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222节
干一行,就得了解一行。
既然自己都要做服装这一块生意,肯定得了解衣服是怎么做的,什么样的衣服才能做到既美观又舒适。
等沈靳出门接人的时候,苏窈又继续去做饭。
等了快一个小时,沈靳才把人给接回来。
开了门,见到苏窈,蒋仁拘谨地喊了声:“嫂子。”
然后连忙把手上的东西递给苏窈:“这是我妈给准备的杭市特产,笋干,藕粉,还有绿豆糕。”
苏窈接过,笑道:“来就来,还带什么礼呀,赶紧进来吃饭。”
苏窈把大锅里边温着的菜都端到桌面上,说:“我特意去码头买的海鲈鱼和扇贝,都是今早打捞上来的,新鲜着呢。”
清蒸海鲈鱼,还有扇贝蒜蓉粉丝,都是蒸的,也不用怎么做,做着也轻省。
桌上满满的一桌菜,除了海鲜,还有黄豆炖猪蹄,排骨玉米汤,两个素菜。
现在内陆卖肉还得凭着肉票,见到这么多肉菜,蒋仁还怪不好意思的,还觉得自己的礼带得轻了。
都上桌吃饭了,沈靳给两个孩子挑鱼刺,给老婆孩子夹菜,看得蒋仁心里都啧啧称奇。
在农场那几个月,他压根就没想到,打架这么狠的爷们,在家里竟然是这么个温柔的人。
吃饱喝足后,沈靳泡了一壶清茶,坐在一块唠嗑。
蒋仁端着一杯茶对苏窈说:“嫂子,我想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苏窈也端起了茶水,和他碰了一杯,讶异道:“为什么?”
蒋仁道:“我听东哥说嫂子上大学的事,我打心里佩服,敬佩嫂子,嫂子简直就是我崇拜的偶像!”
说着话,眼睛更像是闪闪发亮,有点小激动,好似真的见到了偶像。
苏窈被他的反应逗笑了,看向沈靳:“你到底是怎么和别人提起我的?”
沈靳仔细想了想,应:“也就说你考上了五年制的大学,没提别的了。”
蒋仁闻言,不可置信地看向他:“怎么没提别的了,哥你在信上可不是这么说的。你没回说得不多,可都说到点上了,你说嫂子没怎么上过学,也上了本科。而且年年都拿了专业前三名。”
沈靳皱了皱眉:“我不记得我有说过。”
蒋仁:“……哥,你大概是不自觉地就炫耀了。”
要是他以后的媳妇也这么厉害,他能广而告之,让所有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有这么厉害的媳妇。
*
在等营业执照的这些天,沈靳带着蒋仁去纺织厂挑选布料。
沈靳之前做货运的时候,就认识了不少厂子的领导,倒是方便了他。
有熟人好办事,基本上也不用走什么弯路。
大概选定了布料的厂子,也谈定了价格。之后就是图纸的问题了。
沈靳和苏窈中和想法,再让她画出来,分别是春装和夏装,款式侧重女装和童装。
苏窈道:“改革开放后,女性更加爱穿裙子,裙子的长度都是膝盖以下,最常见的长度到小腿肚,这点也是要侧重的。”
沈靳在本子记上这个重点。
苏窈看着他记下后,问:“之后的图纸,你打算怎么办?”
沈靳道:“先在本市找个会画画大学生,把我的想法画成图纸。”
这会,四年制的大学生还没毕业。要等到毕业,也要等到六七月份。
苏窈:“那你可能要签订合同了,咱们思想领先了这个时代,肯定有所优势,优势从别人的手上所展示出来,也就成了别人的功劳,你找的大学生,之后有了经验,肯定是很多厂子要抢的人才,你不签合同,恐怕留不住人。”
沈靳:“这点我也想过了,但合同考验不了人性,只是制约一段时间。所以我没打算只找一个兼职的,找多个兼职的,大概接触了解过,再选两个来重点培养。”
“就算他们只留几年时间,也够打响品牌了。”
苏窈感叹:“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你心里肯定有谱的,我好像都不用操心什么。”
沈靳摇头:“我所了解的,是后现代的规则,你所了解的,正是我不了解的,我还有很多要注意的,需要你帮我趋利避害。”
念书不多,这就是穿越的弊端,不管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都不大了解。
苏窈:“到了改革开放,这方面还是比较宽松的,只要是不犯规则性问题,也没什么要注意的。”
聊了一会,提到了苏窈之后实习的事情。
“老师已经帮我了解羊城的制药科研局,以我的成绩,再加上校长的推荐信,下半年开学进去实习也不成问题。”
自从沈靳被劳改,到进运输队,再到现在,他们两个分居两地都有四年了。
在这四年时间里,他们真正在一块的时间,估计只有三四个月。
这时间太少了。
他们的人生过了三分之一,留下的估计也就只有几十年了。况且往后也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所以能相处一地,就尽量避免分居两地。
*
苏窈回去后,六子也到了羊城。
沈靳直接把他领到了厂子里,介绍给蒋仁认识。
六子感慨:“还是得四哥你,这政策都还不太明朗,你都敢把人人羡慕的运输队工作给辞了,跑到羊城办厂子。”
蒋仁道:“你这不也是相信我哥,才会义无反顾地来羊城投奔么。”
六子嘿嘿笑了两声,说:“我是佩服四哥这样的人,只要他做的,都能办成功,我还等着跟着四哥吃香的喝辣的。”
这么些年,六子也是看着沈靳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从一无所有奋斗,到现在办起厂子,经济逐渐富裕。
有这样能力的人,怎样都是个人物,以后肯定不会差的。他跟着混,无论如何都不会混得太差。
第183章 夏苗的入学考试
沈靳本来还想学做服装,但发现这里边有很多学问和门道,真要学,会耗费很多时间。
他刚开始办厂,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肯定不能耗费太多的心神。
虽然不能深入了解,但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常识。
沈靳从附近请了个老师傅来做衣服打版,顺道跟着他学做衣服相关的知识。
苏窈还在羊城的最后几天,沈靳除了去进布料和线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坐在书桌前看制衣相关的书籍,再者就是坐在缝纫机前研究。
苏窈做好饭,倚在门口看着沈靳车衣服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要不是她在,每天准点喊他吃饭睡觉,就冲他这沉迷劲,估计连饭都能忘记吃,觉也不睡。
不过,依着他的性格,她就是回去了,他为了照顾孩子,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废寝忘食。
他也就是抓紧她在的这几天时间,尽最大可能汲取到相关知识。
这好学的性子,要是当初能继续念书,估计比她都还聪明。
苏窈喊道:“吃饭了,一会再弄。”
沈靳听到声音,放下了手里的布料,扭了扭脖子,舒展了一下手臂才起身。
饭桌上,沈靳问她:“后天就要回去了,还要再买点什么吗?”
苏窈摇了摇头:“不用了,带回去太麻烦了,我打算把之前买的东西都邮寄回去,就拿着送给老师的书和药材就好。”
实在是带着两个孩子出远门的经历,给她带来了太深的阴影,所以她回去只想轻轻便便地坐车。
沈靳也赞同:“轻省点好,避免过度劳累。”
“你回去后,要是铺子还没修整好,就先去你老师那里借住几天,别住招待所。”
苏窈应道:“我知道了,别在孩子面前提这件事。”
一提她要回去,两个孩子都肉眼可见的情绪低落了。
沈靳看了眼姐弟俩,给他们各自夹了一块肉。
别说他们舍不得苏窈了,他也舍不得。
以前一个月至少还能见一回,这一次回去,估计得五个月见不着面了。
但一想到五个月之后,几乎天天都能见面,这伤感才散了一些。
第三天送走苏窈后,两个孩子都情绪低迷了好几天。
沈靳只得抽空带他们四处走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苏窈离开的第三天,六子就来了羊城。
没过两天,营业执照也下来了。
手写的营业执照,上边盖上了一个红印和一个蓝印,沈靳的厂子就是合法合规的了。
三个男人围着营业执照看了好一会,六子问:“咱们接下来该干什么?”
沈靳应:“招工。”
蒋仁问:“咋招?”
六子也问:“对呀,咋招?”
毕竟这禁止自由买卖都有二十几年了,也不怪他们俩没经验。
沈靳是过来人,自然了解。
“在这附近的公告栏,还有市场的公告栏都贴上几张招工启事。”
“那招工启事咋写?”兼职会计和一些文职的蒋仁问。
沈靳朝着桌面上的笔和纸暼了一眼,蒋仁立马会意,拿过笔和纸,坐到位置上。
“哥,你说我写。”
“抬头写招工,底下一行字体略小,写华彩服饰厂招工。另起一行,字体比上一行小。招聘车衣女工十二名,剪裁女工十名,十八至三十五岁,品行端正,会用缝纫机优先。福利为基本工资五十元,一个月休四天,一天八个小时工时,加班另算三毛一个小时,不包吃不包住。”
既然自己都要做服装这一块生意,肯定得了解衣服是怎么做的,什么样的衣服才能做到既美观又舒适。
等沈靳出门接人的时候,苏窈又继续去做饭。
等了快一个小时,沈靳才把人给接回来。
开了门,见到苏窈,蒋仁拘谨地喊了声:“嫂子。”
然后连忙把手上的东西递给苏窈:“这是我妈给准备的杭市特产,笋干,藕粉,还有绿豆糕。”
苏窈接过,笑道:“来就来,还带什么礼呀,赶紧进来吃饭。”
苏窈把大锅里边温着的菜都端到桌面上,说:“我特意去码头买的海鲈鱼和扇贝,都是今早打捞上来的,新鲜着呢。”
清蒸海鲈鱼,还有扇贝蒜蓉粉丝,都是蒸的,也不用怎么做,做着也轻省。
桌上满满的一桌菜,除了海鲜,还有黄豆炖猪蹄,排骨玉米汤,两个素菜。
现在内陆卖肉还得凭着肉票,见到这么多肉菜,蒋仁还怪不好意思的,还觉得自己的礼带得轻了。
都上桌吃饭了,沈靳给两个孩子挑鱼刺,给老婆孩子夹菜,看得蒋仁心里都啧啧称奇。
在农场那几个月,他压根就没想到,打架这么狠的爷们,在家里竟然是这么个温柔的人。
吃饱喝足后,沈靳泡了一壶清茶,坐在一块唠嗑。
蒋仁端着一杯茶对苏窈说:“嫂子,我想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苏窈也端起了茶水,和他碰了一杯,讶异道:“为什么?”
蒋仁道:“我听东哥说嫂子上大学的事,我打心里佩服,敬佩嫂子,嫂子简直就是我崇拜的偶像!”
说着话,眼睛更像是闪闪发亮,有点小激动,好似真的见到了偶像。
苏窈被他的反应逗笑了,看向沈靳:“你到底是怎么和别人提起我的?”
沈靳仔细想了想,应:“也就说你考上了五年制的大学,没提别的了。”
蒋仁闻言,不可置信地看向他:“怎么没提别的了,哥你在信上可不是这么说的。你没回说得不多,可都说到点上了,你说嫂子没怎么上过学,也上了本科。而且年年都拿了专业前三名。”
沈靳皱了皱眉:“我不记得我有说过。”
蒋仁:“……哥,你大概是不自觉地就炫耀了。”
要是他以后的媳妇也这么厉害,他能广而告之,让所有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有这么厉害的媳妇。
*
在等营业执照的这些天,沈靳带着蒋仁去纺织厂挑选布料。
沈靳之前做货运的时候,就认识了不少厂子的领导,倒是方便了他。
有熟人好办事,基本上也不用走什么弯路。
大概选定了布料的厂子,也谈定了价格。之后就是图纸的问题了。
沈靳和苏窈中和想法,再让她画出来,分别是春装和夏装,款式侧重女装和童装。
苏窈道:“改革开放后,女性更加爱穿裙子,裙子的长度都是膝盖以下,最常见的长度到小腿肚,这点也是要侧重的。”
沈靳在本子记上这个重点。
苏窈看着他记下后,问:“之后的图纸,你打算怎么办?”
沈靳道:“先在本市找个会画画大学生,把我的想法画成图纸。”
这会,四年制的大学生还没毕业。要等到毕业,也要等到六七月份。
苏窈:“那你可能要签订合同了,咱们思想领先了这个时代,肯定有所优势,优势从别人的手上所展示出来,也就成了别人的功劳,你找的大学生,之后有了经验,肯定是很多厂子要抢的人才,你不签合同,恐怕留不住人。”
沈靳:“这点我也想过了,但合同考验不了人性,只是制约一段时间。所以我没打算只找一个兼职的,找多个兼职的,大概接触了解过,再选两个来重点培养。”
“就算他们只留几年时间,也够打响品牌了。”
苏窈感叹:“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你心里肯定有谱的,我好像都不用操心什么。”
沈靳摇头:“我所了解的,是后现代的规则,你所了解的,正是我不了解的,我还有很多要注意的,需要你帮我趋利避害。”
念书不多,这就是穿越的弊端,不管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都不大了解。
苏窈:“到了改革开放,这方面还是比较宽松的,只要是不犯规则性问题,也没什么要注意的。”
聊了一会,提到了苏窈之后实习的事情。
“老师已经帮我了解羊城的制药科研局,以我的成绩,再加上校长的推荐信,下半年开学进去实习也不成问题。”
自从沈靳被劳改,到进运输队,再到现在,他们两个分居两地都有四年了。
在这四年时间里,他们真正在一块的时间,估计只有三四个月。
这时间太少了。
他们的人生过了三分之一,留下的估计也就只有几十年了。况且往后也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所以能相处一地,就尽量避免分居两地。
*
苏窈回去后,六子也到了羊城。
沈靳直接把他领到了厂子里,介绍给蒋仁认识。
六子感慨:“还是得四哥你,这政策都还不太明朗,你都敢把人人羡慕的运输队工作给辞了,跑到羊城办厂子。”
蒋仁道:“你这不也是相信我哥,才会义无反顾地来羊城投奔么。”
六子嘿嘿笑了两声,说:“我是佩服四哥这样的人,只要他做的,都能办成功,我还等着跟着四哥吃香的喝辣的。”
这么些年,六子也是看着沈靳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从一无所有奋斗,到现在办起厂子,经济逐渐富裕。
有这样能力的人,怎样都是个人物,以后肯定不会差的。他跟着混,无论如何都不会混得太差。
第183章 夏苗的入学考试
沈靳本来还想学做服装,但发现这里边有很多学问和门道,真要学,会耗费很多时间。
他刚开始办厂,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肯定不能耗费太多的心神。
虽然不能深入了解,但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常识。
沈靳从附近请了个老师傅来做衣服打版,顺道跟着他学做衣服相关的知识。
苏窈还在羊城的最后几天,沈靳除了去进布料和线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坐在书桌前看制衣相关的书籍,再者就是坐在缝纫机前研究。
苏窈做好饭,倚在门口看着沈靳车衣服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要不是她在,每天准点喊他吃饭睡觉,就冲他这沉迷劲,估计连饭都能忘记吃,觉也不睡。
不过,依着他的性格,她就是回去了,他为了照顾孩子,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废寝忘食。
他也就是抓紧她在的这几天时间,尽最大可能汲取到相关知识。
这好学的性子,要是当初能继续念书,估计比她都还聪明。
苏窈喊道:“吃饭了,一会再弄。”
沈靳听到声音,放下了手里的布料,扭了扭脖子,舒展了一下手臂才起身。
饭桌上,沈靳问她:“后天就要回去了,还要再买点什么吗?”
苏窈摇了摇头:“不用了,带回去太麻烦了,我打算把之前买的东西都邮寄回去,就拿着送给老师的书和药材就好。”
实在是带着两个孩子出远门的经历,给她带来了太深的阴影,所以她回去只想轻轻便便地坐车。
沈靳也赞同:“轻省点好,避免过度劳累。”
“你回去后,要是铺子还没修整好,就先去你老师那里借住几天,别住招待所。”
苏窈应道:“我知道了,别在孩子面前提这件事。”
一提她要回去,两个孩子都肉眼可见的情绪低落了。
沈靳看了眼姐弟俩,给他们各自夹了一块肉。
别说他们舍不得苏窈了,他也舍不得。
以前一个月至少还能见一回,这一次回去,估计得五个月见不着面了。
但一想到五个月之后,几乎天天都能见面,这伤感才散了一些。
第三天送走苏窈后,两个孩子都情绪低迷了好几天。
沈靳只得抽空带他们四处走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苏窈离开的第三天,六子就来了羊城。
没过两天,营业执照也下来了。
手写的营业执照,上边盖上了一个红印和一个蓝印,沈靳的厂子就是合法合规的了。
三个男人围着营业执照看了好一会,六子问:“咱们接下来该干什么?”
沈靳应:“招工。”
蒋仁问:“咋招?”
六子也问:“对呀,咋招?”
毕竟这禁止自由买卖都有二十几年了,也不怪他们俩没经验。
沈靳是过来人,自然了解。
“在这附近的公告栏,还有市场的公告栏都贴上几张招工启事。”
“那招工启事咋写?”兼职会计和一些文职的蒋仁问。
沈靳朝着桌面上的笔和纸暼了一眼,蒋仁立马会意,拿过笔和纸,坐到位置上。
“哥,你说我写。”
“抬头写招工,底下一行字体略小,写华彩服饰厂招工。另起一行,字体比上一行小。招聘车衣女工十二名,剪裁女工十名,十八至三十五岁,品行端正,会用缝纫机优先。福利为基本工资五十元,一个月休四天,一天八个小时工时,加班另算三毛一个小时,不包吃不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