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世女巫隐居手札 第48节
  怪玛蒂的妈妈没能嫁给一个好人吗?可这个丈夫本也不是她挑选的。
  那怪谁?怪从玛蒂出生前就去世的外公外婆吗?
  他们当时选择科里作为女婿,是看中他的老实,觉得以自己的能耐足以拿捏他,将独女嫁过去,以后日子好过。
  谁料一场意外让两位精明的老人去世,留下单纯的独女带着巨额的财产,遵从父母定下的婚约,嫁给科里。
  这又怪谁?怪命运不公,还是玛蒂的外公外婆将她的母亲养成了不谙世事的性子,还留下了令人觊觎的财产?
  他们从未想过让玛蒂的母亲继承财产,当初得了一个女儿,他们想着以后总有男丁,就任由女儿长得天真烂漫,谁料往后经年再没有生下另一个孩子。
  等后悔时,女儿已经长定型了,年纪了大,教也教不会,只好给她找一个夫婿,盼望她早日结婚生子,好培养外孙。
  可未来如何,并不会以人的意志发展。
  一切不如人意,难道最后只能责怪于命吗?
  不尽然。
  假使玛蒂的外祖不受外界影响,细心培养自己的孩子,事情不会走到这一步;假使玛蒂的母亲坚强有主见,能在第一次发现丈夫赌博时狠心断掉他的钱,事情不会走到这一步;假使这个世界给予女性更多宽容,允许她们有更多选择,可以继承父母的财产、可以晚婚甚至不婚、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事情不会走到这一步。
  有这么多可能,这么多生路,偏偏玛蒂的母亲没有选择,只能一步一步走向死路。
  从始至终,有选择的都只是他人——比玛蒂母亲更具有“权势”的他人,但他们的选择始终有利于自己,并未站在玛蒂母亲的立场考虑过。
  作为众多女性缩影的玛蒂母亲,唯一能选择时,也是选择牺牲自己,为儿女谋取前程。
  她或许还有其他选择,但她已经习惯了被索取,无法再接受另一种不用奉献的选择。
  去世的这一年,她才三十五岁,还很年轻,她肯定有过很多害怕、绝望的时刻,但她定是怜惜被自己带来世界的三个孩子,所以撑了很久,但可悲的是,她的孩子没有一个记得她原本的名字,只能让她被禁锢在名为“科里”的牢笼,至死无法挣脱。
  那一天,玛蒂哭了很久,哭过后她做了一个决定:不在母亲的墓碑上称呼她为“科里夫人”。
  她请丈夫回珍珠小镇和母亲的老家,向可能知道的人打听母亲原本的姓名,假如始终无法得知,她便只会在碑上刻下“伟大的女士——子女玛蒂、马克、玛丽刻”。
  敬她的无私奉献,敬她半生孤苦流离,敬她的坚韧,不以母亲的身份为禁锢,仅以她个人,她自己。
  她的种种细腻心思没人懂得,包括弟弟妹妹,只是他们觉得玛蒂已经做了决定,就不愿反对让她不开心。
  玛蒂心中的孤独日渐浓郁,但她知道一个人一定会理解她、支持她。
  那人就是邦妮。
  确实,当二人再见,玛蒂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给邦妮听,她展现了最大程度的理解,并承诺回去后向母亲米娅打听。
  当年他们两家做邻居好几年,米娅或许会知道些什么。
  除了母亲,玛蒂还向邦妮倾诉了很多。
  这些年,她和丈夫感情很好,但直到生下作为“继承人”的儿子后,她才彻底放下心来。
  也直到做了母亲,她才能体会到几分自己的母亲,当年心中的种种苦楚。
  同时,她也无比担忧自己的孩子未来的前程,可她除了担忧,什么都做不了,他们的一切都仰仗于父亲。
  而无可避免的贵族交际,也把玛蒂·科里,变为了男爵夫人。
  没有人会喊她玛蒂:丈夫唤她亲爱的,弟弟妹妹唤她姐姐,孩子们叫她妈妈,她应该知足的,可偶尔心情不好时,她还是感受到了内心巨大的空虚。
  虽然吃喝不愁,但她现在远没有从前在明纱小镇做纺织工时有成就感。
  面对玛蒂的迷茫,邦妮并没有安慰她想开点、过段时间就好了,而是问她想不想在索伦城开一家成衣铺子。
  玛蒂一愣,问她什么意思,邦妮便说:“我的姨妈劳拉,一直有扩大成衣铺子的打算,你们也熟悉,若是想,我帮你问她要不要跟你合伙。”
  玛蒂心动了,但有些犹豫,不是顾忌什么,只是对于陌生事物有天然的恐惧。
  她熟悉纺织,却不知道怎么做生意,她担心自己会做不好。
  “我、我能行吗?”
  邦妮鼓励她,“当然可以!你都能自己一个人在明纱小镇生活这么久,还能在你母亲走后把弟弟妹妹带得那么好,嫁给埃里克后,与贵族交际也滴水不漏,你都不行谁能行?”
  故意奉承的话逗笑了玛蒂,她终于点头答应了。
  不过邦妮还提醒她:“既然你和埃里克感情好,那你心里的想法也要及时和他沟通。不管是之前觉得不适应,想要有人能够喊你的名字,还是现在要做生意。夫妻之间嘛,有商有量的才不伤感情。”
  玛蒂笑她:“你都没结婚,夫妻间的事倒是说的有理有据!”
  邦妮嘿嘿一笑:“我见过好多人呢!”
  从见面起就沉闷的气氛终于活跃起来,好友二人终于开始分享分别这些年里,各自发生的有趣的事。
  其实邦妮没有想要玛蒂和自己一样,做一个自由奔放的商人,她只是想给玛蒂找点事情做,让她不至于整日胡思乱想、自我消耗。
  说定了此事,她离开索伦城,前往明纱小镇拜访劳拉时,就给她们两人牵线,合作敲定得很快,等她离开明纱启程珍珠小镇时,玛蒂已经开始选址开店了。
  -
  漫长的故事说完,杯中的茶水已经喝完。
  阿扎列尔的捕猎课程结束,抱着熟睡的格温进了面包坊,露娜则回家去了。
  他进来后,邦妮惊觉竟与薇妮聊了两个小时。
  面包坊的窗户也已经关闭。
  她匆匆为聊天结尾,与薇妮夫妇告别,离开了面包坊,转身进了斜对面的旅馆。
  她一回小镇,就迫不及待跑来与薇妮见面,只叫商队自行到旅馆下榻。
  商队要在珍珠小镇停留三天,她此时自然要去安排相关事宜,和手下吃一顿午饭,再回家见阔别已久的家人。
  这些年里,除了最开始无人问津,后来她偶尔会在海船回了港口后,收到家里的信,每一次她都会回信,对于家人的关心,也尽数接受,随信还会寄一些包裹回去。
  或许他们还寄过更多的信,但时间对不上,她从没看过。
  至于那些信的去向,大概被邮局统一处理了吧。
  虽然邮局有服务,花一笔钱就能开启暂存服务,但她从没去过,只是看运气收信。
  有一些裂缝既然已经存在,永远不可能和好如初,就不必自欺欺人,掩饰一切如常。
  这一次回来,她给家里的侄子侄女准备了礼物,其他家庭成员也有份,不过都只是常规的衣物。
  安置好一切,她带着东西登上回家的马车。
  薇妮接过阿扎列尔怀里的幼崽,一上午没见到,还怪想念的。
  阿扎列尔便主动去收拾茶杯。
  面包坊的卫生,巴特已经打扫完毕,所以不多时,夫妻二人也带着胖仔回了苏南山脉。
  清晨时,苏南山脉里雾气弥漫,从没见过这副景象的幼崽在爸爸怀里超级激动。
  后来阿扎列尔变回原型带着他和露娜在山林狂奔时,他还兴奋地大喊,甚至学着爸爸变回了原型。
  一直到消耗了全部精力,才趴在爸爸宽厚的肩膀睡去。
  早上去过山里了,薇妮和阿扎列尔便没有再带他去,而是径直回了家。
  格温的摇篮前几天被刷成了绿色,是胖宝宝自己要求的,他超级羡慕小虫子个子小小的,可以在清新的草地里生活,他也想,但他个子太大,无法实现。
  于是一阵央求下,心疼胖宝最近长牙不舒服的爸爸就妥协,给他的摇篮刷成了绿色。
  都是睡觉的地方,都是绿色的,根本没区别嘛。
  虽然有一点点心虚,但是不多。
  不过超乖的崽还是非常愉快地接受了爸爸的解决方案,每天都要在摇篮午睡。
  邦妮的商队在珍珠小镇待了三天,小镇的居民见识到了好多新奇的玩意儿,阿扎列尔的手作店生意都下降了许多。
  她在珍珠小镇的日子里,都住在家里,许是彻底认命,米娅和大卫没有再试图扭转邦妮的想法,只是对她也像陌生人一样。
  除了米娅正常与她说话,叫她吃饭,问她累不累外,大卫从始至终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也没有正眼瞧过她,甚至在餐桌以外的地方,看见她就避开。
  倒是家里的小辈,因她带回来的新奇的玩具,很喜欢她这个陌生的姑姑,当她启程离开时,还难过地哭了。
  阿扎列尔也在商队买了些东西。
  一种只长在特西尔大陆、名叫山葵的植物。
  根据行商告诉他的做法,他做了煎鱼和生鱼片,然后将山葵根研磨成酱,作为蘸料。
  最开始闻到山葵独特的清香和其中的辛辣时,他还有些担心会不会不好吃。
  直到薇妮尝过后夸赞:“很好吃,和我从前吃过的没区别。”他才放松下来。
  两人都尝过煎鱼和生鱼片沾山葵酱后,一致觉得生鱼片和山葵更配。
  薇妮拿走了一块山葵根,将它种进了山谷,想着若是成功,以后生鱼片配山葵酱恐怕会成为家里常见菜,经常吃生的就得警惕寄生虫,她是不是应该配一些打虫药剂以防万一呢?
  山葵尝试大获全胜,阿扎列尔信心满满,决心开发更多调料,丰富家里的伙食味道。
  才长牙的宝宝自然没有这个口福,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佳肴。
  等他能够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学会了走路、开始说一些长句子时,已经到了第二年深秋。
  前几天,夫妻夜话时,阿扎列尔听妻子说起自己的生日就在入冬后第二天,自己也从未过过生日的阿扎列尔,从那天起就计划给妻子一个生日惊喜。
  为此,他将阿廖沙支走,然后对妻子说阿廖沙这几天有任务,他要带儿子守几天店,实则是带着格温给她准备礼物。
  第46章 bearcub 惊喜
  早晨,薇妮做完面包以后,阿扎列尔便劝她早些回家去。
  傀儡巴特完工后,薇妮许久没有做炼金术实验,只是在翻看相关书籍。
  前几天露娜带格温玩铁皮青蛙,薇妮见他玩得很开心,便想着也给他做几个玩具。
  而且自从和爸爸到山里捕猎过一次后,格温崽崽的运动需求直线上升,经常让爸爸妈妈带他出去玩。
  为了解放自己、消耗幼崽多余的精力,薇妮从自己的魔法戒指中找了几株脾气温和又好动的魔法植物,当着儿子的面展示了一波魔法的神奇。
  看着妈妈手里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在施加了魔法后瞬间长大,变成了会和自己玩的植物,格温满眼崇拜。
  从那一天起,他就经常扒在妈妈身边,想要再看一次“奇迹”。
  虽然幼崽可爱,薇妮也都很有耐心给他一遍遍演示,但耐不住他每天都想看,时间久了,就有些折磨了。
  薇妮都想再造一只傀儡,专门给自家崽表演魔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