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78节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适当的时候,让德州从美国独立出来,真的形成一个孤星共和国,而麦基逊家族与德州财团,构成一个对中国友善的新国家的新上层建筑?”
麦基逊目瞪口呆,原来有这种可能性吗?他的心脏一下子砰砰地跳了起来,让他觉得浑身开始发热。德州人中,一向有少数的家伙,总是嚷嚷着要让德克萨斯独立,不过以前没有人把他们当一回事,就是当一种趣闻和笑话。但是中国人好像真的期待这种未来?
他的脑子开始高速运转,思考着赵云腾语言的背后用意,然后他又追问了赵云腾一句:“中国期望未来的美国,是一个怎样的格局?”
赵云腾坦然地对麦基逊说道:“一个分裂的美国,类似现在欧洲那样的二三十个国家的中小国体系。”
麦基逊紧追着问道:“这个分类的中小国体系,应该失去核威慑或者生化威慑的能力,但中国可以保证,不会将这些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体制吗?”他实际上觉得,自己应该已经听懂了赵云腾所说的中国需求。
赵云腾点头:“是的,只要分裂的美国,失去了核生化的威慑能力,对于中国没有威胁,那我们当然不会干涉这些新国家,自己选择什么社会体制。”
麦基逊长舒了一口气,这种结果,似乎并不坏?
赵云腾看了他一样,看样子心动了?他微笑着继续说道:“这是两个层次的一个体系。美国必须解体,否则即使美国短期去掉了核生化威慑,失去了对于中国短期的威胁,但只要美国是资本主义体系,仍然控制着美国本土、加拿大与部分墨西哥的庞大领土、资源与人口的资本主义大国,中国是永远不会放心的,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以要么是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大国,要么是解体成为多个资本主义小国,二者必居其一。我想,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变成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体制,来保证美国的完整性。”
麦基逊默默地点点头,怎么可能不付出代价呢?而且一旦美国在中国压力下崩溃,这根本无需中国人主动地推动,美国内部的力量,就会把美国撕扯成为若干彼此独立的不同政治地域。在那种情况下,自己这些南方人,根本不会与那些北佬,继续共和下去。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资本的联盟,共同的利益超过彼此的分歧,才能维持一个统一的大国,如果共同的利益不能超过中国的压力,凭什么统一下去呢?
他思考了一会,又郑重地问赵云腾:“如果我们同意的话,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他内心其实已经倾向于接受赵云腾的方案。当然他还需要回去,与靠得住的家族协商。这是一种投机,麦基逊没看到明确的高度可能性前,其实也不会为此拼命。
赵云腾有点好笑地看了麦基逊一眼,心想:“小子,我这是在给你机会呢,你以为只有你们想找出路吗?有的人可是早就来探路了,只不过当时时机没到罢了。”
他说道:“美国如何分裂,中国并不会为你们划分地图,这是你们这些财团,或者其它的军事和政治势力,内部博弈的结果。中国需要保证的,首先是不会有过大的新国家,例如你们德克萨斯,或者西部的加尼福利亚,不能再合并其它的州;东部十三州,一直是美国政治和工业的核心地带,这里的新国家,必须分得足够的多和小。如果美国只是分裂成为四五个大块,那肯定是不满足中国的要求的。”
麦基逊默默地点点头,中国人要的,是彻底地抹杀未来美国或者美国的一部分,能够凭借庞大的领土、资源和人口,重新复兴,例如重新统一美国,再挑战中国的可能性,所以美国必须分裂到欧洲那样的程度,而德克萨斯或者加尼福利亚,最多就是欧洲法国和德国那样的规模体系,最好再有一堆荷兰、西班牙那样的次级国家。
赵云腾神色严肃起来:“任何势力,要拿到未来自己的果实,不能不付出代价,我想你已经很清楚这个道理。”麦基逊又点点头。
赵云腾接着说道:“我们要求的投名状,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配合中国,消除掉美国核生化等军事体系的威胁性。新国家的核生化能力,不能超过目前欧洲的英国或者法国。”
“中国认为,不能低估你们美国内部极端派的疯狂性,他们发动核生化战争的可能性,中国从来没有低估过,也一直为此作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例如我们已经准备了足够3亿人的核生化庇护所。”
“所以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如果你们能够通过内部的博弈,消灭这些极端派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也要真正地积极地配合中国,消灭这些极端分子。新国家的上层建筑,必须对此有所贡献,没有坐享其福的道理。”
“在我所谓这个适当的时候,如果类似你们这样的财阀或者政治势力,只是投机,完全不想行动而骑墙等待,那如果最后美国不管因为冷战还是热战失败而分裂,肯定不会得到想要的成果。你应该很熟悉中国的这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贡献,就没有前途。”
麦基逊并不意外赵云腾的说法,中国人又不是傻乎乎的大善人,本来就是美国的敌人,他们给予报酬的,当然必须是背叛当前美国的势力,不敢冒这样的风险,自然只能是出局。
麦基逊沉默了一会,消化了赵云腾的说法。他接着又问:“那么如果中国胜利了,想从美国这里得到什么呢?”
赵云腾笑着摇摇头:“一切都要看到时的演变,但你可以相信,我们不会向你们索要美国其它的财富、资源、战争赔款什么的,这不符合社会主义体制的要求。而且你也知道,发展到今天,中国的gdp都是美国的几十倍,哪里还会对美国的财富,有什么贪欲吗?我们要的,主要在美国之外。”
麦基逊一下子想到了加拿大,他内心苦笑了一下。如果中国最终完全赢了,分裂美国的任何地方势力,哪里还能控制加拿大呢?自然会被中国人控制,就算想控制,又哪里能与中国人争锋呢?
麦基逊转移了话题,说道:“中国拿什么来保证你们的承诺,能够取信于我国的各种力量呢?”当叛徒也要得到保证嘛。
赵云腾摇摇头:“你也知道,我们不可能签署书面的有关分裂美国的协议来保证的。当下我们只能做到,对有能力、有意愿与我们合作的势力,给予口头保证。不过如果到了发生中美热战的程度,我们可以在开战后,立即给予书面条约协议来保证。”
他对麦基逊正色说道:“中国人言必行,行必果。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过违背承诺的事情。你对中国很熟悉,应该知道我不是在吹牛。至于美国内部有些人,不相信我们的口头承诺,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历史的大潮面前,总有些人,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做出相反错误的选择。我们不可能给予选择的机会,但做出选择的决定的,还是这些人自己。终归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此而已。”
最后,麦基逊心情复杂地告辞了。他内心五味杂陈,虽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要说他对于美国没有感情、没有热爱,那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只不过是这种感情和热爱,已经与家族和财团的利益,开始背道而驰了。
从赵云腾这里,他确实找到了家族的一条出路,麦基逊家族为主的德州财团,在现在的大美国,不过是若干财团中的一个,而如果按照中国人的策划实施,未来也许能变成一个国家最顶层的“贵族”,对于家族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但是,内心也是那么的痛苦,现实是如此的残酷,这个大美国,真的只有中国人描述的结果了吗?一点转机都没有了吗?他有点振奋,又有点绝望。
麦基逊决定,回到美国,或许可以先做些中国人要求的不太激烈的铺垫工作,但家族不能就此压上全部的赌注,还需要观察未来岁月中,中美之间的情势转换,这可是生死存亡,不能轻易地马上选择。
第452章 恐慌绝望后普京的选择
报表,能够正式成型要到3月份。不过最终的数据相差肯定是非常有限的,现在手上的报表已经足以精确地反应去年欧俄的经济状况了。
看着报表,普京似乎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血压在上升,2012年用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急转直下”——原因当然是因为中国“油气去能源化”导致的全球油气价格暴跌,而且根本没有转机。
这本账是很容易计算的,欧俄去年的油气生产平均成本大约是18美元/桶,产量1.35亿吨(每吨7.33桶),总成本178亿美元;原来计划的收入按照对欧洲的优惠价格,大约是60美元/桶,预计总收入,594亿美元,预计利润300亿美元左右(去掉国内消费的部分);但暴跌导致的实际交易,平均价格27美元/桶,实际收入266亿美元,实际利润57亿美元(去掉国内消费)。
实际的利润,相比最早的预算,暴跌近250亿美元!
欧俄的人口约9000万人,2011年gdp约7000亿美元,人均gdp大约是不到8000美元,看起来还不错。但是2012年完全停滞。
油气缩减的收益,看上去只占全部gdp的5%左右,并不算是决定性的收入,但这几乎是中央财政唯一的活钱的来源,军费以及一些建设项目,都要靠油气的收入。而且绝对数字也不少了,欧俄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总比例,不过是20%出头,油气收入暴减的幅度,大致也要占到财政收入的25%。一个国家一下子少掉了25%的财政收入,这是何其可怖的经济困境!
而且真正最恐怖的事情,是低油价,几乎确定无疑地就是未来,欧俄恐怕很难有再等待高油价时代回血的机会了,未来的油气,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罢了,既然不再是能源,又是全球产油国竞争日益缩小的市场,那么欧俄因为油气资源,对于欧洲和其它国家形成的重要影响力,也会不断缩小。换言之,新时代欧俄战略重要性的最大一根支柱,已经坍塌。
普京叹息了一声,从自己上台的2000年到2011年,欧俄的油气有过11年最好的日子,欧俄得以保持一个大国的基本体面,就是因为这11年的高油价。九十年代欧俄的凄风苦雨,让4000多万俄罗斯人抛弃俄罗斯人的家园,加入了亚俄,国家一度风雨飘摇。完全是油气的高价,使得自己当政后,能够利用油气的收入,重塑一个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让全国稳定了下来。
当政之初,自己以打击寡头而闻名,其实自己不过是以一帮听话的寡头,替换了原来那些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老几的老寡头而已,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真正让全国人民生活好起来的,还是因为油气收入。有了油气收入,就可以整顿欧俄的各种企业,建立起相对前苏联时代虽然衰败,但仍然足以提供欧俄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的基础工业。
更重要的是,利用油气收入,欧俄大力发展了农业,现在欧俄是欧洲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产能要远高于那个不孝子乌克兰。当年的傻子赫鲁晓夫非要发展玉米,其实俄罗斯是非常好的小麦产地。这恐怕也是短期欧俄能看得到的最大产业增长点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巨大。
除了农业能让普京感到一些安慰以外,想到其它的产业,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了苦笑。欧俄虽然稳定了最起码的基础工业,但这些产业,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就算在国内,高收入的人群,也都是用进口货,最好的用中国货,其次用亚俄货,没有人看得上欧俄自产的产品。他自己也知道,性价比和质量款式都确实不行,俄罗斯人从民族本质上,就不擅长这些商业和产品。
军事上的复兴,其实也还是个空架子,主要还是要靠吃老本,11年时间投入上百亿美元,不过是让新的欧俄军队,相对原苏联末期的苏联军队,恢复了一些元气而已,进步的程度非常有限,好在欧洲各国也是一样,他们那些年经济都很困难,谁想把钱,投到军队这个无底洞呢?
真正最让人绝望的,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亚俄的飞速发展。亚俄核心区350万平方公里,已经与中国的蒙北八省,合成了中北大市场,所有的产业和建设标准,乃至收入水平,都在向中国标准快速靠拢,逐渐变得与中国本土无异,这自然与欧俄,开始形成了天壤之别。
由于这种收入、产业和就业的接近,去年即2012年开始,亚俄与中国本土之间,撤销了边境管制,两国的国民,可以自由地在两国居住、旅行、就业,非本国国民,也只需要报备领取“居民证”,就完全享有彼此同等的“国民待遇”,甚至就连社保和医保,都可以在两国通用。再发展下去,他娘的那就变成一个国家了。
除了亚俄,中亚也是一样,那里的原苏联人口,除了乌兹别克,本来就比亚俄人口还要少,所以除了乌兹别克以外的4国,据说现在的中国化程度,相比亚俄还要高,当地的原生民族,终究文化程度,是无法与俄罗斯人相比的。
20年沧海桑田呀,从1993年原苏联崩溃,到今年2013年正好是20周年,20年下来,亚俄与中亚,都已经中国化了,只剩下欧俄作为俄罗斯的主体,还在苦苦挣扎。
几年前普京访问中国和亚俄,总算是把国家关系稳定了下来,开启了正常贸易和正常往来的新阶段。但普京很清楚,危机只不过是推迟,而不是真的结束了。
即使前些年欧俄经济稳定下来,但人口仍然在流失到亚俄,每年平均要减少6070万人口,这还没有算新生儿带来的增量,实际上是每年流失约180万人,这是长期的失血。原因原其实很简单,用美元gdp来衡量,欧俄的人均gdp还不到8000美元,中国本土是人均8万美元以上,是欧俄的10倍,而亚俄的人均gdp在2012年已经突破了5万美元,是欧俄的6倍多。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只要亚俄保持对欧俄开放自由移民,欧俄的人口当然会持续流失到亚俄,而且欧俄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亚俄“闭关”吗?两国关系一旦走到这个程度,欧俄的外部环境,立即会急剧恶化,中国体系的社会主义国家们,那个时候会如何对待欧俄?
亚俄现在有约2.5亿人口,gdp总量大约是12.5万亿美元,是美国总gdp(不到7.2万亿美元)的1.8倍,是欧俄总gdp的18倍以上,已经是仅次于中国和南美殷华的全球第三经济大国。
所以亚俄现在对于欧俄,表现出宽松和照顾的态势,表现出很明显的强者心态——原来的俄罗斯邦联条约规定,30年后要进行两国各自的全民公投,这是一种对赌条约,谁的制度更好,更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谁就吞并对方。亚俄现在胜券在握,自然姿态就高。
还有最后的10年,又赶上了油气产业的“末日”,欧俄有什么条件来翻盘呢?如果10年后亚俄的人均收入是欧俄的10倍以上,这些原来羡慕资本主义的国民,肯定转过头来,拥抱社会主义。
至于现在欧俄的上层建筑,这些寡头富豪精英们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了民心,亚俄在中国人支持下,分分钟就可以像当年的原苏联解体时一样,把你们统统搞死。搞一些政治上的小动作、阴谋诡计,怎么可能扭转历史的大趋势?
俄罗斯人与东欧人还不一样,不像东欧人那样,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gc主义。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仍然有苏联的辉煌和自豪存在,他们原来拥抱资本主义,是因为看不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未来,而对于中国那种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太过陌生。
现在亚俄成功了,5000多万的俄罗斯人,在亚俄享有高品质的高收入生活,这对于欧俄的俄罗斯人,心理上就是冲击非常大了。随着两边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普京可以肯定,大多数欧俄的俄罗斯人,肯定会回心转意,10年后要他们重新拥抱亚俄社会主义,根本就是一点困难都没有。东欧人或许会疑虑和反对,但俄罗斯人不会。10年后在欧俄的公投结果,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得到终点了。
某种意义上,欧俄的寿命,已经只有10年了,这是俄罗斯资本主义最后的机会。普京长叹了一口气,原来自己在德国认知的那个理想的人类体制,在中国体制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吗?就像中国人常说的,原苏联的体制,是走岔了路,走出了社会主义的范畴,真正的社会主义,当然要比资本主义强一百倍,中国的事实,就是证明。
老实说,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独立性,只能是靠俄罗斯民族主义来维持。通过各种舆论暗戳,暗戳戳地把亚俄形容为中国的殖民地——亚俄的俄罗斯人,已经被中国吞并了,只有欧俄才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虽然穷,但这里才是真正的俄罗斯,而去了亚俄,俄罗斯人其实就变成了中国人。
这种民族主义的威力,还是很大的,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基本稳定,与这种被鼓动的民族主义“思潮”,确实有不小的关系。
但普京深知,精神的批判,最后总是比不过物质的批判的。过去几年,欧俄的生活,大致还可以,这种“精神鼓舞”,人们还听得进去。但如果经济变得很困难,欧俄人的生活朝不保夕,相反看着亚俄数千万的俄罗斯人的生活幸福安康,那么这种民族主义有个屁用?剩余的狂热分子,只会被多数人,视之为不开窍的傻子。
想起西元2000年上任时,自己的豪言壮语:“给我20年,还你们一个崭新的俄罗斯”,普京不由得苦笑,13年了,这句话兑现了吗?公正地讲,自己让欧俄这十几年稳定了下来,俄罗斯得以延续,这是做到的部分。但所谓的新俄罗斯,新在哪里?相比亚俄的发展,欧俄只不过才苟延残喘罢了。或许未来的历史上,自己的这句名言,不过是一句典型的笑话罢了。
恐慌也罢,绝望也罢,普京还是很快地平静了下来。他终究有着强硬的神经,至少欧俄还有10年时间的机会,如果不能利用好这段时间,10年后欧俄如果被亚俄吞并,那么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俄罗斯民族,将不复存在。这是自己要极力避免的,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俄罗斯的历史。
机会在哪里呢?普京静静地思考着。他最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俄罗斯人从来不擅长经济和产业的竞争,亚俄的成功,其实是因为中国人替代了这一部分。俄罗斯人最擅长的,就是战争,在战争中发展,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锻炼出一代精英。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战争,淘汰掉民族中腐朽的成分,让最精英和优秀的人物从此诞生,让产业在支持战争的精神压力下成长。
当然,俄罗斯需要的战争,不能是二战那种级别,世界大战这样的强度,会毁掉俄罗斯的一代人,中国人对原苏联的研究,就认为二战毁掉了苏联一整代的青年人,导致苏联干部和基层上的“青黄不接”,这是苏联体制腐化堕落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最优秀的一代,都牺牲在了战场上,让大量苟且偷生、投机主义的王八蛋,或者是能力低下的剩余人员,混进了苏联的体制。例如戈尔巴乔夫,就被中国人认为是典型的后者。
但是中小幅度的战争,可能对于俄罗斯,反而是强大的来源。历史上沙俄与土耳其打了10次战争,沙俄反而越来越强,这才是俄罗斯需要的战争。
战争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战争重塑俄罗斯的军国高效率体制,才是根本的目的。
普京站起身来,走到他办公室相连的另一个办公室,这里悬挂着大幅的世界地图和欧亚地图,普京站立着凝视着这两幅地图,很快他的眼神,集中到了乌克兰上,他陷入了深思。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原来为了取得西方的信任,让乌克兰独立了,现在看来,这是欧俄最大的损失,因此让俄罗斯的工业基础不全,也丧失了大量的人口,这无疑是最愚蠢的策略,西方笑纳了俄罗斯的“诚意”,却一点都没有转变对俄罗斯的态度,媚眼完全抛给了瞎子看,不,他们并不是瞎子,只是伪装成瞎子而已。
乌克兰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国家领导层,他们放弃了核武器、甚至放弃了军工,从西方那里得到的,不过是残羹冷炙。相反,由于重工业的基础无法利用,轻工业的基础又很差,所以乌克兰的现在,可以说是前苏联和东欧解体后最悲惨的新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仍然有大量俄罗斯人口,以及亲俄的乌克兰人。这对于欧俄来说,是很好的基础。
如果欧俄能够拿回乌克兰,那么欧俄的产业基础,就能够大大加强,起码重工业基本上就完整了。而且农业的优势,更是巨大,两边的农业加起来,是毫无疑问的全球粮仓之一,在欧洲更是统治级别的。
乌克兰有3700多万人,大约是欧俄的40%,这还是有超过600万乌克兰人,跑到亚俄去以后的结果。如果欧俄吞并了乌克兰,哪怕有一些人,假设有大几百万亲西方人口跑掉,欧俄的人口仍然可以恢复到1.2亿人左右,领土增加60万平方公里。欧俄“自给自足”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美国现在与欧洲的矛盾很深,这些年他们对于乌克兰,除了舆论和第五纵队的反俄宣传以外,对于乌克兰反俄势力的实质支持并不多(普京当然不知道,由于这是新时空,美欧的实力大大缩减,所以乌克兰反俄演变的速度,也大大放慢了。),在时机上,似乎正是欧俄,重新拿回乌克兰的良机。
低油价的时代,欧盟有复苏的可能性,相反欧俄由于油气收入骤减,长期而言,对于欧盟实力会相对弱化。这些年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吗?这些欧洲佬,一旦有了更多的力量,做梦都会想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敌人,把乌克兰变成他们与欧俄之间的前线。
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欧俄应该干脆趁着欧盟仍然弱势,而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刻,用保护乌克兰亲俄民众、维护他们人权的名义,出兵乌克兰,最终让乌克兰重新并入欧俄。
未来的欧俄,应该是“既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我们就是俄罗斯,独特的俄罗斯”的宗旨,以此凝聚国民的意识形态。
在战争之前,需要再次出访中国和亚俄,以进一步的低姿态和友好态度,稳定东方。战争开始,欧盟和美国必然全面对欧俄制裁,欧俄的主要贸易对象,肯定在短期内要转向东方,直到西方不得不承认制裁的失败。反正10年之内,亚俄肯定不会对欧俄动手,这就是最好的背托。
欧盟从亚俄的油气进口,肯定会现在少得多,制裁嘛。但是这些油田,有着欧盟自身的投资,资本家会为欧俄的油气,找出出路,或许出口减少,但是战争,会让欧盟的油气价格,短期内暴涨,说不定短期内收入,反而上升。
欧盟只能用北非和中东的油气替代,美国虽然在结束海湾战争,但毕竟还没有完全停止支持也门,他们不想让世人看到,他们抛弃了也门这个盟友。这使得欧盟,没有办法完全使用中东的油气。长期来看,他们还是会使用管道输送的欧俄油气,毕竟这是最稳定的。而且德国等国的化学工业,整个体系都是对接欧俄的能源管道的。
至于战争开始后,东欧各国尤其是波兰或者波罗的海三国,肯定会激发的疯狂的反俄情绪和舆论,那又如何?狮子老虎争锋的时候,一群鸡鸭的叫唤,会有人在乎吗?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也是受限的。因为欧俄是俄罗斯邦联的两国之一,他们肯定不敢直接参与战争,经济危机下更没有实力,美国现在全面收缩的态势很明显。他们能做的,就是与欧盟一起,向乌克兰的反对派,提供大量武器。所以欧俄的动作一定要快,在尽短的时间内,完全控制乌克兰,截断他们向那些王八蛋,提供武器弹药的通道。
“打!坚决地打!”普京一拳砸在了墙面地图乌克兰的位置上。
第453章 大英帝国走向解体
欧俄的普京下了决心的时候,在欧洲边陲的苏格兰,两个人也下了决心。
在苏格兰政府官邸,新任苏格兰民族党的女性主席妮古拉·斯特金,对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说道:“或许,这一次真的是我们必须与英格兰分离的时刻,没有比这个时刻,更有机会的了。”
萨蒙德点头同意:“如果再不分离,那么苏格兰就必须与英格兰一起,承担起庞大的对美国债务。这会让苏格兰人都变成穷人。”
从2004年起,斯特金就是萨蒙德的搭档,两人领导的苏格兰民族党,一直是苏格兰独立的主要政治力量。
他们一直在推动苏格兰独立,不过以往的独立诉求,更多的是一种苏格兰与英国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手段。一方面,打起苏格兰独立这面大棋,能够汇聚苏格兰民众的意志,这是民族党的立党之本;另一方面,以此压迫英国中央政府,来为苏格兰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两个方面的结合,才使得苏格兰民主党不断做大。
但是现在,他们确实需要考虑真的退出大英帝国的必要性。
英国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债务)现在高达1.3万亿美元,大致超过英国的全年的gdp一小部分,看起来似乎还有空间(原时空英国到2020年以后债务是gdp的3倍多)。但问题是,债务不怕多,但债权人必须要确认,未来必须有能够还款的空间。否则哪怕债务少掉一半,债权人也会夺路而逃,因为肯定你还不出来了。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那些债权人,对于英国未来偿债的能力越来越不信任了。他们在担心英国金融和经济的整体崩盘。
英国的经济依靠欧洲美元,去掉了欧洲美元,英国的经济,可以说就去掉了一半。但现在欧洲使用人民币,作为金融中介货币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欧洲美元的规模,美元降息后,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使用人民币的趋势,在加速增长。原因除了欧洲国家要避免美元的再次收割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对于美国经济压倒性的规模差距,使得美元继续作为中介货币,越来越不靠谱。
人民币在欧洲的兑换交易中心,是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与法国的巴黎,与英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历史上中国与英国的冲突很多,两国关系一直冷淡,中国也毫无意愿使用伦敦,作为其欧洲的金融基础设施。既然新增长英国搭不上边,旧市场(美元)日益缩小,英国金融业的“末日”,在很多观察家看来,简直是指日可待。
全盛时代,英国单单来自金融的收益,每年大约要超过600亿美元,最高的年份达到过77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名义上的收益。现在,这笔每年最丰厚的收益,日益缩小,预计最后可能小得可怜。
失去了金融业的丰厚收益,英国人确实还有一些其它的产业,制造业再残,其中航空业还算可以;生物制药产业也不错,英国的历史,让它留下了一些巨大的医药巨头;旅游业和其它服务业,也很发达。
麦基逊目瞪口呆,原来有这种可能性吗?他的心脏一下子砰砰地跳了起来,让他觉得浑身开始发热。德州人中,一向有少数的家伙,总是嚷嚷着要让德克萨斯独立,不过以前没有人把他们当一回事,就是当一种趣闻和笑话。但是中国人好像真的期待这种未来?
他的脑子开始高速运转,思考着赵云腾语言的背后用意,然后他又追问了赵云腾一句:“中国期望未来的美国,是一个怎样的格局?”
赵云腾坦然地对麦基逊说道:“一个分裂的美国,类似现在欧洲那样的二三十个国家的中小国体系。”
麦基逊紧追着问道:“这个分类的中小国体系,应该失去核威慑或者生化威慑的能力,但中国可以保证,不会将这些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体制吗?”他实际上觉得,自己应该已经听懂了赵云腾所说的中国需求。
赵云腾点头:“是的,只要分裂的美国,失去了核生化的威慑能力,对于中国没有威胁,那我们当然不会干涉这些新国家,自己选择什么社会体制。”
麦基逊长舒了一口气,这种结果,似乎并不坏?
赵云腾看了他一样,看样子心动了?他微笑着继续说道:“这是两个层次的一个体系。美国必须解体,否则即使美国短期去掉了核生化威慑,失去了对于中国短期的威胁,但只要美国是资本主义体系,仍然控制着美国本土、加拿大与部分墨西哥的庞大领土、资源与人口的资本主义大国,中国是永远不会放心的,这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以要么是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大国,要么是解体成为多个资本主义小国,二者必居其一。我想,你们肯定不会选择变成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体制,来保证美国的完整性。”
麦基逊默默地点点头,怎么可能不付出代价呢?而且一旦美国在中国压力下崩溃,这根本无需中国人主动地推动,美国内部的力量,就会把美国撕扯成为若干彼此独立的不同政治地域。在那种情况下,自己这些南方人,根本不会与那些北佬,继续共和下去。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资本的联盟,共同的利益超过彼此的分歧,才能维持一个统一的大国,如果共同的利益不能超过中国的压力,凭什么统一下去呢?
他思考了一会,又郑重地问赵云腾:“如果我们同意的话,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他内心其实已经倾向于接受赵云腾的方案。当然他还需要回去,与靠得住的家族协商。这是一种投机,麦基逊没看到明确的高度可能性前,其实也不会为此拼命。
赵云腾有点好笑地看了麦基逊一眼,心想:“小子,我这是在给你机会呢,你以为只有你们想找出路吗?有的人可是早就来探路了,只不过当时时机没到罢了。”
他说道:“美国如何分裂,中国并不会为你们划分地图,这是你们这些财团,或者其它的军事和政治势力,内部博弈的结果。中国需要保证的,首先是不会有过大的新国家,例如你们德克萨斯,或者西部的加尼福利亚,不能再合并其它的州;东部十三州,一直是美国政治和工业的核心地带,这里的新国家,必须分得足够的多和小。如果美国只是分裂成为四五个大块,那肯定是不满足中国的要求的。”
麦基逊默默地点点头,中国人要的,是彻底地抹杀未来美国或者美国的一部分,能够凭借庞大的领土、资源和人口,重新复兴,例如重新统一美国,再挑战中国的可能性,所以美国必须分裂到欧洲那样的程度,而德克萨斯或者加尼福利亚,最多就是欧洲法国和德国那样的规模体系,最好再有一堆荷兰、西班牙那样的次级国家。
赵云腾神色严肃起来:“任何势力,要拿到未来自己的果实,不能不付出代价,我想你已经很清楚这个道理。”麦基逊又点点头。
赵云腾接着说道:“我们要求的投名状,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配合中国,消除掉美国核生化等军事体系的威胁性。新国家的核生化能力,不能超过目前欧洲的英国或者法国。”
“中国认为,不能低估你们美国内部极端派的疯狂性,他们发动核生化战争的可能性,中国从来没有低估过,也一直为此作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例如我们已经准备了足够3亿人的核生化庇护所。”
“所以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如果你们能够通过内部的博弈,消灭这些极端派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也要真正地积极地配合中国,消灭这些极端分子。新国家的上层建筑,必须对此有所贡献,没有坐享其福的道理。”
“在我所谓这个适当的时候,如果类似你们这样的财阀或者政治势力,只是投机,完全不想行动而骑墙等待,那如果最后美国不管因为冷战还是热战失败而分裂,肯定不会得到想要的成果。你应该很熟悉中国的这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贡献,就没有前途。”
麦基逊并不意外赵云腾的说法,中国人又不是傻乎乎的大善人,本来就是美国的敌人,他们给予报酬的,当然必须是背叛当前美国的势力,不敢冒这样的风险,自然只能是出局。
麦基逊沉默了一会,消化了赵云腾的说法。他接着又问:“那么如果中国胜利了,想从美国这里得到什么呢?”
赵云腾笑着摇摇头:“一切都要看到时的演变,但你可以相信,我们不会向你们索要美国其它的财富、资源、战争赔款什么的,这不符合社会主义体制的要求。而且你也知道,发展到今天,中国的gdp都是美国的几十倍,哪里还会对美国的财富,有什么贪欲吗?我们要的,主要在美国之外。”
麦基逊一下子想到了加拿大,他内心苦笑了一下。如果中国最终完全赢了,分裂美国的任何地方势力,哪里还能控制加拿大呢?自然会被中国人控制,就算想控制,又哪里能与中国人争锋呢?
麦基逊转移了话题,说道:“中国拿什么来保证你们的承诺,能够取信于我国的各种力量呢?”当叛徒也要得到保证嘛。
赵云腾摇摇头:“你也知道,我们不可能签署书面的有关分裂美国的协议来保证的。当下我们只能做到,对有能力、有意愿与我们合作的势力,给予口头保证。不过如果到了发生中美热战的程度,我们可以在开战后,立即给予书面条约协议来保证。”
他对麦基逊正色说道:“中国人言必行,行必果。建国以来,就从来没有过违背承诺的事情。你对中国很熟悉,应该知道我不是在吹牛。至于美国内部有些人,不相信我们的口头承诺,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历史的大潮面前,总有些人,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做出相反错误的选择。我们不可能给予选择的机会,但做出选择的决定的,还是这些人自己。终归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此而已。”
最后,麦基逊心情复杂地告辞了。他内心五味杂陈,虽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要说他对于美国没有感情、没有热爱,那也是不可能的。现在只不过是这种感情和热爱,已经与家族和财团的利益,开始背道而驰了。
从赵云腾这里,他确实找到了家族的一条出路,麦基逊家族为主的德州财团,在现在的大美国,不过是若干财团中的一个,而如果按照中国人的策划实施,未来也许能变成一个国家最顶层的“贵族”,对于家族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但是,内心也是那么的痛苦,现实是如此的残酷,这个大美国,真的只有中国人描述的结果了吗?一点转机都没有了吗?他有点振奋,又有点绝望。
麦基逊决定,回到美国,或许可以先做些中国人要求的不太激烈的铺垫工作,但家族不能就此压上全部的赌注,还需要观察未来岁月中,中美之间的情势转换,这可是生死存亡,不能轻易地马上选择。
第452章 恐慌绝望后普京的选择
报表,能够正式成型要到3月份。不过最终的数据相差肯定是非常有限的,现在手上的报表已经足以精确地反应去年欧俄的经济状况了。
看着报表,普京似乎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血压在上升,2012年用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急转直下”——原因当然是因为中国“油气去能源化”导致的全球油气价格暴跌,而且根本没有转机。
这本账是很容易计算的,欧俄去年的油气生产平均成本大约是18美元/桶,产量1.35亿吨(每吨7.33桶),总成本178亿美元;原来计划的收入按照对欧洲的优惠价格,大约是60美元/桶,预计总收入,594亿美元,预计利润300亿美元左右(去掉国内消费的部分);但暴跌导致的实际交易,平均价格27美元/桶,实际收入266亿美元,实际利润57亿美元(去掉国内消费)。
实际的利润,相比最早的预算,暴跌近250亿美元!
欧俄的人口约9000万人,2011年gdp约7000亿美元,人均gdp大约是不到8000美元,看起来还不错。但是2012年完全停滞。
油气缩减的收益,看上去只占全部gdp的5%左右,并不算是决定性的收入,但这几乎是中央财政唯一的活钱的来源,军费以及一些建设项目,都要靠油气的收入。而且绝对数字也不少了,欧俄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总比例,不过是20%出头,油气收入暴减的幅度,大致也要占到财政收入的25%。一个国家一下子少掉了25%的财政收入,这是何其可怖的经济困境!
而且真正最恐怖的事情,是低油价,几乎确定无疑地就是未来,欧俄恐怕很难有再等待高油价时代回血的机会了,未来的油气,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罢了,既然不再是能源,又是全球产油国竞争日益缩小的市场,那么欧俄因为油气资源,对于欧洲和其它国家形成的重要影响力,也会不断缩小。换言之,新时代欧俄战略重要性的最大一根支柱,已经坍塌。
普京叹息了一声,从自己上台的2000年到2011年,欧俄的油气有过11年最好的日子,欧俄得以保持一个大国的基本体面,就是因为这11年的高油价。九十年代欧俄的凄风苦雨,让4000多万俄罗斯人抛弃俄罗斯人的家园,加入了亚俄,国家一度风雨飘摇。完全是油气的高价,使得自己当政后,能够利用油气的收入,重塑一个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让全国稳定了下来。
当政之初,自己以打击寡头而闻名,其实自己不过是以一帮听话的寡头,替换了原来那些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老几的老寡头而已,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真正让全国人民生活好起来的,还是因为油气收入。有了油气收入,就可以整顿欧俄的各种企业,建立起相对前苏联时代虽然衰败,但仍然足以提供欧俄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的基础工业。
更重要的是,利用油气收入,欧俄大力发展了农业,现在欧俄是欧洲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产能要远高于那个不孝子乌克兰。当年的傻子赫鲁晓夫非要发展玉米,其实俄罗斯是非常好的小麦产地。这恐怕也是短期欧俄能看得到的最大产业增长点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巨大。
除了农业能让普京感到一些安慰以外,想到其它的产业,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了苦笑。欧俄虽然稳定了最起码的基础工业,但这些产业,在国际上毫无竞争力,就算在国内,高收入的人群,也都是用进口货,最好的用中国货,其次用亚俄货,没有人看得上欧俄自产的产品。他自己也知道,性价比和质量款式都确实不行,俄罗斯人从民族本质上,就不擅长这些商业和产品。
军事上的复兴,其实也还是个空架子,主要还是要靠吃老本,11年时间投入上百亿美元,不过是让新的欧俄军队,相对原苏联末期的苏联军队,恢复了一些元气而已,进步的程度非常有限,好在欧洲各国也是一样,他们那些年经济都很困难,谁想把钱,投到军队这个无底洞呢?
真正最让人绝望的,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亚俄的飞速发展。亚俄核心区350万平方公里,已经与中国的蒙北八省,合成了中北大市场,所有的产业和建设标准,乃至收入水平,都在向中国标准快速靠拢,逐渐变得与中国本土无异,这自然与欧俄,开始形成了天壤之别。
由于这种收入、产业和就业的接近,去年即2012年开始,亚俄与中国本土之间,撤销了边境管制,两国的国民,可以自由地在两国居住、旅行、就业,非本国国民,也只需要报备领取“居民证”,就完全享有彼此同等的“国民待遇”,甚至就连社保和医保,都可以在两国通用。再发展下去,他娘的那就变成一个国家了。
除了亚俄,中亚也是一样,那里的原苏联人口,除了乌兹别克,本来就比亚俄人口还要少,所以除了乌兹别克以外的4国,据说现在的中国化程度,相比亚俄还要高,当地的原生民族,终究文化程度,是无法与俄罗斯人相比的。
20年沧海桑田呀,从1993年原苏联崩溃,到今年2013年正好是20周年,20年下来,亚俄与中亚,都已经中国化了,只剩下欧俄作为俄罗斯的主体,还在苦苦挣扎。
几年前普京访问中国和亚俄,总算是把国家关系稳定了下来,开启了正常贸易和正常往来的新阶段。但普京很清楚,危机只不过是推迟,而不是真的结束了。
即使前些年欧俄经济稳定下来,但人口仍然在流失到亚俄,每年平均要减少6070万人口,这还没有算新生儿带来的增量,实际上是每年流失约180万人,这是长期的失血。原因原其实很简单,用美元gdp来衡量,欧俄的人均gdp还不到8000美元,中国本土是人均8万美元以上,是欧俄的10倍,而亚俄的人均gdp在2012年已经突破了5万美元,是欧俄的6倍多。
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只要亚俄保持对欧俄开放自由移民,欧俄的人口当然会持续流失到亚俄,而且欧俄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亚俄“闭关”吗?两国关系一旦走到这个程度,欧俄的外部环境,立即会急剧恶化,中国体系的社会主义国家们,那个时候会如何对待欧俄?
亚俄现在有约2.5亿人口,gdp总量大约是12.5万亿美元,是美国总gdp(不到7.2万亿美元)的1.8倍,是欧俄总gdp的18倍以上,已经是仅次于中国和南美殷华的全球第三经济大国。
所以亚俄现在对于欧俄,表现出宽松和照顾的态势,表现出很明显的强者心态——原来的俄罗斯邦联条约规定,30年后要进行两国各自的全民公投,这是一种对赌条约,谁的制度更好,更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谁就吞并对方。亚俄现在胜券在握,自然姿态就高。
还有最后的10年,又赶上了油气产业的“末日”,欧俄有什么条件来翻盘呢?如果10年后亚俄的人均收入是欧俄的10倍以上,这些原来羡慕资本主义的国民,肯定转过头来,拥抱社会主义。
至于现在欧俄的上层建筑,这些寡头富豪精英们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了民心,亚俄在中国人支持下,分分钟就可以像当年的原苏联解体时一样,把你们统统搞死。搞一些政治上的小动作、阴谋诡计,怎么可能扭转历史的大趋势?
俄罗斯人与东欧人还不一样,不像东欧人那样,仇视社会主义制度和gc主义。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仍然有苏联的辉煌和自豪存在,他们原来拥抱资本主义,是因为看不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未来,而对于中国那种东方式的社会主义,太过陌生。
现在亚俄成功了,5000多万的俄罗斯人,在亚俄享有高品质的高收入生活,这对于欧俄的俄罗斯人,心理上就是冲击非常大了。随着两边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普京可以肯定,大多数欧俄的俄罗斯人,肯定会回心转意,10年后要他们重新拥抱亚俄社会主义,根本就是一点困难都没有。东欧人或许会疑虑和反对,但俄罗斯人不会。10年后在欧俄的公投结果,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得到终点了。
某种意义上,欧俄的寿命,已经只有10年了,这是俄罗斯资本主义最后的机会。普京长叹了一口气,原来自己在德国认知的那个理想的人类体制,在中国体制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吗?就像中国人常说的,原苏联的体制,是走岔了路,走出了社会主义的范畴,真正的社会主义,当然要比资本主义强一百倍,中国的事实,就是证明。
老实说,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独立性,只能是靠俄罗斯民族主义来维持。通过各种舆论暗戳,暗戳戳地把亚俄形容为中国的殖民地——亚俄的俄罗斯人,已经被中国吞并了,只有欧俄才是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虽然穷,但这里才是真正的俄罗斯,而去了亚俄,俄罗斯人其实就变成了中国人。
这种民族主义的威力,还是很大的,欧俄现在相对于亚俄的基本稳定,与这种被鼓动的民族主义“思潮”,确实有不小的关系。
但普京深知,精神的批判,最后总是比不过物质的批判的。过去几年,欧俄的生活,大致还可以,这种“精神鼓舞”,人们还听得进去。但如果经济变得很困难,欧俄人的生活朝不保夕,相反看着亚俄数千万的俄罗斯人的生活幸福安康,那么这种民族主义有个屁用?剩余的狂热分子,只会被多数人,视之为不开窍的傻子。
想起西元2000年上任时,自己的豪言壮语:“给我20年,还你们一个崭新的俄罗斯”,普京不由得苦笑,13年了,这句话兑现了吗?公正地讲,自己让欧俄这十几年稳定了下来,俄罗斯得以延续,这是做到的部分。但所谓的新俄罗斯,新在哪里?相比亚俄的发展,欧俄只不过才苟延残喘罢了。或许未来的历史上,自己的这句名言,不过是一句典型的笑话罢了。
恐慌也罢,绝望也罢,普京还是很快地平静了下来。他终究有着强硬的神经,至少欧俄还有10年时间的机会,如果不能利用好这段时间,10年后欧俄如果被亚俄吞并,那么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俄罗斯民族,将不复存在。这是自己要极力避免的,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俄罗斯的历史。
机会在哪里呢?普京静静地思考着。他最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俄罗斯人从来不擅长经济和产业的竞争,亚俄的成功,其实是因为中国人替代了这一部分。俄罗斯人最擅长的,就是战争,在战争中发展,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锻炼出一代精英。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战争,淘汰掉民族中腐朽的成分,让最精英和优秀的人物从此诞生,让产业在支持战争的精神压力下成长。
当然,俄罗斯需要的战争,不能是二战那种级别,世界大战这样的强度,会毁掉俄罗斯的一代人,中国人对原苏联的研究,就认为二战毁掉了苏联一整代的青年人,导致苏联干部和基层上的“青黄不接”,这是苏联体制腐化堕落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最优秀的一代,都牺牲在了战场上,让大量苟且偷生、投机主义的王八蛋,或者是能力低下的剩余人员,混进了苏联的体制。例如戈尔巴乔夫,就被中国人认为是典型的后者。
但是中小幅度的战争,可能对于俄罗斯,反而是强大的来源。历史上沙俄与土耳其打了10次战争,沙俄反而越来越强,这才是俄罗斯需要的战争。
战争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战争重塑俄罗斯的军国高效率体制,才是根本的目的。
普京站起身来,走到他办公室相连的另一个办公室,这里悬挂着大幅的世界地图和欧亚地图,普京站立着凝视着这两幅地图,很快他的眼神,集中到了乌克兰上,他陷入了深思。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原来为了取得西方的信任,让乌克兰独立了,现在看来,这是欧俄最大的损失,因此让俄罗斯的工业基础不全,也丧失了大量的人口,这无疑是最愚蠢的策略,西方笑纳了俄罗斯的“诚意”,却一点都没有转变对俄罗斯的态度,媚眼完全抛给了瞎子看,不,他们并不是瞎子,只是伪装成瞎子而已。
乌克兰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国家领导层,他们放弃了核武器、甚至放弃了军工,从西方那里得到的,不过是残羹冷炙。相反,由于重工业的基础无法利用,轻工业的基础又很差,所以乌克兰的现在,可以说是前苏联和东欧解体后最悲惨的新国家,而且这个国家,仍然有大量俄罗斯人口,以及亲俄的乌克兰人。这对于欧俄来说,是很好的基础。
如果欧俄能够拿回乌克兰,那么欧俄的产业基础,就能够大大加强,起码重工业基本上就完整了。而且农业的优势,更是巨大,两边的农业加起来,是毫无疑问的全球粮仓之一,在欧洲更是统治级别的。
乌克兰有3700多万人,大约是欧俄的40%,这还是有超过600万乌克兰人,跑到亚俄去以后的结果。如果欧俄吞并了乌克兰,哪怕有一些人,假设有大几百万亲西方人口跑掉,欧俄的人口仍然可以恢复到1.2亿人左右,领土增加60万平方公里。欧俄“自给自足”的能力,将大大加强。
美国现在与欧洲的矛盾很深,这些年他们对于乌克兰,除了舆论和第五纵队的反俄宣传以外,对于乌克兰反俄势力的实质支持并不多(普京当然不知道,由于这是新时空,美欧的实力大大缩减,所以乌克兰反俄演变的速度,也大大放慢了。),在时机上,似乎正是欧俄,重新拿回乌克兰的良机。
低油价的时代,欧盟有复苏的可能性,相反欧俄由于油气收入骤减,长期而言,对于欧盟实力会相对弱化。这些年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吗?这些欧洲佬,一旦有了更多的力量,做梦都会想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敌人,把乌克兰变成他们与欧俄之间的前线。
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欧俄应该干脆趁着欧盟仍然弱势,而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刻,用保护乌克兰亲俄民众、维护他们人权的名义,出兵乌克兰,最终让乌克兰重新并入欧俄。
未来的欧俄,应该是“既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我们就是俄罗斯,独特的俄罗斯”的宗旨,以此凝聚国民的意识形态。
在战争之前,需要再次出访中国和亚俄,以进一步的低姿态和友好态度,稳定东方。战争开始,欧盟和美国必然全面对欧俄制裁,欧俄的主要贸易对象,肯定在短期内要转向东方,直到西方不得不承认制裁的失败。反正10年之内,亚俄肯定不会对欧俄动手,这就是最好的背托。
欧盟从亚俄的油气进口,肯定会现在少得多,制裁嘛。但是这些油田,有着欧盟自身的投资,资本家会为欧俄的油气,找出出路,或许出口减少,但是战争,会让欧盟的油气价格,短期内暴涨,说不定短期内收入,反而上升。
欧盟只能用北非和中东的油气替代,美国虽然在结束海湾战争,但毕竟还没有完全停止支持也门,他们不想让世人看到,他们抛弃了也门这个盟友。这使得欧盟,没有办法完全使用中东的油气。长期来看,他们还是会使用管道输送的欧俄油气,毕竟这是最稳定的。而且德国等国的化学工业,整个体系都是对接欧俄的能源管道的。
至于战争开始后,东欧各国尤其是波兰或者波罗的海三国,肯定会激发的疯狂的反俄情绪和舆论,那又如何?狮子老虎争锋的时候,一群鸡鸭的叫唤,会有人在乎吗?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也是受限的。因为欧俄是俄罗斯邦联的两国之一,他们肯定不敢直接参与战争,经济危机下更没有实力,美国现在全面收缩的态势很明显。他们能做的,就是与欧盟一起,向乌克兰的反对派,提供大量武器。所以欧俄的动作一定要快,在尽短的时间内,完全控制乌克兰,截断他们向那些王八蛋,提供武器弹药的通道。
“打!坚决地打!”普京一拳砸在了墙面地图乌克兰的位置上。
第453章 大英帝国走向解体
欧俄的普京下了决心的时候,在欧洲边陲的苏格兰,两个人也下了决心。
在苏格兰政府官邸,新任苏格兰民族党的女性主席妮古拉·斯特金,对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说道:“或许,这一次真的是我们必须与英格兰分离的时刻,没有比这个时刻,更有机会的了。”
萨蒙德点头同意:“如果再不分离,那么苏格兰就必须与英格兰一起,承担起庞大的对美国债务。这会让苏格兰人都变成穷人。”
从2004年起,斯特金就是萨蒙德的搭档,两人领导的苏格兰民族党,一直是苏格兰独立的主要政治力量。
他们一直在推动苏格兰独立,不过以往的独立诉求,更多的是一种苏格兰与英国中央政府利益博弈的手段。一方面,打起苏格兰独立这面大棋,能够汇聚苏格兰民众的意志,这是民族党的立党之本;另一方面,以此压迫英国中央政府,来为苏格兰人争取更多的利益。两个方面的结合,才使得苏格兰民主党不断做大。
但是现在,他们确实需要考虑真的退出大英帝国的必要性。
英国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债务)现在高达1.3万亿美元,大致超过英国的全年的gdp一小部分,看起来似乎还有空间(原时空英国到2020年以后债务是gdp的3倍多)。但问题是,债务不怕多,但债权人必须要确认,未来必须有能够还款的空间。否则哪怕债务少掉一半,债权人也会夺路而逃,因为肯定你还不出来了。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那些债权人,对于英国未来偿债的能力越来越不信任了。他们在担心英国金融和经济的整体崩盘。
英国的经济依靠欧洲美元,去掉了欧洲美元,英国的经济,可以说就去掉了一半。但现在欧洲使用人民币,作为金融中介货币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欧洲美元的规模,美元降息后,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使用人民币的趋势,在加速增长。原因除了欧洲国家要避免美元的再次收割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对于美国经济压倒性的规模差距,使得美元继续作为中介货币,越来越不靠谱。
人民币在欧洲的兑换交易中心,是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与法国的巴黎,与英国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历史上中国与英国的冲突很多,两国关系一直冷淡,中国也毫无意愿使用伦敦,作为其欧洲的金融基础设施。既然新增长英国搭不上边,旧市场(美元)日益缩小,英国金融业的“末日”,在很多观察家看来,简直是指日可待。
全盛时代,英国单单来自金融的收益,每年大约要超过600亿美元,最高的年份达到过77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名义上的收益。现在,这笔每年最丰厚的收益,日益缩小,预计最后可能小得可怜。
失去了金融业的丰厚收益,英国人确实还有一些其它的产业,制造业再残,其中航空业还算可以;生物制药产业也不错,英国的历史,让它留下了一些巨大的医药巨头;旅游业和其它服务业,也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