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但是吧,有一个叫刘辰的人,他当时在朱元璋军中当着一个叫典签的小官,后来写了一本《国初事迹》,里面说刘福通没死,是和小明王一起被送到滁州去了。
  因为是近人所著,再加上同时期一个叫权衡的人所写的《庚申外史》也是差不多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影响力也很多,甚至后来的《新元史》《简明中国通史》都采用了这种说法。]
  [而这也关系到小明王的结局。
  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来应天,结果半路船沉了,小明王淹死了。
  之前那些说刘福通没死的,如《庚申外史》,就说刘福通是在这里和小明王一起淹死的。
  但画戟我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有一个疑惑,就是想刘福通这种首先举起义旗,呼风唤雨当了十几年领导人的领导人,真的是这种甘愿寄人篱下,受人摆布的性格么?
  所以,我不信哈哈哈,我就简单粗暴的觉得,刘福通死在了安丰,是小明王自己去的滁州,然后再去应天的,这也很符合他一直以来当个傀儡的性格,恰如汉献帝刘协一般。
  各位观众老爷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朱元璋十分不满:胡说八道!咱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就是,谁不知道元帅高义!一定是后人在胡乱编排。
  [至于小明王淹死到底是意外,还是朱元璋授意,还是底下的将领自作主张,那就更难分辨了。
  朱元璋的第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编辑的《通鉴博论》里,称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
  你别说,这个廖永忠还真的有前科,《明史廖永忠传》里就写了,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说:廖永忠功勋卓著,本来是值得一个国公的爵位的。但是这孙子总喜欢派儒生窥探朕的心意,朕不开心,只给封侯爵。
  所以说这个廖永忠还真有可能是自作主张,想替朱元璋解决这个难题,结果拍马蹄子上,给自己拍死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夹带私货,替我们八八辩白的,因为我始终觉得他早期是个体面人,用不着靠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但到底他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我想说的是,如果用吴或者宋来做年号,那么就表明,朱元璋的法统来源自韩宋小朝廷。而韩宋继承自谁?是韩山童宣称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孙这个血缘逻辑。
  那么就是北宋-南宋-韩宋-朱吴,这条继承链。
  但朱元璋并不想要这条法统链。
  因为这里面没有元朝的位置,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南宋更是偏安小朝廷。那他对于那广大的漠南漠北、辽东高丽、西域诸国的法理去哪里找?]
  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朱元璋看向坐在一边榻上的李善长和朱升,他们文人最擅长搞这种东西。
  只见朱升抚着胡子连连点头:不错,法理自然重要。
  韩宋小朝廷,不够格。
  [虽然我们都说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内,但在古代,尤其极上层的官僚阶级,是很看重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的。
  所以朱元璋要的是大元的法统,他要继承的是元廷的法理--宋运既终,元廷入主中原是符合天命的,但元廷多行不义气数终了,现在轮到我老朱代替元廷,来统治天下了,所以元廷的地盘都需要跪拜我这个新的天下之主!
  所以我们能看到,朱元璋让人编撰的《元史》,里面称刘福通为妖人,管红巾军叫贼,明朝也继续禁止白莲教。]
  [这也是我前面提到《周易》中那句大明终始的原因。]
  [好啦!无论如何,朱元璋不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南征北成功统一的,还是唯一一个以农民,哦不流民额也可以说是和尚出身,最后一跃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的。
  他就是得国最正!]
  [元末就讲到这里啦,大家一键三连,我会尽快肝下一个视频哦,爱你们!]
  【作者有话说】
  元末就讲到这里啦,下章是评论区,然后就是明末。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章 评论区
  ◎榜一大哥朱元璋◎
  秦始皇现在已经可以很熟练的一键三连并打赏了,然后点开了评论区。
  [木子不是李:除了大唐,最喜欢的就是大明了!除了秦皇唐宗,我们八八也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吧!(狗头)不过要说遗憾的话,可能就是明朝没有实控整个新疆吧。]
  秦始皇看到这条评论脸色不虞,上次说那个李世民的时候,已经说他是千古一帝了,这次这个朱元璋也能当上?到底一共有几个啊!千古一帝,一帝,那就是只能有一个!
  他眼角瞥见一脸吃瓜样子的刘季,开始点名:刘季,你来说说什么叫千古一帝?
  刘季心里一紧,陛下对他直呼其名,看样子是心情不大美丽,他感觉拿出自己早年做游侠忽悠人的本事:陛下,这千古一帝,顾名思义就是千古第一人。自三代唐尧虞舜起,到如今的陛下,再到后世那些许多的帝王,排第一的自然就是千古一帝。
  哦,那你说说谁称得上千古一帝?
  刘季叉手行了一礼:自然是陛下。
  巧言令色。
  陛下,别的不说,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便是您创立的,且观之天幕,世世代代的流传了下去。如果没有陛下,又哪里来的千古一帝这个称谓呢?
  这点始皇自己早就暗暗得意过,因此便不动声色。
  刘季又道:且陛下所里的郡县制,也是开天辟地之举,后世也传承了下去
  哦?你也认为朕的郡县制是壮举?他可是记得,眼前这位成了汉高祖后,用的是什么郡国并行。
  刘季额见隐隐有汗冒了出来,不知道今天怎么回事,陛下逮着他一个人问个不停,他生怕自己一个答不好,就被眼前这位传闻暴虐的始皇帝给下狱了,但面色还是维持的很平静:自然是陛下的千秋壮举。
  且观那天幕所演后世,大家都不再说自己是哪国人,而只说籍贯是某地,便可知郡县制的好处。
  刘季又抬头偷偷瞧了一眼,见始皇帝不置可否,摸不准他的心思,便又加了一句:只是西东两周八百年,尤其近几百年来各国哦不,各地彼此见攻伐不休,民心怕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弥合的。
  嗯汉高祖果然有点东西。
  始皇帝对于这个摘了自己桃子的开国之君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可偏偏又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这大概也是汉朝分封自己的儿子,采取郡国并行的原因吧。
  话说朕的儿子也不少。
  等他沛县那个小团体到了,朕就把他们抓起来,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干活,看他们还怎么造反!
  天幕还在滚动,他又继续去看。
  [魈魈不知道哦:同意楼上!唉,安史之乱后,中原王朝的兵锋再也没出过葱岭了,导致我们现在都不能说一句自古以来]
  [休伯利安清洁工:作为一个日常被中亚小语种专业折磨的人,我只想说快给秦始皇一张世界地图吧,我不想再看见这些蚯蚓文了啊啊啊!]
  始皇帝心情好了些,后辈还是很认可他的。他要努力再活三十年,然后也打到那什么咸海去!
  ***
  李世民也开始看精选评论。
  [福宝是个善良的小熊:我大明,天下无敌!哈哈哈哈,自唐朝之后,虽说有个大宋,但实际上跟南北朝也没啥区别,蒙元的百年统治又倒退的很,要不是天降猛男朱八八,可能华夏文明真的会断代。]
  [草莓超甜哒:而且我最近才知道,明朝是实控乌斯藏诶!连唐朝都和吐蕃打生打死的,大明初期就是无敌啊。]
  [冰箱没我会制冷:楼上在放什么狗屁,吹明就吹明,怎么还非得踩一脚唐?大唐前中期是温暖期,地球平均气温高的连青藏高原都能种小麦,所以吐蕃才能出来晃悠,到了晚唐气温骤降,吐蕃不是立马就拉胯了。没文化就多读书!]
  啊这这个观点倒是很新颖,他赶紧在一旁的锦盒里翻找,拿出临摹的关中地区卫星图。看着后世的黄土高坡,再想想现在关中都能种柑橘
  确实挺热的,热的他每年夏天在这太极宫里都难受,凑钱也想修行宫。
  那么怎么让吐蕃那边老实起来呢?
  而且看着意思,后世很看重实控但大唐现在对附属国都是统而不治,算不上实控难道在后世眼里这些都不算是大唐的功绩么?
  [嘟嘟大魔王: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安西王阿难答!我弱弱的问一句,就是因为他,所以咱们西北才绿化的么?]
  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