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59节
  对于法国而言,利益在哪里?俄罗斯如果复兴,必然与法德争夺欧洲中心的地位,所以一定程度地打击和削弱俄罗斯,有利于法国的利益。但法国可不像德国,骨子里对俄国人恨之入骨。科尔战略的前两个层次,对于法国当然也是有利的,欧盟东扩,扩大了法国的市场;拿乌克兰作为盾牌,阻止了欧俄的西进,更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唯有科尔所言的最后肢解俄罗斯这一步,是法国万万不可推动的,甚至要阻止这种可能性。如果欧俄彻底完蛋了,那意味着德国很可能无需法国,就重新独立崛起为欧洲的最强大国,那样的话,法国不就惨了?德国获得更多利益而法国获得过少利益的事情,当然不能做。
  不过也无需现在就反对德国的战略,单单前面两个层次的战略,得以成型,就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庞大的资源。如果能实施到第三步,那个时候法国再掀桌子,也不迟。
  希拉克说道:“如果能完成这个战略,对于欧洲当然是决定性的好事情。但你考虑过美国人的反应吗?把他们这个变量加入,会导致什么变化呢?”
  科尔叹息:“这正是最困难的地方。美国当然会欢迎北约东扩,因为他们控制着盟军的武装力量;他们虽然不会反对欧盟东扩,但内心肯定也会很有忌惮。”
  “东欧国家被整合进入欧盟,单单经济上的一体化,是不足以让他们忠诚于欧盟的,因为他们有着巨大的安全恐惧,对于俄罗斯害怕到了极点,而只有美军,才有能力提供他们的安全保证,所以美国对他们的政治影响力,恐怕很长时间都不是我们能比的,从长期而言,欧洲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强大联合武装力量,只有这样,欧盟才能真正成为与美国并列的统一力量。”
  “第二个层次乌克兰盾牌,我倒是认为美国人必然赞同并强力支持,他们肯定不希望看到复兴的俄罗斯,即使这个俄罗斯是完全资本主义的。他们最恐惧的一种前景,无非是法德与俄罗斯变成真正的联盟。让乌克兰与欧俄对立,其实就是让欧洲与俄罗斯对立,这本身就切断了我们单独与俄罗斯媾和的可能性。”
  “至于第三个层次肢解俄罗斯,美国人的态度……,恐怕要看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变化而定。”科尔没有细说,其实他也无法确定。
  希拉克沉思片刻,说道:“完全不考虑与俄罗斯媾和的可能性吗?”
  科尔笑了笑:“从长期而言,我个人认为没有这种可能性。如果欧俄一直孱弱,其统一国家维持就会有问题,也许我们就能做到第三层次;而如果欧俄复苏,其大国雄心就会同样复苏,与我们的媾和,也不过是其权宜之计罢了。”
  他看了看希拉克平静的脸色,又接着说道:“当然,我们不能把路走绝,需要保留这样的阶段可能性。与俄罗斯媾和本身,将是我们应付美国压力最有力的一张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法德一体与俄罗斯共治欧洲,也是一种可能,就像过去的沙皇时代。”
  “这一次我还想邀请你,由法德联合,对欧俄在欧洲北部的蒂曼-伯朝拉油气区开发,提供贷款,不管形势如何演变,欧俄的廉价能源,总是我们大家都需要的。而且这本身,就构成了对我们欧盟东扩的掩护,我们需要不断提供欧俄幻想融入欧洲的梦想空间。他们认同自己会变成欧洲的一部分,才能容忍东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被欧盟整合。”
  希拉克微笑着同意,他接着说道:“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不能让叶利钦乃至其后的继承人,对欧洲失去了希望。他们剩余的军事力量,仍然是可畏可怖的,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彻底惹怒了北极熊,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叶利钦此人,可以算得上,我们西方能找到的最好的欧俄领导人,他对于西方的热情和向往毋庸置疑,欧俄在他的统治下,显然有利于我们,推行您表述的一系列策略。”
  两人都大笑了起来,希拉克一边笑一边想着,俄罗斯对于法国的利益,在于它是一个衰弱的强国,但仍然足以制衡德国,核力量仍然足以对美国形成威胁。法国自身的力量有限,已经不奢望能够单独成为欧洲的霸主,更不要说什么争霸世界了。这些力量的共同存在,法国才能在其中拥有更好的地位、更多的利益,如果俄罗斯被消灭了,得益的肯定不会是法国。
  科尔这个战略的问题,在于他对于美国人的反应,恐怕估计得太弱了。美国人怎么可能允许德国独霸欧洲?如果美国人要是积极地要干掉欧俄,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德国必然是他们的第二个目标,不想消灭欧俄,就不会想消灭德国。想消灭欧俄,其实就是想一起消灭德国。有美国强大的力量在,其实德国与欧俄,完全是共生关系。科尔以及未来的德国领导人,要是看不破这点的话,终归要吃大亏。
  希拉克内心又叹息了一声,法国的力量太弱了,无法在这件事上,保持一贯的坚决的战略,法国的立场,只能是骑墙,根据法国的利益因时而变。
  科尔也一边笑一边思考着,作为一个政治上的老狐狸,他能够揣摩出希拉克的真实想法,法国人当然不会跟德国人真的一条心,他们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其实德国也是一样。谁还真的把“欧洲的友谊”当真?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报团取暖而已。这个战略要拉着法国,因为必须是以欧盟的名义执行,也必须借助法国的力量,让大家看得到这是欧洲轴心在联合行动。
  法国人也好,英国人也好,包括美国人,他们对于德国复兴都是非常警惕的,当初两德合并统一有多么不容易,自己可是心知肚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可是因此而暴怒。但是两德统一这样的“不可能的行动”,终于还是从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让英法都大失所望。
  有了两德统一,才有了德国未来真正摆脱战败国地位,重新崛起的可能性。现在的这个新战略,同样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未来的历史变化,谁能绝对肯定呢?
  希拉克可能觉得自己作为德国人,因为历史原因,其实对俄罗斯充满仇恨,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怎么可能?肢解俄罗斯无非是一种可能性,是德国对法国和美国,表露的德国对俄的态度。但其实,一切都要根据德国的利益,自己现在能做的,不过是未雨绸缪,为德国在未来的选择,建立基础。
  对于德国而言,现在需要的,其实也是一种骑墙,一方面,要利用俄罗斯的衰弱,用欧盟的名义,整合东欧并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经济圈,这是德国的现实利益。另一方面,除非德国真的强大起来,否则拥有巨大核武力的欧俄的存在,实际上帮助德国化解了美国的很多压力。
  中国人的谚语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如果欧俄彻底崩散了,那么美国人还会容忍一个强大的德国存在吗?
  对于德国来说,除非美国衰落退出欧洲,否则肢解俄罗斯,根本不符合德国的利益。
  希拉克又问道:“在这种战略的头两个层次推行的过程中,您认为中国会干预吗?他们会是完全不理会吗?”
  科尔摇摇头:“我没有把握。理论上,中国是个gc主义国家,我们这些战略的推行,可能在他们看来,属于资本主义的内部斗争,他们也许会乐观斗争的过程,毕竟这些斗争,都会消耗资本主义的力量嘛。”
  “他们起初就放弃了对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原苏联欧洲部分社会主义体制的拯救,说明他们并不太看重这个地域范围,我听说的消息表明,中国认为这些地域民众的资本主义倾向明显,而且当初苏联体制搞得一塌糊涂,短期人心向西,难以收拾,最终决定放弃。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也未必干预。”
  “我个人以为,中国人会盯着美国。美国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如果变化对于美国非常有利,那么不排除他们出手干预的可能性,他们绝不愿意美国变得更强大。”
  “至于欧洲内部自己的变化,恐怕他们不会非常看重,我在中国媒体上看到,他们有专家形容东欧国家的变动,是所谓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看不到全世界的真正历史趋势。既然不过是个螺蛳壳,他们关注也就有限。”
  科尔没有说出口的是,如果欧洲出现了一个明显要强大的国家,中国怎么可能不干涉不打击呢?只不过这种可能性还非常遥远,中国人暂时不会注重罢了。
  当狮虎在考虑下一步的掠食的时候,狐狸们也在考虑自己的下一步策略。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结束一个大争之世,相反,这是进入了一个更残酷的阶段,剩余的选手们,需要拼命地强化自己,同时打击对手。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第419章 醉乡偶尔清醒的叶利钦
  西元1995年12月,天寒地冻的欧俄首都莫斯科。
  叶利钦摇了摇头,昨天喝的伏特加,让他的脑袋仍然有点痛,或许,是该少喝一点酒的时候了。
  但是真的很痛苦,每天看到那些表面恭恭敬敬的人,有时候就会想到这些人在背地里,恐怕对他叶利钦是百般诋毁,耻笑他是个废物,真正的无能之辈。这种猜疑,让他感到颓丧和惶恐,
  他现在可以理解戈尔巴乔夫了,以前他总是觉得戈尔巴乔夫,简直是个窝囊废,谁在他的位置上,都能干得比他好。但现在他不会这样想了,自己干的事情,真的比戈尔巴乔夫强很多吗?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他有点后悔,对戈尔巴乔夫太苛刻了,剥夺了他作为前苏联总统的一切待遇,使得戈尔巴乔夫只有微薄的退休金,不得不靠写文章、接受采访,并在影视中,扮演他自己形象的角色来谋生。自己今日对戈尔巴乔夫的苛刻,焉知他日,新的领导人,不会同样回报在他叶利钦身上?虽然他的家族现在很有钱,但是如果别人翻老账呢?
  他不能不惶恐啊,自从他力主推行的“休克疗法”完全失败之后,痛恨他的人到处都是,虽然他掌握着斯大林一般的权力,但真正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觉得叶利钦除了为自己的家族捞了不少,让他的亲戚子女,掌控一些国企捞钱以外,在治国上完全是垃圾的水准,搞得一塌糊涂。
  他也没想到,他看好的盖达尔担任总理后,会表现得那么垃圾。这个该死的“休克疗法”,来自那个据说是美国顶级经济学家的萨克斯,他自己也仔细琢磨过,似乎很有道理。但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的惨重。欧俄的gdp迅速下滑,直接跌成只有原本的一半不到,物价上涨了14倍,而汇率从解体前的官价1:1变成了20:1。更不要说有大量的人口失业,无数的家庭收入骤减。
  现在中国领袖对他的评价,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叶利钦在政治上,或许算是擅长专权的高手,当初就架空了戈尔巴乔夫嘛。不过他真正的本事,是一个破坏经济的高手。能够把原来足以对抗美国的一个大国,在短期内就破坏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实在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
  这样明晃晃的羞辱,让他暴跳如雷,但又能怎样?赶走中国驻欧俄大使馆?如果不是有中国系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物资产品供给,俄罗斯人恐怕早就造反了,他只能吞下自己的愤怒,装聋作哑。
  欧俄如此沉沦,而亚俄在中国支持下,则飞速发展,由于那里的经济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就业,欧俄越来越多的人,都跑到亚俄,甚至跑到中亚,去打工了。很多人“幡然醒悟”,重新申请加入亚俄国籍。
  不过现在申请亚俄国籍,需要手持亚俄宪法发誓,遵守亚俄宪法。由于其宪法,明确规定了亚俄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在亚俄宣扬资本主义,诋毁社会主义,就属于违宪,轻则被取消国籍驱逐出境,重则如果对亚俄造成损害,要负刑事责任。这样的压力下,欧俄的文化精英知识分子们很不满意,所以他们跑到亚俄去的人比较少。但是亚俄在乎吗?亚俄对这些人最鄙视了,认为这些家伙名为精英,实属社会垃圾,留在欧俄最好,千万不要到亚俄去污染社会。
  所以这些人虽然对欧俄不满意,但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去一个鄙视自己的国度吧?他们都想跑到西方去,可没有多少人能找到好工作的,也没有他们在欧俄的那种人上人的感觉,更何况,美国和西方的签证并不好拿。
  唯一现在对欧俄情况最满意的,就是新兴的寡头们了,私有化后不久,欧俄的银行、媒体、天然气等经济命脉产业,就都落入了寡头的手中,“财团控制经济、寡头参与政治”,便成为了欧俄的真实写照。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欧俄是主要经济体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最富裕的1%人口,居然掌握了超过全国64%的财富。
  而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产生了占人口1/3以上的“乞丐阶级”,他们每天在贫困线上挣扎求存,这些人显然对他叶利钦以及他的政府,充满了仇恨。
  他能有什么办法呢?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些贫困人口,不断地送往亚俄。亚俄倒是敞开接收他们,但对他们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这些人必须服从亚俄的国家分配,到一些气候苦寒的地方,去工作和生存,亚俄不收懒人。这些人口也别无选择,他们对于亚俄还是有用的,据说这些贫困人口,都被送到原来人口稀少的伊尔库茨克地区,甚至最远可能到雅库特地域。虽然遥远苦寒,但他们至少能吃得饱饭,能够生存下去了。
  畏惧这样的结果,也让一些贫苦人口,依然挣扎在欧俄,他们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改变,他们舍不得资本主义的好处。但现在绝望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最后还是不得不走上了申请去亚俄的道路。
  叶利钦的美国顾问们向他警告,说这种人口流动趋势不利于欧俄,但他哪里还顾得上?强留他们在欧俄,让这些人变成一颗颗的定时地雷吗?说起来,他越来越看轻这帮美国顾问了,难怪中国人一直耻笑美国的经济学家,就是一帮蠢材,他们除了会为资本主义体制辩护以外,面对社会现实,一点真实的策略能力都没有。美国人年复一年地落后于中国,看到他们的这些经济学家,真的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嘴炮可喂不饱肚子。
  他现在最警惕的,就是这些年成长起来的那些寡头了,他们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尤其所谓的七大寡头,他们现在居然狂妄地宣称:只要我们愿意,可以让猴子来当总统。这句话已经传遍了欧俄,让他非常愤怒,我叶利钦可不是这些王八蛋,能够摆弄的,我可不是猴子。
  但自己能顾铲除寡头吗?答案还是否定的,因为自己和家族的屁股不干净,要解决也不应该是自己去解决。假设自己不顾一切去铲除寡头,寡头们直接把叶利钦家族的丑闻抖露,无数的政敌,都会开始撕咬自己,家族存亡变成了问题,欧俄也可能国不复国,自己并不想当一个彻底的卖国者。者
  寡头们的胃口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大到触及到国家底线的问题。或许,自己应该考虑退位了,关键是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领导人,能上位去铲除这些寡头,消灭了他们,叶利钦家族也就安全了。而且可以通过继承人设定法律,将自己以及整个家族保护起来。
  这样的一个人物,首先应该是来自强力部门,能够得到他们支持的强人,他叶利钦本人对于kgb一直不感冒,建国后立即改组了kgb,变成了欧俄的联邦安全局,原第一总局则另外成立了对外情报局,而且使其规模大大缩小。这种改组,其实也是他个人对kgb的不信任,他们的局长带了很多kgb的精英,跑到亚俄重建了kgb,剩下的这些人,就能够对他忠诚吗?
  但是现在,自己必须对这些强力部门妥协,依靠他们的能力,才能干掉那些寡头——以前的盟友,现在的敌人。所以自己的继承人,必须来自这个团体,只有他们有对抗寡头的力量。
  第二个以及更重要的,就是忠诚心。如果这个继承人,只是利用他叶利钦,在上台后就抛弃叶利钦家族,那自己无疑是引狼入室的蠢蛋了。
  叶利钦躺坐在大班椅上,他的脑海里思考着谁才适合担任他的继任人,把所有可能的人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突然发现,居然没有一个,是符合他要求,能够确认是靠谱的人。他摇了摇头,算了,还需要慢慢地寻找,不急,我还有时间。
  电话响起,是女儿来的电话,提醒他晚上要参加一个宴会,主人对于总统阁下将光临非常高兴。他搁下电话,头有点痛?又要喝酒?喝不喝呢?他咽了一口口水。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向着列车里的前同事一家,挥手送别。
  他叹了一口气,原来熟悉的kgb同事,能够留在欧俄情报系统的并不多,大多数只能流落到社会上,为私人企业所用,薪资很低,社会地位更是一落千丈,这让这些原来的苏联精英,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感。
  正因为如此,随着亚俄的兴盛,这些人最终还是决定到东部亚俄去了,那里至少可以保证他们稳定的生活。
  普京并不看好他们的职业前景,他们到亚俄去,想恢复过去的社会地位,加入新kgb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原因很简单,亚俄是那种坚持社会主义体制的政权,根本不可能相信他们的政治忠诚度,因为去得晚了嘛,说白了就是最后无可奈何才投奔亚俄的,早干嘛去了?没有信仰的忠诚,怎么可能让情报机构和政权系统录用呢?
  不过他们在亚俄,找到一份正常稳定的工作,倒是不困难。一方面普京相信这些同事们的能力,而且亚俄模仿中国的体制,对于所属国民的工作是“保障到底”的,除非本人是个混日子的家伙;另一方面他也知道亚俄现在的发展很好,经济兴盛,就业就容易。亚俄得到了中国人可以说是疯狂的投资,据说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无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上无数的中国企业投资,以及亚俄大量的混合制国企建设,让整个亚俄,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
  老实说,苏联刚解体的时候,普京自己也有过去亚俄的念头,当时对于前途,感觉一片茫然。不过因为很快得到了老师索布恰克的支持,自己在欧俄开始飞黄腾达,自然就再没有这样的想法了,现在自己是圣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长,兼任国际联络委员会主席,还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创立的党派“我们的家园–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市党部的领袖。
  今天走的这个前kgb同事,普京本来是想招徕他的,不过这个同事铁了心了,还对他说,经过这几年,他对于资本主义体制深恶痛绝,深信还是社会主义,才是人类的光明大道。普京没有想到此人,内心还是“如此天真”,但这种信仰上的不同,也只能让两人,由此分道扬镳。
  看着载着前同事一家的列车远去,普京之前的扑克脸,显出了几分凝重。他想到了同事去的亚俄,内心对于欧俄的现实,不免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不仅仅是经济状况的天差地别,更重要的,是信仰之争上,他现在感到恐怕俄罗斯人,也不都是会向往西方的。
  普京自认为自己算是一个欧俄西化派中的“自由派”,他当年在德国呆了那么久,内心一直认同德国的资本主义体制,远胜于苏联僵化的所谓社会主义体制。欧俄力图建立一套适合俄罗斯的现代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也是他的理想。虽然现实一塌糊涂,但他认为,欧俄这样的一个大国转型期,发生一些困难和偏差,恐怕本身就是难免的,关键是能够纠正。
  他对于东面的中国是陌生的,但很明显那里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巨大的辉煌成功,让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相形之下,黯然失色。但是中国体制能够适应俄罗斯吗?他内心是怀疑的、不相信的。俄罗斯人是欧洲人,文化基因与中国人完全不相同。
  中国如此强大,为什么放弃了对东欧和原苏联欧洲部分的社会主义拯救?这说明他们也认为,在这些地域的民族和国家,欧洲资本主义的基因强大,强行拯救,能够为这些国家续命,但却挽不回民众的人心,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吃力不讨好。
  所以中国人只是使用他们的力量,保持了亚俄和中亚五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既然保存下来了,他们当然要进行深入的改造,让中国成功的社会主义体制,覆盖这些国家,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体系的一部分。
  对于俄罗斯失去东部,他当初也觉得非常惋惜,甚至是愤怒。但现在,他觉得有点可笑,还不知道是谁惋惜谁呢?亚俄人现在观察欧俄,一定觉得这是个人间地狱吧?民众的生活一塌糊涂,每天看到的就是一些该死的寡头资本家,利用从国家那里掠夺的财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媒体上炫富。
  想到当下的亚俄,他的内心不能不感到巨大的压力。欧俄甚至东欧的一些人口,不断流失到亚俄乃至中亚去。现在亚俄的人口,已经超过了8500万人,在大约有500万人流入了中国,取得了中国的双重国籍的背景下,亚俄仍然有4500万原苏联和东欧的人口,还有超过4000万的双重国籍中国人。
  这样下去,恐怕若干年后,亚俄的俄罗斯色彩就会变得很淡了,那里现在已经成为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去民族化试验区”,据说未来,中国与亚俄之间,将完全放开国籍限制,那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即社会主义超国家的大联合。
  什么超国家?不就是亚俄被庞大的中国消化了吗?普京想到这里,苦苦一笑。
  但是实力的差距是现实的,欧俄一落千丈,眼看着人口就要跌落1亿这个大关口。而亚俄的人口,恐怕几年之后,就会因为中国双重国籍移民的缘故,超越欧俄。而现在亚俄的gdp,就已经是欧俄的两倍以上,未来的差距恐怕就更大了。
  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阳谋”,他们就是要塑造出与欧俄和中东,以及前苏联其它独立的加盟共和国,完全不同的兴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证明资本主义的体制是垃圾。谁都看得到这种比较,但包括美国在内,也没有办法抵抗中国人的这种公开的、明显的战略,因为实力相差太多了。
  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对于欧俄是致命的,如果未来亚俄人的收入,是欧俄普通人收入的十倍,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欧俄人都会跑光了,欧俄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制度,哪里还能维持呢?恐怕那个时候,就是亚俄吞并欧俄的新时代了。
  必须要阻止这种可怕的前景。但是自己只是一个城市的副市长,又不是中央机构的重要人物,更不是欧俄的领导人,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或许,圣彼得堡的天地太小了,自己是否应该考虑去莫斯科,在欧俄的中央谋取一个职位呢?索布恰克的圣彼得帮,虽然对于自己立足政坛是根本性的,但他们的力量到了莫斯科,就不够了。想要看到和掌控更大的天地,就必须突破现在的窠臼。
  天气非常寒冷,普京感觉脚都有点冻麻了,厚厚的靴子,也无法阻挡寒气的侵袭。他跺了跺脚,开始向车站外走去,需要返回去工作了。
  这样寒冷的天气,就是此时欧俄国情的最好写照。90%的人口,生活一天比一天差;70%的人口,收入仅能够糊口;而有3000多万人,生活在欧俄自己规定的贫困线以下。这一切,都还是因为已经有了1000多万人,流失到亚俄以后的结果,否则这些数据会更糟。其实数据改善了又如何呢?那不过是更多的人跑到亚俄去了呗,要是再跑3000万人,确实数据会变得好看,但是人都没有了,那有未来呢?如果剩下一个人口比起德国和法国都还要少的欧俄,就算经济好转了,还算什么强国呢?
  想到休克疗法现在造成的困境,他又不禁叹了一口气,这些西方国家,根本不信任欧俄对资本主义的忠诚。他们对欧俄的支持,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甚至用欺骗的方法,来让欧俄削减核武器和舰艇导弹力量,却不想为此而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在普京看来,这也有历史原因,大家作为敌人斗了那么多年,欧俄转换制度了,别人就相信你了?自然也需要付出自己的诚意,但确实不知道,西方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信任欧俄。欧俄只有完全融入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才能够在欧俄立足生根。
  普京心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数年内不能改善,一场大灾难就肯定会发生,他看到大雪天里,几个躲在墙脚,用汽油桶生火取暖的乞丐,内心不觉忧心忡忡。
  第420章 澳日人最后的搏命之毒
  西元1995年11月16日,正值美国流感季马上就要来临的时候,一般从每年的12月到3月,是美国每年流感最猖獗的阶段。
  纽约一所普通的大楼内,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展开,但看上去与一般的商业企业普通的公司会议,并没有差别。
  大约有不到20人坐在台下,专心致志地听着台上的“生物战首席策略专家”讲解此次行动的逻辑和策略。他们是这次行动的骨干力量,来到这里,意味着他们今后的几个月,将不能与外界联系,在严密的监控下,必须完全保密,直到行动。
  被台下人称之为“西村教授”的人走上了前台,他看到台下严肃的众人,内心激动,这是复仇开始的大日子。
  若干年前澳日对美国德堡的袭击,使得他们获得了1918年大流感病毒的活体样本,这对于澳日,当然就是宝贝。这种凶残的流感病毒,当时感染了数亿人,直接杀死了5000万人,几乎是一场世界大战的破坏力。
  人类当时并没有能找到征服这种病毒的方法,疫情的结束,只不过是因为最终没有人可杀了而已,感染的人要么痊愈了,要么被病毒杀掉了,而其余的人幸运地避开了病毒,这与古代各种瘟疫的传播和消失一致。要么病毒已经没人可杀,要么病毒演变到最后,毒力减弱或消失。
  在美军用中子弹覆灭澳日大分水岭本部的时刻,西村等人并没有遭到噩运,因为他们的研究室,本身就设在澳日在澳大利亚开办的一个企业之内。
  国家彻底覆灭,澳日的余部,当然有人崩溃,但西村这样的,擦干眼泪,还是发下了复仇的毒誓。
  澳日余部也是有组织的,因为澳日一直担心末日的来临,他们重新组织了对生物病毒的研究,因为除了这个,他们找不到其它能够大量地杀伤美国人的办法,研发核武器,他们也没有条件。全球的澳日人,现在只有不到30万了,条件还是有限的。
  所以一切的复仇希望,都寄托在了研究生物病毒之上,澳日余部集中了所有可用的科技人员,到5个各种病毒的研究所,其余的人则赚钱提供研究所的病毒研究。
  研发的过程是令人绝望的,所有的成果,拿出去发表论文是足够的,但要实现澳日余部的根本目标,那几乎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