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17节
因此他思考后说:
“我建议前期先在文昌清澜港登陆。我们目前并没有占领计划中文昌的这两个港,这里的反动势力相对我们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
“如果占领铺前港,此地过于接近海口,就会震撼全岛。从计划的逻辑出发,不建议先在海口附近行动,否则一下子对反动派震动太大。”
“拿下清澜港,其实就是要占领文昌。对这里的攻取,当然也会震动敌人,但震动的幅度比较小,重视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大。敌人对此地的反扑,短期内可能会以本岛的势力为主。”
“清澜港是很成熟的商港,可以停泊巨轮,对于从海外补给海南是非常方便的。从文昌出发向南进攻,就可以短期内攻占琼海、万宁、陵水等地,建立起沿海革命根据地。”
大家赞同冯百驹的意见,杨善中指出,需要李思华部先派遣部分先头部队,与革命军汇合,然后合军进攻清澜港和文昌,以保证必然的成功率。
接下来,大家对于李思华的另一个建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一个建议,可就不像军事上那样,让大家一下子都能接受了。李思华的建议是,成立“海南民主自治专区”,而不是直接打出“苏维埃”的旗号。她的用意是这样能够在海外进行一些忽悠,虽然大家肚子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在商业往来上就可以当作都看不见,根据地这样的话,面对的外部压力会比较小。
这当然让海南的同志们有些感到委屈和想不通。不过他们也能理解,大局为重,革命的道路很漫长。在姚继英等同志的耐心劝说下,他们最后还是统一意见,同意了。
最后大家议定,海南革命军先要在文昌城区电报房附近,建立联络点,实现双方的电报联络,具体行动时间和安排,则等待李思华通知。按照今天的计划框架,海南革命军先做自己能做的,开始前期准备。
姚继英临走之前,给他们留下了李思华近期的讲话汇编,和她那本已经变得比较出名的小册子《中国社会主义论》。他心想,让你们也享受享受思想的震撼弹,哈哈。
10月23日,同志们期盼已久的华海号终于归来,等到电报的李思华一早就带领同志们等候在淇澳岛的码头,大家都满面笑容。货轮抵港,李思华等人就看到曹子卿一马当先下船,他显然有点黑瘦,估计是马六甲的太阳晒的,不过精神很好。他走到李思华面前,微笑着敬礼,两人紧紧握手。身后的同志们欢呼声一片。
接下来,就是把所有的资财,运到已经在一个山谷里搭建的隐秘仓库中。全部搬运到仓库后,获得批准的同志进入,开箱盘库,计算总值。
在所有人中,负责财务的龚光宗显然还是最激动的那个人。他颤抖着身子,思维变得乱七八糟,一个念头闪过,自己的名字确实没叫错啊,有多少人见识过如此多的财宝?果然是“光宗耀祖”呢。
大家平静下来,龚光宗带领着财务部的同事们开始清点和估值。李思华现在已经在军队中建立了纠察制度,所以还有几位纠察的同志,负责安全和监视。只有严密的制度,才能减少不测。
李思华欣赏了一下曹子卿专门带给她鉴赏的“象头”,确实精美,摇摇头说:“很精美,但还是要让它为革命牺牲。同样融了吧。”她计划将所有黄金荣成等量金砖,并将部分兑换成美元。
接着欣赏了一些带回来的精美珠宝。她告诉龚光宗,联系李家和香港情报点,迅速在香港和上海举行拍卖会,就说是为一位神秘的西方富豪举办的,他将要在近日返回西方,所以将在东方的所得都拍卖了,机会难得。
两天后,龚光宗报告给她的数字,与她此前的粗略估算差不多,所以她很平静。现在说不准的,就是那些珠宝能卖多少钱了,她主要指望在上海,哪里犹太人和其它西洋富商更多一些。
这些事情定下来,她的注意力就主要集中到了海南攻略上来,她对曹子卿详细讲述了海南计划,这让曹子卿极为兴奋,他说:“拿下海南,我们就有了一个真正的根据地。而且缅甸的同志也会信心大增,我们将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这对于整体大行动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李思华考虑,她最信任的曹子卿,还是应该留在海南,掌控新军。缅甸计划的领导人,她现在考虑在打下海南后,从海南的同志中选择,其实她最希望的就是冯百驹,前世此人,在杨善中等同志牺牲后,领导海南纵队孤军奋战,坚持革命战斗23年,其革命意志、手腕、领导能力,都是一等一的。
她和曹子卿等商量,定下来海南登陆的相关行动计划。
计划11月5日前后,先派遣特种大队潜入海南,与海南革命军汇合,准备拿下清澜港。
11月10日为全面登陆日,全团乘坐货轮抵达清澜港,在潜入部队发动袭击后,迅速靠港,部队全面占领清澜港,然后迅速进攻文昌城区,消灭一切抵抗的敌对势力,全面占领文昌。
全团的军事训练即将结束,最后的训练将以山地战和少量的巷战为特色。要求曹子卿迅速熟悉部队现在的训练水平,在训练结束后立即进行编制,任命各级军官,全团成军。
11月1日,一个爽朗的晴天。淇澳岛的一个大校场上,这是近期才整理出来的一个场所,以前都没有那么大的校场。李思华检阅着全团的部队。经过3个半月的磨练,这些当初的难民,已经成为一只正规的部队。李思华想着,他们很快就要接受真正战斗的检阅,成为人民军队革命中的战士。他们有的会牺牲,有的会流血,但无论如何,会在民族的解放史上记下光荣的一页。
李思华任命了全团的军官。重要的军官任命包括:
团长:曹子卿 政委:李思华(兼)
副团长:李朴 副政委:黄安华 参谋长:唐干林
一至三营+炮兵营营长:黄敬、谢忠、杜琪、陈传国
营级政委:夏复、柳岳生、唐武、周弄潮
特种大队大队长:田君实 教导大队大队长:裘长青
后勤大队大队长:钟荣福 团部连连长:吴盛
这些重要的军官,主要来源还是当初被从广州救出的同志中,参军的约30名同志中选拔。他们的革命经验、思想成熟度、管理能力以及文化能力,大多数还只是从军不到一年的农民子弟,还一时赶不上。其中特种大队大队长,本来李思华计划是让王纪出任的,不过缅甸的任务更重要,他要替代曹子卿担任缅甸方面的潜伏部队的军事负责人。
整个队伍基本具备了作战能力,但是有的部门,例如山炮连,显然还比较稚嫩,虽然已经提前选择士兵提前训练,但现在就要去要求他们的命中率和炮兵战术,都还太早。李思华准备的招数,还是用金子把他们喂出来,炮打得多了,自然经验就有了,耗费一些炮弹,咬牙也要支出。
李思华宣布,部队很快就要开始革命的行动,最近几天不能松懈,反而要全面加强组合战术训练,真正的战斗很快就将来临。
今天成军后,王纪和姚继英等率领的特种大队提前出发。他们将使用淇澳岛的捕鱼船伪装出海捕鱼,行驶到文昌附近,等待海南冯百驹等同志的接应后,上岸侦查和部署到文昌清澜港附近。
李思华送别了他们,感慨着征途新的一步又开始迈出了。但接下来等她接到一份电报,心情就转为恶劣了。
密电来自香港,广东省委派遣了熊豪和刘尔崧,来到香港,通过他们知道的香港情报点,要求与李思华会面。而根据情报点与他们的沟通,大致的命令是让李思华部,参与计划中的广州城市工人起义。
李思华气得一拳擂在桌子上,她心里非常愤怒。她对他们的劝说,对城市工人运动起义的必然失败分析,都被他们丢到水里去了,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冲动、鲁莽、愚蠢!她的心里咆哮着。
11月2日,李思华来到香港,会见了熊豪和刘尔崧,地点就在他们之前训练那些洋人的那个大院,现在是香港情报点的主要据点之一。
会见的时候,大家都很严肃,谁都没笑。熊豪和刘尔崧当然知道,李思华是激烈反对这种城市工人起义的,她的理论也不无道理,虽然接受了组织委托,但他们对于说服她,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
李思华冷冷地说:“说吧,你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广州城市工人起义?你们知道后果吗?肯定是大批的党员和群众,在这次起义中流血牺牲。流血牺牲让然是革命者的本分,但是毫无意义的牺牲算什么?”其实她也知道,广州起义并不是毫无意义,至少有少数人员,在起义失败后流向南昌,成为南昌起义我党建军中的一部分。但如此的牺牲,显然是不合算的。
李思华仍然极为坚定的对起义的悲观看法,让两人的心里一沉。刘尔崧先开口:“省委经过了多次协商和讨论,大多数同志坚持认为在广州发动起义,有一定成功的可能,熊豪同志和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没等他具体说明理由,李思华飞快地接上:“不就是看到张发奎现在与李济深有矛盾吗?准备在他们相互争斗的时候趁机下手?你们认为这就有机会了?”当时张发奎是国民党2方面军的第4军,而李济深则是第8路军。双方正激烈地争夺对广州的统治权。
熊豪和刘尔崧吃惊地看着李思华,原来她也知道?李思华也没有听他们的分析,而是继续说:
“我实在不知道,你们动员的力量,如何应对张发奎必然从江门、肇庆和韶关调回的3个师,还有已经在珠江南岸的李福林第5军军部,以及必然的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的支援。”刘尔崧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熊豪的脸色开始复杂。
“我甚至知道,你们应该可以动员第4军的教导团或者警卫团的一部,你们的力量也不难猜测,教导团以及警卫团你们拉出上千人没有问题,加上工人积极分子,也许能凑出三四千人的队伍,等到起义时,还能动员一部分的群众。”两人的眼神都变得呆滞,她怎么会知道?她怎么能知道?
“这部分力量出其不备,也许能拿下广州非常短的一段时间,1天?2天?或者3天?我的看法,超不过3天。”
“因为形势太明显,你们的力量,我如果按照军事上兵棋的推演原则,用张发奎部队的同等力量来核算,大概最多算2千人,而仅仅张发奎的部队,兵棋推演的战力就是你们的15倍以上。更不要说其它的反动派了。”
熊豪这时候出身,他的神色有点黯然,说道:“中央明令,广州必须组织起义。”他的意思是指从11月9日起,在中央的政策倾向上,瞿夏白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占了上风,广东省委难逆大势,实际上多数同志也主张起义暴动。
李思华一拳砸在桌子上,怒火冲天,几个茶杯都被震起,有杯盖滚落到地上。而她对于手指的疼痛恍若未觉,骂道:“一群狗屁不通的书生!用同志们的鲜血,去验证他们的狂想!”
熊豪张了张嘴,想反驳她,可是又觉得无力说话,他好歹当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对于军事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李思华所说,胜机渺茫。李思华继续骂道:
“这才是对革命的不坚定!总幻想着依靠冒险,毕其功于一役,一战成功,却不知道绝大的可能是失败!他们无法忍受革命斗争的长期艰苦煎熬,这不是投机主义,那是什么?革命那么容易?就靠上赌桌梭哈一下?”
李思华骂完,场面尴尬地平静了下来,死一般地沉寂。大家都没有说话。
隔了一会,李思华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她说道:
“我首先表态,我李思华部的所有同志,绝不会参与此次广州工人起义暴动,我不能让同志们如此轻易地被牺牲。即使省委宣布开除我李思华的党籍,也不会改变这个意志。”
熊豪和刘尔崧都闷声不响,他们已经猜到了,根本不可能说服李思华,根本没有这个可能。
李思华继续说:
“我们已经选择了另一条革命路径。选择敌人薄弱地带突破,建立以农村为主的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两人抬起头看着她,这话里有话啊?
“我告诉你们,我们接下来的部分行动,但需要你们承诺,除了主要广东省委的领导,不得扩散。并且要求你们警示广东省委领导,他们也不要扩散消息。否则会影响我们行动的成败,可能导致同志们的无谓损失。”
第30章 袭击清澜港
熊豪和刘尔崧两眼开始冒光,是什么样的行动?李思华继续说:
“我们已经与海南的刘武明、冯百驹、杨善中等同志联系上,并且共同规划了行动计划。很快我们将发起海南攻略,与海南的革命军共同努力,争取在海南建立革命根据地,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全部消灭,至少逐出海南。”
熊豪和刘尔崧都激动得站了起来,熊豪连忙追问:“什么时候发动?”
李思华却变得冷冷的,说:“行动时间是军事绝密,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们。能说的就是我们之所以选择海南,就是因为这是敌人一个明显的薄弱地段。海南行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对于你们计划的广州起义可谓毫无影响。”
熊豪颓然地坐下,是啊,有李思华的一个精锐团在,海南起义很可能成功,李思华可以实践她农村根据地的思想。可是广州起义,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功的机会太渺然了。
李思华继续说:“我部不可能出兵广州,那是无谓牺牲。不过我们对海南根据地计划的信心很强,如果你们在12月的起义失败了,撤退的同志们可以考虑海南,我们肯定会占领文昌地区。”
她强调说:“到起义前你们请通知香港的情报点,我会排出侦查部队在广州附近,接应撤退的同志。”
熊豪和刘尔崧对看了一样,苦笑不已。李思华决心已下,不可动摇。也只能如此了。
送别了两人,李思华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她也只能感慨,革命的“天道”就是这样无情,成功需要无尽的鲜血祭祀。自己终究是没能挽回这一场劫数。
实际上,当时的广东省委负责人张太磊也在香港,他是到11月底才返回广州,主持起义的。听了熊豪和刘尔崧两人的回报,他倒没有生气,反而是苦笑:“一群狗屁不通的书生吗?”
过了一阵,张太磊的眼神又坚定了起来,是否愚蠢我不论,革命总要流血牺牲,不行就从我开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成败何足论?就算失败,希望我们的鲜血,能唤起更多的同志,壮大革命。他低声吟道:“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谭嗣同的名句,张太磊以之,向熊豪等两人表明了他的心意,他们和李思华的选择不同,在革命的道路上策略不同,但都此心光明,坚定沿着各自认定的革命道路前行,夫复何言?
广州起义是12月11日,而张太磊牺牲于1天后的12日。
李思华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总算把心情调节过来。她强迫自己不再去关心此事,而将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海南攻略上。
11月6日下午,接到特种大队拍来的电报,他们顺利完成潜入,已经和杨善中等人汇合。海南革命军武器太差,且缺乏作战训练和经验。因此,他们拟从1400多革命中,先选择500人配合港口袭击,没有经验的人太多可能反而误事。其它人员还不如等待港口袭击成功后,直接配合主力袭击城区。
李思华回电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袭击步骤具体安排为:
一、华海号会载运全团战士,在11月10日上午6点前,抵达清澜港,但暂不入港,等待特种大队的信号;
二、特种大队170人和海南革命军的500士兵,在上午6点准时对清澜港发动袭击,目标就是控制停泊区,驱散港区的人群,控制港务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坚决对反抗力量镇压!并迅捷完成对文昌城区方向的警戒,防止文昌敌人的快速反扑。
三、控制停泊区后,华海号极速入港,卸下战士和武器装备,华海号会在进港前作简单伪装,例如遮掉船上的“华海”两个大字。华海号完成装卸后,即离港待命。
四、全部登陆后,部队除留下少部人员控制清澜港外,其余大队汇合海南革命军,急行军向文昌城区挺近,占领文昌。预计将在文昌成立临时党政军管理体系。清澜港距离文昌城区,只有两三公里,所以要做到迅雷不及掩耳。
10日的凌晨,天开始蒙蒙亮。华海号已经到了清澜港外,船长华明义有点焦灼。他感觉自己稍稍有点上了贼船的味道。
11月7日启航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全副服装的大批精锐部队登船,让他当场目瞪口呆。他还从未见过如此英武的华军,全副武装,全都带有钢盔,连手上都是那种露出手指和部分手掌的“半手套”,显然是为了避免操作枪支时的过多摩擦,用来保护手的。不谈热武器,每个人从背带、匕首、背包、水壶、绑腿、军靴、手雷绑带、子弹带,全身上下,他就没见过这样的军队,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
他知道李思华他们肯定是亲共的,不仅在华海航运公司表现出来,其实他知道船员里面肯定也有共党,他都听到过他们的宣传。不过他自己远离政治,也不愿意招惹麻烦,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李思华也是同样的一身上到船上,华明义简直是呆傻掉了,这个他和老袁心中的大小姐,此时完全是个英武的女军官,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思华笑眯眯地向他打招呼:“明义兄,今天我们家族的军队出动去海南,为难你了哈,不过你放心,不会牵涉到你,我们心中有数的。”
华明义艰难地反应过来,勉强一笑,心里在狂呼:“我信你个大头鬼,家族的军队?共产党的党军吧?”
李思华没有继续向他解释,先让他有时间自己冷静下来,她心里俏皮地想着:“上了我的贼船还想下来?明义兄,你就从了吧。”
华明义看着她潇洒的背影,其实有点羡慕。当年他为什么学海运?不也因为年少时,心中也有那种走遍七海四洋、见识世界之大的青春豪情吗?
六点整。王纪和姚继英、杨善中彼此对视一眼,大家点点头。到时间了,为了控制时间,刚才有些行人撞到他们,都被枪指着头押到了边上。
王纪的驳壳枪“呯”地一声清脆的枪响,“行动!”的喊声立即响彻了真个港区,埋伏、化妆等各种方式的我军立即向着港区冲锋,为了避免误伤群众,都是向天开枪示警,让他们赶紧跑开。遇到几个持枪的港警,看到这样的声势,都是吓得脸色青白,谁敢继续持枪?赶紧都把枪扔在地上,举起了双手。除了一个倒霉的因为吓得手发抖,打出了一发流弹,从而引发了战士的反应,被一枪打伤了大腿以外,其它的幸而没有被伤。
港区的人群和乘客吓得哭爹叫娘,一哄而散,四方奔逃。少量战士开始约束着他们,往出口跑去,不要跑错了方向。而王纪率领的战士则迅速控制了港务的所有人,先把他们锁起来,同时发出了信号弹,通知登陆可以进行了。
冯百驹等人则迅速找到了一些苦力工人,他简单地动员他们,听说是最近起事的革命军,他们的心神纷纷定了下来,他们听说过,那是穷人的队伍,总不会要他们这些苦哈哈的命。
华海号侧身缓缓靠近,下锚。船员们从船上丢下绳索,工人们把绳索系到泊位上的专用柱子上,固定好。接着开始在泊位和船侧的开门之间搭上木板,一切就绪。
然后他们就看到潮水般的军队涌动出来,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登上泊位后,就整齐地跑步向前,滚滚铁流,向前、向前、向前!
工人们呆傻在船边,手足无措。
主力部队根本没有在港区停留,按照计划,由于文昌城区离开清澜港只有两三公里,因此一路小跑冲向文昌城区。当看到文昌城区后,散开呈散兵线,分为三个部分,左右两路,分别从左右合围文昌的西门和东门,而中路则直接从南门冲入。而事先已经要求王武明率领剩下的那九百多名革命军战士,在北门外,也就是通往海口的方向,视逃敌的情况而阻击!
大约15分钟后,中路军已经冲入了文昌县城,估计从港区逃出去的人,还来不及向当地“官府”汇报呢,最多跑到大街上,吼了几嗓子。所以当中路军冲入城区的时候,他们看到的,都是震惊和反应不及的面容。
“我建议前期先在文昌清澜港登陆。我们目前并没有占领计划中文昌的这两个港,这里的反动势力相对我们的力量还是比较强的。”
“如果占领铺前港,此地过于接近海口,就会震撼全岛。从计划的逻辑出发,不建议先在海口附近行动,否则一下子对反动派震动太大。”
“拿下清澜港,其实就是要占领文昌。对这里的攻取,当然也会震动敌人,但震动的幅度比较小,重视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大。敌人对此地的反扑,短期内可能会以本岛的势力为主。”
“清澜港是很成熟的商港,可以停泊巨轮,对于从海外补给海南是非常方便的。从文昌出发向南进攻,就可以短期内攻占琼海、万宁、陵水等地,建立起沿海革命根据地。”
大家赞同冯百驹的意见,杨善中指出,需要李思华部先派遣部分先头部队,与革命军汇合,然后合军进攻清澜港和文昌,以保证必然的成功率。
接下来,大家对于李思华的另一个建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一个建议,可就不像军事上那样,让大家一下子都能接受了。李思华的建议是,成立“海南民主自治专区”,而不是直接打出“苏维埃”的旗号。她的用意是这样能够在海外进行一些忽悠,虽然大家肚子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在商业往来上就可以当作都看不见,根据地这样的话,面对的外部压力会比较小。
这当然让海南的同志们有些感到委屈和想不通。不过他们也能理解,大局为重,革命的道路很漫长。在姚继英等同志的耐心劝说下,他们最后还是统一意见,同意了。
最后大家议定,海南革命军先要在文昌城区电报房附近,建立联络点,实现双方的电报联络,具体行动时间和安排,则等待李思华通知。按照今天的计划框架,海南革命军先做自己能做的,开始前期准备。
姚继英临走之前,给他们留下了李思华近期的讲话汇编,和她那本已经变得比较出名的小册子《中国社会主义论》。他心想,让你们也享受享受思想的震撼弹,哈哈。
10月23日,同志们期盼已久的华海号终于归来,等到电报的李思华一早就带领同志们等候在淇澳岛的码头,大家都满面笑容。货轮抵港,李思华等人就看到曹子卿一马当先下船,他显然有点黑瘦,估计是马六甲的太阳晒的,不过精神很好。他走到李思华面前,微笑着敬礼,两人紧紧握手。身后的同志们欢呼声一片。
接下来,就是把所有的资财,运到已经在一个山谷里搭建的隐秘仓库中。全部搬运到仓库后,获得批准的同志进入,开箱盘库,计算总值。
在所有人中,负责财务的龚光宗显然还是最激动的那个人。他颤抖着身子,思维变得乱七八糟,一个念头闪过,自己的名字确实没叫错啊,有多少人见识过如此多的财宝?果然是“光宗耀祖”呢。
大家平静下来,龚光宗带领着财务部的同事们开始清点和估值。李思华现在已经在军队中建立了纠察制度,所以还有几位纠察的同志,负责安全和监视。只有严密的制度,才能减少不测。
李思华欣赏了一下曹子卿专门带给她鉴赏的“象头”,确实精美,摇摇头说:“很精美,但还是要让它为革命牺牲。同样融了吧。”她计划将所有黄金荣成等量金砖,并将部分兑换成美元。
接着欣赏了一些带回来的精美珠宝。她告诉龚光宗,联系李家和香港情报点,迅速在香港和上海举行拍卖会,就说是为一位神秘的西方富豪举办的,他将要在近日返回西方,所以将在东方的所得都拍卖了,机会难得。
两天后,龚光宗报告给她的数字,与她此前的粗略估算差不多,所以她很平静。现在说不准的,就是那些珠宝能卖多少钱了,她主要指望在上海,哪里犹太人和其它西洋富商更多一些。
这些事情定下来,她的注意力就主要集中到了海南攻略上来,她对曹子卿详细讲述了海南计划,这让曹子卿极为兴奋,他说:“拿下海南,我们就有了一个真正的根据地。而且缅甸的同志也会信心大增,我们将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这对于整体大行动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李思华考虑,她最信任的曹子卿,还是应该留在海南,掌控新军。缅甸计划的领导人,她现在考虑在打下海南后,从海南的同志中选择,其实她最希望的就是冯百驹,前世此人,在杨善中等同志牺牲后,领导海南纵队孤军奋战,坚持革命战斗23年,其革命意志、手腕、领导能力,都是一等一的。
她和曹子卿等商量,定下来海南登陆的相关行动计划。
计划11月5日前后,先派遣特种大队潜入海南,与海南革命军汇合,准备拿下清澜港。
11月10日为全面登陆日,全团乘坐货轮抵达清澜港,在潜入部队发动袭击后,迅速靠港,部队全面占领清澜港,然后迅速进攻文昌城区,消灭一切抵抗的敌对势力,全面占领文昌。
全团的军事训练即将结束,最后的训练将以山地战和少量的巷战为特色。要求曹子卿迅速熟悉部队现在的训练水平,在训练结束后立即进行编制,任命各级军官,全团成军。
11月1日,一个爽朗的晴天。淇澳岛的一个大校场上,这是近期才整理出来的一个场所,以前都没有那么大的校场。李思华检阅着全团的部队。经过3个半月的磨练,这些当初的难民,已经成为一只正规的部队。李思华想着,他们很快就要接受真正战斗的检阅,成为人民军队革命中的战士。他们有的会牺牲,有的会流血,但无论如何,会在民族的解放史上记下光荣的一页。
李思华任命了全团的军官。重要的军官任命包括:
团长:曹子卿 政委:李思华(兼)
副团长:李朴 副政委:黄安华 参谋长:唐干林
一至三营+炮兵营营长:黄敬、谢忠、杜琪、陈传国
营级政委:夏复、柳岳生、唐武、周弄潮
特种大队大队长:田君实 教导大队大队长:裘长青
后勤大队大队长:钟荣福 团部连连长:吴盛
这些重要的军官,主要来源还是当初被从广州救出的同志中,参军的约30名同志中选拔。他们的革命经验、思想成熟度、管理能力以及文化能力,大多数还只是从军不到一年的农民子弟,还一时赶不上。其中特种大队大队长,本来李思华计划是让王纪出任的,不过缅甸的任务更重要,他要替代曹子卿担任缅甸方面的潜伏部队的军事负责人。
整个队伍基本具备了作战能力,但是有的部门,例如山炮连,显然还比较稚嫩,虽然已经提前选择士兵提前训练,但现在就要去要求他们的命中率和炮兵战术,都还太早。李思华准备的招数,还是用金子把他们喂出来,炮打得多了,自然经验就有了,耗费一些炮弹,咬牙也要支出。
李思华宣布,部队很快就要开始革命的行动,最近几天不能松懈,反而要全面加强组合战术训练,真正的战斗很快就将来临。
今天成军后,王纪和姚继英等率领的特种大队提前出发。他们将使用淇澳岛的捕鱼船伪装出海捕鱼,行驶到文昌附近,等待海南冯百驹等同志的接应后,上岸侦查和部署到文昌清澜港附近。
李思华送别了他们,感慨着征途新的一步又开始迈出了。但接下来等她接到一份电报,心情就转为恶劣了。
密电来自香港,广东省委派遣了熊豪和刘尔崧,来到香港,通过他们知道的香港情报点,要求与李思华会面。而根据情报点与他们的沟通,大致的命令是让李思华部,参与计划中的广州城市工人起义。
李思华气得一拳擂在桌子上,她心里非常愤怒。她对他们的劝说,对城市工人运动起义的必然失败分析,都被他们丢到水里去了,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冲动、鲁莽、愚蠢!她的心里咆哮着。
11月2日,李思华来到香港,会见了熊豪和刘尔崧,地点就在他们之前训练那些洋人的那个大院,现在是香港情报点的主要据点之一。
会见的时候,大家都很严肃,谁都没笑。熊豪和刘尔崧当然知道,李思华是激烈反对这种城市工人起义的,她的理论也不无道理,虽然接受了组织委托,但他们对于说服她,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
李思华冷冷地说:“说吧,你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广州城市工人起义?你们知道后果吗?肯定是大批的党员和群众,在这次起义中流血牺牲。流血牺牲让然是革命者的本分,但是毫无意义的牺牲算什么?”其实她也知道,广州起义并不是毫无意义,至少有少数人员,在起义失败后流向南昌,成为南昌起义我党建军中的一部分。但如此的牺牲,显然是不合算的。
李思华仍然极为坚定的对起义的悲观看法,让两人的心里一沉。刘尔崧先开口:“省委经过了多次协商和讨论,大多数同志坚持认为在广州发动起义,有一定成功的可能,熊豪同志和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没等他具体说明理由,李思华飞快地接上:“不就是看到张发奎现在与李济深有矛盾吗?准备在他们相互争斗的时候趁机下手?你们认为这就有机会了?”当时张发奎是国民党2方面军的第4军,而李济深则是第8路军。双方正激烈地争夺对广州的统治权。
熊豪和刘尔崧吃惊地看着李思华,原来她也知道?李思华也没有听他们的分析,而是继续说:
“我实在不知道,你们动员的力量,如何应对张发奎必然从江门、肇庆和韶关调回的3个师,还有已经在珠江南岸的李福林第5军军部,以及必然的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的支援。”刘尔崧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熊豪的脸色开始复杂。
“我甚至知道,你们应该可以动员第4军的教导团或者警卫团的一部,你们的力量也不难猜测,教导团以及警卫团你们拉出上千人没有问题,加上工人积极分子,也许能凑出三四千人的队伍,等到起义时,还能动员一部分的群众。”两人的眼神都变得呆滞,她怎么会知道?她怎么能知道?
“这部分力量出其不备,也许能拿下广州非常短的一段时间,1天?2天?或者3天?我的看法,超不过3天。”
“因为形势太明显,你们的力量,我如果按照军事上兵棋的推演原则,用张发奎部队的同等力量来核算,大概最多算2千人,而仅仅张发奎的部队,兵棋推演的战力就是你们的15倍以上。更不要说其它的反动派了。”
熊豪这时候出身,他的神色有点黯然,说道:“中央明令,广州必须组织起义。”他的意思是指从11月9日起,在中央的政策倾向上,瞿夏白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占了上风,广东省委难逆大势,实际上多数同志也主张起义暴动。
李思华一拳砸在桌子上,怒火冲天,几个茶杯都被震起,有杯盖滚落到地上。而她对于手指的疼痛恍若未觉,骂道:“一群狗屁不通的书生!用同志们的鲜血,去验证他们的狂想!”
熊豪张了张嘴,想反驳她,可是又觉得无力说话,他好歹当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对于军事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李思华所说,胜机渺茫。李思华继续骂道:
“这才是对革命的不坚定!总幻想着依靠冒险,毕其功于一役,一战成功,却不知道绝大的可能是失败!他们无法忍受革命斗争的长期艰苦煎熬,这不是投机主义,那是什么?革命那么容易?就靠上赌桌梭哈一下?”
李思华骂完,场面尴尬地平静了下来,死一般地沉寂。大家都没有说话。
隔了一会,李思华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她说道:
“我首先表态,我李思华部的所有同志,绝不会参与此次广州工人起义暴动,我不能让同志们如此轻易地被牺牲。即使省委宣布开除我李思华的党籍,也不会改变这个意志。”
熊豪和刘尔崧都闷声不响,他们已经猜到了,根本不可能说服李思华,根本没有这个可能。
李思华继续说:
“我们已经选择了另一条革命路径。选择敌人薄弱地带突破,建立以农村为主的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两人抬起头看着她,这话里有话啊?
“我告诉你们,我们接下来的部分行动,但需要你们承诺,除了主要广东省委的领导,不得扩散。并且要求你们警示广东省委领导,他们也不要扩散消息。否则会影响我们行动的成败,可能导致同志们的无谓损失。”
第30章 袭击清澜港
熊豪和刘尔崧两眼开始冒光,是什么样的行动?李思华继续说:
“我们已经与海南的刘武明、冯百驹、杨善中等同志联系上,并且共同规划了行动计划。很快我们将发起海南攻略,与海南的革命军共同努力,争取在海南建立革命根据地,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全部消灭,至少逐出海南。”
熊豪和刘尔崧都激动得站了起来,熊豪连忙追问:“什么时候发动?”
李思华却变得冷冷的,说:“行动时间是军事绝密,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们。能说的就是我们之所以选择海南,就是因为这是敌人一个明显的薄弱地段。海南行动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对于你们计划的广州起义可谓毫无影响。”
熊豪颓然地坐下,是啊,有李思华的一个精锐团在,海南起义很可能成功,李思华可以实践她农村根据地的思想。可是广州起义,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功的机会太渺然了。
李思华继续说:“我部不可能出兵广州,那是无谓牺牲。不过我们对海南根据地计划的信心很强,如果你们在12月的起义失败了,撤退的同志们可以考虑海南,我们肯定会占领文昌地区。”
她强调说:“到起义前你们请通知香港的情报点,我会排出侦查部队在广州附近,接应撤退的同志。”
熊豪和刘尔崧对看了一样,苦笑不已。李思华决心已下,不可动摇。也只能如此了。
送别了两人,李思华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她也只能感慨,革命的“天道”就是这样无情,成功需要无尽的鲜血祭祀。自己终究是没能挽回这一场劫数。
实际上,当时的广东省委负责人张太磊也在香港,他是到11月底才返回广州,主持起义的。听了熊豪和刘尔崧两人的回报,他倒没有生气,反而是苦笑:“一群狗屁不通的书生吗?”
过了一阵,张太磊的眼神又坚定了起来,是否愚蠢我不论,革命总要流血牺牲,不行就从我开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成败何足论?就算失败,希望我们的鲜血,能唤起更多的同志,壮大革命。他低声吟道:“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谭嗣同的名句,张太磊以之,向熊豪等两人表明了他的心意,他们和李思华的选择不同,在革命的道路上策略不同,但都此心光明,坚定沿着各自认定的革命道路前行,夫复何言?
广州起义是12月11日,而张太磊牺牲于1天后的12日。
李思华闷闷不乐了好几天,总算把心情调节过来。她强迫自己不再去关心此事,而将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海南攻略上。
11月6日下午,接到特种大队拍来的电报,他们顺利完成潜入,已经和杨善中等人汇合。海南革命军武器太差,且缺乏作战训练和经验。因此,他们拟从1400多革命中,先选择500人配合港口袭击,没有经验的人太多可能反而误事。其它人员还不如等待港口袭击成功后,直接配合主力袭击城区。
李思华回电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袭击步骤具体安排为:
一、华海号会载运全团战士,在11月10日上午6点前,抵达清澜港,但暂不入港,等待特种大队的信号;
二、特种大队170人和海南革命军的500士兵,在上午6点准时对清澜港发动袭击,目标就是控制停泊区,驱散港区的人群,控制港务人员。为了自身安全,坚决对反抗力量镇压!并迅捷完成对文昌城区方向的警戒,防止文昌敌人的快速反扑。
三、控制停泊区后,华海号极速入港,卸下战士和武器装备,华海号会在进港前作简单伪装,例如遮掉船上的“华海”两个大字。华海号完成装卸后,即离港待命。
四、全部登陆后,部队除留下少部人员控制清澜港外,其余大队汇合海南革命军,急行军向文昌城区挺近,占领文昌。预计将在文昌成立临时党政军管理体系。清澜港距离文昌城区,只有两三公里,所以要做到迅雷不及掩耳。
10日的凌晨,天开始蒙蒙亮。华海号已经到了清澜港外,船长华明义有点焦灼。他感觉自己稍稍有点上了贼船的味道。
11月7日启航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全副服装的大批精锐部队登船,让他当场目瞪口呆。他还从未见过如此英武的华军,全副武装,全都带有钢盔,连手上都是那种露出手指和部分手掌的“半手套”,显然是为了避免操作枪支时的过多摩擦,用来保护手的。不谈热武器,每个人从背带、匕首、背包、水壶、绑腿、军靴、手雷绑带、子弹带,全身上下,他就没见过这样的军队,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
他知道李思华他们肯定是亲共的,不仅在华海航运公司表现出来,其实他知道船员里面肯定也有共党,他都听到过他们的宣传。不过他自己远离政治,也不愿意招惹麻烦,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李思华也是同样的一身上到船上,华明义简直是呆傻掉了,这个他和老袁心中的大小姐,此时完全是个英武的女军官,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思华笑眯眯地向他打招呼:“明义兄,今天我们家族的军队出动去海南,为难你了哈,不过你放心,不会牵涉到你,我们心中有数的。”
华明义艰难地反应过来,勉强一笑,心里在狂呼:“我信你个大头鬼,家族的军队?共产党的党军吧?”
李思华没有继续向他解释,先让他有时间自己冷静下来,她心里俏皮地想着:“上了我的贼船还想下来?明义兄,你就从了吧。”
华明义看着她潇洒的背影,其实有点羡慕。当年他为什么学海运?不也因为年少时,心中也有那种走遍七海四洋、见识世界之大的青春豪情吗?
六点整。王纪和姚继英、杨善中彼此对视一眼,大家点点头。到时间了,为了控制时间,刚才有些行人撞到他们,都被枪指着头押到了边上。
王纪的驳壳枪“呯”地一声清脆的枪响,“行动!”的喊声立即响彻了真个港区,埋伏、化妆等各种方式的我军立即向着港区冲锋,为了避免误伤群众,都是向天开枪示警,让他们赶紧跑开。遇到几个持枪的港警,看到这样的声势,都是吓得脸色青白,谁敢继续持枪?赶紧都把枪扔在地上,举起了双手。除了一个倒霉的因为吓得手发抖,打出了一发流弹,从而引发了战士的反应,被一枪打伤了大腿以外,其它的幸而没有被伤。
港区的人群和乘客吓得哭爹叫娘,一哄而散,四方奔逃。少量战士开始约束着他们,往出口跑去,不要跑错了方向。而王纪率领的战士则迅速控制了港务的所有人,先把他们锁起来,同时发出了信号弹,通知登陆可以进行了。
冯百驹等人则迅速找到了一些苦力工人,他简单地动员他们,听说是最近起事的革命军,他们的心神纷纷定了下来,他们听说过,那是穷人的队伍,总不会要他们这些苦哈哈的命。
华海号侧身缓缓靠近,下锚。船员们从船上丢下绳索,工人们把绳索系到泊位上的专用柱子上,固定好。接着开始在泊位和船侧的开门之间搭上木板,一切就绪。
然后他们就看到潮水般的军队涌动出来,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登上泊位后,就整齐地跑步向前,滚滚铁流,向前、向前、向前!
工人们呆傻在船边,手足无措。
主力部队根本没有在港区停留,按照计划,由于文昌城区离开清澜港只有两三公里,因此一路小跑冲向文昌城区。当看到文昌城区后,散开呈散兵线,分为三个部分,左右两路,分别从左右合围文昌的西门和东门,而中路则直接从南门冲入。而事先已经要求王武明率领剩下的那九百多名革命军战士,在北门外,也就是通往海口的方向,视逃敌的情况而阻击!
大约15分钟后,中路军已经冲入了文昌县城,估计从港区逃出去的人,还来不及向当地“官府”汇报呢,最多跑到大街上,吼了几嗓子。所以当中路军冲入城区的时候,他们看到的,都是震惊和反应不及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