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58节
  当下的喀什,在新疆两省16个地级市中,仅排名第4,人均gdp更是倒数第3,放到全国去更是落后到姥姥家去了,他在常委会上的高定位,传出去有些人会当成是笑话,也是很自然的,在就像是南通要发展成为沪苏,自然会不会有人认为有可能。
  但有着中央的支持,有着明显的地缘优势,不可能就变成了有可能,关键是自己带领的这一帮领导人,能不能做好这些工作,主席和领袖当年,带着革命先辈们,创造了无数人口中心中的不可能,今天我们就不能创造类似的奇迹了吗?理想总是需要用勇气、牺牲和奋斗来实现的。
  两个月后,喀什新的产业总体规划(征求社会意见稿)发布,这个规划引起了全国的极大关注。被各界反复评论和争论,自然也是有的人振奋,有的人怀疑,有的人耻笑,有的人认为是机会,当时各界以为通过的可能性不大,这个顶层设计太“顶层”了,完全是按照中心大城市的规划来的。但等到中央明确表示了支持后,人们才意识到,这大概是10多年以来,中央首次表态,支持建设发展一个新的中心大城市,喀什的建设发展热潮,由此开启。
  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已经在不同的重要岗位上,担当大梁。
  第417章 克林顿的反马歇尔计划
  西元1995年9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白宫。
  总统克林顿正在等待一位在美国内部享有盛名、但在公众舆论上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战略大师”——安德鲁·马歇尔,虽然也是一个马歇尔,不过此人当然不是二战时著名的那个马歇尔将军,不过有一点他们是一样的,都不负“马歇尔(君王的辅佐)”之名。
  苏联崩溃后,美国上层,才真正认知到安德鲁·马歇尔惊人的战略眼光和策略,早在20多年前,他对苏联的弊端,已经观察得非常清楚,他提出的一系列策略,很多被各届美国政府采纳,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而苏联最终崩塌的模式和结果,与他早期的预测几乎完全一致。这样惊人的战略眼光,让克林顿对这个马歇尔非常重视。
  他近期已经几次接见了马歇尔,希望他能为自己的政府,也是为美国找出一条复兴之路,设计一套可行的战略。
  这已经是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了,到1996年底,他就必须下台,他的妻子希拉里,希望能够在他之后,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第一个女性总统。虽然这种机会很小,尤其是在他之后马上实现,但至少可以先尝试一下。
  民主党的政府需要持续,还有妻子的企图,让克林顿知道,自己任期的尾巴,最好能做得漂亮一些。实际上,这几年很艰难,1992年底的连任选举,他差一点就失败了,主要问题还是经济。幸好在第二任期,由于苏联的解体,大大改善了美国人对他的观感,让人们对美国经济的预期强了一些。
  但他很清楚,美国相对于中国,仍然在不断地衰落,他六年多的努力,乃至苏联的崩溃,都没有能改变这种趋势,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内心也是为此而焦急的。
  1995年美国gdp预计突破4万亿美元,按照2.7亿人口,人均gdp大约是1.48万美元/人。但中国呢?按照cia的预测,gdp可能高达6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5.5倍,按照其人口约18亿推算,人均gdp将达到3.45万美元/人,是美国人均的2.33倍,或者反过来说,美国的人均gdp,已经只有中国人均的43%了。国民的中位数收入,更是只有中国人的1/3——这是没办法的,美国的富人总是占据gdp增量的很大份额嘛。
  这样的经济差距,对于美国而言,真的就是中国人的那句成语“泰山压顶”,当年学习中文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成语,觉得中国文学也喜欢夸大,现在想来,真的是非常贴切。
  美国的上层都有共识,如果不是还有核威慑,恐怕美国就要考虑如何向中国体面的投降了,因为这种国力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前景完全让人绝望。
  就拿海军力量来说,美国扩充到14艘航母以后,现在维持这样的大舰队都很困难,可是中国现在是每年2艘核航母役,已经达到了30艘的总量,离开他们公开宣布的36艘核航母舰队的目标,大约只需要3年,到1998年底之后,面对中国部署在全球的36个核航母舰队,美国海军已经根本没有取胜之机。而且核潜艇的差距更大,cia的估计是中国现在已经有接近400艘核潜艇,超过美国130艘的3倍。
  幸好地球只能被毁灭一次,要不然中国人,早就可以把我们轰得渣都不剩,这是美国上层悲凉的笑话,其实这真的算是笑话吗?
  而且中国厉害的,可不仅仅是本土的经济和军力,他们的全球体系的力量,太强大了。中国直接控制的,可不仅仅是本土的16亿人构成的大市场(18亿国民中,有2亿在海外),还包括次大陆的4亿人,南美的2亿人,非洲的7亿人,亚俄和中亚的2亿人,这是一个31亿人的,体系严密的超级市场体系,超过全球总人口(约60亿人)的一半。而中国通过自己控制的这个市场体系,又联动地使得其它大量的剩余市场,其实也变成了他们的附庸,就连美国最强势的南美和中美洲其它国家,现在中美在市场上也是平分秋色,甚至可以说中国更强,就算是欧俄和东欧,不也是这样吗?
  中国对这个大市场体系的控制力,实在是让美国人羡慕,美国人当年拯救了欧洲,可是这些家伙,越来越成为美国的竞争者,美国对他们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对于美国而言,最难堪的就是南美了,原来这个美国完全控制的地域,被中国人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建成了完全附庸于他们的新秘鲁联邦、厄瓜多尔和巴拉圭联盟,从地域上就割去了南美约40%的土地,这已经变成了美国的心腹之患,但中国的“南美根据地”已经是一个2亿人、军队武器装备强劲,与中国本土高度一体化的体系,美国已经很难撼动他们了。
  包括克林顿在内,美国的上层们,虽然不想承认,虽然口头上仍然保持强势,但内心谁不清楚呢?美国相对于中国,现在经济和人口上,都已经变成了小国,靠着现在的国力,还想和中国争霸,哪有那个硬条件?也只能想一些“奇谋妙计”了。
  这个世界,怎么会出现中国这样的一个怪胎呢?克林顿叹息了一声,中国单独一家,已经占到了全球gdp的约70%;而除了中国以外的全世界,美国的gdp大约也只占了1/5,欧盟大约占了1/4,中国体系的海外部分15亿人,则占了大约37%左右,剩余的其余国家合在一起也只有18%。美国与欧盟整个资本主义的联合体,只不过略超中国体系的海外国家的总量,而且看发展趋势,未来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超越美国与欧盟的合计,几乎是肯定的。
  盎格鲁人难道就道此沉沦吗?克林顿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对策,但实在是苦无良策呀,实力就是实力,歪门邪道,想打破中国的实力,哪有那么容易呢?
  安德鲁·马歇尔走进了克林顿的办公室,他表面冷静,但内心有点激动。
  在苏联崩塌之前,他也许只能算是美国战略研究方面,不算太著名的学者,美国有那么多的“战略大师”呢。可是苏联崩溃,美国人反过来总结并“论功行赏”的时候,才发现了他的贡献。
  这一次,自己的战略能够再次发挥奇效呢?马歇尔对此有很高的期待。但这样“退守”而不是“进取”的策略,总统和上层建筑,能够真的接受吗?
  克林顿热情地欢迎了马歇尔,两人闲聊一段后,马歇尔对克林顿正色说道:“总统先生,我现在有一个设想。”
  克林顿身体前倾:“愿闻其详。”这本来就是他与马歇尔见面的目的。
  “总统先生,先让我回顾一下我们美国现在的策略,这是从对苏联冷战的阶段延续下来的,仿佛同样的策略可以对付中国一样。这完全可能是一种错觉,因为对付中国,这样的策略根本不可能有效。”
  “我们结盟欧洲的各个民主自由国家,以美国为中心,统合资本主义的世界,为此,我们推动了西欧的复兴,不管是德国还是法国,都是在我们的帮助下,重新成为二流大国的。大西洋两岸的这个联合体,是打赢了对苏联冷战的核心策略,这毋庸置疑。”
  “因为西欧的生活水平、民主自由,对于东欧和苏联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也因为苏联体制的自我衰败,最终我们赢得了对苏联的冷战,它彻底解体了,甚至连俄罗斯本身,也分成了两个国家。”
  “在北美,我们以美国、加拿大,甚至可以把墨西哥包括进来,这是我们的基本盘,是美国本土力量真正的核心。”
  “总统先生,当年的马歇尔计划,复兴了欧洲,我们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并不能控制欧洲,他们依靠我们的保护,尤其是我们在军队上的投资,得以安心地发展经济,时至今日,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接近,这其实是我们赐予他们的。”
  “苏联失败,俄罗斯又一分为二之后,欧洲可以说失去了威胁,欧洲人对我们的需要少了,所以我们看得到欧盟这样的发展,他们企图通过整合的欧元、整合的经济体系,来实现一个统一的欧洲,使得欧洲与美国并列,独立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的两级之一,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那么我的问题是,在新形势下,我们还需要一个原来的欧洲吗?”
  克林顿内心悚然而惊,这句话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他内心的黑暗天空。
  “对于中国而言,欧洲完全构不成一个牵制的力量,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乃至地缘政治。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支持欧洲的繁荣与强大呢?以至于让美国人为之流血?说得更不客气一点,即使欧洲衰败了,会影响对前苏联的已有成果吗?资本主义的边界,已经扩展到了东欧和欧俄,中欧和西欧在地缘上变得安全。而亚俄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被纳入了中国体系,至少短期内,我看不到他们有意图向欧洲扩张社会主义,这很明显是因为这些地域,不具备中国人所说的革命土壤,不值得他们花费大力气来改造。这样的社会,天然地适合资本主义生存。”
  “美国要如何才能重新强大?中国人的经验,对我们参考的价值不大。我们的主体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民主和自由。总统先生,恕我说得放肆一点——所谓的民主,就是我们要控制能向美国提供价值的国家;所谓的自由,就是我们要能从这些被控制国家中,获得足够的利益。民主自由的国家,必须向美国提供足够的养分,我们因此才能复兴。民主就是我们来专制,自由就是我们来掠夺,这才是盎格鲁民族过去历史上的成功之道,我们不能放弃了这种最重要的历史经验。要不然凭什么说民主自由,是帝国的开道之旗呢?”
  克林顿一下子觉得茅塞顿开,原来如此!他的内心激动起来。
  “总统先生,请先确认一点。那就是美国现在无力与中国争夺全球霸权的地位,我们短暂的霸权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继续与中国对攻,我们几乎肯定是必输的格局,双方的实力相差太大了。我们的民主自由,对于中国体系几乎是完全无效的,因为我们既不可能控制他们,更不可能掠夺他们。”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实际的可行目标,我个人认为,那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单体国家的复兴,让美国从一个衰落中的国家,先复兴成为一个能正常发展壮大的国家,一个回复到十九世纪那样欣欣向荣、不断开拓的美国。”
  “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真的民主自由了整个欧洲,以及其它可以控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无力去民主自由中国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但我们应该成为整体资本主义世界的唯一统治者。”
  “为什么说只能是唯一的?因为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大致只有10多亿的人口,而且消费力落后于中国本土。这样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容不下更多的掠食者,也就是说,容不下与美国同级别的其它资本主义强国。在新的时代,他们作为我们盟友的价值,没有作为我们复兴养分的价值更大。”
  克林顿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已经完全听懂了,马歇尔是试图摧毁欧盟国家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使其完全被美国操控,欧盟本来既是美国的盟友,但也是美国的对手,未来应该做到的,却是保留盟友的外壳,但其实他们完全被消化为美国力量的一部分。
  按照马歇尔的战略,这其实是一个资本主义世界10多亿人提供养分,复兴2.7亿人美国的计划,欧洲必须在事实上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正如过去印度为大英帝国提供的价值那样。
  好一个毒辣的设计!但克林顿觉得自己很喜欢——既然美国打不过中国,就先绝对控制自身能够控制的体系,控制了这10多亿人,美国确实就有了复兴的基础条件。这些国家的人口、资源、市场、消费力、产业如果都能为美国所控所用,那样的情况,当然胜过现在无数倍。这不就是一个小号的资本主义中国吗?有了这个体系,就能在中国体系之外,生存得很好,而有着核威慑,中国也不能主动来打破这个“美国的绝对体系”。
  马歇尔安静了一会,他知道总统正在思考。过了一会,克林顿才从激动的思考中平复下来,他对马歇尔说道:“非常好的设想!但是美国如何能实现这个目标呢?欧洲可不是中国人说的软柿子。”
  马歇尔笑了起来:“总统先生,这肯定需要一个庞大的计划,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不过我可以贡献四个主要的思路。”
  克林顿也笑了,确实这需要非常精密而庞大的长期计划,被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确定的。马歇尔继续说道:
  “第一个思路,是战争。唯有深度影响欧洲的战争,才能驱赶欧洲的资本、产业、人才和其它资源,向美国转移。也只有这种转移,才能掏空欧洲的本体力量,并强化美国的本体力量,这种力量的失衡,才能让美国最终完全控制欧洲。”
  “第二个思路,是美元。虽然美元并不算是全球的霸权货币。但在欧洲的影响力,仍然是决定性的。庞大的欧洲美元,其实就是我们的武器,适当的时候,或许可以通过反复加息减息的手段——加息推高美元,打低欧洲资产价格,然后美元收购;减息让欧洲对美元依赖增加,为下一次加息创造条件。通过不断创造美元与欧洲资产之间的差价,让我们能够控制越来越多的欧洲资产和企业。”
  “第三个思路,是政客。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有意培养在欧洲亲美的政客,但仍然缺乏系统性。我们应该努力让亲美政客,占据欧洲各政府的领导地位,向这些人提供足够的好处和支持,搞清楚他们的弱点和把柄,向他们的家人提供在美国富贵的生活,使得他们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但无法背叛美国。对于那些不与美国合作的政客,自然要打压,不让他们有出头之地。”
  “第四个思路,是北约。北约表面上是我们对抗中国主导的华盟的手段。但实际上,它在欧洲战略上更有作用。利用北约不断东扩,吸纳东欧国家,逼近欧俄边境,最终使得欧盟与欧俄的冲突加剧,这将使得欧盟和欧俄,都更依赖美国,欧洲就显得更不稳定,同样可以起到战争的效果。”
  克林顿思考着马歇尔提供的四条路径,他嘴里喃喃自语:“战争,要在哪里发动才有效呢?需要发动战争,但不能让美国人陷进去了,我们承受不了一场美军自己下场的大战了。”
  马歇尔习惯性地剪了个光头,戴着厚厚的宽边眼镜,显得有些凶悍。他身体向前倾,轻轻地阴恻恻地对克林顿说道:“总统先生,让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陷入火海如何?”
  克林顿一下子站了起来,他太吃惊了。海湾七国,可是美国海外石油的盟国,因为过去石油美元构想的缘故,基本上是被作为美国的盟国看待的。他又重新坐下,开始思考这种可行性。
  马歇尔接着说道:“如果这几个国家大乱,油价自然会涨到天上去。总统先生,美国现在是个控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油气出口的油气大国,既然已经选择了高油价策略,那么更高的油价,也许对美国更有利。”
  “但是很高的油价,例如到了80美元/桶以上,欧洲这个缺乏自身油气的地方,能源价格就会特别高,特别是德国,他们的制造业和其它产业的成本,就会飙升得很高,只能是向美国转移,否则难道转移到gc主义的中国吗?整个中欧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只有西欧的英国和挪威,因为有北海油田,法国有核电,会好一些。但影响仍然会是巨大的,这些都属于私人企业,他们也会跟随涨价,难道有钱不赚吗?”
  “欧俄现在向欧洲提供的油气是有限的,欧洲只能是依靠中东和北非的油气供应,这个地方大乱,最受打击的国家,当然就集中在欧洲。而在美国虽然油气也会涨价,但我们至少无需高昂的海运费,成本上优势仍然是很大的。”
  “当然,这会造成我们国内的通货膨胀,但这是必要的代价,战争嘛,怎么可能不付出代价呢?”
  克林顿长出了一口气,这个马歇尔,真是阴险,但这样的策略,肯定有效,他非常喜欢,这才是有效的战略,可不是那些嘴炮能提得出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反马歇尔计划”,与过去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正好用意相反。
  第二天,克林顿对希拉里说了这个阴险的战略,希拉里比他还激动,她走来走去地思考,然后对克林顿说道:“亲爱的,只要这个战略能实施,我的1996总统梦想,就真的有机会了。”
  克林顿猛然醒悟过来,如果美国上层建筑,同意了这个战略,他们就需要最好的执行者,有谁能比得上他们夫妇这样的策划者呢?这是连续的长期战略,由他们夫妇担任总统连续执行,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而且这个超高油价战略,能够很好地讨好石油集团,让他们觉得在希拉里竞选时,不支持一向亲密的共和党,而是支持希拉里这样的民主党更划算。
  单单利用这个战略,就可以与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进行广泛的利益交换。夫妇俩对视了一眼,都是满脸的惊喜。
  新时空的历史,进一步的扭曲和变化,美国复兴的邪恶祭坛,开始搭建。而被他们挑选的祭品们,此时还对此一无所知。
  第418章 欧洲大国们的野望
  德国法兰克福,欧洲中央银行的总部所在地,媒体上吵吵囔囔筹备中的欧元,似乎即将从这里诞生。
  新任法国总统雅克·勒内·希拉克伸出双手,与德国总理科尔热情握手。科尔已经是第4次担任德国总理了,在欧洲政坛的资历上,算得上是希拉克的老前辈,他自然要尊敬一点。
  法德联盟毫无疑问是欧盟的核心,欧洲能否独立地强大,关键就是两国要合作得好,有了两国1.4亿的人口,两个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国的联合,才有可能整合欧洲,使得欧洲成为全球重要的一极,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
  科尔看着相对他年轻许多的希拉克,内心有着对自己政治生涯已经不久了的叹息,年仅大了,虽然雄心不减,但没有办法再长期执政了。
  欧洲现在的地位是尴尬的,但某种意义上又是有希望的。很可惜,英国的心思从来不纯,否则法德英三国合力,有着2亿多的工业人口,就能把其它欧洲国家吸附在这个三国轴心的周围,那样的话一个统一的欧洲自然形成,而其其强大的程度,甚至可以超过美国——人口4亿,经济总量也超过美国。
  但欧洲有着20多个国家,整合的难度太大了,英国还是秉持其可恶的不让欧洲大陆出现统一最强力量的原则,实际上对欧盟起到的作用,是破坏而不是团结,但因为美国的缘故,又不能对英国翻脸,这是科尔这些年非常烦恼的一件事情。
  幸好法国人的态度还是明确的,他们与德国有着共同的认知:在现代条件下单独的法国或者德国,都已经再没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唯有联合起来。
  中国现在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苏联陨落后美国是第二档唯一的强国。而英法德,只能算是三流的中等强国。中等强国中,或许还包括亚俄和欧俄这两个俄罗斯国家,以及南美的秘鲁联邦,总共6个国家。其余的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次大陆的奥恰国等,大约只能算是四流的国家了。
  欧洲不能再这样四分五裂,那样下去竞争力会越来越弱。中国控制的次大陆国家,以及非洲中的一些比较大的国家,经济的总量,都在追赶欧洲的中等国家,难道让欧洲,最后与当年的非洲殖民地,进行经济和政治竞争吗?
  两人寒暄问好后,先讨论了英国的情况,深感英国首相梅杰,那位以“诚实的约翰(honest john)”著称的首相,政治手腕有限,乏味愚笨,对于保守党内的丑闻频生,又显得束手无策。他的欧洲政策,面对英国那些著名的欧洲怀疑论者,例如彼得·利雷、迈克·波蒂略和迈克尔·霍华德等人的反对,难以突破,欧洲的事情,还是需要法德两国来推动。
  希拉克感叹:“英国人终究是美国人的表兄弟,他们对于盎格鲁的忠诚,远超过对欧洲的忠诚。”
  科尔点头同意:“他们仍然试图制衡欧洲,即使英国人自身的实力已经不够,但有着美国人的支持,确实是一个大的阻碍。不过,英国人的力量,终究已经衰落,他们可以影响欧洲,但难以阻碍我们两国下定决心的推进。”
  科尔开始正色起来,他要与希拉克讨论他的欧洲战略。
  “我一向认为,欧洲大陆的未来取决于俄罗斯,而不是英国。尤其现在的俄罗斯一分为二后,主力的欧俄从地域上几乎完全是一个欧洲国家,其注意力是全面的向西看。”
  “你有没有设想过一种未来,结果不是我们整合了欧俄,而是欧俄整合了欧洲?”
  希拉克笑了笑:“这是沙皇俄国时代他们就拥有的目标,彼得不也有着这样的狂想吗?他们可不想只是做欧洲的宪兵,而是想做欧洲的主人。虽然现在欧俄看上去一塌糊涂,但如果他们国家稳定下来,这样的妄想就会复苏。不过有着中国支持的亚俄的牵制,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恐怕也只能压抑这种妄想。”
  科尔叹息:“是的,俄罗斯太大了,只算欧俄,也接近半个欧洲的面积,人口上亿。这样的大国底子,一旦复苏,没有地缘政治上的雄心才奇怪呢。不过有一点,我的认知与你不太一样,在我看来,欧俄不会与亚俄纠缠,而是会全力向西,欧洲对他们来说,是更适合的目标。”
  希拉克有点惊奇,说道:“愿闻其详。”
  科尔:“很简单,亚俄有着中国的全力支持,欧俄与他们对抗,毫无获胜之机,相比之下,用中国人的话来描述,欧洲才是那个软柿子。他们不会去碰亚俄这块硬石头,相比之下,分裂成20多个国家的欧洲,才是欧俄稳定下来之后,力量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欧俄的融入欧洲,可不是来听我们发号施令的,他们做梦都想当那个发号施令的主角,当年沙皇想当的,可是整个欧洲的君主。”
  “欧俄自然害怕亚俄复兴了社会主义之后,试图重新将整个俄罗斯统一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但越是如此,他们越要在欧洲获得更多的力量,结合了欧洲的力量,他们才能真正地对抗亚俄。”
  希拉克听懂了科尔的深层含义,他试探着说道:“那你的意思,是我们要保持对欧俄的连续打击?让他们不能复兴?”
  科尔脸上露出了冷酷的神色,说道:“这应该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三个层次的战略,我们来讨论一下。
  “第一个层次,是欧盟和北约东扩,把原苏联控制的东欧国家都纳入欧盟和北约,可以包括波罗的海三国,一直推到原苏联的边境,即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为止。”
  “第二个层次,是利用好乌克兰这个国家,它有4000多万人,面积比德国还要大,有着原苏联的重要工业基础。而且这个国家轻家易地放弃了核武器,现在北约的监督下,正在对所有的核武器进行销毁。所以乌克兰不可能再威胁欧洲,相反,乌克兰将是我们对付欧俄的盾牌和刺刀。”
  “苏联解体的时候,欧俄让乌克兰独立是不得已,非如此,它不能取信于美国和我们,这是他们融入西方的投名状。但一旦欧俄复苏,重新纳入乌克兰,必然是其战略核心,没有乌克兰,他们谈什么整合欧洲呢?”
  “相反,乌克兰好不容易获得了独立,其上层建筑,当然不愿意重新变成俄罗斯的一部分。这是值得欧洲利用的,我们要推动乌克兰的民族独立意识,尽快地达到俄罗斯无法再重新整合的地步。”
  “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难的层次,那就是肢解俄罗斯,让俄罗斯变成若干小国,这是最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就可以将其力量边界,一直推到亚俄的国境,统一整个欧洲。东欧的力量,也会因此完全被纳入欧洲。”
  希拉克内心有点震撼,这个德国人真的是雄心勃勃呀,这个战略如果实施成功,无疑对于德国是最有利的,他们地理上处于中欧核心,易于整合破碎的东欧和欧俄的若干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