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王允义久经沙场,迅速反应了过来,想要起身去夺。但毕竟离床榻较远,没能够着,而室内有没有其他人帮忙,王允义只能眼睁睁的看她把匕首抵在了胸口。
宫内怎会有匕首!王允义警惕的看着王皇后。
是啊,宫内怎会有匕首?想来是外面的人才会有的,若本宫将这把匕首插进胸口,不知外人会如何做想。
你,你这是何苦!王允义被气得跺脚。
本宫说了,只要王将军愿意反对公主的婚事,本宫便听由大人差遣,若是不愿意,本宫便只好辜负父亲了。
你这样做,本就不值得!
不值得!不值得!女儿这辈子怎样做才值得!?女儿这辈子为了谁才值得?王皇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女儿为了王家就值得了?父亲何曾将女儿当做女儿来看?女儿究竟是要为了谁父亲才觉得值得??
为父难道不是为了王家?!王允义突然咆哮起来:为父年事已高还要征战边关,大伯年近古稀还要在朝堂苦苦支撑,就单单是你在为了王家付出?就单单是你在受些委屈?
王家,王家,为了这两个字,我便要成为你们交换权力的工具,我也罢了,岫芸也罢了,在你们眼里不过是两个器具。话到此处,王皇后觉得嘴里一甜,有些粘粘糊糊的东西顺着喉咙留到嘴里,呛得她浑身颤抖。
王允义大惊,一个箭步冲上去,扶住了她的肩,一把把匕首夺了过来。
怡箐!
王怡箐,多少年了,方才有人叫起这个名字。王皇后斜靠在床沿上,嘴里的血吐得一手都是。
父亲,求你了。
都是皇家的女人,至少我还品尝过些许美好,但是玉祥,你却连光亮都未见过便要陨落尘埃。我们的家人为了不知为了怎样的理由,毫不怜惜我们,但是我们要怜惜自己。所以,我拼上性命都要为你抗争,只希望你能触及我未能见到的幸福。
稍待片刻,王皇后感到有人熟练地扶起了自己,苦涩的药便灌了进来。
但她死死地看着站在一旁的王允义,直到他淡淡的点了点头。
走出后宫,王允义被风吹得打了个冷战,宫门外前来迎接的家人连忙赶过来问皇后安康之类的话。王允义点点头,说,都好。暗暗将手藏在衣袖里,想把那些暗红的痕迹揩去。
☆、第一百八十一章
181【正隆二年】
王允义入京以来,与魏池一直没有见面。偶尔两人远远的瞧见了,都很默契的各自走开。魏池想到其间种种,心里不是滋味。他知道余冕在给王家的信中一定提到了自己,但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在王允义心中是个怎样的角色。王家为何而来?魏池是不清楚的,但他所了解的王允义不是个没有野心的人,这个野心包含的不只是他个人的抱负,还包含着对皇权的藐视和不敬。
野心,这两个字成了魏池最恐惧的词。作为官员的自己,读了那样多的书,这些书教他的便是臣子的心。所以当他意识到有些人心中的意念超过了做臣子的本分,他便有不知所措的恐惧。此刻,他感念王允义的知遇之恩,但又恐惧着他,想尽量远离。
逐渐平静的朝局中,魏池遁到余冕背后,只求片刻安宁。
王允义却似乎是早有安排,亲自拜访。
当王允义的副官叩响魏宅的大门时,魏池并不在家,因为这个宅子只有刘妈,所以王允义的轿子一直停在魏宅大门口,直到魏池从衙门回来。
许久不见,王允义像个老朋友一样对魏池打招呼。
魏池有点惭愧,又有点战战兢兢:王大人请进,请进。
坐到了正厅,魏池赶紧倒了一杯茶出来:怠慢了。
王允义环视四周:听说你纳妾了?
魏池的脸红了红。
王允义喝了一口茶:你坐,你坐。
魏池拘谨的坐到了一旁,副官则自行走了出去,关好了门。
挺好,挺好,我还是第一次来。王允义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个小包递给魏池。
魏池接过一看,发现是王允义多年前离京时给自己的那枚小印,这次京城危急,自己托余冕随信寄给了王允义。
我老了,王允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真的老了,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其实觉得很欣慰。这个印还是给你拿着,拿着就是,王允义叹了口气:你变了许多了,不像当年和我一同吃混沌的时候那样随性了。
魏池垂着头。
其实我一早知道你是燕王的人,魏池,但是你在危机时刻还是把我给你的印寄了出来,看到那封信我其实很感慨。
啊?魏池不禁大吃一惊。
在你眼里,我一定是个深不可测的老头,你现在的担心我知道,你怕我对皇嗣不利。王允义戏谑的说:说实话,你有时候和我很像,但有时候又和我特别不像。你可知道是哪里像哪里不像?
魏池摇摇头。
我们都很狂妄,王允义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魏池:但是你很忠诚。
魏池想了想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心忍不住狂跳。
当年北伐回京,我便着人查了你的来历。王允义:甚至派人到你们书院去探过信。
魏池再度很吃惊的抬起头。
你不想知道自己的父母吗?
魏池摇摇头:不想。
你真是个怪人。
我,没考虑过他们是怎样的样子,王大人,我虽然没有亲人,但却有人宠溺,所以,从未想过自己缺少了这些。魏池第一次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心中有些别扭:即便是真的找到了,我没想过要怎样面对。
王允义努了努嘴:小魏池,我很羡慕你的父亲,能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每当看看我那个蠢货,再想想你,我就羡慕得很。但后来我懂了,我对我儿子女儿,还不及你那没有血缘的老师。我这是应得的。
大人不要这样说,王大人在朝政上很有作为,女儿更是贵为皇后,下官哪里算得上好。
魏池说到这里,抬头看着王允义,王允义这些年真的老了,显出了一种老态,似乎面目都浑浊了许多。魏池知道,王允义对自己多少算得上偏爱,若不是偏爱,自己当年调任国子监的时候就难逃一死。若不是偏爱,自己独树一帜和他撇开关系的态度早就可以为自己带来祸患。但是王允义没有,而是一忍再忍,甚至离京之刻还给了他信任。虽然魏池知道,这次王家带兵前来,绝不是因为自己寄出的印章,但是王允义此次来访,不止再次将印章交给自己,还绝口不提顾命大臣的事情,就是一份真的情谊。
我来此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大人请说。魏池想不出王允义能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老了,王家并没有后继之才,你做事沉稳有度,自然有你自己的福气,但是乔允升这个人太倔,太不通人情世故。往后即便他得罪了你,还请你多多在朝中为他担待。
王允义虽然器重他二人,但他知道,他们彼此并不熟稔。不止不熟,乔允升应该还看不上魏池,但未来的日子,说不定他还真得靠着他呢。
那告辞了。王允义站起来要走,魏池便送他出门。
夕阳中,王允义的背影不再笔直。正如他说,他老了。亦正如他说,他野心尚存。但他无意让魏池来实现他的野心,既然各为其主,那就留住那份情谊吧。
告辞。
魏池回到正厅,思索了片刻,提笔写了给南京的信,写罢,在院子里摘了一朵桃花夹在信纸里。不知道南京开的是怎样的花?和京城院子里的一样?这几个月,你们过得怎样?是不是真如我想的一般平安?此刻并不是回京最好的时间,但却是最快的日子。我真的很累很累,但如我承诺,我仍旧活着。
魏池这个特殊的小人物的名字在周阁老的心里来回闪现,他在认真思考监国大臣的名单,王秦两家已经谈妥,春季结束前便可退兵,胡家却因为胡贵妃膈应在其间,不好谈,还有几个名额,自己算进去一个,另几个要给谁?魏池是个容易控制的人,选他最好,但是他太年轻了,不服众,毕竟选顾命大臣不是打赏军功,他虽然有救驾的名分,但资历太浅。而且这个名单上的军人太多,一个言官都没有,这个是要起非议的。
被他念在嘴边的魏池,此刻却主动去了秦王府。估计是觉得自己连王允义这关都过了,还不如主动去找秦王,免得一直悬着心,不好受。天已经黑了,秦王正在用膳,听到魏池前来求见,想了想放了筷子。
宫内怎会有匕首!王允义警惕的看着王皇后。
是啊,宫内怎会有匕首?想来是外面的人才会有的,若本宫将这把匕首插进胸口,不知外人会如何做想。
你,你这是何苦!王允义被气得跺脚。
本宫说了,只要王将军愿意反对公主的婚事,本宫便听由大人差遣,若是不愿意,本宫便只好辜负父亲了。
你这样做,本就不值得!
不值得!不值得!女儿这辈子怎样做才值得!?女儿这辈子为了谁才值得?王皇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女儿为了王家就值得了?父亲何曾将女儿当做女儿来看?女儿究竟是要为了谁父亲才觉得值得??
为父难道不是为了王家?!王允义突然咆哮起来:为父年事已高还要征战边关,大伯年近古稀还要在朝堂苦苦支撑,就单单是你在为了王家付出?就单单是你在受些委屈?
王家,王家,为了这两个字,我便要成为你们交换权力的工具,我也罢了,岫芸也罢了,在你们眼里不过是两个器具。话到此处,王皇后觉得嘴里一甜,有些粘粘糊糊的东西顺着喉咙留到嘴里,呛得她浑身颤抖。
王允义大惊,一个箭步冲上去,扶住了她的肩,一把把匕首夺了过来。
怡箐!
王怡箐,多少年了,方才有人叫起这个名字。王皇后斜靠在床沿上,嘴里的血吐得一手都是。
父亲,求你了。
都是皇家的女人,至少我还品尝过些许美好,但是玉祥,你却连光亮都未见过便要陨落尘埃。我们的家人为了不知为了怎样的理由,毫不怜惜我们,但是我们要怜惜自己。所以,我拼上性命都要为你抗争,只希望你能触及我未能见到的幸福。
稍待片刻,王皇后感到有人熟练地扶起了自己,苦涩的药便灌了进来。
但她死死地看着站在一旁的王允义,直到他淡淡的点了点头。
走出后宫,王允义被风吹得打了个冷战,宫门外前来迎接的家人连忙赶过来问皇后安康之类的话。王允义点点头,说,都好。暗暗将手藏在衣袖里,想把那些暗红的痕迹揩去。
☆、第一百八十一章
181【正隆二年】
王允义入京以来,与魏池一直没有见面。偶尔两人远远的瞧见了,都很默契的各自走开。魏池想到其间种种,心里不是滋味。他知道余冕在给王家的信中一定提到了自己,但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在王允义心中是个怎样的角色。王家为何而来?魏池是不清楚的,但他所了解的王允义不是个没有野心的人,这个野心包含的不只是他个人的抱负,还包含着对皇权的藐视和不敬。
野心,这两个字成了魏池最恐惧的词。作为官员的自己,读了那样多的书,这些书教他的便是臣子的心。所以当他意识到有些人心中的意念超过了做臣子的本分,他便有不知所措的恐惧。此刻,他感念王允义的知遇之恩,但又恐惧着他,想尽量远离。
逐渐平静的朝局中,魏池遁到余冕背后,只求片刻安宁。
王允义却似乎是早有安排,亲自拜访。
当王允义的副官叩响魏宅的大门时,魏池并不在家,因为这个宅子只有刘妈,所以王允义的轿子一直停在魏宅大门口,直到魏池从衙门回来。
许久不见,王允义像个老朋友一样对魏池打招呼。
魏池有点惭愧,又有点战战兢兢:王大人请进,请进。
坐到了正厅,魏池赶紧倒了一杯茶出来:怠慢了。
王允义环视四周:听说你纳妾了?
魏池的脸红了红。
王允义喝了一口茶:你坐,你坐。
魏池拘谨的坐到了一旁,副官则自行走了出去,关好了门。
挺好,挺好,我还是第一次来。王允义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个小包递给魏池。
魏池接过一看,发现是王允义多年前离京时给自己的那枚小印,这次京城危急,自己托余冕随信寄给了王允义。
我老了,王允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真的老了,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其实觉得很欣慰。这个印还是给你拿着,拿着就是,王允义叹了口气:你变了许多了,不像当年和我一同吃混沌的时候那样随性了。
魏池垂着头。
其实我一早知道你是燕王的人,魏池,但是你在危机时刻还是把我给你的印寄了出来,看到那封信我其实很感慨。
啊?魏池不禁大吃一惊。
在你眼里,我一定是个深不可测的老头,你现在的担心我知道,你怕我对皇嗣不利。王允义戏谑的说:说实话,你有时候和我很像,但有时候又和我特别不像。你可知道是哪里像哪里不像?
魏池摇摇头。
我们都很狂妄,王允义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魏池:但是你很忠诚。
魏池想了想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心忍不住狂跳。
当年北伐回京,我便着人查了你的来历。王允义:甚至派人到你们书院去探过信。
魏池再度很吃惊的抬起头。
你不想知道自己的父母吗?
魏池摇摇头:不想。
你真是个怪人。
我,没考虑过他们是怎样的样子,王大人,我虽然没有亲人,但却有人宠溺,所以,从未想过自己缺少了这些。魏池第一次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心中有些别扭:即便是真的找到了,我没想过要怎样面对。
王允义努了努嘴:小魏池,我很羡慕你的父亲,能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每当看看我那个蠢货,再想想你,我就羡慕得很。但后来我懂了,我对我儿子女儿,还不及你那没有血缘的老师。我这是应得的。
大人不要这样说,王大人在朝政上很有作为,女儿更是贵为皇后,下官哪里算得上好。
魏池说到这里,抬头看着王允义,王允义这些年真的老了,显出了一种老态,似乎面目都浑浊了许多。魏池知道,王允义对自己多少算得上偏爱,若不是偏爱,自己当年调任国子监的时候就难逃一死。若不是偏爱,自己独树一帜和他撇开关系的态度早就可以为自己带来祸患。但是王允义没有,而是一忍再忍,甚至离京之刻还给了他信任。虽然魏池知道,这次王家带兵前来,绝不是因为自己寄出的印章,但是王允义此次来访,不止再次将印章交给自己,还绝口不提顾命大臣的事情,就是一份真的情谊。
我来此其实是有一事相求。
大人请说。魏池想不出王允义能有做不到的事情。
我老了,王家并没有后继之才,你做事沉稳有度,自然有你自己的福气,但是乔允升这个人太倔,太不通人情世故。往后即便他得罪了你,还请你多多在朝中为他担待。
王允义虽然器重他二人,但他知道,他们彼此并不熟稔。不止不熟,乔允升应该还看不上魏池,但未来的日子,说不定他还真得靠着他呢。
那告辞了。王允义站起来要走,魏池便送他出门。
夕阳中,王允义的背影不再笔直。正如他说,他老了。亦正如他说,他野心尚存。但他无意让魏池来实现他的野心,既然各为其主,那就留住那份情谊吧。
告辞。
魏池回到正厅,思索了片刻,提笔写了给南京的信,写罢,在院子里摘了一朵桃花夹在信纸里。不知道南京开的是怎样的花?和京城院子里的一样?这几个月,你们过得怎样?是不是真如我想的一般平安?此刻并不是回京最好的时间,但却是最快的日子。我真的很累很累,但如我承诺,我仍旧活着。
魏池这个特殊的小人物的名字在周阁老的心里来回闪现,他在认真思考监国大臣的名单,王秦两家已经谈妥,春季结束前便可退兵,胡家却因为胡贵妃膈应在其间,不好谈,还有几个名额,自己算进去一个,另几个要给谁?魏池是个容易控制的人,选他最好,但是他太年轻了,不服众,毕竟选顾命大臣不是打赏军功,他虽然有救驾的名分,但资历太浅。而且这个名单上的军人太多,一个言官都没有,这个是要起非议的。
被他念在嘴边的魏池,此刻却主动去了秦王府。估计是觉得自己连王允义这关都过了,还不如主动去找秦王,免得一直悬着心,不好受。天已经黑了,秦王正在用膳,听到魏池前来求见,想了想放了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