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82节
“在收割欧洲这个阶段,新旧两党谈不上矛盾,利益来自域外,大家分大饼嘛。等到了内部改革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实业资本要复兴,就必须“去金融剥削”,例如必须进行长期和低利润投资,使其能够具备发展的能力。但这样的话,金融寡头资本相当于利润缩减,他们怎么肯呢?在美国内部,改革要成功,其实就是要让实业资本的利润率,能够超过金融资本的利润率,这太要命了,美国干不成!金融寡头们,会拼命的。”
赵云腾此时感叹了一声:“经济过于金融化,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归路,美国现在就是如此。王安石改革前,其实旧党也赞同要改革,因为他们知道不改革,北宋难以维持下去。但等到真的改革了,他们发现改革的政策措施,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态度和行为,就完全改变了,变成了新党的死敌,党同伐异下的个人利益,比起国家利益,更加重要。”
“青苗费这样廉价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的政策,本质上当然是善法。但旧党占据了多数的执行职位,所以他们好事办坏、喜事办丧。不能明着反对,但搞破坏还不容易嘛?搞到后来,王安石和新党变得声名狼藉,当初信心满满的改革,只能是无疾而终。”
“所有的改革要成功,改革派必须对保守派占据绝对的优势,尤其是要有一个强大的支持改革又有能力的执行体系,否则凭什么能让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得到彻底的执行呢?反对的人,胆子大的会搞破坏,胆子小的会消极怠工。没有这样的绝对优势和强力执行体系,那么十分的改革,最后能成功个一两分就不错了,即使能有最上层的支持,结果也是一样。宋神宗对王安石的支持难道不够吗?历来君臣相得而彼此信任,王安石已经属于极少数的幸运儿了。”
彭国丰以前听赵云腾说过,领袖李思华当年就认为,“让美国一天天坏下去”的关键,其实就在于让美国金融资本收益率,一直要高于其实业资本收益率,因为收益率的高低,基本上就是双方力量大小对比的边界线——如果实业资本占了上风,怎么可能让金融资本的收益比自己高?反过来,美国的金融寡头资本,已经在美国经济体系中,占了绝对的上风,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地位?那无异于让他们自割血肉,去肥沃实业资本。
他深有感触地说道:“这就是名为内卷的资本主义垄断饕餮,唯有不断吞噬才能生存,如果不再能够吞噬别的东西的时候,它就会开始吞噬自身。美国的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其实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分得非此即彼的清楚,而是相互渗透,但只要金融资本的利润率高,那么资本真正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本。在改革的斗争中,必然因为利益,而站在金融寡头资本一边,抛弃产业资本应有的立场。”
赵云腾说道:“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农耕王朝,没有一个不清楚,农地兼并让农民失去土地,是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但同样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阻止这种导致国家灭亡的恶性趋势。兼并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是在江湖河海里,也许生态还不容易变坏,大鱼总归能够吃饱。但要是一个小湖或者池塘,只要有一条凶猛的黑鱼,大概整个鱼群,都会被它最终吃完。美国的趋势也是这样,当初有全球霸权,生态的规模比较大,小鱼和虾米有成长空间,美国金融寡头这条黑鱼的食物比较充足。但现在呢?美国缩回了一个小湖,哪有那么多的小鱼和虾米呢?要维持这个生态体系,除非美国能够杀掉金融寡头这条黑鱼。做得到吗?”
彭国丰缓缓摇头,杀掉黑鱼,那就不是改革,而是革命了。美国的上层建筑,本身就是金融寡头,自己怎么可能杀自己呢?他们的改革,无非是想约束自己,不要吃得太狠,让小鱼和虾米,能有足够的成长时间和成长空间。可是这里的“自己”也是一个团体,并不是一个人的意志,你不吃,别人就要抢着吃,谁能真正约束呢?即使约束,那些人也会做到“好事办坏”的。
赵云腾这个时候,思想有点开小差。他想起了原时空新冠防疫上的“科学和精准防疫”,要做到这种程度,其实原理与现在一样,都是需要一个强大而“守正”的执行层,否则什么叫“科学和精准”?执行的基层,能够给出无数的自行解释,能够对所有不同意他们措施的民众,戴上违反政策的帽子。
由于执行的基层,在这种政策下权力扩大,所以如果他们不能“守正”,而是好事办坏、喜事办丧,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是改革的意图,无法真正执行的后果,使得一些地方,还不如粗暴的一刀切政策。
他叹息了一声,收回了发散的思绪,对彭国丰说道:“当年母亲对我解释道和术的关系,曾经说道,道尚易得,术更难行。顶层规划相对容易,而基层执行,往往要困难十倍。美国现在或许找到了他们的道,但我一点都不认为,他们有能够执行此道的术,他们的执行层,以我的看法,已经烂透了。”
“按照我了解的一些情报,例如美国的军队,毫无疑问地正在关陇铁骑化,在不久前结束的海湾战争中,军队将领贪污腐化是极为严重的,美国支援也门的上千亿美元中,可能有高达7成都被贪污了。就算在基层,一个咖啡杯报账1000美元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奥巴马为了查账,他派去的前后两个会计师团队,全部飞机失事,现在没有会计师,再敢去查账。”
“再如美国的建筑集团,在洛杉矶,能够让一条仅有1公里长的普通隧道,花费10多年的时间,耗资数十亿美元,没有人觉得奇怪。”
“这样的体系,是过多的秃鹫对应过少的动物,秃鹫们都互相警惕,担心别的秃鹫多吃了一口,自己就会更饥饿。哪有余暇,等待动物们生长呢?”
彭国丰感觉自己,已经有了完全的思路,中国的策略,当然还是进一步推动美国金融寡头对其实业资本的剥削,让美国从欧洲等殖民地掠夺的资本、财富和产业,只能是被金融寡头吞噬,而不能是用在实业资本的发展上。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原来设想的那些策略,当然就是对这个主旨战略的辅助策略。
等到美国发现自己的新战略,其实执行不下去,其国内又会如何演变呢?彭国丰心想,那还真是期待啊。
第459章 大英帝国解体
西元2015年3月,英国伦敦。
满脸白色胡茬的科尔宾,对同样年老的马罗科夫叹息了一声,说道:“我已经老了,工党并不是我的信仰,而是我的生命。三十多年了,对工党的改革失败了,我也没有力量再去组织新党。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我可能会听从你的建议,但现在对我来说,已经晚了。”
马罗科夫遗憾地摇摇头,他是俄国裔,二十多年前苏联解体的时候,他作为一名医生,移民了英国。不过他对资本主义的狂热,很快在对英国社会的观察中死去,现在他其实是亚俄的一名情报人员。
当然,科尔宾并不清楚他这位老朋友的“真面目”,马罗科夫是他的家庭医生,而且当年是从前苏联移民的,熟悉左派的理论,而且到了英国以后,他的思想,反而转回了社会主义,这与科尔宾有不少的共鸣,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科尔宾是英国政坛的奇葩,因为他的立场,在英国工党这个所谓的“左派政党”看来,也是左得令人可恶。科尔宾所谓的“英国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国有化、对富人征税、反紧缩、反核武、反君主立宪,保守党支持什么,他就反对什么。
在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科尔宾这样的人,只不过是英国政坛的笑话。但随着英国日渐衰落,民众生活日益困难,科尔宾的主张,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而且他这个人喜欢深入底层宣传和沟通民众——他头戴列宁帽走访民众的白胡茬老头形象,在英国人尽皆知。使得他得到青年人的爱戴,在几年前一举打败工党的传统政客,成为了工党的党魁。
虽然工党的传统议员们,几乎都是科尔宾的反对者,他还是让保守党的脱欧决定,被迫拖延到去年即2014年的年底。但终究胳膊扭不过大腿,保守党的脱欧决定,还是得以通过,科尔宾也只好辞去了工党党魁的职务,实质上退出了政坛。
马罗科夫这几年,与英国一个名为“英国青年gc主义联盟”的组织关系密切,这个组织可不是无名之辈,它成立于1921年,与中g是同一年建立的,算得上是现在很少见的西方第一代的gc主义者组织。
1921年的时候,它是当时英国gc党的青年组织,在西方社会主义低潮时期的1988年,这个青年联盟曾经被解散,而且英国gc党也于1991年解散。不过在中国的隐秘支持下,1991年这个青年联盟反而复活,从那以后,这个“套皮重生”的青年联盟组织,变成了一个中国思想流派的gc主义组织。
从最初只有几百人起步,到现在也只有几千人,青年联盟的影响力并不大,不过这也是与中国国内的策略有关系的,并不急于壮大在西方的gc主义组织,而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干部、夯实基础、低调发展,毕竟这样的公开组织,总是受到英国政府的严密监控。
不过随着英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变得一团糟,无疑组织发展的黄金期来临。马罗科夫之所以要求科尔宾,正是因为他在英国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而且他的思想,本来就受到列宁的影响最大,与青年联盟的思想整体上可以对接,属于思想上的同志。不过被科尔宾拒绝,也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他确实老了,而且不想背叛工党。马罗科夫的邀请,也不过是“尽人事”而已,果然“捷径”并不好走。
告别了科尔宾,马罗科夫开车来到伦敦东区的一栋建筑前面,这里是“英国青年gc主义联盟”的公开总部,实际上马罗科夫并没有掩饰自己与青年联盟的密切关系,他在英国这些年表现出的,本来就是一个左翼思想的知识分子,与青年联盟这些人“臭味相投”也是很自然的。
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一个等待他的青年男子艾伯特,他是青年联盟情报部的负责人,看到马罗科夫,笑着问了一句:“与科尔宾谈得如何?”
马罗科夫遗憾地摇摇头:“他拒绝了。”
艾伯特也摇摇头,他一点都不意外,说道:“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边说话,边递给了马罗科夫一个香烟盒。
马罗科夫皱了皱眉头,说道:“早就告诉过巴里特,不要再使用这种原始的古老的情报传递方法,他还是喜欢这一套。”
他打开烟盒,取出其中右侧的第一支香烟,香烟的烟丝已经被掏空,里面有一张纸条,用密码写着情报,他打开纸条随即把情报翻译了出来,情报是关于苏格兰民主党独立公投的具体行动计划,艾伯特看了看,不由得吹了一声口哨:“这些家伙,终于要发动了吗了?我还以为他们会一直嘴炮下去呢。”
马罗科夫随口说了一句:“英国终于脱欧,苏格兰再没有了任何不独立的借口。你这个英国人,不遗憾吗?”
艾伯特耸耸肩:“我可不是民族主义者,再说我的父亲是苏格兰人,我的母亲是威尔士人,严格来说,我肯定不是英格兰人。”
马罗科夫感叹了一句:“你们的民族关系,还真是复杂。”
情报立即被传送给cfia的伦敦情报站。于此同时,一场最后的谈判,在苏格兰与英格兰的领导人之间展开了。
一边是首相卡梅伦与内政大臣特蕾莎梅,另一边是苏格兰民主党的两位领袖尼古拉·斯特金与亚历克斯·萨蒙德,两边都是一男一女。
斯特金轻松地对卡梅伦说道:“首相先生,您很清楚,你们无法阻止苏格兰的独立公投,而且这一次的公投,苏格兰人必然会支持独立。”
卡梅伦心烦意乱,英国刚刚完成了脱欧公投,在他看来,这是英国的一次胜利。可没想到苏格兰的反应是如此强烈,原本赞同独立的苏格兰人,正好是在50%的危险线上徘徊,但脱欧成立后,苏格兰赞同独立的人口比例,一下子飙升到了68%以上,超过了2/3,可以说是人心所向。
卡梅伦不由得想起了英国人的著名说法:英格兰人与苏格兰人,看上去相似,其实是茶水和盐水之间的差别,内里根本没有相似之处,上千年也无法融合。英格兰保守,以自由市场为导向,不信任欧洲,喜欢介入国际事务。苏格兰则想要经济的多样化,更好的福利,更信任欧洲,比英格兰人更爱好和平。
这他妈的都是扯淡,无非是苏格兰这个小王八蛋,看到英国整体不行了,就想单飞脱离老大了呗,哪有什么真正的民族性格不同?
卡梅伦强硬地说道:“英国政府不会同意苏格兰的独立公投,如果你们强行发起,英国政府也不会承认公投的结果。”
萨蒙德摇了摇头,对卡梅伦说道:“总统先生,我们已经可以满足英国全民公投的条件,可以让全部英国人先行公投,决定是否允许苏格兰独立,从法律上,您无法阻止全民公投。”
卡梅伦僵住了,这正是现在英国政府的困境。谁知道英国人都信了什么邪,按照现在的民调,居然有56%的英国人,不分种族,都赞同苏格兰独立。所以如果全民公投,其最终结果,很可能与让苏格兰单独公投无异。
卡梅伦说道:“政府内部,需要对你们的提议进行协商。”
一番争论过后,尼古拉·斯特金与亚历克斯·萨蒙德站起身来告辞,斯特金对卡梅伦说道:“苏格兰人民已经无法等待,一个月以后,如果英国政府的态度只是拖延,那么我们会主动发起全民公投。”
两人走后,卡梅伦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居然敢对他这个英国首相下最后通牒?太不像话了。
特蕾莎梅一直没有太多地说话,这个时候却对卡梅伦说道:“确实如他们所说,我们阻止不了全民公投。但首相先生,苏格兰未来对于英格兰的意义,还有过去那么重大吗?”
卡梅伦冷静了下来,惊异地看了特蕾莎梅一眼,这不是废话吗?英伦又不大,苏格兰就占掉了7.8万平方公里,失去苏格兰,就可能进一步失去北爱尔兰和威尔士,英国会变成一个只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那还有什么国际影响力,如何制衡欧洲?恐怕美国也会觉得英国的价值不大了吧?
特蕾莎梅知道卡梅伦这一眼的意思,但她说道:“最近我听过一些战略家的分析,我觉得他们的说法,还是有点意思的。”
卡梅伦无可不可地说道:“那你说来听听。”
梅姨接着说道:“苏格兰对于英格兰的利益,在经济上是北海油田和北海渔场,除了这两个,那里都是高地山区,人口又少,经济的价值并不大。在战略上则是北海是欧洲的出口,战略上可以遏制法国和德国的出海口。”
卡梅伦点点头,作为首相,这点战略认知他还是有的。
“所以不是苏格兰有价值,而是北海有价值。北海的价值,过去很大,但是现在已经不大了。低油价时代来临,北海油田的成本过高,现在开采还不如从中东购买;北海渔场本来价值就越来越小;北海的欧洲大陆出口的战略价值,确实仍然很高,但英国现在还有什么能力,能够用这个出口,来阻挡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的出海呢?我们的海军,未来还会剩下多少呢?”
卡梅伦的脸色变得难看,但他知道梅姨说的是正确的。
“欧洲都快在全球跌到第三第四档的层次了,无论法国、德国还是英国,都已经不是过去的列强了,至少几十年以内,欧洲恐怕并没有发生类似过去海洋争霸那样的可能性,都已经是世界的边陲了,还争斗什么呢?”
“所以北海出口的战略价值,除非是我们仍然完全遵循美国人的要求,以之来压制欧洲大陆,才有真正的价值。可你也知道,美国人自己都已经退守北美了,他们未来对于欧洲,真的还会投入很大资源,来做所谓的平衡战略吗?英国人真的能从其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吗?我们继续得罪法国和德国,但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算什么呢?”
“英国未来的定位,在西方应该是美国与欧洲贸易的桥梁,因为我们属于盎格鲁和欧洲两个圈层,具有天生的中介地位,即使失去了金融中心的优势,但正常贸易总可以吧?另外,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反华反g的立场,那么多我们过去的殖民地国家,英国当然也可以作为欧洲与他们贸易的中介和桥梁。”
“至于苏格兰,或许我们真的要考虑让他们独立出去,甚至是北爱尔兰地域。首相先生,英国已经不是大国,未来甚至可能都不算强国了,我们的目标可能要变得现实一点,小而美、小而强可能更好。每年英国政府的精力,都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独立牵扯,英格兰的实力,大量地花费在这两个地域,而我们努力到最后,可能还是无法阻挡他们的独立,尽快地止损,可能并不是坏事。当然,我个人以为应该阻挡威尔士独立,威尔士的位置,太影响英格兰的经济和安全布局了,而且威尔士独立的意愿最弱,因为威尔士人的力量也最弱,便于我们控制住。”
“我们盎格鲁民族,从来就不擅长民族融合,小小的英伦三岛,各族之间的矛盾,千年来几乎从来没有改变。既然大英帝国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尖锐,因为共同利益越来越小了,勉强维持,只能是越来越耗费英格兰有限的国力。”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英格兰的包袱。能够卸下也是一种解脱。大英帝国的实力,还是被英格兰人继承的,毕竟我们有5000多万人,不是其它民族可比的。”
卡梅伦陷入了沉思,他不能否认特蕾莎梅上述说法的一些合理性。美国人在全球霸权上,对中国认栽了,所以在撤退回北美,而且由于欧洲美元市场日渐萎缩,英国对于美国的价值自然大跌,依靠美国制衡欧洲的战略难以为继。
英国脱欧,本身是为了英国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不受法国和德国制约。但并不是为了与欧洲为敌,相反,与欧洲的自由贸易,仍然是英国的立国之本。英国不可能像历史上的大英帝国一样,能够在法国和德国之间游走,制衡他们,现在这样干,只能让他们反感,因为两国都在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主权独立,这个时候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一定会被压制。
美国撤退,英国自己的力量不够,或许“认栽”也是必要的,不要把过去大国的负担,继续压在一个已经非常孱弱的英国身上,确实可能是必要的。按照特蕾莎的意见,英国未来应该是一个贸易立国之岛,是美国、欧洲与过去的英联邦国家之间贸易的中介和服务。
从这个角度,确实保留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可能只是更大的麻烦,而不会给英格兰带来更大的好处。如果未来英格兰重新强盛,其实拿回这些所谓的独立小国,也不会是很大的问题。一个500万人的苏格兰,如果未来超过5000万人的英格兰,真的要消灭他们,他们又凭什么阻挡呢?疆土相连,这是他们永远改变不了的致命缺陷。
但是这样的“撤退”,在英国的议会和政府里引起的风波,可想而知。卡梅伦有点疲惫地拍拍额头,作为一个当年的花花公子,投机政客,他可不愿意面临这样“地狱级”的政治沙场,那个辞职的意愿,突然变得更加强烈。
卡梅伦突然对特蕾莎梅说道:“我想辞职了,我不愿意面对这一切。你愿意接替我的职位吗?你的思路,或许由你来亲自实现,更有意义。”
特蕾莎梅一下子愣住了,她当然有担任首相的雄心,但从没有想过直接接替卡梅伦,以前的思考,都是参加卡梅伦卸任后的英国首相竞选。这个建议非常突然,但她不能不说很有诱惑力。英国再是一个烂摊子,但政客嘛,还能害怕烂摊子吗?
如果完成了上述的设想,某种意义上,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新英格兰的塑造者,这也算是不错的历史成就吧?
梅姨问卡梅伦:“你是认真的吗?这可不能开玩笑。”
卡梅伦点头说道:“当然是认真的,完成了脱欧后,我早就想辞职了。”
两人协商了一会,因为都要与背后的一些人物商量,才能最后决定,所以两人约定在3月底,两人会带着各自的团队协商,做出最后决定,而且决定后必须要有所交接嘛。
西元2015年4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由于还在保守党的任期中,特蕾莎梅通过党内选举,在4月16日接任了英国首相。
按照她与苏格兰民族党事先的协商,她开始推动两院同意苏格兰公投,她的那套理论传遍了英国的上层政坛,也确实说服了一些人,所以最终英国的两院批准了苏格兰议院公投,来决定苏格兰未来的地位,这其实就是给苏格兰独立开了绿灯。
苏格兰的独立公投,在7月举行,超过65%的苏格兰人赞同苏格兰独立,公投顺利地将苏格兰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效果,从“联合王国”中分离出来。无数人热泪盈眶,但冷静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英格兰还是苏格兰,未来都是莫测的,独立是福是祸,现在还很难讲。
苏格兰的独立进程,当然刺激了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不等他们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英格兰的行动很迅速。一向是英国动乱之源的北爱尔兰,很快也在6月,得到了英国两院的批准,在9月举行独立公投,顺利地独立,其后他们与爱尔兰的合并谈判,英国当然就不管了,只不过在北爱,有不少的英格兰新教徒,他们将拥有双重国籍,也可以回到英格兰。
只有威尔士,让英国政客们全力以赴地说服了,本身威尔士的独立意愿,就是最弱的,无非是想向“中央”讨要好处罢了,所以去掉了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英格兰本身也可以提供威尔士较大的好处,因此最终威尔士的独立意愿,基本上被摆平了。
在全球看来,大英帝国本土终于解体,代表着英国退出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历史发展实在是快,一个八十年前的全球霸主,今天沦落至此,不能不让很多人唏嘘感叹。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460章 欧洲右翼浪潮与社会主义暗潮
西元2015年9月,意大利都灵。
菲利贝托感到车子猛然一震,向着边上划去,他紧急踩下刹车,车体漂移出去,幸好没有翻车。
车子终于刹住了,他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刚才的一幕有多惊险,他的手脚都有点颤抖。刚才是撞上了什么东西而导致的?
他推开车门下了车检查,这里并不是闹市区,而是城郊,他检查了一下车辆,已经破损,但还可以开,需要把它送去维修厂了,他精神恢复了过来,开始对眼前的遭遇骂骂咧咧,鬼知道刚才撞上了什么东西。
后面有辆车。在他的破车后面停了下来,下来了两个男人,难道有人愿意帮忙?菲利贝托抬眼望去,是两个微笑着的青年,看到他们的样子,他的内心就有点不喜,明显都是混血儿,肯定不是纯种的白人。
不过这个时候可不是得罪人的时机,他挤出笑容,准备向两人打个招呼,没想到其中一个青年直接上前一拳,打在他的腹部,让他跌倒在地上挣扎。
菲利贝托脑子里一下子懵了,自己这是得罪了谁?要对自己下毒手吗?
没有动手的另一个青年似乎是两人中领头的,他制止了另外那个青年对菲利贝托的连续拳打脚踢,蹲下来微笑着对菲利贝托说道:“车祸和被揍,不好受吧?”
菲利贝托反应过来,这个青年的意思是,之前的车祸也是他们搞的鬼,他们随时有能力可以要他的命!他抑制住内心的恐惧,问道:“你们是谁?我干了什么,你们要报复我?”他的脑子此时还是很清楚的。
男青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你们这些极右翼分子,想在意大利恢复法西斯,或者是搞你们自己的一套,来夺取意大利的权力,怎么做都无所谓,我们根本不会在意你们这些虫子。但如果你们要主动招惹我们,以我们为你们所谓组织的敌人,那么就请做好准备去死。菲利贝托先生,这是一次最后的警告,你不会拥有下一次的幸运的。当然,你可以试一试意大利的警察或者其它部门,能不能最后在我们的威胁下,保住你的命。”
菲利贝托大吃一惊:“你们是中国人?”他反应过来,应该是兄弟党最近对中国的攻击,惹恼了中国人。他内心暗暗叫苦,兄弟党要煽动民意,最好的工具之一是种族主义,挑了中国这个欧洲白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没想到中国人反应如此激烈,这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男青年说道:“今天倒霉的,不止您一个,菲利贝托先生。请你们告诉梅洛尼那个娘们,离开我们远点,意大利只是个小国,我们不关心意大利的政治变化,但如果你们一定要让我们关心意大利,就请准备好死亡和杀戮吧。说来奇怪,美国人正在掠夺你们意大利,你们的仇人,不应该是美国人吗?”
说完男青年就离去了,他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菲利贝托当然毫无疑问地确认了自己的答案。他挣扎起来,脸上不由得露出了苦笑,这他娘的搞得是什么事!肉还没吃到,已经惹了一身骚!
赵云腾此时感叹了一声:“经济过于金融化,往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归路,美国现在就是如此。王安石改革前,其实旧党也赞同要改革,因为他们知道不改革,北宋难以维持下去。但等到真的改革了,他们发现改革的政策措施,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态度和行为,就完全改变了,变成了新党的死敌,党同伐异下的个人利益,比起国家利益,更加重要。”
“青苗费这样廉价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的政策,本质上当然是善法。但旧党占据了多数的执行职位,所以他们好事办坏、喜事办丧。不能明着反对,但搞破坏还不容易嘛?搞到后来,王安石和新党变得声名狼藉,当初信心满满的改革,只能是无疾而终。”
“所有的改革要成功,改革派必须对保守派占据绝对的优势,尤其是要有一个强大的支持改革又有能力的执行体系,否则凭什么能让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得到彻底的执行呢?反对的人,胆子大的会搞破坏,胆子小的会消极怠工。没有这样的绝对优势和强力执行体系,那么十分的改革,最后能成功个一两分就不错了,即使能有最上层的支持,结果也是一样。宋神宗对王安石的支持难道不够吗?历来君臣相得而彼此信任,王安石已经属于极少数的幸运儿了。”
彭国丰以前听赵云腾说过,领袖李思华当年就认为,“让美国一天天坏下去”的关键,其实就在于让美国金融资本收益率,一直要高于其实业资本收益率,因为收益率的高低,基本上就是双方力量大小对比的边界线——如果实业资本占了上风,怎么可能让金融资本的收益比自己高?反过来,美国的金融寡头资本,已经在美国经济体系中,占了绝对的上风,他们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地位?那无异于让他们自割血肉,去肥沃实业资本。
他深有感触地说道:“这就是名为内卷的资本主义垄断饕餮,唯有不断吞噬才能生存,如果不再能够吞噬别的东西的时候,它就会开始吞噬自身。美国的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其实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分得非此即彼的清楚,而是相互渗透,但只要金融资本的利润率高,那么资本真正的本质,就是金融资本。在改革的斗争中,必然因为利益,而站在金融寡头资本一边,抛弃产业资本应有的立场。”
赵云腾说道:“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农耕王朝,没有一个不清楚,农地兼并让农民失去土地,是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但同样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阻止这种导致国家灭亡的恶性趋势。兼并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是在江湖河海里,也许生态还不容易变坏,大鱼总归能够吃饱。但要是一个小湖或者池塘,只要有一条凶猛的黑鱼,大概整个鱼群,都会被它最终吃完。美国的趋势也是这样,当初有全球霸权,生态的规模比较大,小鱼和虾米有成长空间,美国金融寡头这条黑鱼的食物比较充足。但现在呢?美国缩回了一个小湖,哪有那么多的小鱼和虾米呢?要维持这个生态体系,除非美国能够杀掉金融寡头这条黑鱼。做得到吗?”
彭国丰缓缓摇头,杀掉黑鱼,那就不是改革,而是革命了。美国的上层建筑,本身就是金融寡头,自己怎么可能杀自己呢?他们的改革,无非是想约束自己,不要吃得太狠,让小鱼和虾米,能有足够的成长时间和成长空间。可是这里的“自己”也是一个团体,并不是一个人的意志,你不吃,别人就要抢着吃,谁能真正约束呢?即使约束,那些人也会做到“好事办坏”的。
赵云腾这个时候,思想有点开小差。他想起了原时空新冠防疫上的“科学和精准防疫”,要做到这种程度,其实原理与现在一样,都是需要一个强大而“守正”的执行层,否则什么叫“科学和精准”?执行的基层,能够给出无数的自行解释,能够对所有不同意他们措施的民众,戴上违反政策的帽子。
由于执行的基层,在这种政策下权力扩大,所以如果他们不能“守正”,而是好事办坏、喜事办丧,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是改革的意图,无法真正执行的后果,使得一些地方,还不如粗暴的一刀切政策。
他叹息了一声,收回了发散的思绪,对彭国丰说道:“当年母亲对我解释道和术的关系,曾经说道,道尚易得,术更难行。顶层规划相对容易,而基层执行,往往要困难十倍。美国现在或许找到了他们的道,但我一点都不认为,他们有能够执行此道的术,他们的执行层,以我的看法,已经烂透了。”
“按照我了解的一些情报,例如美国的军队,毫无疑问地正在关陇铁骑化,在不久前结束的海湾战争中,军队将领贪污腐化是极为严重的,美国支援也门的上千亿美元中,可能有高达7成都被贪污了。就算在基层,一个咖啡杯报账1000美元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奥巴马为了查账,他派去的前后两个会计师团队,全部飞机失事,现在没有会计师,再敢去查账。”
“再如美国的建筑集团,在洛杉矶,能够让一条仅有1公里长的普通隧道,花费10多年的时间,耗资数十亿美元,没有人觉得奇怪。”
“这样的体系,是过多的秃鹫对应过少的动物,秃鹫们都互相警惕,担心别的秃鹫多吃了一口,自己就会更饥饿。哪有余暇,等待动物们生长呢?”
彭国丰感觉自己,已经有了完全的思路,中国的策略,当然还是进一步推动美国金融寡头对其实业资本的剥削,让美国从欧洲等殖民地掠夺的资本、财富和产业,只能是被金融寡头吞噬,而不能是用在实业资本的发展上。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原来设想的那些策略,当然就是对这个主旨战略的辅助策略。
等到美国发现自己的新战略,其实执行不下去,其国内又会如何演变呢?彭国丰心想,那还真是期待啊。
第459章 大英帝国解体
西元2015年3月,英国伦敦。
满脸白色胡茬的科尔宾,对同样年老的马罗科夫叹息了一声,说道:“我已经老了,工党并不是我的信仰,而是我的生命。三十多年了,对工党的改革失败了,我也没有力量再去组织新党。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我可能会听从你的建议,但现在对我来说,已经晚了。”
马罗科夫遗憾地摇摇头,他是俄国裔,二十多年前苏联解体的时候,他作为一名医生,移民了英国。不过他对资本主义的狂热,很快在对英国社会的观察中死去,现在他其实是亚俄的一名情报人员。
当然,科尔宾并不清楚他这位老朋友的“真面目”,马罗科夫是他的家庭医生,而且当年是从前苏联移民的,熟悉左派的理论,而且到了英国以后,他的思想,反而转回了社会主义,这与科尔宾有不少的共鸣,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科尔宾是英国政坛的奇葩,因为他的立场,在英国工党这个所谓的“左派政党”看来,也是左得令人可恶。科尔宾所谓的“英国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国有化、对富人征税、反紧缩、反核武、反君主立宪,保守党支持什么,他就反对什么。
在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科尔宾这样的人,只不过是英国政坛的笑话。但随着英国日渐衰落,民众生活日益困难,科尔宾的主张,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而且他这个人喜欢深入底层宣传和沟通民众——他头戴列宁帽走访民众的白胡茬老头形象,在英国人尽皆知。使得他得到青年人的爱戴,在几年前一举打败工党的传统政客,成为了工党的党魁。
虽然工党的传统议员们,几乎都是科尔宾的反对者,他还是让保守党的脱欧决定,被迫拖延到去年即2014年的年底。但终究胳膊扭不过大腿,保守党的脱欧决定,还是得以通过,科尔宾也只好辞去了工党党魁的职务,实质上退出了政坛。
马罗科夫这几年,与英国一个名为“英国青年gc主义联盟”的组织关系密切,这个组织可不是无名之辈,它成立于1921年,与中g是同一年建立的,算得上是现在很少见的西方第一代的gc主义者组织。
1921年的时候,它是当时英国gc党的青年组织,在西方社会主义低潮时期的1988年,这个青年联盟曾经被解散,而且英国gc党也于1991年解散。不过在中国的隐秘支持下,1991年这个青年联盟反而复活,从那以后,这个“套皮重生”的青年联盟组织,变成了一个中国思想流派的gc主义组织。
从最初只有几百人起步,到现在也只有几千人,青年联盟的影响力并不大,不过这也是与中国国内的策略有关系的,并不急于壮大在西方的gc主义组织,而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干部、夯实基础、低调发展,毕竟这样的公开组织,总是受到英国政府的严密监控。
不过随着英国经济和民众生活变得一团糟,无疑组织发展的黄金期来临。马罗科夫之所以要求科尔宾,正是因为他在英国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而且他的思想,本来就受到列宁的影响最大,与青年联盟的思想整体上可以对接,属于思想上的同志。不过被科尔宾拒绝,也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他确实老了,而且不想背叛工党。马罗科夫的邀请,也不过是“尽人事”而已,果然“捷径”并不好走。
告别了科尔宾,马罗科夫开车来到伦敦东区的一栋建筑前面,这里是“英国青年gc主义联盟”的公开总部,实际上马罗科夫并没有掩饰自己与青年联盟的密切关系,他在英国这些年表现出的,本来就是一个左翼思想的知识分子,与青年联盟这些人“臭味相投”也是很自然的。
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一个等待他的青年男子艾伯特,他是青年联盟情报部的负责人,看到马罗科夫,笑着问了一句:“与科尔宾谈得如何?”
马罗科夫遗憾地摇摇头:“他拒绝了。”
艾伯特也摇摇头,他一点都不意外,说道:“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边说话,边递给了马罗科夫一个香烟盒。
马罗科夫皱了皱眉头,说道:“早就告诉过巴里特,不要再使用这种原始的古老的情报传递方法,他还是喜欢这一套。”
他打开烟盒,取出其中右侧的第一支香烟,香烟的烟丝已经被掏空,里面有一张纸条,用密码写着情报,他打开纸条随即把情报翻译了出来,情报是关于苏格兰民主党独立公投的具体行动计划,艾伯特看了看,不由得吹了一声口哨:“这些家伙,终于要发动了吗了?我还以为他们会一直嘴炮下去呢。”
马罗科夫随口说了一句:“英国终于脱欧,苏格兰再没有了任何不独立的借口。你这个英国人,不遗憾吗?”
艾伯特耸耸肩:“我可不是民族主义者,再说我的父亲是苏格兰人,我的母亲是威尔士人,严格来说,我肯定不是英格兰人。”
马罗科夫感叹了一句:“你们的民族关系,还真是复杂。”
情报立即被传送给cfia的伦敦情报站。于此同时,一场最后的谈判,在苏格兰与英格兰的领导人之间展开了。
一边是首相卡梅伦与内政大臣特蕾莎梅,另一边是苏格兰民主党的两位领袖尼古拉·斯特金与亚历克斯·萨蒙德,两边都是一男一女。
斯特金轻松地对卡梅伦说道:“首相先生,您很清楚,你们无法阻止苏格兰的独立公投,而且这一次的公投,苏格兰人必然会支持独立。”
卡梅伦心烦意乱,英国刚刚完成了脱欧公投,在他看来,这是英国的一次胜利。可没想到苏格兰的反应是如此强烈,原本赞同独立的苏格兰人,正好是在50%的危险线上徘徊,但脱欧成立后,苏格兰赞同独立的人口比例,一下子飙升到了68%以上,超过了2/3,可以说是人心所向。
卡梅伦不由得想起了英国人的著名说法:英格兰人与苏格兰人,看上去相似,其实是茶水和盐水之间的差别,内里根本没有相似之处,上千年也无法融合。英格兰保守,以自由市场为导向,不信任欧洲,喜欢介入国际事务。苏格兰则想要经济的多样化,更好的福利,更信任欧洲,比英格兰人更爱好和平。
这他妈的都是扯淡,无非是苏格兰这个小王八蛋,看到英国整体不行了,就想单飞脱离老大了呗,哪有什么真正的民族性格不同?
卡梅伦强硬地说道:“英国政府不会同意苏格兰的独立公投,如果你们强行发起,英国政府也不会承认公投的结果。”
萨蒙德摇了摇头,对卡梅伦说道:“总统先生,我们已经可以满足英国全民公投的条件,可以让全部英国人先行公投,决定是否允许苏格兰独立,从法律上,您无法阻止全民公投。”
卡梅伦僵住了,这正是现在英国政府的困境。谁知道英国人都信了什么邪,按照现在的民调,居然有56%的英国人,不分种族,都赞同苏格兰独立。所以如果全民公投,其最终结果,很可能与让苏格兰单独公投无异。
卡梅伦说道:“政府内部,需要对你们的提议进行协商。”
一番争论过后,尼古拉·斯特金与亚历克斯·萨蒙德站起身来告辞,斯特金对卡梅伦说道:“苏格兰人民已经无法等待,一个月以后,如果英国政府的态度只是拖延,那么我们会主动发起全民公投。”
两人走后,卡梅伦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居然敢对他这个英国首相下最后通牒?太不像话了。
特蕾莎梅一直没有太多地说话,这个时候却对卡梅伦说道:“确实如他们所说,我们阻止不了全民公投。但首相先生,苏格兰未来对于英格兰的意义,还有过去那么重大吗?”
卡梅伦冷静了下来,惊异地看了特蕾莎梅一眼,这不是废话吗?英伦又不大,苏格兰就占掉了7.8万平方公里,失去苏格兰,就可能进一步失去北爱尔兰和威尔士,英国会变成一个只有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那还有什么国际影响力,如何制衡欧洲?恐怕美国也会觉得英国的价值不大了吧?
特蕾莎梅知道卡梅伦这一眼的意思,但她说道:“最近我听过一些战略家的分析,我觉得他们的说法,还是有点意思的。”
卡梅伦无可不可地说道:“那你说来听听。”
梅姨接着说道:“苏格兰对于英格兰的利益,在经济上是北海油田和北海渔场,除了这两个,那里都是高地山区,人口又少,经济的价值并不大。在战略上则是北海是欧洲的出口,战略上可以遏制法国和德国的出海口。”
卡梅伦点点头,作为首相,这点战略认知他还是有的。
“所以不是苏格兰有价值,而是北海有价值。北海的价值,过去很大,但是现在已经不大了。低油价时代来临,北海油田的成本过高,现在开采还不如从中东购买;北海渔场本来价值就越来越小;北海的欧洲大陆出口的战略价值,确实仍然很高,但英国现在还有什么能力,能够用这个出口,来阻挡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的出海呢?我们的海军,未来还会剩下多少呢?”
卡梅伦的脸色变得难看,但他知道梅姨说的是正确的。
“欧洲都快在全球跌到第三第四档的层次了,无论法国、德国还是英国,都已经不是过去的列强了,至少几十年以内,欧洲恐怕并没有发生类似过去海洋争霸那样的可能性,都已经是世界的边陲了,还争斗什么呢?”
“所以北海出口的战略价值,除非是我们仍然完全遵循美国人的要求,以之来压制欧洲大陆,才有真正的价值。可你也知道,美国人自己都已经退守北美了,他们未来对于欧洲,真的还会投入很大资源,来做所谓的平衡战略吗?英国人真的能从其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吗?我们继续得罪法国和德国,但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算什么呢?”
“英国未来的定位,在西方应该是美国与欧洲贸易的桥梁,因为我们属于盎格鲁和欧洲两个圈层,具有天生的中介地位,即使失去了金融中心的优势,但正常贸易总可以吧?另外,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反华反g的立场,那么多我们过去的殖民地国家,英国当然也可以作为欧洲与他们贸易的中介和桥梁。”
“至于苏格兰,或许我们真的要考虑让他们独立出去,甚至是北爱尔兰地域。首相先生,英国已经不是大国,未来甚至可能都不算强国了,我们的目标可能要变得现实一点,小而美、小而强可能更好。每年英国政府的精力,都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独立牵扯,英格兰的实力,大量地花费在这两个地域,而我们努力到最后,可能还是无法阻挡他们的独立,尽快地止损,可能并不是坏事。当然,我个人以为应该阻挡威尔士独立,威尔士的位置,太影响英格兰的经济和安全布局了,而且威尔士独立的意愿最弱,因为威尔士人的力量也最弱,便于我们控制住。”
“我们盎格鲁民族,从来就不擅长民族融合,小小的英伦三岛,各族之间的矛盾,千年来几乎从来没有改变。既然大英帝国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尖锐,因为共同利益越来越小了,勉强维持,只能是越来越耗费英格兰有限的国力。”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英格兰的包袱。能够卸下也是一种解脱。大英帝国的实力,还是被英格兰人继承的,毕竟我们有5000多万人,不是其它民族可比的。”
卡梅伦陷入了沉思,他不能否认特蕾莎梅上述说法的一些合理性。美国人在全球霸权上,对中国认栽了,所以在撤退回北美,而且由于欧洲美元市场日渐萎缩,英国对于美国的价值自然大跌,依靠美国制衡欧洲的战略难以为继。
英国脱欧,本身是为了英国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不受法国和德国制约。但并不是为了与欧洲为敌,相反,与欧洲的自由贸易,仍然是英国的立国之本。英国不可能像历史上的大英帝国一样,能够在法国和德国之间游走,制衡他们,现在这样干,只能让他们反感,因为两国都在试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主权独立,这个时候法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一定会被压制。
美国撤退,英国自己的力量不够,或许“认栽”也是必要的,不要把过去大国的负担,继续压在一个已经非常孱弱的英国身上,确实可能是必要的。按照特蕾莎的意见,英国未来应该是一个贸易立国之岛,是美国、欧洲与过去的英联邦国家之间贸易的中介和服务。
从这个角度,确实保留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可能只是更大的麻烦,而不会给英格兰带来更大的好处。如果未来英格兰重新强盛,其实拿回这些所谓的独立小国,也不会是很大的问题。一个500万人的苏格兰,如果未来超过5000万人的英格兰,真的要消灭他们,他们又凭什么阻挡呢?疆土相连,这是他们永远改变不了的致命缺陷。
但是这样的“撤退”,在英国的议会和政府里引起的风波,可想而知。卡梅伦有点疲惫地拍拍额头,作为一个当年的花花公子,投机政客,他可不愿意面临这样“地狱级”的政治沙场,那个辞职的意愿,突然变得更加强烈。
卡梅伦突然对特蕾莎梅说道:“我想辞职了,我不愿意面对这一切。你愿意接替我的职位吗?你的思路,或许由你来亲自实现,更有意义。”
特蕾莎梅一下子愣住了,她当然有担任首相的雄心,但从没有想过直接接替卡梅伦,以前的思考,都是参加卡梅伦卸任后的英国首相竞选。这个建议非常突然,但她不能不说很有诱惑力。英国再是一个烂摊子,但政客嘛,还能害怕烂摊子吗?
如果完成了上述的设想,某种意义上,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新英格兰的塑造者,这也算是不错的历史成就吧?
梅姨问卡梅伦:“你是认真的吗?这可不能开玩笑。”
卡梅伦点头说道:“当然是认真的,完成了脱欧后,我早就想辞职了。”
两人协商了一会,因为都要与背后的一些人物商量,才能最后决定,所以两人约定在3月底,两人会带着各自的团队协商,做出最后决定,而且决定后必须要有所交接嘛。
西元2015年4月2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由于还在保守党的任期中,特蕾莎梅通过党内选举,在4月16日接任了英国首相。
按照她与苏格兰民族党事先的协商,她开始推动两院同意苏格兰公投,她的那套理论传遍了英国的上层政坛,也确实说服了一些人,所以最终英国的两院批准了苏格兰议院公投,来决定苏格兰未来的地位,这其实就是给苏格兰独立开了绿灯。
苏格兰的独立公投,在7月举行,超过65%的苏格兰人赞同苏格兰独立,公投顺利地将苏格兰转变为一个独立的效果,从“联合王国”中分离出来。无数人热泪盈眶,但冷静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英格兰还是苏格兰,未来都是莫测的,独立是福是祸,现在还很难讲。
苏格兰的独立进程,当然刺激了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不等他们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英格兰的行动很迅速。一向是英国动乱之源的北爱尔兰,很快也在6月,得到了英国两院的批准,在9月举行独立公投,顺利地独立,其后他们与爱尔兰的合并谈判,英国当然就不管了,只不过在北爱,有不少的英格兰新教徒,他们将拥有双重国籍,也可以回到英格兰。
只有威尔士,让英国政客们全力以赴地说服了,本身威尔士的独立意愿,就是最弱的,无非是想向“中央”讨要好处罢了,所以去掉了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英格兰本身也可以提供威尔士较大的好处,因此最终威尔士的独立意愿,基本上被摆平了。
在全球看来,大英帝国本土终于解体,代表着英国退出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历史发展实在是快,一个八十年前的全球霸主,今天沦落至此,不能不让很多人唏嘘感叹。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460章 欧洲右翼浪潮与社会主义暗潮
西元2015年9月,意大利都灵。
菲利贝托感到车子猛然一震,向着边上划去,他紧急踩下刹车,车体漂移出去,幸好没有翻车。
车子终于刹住了,他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刚才的一幕有多惊险,他的手脚都有点颤抖。刚才是撞上了什么东西而导致的?
他推开车门下了车检查,这里并不是闹市区,而是城郊,他检查了一下车辆,已经破损,但还可以开,需要把它送去维修厂了,他精神恢复了过来,开始对眼前的遭遇骂骂咧咧,鬼知道刚才撞上了什么东西。
后面有辆车。在他的破车后面停了下来,下来了两个男人,难道有人愿意帮忙?菲利贝托抬眼望去,是两个微笑着的青年,看到他们的样子,他的内心就有点不喜,明显都是混血儿,肯定不是纯种的白人。
不过这个时候可不是得罪人的时机,他挤出笑容,准备向两人打个招呼,没想到其中一个青年直接上前一拳,打在他的腹部,让他跌倒在地上挣扎。
菲利贝托脑子里一下子懵了,自己这是得罪了谁?要对自己下毒手吗?
没有动手的另一个青年似乎是两人中领头的,他制止了另外那个青年对菲利贝托的连续拳打脚踢,蹲下来微笑着对菲利贝托说道:“车祸和被揍,不好受吧?”
菲利贝托反应过来,这个青年的意思是,之前的车祸也是他们搞的鬼,他们随时有能力可以要他的命!他抑制住内心的恐惧,问道:“你们是谁?我干了什么,你们要报复我?”他的脑子此时还是很清楚的。
男青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你们这些极右翼分子,想在意大利恢复法西斯,或者是搞你们自己的一套,来夺取意大利的权力,怎么做都无所谓,我们根本不会在意你们这些虫子。但如果你们要主动招惹我们,以我们为你们所谓组织的敌人,那么就请做好准备去死。菲利贝托先生,这是一次最后的警告,你不会拥有下一次的幸运的。当然,你可以试一试意大利的警察或者其它部门,能不能最后在我们的威胁下,保住你的命。”
菲利贝托大吃一惊:“你们是中国人?”他反应过来,应该是兄弟党最近对中国的攻击,惹恼了中国人。他内心暗暗叫苦,兄弟党要煽动民意,最好的工具之一是种族主义,挑了中国这个欧洲白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也是很自然的,没想到中国人反应如此激烈,这下子可是捅了马蜂窝了。
男青年说道:“今天倒霉的,不止您一个,菲利贝托先生。请你们告诉梅洛尼那个娘们,离开我们远点,意大利只是个小国,我们不关心意大利的政治变化,但如果你们一定要让我们关心意大利,就请准备好死亡和杀戮吧。说来奇怪,美国人正在掠夺你们意大利,你们的仇人,不应该是美国人吗?”
说完男青年就离去了,他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菲利贝托当然毫无疑问地确认了自己的答案。他挣扎起来,脸上不由得露出了苦笑,这他娘的搞得是什么事!肉还没吃到,已经惹了一身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