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环境安静下来,他总算有心思望向棋局。
“大延若有这样的将来。”周蒙叹息一声,落下棋子,“天下危矣。”
晋昭很快又再落一子,封住周蒙去路。
她道:“也不尽然,这些人如今虽顽劣,但自幼浸染在官绅世家之中,为官做事之能,也会比常人强上不少,真到了官场,也会如鱼得水。”
周蒙冷哼一声,指尖轻捻棋子,望着棋局,道:“什么能?结党营私、同流合污之能!这些人到官场上,便又要千方百计以权谋私、壮大家业,他们入官场是如鱼得水了,大延的百姓都要渴死!”
棋子落在盘中,啪嗒一声脆响。
周蒙收回手,叹道:“让本宫失望的,是那几个寒门子弟的孩子,父辈好不容易熬出头来,未成想子辈却那么快便与那些纨绔子弟混在一起。”
晋昭看了周蒙,笑着再落一子。
她道:“人性如此,殿下何必失望?”
晋昭棋子一落,周蒙很快便看出她的破绽来。
他单手捏着旗子,摩挲一下,便很快落下了去。
“呵……人性……”他冷声道,“那依你这么说,这世上岂不人人如此?我大延弊病便永远去不了?”
晋昭像是没察觉到周蒙留下的陷阱,随手一子落入盘中。
她道:“说来大延弊病,也未见得全在这些人。”
“你这是何意?要替他们说话不成?”
周蒙顿时有些气恼,再落一子,道:“瞧他们在底下一掷千金的模样……半炷香的功夫,那几个砸出的钱,要顶过小半国库了,钱都在他们手中,如此挥霍……北境将士想吃个饱饭,却还要看胡氏眼色!”
晋昭见周蒙动怒,倒也没有惶恐,反而问道:“殿下可还记得苏诃?”
周蒙冷哼一声,道:“自然记得,与你一同中榜,瞧着是最老实的一个,不想不过半年,竟也开始贪起来……”
晋昭闻言,只轻笑,抬手落子,又道:“这苏诃,说来臣也知他底细,他家中贫寒,妻儿病幼,当初方到京时,过得很是辛苦。”
“你是说,他贪也是因为有苦衷?”周蒙气极反笑,道,“那朝中那么多清贫的人,岂不人人都要纵着他们贪?”
晋昭摇摇头,道:“苏诃收那五百两,并非是为了妻儿。而是为了留在京中。”
“你这话说的……”周蒙轻蔑一笑,道,“难道有人逼他收不成?”
“如果臣说是呢?”晋昭抬眸看向周蒙,道,“苏诃自入仕来,一家三口连同老母,住在城中最偏的一间小舍中,整日吃糠咽菜,所有的俸禄都用来给妻子看病,那箱白银,他一分也没有动。”
“那又如何?”周蒙冷然道,“他终究是收下那五百两。”
他再落下一子,将盘中被封死的黑子提了出来,心下暗道,这晋昭久负盛名,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他道:“你说有人逼他,那逼他收钱的,又是何人?”
周蒙语气一顿,问道:“胡氏?”
晋昭只望着棋盘,道:“倒还真不是他们。”
“说来臣也并非同情苏诃,他收下那箱银两时,便该想到有今天。”良久,她取出一子,落在盘中,“只是审苏诃时,他的一番话,让臣感悟良多……他说羡慕臣,那时臣只当他是羡慕陛下的恩宠,可过些时再看……他应当是羡慕臣身无所绊,一身轻。”
周蒙一子得力,便开始乘胜追击,紧随晋昭落子。
他道:“有人用他妻儿威胁他了?”
“不用威胁。”晋昭忽然跳出包围再落一子,“那些人只需要找个由头,调他去西南……明面上是升迁,可苏诃那一家子,哪能跟着他去西南呢?只怕是还没到那,便要折在半途。”
周蒙皱眉:“他不能将妻儿留在京中?”
晋昭忽然嗤地一笑,道:“殿下,苏诃在京中可没有房产。”
“那就将他们送回老家。”
晋昭摇摇头:“他若一人赴往西南,独留老母照顾病弱的妻子,还有那未出襁褓的幺儿,只怕便要有人参他不孝了。”
周蒙望着棋盘,头疼起来:“他难道就没别的兄弟姊妹了吗?”
晋昭道:“家中七个孩子,活到成年的,只有两个,倒是还有一个姐姐……”
晋昭看着周蒙眼底升起的星点希望,又道:“当初为了让一家人活下来,姐姐在七岁时便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了。”
“童养媳?”周蒙疑惑不解,“何意?”
晋昭答道:“就是将自家女儿卖给别人家做媳妇。”
见周蒙仍似不解,晋昭也不欲再答,只抬手示意他落子,道:“相当于这个孩子,从此与自家再无关联了。”
周蒙想起了自己的小郡主,不由得皱起眉来:“这如何舍得……”
“舍不舍得的,只怕也没工夫去想了……”晋昭叹道,“那几年闹蝗灾,不卖,一家人便要一起死,卖了,至少活了几个下来。”
周蒙低下头,半晌不说话。
良久,他才落子道:“也不是人人如此吧……”
晋昭道:“臣去过齐州、青州、也在锦州待过两个月,蝗灾、海啸、兵乱……只能说,民间百姓,各有各的苦。”
“若是早些年,臣也觉得,这些苦难虽在,却也不至于家家户户都如此。”晋昭放下棋子道,“可只有亲眼看了,才发现,哪怕是朝中看起来再不起眼的一件事,落到民间,也足以造成数以万计的苦难。”
周蒙望着棋盘久久不语。
许久,他才长叹道:“生民艰辛啊……”
晋昭见状,轻笑道:“殿下能有此叹,说明我大延来日有望。”
周蒙摇摇头,继续落子,自嘲道:“你也不必这般恭维本宫,如今父皇病重,本宫作为太子,却连宏义门前的风波都止不住……还要靠端云……”
晋昭道:“宏义门之事,殿下不出面,是最好的。”
周蒙叹息,与晋昭来回之间又落下数棋。
他愤愤道:“只可惜没有证据去扳倒赵氏,只能任由他们僵持。”
晋昭落子的手一顿,从怀中取出纸页来。
“说来证据么,也并非没有。”她将几封信件递到周蒙手中,“臣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了这些信件……皆是赵九成亲笔,殿下不妨看看。”
周蒙眼中顿时划过一抹异色,他接过信,待看清其上内容时,却不免大惊失色,转而脸上又浮现出愠色。
“啪!”
案几被拍得一震。
晋昭只低着眉眼,又落下棋子。
“这个赵九成……真是胆大妄为!”周蒙气愤不已。
晋昭只道:“有了这些证据
,想来治赵氏一个豢养私兵之罪,不是难事。”
周蒙却忽地冷静下来。
他道:“赵九成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朝廷贸然治罪,只怕……”
晋昭道:“殿下不必忧心,禹州,臣有办法。”
“你有办法?”周蒙皱起眉,道,“北部是胡氏的兵权,南边也只有赵九成一家独大,朝中无人可用,你能有什么办法?”
晋昭道:“若说朝中无人可用,也不尽然,前不久的西北军报,殿下看过了吗?”
“你是说裴……”周蒙又忽地摇起头来,“且不说宣威侯年事已高,叙州离禹州甚远,但凡有风吹草动,赵九成一定能有防备,若是打草惊蛇了,赵氏狗急跳墙……”
胡赵素来一体,一旦真的对赵九成动手,胡氏在边境又会如何?周蒙不敢冒这个险。
“叙州虽离禹州甚远,但如今裴家军主力却在青州。”晋昭道,“受陛下之令,此刻正调兵回叙州。”
周蒙道:“你是说……让裴家父子不回叙州了?”
“不……出了个微生玉,漠北如今的情形不见得好,裴家军必须回叙州,且越快越好。”晋昭道,“除赵九成的,另有其人。”
“谁?”周蒙一时竟想不起朝中还有何人能担此任了。
“裴筵。”
晋昭道:“如今锦州备兵三千,虽说不多,却也够用了。”
“不行!”周蒙制止道,“三千对三万,这不是胡闹?且锦州不是总闹倭寇?裴筵调兵去禹州,万一东南又闹起来,怎么办?”
“所以得快。”晋昭道,“虽说三千对三万,胜算不大,可赵九成若真出了反叛之心,禹州的兵马未见得愿意追随。”
她抬手点了点周蒙手中的信纸,道:“殿下出师有名,只要出手够快,在赵九成来不及反应时,便将他按下。擒贼先擒王,只要赵九成伏诛。没了兵权的赵氏,便不足为惧了。”
周蒙摇摇头道:“说的轻巧,锦州就在禹州的眼皮子底下,裴筵调兵往禹州,赵九成怎会没有防备?”
第81章 江月升(1)天会亮的
“时机很重要。”晋昭道,“从青州赶往叙州,途中会过一道天险,需从禹州绕道,是以裴家军会在禹州境内行军几日,适时赵九成的注意力定然都在西北……届时裴筵再与宣威侯配合,声东击西,想来轻装潜行,三日之内直抵咽喉,不是难事。”
“大延若有这样的将来。”周蒙叹息一声,落下棋子,“天下危矣。”
晋昭很快又再落一子,封住周蒙去路。
她道:“也不尽然,这些人如今虽顽劣,但自幼浸染在官绅世家之中,为官做事之能,也会比常人强上不少,真到了官场,也会如鱼得水。”
周蒙冷哼一声,指尖轻捻棋子,望着棋局,道:“什么能?结党营私、同流合污之能!这些人到官场上,便又要千方百计以权谋私、壮大家业,他们入官场是如鱼得水了,大延的百姓都要渴死!”
棋子落在盘中,啪嗒一声脆响。
周蒙收回手,叹道:“让本宫失望的,是那几个寒门子弟的孩子,父辈好不容易熬出头来,未成想子辈却那么快便与那些纨绔子弟混在一起。”
晋昭看了周蒙,笑着再落一子。
她道:“人性如此,殿下何必失望?”
晋昭棋子一落,周蒙很快便看出她的破绽来。
他单手捏着旗子,摩挲一下,便很快落下了去。
“呵……人性……”他冷声道,“那依你这么说,这世上岂不人人如此?我大延弊病便永远去不了?”
晋昭像是没察觉到周蒙留下的陷阱,随手一子落入盘中。
她道:“说来大延弊病,也未见得全在这些人。”
“你这是何意?要替他们说话不成?”
周蒙顿时有些气恼,再落一子,道:“瞧他们在底下一掷千金的模样……半炷香的功夫,那几个砸出的钱,要顶过小半国库了,钱都在他们手中,如此挥霍……北境将士想吃个饱饭,却还要看胡氏眼色!”
晋昭见周蒙动怒,倒也没有惶恐,反而问道:“殿下可还记得苏诃?”
周蒙冷哼一声,道:“自然记得,与你一同中榜,瞧着是最老实的一个,不想不过半年,竟也开始贪起来……”
晋昭闻言,只轻笑,抬手落子,又道:“这苏诃,说来臣也知他底细,他家中贫寒,妻儿病幼,当初方到京时,过得很是辛苦。”
“你是说,他贪也是因为有苦衷?”周蒙气极反笑,道,“那朝中那么多清贫的人,岂不人人都要纵着他们贪?”
晋昭摇摇头,道:“苏诃收那五百两,并非是为了妻儿。而是为了留在京中。”
“你这话说的……”周蒙轻蔑一笑,道,“难道有人逼他收不成?”
“如果臣说是呢?”晋昭抬眸看向周蒙,道,“苏诃自入仕来,一家三口连同老母,住在城中最偏的一间小舍中,整日吃糠咽菜,所有的俸禄都用来给妻子看病,那箱白银,他一分也没有动。”
“那又如何?”周蒙冷然道,“他终究是收下那五百两。”
他再落下一子,将盘中被封死的黑子提了出来,心下暗道,这晋昭久负盛名,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他道:“你说有人逼他,那逼他收钱的,又是何人?”
周蒙语气一顿,问道:“胡氏?”
晋昭只望着棋盘,道:“倒还真不是他们。”
“说来臣也并非同情苏诃,他收下那箱银两时,便该想到有今天。”良久,她取出一子,落在盘中,“只是审苏诃时,他的一番话,让臣感悟良多……他说羡慕臣,那时臣只当他是羡慕陛下的恩宠,可过些时再看……他应当是羡慕臣身无所绊,一身轻。”
周蒙一子得力,便开始乘胜追击,紧随晋昭落子。
他道:“有人用他妻儿威胁他了?”
“不用威胁。”晋昭忽然跳出包围再落一子,“那些人只需要找个由头,调他去西南……明面上是升迁,可苏诃那一家子,哪能跟着他去西南呢?只怕是还没到那,便要折在半途。”
周蒙皱眉:“他不能将妻儿留在京中?”
晋昭忽然嗤地一笑,道:“殿下,苏诃在京中可没有房产。”
“那就将他们送回老家。”
晋昭摇摇头:“他若一人赴往西南,独留老母照顾病弱的妻子,还有那未出襁褓的幺儿,只怕便要有人参他不孝了。”
周蒙望着棋盘,头疼起来:“他难道就没别的兄弟姊妹了吗?”
晋昭道:“家中七个孩子,活到成年的,只有两个,倒是还有一个姐姐……”
晋昭看着周蒙眼底升起的星点希望,又道:“当初为了让一家人活下来,姐姐在七岁时便卖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了。”
“童养媳?”周蒙疑惑不解,“何意?”
晋昭答道:“就是将自家女儿卖给别人家做媳妇。”
见周蒙仍似不解,晋昭也不欲再答,只抬手示意他落子,道:“相当于这个孩子,从此与自家再无关联了。”
周蒙想起了自己的小郡主,不由得皱起眉来:“这如何舍得……”
“舍不舍得的,只怕也没工夫去想了……”晋昭叹道,“那几年闹蝗灾,不卖,一家人便要一起死,卖了,至少活了几个下来。”
周蒙低下头,半晌不说话。
良久,他才落子道:“也不是人人如此吧……”
晋昭道:“臣去过齐州、青州、也在锦州待过两个月,蝗灾、海啸、兵乱……只能说,民间百姓,各有各的苦。”
“若是早些年,臣也觉得,这些苦难虽在,却也不至于家家户户都如此。”晋昭放下棋子道,“可只有亲眼看了,才发现,哪怕是朝中看起来再不起眼的一件事,落到民间,也足以造成数以万计的苦难。”
周蒙望着棋盘久久不语。
许久,他才长叹道:“生民艰辛啊……”
晋昭见状,轻笑道:“殿下能有此叹,说明我大延来日有望。”
周蒙摇摇头,继续落子,自嘲道:“你也不必这般恭维本宫,如今父皇病重,本宫作为太子,却连宏义门前的风波都止不住……还要靠端云……”
晋昭道:“宏义门之事,殿下不出面,是最好的。”
周蒙叹息,与晋昭来回之间又落下数棋。
他愤愤道:“只可惜没有证据去扳倒赵氏,只能任由他们僵持。”
晋昭落子的手一顿,从怀中取出纸页来。
“说来证据么,也并非没有。”她将几封信件递到周蒙手中,“臣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了这些信件……皆是赵九成亲笔,殿下不妨看看。”
周蒙眼中顿时划过一抹异色,他接过信,待看清其上内容时,却不免大惊失色,转而脸上又浮现出愠色。
“啪!”
案几被拍得一震。
晋昭只低着眉眼,又落下棋子。
“这个赵九成……真是胆大妄为!”周蒙气愤不已。
晋昭只道:“有了这些证据
,想来治赵氏一个豢养私兵之罪,不是难事。”
周蒙却忽地冷静下来。
他道:“赵九成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朝廷贸然治罪,只怕……”
晋昭道:“殿下不必忧心,禹州,臣有办法。”
“你有办法?”周蒙皱起眉,道,“北部是胡氏的兵权,南边也只有赵九成一家独大,朝中无人可用,你能有什么办法?”
晋昭道:“若说朝中无人可用,也不尽然,前不久的西北军报,殿下看过了吗?”
“你是说裴……”周蒙又忽地摇起头来,“且不说宣威侯年事已高,叙州离禹州甚远,但凡有风吹草动,赵九成一定能有防备,若是打草惊蛇了,赵氏狗急跳墙……”
胡赵素来一体,一旦真的对赵九成动手,胡氏在边境又会如何?周蒙不敢冒这个险。
“叙州虽离禹州甚远,但如今裴家军主力却在青州。”晋昭道,“受陛下之令,此刻正调兵回叙州。”
周蒙道:“你是说……让裴家父子不回叙州了?”
“不……出了个微生玉,漠北如今的情形不见得好,裴家军必须回叙州,且越快越好。”晋昭道,“除赵九成的,另有其人。”
“谁?”周蒙一时竟想不起朝中还有何人能担此任了。
“裴筵。”
晋昭道:“如今锦州备兵三千,虽说不多,却也够用了。”
“不行!”周蒙制止道,“三千对三万,这不是胡闹?且锦州不是总闹倭寇?裴筵调兵去禹州,万一东南又闹起来,怎么办?”
“所以得快。”晋昭道,“虽说三千对三万,胜算不大,可赵九成若真出了反叛之心,禹州的兵马未见得愿意追随。”
她抬手点了点周蒙手中的信纸,道:“殿下出师有名,只要出手够快,在赵九成来不及反应时,便将他按下。擒贼先擒王,只要赵九成伏诛。没了兵权的赵氏,便不足为惧了。”
周蒙摇摇头道:“说的轻巧,锦州就在禹州的眼皮子底下,裴筵调兵往禹州,赵九成怎会没有防备?”
第81章 江月升(1)天会亮的
“时机很重要。”晋昭道,“从青州赶往叙州,途中会过一道天险,需从禹州绕道,是以裴家军会在禹州境内行军几日,适时赵九成的注意力定然都在西北……届时裴筵再与宣威侯配合,声东击西,想来轻装潜行,三日之内直抵咽喉,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