里打秋风的日子
  本书作者:妙鱼
  一句话简介:打秋风打成了皇后
  立意:好日子要用心经营
  第1章 病秧子这一天真来了
  崔兰愔拥被慢慢坐起来,金乌透过纱窗照进来,斑驳的光影中褪色的帐幔和老旧的家具像被描了层淡金色的边儿,几案上的腊梅已绽出了零星花蕾,点点暗香袭来,眼前一下明媚清新起来,包裹在身上的沉郁一下就被驱散了。
  连绵多日的细雨下,哪怕整日熏着香,潮霉味还是时隐时现,病中的人就更禁不住,这回发病,崔兰愔比往常多躺了一日。
  听到动静,桑枝和艾叶快步走进来,“小姐你醒了?”
  “嗯!”崔兰愔伸了个懒腰,“雨可算停了,我觉着骨头缝子都钻了霉气,备水吧,我要沐浴。”
  她能起来就没事了,多少年都是这样,桑枝和艾叶应了,一个去叫水,一个开柜子给她拿换洗的衣裳。
  沐浴后,换了身半旧的茄花色袄裙,崔兰愔被桑枝扶到外间临窗的罗汉榻上,艾叶端过一盏温得恰好的茶喂她喝了,又续了杯热茶放到炕上的雕喜鹊登枝纹的小几上晾着。
  之后崔兰愔歪靠在已洗得泛白的秋香色带暗纹的引枕上,艾叶拿出巾子给她擦头发,桑枝转到另一头,手法娴熟地给她按起肩颈后背。
  崔兰愔脸埋到引枕里,喟叹道,“好死不如赖活着说的就是我了。”
  不想她说丧气话,艾叶转话道,“老爷夫人同两位少爷一天不知来探多少回,大小姐再忙也不忘写信来问,一家子有空就往各处庙里给小姐祈福,小姐的病必会好,好日子在后头呢。”
  “爹娘他们都去谭家了?”崔兰愔的脑子这才归位,记起今儿是三月初六。
  谭家是崔兰愔祖母小谭氏的娘家,小谭氏父亲娶的原配姚氏生下女儿大谭氏没多久就去了,后面续娶了张氏,又生的小谭氏和谭扈姐弟俩。
  世人看重原配嫡妻,所以虽没有血脉关联,姚家不但是大谭氏的外家,也是小谭氏姐弟的外家。
  如今老一辈的大谭氏小谭氏和谭扈三姐弟都去了,不过小谭氏的独子,也就是崔兰愔的父亲崔晟和谭扈的儿子谭士显一直走动频繁。
  只姚家多年守在苏州不出,崔谭两家往姚家走动的就少了。
  这回姚家难得往应城走动,谭士显就挑了初六休沐日在家里摆宴,想着亲戚们重新续上情分。
  “老爷夫人和两位少爷都不放心小姐,来叮嘱了好些才走。”艾叶笑着回道。
  崔兰愔失笑,要是都在家该早跑来围着她转来转去了。
  晾干了头发,胃口也回来了些,桑枝去厨房用天麻炖了鸡汤,鸡汤撇油熬了粥,并着两样清淡的小菜一起端过来。
  从十六岁发病开始,崔兰愔每日都要用一碗这个天麻鸡粥,早都够够的了,到如今闻到味儿就犯腻歪。
  可比起发病的难受,这点腻歪犯呕又不算什么了,崔兰愔端过碗,屏住呼吸,一勺接一勺囫囵着往下硬咽,到最后一口时,因着太过用力,她眼泪都挤了出来。
  干呕了好几下,到底喝了口茶顺了,崔兰愔才缓过来。
  艾叶和桑枝心疼的不行,商量道,“小姐,换别的方子倒换一阵子吧?不能总这么遭罪呀。”
  崔兰愔还是那句,“等赚了银子就换。”
  可以崔家如今的光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想赚钱谈何容易,艾叶和桑枝背过身狠揉了把眼睛。
  消了会儿食,榻上已被晒的暖融融,崔兰愔卧在那里饱睡了一觉,起来后哪哪都清爽了,算是恢复了多半。
  申初时,听得外头人声嘈杂,是一家子打谭府回来了。
  至亲之间没那些回避讲究,没多会儿,崔晟和姜氏并两个儿子崔谡崔戬都过来了这边。
  崔兰愔这回发病连躺了三日,是以往从未有过的,一家子都吓到了。四口人从头到脚细打量了,见她确实恢复了,齐舒了口气。
  说了会儿话后,崔晟撵起两个儿子,“该收心了,还不赶紧回去温习功课。”
  “这就回去。”崔谡和崔戬麻溜站起来。
  崔晟想起来似的拽了姜氏一下,“我才在本古籍上看了个点心方子,去做了给愔姐儿换换口味儿。”
  “哦哦!”姜氏应着,同崔晟一起站了起来。
  崔谡根本没长读书那根筋,崔戬年纪小还不知用功,随便换个理由都比这个让人信服。
  哪回她病起来,这些人都要陪她好一会儿才肯走,还做点心?
  崔兰愔眼一眯,拉住姜氏的手,“娘陪我说会儿话,让爹和弟弟们先去。”
  四口人都是藏不住事儿的,父子三个给姜氏接连睇着眼神,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崔兰愔只当瞧不见,让着姜氏重又坐了,“娘,绍表哥说定了姚家的姑娘?”
  “没……宴上哪能定下亲事。”姜氏手抖了下,她赶紧抻了下衣褶,“子循说搜罗了不少你喜欢玩的,还托我带给你呢。”
  “娘你没拿吧?”
  “哪能呢,你们都到了议亲的时候,不好
  像小时候一样随意了。”意识到自己又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姜氏懊恼地掩住自己的嘴。
  就着这个机会,崔兰愔索性摊开来说,“娘,往后别想了,我和绍表哥不可能。”
  “你……你怎么……”姜氏期艾着,“子循对你……他不会……”
  “显伯娘心许的是于科考和仕途上能助力绍表哥的人家。”
  见什么都瞒不过她,姜氏也就说了,“是姚家三房的七小姐。”
  “亲上做亲,绍表兄好福气,有姚家的指点,后面乡试、会试、殿试必会连中。”崔兰愔压下心底的涩意,“我以为显伯娘还要再挑一挑,倒没想到她这么快就转过弯了,今日喜上添喜,显伯父一定很高兴吧。”
  “名头上的亲戚罢了,哪个会当真。”姜氏咕哝着,端详着她脸上不见伤怀,心里踏实下来,攒了一肚子的话也藏不住了,“不是你显伯娘转过弯了,是姚家今非昔比了。”
  “如何说?”
  “这两天你病着不知道,前儿卫王奉着陈太后回来了,陛下高兴的什么似的,恰巧初九日是陈太后的寿辰,陛下发话要热热闹闹地庆贺一回。卫王那里也是,陛下给占了整个永嘉巷的大宅赐给了他,听说那处宅邸原来康王和安王都相中了,为此在陛下面前求了好多回,却都无功而返呢。”
  如此就说得通了。
  姚家长一辈的都已致仕回乡,小一辈的子弟们虽在外却很低调,中进士后一律不参加庶吉士考试,而是直接外放,如今官最高的不过五品同知。
  同为五品谭士显却是礼部郎中,京官的五品自不是地方官员能比的。
  项氏见识有限,就觉着姚家能帮到的,谭士显也能为长子做到。
  且谭绍少有才名,长得俊秀翩翩,十八岁就中了秀才,一旦他今秋桂榜提名,可挑的范围就多了。
  所以,项氏才一直不提长子的婚事,想等过了今年的秋闱再看看。
  如今卫王回来了,陛下又是一心补偿他的样子,做为卫王外家的姚家显见要起势了,项氏自然要抓紧定下这门婚事。
  “绍表兄觅得良缘,咱们该为他高兴,后面他要准备秋闱,又要忙着定亲的事,弟弟们还是少去打扰吧。”
  “定亲的事未必就那么快,若子循不答允,你……”姜氏还是放不下。
  “他答不答应都和咱们无关。”崔兰愔打断道,“娘,女子囿于后院,得婆母喜欢才有好日子过,别的都在其次。”
  “你若想,哪个都哄的来。”
  “绍表兄是长子嫡孙,他的宗妇怎么可能是个病秧子,纵算我能哄得一时,也哄不过一世。”
  “不就是闹点子头痛,哪来的病秧子。”姜氏听不得这些,转话道,“你弟弟们本就不打算往谭家去了,你放心就是。”
  想到弟弟们对自己的维护,崔兰愔心里一暖,笑着依到姜氏怀里,“娘,你女儿这样花容月貌的还能嫁不出去?好事多磨,你的好女婿在后头呢。”
  姜氏却笑不出来,“一家子靠你撑着过日子,祖母留给你的嫁妆也都填了家里,早两年议亲也不至于这样,是家里拖累了你。”
  姜氏和崔三老爷一直以为二女儿和谭绍是必成的,疼爱女儿的人家都会等女儿满了十八再发嫁,两人就没急。翻了年崔兰愔十八了,夫妻俩前几日就商量着准备找机会跟谭家探口风,想赶在秋闱后给两人办婚事。
  转眼却成了这样的局面,十八岁才开始议亲,自家又是这样的情形,很容易就拖成了老姑娘,姜氏再心宽也要愁,也恼起自己的天真无用。
  崔兰愔不想她难过,说起了别个,“娘,论起来祖母和姚妃是表姐妹,那咱家和卫王也是表亲呢。”
  “有姚家在,咱们算哪个。”姜氏摆手道。
  崔兰愔却记起来,“我听祖母说过,姚妃在世最后一年,姚家一家子都回了苏州老家,姚妃没主张时常找祖母进宫说话。”
  “你祖母和姚妃都不在了,卫王那会儿还小,哪还能记得。”
  崔兰愔又问:“不知卫王妃是哪家的?”
  姜氏摇头,“听说卫王还未娶,他可是二十有六了。”
  母女俩又说了会儿话,直到耿顺家的来找,姜氏才走了。
  刚表现的不以为意,等眼前没人了,崔兰愔怔然坐在那里,虽早有准备,等这一天真来了,她仍是不免失落。
  谭崔两家来往密切,两家的孩子从小玩在一起,那样温润如玉的佳公子,待她处处体贴,谭莲都说谭绍偏心她,经年累月下来,她又怎会无动于衷。
  直到看出项氏的不喜,她果断掐了那般想法,谭绍固然好,可她更爱惜自己,不想委屈求全过日子。
  也好,家里这样她本就不该期许过多,还是踏踏实实找门实惠的亲事才是正紧。
  这三年真的太累了,她很想找个富贵有闲的帮她一起拉拔娘家。除了不做填房,别的她都可通融。
  只她这个伯府嫡女实在没什么份量,若是有门显亲走动,过得去的士宦人家该会考虑她吧?
  不由想到了卫王,可他没娶妃,她该怎么上门走动?拐了好几拐,还是没血脉关联的表侄女上门探望没娶亲的表叔,怎么想怎么不合宜。
  或者先往陈太后寿宴瞧了再说?
  第2章 贺寿表叔和想的不大一样
  转眼就到了十二日陈太后生辰日,丑正就起来梳洗。
  这回给陈太后贺寿,陛下发话五品上朝臣和命妇外,家有满十六岁女儿的都要随着进宫。
  为示爱重,近年陛下常给重臣家的子女指婚,李家有两位公子都到了议婚的年龄,还有平王和端王也该选妃了。
  端王那里是不用想了,另几个已足够掀起波澜。
  听耿大有回来学,外头布庄里挤满了人,尽是各家打发来寻好料子的。
  因着崔家两房未分家,崔兰愔是可以跟着二房一起进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