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养家日常 第24节
林青枝初嫁卓水生,跟着他入罗府拜见罗太太,见她亲切和气,凡事但有不懂便上门请教罗太太,渐次熟悉交好。
罗太太喜欢林青枝明快爱笑,常叫她进府陪伴,有时候嫌府里罗长清带回来的女人们乌烟瘴气,便去卓家散心躲半日清净。
罗长清年富力强,后宅子女人不少,奈何儿子运不佳,从正房太太到偏房妾室,总共生了十朵金花,唯独罗太太在六年前生下一位嫡子,千顷地里一棵独苗苗,宠爱非常。
罗太太膝下育有三女一子,前面的两位姑娘已经出嫁,如今常伴膝下的唯有罗三姑娘跟罗家大哥儿罗辰。
林青枝带着侄女出发之前,将江苏漕帮当家人罗清江之事细细在林白棠耳边讲过:“罗太太听说我也要去京城玩,便作主让我们跟罗三姑娘同船而行,也好互相有个照应。你别瞧着罗三姑娘年纪不大,但行事极有主张。你在家性子便要强,我瞧着也不是能安静坐在家里绣花的样子,既然出来了,不妨见识一下富贵人家的姑娘。”
他们这样的市井小民,与官宦之家隔着天堑,若非极缘巧合大约也不会有机会与富贵之家的姑娘相处。
林白棠要出远门,龚氏跟金巧娘便紧赶慢赶给她做了几身衣裳,从薄的到夹的,再加冬日的厚袄皆准备齐全,一时里担心她钱不够花,一时又担心她出门挨饥受冻,婆媳俩整日忧心忡忡,直到出门当日还未消停。
出发当日,林青枝见到送行的娘家人,除了小侄女还有一个很大的箱子,不由失笑:“跟着我出门,还怕白棠没衣裳穿?等到了京城,还要买新衣裳,倒也不必带太多东西。”
龚氏给孙女塞了个鼓鼓囊囊的荷包,林白棠要推拒:“阿婆,爹爹跟娘亲也给我银子了,阿兄也给了我零花,你自己存着用。”
林青枝取笑道:“娘,把眼泪擦擦,我当年出嫁你都不曾这么伤感,白棠可是跟我出去玩儿,不会饿着冻着你的宝贝孙女的。你们祖孙俩再推拒下去,这银子我便收了,拿来给自己买几块饴糖甜甜嘴儿。”
“你一个当家太太,做什么跟白棠抢零花钱?”龚氏拍开她伸过来的手,把荷包塞进小孙女手里,林白棠便扑进老祖母怀中,深嗅一口熟悉的味道,软软撒娇:“阿婆,我舍不得你。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京城玩?”
小孩子对远方的向往总是毫无道理,林白棠也不例外。
龚氏将小姑娘推进林青枝怀里:“照顾好盆儿。”
林青山一大早给闺女塞完了银子,便带着林宝棠去家具店上工,美其名曰多多赚钱给儿女攒些嫁娶之资,实则昨晚大半夜都睡不着,翻来覆去在床上烙饼,舍不得女儿远行,被媳妇取笑:“算了,孩子受伤你掉眼泪,别等白棠出发你站在码头上红了眼圈,就太过丢人了,你还是别去了。”
自上次拐卖案发生之后,孩子胳膊上的伤很快恢复了,但却好像在林青山心里种下了阴影,他头一次意识到自家女儿容貌出挑,便开始患得患失,总担心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恨不得把女儿藏在家中。
这种担心在女儿出发的前夜,达到了顶点。
最后还是在媳妇的取笑声中落荒而逃,到底没来送行。
苏州漕运码头位于长江与运河的接口处,乃是大虞运河的起点。但运河水位经由水闸人工调节,水位要高出运河近两米,用巨大的石头在两岸砌起河堤,中间修筑水闸,由绞盘机将漕船升起拉入运河。
漕运码头人声鼎沸,旌旗招展,前面领头押运的官船已经被数百名赤裸着上身年轻力壮的船夫拉进了运河,而后面巨大的漕船也在陆续从长江之中拉入运河水闸。
林白棠跟着姑姑林青枝,还有表弟表妹一同挥手与家人道别,登上了巨大的漕船,站在甲板上,注视着苏州城越来越远,河两岸紧密排列的商铺人来客往,她鼻端似乎还能嗅到熟悉的食物香气。
她年纪小,尚不懂离别的伤感,只有对未来的期望,身边还跟着个小尾巴卓庆,后者一朝从学堂解放,还能跟着前往京城游玩,身边还有漂亮的白棠姐姐相伴,兴奋的恨不得爬上桅杆昭告天下,牵着她的衣角不舍得松手,笑得跟个二傻子似的,悄摸往她手里塞钱:“白棠姐姐,我又攒了点零用钱,你可不能再还给我娘啊。”
林白棠都被小表弟的执着给折服了,拿出最后一招来改他塞钱的毛病:“你是不是嫌弃姐姐穷?”
卓庆急了:“没有,我就是……想给白棠姐姐花钱!”
林白棠捏捏他的脸蛋:“心意姐姐收下了,你的零用钱还是自己留着吧。”
姐弟俩正在拉扯,林青枝打发人来请林白棠去见罗三娘子,她便顺势牵着不情不愿的卓庆前往上层舱室。
漕粮起运,卓水生尚有许多事情要忙,顾不上妻儿,便派了人来跟着照看。
林青枝上船之后,带着女儿先去上层舱室见罗三娘,将讨人嫌的儿子跟侄女林白棠留在甲板上玩,自有卓家下人照看。
她跟罗三娘原本便是旧识,提起还带了小侄女进京,罗三娘便问:“可是那位抓住人贩子的小姑娘?”
前几个月苏州府出了桩奇闻,说是人贩子要拐卖个撑船卖吃食的小姑娘,反被小姑娘跟小伙伴送官查办。
此事在罗府传开,罗太太提起这小姑娘还感叹:“也不知哪家子养出这样机灵的孩子,要是懵懂些说不定就被掳走了,一辈子也见不着爹娘的面儿。”做母亲的,听到拐卖孩子之事,难免揪心。
恰巧林青枝也在席间,便抿嘴笑。
罗三娘奇道:“卓婶子笑什么?”
林青枝便直言相告:“听到太太夸我家侄女,我心里高兴,便忍不住笑了。”
罗太太追问起来,林青枝便讲起自家小侄女林白棠早早便瞧出端倪,巧计带小伙伴捉了人贩子,如今还在家里养伤:“那丫头胆子大得很,心里藏了这样大的事,竟不告诉父母,只瞧着那人好几日来买吃食,还不住打量,便察觉那拐子不怀好意,疑心遇上了拍花子。后来那人提起约她家去送吃食,她还带了斧子上船,你说吓人不吓人?”
至于傅金宝跟林家的关系则隐下不提。
罗三娘便起了兴致:“她几岁了?”听得林白棠才九岁,却已经独自撑着小船卖小食一年,便心生喜爱之意,还邀请:“婶子几时回娘家,不如带她来我们家玩儿。”
罗太太正苦恼女儿到了婚嫁之年却对婚事极为抗拒,听到她对林白棠感兴趣,更头疼了:“你这样无法无天的丫头,连父母之命也不肯听,可别把人家孩子给教坏了。”
林青枝捧腹:“我兄嫂也正发愁小侄女胆子太大呢。”
罗三娘随漕船上京,在舱内安顿妥当,问及林青枝,听说正是抓住拐
子的小姑娘,便兴致勃勃要见她。
林白棠拖着弟弟踏进上层舱室,但见室内布置的富贵逼人,帘帐帷幔皆是珍品,坐卧便是锦绣堆叠,她于织品不熟,想来若是陆婉在此定能认出许多丝织品。
坐着的姑娘有些眼熟,五官明丽大气,颇有几分飒爽之姿,见到林白棠惊讶不已:“原来是你?”
“见过三姑娘。”林白棠还未想起她,脑子里将年轻的主顾挨个检索一遍,正在迟疑间,林青枝已经捺不住性子奇道:“三姑娘见过我家白棠?”
罗三娘便提醒她:“端午,五毒玉牌,想起来没?”
林白棠便笑起来:“原来是你啊。”
她端午在胥门外遇上小偷,后来才知偷东西的竟是穷途末路的傅金宝,想不到差点被偷的却是罗三娘。
兜兜转转,原来都有渊源。
有此一节,罗三娘便更加喜爱林白棠:“卓婶子,不如留白棠妹妹搬过来跟我住在一处,陪我玩儿?”
临出发之时,罗太太再三叮嘱,让林青枝多照顾女儿,除了期望女儿旅途愉快,还想让林青枝多劝劝罗三娘,能够接受罗清江挑出来的夫婿人选。
其实罗三娘十三岁便已经坐漕船北上洛阳,如今已是她第三回 出远门,身边的下人们除了照料她的日常起居,常日陪伴已没什么新鲜感,见到林白棠便觉新鲜。
林青枝肩负着罗太太的重托,为了让罗三娘高兴,便将小侄女出借:“三娘既喜欢白棠,便留她在你身边做个伴儿。”
唯有卓庆不愿意,撅着嘴抗议:“白棠姐姐留下来陪伴三姐姐,那谁陪我玩儿?”
罗三娘便逗他:“要不你也留下来陪我?”
林青枝揽过儿子:“这小子哪里是要白棠陪啊,跟先生请假的时候布置了许多课业,他是想逃避读书,别理他。”揪着他的耳朵回房去读书了。
林白棠留了下来,罗三娘见小姑娘双目莹莹,肤白若凝,透着股说不出的灵气,便拉着她的手儿坐下,又塞了点心果子蜜饯给她吃,问她被拐之事,还问她:“你当时怕不怕?”
“……也是怕的吧?”林白棠咬一口红豆糕,回想当时的心境:“但有些事情就算是怕也要去做,总不能因为害怕就束手待毙吧?”小姑娘眼里流露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坚毅:“再说邪不压正,我又没做坏事,该害怕的是拐子才对!”
罗三娘深觉有理:“你说的对,有些事情不能因为害怕就束手待毙!”心中却想起自己的婚事,既已打定了主意拒绝父亲的安排,更不能连个小姑娘都不如,左右摇摆。
她将舱里侍候的丫环婆子们全都打发了出去,与林白棠闲坐聊天,听小姑娘讲苏州城内河上人家趣事,或者芭蕉巷里的故事,只觉得小姑娘的日子轻快无忧,连出发之前跟母亲大吵一架的郁气都散了不少。
林白棠讲得累了,便问罗三娘洛阳之事。
“芸姐姐已经不是头一遭去洛阳了,想来见识过不少新奇之事吧?”
罗三娘单名一个芸字,她只听小姑娘眉飞色舞讲市井趣事便觉开心,更喜小姑娘虽家境贫寒,但进了富贵窝也不见眼馋舱内摆件器物,更不以自己身上衣衫布料寒陋而自卑,还讲起自己学针线的趣事,大叹针线活之难,平生难遇。
她敢力斗人贩子,却败在小小一根针下。
也是好笑。
罗三娘也不擅女红,当然以罗家家境,自不必困于此道。可当母亲的养个女儿总想要她温婉顺从,将来嫁出去相夫教子谨守妇道,于厨艺女红乃是必备,不求精通也得略会一二,谁知罗三娘宁可看帐本也讨厌学女红,母女间无数次因罗太太逼迫学女红争执不下。
谁知在北上的漕船上遇到了知音林白棠,也忍不住大吐苦水:“我能赚来大把银子,自然也能雇到顶尖的绣娘,为何偏要逼自己去学女红?简直浪费时间。”
两人虽年龄足足差了六岁,但此刻却难得的心意相通,不由互相握住了对方的手相视而笑,开心之下罗三娘便报了名字,改了称呼,讲些沿途风物给小姑娘听。
她见林白棠双目亮晶晶,闪着好奇的目光,便忍不住捏捏小姑娘的脸颊:“等到时候你去了就能见到,倒也不必着急。”
待到晚间,将卧房里守夜丫环睡觉的榻让出来给林白棠,见她临睡之前还要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写字,不由奇道:“你家还送你读书啊?”不怪她觉得小姑娘说话颇有章法。
林白棠便笑道:“芸姐姐说笑了,我家哪有钱送我读书啊?是我自己想要读书识字,便央了同巷子在学堂里读书的玩伴,放学回来教我读书识字记帐,不然可不是个睁眼瞎啊,在外面连个招牌也不认识。”
罗芸才知这小姑娘心气颇高,且聪明伶俐,脑中忽冒出个大胆的想法,试探道:“我与白棠妹妹一见如故,不知你可愿意来我身边做事?”
小姑娘虽然才九岁,却胆大心细,聪慧上进,极为难得。
她时常羡慕父亲罗清江身边有左膀右臂襄助,便如卓水生父子两代皆忠心于罗氏。她身边趋奉之人不少,使唤的手下也有,皆出身漕帮,说到底还是因为她头上的姓氏跟背后的父亲之故。
眼前的小姑娘与她性情相投,并非漕帮中人,也不靠罗氏吃饭,最合适不过。
林白棠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邀请,她近来养伤也在考虑自己,到底是跟母亲一起撑船卖小食,还是另寻赚钱的路子,一时之间也无头绪。
“芸姐姐瞧得上我,于我是好事。可我连字也认不全,许多事情都不懂,在姐姐身边能做什么?”
罗芸问:“你想不想学?”
林白棠:“自然想。”
她嘴上许诺,要赚钱给母亲开小食店,实则全无经验与方向,罗家家大业大,可不正是好机会。
“多谢姐姐!”林白棠脆声应下,还与罗芸击掌为盟:“姐姐可不许嫌我笨中途反悔!”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性别也是出生便注定,无从……
罗家借漕运之便,争的是南北货物流通之利。
林家做的小本买卖,赚的也不过是一点糊口钱,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林青枝打算的不错,带小侄女出来长长见识,原还想着林白棠讨喜,万一投了罗三娘子的脾气,能在一处说笑几回,让她能在罗家富贵窝里开个眼,也就不错了。
谁曾想,头一回见面便被罗三娘留在了自己舱室,再也不肯放人。
简直意外。
卓水生家底子厚实,成婚之后全权交由她打理,且再三交待:“我父母双亡,家中再无长辈可孝敬。罗大哥算是半个长辈,可他家大业大,吃的用的也不缺什么,我只管安心为大哥办事,也用不着特意想着。如今有了岳母,你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家里有什么吃的用的,你尽管拿去孝敬岳母。我一年之中总有一半时间不在家,兄嫂若有需要接济之处,你也去安排。他们若想开铺子或者做生意短了本金,你也不必跟我商量,家中大小事情太太尽可作主。我只要回家来,能得枝枝疼爱一二,便心满意足了。”
可怜见的。
林青枝当时还抚摸着丈夫的脸庞笑道:“夫君就不怕我把家底都搬去贴补娘家?”
卓水生早有应对之策:“岳母做的饭甚是美味,搬回娘家正好我便上林家做个赘婿,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过日子,多好。”
“想得美!”林青枝道:“我娘好不容易把我嫁出去,就不能过几天清净日子?”
她倒是想接济娘家,婚后夫妻俩回门,除了准备的礼品之外,还带了一大笔银子送给兄嫂,谁知反被林青山骂了一通。
“我们
家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吗?要妹妹跟妹夫接济!青枝你也太不懂事了,刚嫁过去就拿夫家的银子补贴娘家,知道的说是妹妹心疼兄嫂,不知道的还当林家靠着女儿发家呢。”他平日话不多,但那天狠狠把林青枝骂了一顿:“嫁人了就跟妹夫好生经营自己的小家,家里帮不上你就罢了,怎么能拖累你?”
林青枝从小在兄长背上长大,这还是头一回挨骂,当时眼圈便红了。
卓水生见媳妇挨骂,连忙替她解释:“舅兄别恼,此事是我的主意。原本送来的聘礼是给岳母的,谁知兄嫂不但原样送了回去,还给枝枝添了压箱底的银子,这让枝枝心里很是不安。”
新婚之夜,夫妻俩收拾东西,林青枝在自己的嫁妆箱子里发现了两百两雪花银,压在嫂子给她准备的被褥下面。
卓水生见到嫁妆单子也很懵:“岳母跟兄嫂竟什么也没留,全陪送了回来?”
罗太太喜欢林青枝明快爱笑,常叫她进府陪伴,有时候嫌府里罗长清带回来的女人们乌烟瘴气,便去卓家散心躲半日清净。
罗长清年富力强,后宅子女人不少,奈何儿子运不佳,从正房太太到偏房妾室,总共生了十朵金花,唯独罗太太在六年前生下一位嫡子,千顷地里一棵独苗苗,宠爱非常。
罗太太膝下育有三女一子,前面的两位姑娘已经出嫁,如今常伴膝下的唯有罗三姑娘跟罗家大哥儿罗辰。
林青枝带着侄女出发之前,将江苏漕帮当家人罗清江之事细细在林白棠耳边讲过:“罗太太听说我也要去京城玩,便作主让我们跟罗三姑娘同船而行,也好互相有个照应。你别瞧着罗三姑娘年纪不大,但行事极有主张。你在家性子便要强,我瞧着也不是能安静坐在家里绣花的样子,既然出来了,不妨见识一下富贵人家的姑娘。”
他们这样的市井小民,与官宦之家隔着天堑,若非极缘巧合大约也不会有机会与富贵之家的姑娘相处。
林白棠要出远门,龚氏跟金巧娘便紧赶慢赶给她做了几身衣裳,从薄的到夹的,再加冬日的厚袄皆准备齐全,一时里担心她钱不够花,一时又担心她出门挨饥受冻,婆媳俩整日忧心忡忡,直到出门当日还未消停。
出发当日,林青枝见到送行的娘家人,除了小侄女还有一个很大的箱子,不由失笑:“跟着我出门,还怕白棠没衣裳穿?等到了京城,还要买新衣裳,倒也不必带太多东西。”
龚氏给孙女塞了个鼓鼓囊囊的荷包,林白棠要推拒:“阿婆,爹爹跟娘亲也给我银子了,阿兄也给了我零花,你自己存着用。”
林青枝取笑道:“娘,把眼泪擦擦,我当年出嫁你都不曾这么伤感,白棠可是跟我出去玩儿,不会饿着冻着你的宝贝孙女的。你们祖孙俩再推拒下去,这银子我便收了,拿来给自己买几块饴糖甜甜嘴儿。”
“你一个当家太太,做什么跟白棠抢零花钱?”龚氏拍开她伸过来的手,把荷包塞进小孙女手里,林白棠便扑进老祖母怀中,深嗅一口熟悉的味道,软软撒娇:“阿婆,我舍不得你。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京城玩?”
小孩子对远方的向往总是毫无道理,林白棠也不例外。
龚氏将小姑娘推进林青枝怀里:“照顾好盆儿。”
林青山一大早给闺女塞完了银子,便带着林宝棠去家具店上工,美其名曰多多赚钱给儿女攒些嫁娶之资,实则昨晚大半夜都睡不着,翻来覆去在床上烙饼,舍不得女儿远行,被媳妇取笑:“算了,孩子受伤你掉眼泪,别等白棠出发你站在码头上红了眼圈,就太过丢人了,你还是别去了。”
自上次拐卖案发生之后,孩子胳膊上的伤很快恢复了,但却好像在林青山心里种下了阴影,他头一次意识到自家女儿容貌出挑,便开始患得患失,总担心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恨不得把女儿藏在家中。
这种担心在女儿出发的前夜,达到了顶点。
最后还是在媳妇的取笑声中落荒而逃,到底没来送行。
苏州漕运码头位于长江与运河的接口处,乃是大虞运河的起点。但运河水位经由水闸人工调节,水位要高出运河近两米,用巨大的石头在两岸砌起河堤,中间修筑水闸,由绞盘机将漕船升起拉入运河。
漕运码头人声鼎沸,旌旗招展,前面领头押运的官船已经被数百名赤裸着上身年轻力壮的船夫拉进了运河,而后面巨大的漕船也在陆续从长江之中拉入运河水闸。
林白棠跟着姑姑林青枝,还有表弟表妹一同挥手与家人道别,登上了巨大的漕船,站在甲板上,注视着苏州城越来越远,河两岸紧密排列的商铺人来客往,她鼻端似乎还能嗅到熟悉的食物香气。
她年纪小,尚不懂离别的伤感,只有对未来的期望,身边还跟着个小尾巴卓庆,后者一朝从学堂解放,还能跟着前往京城游玩,身边还有漂亮的白棠姐姐相伴,兴奋的恨不得爬上桅杆昭告天下,牵着她的衣角不舍得松手,笑得跟个二傻子似的,悄摸往她手里塞钱:“白棠姐姐,我又攒了点零用钱,你可不能再还给我娘啊。”
林白棠都被小表弟的执着给折服了,拿出最后一招来改他塞钱的毛病:“你是不是嫌弃姐姐穷?”
卓庆急了:“没有,我就是……想给白棠姐姐花钱!”
林白棠捏捏他的脸蛋:“心意姐姐收下了,你的零用钱还是自己留着吧。”
姐弟俩正在拉扯,林青枝打发人来请林白棠去见罗三娘子,她便顺势牵着不情不愿的卓庆前往上层舱室。
漕粮起运,卓水生尚有许多事情要忙,顾不上妻儿,便派了人来跟着照看。
林青枝上船之后,带着女儿先去上层舱室见罗三娘,将讨人嫌的儿子跟侄女林白棠留在甲板上玩,自有卓家下人照看。
她跟罗三娘原本便是旧识,提起还带了小侄女进京,罗三娘便问:“可是那位抓住人贩子的小姑娘?”
前几个月苏州府出了桩奇闻,说是人贩子要拐卖个撑船卖吃食的小姑娘,反被小姑娘跟小伙伴送官查办。
此事在罗府传开,罗太太提起这小姑娘还感叹:“也不知哪家子养出这样机灵的孩子,要是懵懂些说不定就被掳走了,一辈子也见不着爹娘的面儿。”做母亲的,听到拐卖孩子之事,难免揪心。
恰巧林青枝也在席间,便抿嘴笑。
罗三娘奇道:“卓婶子笑什么?”
林青枝便直言相告:“听到太太夸我家侄女,我心里高兴,便忍不住笑了。”
罗太太追问起来,林青枝便讲起自家小侄女林白棠早早便瞧出端倪,巧计带小伙伴捉了人贩子,如今还在家里养伤:“那丫头胆子大得很,心里藏了这样大的事,竟不告诉父母,只瞧着那人好几日来买吃食,还不住打量,便察觉那拐子不怀好意,疑心遇上了拍花子。后来那人提起约她家去送吃食,她还带了斧子上船,你说吓人不吓人?”
至于傅金宝跟林家的关系则隐下不提。
罗三娘便起了兴致:“她几岁了?”听得林白棠才九岁,却已经独自撑着小船卖小食一年,便心生喜爱之意,还邀请:“婶子几时回娘家,不如带她来我们家玩儿。”
罗太太正苦恼女儿到了婚嫁之年却对婚事极为抗拒,听到她对林白棠感兴趣,更头疼了:“你这样无法无天的丫头,连父母之命也不肯听,可别把人家孩子给教坏了。”
林青枝捧腹:“我兄嫂也正发愁小侄女胆子太大呢。”
罗三娘随漕船上京,在舱内安顿妥当,问及林青枝,听说正是抓住拐
子的小姑娘,便兴致勃勃要见她。
林白棠拖着弟弟踏进上层舱室,但见室内布置的富贵逼人,帘帐帷幔皆是珍品,坐卧便是锦绣堆叠,她于织品不熟,想来若是陆婉在此定能认出许多丝织品。
坐着的姑娘有些眼熟,五官明丽大气,颇有几分飒爽之姿,见到林白棠惊讶不已:“原来是你?”
“见过三姑娘。”林白棠还未想起她,脑子里将年轻的主顾挨个检索一遍,正在迟疑间,林青枝已经捺不住性子奇道:“三姑娘见过我家白棠?”
罗三娘便提醒她:“端午,五毒玉牌,想起来没?”
林白棠便笑起来:“原来是你啊。”
她端午在胥门外遇上小偷,后来才知偷东西的竟是穷途末路的傅金宝,想不到差点被偷的却是罗三娘。
兜兜转转,原来都有渊源。
有此一节,罗三娘便更加喜爱林白棠:“卓婶子,不如留白棠妹妹搬过来跟我住在一处,陪我玩儿?”
临出发之时,罗太太再三叮嘱,让林青枝多照顾女儿,除了期望女儿旅途愉快,还想让林青枝多劝劝罗三娘,能够接受罗清江挑出来的夫婿人选。
其实罗三娘十三岁便已经坐漕船北上洛阳,如今已是她第三回 出远门,身边的下人们除了照料她的日常起居,常日陪伴已没什么新鲜感,见到林白棠便觉新鲜。
林青枝肩负着罗太太的重托,为了让罗三娘高兴,便将小侄女出借:“三娘既喜欢白棠,便留她在你身边做个伴儿。”
唯有卓庆不愿意,撅着嘴抗议:“白棠姐姐留下来陪伴三姐姐,那谁陪我玩儿?”
罗三娘便逗他:“要不你也留下来陪我?”
林青枝揽过儿子:“这小子哪里是要白棠陪啊,跟先生请假的时候布置了许多课业,他是想逃避读书,别理他。”揪着他的耳朵回房去读书了。
林白棠留了下来,罗三娘见小姑娘双目莹莹,肤白若凝,透着股说不出的灵气,便拉着她的手儿坐下,又塞了点心果子蜜饯给她吃,问她被拐之事,还问她:“你当时怕不怕?”
“……也是怕的吧?”林白棠咬一口红豆糕,回想当时的心境:“但有些事情就算是怕也要去做,总不能因为害怕就束手待毙吧?”小姑娘眼里流露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坚毅:“再说邪不压正,我又没做坏事,该害怕的是拐子才对!”
罗三娘深觉有理:“你说的对,有些事情不能因为害怕就束手待毙!”心中却想起自己的婚事,既已打定了主意拒绝父亲的安排,更不能连个小姑娘都不如,左右摇摆。
她将舱里侍候的丫环婆子们全都打发了出去,与林白棠闲坐聊天,听小姑娘讲苏州城内河上人家趣事,或者芭蕉巷里的故事,只觉得小姑娘的日子轻快无忧,连出发之前跟母亲大吵一架的郁气都散了不少。
林白棠讲得累了,便问罗三娘洛阳之事。
“芸姐姐已经不是头一遭去洛阳了,想来见识过不少新奇之事吧?”
罗三娘单名一个芸字,她只听小姑娘眉飞色舞讲市井趣事便觉开心,更喜小姑娘虽家境贫寒,但进了富贵窝也不见眼馋舱内摆件器物,更不以自己身上衣衫布料寒陋而自卑,还讲起自己学针线的趣事,大叹针线活之难,平生难遇。
她敢力斗人贩子,却败在小小一根针下。
也是好笑。
罗三娘也不擅女红,当然以罗家家境,自不必困于此道。可当母亲的养个女儿总想要她温婉顺从,将来嫁出去相夫教子谨守妇道,于厨艺女红乃是必备,不求精通也得略会一二,谁知罗三娘宁可看帐本也讨厌学女红,母女间无数次因罗太太逼迫学女红争执不下。
谁知在北上的漕船上遇到了知音林白棠,也忍不住大吐苦水:“我能赚来大把银子,自然也能雇到顶尖的绣娘,为何偏要逼自己去学女红?简直浪费时间。”
两人虽年龄足足差了六岁,但此刻却难得的心意相通,不由互相握住了对方的手相视而笑,开心之下罗三娘便报了名字,改了称呼,讲些沿途风物给小姑娘听。
她见林白棠双目亮晶晶,闪着好奇的目光,便忍不住捏捏小姑娘的脸颊:“等到时候你去了就能见到,倒也不必着急。”
待到晚间,将卧房里守夜丫环睡觉的榻让出来给林白棠,见她临睡之前还要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写字,不由奇道:“你家还送你读书啊?”不怪她觉得小姑娘说话颇有章法。
林白棠便笑道:“芸姐姐说笑了,我家哪有钱送我读书啊?是我自己想要读书识字,便央了同巷子在学堂里读书的玩伴,放学回来教我读书识字记帐,不然可不是个睁眼瞎啊,在外面连个招牌也不认识。”
罗芸才知这小姑娘心气颇高,且聪明伶俐,脑中忽冒出个大胆的想法,试探道:“我与白棠妹妹一见如故,不知你可愿意来我身边做事?”
小姑娘虽然才九岁,却胆大心细,聪慧上进,极为难得。
她时常羡慕父亲罗清江身边有左膀右臂襄助,便如卓水生父子两代皆忠心于罗氏。她身边趋奉之人不少,使唤的手下也有,皆出身漕帮,说到底还是因为她头上的姓氏跟背后的父亲之故。
眼前的小姑娘与她性情相投,并非漕帮中人,也不靠罗氏吃饭,最合适不过。
林白棠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邀请,她近来养伤也在考虑自己,到底是跟母亲一起撑船卖小食,还是另寻赚钱的路子,一时之间也无头绪。
“芸姐姐瞧得上我,于我是好事。可我连字也认不全,许多事情都不懂,在姐姐身边能做什么?”
罗芸问:“你想不想学?”
林白棠:“自然想。”
她嘴上许诺,要赚钱给母亲开小食店,实则全无经验与方向,罗家家大业大,可不正是好机会。
“多谢姐姐!”林白棠脆声应下,还与罗芸击掌为盟:“姐姐可不许嫌我笨中途反悔!”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性别也是出生便注定,无从……
罗家借漕运之便,争的是南北货物流通之利。
林家做的小本买卖,赚的也不过是一点糊口钱,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林青枝打算的不错,带小侄女出来长长见识,原还想着林白棠讨喜,万一投了罗三娘子的脾气,能在一处说笑几回,让她能在罗家富贵窝里开个眼,也就不错了。
谁曾想,头一回见面便被罗三娘留在了自己舱室,再也不肯放人。
简直意外。
卓水生家底子厚实,成婚之后全权交由她打理,且再三交待:“我父母双亡,家中再无长辈可孝敬。罗大哥算是半个长辈,可他家大业大,吃的用的也不缺什么,我只管安心为大哥办事,也用不着特意想着。如今有了岳母,你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家里有什么吃的用的,你尽管拿去孝敬岳母。我一年之中总有一半时间不在家,兄嫂若有需要接济之处,你也去安排。他们若想开铺子或者做生意短了本金,你也不必跟我商量,家中大小事情太太尽可作主。我只要回家来,能得枝枝疼爱一二,便心满意足了。”
可怜见的。
林青枝当时还抚摸着丈夫的脸庞笑道:“夫君就不怕我把家底都搬去贴补娘家?”
卓水生早有应对之策:“岳母做的饭甚是美味,搬回娘家正好我便上林家做个赘婿,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过日子,多好。”
“想得美!”林青枝道:“我娘好不容易把我嫁出去,就不能过几天清净日子?”
她倒是想接济娘家,婚后夫妻俩回门,除了准备的礼品之外,还带了一大笔银子送给兄嫂,谁知反被林青山骂了一通。
“我们
家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吗?要妹妹跟妹夫接济!青枝你也太不懂事了,刚嫁过去就拿夫家的银子补贴娘家,知道的说是妹妹心疼兄嫂,不知道的还当林家靠着女儿发家呢。”他平日话不多,但那天狠狠把林青枝骂了一顿:“嫁人了就跟妹夫好生经营自己的小家,家里帮不上你就罢了,怎么能拖累你?”
林青枝从小在兄长背上长大,这还是头一回挨骂,当时眼圈便红了。
卓水生见媳妇挨骂,连忙替她解释:“舅兄别恼,此事是我的主意。原本送来的聘礼是给岳母的,谁知兄嫂不但原样送了回去,还给枝枝添了压箱底的银子,这让枝枝心里很是不安。”
新婚之夜,夫妻俩收拾东西,林青枝在自己的嫁妆箱子里发现了两百两雪花银,压在嫂子给她准备的被褥下面。
卓水生见到嫁妆单子也很懵:“岳母跟兄嫂竟什么也没留,全陪送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