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55节
  “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所产生的热量和效率,是光伏发电的大约两倍,并且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可以持续发电,优点多多。它也应该算是下一代光伏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李思华听得悠然神往,她想着是不是这一次干脆去看一看。
  她对赵云腾说道:“能源价格的降低,是国家持续进步的最大保障之一。例如我们的铁路,现在基本都是电气化的,电力成本降低,铁路运输的成本就能同样降低,这带来运费的优势;发电成本降低,意味着电解制取氢气的成本也就低了,那么氢能科技,也就能发展起来了;再进一步,利用制取的氢和空气中捕捉的二氧化碳,制取甲醇,化工行业也将迎来深刻变革。到了这一步,碳中和就可以便利地形成,因为二氧化碳有用了嘛。”
  “能源、运费、化工原料,这些成本连锁反应地降低,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可以大大地扩展,原来很多不经济的生产和服务,未来会变得经济了嘛。”
  “我国需要的电力,如果按照现在的线性发展,大约20年后,正常需要的程度大约会翻一番左右,达到32万亿度。但由于廉价能源的发展,实际上对电力的需求,会是几何级上升的,我预计可能需要发展到80万亿度甚至更高,电力替代石油的大时代来临了。”
  赵云腾信服地点点头,发展到现在,他觉得现在中国至少有一半多的科技领域,都已经完全赶上了他印象中原时空的2022年,这是30年的跨越——按照他的看法,提前建国抢了10年,人才和工业化的提前建构,抢了另一个10年,而数十年来精心的国家治理,抢了最后的10年,加起来就是30年的跨越。而且后劲,恐怕远在原时空2022年的中国之上,单单现在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规模就达到了1400万人,是原时空2022年的4倍以上,而且没有那些明显的科研弱项。当然,有部分科技,还是落后于原时空的,总有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嘛。
  这是姑姑他们这一代革命者,拼了命地为新时空的中国,争来的超级优势。再有30年,发展到姑姑和他穿越时的2022年,新时空中国的科技,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呢?真是令人神往啊。
  相反现在美国的科技水平,赵云腾觉得ict科技发展的道路已经被堵死了,其它大部分先进产业之路,也被中国堵死了。由于新时空中国体系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市场隔膜,大家大部分只是展开资源和民生产品的贸易,当然中国还对西方输出有意设置科技程度的ict等“先进产品”,西方对于中国大量的科技进步,实际上虽然有相关普通的情报,但对于自己已经落后的程度,是完全认知不彻底的。
  虽然他们也用上了一些中国出品的,相比原时空同时代更先进的ict产品,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他们自己做出来,就是其科技水平根本还达不到的。
  姑姑设想的,要彻底领先美国科技30年以上的决战时刻,恐怕真的会在2020年以后,达成这样的基础条件。
  他接着李思华的话:“我觉得在数字经济上的意义更大一些。电力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字化科技的应用竞争,因为整体数字经济产业的共同需求,是随着数据传输量不断的几何级增长,需要不断扩建机房、增加集群机器,相应的蓄冷空调系统,也必须不断增加,对电力的损耗就不断增加。电力耗费,应该就是整体数字经济硬件系统运行中,最大的成本因素。对低成本电力的追求,显然将会影响数字经济产业硬件基地的空间布局和地理布局。”
  “特高压也很重要,电压越高,传输损耗就越低,而且传输能力就越强。我国现在的电力,大约有1/7是在传输中损耗掉的,其实浪费很大,据说现在特高压系统,有着降低损耗1/3的潜力,如果实现了,相当于电力总成本下降5%,这也是很大的优势。”
  李思华笑着点点头,对他说道:“现在你对经济蛮熟悉了嘛,年轻的时候只关心军事,倒是老了对这些关心起来了。”
  赵云腾只能苦笑一声,退休了嘛,才有足够的时间关心这些。以前太忙了,他又不是姑姑这样的天才,对广域的领域,都有足够深度的研究。
  李思华感慨说道:“能源成本的降低,可不是简单的生产成本问题。它就像是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核反应产物之一,又引起同类核反应继续发生、并逐代延续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远超想象的能量。”
  “这几种新能源的生产,如果能把我国的电力成本,控制到按今年不变价格上网电价2分出头,就必然带来我国产业的一次晋级和扩张。你想想看,如果电力非常便宜,单单是家庭使用的各种电器,都要增加很多。而各产业的产品,其实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消耗能源,每一个产品都是多道消耗能源的环节的多重堆叠。”
  “重化工业的能源成本,可能高达27%以上;而普通工业品的能源成本,大约也在10%到15%左右。综合来看,2分/度的能源成本,意味着整体工业的成本,下降5%是起码的,而很多产业的净利润,大约就只有5%那么多,这是多大的改善呀?”
  “能源价格低了,民众对于消费能源的承受力就提高了,所有服务业的服务成本也下降,这本身就是扩大了消费市场,也就是扩大了各种关联产品的销售市场。所以说是释放大量能量的链式反应,是一点都没错的。”
  “单单把光伏、风电这些新的电力生产方式,视为替代煤炭火电的清洁能源,这种认知,未免太狭窄了。我更看重这些新能源生产模式,可能带来的电力成本下降,这大幅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对其促进,根本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是几何级的跃迁。更不要说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竞争,构成了新的战略优势。”
  旁边的总工等陪同人员,内心震动。领袖关心的事情,与他们就是不一样。这下子这些人都知道,为什么领袖如此关心光伏发电的成本了,这才是最重要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绿色环保的价值。
  李思华也是因为知道原时空,光伏发电模式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到她穿越前,产业化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下降到了0.15元(相当于新时空的2.5分),而实验中的技术,已经有7分钱(新时空1.2分)的潜力。所以推动光伏发电的成本,尽快地降到1分甚至更低的可行性,她内心是有数的。
  再有57年,南水藏调蓄能工程,以及东水西调蓄能工程均可以完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模式的发电不稳定性,可以通过20%到25%的损耗代价,得到基本彻底的解决。特高压技术的成熟,以及全国特高压输电网建设的迅速扩展,也使得广域的跨地域输电得以实现。新能源发电大发展的瓶颈,基本上已经不存在,这个时候当然要大干快上,在这个产业大领域,迅速建立在全球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这其实也是奠定全球电力霸权的基础底层体系。在发展中,将中亚和亚俄的电力系统,也进行全面整合。从亚俄向北蒙、西北和中亚的输水工程,本身也是一个存在多级电站的抽水蓄能超级工程,是中国三大调水蓄能工程的补充,能够进一步的实现新能源的蓄能管理。
  未来实现的这种廉价能源的供给,是中国实现对亚俄和中亚不可动摇的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亚俄和中亚加入了这个中国廉价电力能源体系,就意味着他们的产业发展,不可能“脱钩”中国的影响。
  常人能够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的产业收益。但作为国家领导人,需要看到的,则必须要宽广得多,光伏发电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412章 最后挣扎中的末日苏联
  中年男人在剧痛中醒来,发出的惨叫犹如猪吼。但面前的两个斯拉夫壮汉毫不动容,其中一人手中有着锋利的手术刀,映射在中年男人的眼中,毫无疑问这就是地狱的恶魔。
  中年男人名叫里欧.万塔,真正的身份是美国政坛几个高层,派到莫斯科来为他们发财的,他的直接领导,就是fbi当下的局长威廉.塞辛斯。
  fbi主要是针对美国国内的,塞辛斯派万塔来到莫斯科,也不是为了抢中情局cia的情报生意,万塔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利用莫斯科的混乱局势,利用美国几位高层提供的美元资本和苏联高层的关系来赚钱。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一片混乱,正是发财的好时机。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他很快与叶利钦的人马混得非常熟悉,简单的发财模式,很快被搭建起来——苏联现在极端缺乏外汇,1991年名义上的汇率是1美元换1.8卢布,但黑市上已经达到了1:30,差价是十多倍。利用与苏联高层的关系,他用1:28的价格卖出美元、买入卢布,然后利用卢布在苏联国内套购金属和其它物资,再运到海外美国人的渠道销售掉,转手就是十多倍的利润。
  这个模式,无非是利用了卢布在苏联国内,仍然对很多物资是有购买力的。话说苏联本来不至于缺外汇的,都已经恢复了高油价了嘛,但是这个国家的体制已经腐朽了,到现在苏联的油田产量只有高峰时的80%,而且大部分在俄罗斯东部,东部根本不理会中央政府,他们的油气都运往了中国,换来了大量的物资,供给那里的民众生活,所以现在很多西部的人,都跑到了东部去。
  中央和西部可怜的这点剩余油气收入,大部分大概也被一些“有力人士”贪污了,能够流到市面上的美元,少得可怜。而现在大量的西部俄罗斯人,拼命出国西方,1992年居然达到了25万人。他们需要大量的美元,所以黑市价格不断上升,这当然给了万塔发大财的机会。
  短短两年多,他的盈利居然超过了五十亿美元,这样的财富自然易于招人觊觎,所以他在莫斯科一向非常低调警惕,但现在还是遭到了毒手。刚被绑架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塞辛斯他们发现了他中饱私囊的事情——他疯了才会把50亿美元,都上贡给这些美国大佬,公开的报账目前只有10亿美元,其余的40亿美元都在他自己的账上,存在瑞士等国的银行账户上。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当初塞辛斯给他的本金,不过是200万美元。
  但显然他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些人是真正的苏联人,他们知道他窃取了苏联的财富,现在要他全部交出来。他真想怒吼一声:“这都是我辛辛苦苦赚的!”但有什么用?一切都完了。
  万塔终究还是熬不过酷刑,哭泣着说出了他的五个账户和密码存放的地方,亚俄kgb很快拿到了这几个账户,有人会把这些钱转到亚俄的专门账户上。现在亚俄处于大建设期,对于资本的需求规模是恐怖的,万塔的资金显然是笔很大的补充。
  从窗户里观看了全过程的cfia情报员周昊,面无表情地离开,kgb的同行们,干事情就是粗糙,不过他管不了这些。
  某种意义上,万塔是在抢cfia与亚俄kgb的生意,利用卢布套购苏联西部的物资和资产,然后运往东部,本来就是周昊们近期的重要工作,所以抢生意的家伙,自然必须死。
  现在亚俄高层们的态度,就是发现拯救不了形势之后,那就必须在破坏中拿到最大的一块,尤其特洛尼科夫已经在他们中确定了领袖的地位,他的意见更是倾向于此——他对于拯救完整苏联的前景,已经完全不抱希望。
  所以现在俄罗斯西部,周昊们分成三条线,在套购资产和物资。一条是直接用人民币套购;另一条则是使用美元换卢布再套购,与万塔的套路一模一样。说来也好笑,现在想在苏联生活得好,拥有人民币是最强的,因为能够买得到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嘛。但偏偏近期美元比人民币还要抢手——很多人需要美元移民西方,或者是转移不义之财,西方才是他们享受生活的天堂。发现这种现实之后,周昊们也颇为感慨,人民币确实是人民的货币,而美元现在苏联,那就是“腐币”,是贪腐者们的货币。
  第三条线也非常重要,其实是权力之线,苏联的两边尚未正式分家,特洛尼科夫等人的权位,在苏联西部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通过大量的亚俄控制的公司,向苏联的银行大量贷款卢布,然后用来收购西部的物资和资产。
  周昊估计,对西部“资产物资大转移”的“业务”,亚俄和cfia联手控制了八成以上,其余的二成,大部分是与叶利钦亲西方集团密切的权力人物,这是因为亚俄现在没必要太过得罪他们。本来,大量的黑社会也在切入这个“市场”,不过亚俄发现一个,就干掉一个,对于黑社会,哪怕是西部权力人物的“黑手套”,也没必要顾忌,由此引发的各种小规模战斗,也不在少数。
  苏军少校别林斯基,目无表情地看着工人们拆卸和装车,他的周边,散落着几十名士兵,警戒着别的势力的觊觎,他们必须保证运输前的一切安全。这段十几天时间的“安保”工作,他可以得到一大笔钱,士兵们也可以得到足足两年的薪水,大家生活都困难,都指望着这笔钱呢,何况其中的部分,可以换成最需要的生活物资,从食品到衣物等,这是大家家里最需要的物资。
  这是一个设备还算比较新的工厂,别林斯基已经知道,厂里的一些工程师,已经在东部找到了工作,他们负责在东部重建这座工厂,原工厂的设备还是有用的,不过也会增加一些中国的新设备。完成拆卸发运后,他们还会带走厂里的一些技工。
  有愿意去东部的,也有不愿意的。不过在东部人发了3个月的薪水,以及每个员工给了几百斤的物资后,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反正这家工厂已经停业几个月了,而骨干们都跑了,再也不可能开工。饿肚子是最现实的事情,至于以后靠什么生存,只能是再说了。
  别林斯基知道,现在俄罗斯东部,几乎是完全独立了,中央的命令根本没有人理会,他们有中国人撑腰,那里的干部和军队,都是他们的自己人。东部人声称他们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会跟着向西方资本主义投降的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走,他们仍然有理想,大不了就独立建国,现在这样的风声,声传得大家都知道。
  别林斯基倒是不管什么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他对西方没有好感,父亲是kgb成员,当年就牺牲在西方。而对社会主义,苏联搞得这样一团糟,似乎也没什么好的。
  他现在很茫然,不知道何去何从,东部他也不想去,以前去过,没太多好印象。可是现在军队连军饷都发不起了,总要吃饭。不管未来如何变化,手里抓点钱,抓点物资总归没错。
  这一趟人家给的是人民币,所以他才带着兄弟们,来干这种事情,想起来真让人啼笑皆非,如果这个国家还正常,恐怕他应该是带着兄弟们,来干掉这帮盗窃国家财产的家伙,而不是反过来为他们当保镖。
  没有办法,现在军官们有点渠道的,都在搞走私,能把中国产品,尤其是食品搞到手,那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能人。将军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下面的军官“懂事”,能够上交一部分收入,那一切都没事,实际上很多将军自己就在搞贩卖武器弹药和走私的事情,规模比他们这种小蝌蚪能做的,要大得多了。
  这还是那个曾经伟大的国家吗?别林斯基抑郁地叹了一口气,心里不是滋味。
  伊万诺夫拎着一个帆布的旧袋子,在路上他很警惕,现在的人都疯了,劫道的人真不少,空着一双手都可能被打闷棍,何况他这样拎着袋子的,他的腰上别着一把刀,残酷的现实,硬生生地把他这个工程师、知识分子,逼成了一个随时准备与别人搏杀的“生存者”。
  终于到家了,他朝左右看了看,才开始叫门:“叶夫多基娅,亲爱的我回来了。”
  妻子赶紧打开了门,他进门后赶紧锁门,并且拉过一张桌子顶住。他们居住的这里,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棚户区,白天还算平静,但等到夜晚就非常混乱。但他又能到哪里,去找新的住处呢?只能是坚持着。妻子叶夫多基娅已经失业,她和女儿,全靠他一个人支撑家用。
  他赶紧打开了袋子,除了面包居然还有一大块猪肉,叶夫多基娅目瞪口呆,问他:“哪里来的?你今天发财了吗?”
  伊万诺夫笑了起来:“我找到了工作,但是我们要去新西伯利亚了。这是今天应聘上了后,招聘组直接给的食物,他们还安排车辆接送,但每个家庭限制带50公斤行李,我们也带不了太多东西。”
  叶夫多基娅却是露出了高兴的神色,她带着幼年的女儿,在这里担惊受怕,早就不想呆了,哪怕去是寒冷的东部,也肯定比现在好得多。
  她看了看家里,说道:“都是些破破烂烂的东西,连值钱点的衣服也没有几件,没什么可惜的。只是到了新西伯利亚怎么办?那里有住的地方吗?新家总要置办一些东西吧?我们一点钱都没有,要等你发薪水吗?”
  伊万诺夫笑出了声:“他们承诺:一到那里就给我们一套50多平方的家庭公寓,同时会预支两个月的薪水作为安家费,不用担心这些。东部开始发行限制在东部使用的新卢布,新卢布与人民币是按1:1的汇率,能够直接购买中国运来的物资。我的薪水可是每月1000新卢布。”
  叶夫多基娅高兴得跳了起来,她突然又泪流满面:“这种生活,终于要结束了。”伊万诺夫赶紧安慰她,无论如何,最糟糕的日子要过去了。
  叶夫多基娅擦掉眼泪,赶紧去做饭。让伊万诺夫陪着刚睡醒的女儿玩一会。狭小的厨房里很快飘出了肉香,女儿乌溜溜的眼睛一直朝厨房看,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伊万诺夫看到这一幕,却是眼泪都要流下来了,这两年幼小的女儿,跟着他可是吃够了苦头。
  晚饭上,叶夫多基娅还打开了他们最后的一瓶伏特加,他已经很久没有喝过酒了,这对于他这样的俄罗斯人,简直是酷刑,但没办法,买不起。他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看着嬉笑着的女儿和妻子,感到心满意足,去东部的决定,肯定是正确的,否则难道这样苦熬下去吗?
  阿列克谢对着傲慢的盖达尔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以为你们这个团伙的那些家伙,可以在西方安享他们掠夺苏联的财富?我们已经重建了kgb,有了社会主义的新铁拳,你觉得你们这些人把财富转移到西方,就万事大吉了?太天真了吧?美国人真的能保护你们的家人?”
  盖达尔目瞪口呆,阿列克谢的威胁,一下子就彻底打中了他的心理。
  他正代表叶利钦的团伙,与东部的代表阿列克谢谈判。叶利钦集团对于东部现在对西部的掠夺非常不满,决定要掀桌子。这些资产、人才,都是以后他们的统治基础,怎么能让东部肆无忌惮地掠夺,他们同样已经不指望能够消灭东部,统合整个俄罗斯,但也不能让东部占了他们的便宜。
  但他的威胁,完全被阿列克谢反威胁了。是啊,东部是一些顽固的社会主义者,财富都是国家的,他们没有私财会放到西方的银行里,也不会有家人被送到西方,享受这些财富。所以西部无法威胁东部,但东部反过来对他们的威胁就是巨大的,他们真的做得出来,如果不能与东部维持基本的关系,他们真的动手了怎么办?盖达尔不由得寒毛竖起。
  阿列克谢看到盖达尔色厉内荏的样子,冷笑了一声,继续说道:
  “我们的态度很清楚,这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财富,我们作为苏联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当然有权获得这些财富,用来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生活。你们这些资本主义的掠夺者,有什么资格来干涉我们?如果想鱼死网破,那么就请做好准备!”
  阿列克谢摔门而去,盖达尔却有点颓然,他想着对方的威胁,确实非常棘手。或许叶利钦本人不怕,但他们这些人能不怕吗?他可是知道,大家为了什么才聚合在一起的?真的是为了民主自由?鬼都不会信。
  东部的威胁,可不只是一种语言上的威胁,他们确实有这个能力,更何况有中国人在背后支持。盖达尔十分清楚,中国对于他们这些“社会主义的叛徒”没有任何好感,肯定会认为他们去死,才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东部的人提出来,cfia在海外肯定会配合他们,向东部kgb提供充分的情报,那谁能摆脱他们的“清理”?恐怕就算叶利钦的家属,都逃不过这样的劫难,美国现在中国面前,还不是一个小弟?
  老实说,到现在为止,西部的群体,对于那些东部人,都是隐忍的,没有办法,中国人站在他们的背后。这是现在西部集团最大的忌讳,最担心的就是激怒了中国,导致他们深入介入苏联,支持东部发动对整体苏联的大清洗。
  所以对于中国人将货币互换的官方物资,都交给东部,大家也只好装作不知道。中国人说是因为出口中国的油气,全部来自东部,当然应该由东部支配获得的人民币,他们决定购买什么中国产品,以及气候的分配。 这一点,甚至戈尔巴乔夫都不敢说什么,他也担心呀,中国人甚至在公开的媒体上,都没有给他面子,称他的“公开化新思维”是“亡国之音”,戈尔巴乔夫也只好忍了,因为中国人对他已经极为不满,如果联络东部集团的那些家伙,戈尔巴乔夫的地位,很可能不保。
  这种威胁客观存在,按照从kgb中国部门传来的消息,中g中央有过几次关于苏联激烈的讨论,其中央委员中,不乏坚决主张介入苏联内政,消灭资本主义的叛徒集团的,只不过中国领袖和总书记,一直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而已。
  所以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但如果中国公开介入,也许就会变得一塌糊涂。这种时刻,不宜于过于激怒东部,虽然吃了大亏,但还是要忍住脾气。
  重要的是不要让中国改变主意。盖达尔很清楚,中国在中亚和乌拉尔山以东,大举修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大量投资,也派遣了很多干部,协助中亚和他们所称的亚俄,重新建立经济和治理基础,所以这些地域,中国是不肯放的。但对于苏联西部,他们似乎认为这是一个与那些民主化的东欧国家一样头疼的地方,到目前为止,介入的意愿不强。我们不应该去破坏现在这种情况,要规避激怒中国改变其战略意图。
  盖达尔想到中国的死对头美国人,他摇了摇头。他们现在的实力,相对中国差太远了。到现在为止,对于叶利钦的俄罗斯政府,贷款只有90亿美元,这点钱够干什么呢?维持费都不够。而已经得到的情报显示,中国对亚俄和中亚各有一个“双域双千亿投资计划”,第一期就计划对两地,各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在1:1左右,这意味着只算亚俄,中国人的投资力度,也是美国的20多倍,这种国家经济力量的巨大差距,简直让人无语。
  他叹了一口气,心想要与叶利钦好好谈谈,恐怕西部有必要主动地推动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不免于分裂的话,越早越好。作为独立的国家,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否则这样下去,西部都要被亚俄挖空了。
  一个超级大国解体前,各色各样的人物,开始了自己在大时代面前的选择和表演,生旦净末丑,在历史上留下了各自不同的角色痕迹。
  第413章 苏联解体与一国两制
  总书记陈子华亲手递给李思华一份文件,笑着说道:“这就是叶利钦现在真正决定性的经济智囊,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制定的所谓休克疗法,据说将由叶利钦的亲信盖达尔,主持这场资本主义改革。这份方案我看了,觉得十分荒谬,按说叶利钦也是老练的官僚,不至于对于经济运行一无所知啊,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方案,他也能通过。”
  李思华翻了翻方案,她其实不用太仔细地看,原时空这个萨克斯对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就是经济学历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当然也被很多人当成是最大的阴谋之一。
  她摇了摇头,原时空萨克斯,是因为在玻利维亚实行这个休克疗法一举成名,然后才被叶利钦看上眼的。现在没有了玻利维亚的这一档子事情,休克疗法,还是成为了叶利钦的“救命稻草”,恐怕这不是什么历史的惯性,而是美国人就是要把这一套灌输给叶利钦政府,这套玩意最符合美国人的心意。
  所谓休克疗法其实是: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通过货币贬值实现汇率稳定,私有化并重新安排债务和接受外援等。由于这套策略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人们借用医学上的名词,把萨克斯提出的这套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胀的经济纲领和政策称为“休克疗法”。
  美国人通过叶利钦强推休克疗法,估计是看中了两个效果,第一是让卢布大幅贬值,便于他们廉价收购;第二是私有化,进一步把控制的苏联资产“确权”。而叶利钦等人看中这套方案,意图大概与美国人差不多,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分赃策略。
  原时空那个盖达尔,因为主持这套大失败的休克疗法,声名狼藉。不过在李思华看来,他是为叶利钦等人背的锅,否则这个35岁缺乏实际行政经验的“知识精英”,懂个鬼的政策推行?
  不过现在这套“休克疗法”,暂时还卡在苏联中央和俄罗斯联邦,因为东部集团的高层,根本不同意。
  李思华叹息了一声,说道:“我觉得应该推动苏联分家了,再下去东部也要被他们拖累,这帮人卖国已经是肆无忌惮了。你觉得叶利钦真的会觉得这个方案,是所谓的大刀阔斧的深刻变革?他真的有这么傻吗?”
  陈子华笑了笑:“这帮人无非是想,一下子就能在未来的资本主义俄罗斯,奠定其家族人上人的长期地位和财富而已。而且他们要被西方资本主义接纳,损害国民的向西方利益纳贡,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必要的代价嘛。”
  李思华又说道:“坦白地说,接下来的情况一国两制,只是一种掩饰了,实际上就是两国两制,用个邦联的帽子,让大家在政治上过得去而已。一个伟大的国家,如此快地就崩坍,从其高峰的1977年算起,不过是16年,简直是触目惊心,值得警醒呀。”
  陈子华点头不语,岂止是触目惊心?只不过一言难尽而已。
  李思华不由回忆起了记忆中的斯大林,他如果知道有今天,会做何想?
  西元1993年6月,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处于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上,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正因为如此,这一次它成为了欧俄与亚俄谈判的地点,由于这一次谈判的重要性,这个城市显然也会在俄罗斯“铸成青史”,在历史上被浓墨重彩地记住。
  特洛尼科夫与叶利钦两人都很疲惫,各自瘫坐在面对面的座位上,这一次重要谈判,完全抛开了戈尔巴乔夫,因为两边都认为他已经是一个“无用之人”。亚俄认为戈尔巴乔夫本来就是个最大的叛徒,对他非常鄙视。而且认为他现在名义上是“中间派”,其实质的行为,是倒向了所谓的“激进派”,也就是叶利钦这样的西化派。而叶利钦,当然不能让自己的集团,还有另一个老大。在他看来,戈尔巴乔夫软弱无能,如果不是他的怯懦,东部亚俄集团,也不能发展成长到现在这样不可收拾的地步,在他们的逼迫下,戈尔巴乔夫不但后退,让出了太多的权力和利益,造成了他叶利钦现在的困境。
  两人如此疲惫,自然是因为谈判太过艰难。利益之争,虽然还没有见血,但刀刀刺骨。
  不过再难的谈判,在双方各自都认为必须有一个结果的前提下,还是在艰难地朝着最后的双边妥协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