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养家日常 第36节
林白棠便随那少女往陈家园子里去,此时正逢花开叶舒、蝶舞蜂闹之时,放眼望去,满目盛景,然而前院此时却已是生离死别,肝肠寸断。
两人从前不相识,此时也远远不是聊天的好时机,林白棠也不好一直沉默,便开口道:“还不知姐姐名姓,我该如何称呼?”
少女愀然不乐:“你阿兄……没提过我?”
林白棠失笑:“我阿兄那个闷葫芦……”心里大呼:原来阿兄不愿意成亲,还是有缘由的?
她不敢露出过分好奇的目光,怕吓着了眼前少女,便迟疑道:“敢问姐姐名姓,我也好称呼。”
那少女见她果然不似知道的样子,便有些泄了气,尤其此时四下无人,连同陈府不多的下人都去前院帮忙,便坐在一旁廊下的石椅上,有些不甘:“我是陈太太娘家侄孙女苗莺,在陈家住了也有两三年了。之前太太跟老爷提过,想让老爷为我选一门亲事,老爷便瞧中了你家阿兄。”
林白棠心里暗想,陈记老东家也真有意思,多少年前惦记着自家爹爹,想把女儿许配给自家爹爹。结果陈家姑娘不愿意,婚事作罢。轮到孙女一辈,陈盛的女儿年纪小,太太娘家侄孙女来投奔,他又瞧中了自家阿兄。
无论如何,都想跟林家做成姻亲。
也不是一般的固执。
“许是我年纪小,又整日在外面忙,家里父母跟阿兄都不曾跟我讲过。”林白棠宽慰苗莺:“姐姐见过我阿兄了?”
苗莺便露出一抹娇羞之色:“上次你阿兄来府上送东西,太太便让我去前院送茶,当时见过的。”
不止见过。
她当时还慌里慌张,把半盏滚汤的茶水全洒在了林宝棠手上,年轻男子却不顾自己手上的烫伤,提醒她:“姑娘小心烫!”
后来府里往家具店给各位大师傅送过节的点心,陈太太便派她带着丫环婆子过去,她还与林宝棠有过短暂的几次见面。
听陈嵘向太太夸赞:“青山便踏实肯干,手又灵巧。他这儿子也是一样性情模样,踏实沉稳,没有半点年轻人的浮躁之气,手底下活儿又快又漂亮。青山疼媳妇,家风错不了,女儿家嫁过去,再不会受气。”
他当初瞧中林青山,意欲招为女婿,谁知自家女儿不愿意,遂熄了结亲的心思。
谁知他的女儿嫁出去之后,受不尽的夹板气,婆婆胡搅蛮缠,丈夫软弱愚孝,凡事以婆婆为先,还不会赚钱,连原来的家底子都败得差不多了,家里还有刁钻泼辣的小姑子,天天换着花样的找茬,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知道有多憋屈。
此时再瞧林家的日子,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蒸蒸日上。
况且龚氏性情慈和,女儿林青枝嫁得也好,家中无有人生事,最为舒心不过。
陈太太埋怨丈夫:“店里那么多人,你偏就瞧中了林家人?”
她受儿子吹风的次数多,渐渐对林青山有一点芥蒂。只是丈夫相中的人家,起先也觉得无可无不可,谁料儿子听说此事,父亲有意要与林家作亲,嫁的虽是表侄女,可不就等于还是跟陈家结了姻亲?
他最为厌恶林青山,更不想将来逢年过节还要见到林家儿子,于是极力反对:“母亲,林青山仗着父亲的喜爱,在家具店不知道让我出了多少丑。他那个儿子也不是个好的,这样人家还是不要结亲为好。”
儿子反对的,陈太太便不太情愿,她总是站在儿子一边,此事便耽搁下来。
三拖两拖,苗莺跟林宝棠渐渐熟识,这件事情却没了消息。
方才龚氏跟金巧娘进来之时,她站在陈太太身后,听着众人寒喧,很快便弄明白了三人身份,原来是林宝棠家中祖母跟母亲,再细打量跟着来的少女,听得陈家人唤她“白棠”,仅从名字便猜出这是林宝棠之妹。
苗莺已经十八岁,父母早在几年前过世,家中兄嫂容不下她,便自己收拾了几件随身衣裳跑来投奔陈太太——瞧在祖父面上,也总能有一碗安稳饭吃。
陈家收留了她,却不可能为她准备嫁妆,亲事她也不挑,只要品性端正性情温和的男子即可。
可眼下陈家主事人过世,往后陈家上下便要守孝,等到陈太太有精神头为她张罗婚事,又不知到什么时候,以她的年纪着实等不起了。
“妹妹能不能回去替我问问你阿兄?他……”可愿意娶我几个字含在舌尖,到底没有吐出来。
林白棠轻拍她的手背,笑盈盈答应了下来:“苗姐姐不必担心,等我回去就问。”心里也在猜测自家阿兄的心思。
他平日闷着不说话,也不知都想些什么,上门提亲的媒婆也来过几回,全都被他打发了,便是连阿婆也笑他:“我们家宝棠要娶个天仙回来?”
天仙有没有不知道,眼下却在枝头开了颤微微一朵桃花。
苗莺回握住了她的手,低垂了头有些羞赧:“好妹妹,我知道盛表叔不喜欢林师傅,我在丧事上提起此事也不合适,可……可错过这次,还不知以后有没有机会再相见。你笑我脸皮厚也不要紧,我也是实在没办法……”
林白棠只觉得这少女有几分可怜,小小年纪寄人篱下,连婚事也由不得自己,受人一饭之恩便要听从他人调派,便安慰她:“我家就住在横塘街芭蕉巷,门前有棵楝树,苗姐姐得空了来我家玩儿,要是有巷子里的人家问起,就说是我在外面认识的小姐妹。”
苗莺抬头,对上林白棠温柔的视线,眼里闪过一丝喜意:“多谢妹妹。”
林白棠眨眨眼:“我原也没说错,咱们如今算是认识了,往后有机会一起出去玩儿。”
她家兄长自来话少,竟还有女孩儿不嫌弃他沉闷,可真是谢天谢地。
林家一行人吊唁完陈嵘,林青山跟林宝棠执意要留下来守灵,其余几人便转回横塘街,路上龚氏拉着小孙女的手细数当年陈嵘善举,“青山进了家具店当学徒,原本也没多少工钱,老东家便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们过日子,那时候肚子都吃不饱,有了预支的钱,你小姑姑总算有件厚实的袄子过冬了……”桩桩件件多少年都忘不了。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我这不是怕你胡思乱想嘛。……
陈家丧事办完,林青山便向陈盛请辞。
老好人宗旺再三挽留
:“老东家生前最看重你,他老人家前脚刚走,后脚你就离开家具店,这是怎么说的?”
陈盛顺理成章继承家业,正愁找不到服众的把柄将林青山父子扫地出门,谁想他自己要离开,这可怨不得他不讲情面:“恭喜林师兄寻到了高枝,我就不留林师兄晚饭了。”
干脆利落,结束了陈家与林家多年的缘份。
宗旺在旁急得团团转,拉着林青山不肯放手:“少东家……东家!”他可不似陈盛,平日来店里转转,去帐房支些银子便出门寻乐子,而是与林青山一起在木工坊里踏实干过的,知道林青山的本事。
别瞧着林青山沉默寡言,但他的眼睛就是尺,下料之时都不必斟酌,直接上手便能省料无数。
同样的活计交在他手上,总是丈量半天还是犹豫再三,下手必然会浪费一部分木料,有时候甚至还会搞错尺寸。
更别提店内很多精美的家具,耗费工时的拔步床,妇人们喜欢的妆奁匣子……各种雕工花样他都能应时应景,因人而异的雕出来,每家订制的嫁妆都与主人家有暗合之处。
陈盛只嫉恨父亲看重林青山,却从不曾了解过林青山的本事。
林青山沉默寡言却是内秀之人。
他扒拉开宗旺拉着自己的手,笑道:“我受老东家恩惠多年,但大家都知道我与少东家向来不合,往日不过瞧在老东家面上忍耐,留下来大家徒增不快,何须如此?不如趁此机会撒开手去,逢年过节还能上门给老太太拜个年。”
陈盛习惯了对林青山阴阳怪气,吩咐账房:“帮林师傅父子把工钱结算了,往后等林家姑娘打嫁妆,欢迎林师傅上门定家具。”
林青山拱手告辞,跟着账房去结算工钱,宗旺急得冒火:“东家,林青山走了是咱们店里一大损失。”为了让他回心转意,不惜拿对手说事儿:“崔记家具店找了林师傅好多次,就想让他去崔记做工,工钱好商量。你放林青山走,可不是把他推去崔记吗?”
崔记家具店向来被陈记压着一头,老板崔大利不止一次放话要把林青山挖过去,可惜知恩图报的林青山不答应。
陈盛早胸有成竹:“林青山只要去崔记上工,我便带人上门去闹,说他学了陈记的本事,却跑去崔记吃饭,我看他有没有脸跟我打擂台。”
宗旺很不能理解东家的想法:“东家既不愿意留下青山,也不愿意他去崔记做活儿,难道是想让他饿死?”
林青山已经离开,陈盛倒也不在意自己的想法被旁人窥知:“姓林的本来早就应该饿死在苏州河上,要不是运气好遇上我父亲,哪有他现在的好日子?我就想看看他不打家具,还能靠什么过活?”
不知为何,听到新任东家这番话,宗旺原本滚烫的心肠竟好似被人强按着泡进了冰窟,顿时灌了个透心凉。
老东家的离开,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林青山带着儿子回家,龚氏跟金巧娘都反应平淡。
当娘的见到儿子背着工具箱进门,便似他寻常回来般扫了一眼,便开始指使他:“家里也许久未修缮了,你既闲下来,便四处修修。门窗桌椅鼠蚁虫咬的破洞也该收拾了。咱们家屋瓦多少年没换了。白棠的床都咯吱咯吱响,家里俩木匠师傅,孩子床都快睡塌了,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找了一堆活计出来。
林青山一腔辞工的失落,瞬间便被家里堆积的活儿给冲散。
金巧娘更是喜出望外:“夫君辛苦这些年,正好趁此机会在家里歇歇,也省得再吃陈盛的闲气。”
她生就爽利的性子,这些年劝过丈夫无数次,让他离开陈记,可碍于老东家的面子,林青山总记得当初的一饭之恩而执意不肯,还反过来劝她:“少东家不懂事,可老东家待我的心总不是假的,说不定少东家也有醒悟的一天,先干着吧。”
日复一日,便在陈记留了下来。
谁知一场丧事,改变了所有。
陈盛气死了老东家,陈太太一直忙着为自己儿子遮掩,但内宅里流出来的消息总不会有假,与陈嵘往日交好的人皆冷眼旁观,发现陈盛在葬礼之上并无悲意,反而摆起了当家人的派头,迫不及待的当家作主,这让林青山彻底寒了心。
“他但凡有一点点的悔意,瞧在老东家面上,我也愿意留下来。可他那副样子,分明早巴不得老东家离开,我留下来只会碍他的眼,还是早日请辞为好。”
揣着最后从陈记结算的工钱,林青山回到自家的小院,被母亲跟妻子轻松的态度感染,彻底放松了下来。
他把工钱全都塞给媳妇:“我跟宝棠的工钱,你看着分,余下的都收起来。”
林宝棠伸手从亲娘手里接过零用钱,反被她扯着不放:“今儿你先歇一日,明日正好来店里帮忙,年纪轻轻腿脚利索,我店里正好缺个伙计。”还与他商议:“你想让娘开多少工钱?”
她如今生意兴隆,客源稳定,还有林白棠每月交上来的家用,倒也不怕多养两张嘴。
林宝棠不意明日便要上工,更不知小食店的忙碌,还很好商量:“娘看着给就好。”
傍晚,林白棠从罗家回来,提着一坛子酒巴巴向父亲献宝:“罗帮主的窖藏,听说是十年陈酿。东家夸我这个月的帐盘的漂亮,问我喜欢什么,我跟东家讨了一坛子酒,正好庆贺爹爹离开陈记。”
林青山不意全家对他们父子二人离开陈记的态度都一样:“你这孩子,离开陈记有什么可庆贺的?”
林白棠却忘不了当年王氏去陈记闹事,陈盛当时的态度有多恶劣,如今提起眼中犹有愤怒:“人生在世,无论富贵贫贱,左不过一个开心。咱们家又不是离开陈记便要饿死,姓陈的何必日日给爹爹闲气受?爹爹在陈记多少年,凭本事赚钱,又不是靠陈盛施舍!”
林青山摸摸女儿额发,感慨小姑娘长得快,眨眼之间便已长成娉婷少女,更觉得她这番话窝心,辞工最后的一点失落也被女儿的贴心驱散:“那爹爹就多谢我家白棠惦记。”
林白棠偷偷摸摸再塞了个鼓鼓的荷包给他:“家用我已经交给娘了,这是东家的奖赏,留着给爹爹做私房钱。”他的女儿笑嘻嘻说:“往后啊,我养爹爹!”跟小时候豪言壮语要赚钱给娘亲开食店一般模样。
林青山哭笑不得:“盆儿——”
一个称呼便将父女之间的温情时光打破,小姑娘已经变脸,克制提醒:“爹爹,我是白棠。”扭头去寻林宝棠,他很快便听到屋外传来甜甜的呼唤:“阿兄——”
这丫头!
暖意在心头流转,林青山朝后倒在床上,只觉得全身放松,不过片刻竟沉入了梦乡。
林宝棠骤然偷得一日闲暇,次日便要进自家食店帮忙,难得躺在床上发呆,听到妹妹回来的脚步声,也未曾起身。
他竖起耳朵听小丫头先跟阿婆打过招呼,又威胁了院里写功课的林幼棠一句,对方不敢还嘴只能委屈求助:“阿婆——”
阿婆永远偏向妹妹:“幼棠要听阿姐的话。”
到了他这里,便是“做阿兄的要让着妹妹。”
怕他多心,阿婆还特意解释:“女儿家不比儿子,将来嫁去婆家,不知道得受多少委屈,运气不好便是一辈子的忍气吞声,在娘家多疼疼她。”
林宝棠不介意多疼疼妹妹,还因妹妹的确招人疼。
他听到妹妹去了父母的房间,也不知说了什么,隐约能听到父女的笑声,便在心里暗笑;这丫头怕父兄辞工心里难受,便跑去给父亲献殷勤,也不知说什么话惹得父亲笑出声来。
所料不错的话,她恐怕很快便要来寻自己。
果然,不过片刻,便听到外面敲门声起,紧跟着房门被推开,探进来一个脑袋,语调拖长:“阿兄——”
她走进来塞给他一个荷包:“阿兄尝尝,罗家厨房做的松子糖,跟外面的味儿不一样。少帮主贿赂我的,想让我跟谦哥哥敲敲边鼓,给他少布置点课业,我都没舍得给
幼棠。”
林宝棠不由想笑:“你背着幼棠让我吃独食,要是让幼棠发现怎么办?”
他已经听到了门口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你悄悄吃,他不会发现的。”林白棠故意说:“反正这小子少吃一把糖,也不妨碍他长个子。”实则兄长很疼爱幼弟,不过是兄妹俩都喜欢逗弄林幼棠。
两人从前不相识,此时也远远不是聊天的好时机,林白棠也不好一直沉默,便开口道:“还不知姐姐名姓,我该如何称呼?”
少女愀然不乐:“你阿兄……没提过我?”
林白棠失笑:“我阿兄那个闷葫芦……”心里大呼:原来阿兄不愿意成亲,还是有缘由的?
她不敢露出过分好奇的目光,怕吓着了眼前少女,便迟疑道:“敢问姐姐名姓,我也好称呼。”
那少女见她果然不似知道的样子,便有些泄了气,尤其此时四下无人,连同陈府不多的下人都去前院帮忙,便坐在一旁廊下的石椅上,有些不甘:“我是陈太太娘家侄孙女苗莺,在陈家住了也有两三年了。之前太太跟老爷提过,想让老爷为我选一门亲事,老爷便瞧中了你家阿兄。”
林白棠心里暗想,陈记老东家也真有意思,多少年前惦记着自家爹爹,想把女儿许配给自家爹爹。结果陈家姑娘不愿意,婚事作罢。轮到孙女一辈,陈盛的女儿年纪小,太太娘家侄孙女来投奔,他又瞧中了自家阿兄。
无论如何,都想跟林家做成姻亲。
也不是一般的固执。
“许是我年纪小,又整日在外面忙,家里父母跟阿兄都不曾跟我讲过。”林白棠宽慰苗莺:“姐姐见过我阿兄了?”
苗莺便露出一抹娇羞之色:“上次你阿兄来府上送东西,太太便让我去前院送茶,当时见过的。”
不止见过。
她当时还慌里慌张,把半盏滚汤的茶水全洒在了林宝棠手上,年轻男子却不顾自己手上的烫伤,提醒她:“姑娘小心烫!”
后来府里往家具店给各位大师傅送过节的点心,陈太太便派她带着丫环婆子过去,她还与林宝棠有过短暂的几次见面。
听陈嵘向太太夸赞:“青山便踏实肯干,手又灵巧。他这儿子也是一样性情模样,踏实沉稳,没有半点年轻人的浮躁之气,手底下活儿又快又漂亮。青山疼媳妇,家风错不了,女儿家嫁过去,再不会受气。”
他当初瞧中林青山,意欲招为女婿,谁知自家女儿不愿意,遂熄了结亲的心思。
谁知他的女儿嫁出去之后,受不尽的夹板气,婆婆胡搅蛮缠,丈夫软弱愚孝,凡事以婆婆为先,还不会赚钱,连原来的家底子都败得差不多了,家里还有刁钻泼辣的小姑子,天天换着花样的找茬,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知道有多憋屈。
此时再瞧林家的日子,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算蒸蒸日上。
况且龚氏性情慈和,女儿林青枝嫁得也好,家中无有人生事,最为舒心不过。
陈太太埋怨丈夫:“店里那么多人,你偏就瞧中了林家人?”
她受儿子吹风的次数多,渐渐对林青山有一点芥蒂。只是丈夫相中的人家,起先也觉得无可无不可,谁料儿子听说此事,父亲有意要与林家作亲,嫁的虽是表侄女,可不就等于还是跟陈家结了姻亲?
他最为厌恶林青山,更不想将来逢年过节还要见到林家儿子,于是极力反对:“母亲,林青山仗着父亲的喜爱,在家具店不知道让我出了多少丑。他那个儿子也不是个好的,这样人家还是不要结亲为好。”
儿子反对的,陈太太便不太情愿,她总是站在儿子一边,此事便耽搁下来。
三拖两拖,苗莺跟林宝棠渐渐熟识,这件事情却没了消息。
方才龚氏跟金巧娘进来之时,她站在陈太太身后,听着众人寒喧,很快便弄明白了三人身份,原来是林宝棠家中祖母跟母亲,再细打量跟着来的少女,听得陈家人唤她“白棠”,仅从名字便猜出这是林宝棠之妹。
苗莺已经十八岁,父母早在几年前过世,家中兄嫂容不下她,便自己收拾了几件随身衣裳跑来投奔陈太太——瞧在祖父面上,也总能有一碗安稳饭吃。
陈家收留了她,却不可能为她准备嫁妆,亲事她也不挑,只要品性端正性情温和的男子即可。
可眼下陈家主事人过世,往后陈家上下便要守孝,等到陈太太有精神头为她张罗婚事,又不知到什么时候,以她的年纪着实等不起了。
“妹妹能不能回去替我问问你阿兄?他……”可愿意娶我几个字含在舌尖,到底没有吐出来。
林白棠轻拍她的手背,笑盈盈答应了下来:“苗姐姐不必担心,等我回去就问。”心里也在猜测自家阿兄的心思。
他平日闷着不说话,也不知都想些什么,上门提亲的媒婆也来过几回,全都被他打发了,便是连阿婆也笑他:“我们家宝棠要娶个天仙回来?”
天仙有没有不知道,眼下却在枝头开了颤微微一朵桃花。
苗莺回握住了她的手,低垂了头有些羞赧:“好妹妹,我知道盛表叔不喜欢林师傅,我在丧事上提起此事也不合适,可……可错过这次,还不知以后有没有机会再相见。你笑我脸皮厚也不要紧,我也是实在没办法……”
林白棠只觉得这少女有几分可怜,小小年纪寄人篱下,连婚事也由不得自己,受人一饭之恩便要听从他人调派,便安慰她:“我家就住在横塘街芭蕉巷,门前有棵楝树,苗姐姐得空了来我家玩儿,要是有巷子里的人家问起,就说是我在外面认识的小姐妹。”
苗莺抬头,对上林白棠温柔的视线,眼里闪过一丝喜意:“多谢妹妹。”
林白棠眨眨眼:“我原也没说错,咱们如今算是认识了,往后有机会一起出去玩儿。”
她家兄长自来话少,竟还有女孩儿不嫌弃他沉闷,可真是谢天谢地。
林家一行人吊唁完陈嵘,林青山跟林宝棠执意要留下来守灵,其余几人便转回横塘街,路上龚氏拉着小孙女的手细数当年陈嵘善举,“青山进了家具店当学徒,原本也没多少工钱,老东家便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们过日子,那时候肚子都吃不饱,有了预支的钱,你小姑姑总算有件厚实的袄子过冬了……”桩桩件件多少年都忘不了。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我这不是怕你胡思乱想嘛。……
陈家丧事办完,林青山便向陈盛请辞。
老好人宗旺再三挽留
:“老东家生前最看重你,他老人家前脚刚走,后脚你就离开家具店,这是怎么说的?”
陈盛顺理成章继承家业,正愁找不到服众的把柄将林青山父子扫地出门,谁想他自己要离开,这可怨不得他不讲情面:“恭喜林师兄寻到了高枝,我就不留林师兄晚饭了。”
干脆利落,结束了陈家与林家多年的缘份。
宗旺在旁急得团团转,拉着林青山不肯放手:“少东家……东家!”他可不似陈盛,平日来店里转转,去帐房支些银子便出门寻乐子,而是与林青山一起在木工坊里踏实干过的,知道林青山的本事。
别瞧着林青山沉默寡言,但他的眼睛就是尺,下料之时都不必斟酌,直接上手便能省料无数。
同样的活计交在他手上,总是丈量半天还是犹豫再三,下手必然会浪费一部分木料,有时候甚至还会搞错尺寸。
更别提店内很多精美的家具,耗费工时的拔步床,妇人们喜欢的妆奁匣子……各种雕工花样他都能应时应景,因人而异的雕出来,每家订制的嫁妆都与主人家有暗合之处。
陈盛只嫉恨父亲看重林青山,却从不曾了解过林青山的本事。
林青山沉默寡言却是内秀之人。
他扒拉开宗旺拉着自己的手,笑道:“我受老东家恩惠多年,但大家都知道我与少东家向来不合,往日不过瞧在老东家面上忍耐,留下来大家徒增不快,何须如此?不如趁此机会撒开手去,逢年过节还能上门给老太太拜个年。”
陈盛习惯了对林青山阴阳怪气,吩咐账房:“帮林师傅父子把工钱结算了,往后等林家姑娘打嫁妆,欢迎林师傅上门定家具。”
林青山拱手告辞,跟着账房去结算工钱,宗旺急得冒火:“东家,林青山走了是咱们店里一大损失。”为了让他回心转意,不惜拿对手说事儿:“崔记家具店找了林师傅好多次,就想让他去崔记做工,工钱好商量。你放林青山走,可不是把他推去崔记吗?”
崔记家具店向来被陈记压着一头,老板崔大利不止一次放话要把林青山挖过去,可惜知恩图报的林青山不答应。
陈盛早胸有成竹:“林青山只要去崔记上工,我便带人上门去闹,说他学了陈记的本事,却跑去崔记吃饭,我看他有没有脸跟我打擂台。”
宗旺很不能理解东家的想法:“东家既不愿意留下青山,也不愿意他去崔记做活儿,难道是想让他饿死?”
林青山已经离开,陈盛倒也不在意自己的想法被旁人窥知:“姓林的本来早就应该饿死在苏州河上,要不是运气好遇上我父亲,哪有他现在的好日子?我就想看看他不打家具,还能靠什么过活?”
不知为何,听到新任东家这番话,宗旺原本滚烫的心肠竟好似被人强按着泡进了冰窟,顿时灌了个透心凉。
老东家的离开,似乎只是一个开始。
林青山带着儿子回家,龚氏跟金巧娘都反应平淡。
当娘的见到儿子背着工具箱进门,便似他寻常回来般扫了一眼,便开始指使他:“家里也许久未修缮了,你既闲下来,便四处修修。门窗桌椅鼠蚁虫咬的破洞也该收拾了。咱们家屋瓦多少年没换了。白棠的床都咯吱咯吱响,家里俩木匠师傅,孩子床都快睡塌了,说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找了一堆活计出来。
林青山一腔辞工的失落,瞬间便被家里堆积的活儿给冲散。
金巧娘更是喜出望外:“夫君辛苦这些年,正好趁此机会在家里歇歇,也省得再吃陈盛的闲气。”
她生就爽利的性子,这些年劝过丈夫无数次,让他离开陈记,可碍于老东家的面子,林青山总记得当初的一饭之恩而执意不肯,还反过来劝她:“少东家不懂事,可老东家待我的心总不是假的,说不定少东家也有醒悟的一天,先干着吧。”
日复一日,便在陈记留了下来。
谁知一场丧事,改变了所有。
陈盛气死了老东家,陈太太一直忙着为自己儿子遮掩,但内宅里流出来的消息总不会有假,与陈嵘往日交好的人皆冷眼旁观,发现陈盛在葬礼之上并无悲意,反而摆起了当家人的派头,迫不及待的当家作主,这让林青山彻底寒了心。
“他但凡有一点点的悔意,瞧在老东家面上,我也愿意留下来。可他那副样子,分明早巴不得老东家离开,我留下来只会碍他的眼,还是早日请辞为好。”
揣着最后从陈记结算的工钱,林青山回到自家的小院,被母亲跟妻子轻松的态度感染,彻底放松了下来。
他把工钱全都塞给媳妇:“我跟宝棠的工钱,你看着分,余下的都收起来。”
林宝棠伸手从亲娘手里接过零用钱,反被她扯着不放:“今儿你先歇一日,明日正好来店里帮忙,年纪轻轻腿脚利索,我店里正好缺个伙计。”还与他商议:“你想让娘开多少工钱?”
她如今生意兴隆,客源稳定,还有林白棠每月交上来的家用,倒也不怕多养两张嘴。
林宝棠不意明日便要上工,更不知小食店的忙碌,还很好商量:“娘看着给就好。”
傍晚,林白棠从罗家回来,提着一坛子酒巴巴向父亲献宝:“罗帮主的窖藏,听说是十年陈酿。东家夸我这个月的帐盘的漂亮,问我喜欢什么,我跟东家讨了一坛子酒,正好庆贺爹爹离开陈记。”
林青山不意全家对他们父子二人离开陈记的态度都一样:“你这孩子,离开陈记有什么可庆贺的?”
林白棠却忘不了当年王氏去陈记闹事,陈盛当时的态度有多恶劣,如今提起眼中犹有愤怒:“人生在世,无论富贵贫贱,左不过一个开心。咱们家又不是离开陈记便要饿死,姓陈的何必日日给爹爹闲气受?爹爹在陈记多少年,凭本事赚钱,又不是靠陈盛施舍!”
林青山摸摸女儿额发,感慨小姑娘长得快,眨眼之间便已长成娉婷少女,更觉得她这番话窝心,辞工最后的一点失落也被女儿的贴心驱散:“那爹爹就多谢我家白棠惦记。”
林白棠偷偷摸摸再塞了个鼓鼓的荷包给他:“家用我已经交给娘了,这是东家的奖赏,留着给爹爹做私房钱。”他的女儿笑嘻嘻说:“往后啊,我养爹爹!”跟小时候豪言壮语要赚钱给娘亲开食店一般模样。
林青山哭笑不得:“盆儿——”
一个称呼便将父女之间的温情时光打破,小姑娘已经变脸,克制提醒:“爹爹,我是白棠。”扭头去寻林宝棠,他很快便听到屋外传来甜甜的呼唤:“阿兄——”
这丫头!
暖意在心头流转,林青山朝后倒在床上,只觉得全身放松,不过片刻竟沉入了梦乡。
林宝棠骤然偷得一日闲暇,次日便要进自家食店帮忙,难得躺在床上发呆,听到妹妹回来的脚步声,也未曾起身。
他竖起耳朵听小丫头先跟阿婆打过招呼,又威胁了院里写功课的林幼棠一句,对方不敢还嘴只能委屈求助:“阿婆——”
阿婆永远偏向妹妹:“幼棠要听阿姐的话。”
到了他这里,便是“做阿兄的要让着妹妹。”
怕他多心,阿婆还特意解释:“女儿家不比儿子,将来嫁去婆家,不知道得受多少委屈,运气不好便是一辈子的忍气吞声,在娘家多疼疼她。”
林宝棠不介意多疼疼妹妹,还因妹妹的确招人疼。
他听到妹妹去了父母的房间,也不知说了什么,隐约能听到父女的笑声,便在心里暗笑;这丫头怕父兄辞工心里难受,便跑去给父亲献殷勤,也不知说什么话惹得父亲笑出声来。
所料不错的话,她恐怕很快便要来寻自己。
果然,不过片刻,便听到外面敲门声起,紧跟着房门被推开,探进来一个脑袋,语调拖长:“阿兄——”
她走进来塞给他一个荷包:“阿兄尝尝,罗家厨房做的松子糖,跟外面的味儿不一样。少帮主贿赂我的,想让我跟谦哥哥敲敲边鼓,给他少布置点课业,我都没舍得给
幼棠。”
林宝棠不由想笑:“你背着幼棠让我吃独食,要是让幼棠发现怎么办?”
他已经听到了门口刻意放轻的脚步声。
“你悄悄吃,他不会发现的。”林白棠故意说:“反正这小子少吃一把糖,也不妨碍他长个子。”实则兄长很疼爱幼弟,不过是兄妹俩都喜欢逗弄林幼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