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养家日常 第106节
林白棠笑道:“你有你的事情要做,我也自有我的事情要做,咱俩互相不拖对方的后腿,你觉得如何?”
探花郎倒有
自之明:“陆家的后宅子太小,关不住林姑娘腿脚。你想做什么,我敢不支持?”
方虎大笑:“我猜谦哥也拦不住白棠。”他极目远眺,仿佛已经能够想象得出多年以后归乡的情景:“谦哥既然不会进京当官,等我下次回来探亲,还能再找你们叙旧。”
雪渐渐下得大了,三人身后,渐渐留下一长串的脚印。
如同这些年并肩成长,走过的日子。
后来到达芭蕉巷,方虎先自回了家,雪地里便留下一对紧密并行的脚印。
最后没入林家。
有些路,要三人结伴。
有些路,要并肩而行。
日子缓慢,往后还有漫长的一生,他们还要携手走下去。
第145章 番外一自己还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日子。……
毛思月嫁进林家之后,日子渐渐过得滋润起来。
林宝棠虽不会甜言蜜语,但照着公公林青山的样子学着做丈夫,也有模有样。天冷懂得添衣,天热爱买冰饮子给她,每个月拿了工钱便交给她保管,至于吃喝穿戴,都由得她买,从不置喙一言。
公婆宽厚,阿婆龚氏慈和,小姑子林白棠自己都忙得脚不沾地,压根没功夫说话,难得碰上休息,她还要跟陆谦出门玩儿。
旁人家小姑子挑拨离间之事,林家从不会有。
林白棠出门玩,有时候回来还会给她买些吃得用的,举凡自己有的也不会少了她的。
毛思月再想不到,自己还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日子。
她成婚一个月之后,吴氏辗转从旁人口中听说女儿出嫁,便抽空来瞧她,怕进了芭蕉巷被毛婆子逮着骂,便站在巷子口踌躇不前。
曹氏从外面接生回来,见到吴氏在巷子口打转,便好心上前问起:“可是来瞧思月的?”
吴氏再嫁之后,气色比之在毛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还胖了一圈。多少年不曾再踏足芭蕉巷,见到老邻居,竟有种说不出来的心虚,原想避一避,被曹氏拦住,便嗫嚅道:“月儿过得怎么样?我听说……她出嫁了。”
曹氏笑道:“别担心,林家人厚道,思月如今过得很好。”
吴氏便落下泪来:“当初……我走的时候想带她,可她不肯跟我走,说要留下来给婆婆养老。这么多年我担心她还在怨恨我,可嫁人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一声……”
曹氏便道:“你不必担心,思月那孩子想得开。等我去小食店叫她。”
吴氏近乡情怯,在巷子口转了两圈,一时想走,又舍不得再见女儿一眼,到底没走,等着曹氏进了林记小食店。
不多时,店里奔出来一个身影,远远便朝着她跑了过来,到得近前还喘着气,要拉她去林记小食店:“外面冷,阿娘快随我进去?”
吴氏不肯:“让你婆婆瞧见,成什么样子?”
她当初也是被毛婆子逼得没办法,这才跟着人私奔了
毛思月想到小食店里食客满座,定有不少认识自家阿娘的,被人认出来恐怕徒增尴尬,便拉着她往巷子里去,被吴氏拦住:“别!被你阿婆瞧见,又要生出事非,小心她骂你!娘就在这里瞧你一眼,说几句话便走。”
“娘想到哪里去了?”毛思月笑得不行:“我已经嫁人,咱们不去毛家,去我自己家里。”她进了林家门之后,没过几日便觉得自在舒适。
吴氏更惊:“去林家?那不合适!让你婆婆跟丈夫知道怎么办?”
“阿娘想到哪儿去了?”毛思月哭笑不得:“成婚前我婆婆还问过我,要不要请你跟……跟那位过来吃喜酒。我怕你们尴尬,这才没去请。我婆婆说过,你也是迫不得已。留在毛家苦熬着,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如今过得好?”
一席话,都勾起了娘俩的感伤。
吴氏打量女儿气色,还有身上穿戴,发现她气色红润,面上还擦了口指,发间插着梅花攒心簪子,手上却戴着只金镯子,身着大红夹袄裙子,瞧着暖暖睡和,比过去在娘家要漂亮许多。
“娘的月儿漂亮了许多。”吴氏拉着女儿的手忍不住掉下泪来:“这么多年苦了你了,总算熬出来了!”
毛思月打量自己母亲,身上夹袄的面料虽是普通蓝棉布,但却有九成新,暖暖和和。两颊有肉,气色不错,再无过去的面黄肌瘦之态。
“他把你照顾的很好。”毛思月拉着母亲走到林家门口,掏出钥匙开锁:“阿婆还在小食店包馄饨,这个时间家里人都没人回来,只有咱们娘俩。我出来的时候,婆婆还说要留阿娘吃饭,您一会可得留下来,尝尝女儿的手艺。”
她如今可是林记小食店的二把手,厨艺大有长进,普通的饭菜已经难不倒她,连金巧娘也夸这个儿媳妇娶得值,学东西也快。
吴氏跟着女儿踏进林家,但见小院里干净整齐。
再踏进女儿卧房,见里面铺盖都是全新的,房内还是新婚之时的红被子红帐子,一应家具摆设都是全新,可见林家娶妇之用心。
毛思月见母亲盯着房内瞧,便有些羞赧:“成亲半个月的时候,我原跟婆婆提过,把红色的全都撤下来。可婆婆说,马上便要过年了,房里红色瞧着喜庆,不让我们撤下来。”倒好似他们成亲没几日呢。
吴氏将自己背着的包袱取下来摊在桌上给她瞧:“这些都是我给你做的嫁妆,有荷包有枕头还有你跟女婿一人一身新衣裳。”又从荷包里取出一对莲花样的银镯子推了过去:“这对镯子也是,原还怕你没得首饰。”
见到女儿戴着金镯子,她总算放心了。
可见林家不曾亏待自己女儿。
“娘,我有。你自己留着戴吧。”毛思月再推回去,却又被吴氏硬塞进她手里。
“婆家给的是他们心疼你,这是娘给你准备的嫁妆。放心,过了明路的。你……你叔说嫁女儿,多少总要准备一点的。”还拿出一个沉甸甸的荷包:“这是你叔给你准备的十两银子,不多,一点心意,你别嫌弃。”
毛思月眼圈都红了:“阿娘,你这是做什么?你家里也不富裕,我都有。成亲以后,婆婆给了一大笔银子,宝棠哥全都交给我管着,随便我花。我如今不缺钱,宝棠哥说好了往后每个月的工钱都交给我。婆婆也给我钱,说出来你都不敢信,我可算是个小富婆呢。”她眼角掉下泪来,眸中却泛着得意的光芒。
吴氏将女儿揽进怀里,不由高兴的哭出声:“天可怜见,也教我的月儿过上了好日子。这样我就放心了!”
她来为女儿送嫁妆,被毛思月强留着要吃饭,最后以家中有事为由离开,还向女儿许愿:“等下次阿娘有空过来,再尝尝我月儿的手艺。”
毛思月到底松开了手,注视着自家娘亲一步一个脚印,去得远了。
毛婆子后来听说吴氏来瞧女儿,亲自去林家堵着孙女教导她:“她下次再来,你照脸啐出去!她不守妇道跟人私奔了,不顾家里婆母女儿,算什么好人?也不怕丢人,竟然还敢跑到林家来!小心你丈夫婆母知道此事,担心你照着你娘不学好……”唠唠叨叨说了许多。
毛思月先还忍耐听着,后来听她越说越不像话,便恼了:“阿婆,要不是你当年待我阿娘不好,她差点饿死,能跟人跑了?我阿娘为吃一口饱饭才往前走了一步,你再说往后我可不理你了!”
毛婆子被孙女威胁,想到她们母女心连心,虽当着孙女的面不敢再骂吴氏,但背后免不得在郑氏方婆子等老姐妹面前狠骂了一场吴氏,连带着小孙女也变成了“喂不熟的白眼狼”,还泄不了心头一口恶气。
郑氏便劝她:“你可省省吧,思月没有记恨你待她娘不好,还要为你养老,知足吧。这些话可别传到她耳里,小心她不管你!”
形势比人强,为着养老计,毛婆子只好咽下这口恶气。
她原还想着,等下次吴氏过来,好生堵在巷子口骂一顿,被一众老姐妹开导之后,也歇了寻吴氏晦气的心思。
毛思月或者猜出了自家阿婆的心思,等到新年之时,先回娘家拜年,跟金巧娘商议之后,便央林宝棠陪她去探望母亲。
她收了继父的嫁妆,总要上门拜望一番,往后正好同母亲常来常往。
林宝棠怜她孤苦,特意备了年礼,陪她去了吴氏夫家拜年,还给吴氏再嫁之后所育的孩儿封了红包。
吴氏喜得直抹眼泪。
私奔之后,多少年都不曾这般高兴过。
新年之后,陆家守孝一年,孙辈的婚事也可提上日程,张家二公子便请了媒人上门提亲。
韩永寿倒台之后,张家便还了清白,连绣庄也一并由徐佶作主还了回来。
说什么贡品绣样有误,却原来不过是韩夫人想为自家侄子寻个长久赚钱的营生,眼红张家的绣庄,这才怂恿鼓动丈夫夺人家产。
可怜张家大公子白白死在狱中。
陆婉与张家二公子两情相悦,女儿年纪老大,也不好再拖下去,陆文泰便痛快应了婚事,又定下了婚期,索性年中出嫁。
三年孝期未满,他们当儿子媳妇的尚在孝中,但孙女已经出孝。家中不好大操大办,便在外面酒楼待客,陆婉在林家发嫁。
林家与陆家结亲已是板上钉钉,两家信物都已经互换,只等孝期过了成亲。
杨桂兰求上门来,金巧娘便痛快答应了:“一点小事,就让婉儿在白棠房里待嫁。”
张二公子得偿所愿,回家筹备婚事,算着日子过完了六礼,数着日子成亲。
到得正日子,女方一众宾客先在林家发嫁陆婉。
陆谦背着长姐上了花轿,后脚便跟着迎亲的队伍去张家吃酒,其余女方一众宾客便去酒楼喝酒。
等到杨桂兰兄嫂听说外甥女儿出嫁赶来,已是陆婉三朝回门。
两家关系几近决裂,杨茂昌夫妻上赶着来吃酒,也没得个好脸。席间提起自家俩双胞胎女儿,也已经择了人家,近日也要先后出嫁,嫂子还委婉暗示:“我们家叶儿蝶儿可是只有妹妹你一个亲姑姑,到时候还要等着姑姑送嫁添妆呢。”
杨桂兰:“……”
不怪兄嫂腆着脸皮上门,原来打着占便宜的主意。
她家婉儿出嫁,连娘家兄嫂都不曾请,也没指着兄嫂添妆。
他们可倒好,占起便宜没够。
“兄嫂说哪里话?我跟夫君孝期未满,连婉儿成婚都在林家发嫁。侄女成婚大喜的事,我们带着重孝不好上门,到时候就不去了啊,还望兄嫂别见怪。”
杨茂昌夫妻:“……”
这门亲,眼看着要断了。
!
探花郎倒有
自之明:“陆家的后宅子太小,关不住林姑娘腿脚。你想做什么,我敢不支持?”
方虎大笑:“我猜谦哥也拦不住白棠。”他极目远眺,仿佛已经能够想象得出多年以后归乡的情景:“谦哥既然不会进京当官,等我下次回来探亲,还能再找你们叙旧。”
雪渐渐下得大了,三人身后,渐渐留下一长串的脚印。
如同这些年并肩成长,走过的日子。
后来到达芭蕉巷,方虎先自回了家,雪地里便留下一对紧密并行的脚印。
最后没入林家。
有些路,要三人结伴。
有些路,要并肩而行。
日子缓慢,往后还有漫长的一生,他们还要携手走下去。
第145章 番外一自己还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日子。……
毛思月嫁进林家之后,日子渐渐过得滋润起来。
林宝棠虽不会甜言蜜语,但照着公公林青山的样子学着做丈夫,也有模有样。天冷懂得添衣,天热爱买冰饮子给她,每个月拿了工钱便交给她保管,至于吃喝穿戴,都由得她买,从不置喙一言。
公婆宽厚,阿婆龚氏慈和,小姑子林白棠自己都忙得脚不沾地,压根没功夫说话,难得碰上休息,她还要跟陆谦出门玩儿。
旁人家小姑子挑拨离间之事,林家从不会有。
林白棠出门玩,有时候回来还会给她买些吃得用的,举凡自己有的也不会少了她的。
毛思月再想不到,自己还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日子。
她成婚一个月之后,吴氏辗转从旁人口中听说女儿出嫁,便抽空来瞧她,怕进了芭蕉巷被毛婆子逮着骂,便站在巷子口踌躇不前。
曹氏从外面接生回来,见到吴氏在巷子口打转,便好心上前问起:“可是来瞧思月的?”
吴氏再嫁之后,气色比之在毛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还胖了一圈。多少年不曾再踏足芭蕉巷,见到老邻居,竟有种说不出来的心虚,原想避一避,被曹氏拦住,便嗫嚅道:“月儿过得怎么样?我听说……她出嫁了。”
曹氏笑道:“别担心,林家人厚道,思月如今过得很好。”
吴氏便落下泪来:“当初……我走的时候想带她,可她不肯跟我走,说要留下来给婆婆养老。这么多年我担心她还在怨恨我,可嫁人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一声……”
曹氏便道:“你不必担心,思月那孩子想得开。等我去小食店叫她。”
吴氏近乡情怯,在巷子口转了两圈,一时想走,又舍不得再见女儿一眼,到底没走,等着曹氏进了林记小食店。
不多时,店里奔出来一个身影,远远便朝着她跑了过来,到得近前还喘着气,要拉她去林记小食店:“外面冷,阿娘快随我进去?”
吴氏不肯:“让你婆婆瞧见,成什么样子?”
她当初也是被毛婆子逼得没办法,这才跟着人私奔了
毛思月想到小食店里食客满座,定有不少认识自家阿娘的,被人认出来恐怕徒增尴尬,便拉着她往巷子里去,被吴氏拦住:“别!被你阿婆瞧见,又要生出事非,小心她骂你!娘就在这里瞧你一眼,说几句话便走。”
“娘想到哪里去了?”毛思月笑得不行:“我已经嫁人,咱们不去毛家,去我自己家里。”她进了林家门之后,没过几日便觉得自在舒适。
吴氏更惊:“去林家?那不合适!让你婆婆跟丈夫知道怎么办?”
“阿娘想到哪儿去了?”毛思月哭笑不得:“成婚前我婆婆还问过我,要不要请你跟……跟那位过来吃喜酒。我怕你们尴尬,这才没去请。我婆婆说过,你也是迫不得已。留在毛家苦熬着,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如今过得好?”
一席话,都勾起了娘俩的感伤。
吴氏打量女儿气色,还有身上穿戴,发现她气色红润,面上还擦了口指,发间插着梅花攒心簪子,手上却戴着只金镯子,身着大红夹袄裙子,瞧着暖暖睡和,比过去在娘家要漂亮许多。
“娘的月儿漂亮了许多。”吴氏拉着女儿的手忍不住掉下泪来:“这么多年苦了你了,总算熬出来了!”
毛思月打量自己母亲,身上夹袄的面料虽是普通蓝棉布,但却有九成新,暖暖和和。两颊有肉,气色不错,再无过去的面黄肌瘦之态。
“他把你照顾的很好。”毛思月拉着母亲走到林家门口,掏出钥匙开锁:“阿婆还在小食店包馄饨,这个时间家里人都没人回来,只有咱们娘俩。我出来的时候,婆婆还说要留阿娘吃饭,您一会可得留下来,尝尝女儿的手艺。”
她如今可是林记小食店的二把手,厨艺大有长进,普通的饭菜已经难不倒她,连金巧娘也夸这个儿媳妇娶得值,学东西也快。
吴氏跟着女儿踏进林家,但见小院里干净整齐。
再踏进女儿卧房,见里面铺盖都是全新的,房内还是新婚之时的红被子红帐子,一应家具摆设都是全新,可见林家娶妇之用心。
毛思月见母亲盯着房内瞧,便有些羞赧:“成亲半个月的时候,我原跟婆婆提过,把红色的全都撤下来。可婆婆说,马上便要过年了,房里红色瞧着喜庆,不让我们撤下来。”倒好似他们成亲没几日呢。
吴氏将自己背着的包袱取下来摊在桌上给她瞧:“这些都是我给你做的嫁妆,有荷包有枕头还有你跟女婿一人一身新衣裳。”又从荷包里取出一对莲花样的银镯子推了过去:“这对镯子也是,原还怕你没得首饰。”
见到女儿戴着金镯子,她总算放心了。
可见林家不曾亏待自己女儿。
“娘,我有。你自己留着戴吧。”毛思月再推回去,却又被吴氏硬塞进她手里。
“婆家给的是他们心疼你,这是娘给你准备的嫁妆。放心,过了明路的。你……你叔说嫁女儿,多少总要准备一点的。”还拿出一个沉甸甸的荷包:“这是你叔给你准备的十两银子,不多,一点心意,你别嫌弃。”
毛思月眼圈都红了:“阿娘,你这是做什么?你家里也不富裕,我都有。成亲以后,婆婆给了一大笔银子,宝棠哥全都交给我管着,随便我花。我如今不缺钱,宝棠哥说好了往后每个月的工钱都交给我。婆婆也给我钱,说出来你都不敢信,我可算是个小富婆呢。”她眼角掉下泪来,眸中却泛着得意的光芒。
吴氏将女儿揽进怀里,不由高兴的哭出声:“天可怜见,也教我的月儿过上了好日子。这样我就放心了!”
她来为女儿送嫁妆,被毛思月强留着要吃饭,最后以家中有事为由离开,还向女儿许愿:“等下次阿娘有空过来,再尝尝我月儿的手艺。”
毛思月到底松开了手,注视着自家娘亲一步一个脚印,去得远了。
毛婆子后来听说吴氏来瞧女儿,亲自去林家堵着孙女教导她:“她下次再来,你照脸啐出去!她不守妇道跟人私奔了,不顾家里婆母女儿,算什么好人?也不怕丢人,竟然还敢跑到林家来!小心你丈夫婆母知道此事,担心你照着你娘不学好……”唠唠叨叨说了许多。
毛思月先还忍耐听着,后来听她越说越不像话,便恼了:“阿婆,要不是你当年待我阿娘不好,她差点饿死,能跟人跑了?我阿娘为吃一口饱饭才往前走了一步,你再说往后我可不理你了!”
毛婆子被孙女威胁,想到她们母女心连心,虽当着孙女的面不敢再骂吴氏,但背后免不得在郑氏方婆子等老姐妹面前狠骂了一场吴氏,连带着小孙女也变成了“喂不熟的白眼狼”,还泄不了心头一口恶气。
郑氏便劝她:“你可省省吧,思月没有记恨你待她娘不好,还要为你养老,知足吧。这些话可别传到她耳里,小心她不管你!”
形势比人强,为着养老计,毛婆子只好咽下这口恶气。
她原还想着,等下次吴氏过来,好生堵在巷子口骂一顿,被一众老姐妹开导之后,也歇了寻吴氏晦气的心思。
毛思月或者猜出了自家阿婆的心思,等到新年之时,先回娘家拜年,跟金巧娘商议之后,便央林宝棠陪她去探望母亲。
她收了继父的嫁妆,总要上门拜望一番,往后正好同母亲常来常往。
林宝棠怜她孤苦,特意备了年礼,陪她去了吴氏夫家拜年,还给吴氏再嫁之后所育的孩儿封了红包。
吴氏喜得直抹眼泪。
私奔之后,多少年都不曾这般高兴过。
新年之后,陆家守孝一年,孙辈的婚事也可提上日程,张家二公子便请了媒人上门提亲。
韩永寿倒台之后,张家便还了清白,连绣庄也一并由徐佶作主还了回来。
说什么贡品绣样有误,却原来不过是韩夫人想为自家侄子寻个长久赚钱的营生,眼红张家的绣庄,这才怂恿鼓动丈夫夺人家产。
可怜张家大公子白白死在狱中。
陆婉与张家二公子两情相悦,女儿年纪老大,也不好再拖下去,陆文泰便痛快应了婚事,又定下了婚期,索性年中出嫁。
三年孝期未满,他们当儿子媳妇的尚在孝中,但孙女已经出孝。家中不好大操大办,便在外面酒楼待客,陆婉在林家发嫁。
林家与陆家结亲已是板上钉钉,两家信物都已经互换,只等孝期过了成亲。
杨桂兰求上门来,金巧娘便痛快答应了:“一点小事,就让婉儿在白棠房里待嫁。”
张二公子得偿所愿,回家筹备婚事,算着日子过完了六礼,数着日子成亲。
到得正日子,女方一众宾客先在林家发嫁陆婉。
陆谦背着长姐上了花轿,后脚便跟着迎亲的队伍去张家吃酒,其余女方一众宾客便去酒楼喝酒。
等到杨桂兰兄嫂听说外甥女儿出嫁赶来,已是陆婉三朝回门。
两家关系几近决裂,杨茂昌夫妻上赶着来吃酒,也没得个好脸。席间提起自家俩双胞胎女儿,也已经择了人家,近日也要先后出嫁,嫂子还委婉暗示:“我们家叶儿蝶儿可是只有妹妹你一个亲姑姑,到时候还要等着姑姑送嫁添妆呢。”
杨桂兰:“……”
不怪兄嫂腆着脸皮上门,原来打着占便宜的主意。
她家婉儿出嫁,连娘家兄嫂都不曾请,也没指着兄嫂添妆。
他们可倒好,占起便宜没够。
“兄嫂说哪里话?我跟夫君孝期未满,连婉儿成婚都在林家发嫁。侄女成婚大喜的事,我们带着重孝不好上门,到时候就不去了啊,还望兄嫂别见怪。”
杨茂昌夫妻:“……”
这门亲,眼看着要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