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许沛言看着哭泣的女子,想起当初母亲独自带自己在家的那段时间,也是这样以泪洗面,可后来母亲就不哭了,在自己面前经常笑,但笑起来其实也并不如从前好看,反而更让人心疼。许沛言知道那也是母亲强撑着带自己过日子罢了。
许沛言上前握住哭泣女子的手,那女子泪眼婆娑的看了她一眼,又反握了回来以示回应,让她安心。
“对了,六月十六那天是公主出宫采风画画的日子,会经过趣儿湖,一般人可能没有机会接近公主,但这孩子不一样。”有个大婶指着许沛言道:“看这孩子长得多水灵,公主画画的时候她在远处一站,一定能引起注意的,到时候与公主说清情况,消息定会传到国主那。”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许沛言,仿佛看到了希望,也在等她的回答,毕竟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的。
“请教我怎么做,我一定会尽全力的!”许沛言觉得看到了希望,若是自己能将母亲救出来,豁出命来又有何不可。
陈种粮知道,这孩子在一点点地长大,不知不觉地成熟了不少。
六月十六一到,公主出宫,仪仗浩浩汤汤从宫里出发,经过公理门,再经过主街来到了趣儿湖,这里寻常百姓也可游玩,只是公主出行,别人便不可在附近走动。
公主在湖边指了一处景色好的地方,宫女抬上来桌子,摆好了笔墨纸砚。
眺望远方一片绿意,公主心情大好,便准备大展身手。正画着,忽发觉有一灰突突的点,她眼神很好,看出那是一穿着粗布麻衣的孩子,蹲在地上拿着小木棍在画着什么。
“诶哟!难道也是个爱画画的?”公主提起了兴趣,命人将那孩子带过来,并嘱咐下人别吓着人家了。
不一会儿,那孩子便被带到公主身边,公主看孩子长得白净可爱,心生喜欢。
这孩子就是早早就等在这儿的许沛言。许沛言先是行了一礼,又道了声公主万安。公主看她是个懂礼节的孩子,便想拉着许沛言的手要与她近些说话,许沛言往后躲了躲说道:“公主,我的手刚刚拿木棍有些脏。”
公主笑了笑道:“我不嫌脏的,我小的时候也喜欢拿着木棍,你是在画画吗?画的什么呀?”
“我在画我娘。”倒不是许沛言要利用公主的同情心,只是陈种粮教许沛言的时候告诉她要在地上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等公主问为何一个人的时候,再提出娘被关起来了就好。
但许沛言现在最想的就是杨听蕊了,所以画的也是她。
公主在宫中经常偷偷看坊间流传的话本,一般孩子画哪个亲人,就说明哪个亲人出意外了。
公主怕眼前这孩子难受,便婉转的问:“你娘她。。。。。。病了吗?”
许沛言摇摇头说:“没有,她和别人一起被林府抓了,说他们偷了九龙玉鼎,但九龙玉鼎压根不在我娘他们手里。”
“是前些日子办婚事的林家吗?九龙玉鼎丢了?”
“嗯,不在新娘子的陪嫁里。”许沛言将几个关键词说出来其实便是完成任务了。
公主震怒,连画也不画了,返回皇城便将九龙玉鼎丢了,乔林俩家扣押百姓的事儿告知国主。
“这俩混账东西!简直是在打朕的脸!”国主气得一摔筷子,连午膳都不吃了,将那狗官和乔林俩家都宣召进了宫内。
巨画前的柴微对吕杉说道:“这回杨听蕊可就能放回来了啊,你可别埋怨我不负责了。”
“负责和负责还是有区别的,老大。”吕杉意味深长的留下这么一句就去忙别的了。
“卖的什么药啊真是。”柴微挠挠头没再理会,不知吕衫所说的负责还要负什么责。
第十三章
铭光国国都不拦停在最初的时候,一切事物都要国主亲自办理,随着国都人口的增加,年迈的老国主实在是力不从心。
借鉴十二地支的名字,便将不拦停分为十二块,每块称为间,每间由各间衙门分管。涉及烧杀抢劫等重大要案才会上报公理门附近的公理司做最后决定,再将结果报给国主,国主这才有时间喘口气。
但将权力分配下去的弊端就是时间一长,各间衙门与各间贵族官官相护,国主不易察觉。
而乔林俩家分别在未间和申间,离皇城较远,国主又是近几年才登基的,一件早已赏赐出去的东西丢了,若不特意上报,国主更不会特意询问。
林家所在的申间,衙门老爷正是那狗官郑忠民,年轻时倒是一表人才,不负爹娘的期待,秉承着忠于国家忠于百姓信念,努力上进考取功名。
可一到了这衙门老爷的位置,才发觉有些事身不由已。尤其是有些关于官员亲戚家的案子,只得小心,不能得罪。办的好便相安无事,办不好,人家的乌纱帽仍在,自己的就不一定了。
最开始郑忠民也是年轻气盛,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哪怕铭光国再大的官,你亲戚犯了错,便包庇不得。
多年前,工部尚书的宠妾田氏,她娘家嫂嫂的哥哥与有夫之妇暗中私会相处,让夫家逮了个正着,上报衙门让郑忠民替着讨个公道。
本来挺清晰的案子,休妻或赔钱都是可以商量的,这与工部尚书更是绕着远的亲戚家的案子,郑忠民怎么也想不到这事儿会得罪工部尚书。
田氏她嫂嫂的哥哥有意将那有夫之妇娶进门,说是什么恩爱已久,怎可拆散,更是不肯赔钱,本是俩人你情我愿的事儿,为何要赔钱。
那夫家一听哪里肯同意,这不蛮不讲理吗,自己被绿了不说,连赔偿都得不到。郑忠民那时还是很公正,让那夫家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并且休了妻。
此结果一出,工部尚书觉得郑忠民没给自己面子,反倒生了气。郑忠民申请修缮府衙的时候,工部迟迟不与批准。
郑忠民气急:他工部尚书就因为这案子生的什么气!太不讲理,实属欺负人。郑忠民上报了公理司,却被工部尚书的姐姐,周贵妃插手添油加醋了一番,到了上一任国主的耳朵里,反倒成了郑忠民的不是,差点儿被辞了官,郑忠民当时心凉了一半。
这肮脏又没处讲理的事儿怎么就让他遇见了。后来还是工部尚书的正室柳氏比较讲道理,偷偷给了郑忠民一百两银子作为补偿。
从那时开始,郑忠民觉得国主如此昏庸,倒不如自己也混日子,能得钱便得钱,谁也不得罪。郑忠民如此的办案作风持续了三十来年,倒真的风平浪静,自己也拿钱拿到手软。
这回的乔林两家老爷都给了郑忠民银钱,意思是九龙玉鼎丢了,他们俩家不敢不报衙门,怕真的有一日倒霉被查了出来是死罪,但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想先压着事情,等找到九龙玉鼎,这事儿就算解决了。
这样一来,所有压力都到了郑忠民这里,他拿了这么多年的钱又在申间作威作福没人管他,他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手。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钱拿了,若是有事,罪名也得担着。
当郑忠民和乔林俩家老爷刚迈进皇宫大殿,御用的笔筒便从龙椅上砸了下来,笔散落一地,有的笔甚至砸在了三人的脚上。
三人连忙颤巍巍下跪不敢抬头,闭紧了眼睛等待着宣判。
龙椅上坐的是铭光国国主,国主扔了笔筒之后并未说话,大殿死寂一般让下跪的三人觉得好似已经过了奈何桥。
“乔爱卿,你女儿找到了吗?”国主终于张了金口,语气并非是震怒,问的却也不是九龙玉鼎的事儿。
乔老爷稳了稳心神回到:“回陛下,小女并未找到,已派人全力搜寻。”
“你想搜寻的不是你女儿,是九龙玉鼎,是你的身份地位罢了!”国主拍了拍案台。
“国主,九龙玉鼎乃是先主赏赐下来的,自然是要比小女贵重的,臣急着找寻只是怕辜负了先主的厚爱,并非是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啊。”乔老爷一边解释一边磕头,生怕自己的头磕得慢了就保不住了。
“你也不必过多解释,也许有很多事早就错了。”
国主老来得女,对公主那是宠爱至极,听公主回来说到九龙玉鼎丢了,一开始是觉得申间隐瞒不报生气,后来想到乔家女嫁给林家其实只是一场交易,乔林俩家的兴盛居然要拿一女子作为牺牲,若是换做公主被作为交易,那他不得心疼死,所以更加愤怒,国主这回压根不想关心九龙玉鼎,只想快把那可怜的孩子找回来。
跪拜的三人听国主说什么有些事早就错了,听得云里雾里,三人面面相觑,不敢搭腔。
国主站起身,走下台阶,离三个人近了些。三人的膝盖都直打颤,仔细听好像鼓点敲在地上。
“郑卿,早些年,你被冤枉的事情朕有所耳闻,是老国主对你不住。”
郑忠民听到这话呆愣愣的瞅着国主,不再低头:这算什么?道歉?国主与老国主关系又不好怎么能代替他道歉,那我这么多年搜刮人钱财,怄的这么多年的气算什么?凭什么这时候来句道歉。
许沛言上前握住哭泣女子的手,那女子泪眼婆娑的看了她一眼,又反握了回来以示回应,让她安心。
“对了,六月十六那天是公主出宫采风画画的日子,会经过趣儿湖,一般人可能没有机会接近公主,但这孩子不一样。”有个大婶指着许沛言道:“看这孩子长得多水灵,公主画画的时候她在远处一站,一定能引起注意的,到时候与公主说清情况,消息定会传到国主那。”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许沛言,仿佛看到了希望,也在等她的回答,毕竟还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的。
“请教我怎么做,我一定会尽全力的!”许沛言觉得看到了希望,若是自己能将母亲救出来,豁出命来又有何不可。
陈种粮知道,这孩子在一点点地长大,不知不觉地成熟了不少。
六月十六一到,公主出宫,仪仗浩浩汤汤从宫里出发,经过公理门,再经过主街来到了趣儿湖,这里寻常百姓也可游玩,只是公主出行,别人便不可在附近走动。
公主在湖边指了一处景色好的地方,宫女抬上来桌子,摆好了笔墨纸砚。
眺望远方一片绿意,公主心情大好,便准备大展身手。正画着,忽发觉有一灰突突的点,她眼神很好,看出那是一穿着粗布麻衣的孩子,蹲在地上拿着小木棍在画着什么。
“诶哟!难道也是个爱画画的?”公主提起了兴趣,命人将那孩子带过来,并嘱咐下人别吓着人家了。
不一会儿,那孩子便被带到公主身边,公主看孩子长得白净可爱,心生喜欢。
这孩子就是早早就等在这儿的许沛言。许沛言先是行了一礼,又道了声公主万安。公主看她是个懂礼节的孩子,便想拉着许沛言的手要与她近些说话,许沛言往后躲了躲说道:“公主,我的手刚刚拿木棍有些脏。”
公主笑了笑道:“我不嫌脏的,我小的时候也喜欢拿着木棍,你是在画画吗?画的什么呀?”
“我在画我娘。”倒不是许沛言要利用公主的同情心,只是陈种粮教许沛言的时候告诉她要在地上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等公主问为何一个人的时候,再提出娘被关起来了就好。
但许沛言现在最想的就是杨听蕊了,所以画的也是她。
公主在宫中经常偷偷看坊间流传的话本,一般孩子画哪个亲人,就说明哪个亲人出意外了。
公主怕眼前这孩子难受,便婉转的问:“你娘她。。。。。。病了吗?”
许沛言摇摇头说:“没有,她和别人一起被林府抓了,说他们偷了九龙玉鼎,但九龙玉鼎压根不在我娘他们手里。”
“是前些日子办婚事的林家吗?九龙玉鼎丢了?”
“嗯,不在新娘子的陪嫁里。”许沛言将几个关键词说出来其实便是完成任务了。
公主震怒,连画也不画了,返回皇城便将九龙玉鼎丢了,乔林俩家扣押百姓的事儿告知国主。
“这俩混账东西!简直是在打朕的脸!”国主气得一摔筷子,连午膳都不吃了,将那狗官和乔林俩家都宣召进了宫内。
巨画前的柴微对吕杉说道:“这回杨听蕊可就能放回来了啊,你可别埋怨我不负责了。”
“负责和负责还是有区别的,老大。”吕杉意味深长的留下这么一句就去忙别的了。
“卖的什么药啊真是。”柴微挠挠头没再理会,不知吕衫所说的负责还要负什么责。
第十三章
铭光国国都不拦停在最初的时候,一切事物都要国主亲自办理,随着国都人口的增加,年迈的老国主实在是力不从心。
借鉴十二地支的名字,便将不拦停分为十二块,每块称为间,每间由各间衙门分管。涉及烧杀抢劫等重大要案才会上报公理门附近的公理司做最后决定,再将结果报给国主,国主这才有时间喘口气。
但将权力分配下去的弊端就是时间一长,各间衙门与各间贵族官官相护,国主不易察觉。
而乔林俩家分别在未间和申间,离皇城较远,国主又是近几年才登基的,一件早已赏赐出去的东西丢了,若不特意上报,国主更不会特意询问。
林家所在的申间,衙门老爷正是那狗官郑忠民,年轻时倒是一表人才,不负爹娘的期待,秉承着忠于国家忠于百姓信念,努力上进考取功名。
可一到了这衙门老爷的位置,才发觉有些事身不由已。尤其是有些关于官员亲戚家的案子,只得小心,不能得罪。办的好便相安无事,办不好,人家的乌纱帽仍在,自己的就不一定了。
最开始郑忠民也是年轻气盛,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哪怕铭光国再大的官,你亲戚犯了错,便包庇不得。
多年前,工部尚书的宠妾田氏,她娘家嫂嫂的哥哥与有夫之妇暗中私会相处,让夫家逮了个正着,上报衙门让郑忠民替着讨个公道。
本来挺清晰的案子,休妻或赔钱都是可以商量的,这与工部尚书更是绕着远的亲戚家的案子,郑忠民怎么也想不到这事儿会得罪工部尚书。
田氏她嫂嫂的哥哥有意将那有夫之妇娶进门,说是什么恩爱已久,怎可拆散,更是不肯赔钱,本是俩人你情我愿的事儿,为何要赔钱。
那夫家一听哪里肯同意,这不蛮不讲理吗,自己被绿了不说,连赔偿都得不到。郑忠民那时还是很公正,让那夫家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并且休了妻。
此结果一出,工部尚书觉得郑忠民没给自己面子,反倒生了气。郑忠民申请修缮府衙的时候,工部迟迟不与批准。
郑忠民气急:他工部尚书就因为这案子生的什么气!太不讲理,实属欺负人。郑忠民上报了公理司,却被工部尚书的姐姐,周贵妃插手添油加醋了一番,到了上一任国主的耳朵里,反倒成了郑忠民的不是,差点儿被辞了官,郑忠民当时心凉了一半。
这肮脏又没处讲理的事儿怎么就让他遇见了。后来还是工部尚书的正室柳氏比较讲道理,偷偷给了郑忠民一百两银子作为补偿。
从那时开始,郑忠民觉得国主如此昏庸,倒不如自己也混日子,能得钱便得钱,谁也不得罪。郑忠民如此的办案作风持续了三十来年,倒真的风平浪静,自己也拿钱拿到手软。
这回的乔林两家老爷都给了郑忠民银钱,意思是九龙玉鼎丢了,他们俩家不敢不报衙门,怕真的有一日倒霉被查了出来是死罪,但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想先压着事情,等找到九龙玉鼎,这事儿就算解决了。
这样一来,所有压力都到了郑忠民这里,他拿了这么多年的钱又在申间作威作福没人管他,他根本管不住自己的手。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钱拿了,若是有事,罪名也得担着。
当郑忠民和乔林俩家老爷刚迈进皇宫大殿,御用的笔筒便从龙椅上砸了下来,笔散落一地,有的笔甚至砸在了三人的脚上。
三人连忙颤巍巍下跪不敢抬头,闭紧了眼睛等待着宣判。
龙椅上坐的是铭光国国主,国主扔了笔筒之后并未说话,大殿死寂一般让下跪的三人觉得好似已经过了奈何桥。
“乔爱卿,你女儿找到了吗?”国主终于张了金口,语气并非是震怒,问的却也不是九龙玉鼎的事儿。
乔老爷稳了稳心神回到:“回陛下,小女并未找到,已派人全力搜寻。”
“你想搜寻的不是你女儿,是九龙玉鼎,是你的身份地位罢了!”国主拍了拍案台。
“国主,九龙玉鼎乃是先主赏赐下来的,自然是要比小女贵重的,臣急着找寻只是怕辜负了先主的厚爱,并非是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啊。”乔老爷一边解释一边磕头,生怕自己的头磕得慢了就保不住了。
“你也不必过多解释,也许有很多事早就错了。”
国主老来得女,对公主那是宠爱至极,听公主回来说到九龙玉鼎丢了,一开始是觉得申间隐瞒不报生气,后来想到乔家女嫁给林家其实只是一场交易,乔林俩家的兴盛居然要拿一女子作为牺牲,若是换做公主被作为交易,那他不得心疼死,所以更加愤怒,国主这回压根不想关心九龙玉鼎,只想快把那可怜的孩子找回来。
跪拜的三人听国主说什么有些事早就错了,听得云里雾里,三人面面相觑,不敢搭腔。
国主站起身,走下台阶,离三个人近了些。三人的膝盖都直打颤,仔细听好像鼓点敲在地上。
“郑卿,早些年,你被冤枉的事情朕有所耳闻,是老国主对你不住。”
郑忠民听到这话呆愣愣的瞅着国主,不再低头:这算什么?道歉?国主与老国主关系又不好怎么能代替他道歉,那我这么多年搜刮人钱财,怄的这么多年的气算什么?凭什么这时候来句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