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佬穿回七零 第144节
  怀着孩子的老三媳妇也道:“我最近身体不大舒服,就不去了,免得磕磕碰碰,扫兴了。”
  沈靳点头,脸上挂着笑:“也成,来的话,记得给红封,给少了,我再上门说道说道。”
  说了之后,就拉上苏窈一块走了。
  等人走了,夏老头朝着门口吐了一口痰:“我呸,想要红封,做梦,别想从老子娘手里要一分钱!”
  苏窈和沈靳走远了,才道:“你这哪是去请酒,分明是去挑衅。”
  想了想,又说:“他们回来么?”
  沈靳:“夏老头好面子,肯定会来。”
  “那真会给红封?”
  沈靳笑了笑:“怕我浑,不敢不给。”
  *
  摆酒的这两天,沈靳也不去上工,和苏窈一块备菜,打扫卫生,贴红纸。
  找了大根,一起把竹屋里头的床搬回屋子里头,也借了拖拉机去隔壁生产队把先前定做的竹家具,竹床给拉回来。
  做了一个竹藤编的衣柜,大概也就一米五高,八十宽,衣服少,被子少,完全够放了。
  还有四把有背靠的竹椅,一张放东西的桌子。还有一张八十宽的竹床,可以让苗丫自己睡了,小夏禾自己睡小床,正好。
  苏窈听到他这么说,转头眯眼看向他:“不该是咱们分房睡吗?”
  沈靳笑道:“咱们都一块睡这么久了,就别分了,行不?”
  苏窈这会倒是坚决:“那不行,必须得分。”
  以前还有两个孩子一块睡,没啥旖旎的氛围。可现在这会两个孩子都不睡在一块了,就他们两个躺在一张床上,说不定还真会擦枪走火。
  她和沈靳确定关系快有半年了,也相互确定会一直走下去,她也不是说一定要坚持什么,主要是这会的计生用品缺乏,她可不想再来个小小苗或小小禾。
  沈靳再度挣扎,问:“真的不行?”
  苏窈白了他一眼:“恢复高考之后再说。”
  沈靳见她坚决,也只能是尊重她。
  所以现在的安排就是苏窈和两个孩子睡大屋子,沈靳睡小的屋子。
  把东西都放进了屋子里头,终于有了家的样子。
  苗丫看着大房子“哇”了一声,说:“好漂亮。”
  这屋子算不得漂亮,可比起之前修修补补的茅草屋,黄土瓦顶房确实好了很多。
  沈靳下午去抓了鱼先养着,酸菜和素菜都找生产队大家伙买了好,放到家里囤着了,帮忙的人也找好了。
  至于这桌椅,碗筷就每家每户地去借,这是生产队里一贯的习俗,也不用担心。
  沈靳第二天一早就去公社买了两斤肉回来。
  这八点回到家,家里已经是干得热火朝天了。
  玉兰婶子和闺女,还有娟子,周知青帮忙洗菜切菜,掌厨的两个人是生产队的老把式。
  沈靳和苏窈脸上都挂着笑。
  这热热闹闹的,和刚穿来那会冷清截然不同。
  虽然日子里还是充满着波折,但他们的日子都在一点点的变好。
  第111章 消除档案的记过
  这离开席还有好一会,早到的人就聚到一块唠嗑。
  话题无非围绕建这个房子用了多少钱和运输队工作的工作问题。
  “苗丫娘,搭这屋子花了不少钱吧?”
  两间房间,一间堂屋,还有厨房和厕所,比先前大了快三倍了。
  要是说没花多少钱,谁听了都知道是假话。
  苏窈实话实说:“肯定没少花钱,补助的钱和四哥的工资都贴里边了,而且还欠着生产队的钱呢,说好年底还的,现在可愁死我了。”
  听到工资这一块,就有人顺着话题往下问:“向东都回来一个多星期了,运输队还没消息呢?”
  苏窈摇了摇头:“也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章程,只能继续等消息。”
  唠嗑了一会,外头传来婶子的声音:“苗丫娘,你娘家的姊妹来了。”
  苏窈闻言,忙站起身往外迎。
  在定下哪天请新居入宅酒后,沈靳就去小河生产队请酒了。
  苏窈到了院子外头,就看见李春兰夫妇带着两个孩子站在院子外,显得有些许的局促。
  苏窈看到一家子,愣了一下。
  两个孩子有几个月没见了,更黑了更瘦了。
  她回神迎了上去,笑盈盈的喊:“三姐,三姐夫,大军,小军。”
  李春兰看见自己妹妹,这才觉得安心了。
  她看向新建的房子,感叹道:“这房子建得可真好。”
  苏窈笑道:“快到屋子里喝杯茶。”
  李春兰把用红纸包着的红封递给了她,说:“没有多少,你不要嫌。”
  苏窈接过,笑道:“三姐说的是什么话,能来就好了。”
  说着,拉着人进了屋,许娟帮忙倒了茶水。
  大家伙对苗丫娘的亲戚还是比较好奇的,毕竟出了那样的极品爹妈,大哥,也不知道她娘家的姊妹是怎么样的。
  屋子里的人都好奇地看向了这一家子。
  一家子都被看得不大自在。
  苏窈小声与李春兰说:“不要在意,他们也没什么恶意,就是对我的亲戚好奇。”
  李春兰摇了摇头:“没事。”
  苏窈压低声音说:“等会吃完席后,三姐你别急着回去,我有好些话想与你说。”
  李春兰点了点头。
  苏窈招待了一会客人,又出去帮忙了。
  这准备开席的时候,沈靳猜得没错,老夏
  头确实来了,但却是带着五个孙子孙女吃席,似乎想要靠孙子吃回本。
  老夏头的红封直接给了苏窈。
  苏窈还特地进屋看了眼,估计怕沈靳犯浑,也不敢随便糊弄,包了一块钱一。
  这吃席一般都是整的,要是多出了一毛,那就是要出头的意思。
  苏窈也不管老夏家是啥意思,总之有红封,不亏就行。
  这一桌花销两块钱左右,老夏家六个人,挤一挤就是半桌人,并不亏。
  菜一上桌,大家伙稀里哗啦的就动筷,风卷残云似的,没十分钟就吃得干干净净了。
  原本只打算做十桌,愣是吃了十二桌。
  大家伙都散了,几个大娘和虎子夫妇,七婶也都帮忙收拾。
  苏窈把李春兰喊进了屋子里,把十五个鸡蛋和五斤玉米面放进了她带来的篮子里,说:“把这些带回去。”
  李春兰忙推搡道:“不用,你这家里刚建了房子,手头也不宽裕,还是留着给俩个孩子补身体吧。”
  苏窈:“家里还有,这回趁着请酒多买了一些鸡蛋,每个还能便宜一分钱呢。再说现在这会整个玉平县的粮食都遭了殃,我家四哥先前城里还有工作,日子也还过得去,不至于揭不开锅。”
  她顿了顿,又说:“大军小军太瘦了,这就当是我这个做小姨的心疼两个侄子,给他们补身子的。”
  这夫妻俩相较在周二花的葬礼时,更瘦更憔悴了。
  小河生产队本来就相对贫困落后,就算之前洪水没淹上去,但那么多的降水量,地里的粮食肯定也遭殃了。
  苏窈知道下半年粮食的产量会上来,虽然不会翻倍,但也是增加了很多,起码大家伙也算是能吃得饱了,才敢在有限的情况下帮一帮。
  李春兰踌躇了一下,想到自家的情况,还是接了:“那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当做借的,等十月底收粮了,我再还回来。”
  苏窈点头:“要是实在没粮了,反正都是借的,也不用好意思,找我。”
  李春兰点了点头:“五妹,谢谢你。”
  苏窈笑了笑。
  这时,外头的家门来了人,朝里张望了一下,问:“请问这是夏向东的家吗?”
  声音也传到了屋子里头。
  苏窈听到声音,忙朝屋外走去。
  出了屋子,就见门口处站着三个男人。
  两个穿着军绿色正装,带着同色帽子,而领头的是一个个黑色中山装的男人。
  所有人都疑惑地看向他们。
  刚正在和大队长唠嗑的沈靳出了声:“我是夏向东,几位同志有事吗?”
  领头的人看了一圈,问:“我刚询问过,你们生产队的大队长也在这里,是吗?”
  大队长也站了起来,面色凝重应道:“我是夏阳生产队的大队长。”
  领头的人点了点头,说:“我们是市革委会的人,两位能否借一步说话。”
  沈靳:“请到屋子里头。”
  小屋还摆着桌椅,就给引进了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