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崇祯捏了捏拳头,现在陕西的民变已经闹得很厉害了,怎么又多了一股。
  [张献忠就是在崇祯三年的时候,在家乡聚集了十八寨的农民,起兵响应起义军,自号为八大王。由于他小时候读过书,又参过军,还当过延安府的捕快,在那些真正的吃不饱饭的八辈子贫农里,显得格外多谋善断、果敢勇猛,所以很快打出了名堂。]
  朱元璋大吃一惊。
  他本以为大明的敌人就是关外的蒙古、女真,听天幕透露,大明也确实被东虏取代。所以在他的构想中,大明末期似是北宋那般,文恬武嬉才被蛮夷乘虚而入。
  怎么怎么还有遍地的民变呢?
  他感觉自己的心在不断的下坠,似是跌到了无尽的深渊里。
  想当年,他就是在各路起义军中脱颖而出,他励精图治,辖区内尽得民心才走到今日。
  却不想,他创建的大明到最后竟然变成了蒙元那边不得民心,因此遍地起义!
  这感觉,就像是被人狠狠扇了一巴掌。
  [张献忠所部和什么高迎祥李自成一样,一开始都是标准的流民作乱,就如同我们之前讲过的黄巢,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而是躲着官军主力,到处吃大户。
  纵然官兵没法剿灭他们,可他们也过得不轻松。
  因此崇祯七年,张献忠决定南下进入四川,在这里占一块地盘好好发展。]
  朱元璋冷哼一声:乱臣贼子,还想着学朕不成!
  [他一开始很顺利的攻下了夔州,又想进军太平府。可算盘打的挺好,没想到秦良玉得到消息,已经率兵赶来了。
  这时的秦良玉已经是花甲之年,但她和白杆军的赫赫威名依旧能震慑天下。张献忠秉持着流寇打不过就跑的原则,偷偷的润了。
  但秦良玉是个擅兵法的将军,岂能轻易放过他?她早遣了自己的儿子马祥麟去截断张献忠的退路,母子前后夹击,大败张献忠,逼着他退出了四川,跑去了湖广。]
  虽然是还没发生的事情,但崇祯听的也非常高兴,他甚至计划着要不要把秦良玉调到陕西去剿灭那些流寇。
  [张献忠在湖广也不好过,又一路被赶到了河南。这时不光是他,基本各路的农民军都被驱赶到了河南境内,陷入了官兵的包围圈中。对于明廷来说,看上去一片形式大好。
  但这些起义军不可能乖乖的引颈就戮,他们也联合起来,寻找出路。
  张献忠就和李自成一起,在第一任闯王高迎祥的带领下,向东进发。
  虽然是流寇,但是面对生死关头,他们还是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冲破了东路的围剿,直指大明的中都凤阳。]
  这一句话,让老朱家的祖孙几代都屏住了呼吸,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会吧,不会吧
  [张献忠带着手下的人马突破官兵的包围圈,越战越勇,不到半天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俘虏了凤阳知府。
  而且这时的张献忠也很会搞收买人心那一套。他先是当着凤阳百姓的面,历数这位知府的罪行,立即处以极刑,让百姓拍手称快。然后又把战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了凤阳的贫苦百姓。
  一套操作下来,凤阳底层人民以为来了青天大老爷,全都拥戴张献忠。]
  朱元璋脸色阴沉的都能滴出水来。
  凤阳可是他的老家!而且他自践祚以来处处优待凤阳百姓,他相信他的后世子孙也不会刻薄了此地。但他的老乡亲,仍然不顾大明二百年的恩遇,竟然欣然归附一个流寇贼子!
  他怒到极点,反而自嘲的扯了一下嘴角,想到大明二百多年来对这些官绅士人又何曾亏待过。就算他打算严刑峻法约束各级官吏,不出百十年也早就变样了。只看他们后世做的事,比之两宋的文官也不遑多样。
  老百姓求得不过是个温饱,凤阳的大小官那时就不贪不蠹么?恐怕是逼的他那些老乡穷途末路了,才会随便给点吃的就行。
  朱元璋提笔在澄纸上写下吏治两个字,又在下方笔走龙蛇的写了一个大大的杀。
  [收复人心后,他就开始征集这些百姓给他干活。
  他先是砍光了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龙兴寺--就是当初八八出家的那座皇觉寺。
  百姓十分配合,毫无怨言,因为砍下来的木头他们可以抱回家去烧火,拆下来的砖石木料也能偷偷砌堵墙,总比家里的茅草屋好呗。
  折腾了这些还不算,张献忠接下来整了个大活。
  他把老朱家的祖坟给掘了!]
  崇祯听到这里也惊的厥过去了。
  在他的治下出了这种事,这这让他就是立时死了也无颜去见各位祖宗啊!
  他欲哭无泪,想求天幕上的那位仙子,立马把他收走吧,哪怕当个仙女的座下童子,也比修补大明的江山社稷好的多。
  皇帝当到他这份上,还有什么脸活着。
  一想到这天幕至少京畿地区都能看得见,他是真的要哭出来了。
  朱元璋听到祖坟被刨了的时候,正好写完一个杀字。他愣了一瞬,不自觉握紧了拳头,只听嘭的一声,上好的白玉紫豪湖笔就断成了两节。
  那断掉的半截笔杆飞弹而出,划过一个弧度,落在了众位心腹臣子的面前。
  众人像是才醒过神来一样,唬的从椅子上跳起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请陛下节哀。
  朱元璋抖了抖脸上的肉,嚯的站起来,怒声道:放屁!老子有什么可节哀的,祖坟现在还好好的呢!
  大殿内外更安静了,而且安静里还透着一丝诡异。
  毕竟随着陛下正式登基称帝,早已洗刷去了身上的江湖气,成了一个威重深沉的合格帝王。这样难得的失态,怕是陛下已经气到失去理智了。
  想到这里,众人更加战战兢兢,连大气都不敢喘。
  [崇祯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穿上了丧服,跑到太庙去请罪痛哭,又革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连早就革职、在家抠脚的五省督师都没放过,定了死罪。
  如此人头滚滚,多少起了点作用。虽然农民军不断壮大,但解除危机后大多各自为战,官兵发了狠,围剿的效果比以前好的多。
  张献忠一时无法,只能暂时接受了诏安。
  但他留了个心眼,就是拒绝改编和调遣,也不受官衔。这与其说是诏安,不如说是暂时和明廷讲和,休养生息。]
  混账,简直混账!朱棣把面前的龙书案拍的砰砰作响,大骂道:反贼气势已成,还有着挖坟之仇,怎么好放任他们这般自行其是。就该一鼓作气,狠狠打散了他们,把各部将领都抓起来才对!
  [张献忠蛰伏期间也没闲着,他囤积粮草,操练兵马,甚至自己还在不停的研究兵书战法。
  到了崇祯十二年,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又联合了罗汝才等人再次举兵起事。]
  嘭嘭嘭-朱棣拍着桌子,恨声道:我说什么来着!
  [罗汝才起兵后再次入川,基本拿的就是上次张献忠的剧本:打夔州,然后听说秦良玉来了,立马逃跑,秦良玉领兵一路追击,击杀俘虏了罗汝才帐下多名将领,最后甚至夺取了罗汝才的帅旗!
  逼得罗汝才北上跑了,再不敢来四川。]
  崇祯虽然被抬回了殿内,但一点没耽误他听天幕的内容。
  他现在心里凄惶惶,嘴里苦涩的不行,真想大吼一声:衮衮诸公连一巾帼都不如,还有什么连活着,不如跟朕一起死了,再去给列祖列宗赔罪吧!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 番外秦良玉6
  ◎严令禁止裹脚◎
  [这时的大明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可文官还在内斗。
  当时领兵剿匪的督师杨嗣昌和四川巡抚私下不和,杨嗣昌把四川的官军精锐都调走去湖广平叛,让四川巡抚配合他的战略,守住哥哥关隘即可。
  可巡抚哪里会听他的话?他干脆摆烂,采用消极防守的战略,只带着两万老弱残兵守着重庆,让秦良玉带兵护卫重庆郊区,另一个将军张令守重庆附近的关口,其他一概不敢。]
  因为奢安之乱还没消除的缘故,崇祯也研究过西南地区的兵策地图,听到这话感觉太阳穴突突的跳,气的他想杀人。
  兵戎大事,岂能这般意气用事!
  别让他知道那时的四川巡抚是谁!
  [说实话,杨嗣昌调兵不全是因为他和四川巡抚的恩怨,确实是符合战略的。但是他带走了四川的精锐,可给了张献忠机会。
  没坚持多久,张令就战死了,秦良玉听到消息大吃一惊,立马派兵去救援,但为时已晚。白杆兵虽然赫赫扬名,可兵力不足,对付不了张献忠十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