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师父胆子真大,玄安和玄度一起擦了擦汗。
玄衍端坐上首,不动声色地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盏,冷静地提醒青虚子:“师父,大过年的,为保平安,你最好别在我面前提及你的香火钱是怎么来的。”
今天是个好日子,青虚子打量着玄衍不会生气,浑不畏惧,继续笑眯眯地道:“话说,那位姓傅的女善信真是崇道之人,隔三岔五就过来拜神,不但供奉香火,有时还会和老道论及道经释义,颇有见地,老道我对她十分喜爱,明儿元日,不如送她一张平安符,祈福驱邪,也算我们云麓观对善信的答谢之意。”
玄衍目光微微一动。
就在这时,门外道童来禀:“师兄,太子殿下驾临,来接师兄回宫守岁,此刻在山门外候着,请师兄示下。”
大殿里骤然安静了下来。
玄安和玄度对视了一眼,又一起去看玄衍的脸色。
青虚子咳了一下,委婉地劝说玄衍:“你去年这时候在漠北、前年这时候在冀州,唯有今年,好不容易在长安,今儿正是团圆日,难怪家人想念,不如归去一聚,成全骨肉亲情。”
“我已出家,何来家人?”玄衍的脸色沉静如水,不见喜也不见怒,漠然地道,“把这话转告太子,叫他回吧。”
道童踌躇不敢去。
玄衍挑了挑眉毛:“怎么,我的话你没听清楚吗?”
小道童差点吓哭了。
青虚子无奈,只好起身,带着道童一起出门去应付了,殿中诸人一时都不敢言语。玄衍坐在那里,安静地喝茶,面上不见丝毫波澜。
青虚子过了半天才回来,进了门,看了玄衍一眼:“太子殿下实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此吃了闭门羹,也并不怪罪,反而对你多有关切,叫我代转问候之意,这才走了。”
他叹了一口气,又道:“玄衍,不是师父说你,你的性子也太怪,这般孤僻傲慢又有什么好处,白在外头担了个恶名罢了,依我看,做人啊,还是要周全圆滑为好。”
玄衍难得露出了一个笑容,慢慢地道:“师父,你在说什么?我若周全圆滑,这天下就该不太平了,如今这样,叫做清静无为,才能皆大欢喜。”
他的笑容似乎是温和的,但他的目光中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意味,冰冷,深沉,以及一种不可捉摸的煞气,宛如锐利的锋刃。
青虚子情不自禁打了个寒战,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坐回位置去,把自己装成了一只鹌鹑,不再吭声。
众弟子埋头喝茶。
殿中香炉里燃着百和香,取其清气破秽而除旧,此时烟絮散开,因殿中人不语不动,渐至浓郁,在莲花幡间逶迤如轻纱。
玄衍的目光从烟絮间漫不经心地掠过,忽然又开口问了一句:“对了,师父,你方才说什么来着?”
青虚子吞吞吐吐:“哦,我说你性子太怪,我说错了……”
“不对,上一句。”
青虚子犹豫了一下:“呃,太子殿下乃谦谦君子……”
“再上一句。”玄衍的脸色开始沉了下来。
青虚子苦苦思索了片刻,猛然福至心灵,忙道:“哦,说到要给女善信送平安符。”
玄衍神情稍缓,语气却是倨傲:“女善信如此虔诚,又供奉诸多香火,单单一张平安符,未免要叫人嘲笑我们云麓观过于寒酸,我颇觉面上无光。”
青虚子揣摩着玄衍的脸色,犹豫地道,“那再送她几卷道经?”
“她要道经作甚?”玄衍的目光明显不耐。
青虚子又要流汗了:“那、那、那要如何才好?”
玄衍看着青虚子,面无表情:“她一个弱质女郎,为先人祈福,独居山间,如此情形,师父既为修道之人,当心怀苍生,怎么还来问我?”
“嗯?”青虚子有些呆滞,他听不太懂玄衍的话,他重复了一遍,费劲地琢磨着字里行间的意思,“一个弱质女郎,为先人祈福,独居山间……”
“不错,独居山间,无亲无靠。”玄衍稍微提示了一下。
“呃,无亲无靠?”青虚子急得直揪胡子,“然后呢?”
还是玄安厉害,在玄衍身边伺候久了,多少能够琢磨出几分,他试探地接口道:“女善信既如此可怜,我们修道之人,当持悲悯之心,这么着,大年夜的,请她过来,到观里烧一柱香、吃一顿斋饭,叫她沾沾三清祖师的福气,这岂不是比平安符要强些?”
玄衍矜持地抬起下颌,漠然道:“我不过顺带一提罢了,此事,师父自去斟酌,无我无关。”
这世间怎么会有如此矫情的人?
青虚子恨不得把玄衍暴打一顿,但他毕竟不敢,只得再次起身,认命地道:“是,玄安说得极是,师父我这就去请女善信过来,这方圆十里,通共就这一户人家,相邻即是有缘,不如凑在一处热闹些。”
老道士
又带着道童出门去了。
玄安十分机灵,领着左右几个师弟去取水备茶,水要山顶松针上的雪化开的水,茶要今年宜兴内贡的阳羡茶,为表隆重,又找了一套梅子色的影青茶盏出来。
玄度跟在后头,扯了扯玄安的袖子,压低声音,道:“师兄好清静,你却提议叫外人过来,喧哗吵闹,小心惹得师兄不快。”
“你懂什么?”玄安偷偷指了指玄衍,小声道:“你看看,师兄如今不过才二十三岁,却似垂暮之年,自困于这方寸之地,连话也不说两句,有什么意思?自那女善信来了后,师兄生气的次数格外多了一些,说的话也格外多了一些,难道不好吗?”
玄度瞧不出有什么好,大过年的,他也不想和玄安争辩,摇了摇头,“啧啧”了两声。
玄衍静坐喝茶。
两柱香后,青虚子回来了,身后跟着却还是只有那个小道童。
第17章 过年时心里想着你
他进门,脱了蓑衣,抖了抖身上的雪珠子,抱怨道:“玄安就是多嘴,人家可怜什么,她早就下山回家过年去了,那宅子里只留了两个看守的下人,外头怪冷的,累我白跑一趟。”
他故意瞟了玄衍一眼:“想想也是,女善信那等气度样貌,一看就知道出身高贵,世家大族最是讲究礼仪道德,断不会让自家女郎独自在外守岁过年,你们呢,都是瞎操心。”
玄安拼命朝青虚子使眼色。
玄衍却没有说话,他神情冷漠,站起身,负手走到门外,抬眼望去。
空庭覆雪,枯枝嶙峋,四下皆白,暮岁须臾,浮云将沉去,天与地皆茫茫。
他想起了那日她跪在雪地里,曾对他说的一句话,天地之大,却无家可归。
说得极是。
——————————
花厅的四个角落放着炭盆,里面烧着银丝白霜炭,偶尔发出一点“噼啪”的声响,厅中暖意融融,门窗上的暗金织锦帘子垂落,紫檀屏风后的博山炉里点着雪中春信,恍惚间,寒岁辞去,春意将至。
傅家上下十几口人一起聚在这里,热热闹闹的。
就在方才,宫里送来了沈皇后赐给傅棠梨的节礼,一斛拇指大小的滚圆东珠、一柄松鹤脂金如意、一架珐琅镶碧玺的座屏,外加两匹松江府上贡的浮光云罗缎,此刻,东西还摆在桌案上,琳琅璀璨。
傅家上下众人围着傅棠梨,纷纷恭维,一时笑语晏然。
傅棠梨镇定自若,一一谢过,言行温恭得体,看得傅方旭频频点头。
傅方旭共有三子一女,女儿嫁入河东望族,三子皆入朝为官,如今算得上荣华盈门,儿孙绕膝,傅方旭颇为欣慰。
长房长孙傅殊白凑趣,拿出自己写的春联,笑着问道:“祖父来看看,孙儿这幅字写的如何?”
傅方旭沉吟片刻,朝傅棠梨招了招手:“雀娘,来。”
“祖父有何吩咐?”傅棠梨听话地上前。
傅方旭将那幅春联交到傅棠梨手上,笑吟吟地道:“你大哥的字是极好的,给你,贴到你院子的门上,我看不错。”
傅棠梨接过,客气朝傅殊白致意:“那就多谢大哥了。”
傅方旭拍了拍傅棠梨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你大哥和你一样,聪明又懂事,我们傅家呢,最有出息的孩子就是你们两个了,雀娘,来日嫁入东宫,莫忘在太子殿下面前多多提及你们手足情深,你大哥现如今在户部做事,可惜只是个小小的主事,来日他的官位若有所升迁,于你也大有益处,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傅芍药坐在边上,不屑地撇了撇嘴,大过年的,她终于被解除了禁足,此时心中不服,也不敢多说什么。
傅殊白自己有些脸红:“祖父说这个作甚,我们一家兄妹,自是相互倚望,何须交代。”
傅棠梨微微躬身:“是,祖父今日所言,我懂,也记下了,祖父放心。”
傅方旭捋须而笑。
二房的夫人张氏看得眼热,厚着脸皮挨过去,拉住傅棠梨的手,亲昵地道:“雀娘早前一直在渭州住着,才回来没两年,转眼又要出嫁了,真叫人舍不得,等你和太子殿下成亲后,二伯母能不能时常去东宫探望你呢?”
玄衍端坐上首,不动声色地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盏,冷静地提醒青虚子:“师父,大过年的,为保平安,你最好别在我面前提及你的香火钱是怎么来的。”
今天是个好日子,青虚子打量着玄衍不会生气,浑不畏惧,继续笑眯眯地道:“话说,那位姓傅的女善信真是崇道之人,隔三岔五就过来拜神,不但供奉香火,有时还会和老道论及道经释义,颇有见地,老道我对她十分喜爱,明儿元日,不如送她一张平安符,祈福驱邪,也算我们云麓观对善信的答谢之意。”
玄衍目光微微一动。
就在这时,门外道童来禀:“师兄,太子殿下驾临,来接师兄回宫守岁,此刻在山门外候着,请师兄示下。”
大殿里骤然安静了下来。
玄安和玄度对视了一眼,又一起去看玄衍的脸色。
青虚子咳了一下,委婉地劝说玄衍:“你去年这时候在漠北、前年这时候在冀州,唯有今年,好不容易在长安,今儿正是团圆日,难怪家人想念,不如归去一聚,成全骨肉亲情。”
“我已出家,何来家人?”玄衍的脸色沉静如水,不见喜也不见怒,漠然地道,“把这话转告太子,叫他回吧。”
道童踌躇不敢去。
玄衍挑了挑眉毛:“怎么,我的话你没听清楚吗?”
小道童差点吓哭了。
青虚子无奈,只好起身,带着道童一起出门去应付了,殿中诸人一时都不敢言语。玄衍坐在那里,安静地喝茶,面上不见丝毫波澜。
青虚子过了半天才回来,进了门,看了玄衍一眼:“太子殿下实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此吃了闭门羹,也并不怪罪,反而对你多有关切,叫我代转问候之意,这才走了。”
他叹了一口气,又道:“玄衍,不是师父说你,你的性子也太怪,这般孤僻傲慢又有什么好处,白在外头担了个恶名罢了,依我看,做人啊,还是要周全圆滑为好。”
玄衍难得露出了一个笑容,慢慢地道:“师父,你在说什么?我若周全圆滑,这天下就该不太平了,如今这样,叫做清静无为,才能皆大欢喜。”
他的笑容似乎是温和的,但他的目光中却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意味,冰冷,深沉,以及一种不可捉摸的煞气,宛如锐利的锋刃。
青虚子情不自禁打了个寒战,回过神来,勉强笑了笑,坐回位置去,把自己装成了一只鹌鹑,不再吭声。
众弟子埋头喝茶。
殿中香炉里燃着百和香,取其清气破秽而除旧,此时烟絮散开,因殿中人不语不动,渐至浓郁,在莲花幡间逶迤如轻纱。
玄衍的目光从烟絮间漫不经心地掠过,忽然又开口问了一句:“对了,师父,你方才说什么来着?”
青虚子吞吞吐吐:“哦,我说你性子太怪,我说错了……”
“不对,上一句。”
青虚子犹豫了一下:“呃,太子殿下乃谦谦君子……”
“再上一句。”玄衍的脸色开始沉了下来。
青虚子苦苦思索了片刻,猛然福至心灵,忙道:“哦,说到要给女善信送平安符。”
玄衍神情稍缓,语气却是倨傲:“女善信如此虔诚,又供奉诸多香火,单单一张平安符,未免要叫人嘲笑我们云麓观过于寒酸,我颇觉面上无光。”
青虚子揣摩着玄衍的脸色,犹豫地道,“那再送她几卷道经?”
“她要道经作甚?”玄衍的目光明显不耐。
青虚子又要流汗了:“那、那、那要如何才好?”
玄衍看着青虚子,面无表情:“她一个弱质女郎,为先人祈福,独居山间,如此情形,师父既为修道之人,当心怀苍生,怎么还来问我?”
“嗯?”青虚子有些呆滞,他听不太懂玄衍的话,他重复了一遍,费劲地琢磨着字里行间的意思,“一个弱质女郎,为先人祈福,独居山间……”
“不错,独居山间,无亲无靠。”玄衍稍微提示了一下。
“呃,无亲无靠?”青虚子急得直揪胡子,“然后呢?”
还是玄安厉害,在玄衍身边伺候久了,多少能够琢磨出几分,他试探地接口道:“女善信既如此可怜,我们修道之人,当持悲悯之心,这么着,大年夜的,请她过来,到观里烧一柱香、吃一顿斋饭,叫她沾沾三清祖师的福气,这岂不是比平安符要强些?”
玄衍矜持地抬起下颌,漠然道:“我不过顺带一提罢了,此事,师父自去斟酌,无我无关。”
这世间怎么会有如此矫情的人?
青虚子恨不得把玄衍暴打一顿,但他毕竟不敢,只得再次起身,认命地道:“是,玄安说得极是,师父我这就去请女善信过来,这方圆十里,通共就这一户人家,相邻即是有缘,不如凑在一处热闹些。”
老道士
又带着道童出门去了。
玄安十分机灵,领着左右几个师弟去取水备茶,水要山顶松针上的雪化开的水,茶要今年宜兴内贡的阳羡茶,为表隆重,又找了一套梅子色的影青茶盏出来。
玄度跟在后头,扯了扯玄安的袖子,压低声音,道:“师兄好清静,你却提议叫外人过来,喧哗吵闹,小心惹得师兄不快。”
“你懂什么?”玄安偷偷指了指玄衍,小声道:“你看看,师兄如今不过才二十三岁,却似垂暮之年,自困于这方寸之地,连话也不说两句,有什么意思?自那女善信来了后,师兄生气的次数格外多了一些,说的话也格外多了一些,难道不好吗?”
玄度瞧不出有什么好,大过年的,他也不想和玄安争辩,摇了摇头,“啧啧”了两声。
玄衍静坐喝茶。
两柱香后,青虚子回来了,身后跟着却还是只有那个小道童。
第17章 过年时心里想着你
他进门,脱了蓑衣,抖了抖身上的雪珠子,抱怨道:“玄安就是多嘴,人家可怜什么,她早就下山回家过年去了,那宅子里只留了两个看守的下人,外头怪冷的,累我白跑一趟。”
他故意瞟了玄衍一眼:“想想也是,女善信那等气度样貌,一看就知道出身高贵,世家大族最是讲究礼仪道德,断不会让自家女郎独自在外守岁过年,你们呢,都是瞎操心。”
玄安拼命朝青虚子使眼色。
玄衍却没有说话,他神情冷漠,站起身,负手走到门外,抬眼望去。
空庭覆雪,枯枝嶙峋,四下皆白,暮岁须臾,浮云将沉去,天与地皆茫茫。
他想起了那日她跪在雪地里,曾对他说的一句话,天地之大,却无家可归。
说得极是。
——————————
花厅的四个角落放着炭盆,里面烧着银丝白霜炭,偶尔发出一点“噼啪”的声响,厅中暖意融融,门窗上的暗金织锦帘子垂落,紫檀屏风后的博山炉里点着雪中春信,恍惚间,寒岁辞去,春意将至。
傅家上下十几口人一起聚在这里,热热闹闹的。
就在方才,宫里送来了沈皇后赐给傅棠梨的节礼,一斛拇指大小的滚圆东珠、一柄松鹤脂金如意、一架珐琅镶碧玺的座屏,外加两匹松江府上贡的浮光云罗缎,此刻,东西还摆在桌案上,琳琅璀璨。
傅家上下众人围着傅棠梨,纷纷恭维,一时笑语晏然。
傅棠梨镇定自若,一一谢过,言行温恭得体,看得傅方旭频频点头。
傅方旭共有三子一女,女儿嫁入河东望族,三子皆入朝为官,如今算得上荣华盈门,儿孙绕膝,傅方旭颇为欣慰。
长房长孙傅殊白凑趣,拿出自己写的春联,笑着问道:“祖父来看看,孙儿这幅字写的如何?”
傅方旭沉吟片刻,朝傅棠梨招了招手:“雀娘,来。”
“祖父有何吩咐?”傅棠梨听话地上前。
傅方旭将那幅春联交到傅棠梨手上,笑吟吟地道:“你大哥的字是极好的,给你,贴到你院子的门上,我看不错。”
傅棠梨接过,客气朝傅殊白致意:“那就多谢大哥了。”
傅方旭拍了拍傅棠梨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你大哥和你一样,聪明又懂事,我们傅家呢,最有出息的孩子就是你们两个了,雀娘,来日嫁入东宫,莫忘在太子殿下面前多多提及你们手足情深,你大哥现如今在户部做事,可惜只是个小小的主事,来日他的官位若有所升迁,于你也大有益处,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傅芍药坐在边上,不屑地撇了撇嘴,大过年的,她终于被解除了禁足,此时心中不服,也不敢多说什么。
傅殊白自己有些脸红:“祖父说这个作甚,我们一家兄妹,自是相互倚望,何须交代。”
傅棠梨微微躬身:“是,祖父今日所言,我懂,也记下了,祖父放心。”
傅方旭捋须而笑。
二房的夫人张氏看得眼热,厚着脸皮挨过去,拉住傅棠梨的手,亲昵地道:“雀娘早前一直在渭州住着,才回来没两年,转眼又要出嫁了,真叫人舍不得,等你和太子殿下成亲后,二伯母能不能时常去东宫探望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