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
二人离开后,晋昭合上门,转身看向窗外。
夜下木窗晃动,夏风潮热,鼓动着明纸哗啦作响,屋内屏风之后已空无一人。
*
建昭十九年,六月十一。
霖都,玄重宫城,宏义门下,御史台罕见地迎来了一名囚犯。
“哟……姚总司,您怎的亲自来送人了?”侍御史归正卿步履生风,迎了出来。
晋昭下马,随着两名警卫踏入红门之中。
姚定锋顿首,语气还算和缓:“陛下召我进宫,顺道来看看。”
归正卿语气一顿,转头看向晋昭,颇为惋惜道:“也不知这晋昭是如何远在千里触怒了陛下……”
姚定锋摇头,未再多言:“我还有事,先进宫了。”
语罢,便翻身上马,牵动缰绳,欲离去。
“欸,好。”归正卿慌忙退过几步,让出道来。
“驾——”
一声轻喝,马蹄声响,姚定锋很快便消失在了道路尽头。
只留归正卿站在原地,回身看着晋昭的背影出神。
……
脚下石板青灰,头顶巨树如云,晋昭仰头看着树荫间隙之中打下的明光。
说来这棵梧树也有数百年了。
似乎大延建朝之初,它便已经在此处。
见过北戎的铁蹄,承受过战火兵戈,见证过旧王朝兴衰,目睹过新王朝崛起,哀帝扶灵它在身侧,高祖皇帝剑斩徐太后时它亦能远瞻。
昔年六王夺位,她捧着遗诏单骑入宫时,它也在此,瞧着那朱红宫墙染血,她扶新帝登基。
晋昭垂首,随着警卫愈行愈深。
太阳底下无新事,古树无声,或许早已看到她的结局。
只是当年她身在局中,看不透罢了。
门扉吱呀声响,周身墨香侵袭,晋昭抬头,看向不远处。
一排空荡荡的厢房静立,警卫回头看着她,示意道:“晋大人,请吧。”
*
“这御史台,有多久没关过人了?”
白玉温润剔透,被指尖捻过,周桓盘坐席上,合眼面对佛像。
一旁的姚定锋跪坐,轻声道:“已有五年了。”
翠玉铜炉之上,香烟轻浮,窗外日光斜斜,紫气氤氲,姚定锋垂眼望着膝下墨玉青砖,静等周桓下一句话。
“回来路上,可有波折?”
“路过禹州时,见过些不入流的杀手。”
“禹州?”周桓睁眼,指尖又拨一粒玉珠,“赵九成?”
姚定锋点头:“是。”
见周桓没再说话,姚定锋自怀中取出一道奏折,递到周桓面前:“锦州刺史府中,臣查过了。”
周桓接过,纯黑奏疏展开,雪白的纸页映入眼帘。
半晌后,他合上奏折,轻笑道:“锦州连年灾害,整日地向朕哭穷,不想这唐毅却是……富可敌国。”
姚定锋沉默不言。
“叶康!”周桓忽然出声。
门外候着的叶康连忙快步进屋:“陛下。”
周桓一甩手上珠串,沉声道:“这晋昭虽说狂悖逆上、妖言惑众,但朕也并非是个暴君,朕爱才,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你着人去问他,认不认错。”
“是。”叶康得令,便垂首退出了殿内。
周桓回头,看向姚定锋,似乎半点未为贪官动怒,他笑道:“你此行,一路向上,观晋昭此人如何?”
姚定锋道:“臣觉此人,心思甚重,不似良善。”
周桓却笑,语气似是在唠家常:“朕瞧你就是整日的绷太紧了,草木皆兵,在朝为官的谁人心思不重?只要能为国所用,便都是良臣,至于性情善恶,见仁见智罢了。”
“是。”姚定锋垂首应道,“陛下英明。”
“你啊……”周桓站起身,走到姚定锋跟前,看着他的眉眼,笑道,“真是跟你父亲越来越像了。”
……
宫里宦官来传旨时,晋昭并不意外。
她跪在地上听完口谕,叩首道:“陛下仁德,臣感激涕
零,愿意认错。只是,还请陛下容许臣,在明日朝会时,当着众大人的面,陈言过错。”
传旨的宦官有些惊讶地看了眼晋昭,稍许,便颔首道:“大人放心,杂家会将您的话如实报进宫中的。”
“多谢公公。”
……
夜色落下,叶康进殿回话时,姚定锋方走。
入了殿,叶康行礼:“陛下。”
“嗯。”周桓闭目养神,“晋昭怎么说?”
叶康垂首道:“晋大人说,愿意认错,只是……”
周桓眼也不抬:“只是他要在明日早朝时,陈言其过?”
叶康连忙跪下叩首道:“陛下英明,神机妙算,奴婢服了。”
周桓冷哼一声,抬手一挥衣袖:“准了。”
叶康闻言,就要退下去传话,却又被周桓叫住。
“叫人去王府传话,让乐安这两天回一下宫。越发的没个正形,回了京也不看看朕,就知道到处闲逛。”
叶康有些惊讶地抬眉:“安阳郡王回京了?”
“嗯……你也惊讶吧……”周桓轻哼一声,笑里也带了些无可奈何,“朕也才知道!”
第36章 早朝(1)没钱给你
翌日,钟鸣声起,太和殿外,紫衣蓝袍皆如棋盘云子定立在长阶之下。
说来天子已有一月不早朝了。
众官垂首,笏板之后,皆是不约而同地瞟向道中的青袍人。
八品小官,在这一众猛兽瑞鹤中,是那么格格不入。
归正卿一身蓝袍,手捧书册,单手执笔,立在众官之侧,他看着晋昭拾阶而上,眼里不禁流露出担忧之色。
身后太阳渐升,晋昭瞧着脚下黑影流淌在汉白玉上,惊觉自己这是第一次正大光明地被召入太和殿。
晋昭衣袍清浅,光与白阶融为一体,几乎要把她淹没于虚无之中。
高堂殿上,周桓周身十二纹章浮跃明袍之上,玉冠端正,更衬得龙椅上的人不怒自威。
金龙庄严,盘旋十二柱顶,俯瞰满朝文武。
红袍立于两侧,玉笏遮眼,静听前排二人吵得不可开交。
“这也不批!那也不批!你们是要北边的将士都无刀可用吗!”
众官之首,兵部尚书胡旦盛怒忘形,单手执笏,怒斥谭屹。
一旁,谭屹没看要跳脚的胡旦,垂首望着手中玉笏:“非是我等有意为难,实在是如今国库吃紧,拿不出那么些钱了。”
可胡旦不依不饶:“年前户部可不是这么说的!”
听得此言,周桓手中珠串一顿,抬目扫了眼胡旦,未语。
“既然如此,不妨便问问户部。”谭屹总算抬起头,回身看向后边,“刘大人!户部如今怎么说?”
户部尚书刘炫闻声,心下一叹,垂首出列,瞧了眼瞪着他的胡旦,又看向一旁的谭屹,最后才道:“年前还算宽裕些,但今年税收不乐观,弥补了前两年亏空,便没有多的钱了。”
胡旦并不信他这套:“兵部这些年拢共也没伸手问你们户部要过几次钱,怎的,前两年我不伸手,你户部就盈余,我一伸手,你便要补亏空?”
刘炫无奈,回答道:“非是我有意为难,实在是今年税收只有预期一半,除去今年浣纱江建堤的钱,前两年南北运河工款补完,便剩得不多了。”
一搬出“运河”,胡旦声音便小了下来,他开口质问:“南北运河的工款不是早就定好了?为何还要再补?还有,原定五年便能修完的运河,为何至今还没修好?”
这时,工部侍郎陶平清走了出来,他回答道:“前两年不太平,东南三州的海啸,死了不少人,海水倒灌,影响了进度,天灾难防,臣等也是无奈。”
胡旦又看了眼谭屹,愤愤道:“那浣纱江修堤便不能晚一些?这几年浣纱江也稳得很……”
“胡大人慎言。”谭屹出声打断他,“修堤一事,本意在预防,真要出了事再修,便晚了。”
“那等战乱兴起再锋利兵刃,便不晚了?”胡旦先扫视一眼谭屹、刘炫、陶平清三人,又转头面对周桓,恳切开口,“陛下,前些年回纥新王继位,如今政权稳固、兵马愈壮,时而骚扰我边境、虎视眈眈,臣只怕有战乱之忧啊!”
殿内终于安静下来。
周桓站起了身,立于案旁,看向殿中一众乌泱泱的红袍,指下轻点桌角:“吵来吵去,无非一点,钱不够,税收不上来。”
刘炫急忙跪下,垂首回应道:“臣有罪。”
可周桓只无奈地轻笑一声:“你跪什么?朕也没有怪你,起来吧,说说,为何税收只有一半?”
刘炫爬起身,极快地瞟了一眼胡旦,垂首回答道:“回陛下,东南海啸、蜀地地震,这些年连年灾害,百姓收成不好,是以税不好收。”
胡旦罕见地沉默下来,谭屹也不再说话。
“听见了吗?”周桓轻笑,看向胡旦,“没钱给你,是因为老百姓种不出粮了。”
二人离开后,晋昭合上门,转身看向窗外。
夜下木窗晃动,夏风潮热,鼓动着明纸哗啦作响,屋内屏风之后已空无一人。
*
建昭十九年,六月十一。
霖都,玄重宫城,宏义门下,御史台罕见地迎来了一名囚犯。
“哟……姚总司,您怎的亲自来送人了?”侍御史归正卿步履生风,迎了出来。
晋昭下马,随着两名警卫踏入红门之中。
姚定锋顿首,语气还算和缓:“陛下召我进宫,顺道来看看。”
归正卿语气一顿,转头看向晋昭,颇为惋惜道:“也不知这晋昭是如何远在千里触怒了陛下……”
姚定锋摇头,未再多言:“我还有事,先进宫了。”
语罢,便翻身上马,牵动缰绳,欲离去。
“欸,好。”归正卿慌忙退过几步,让出道来。
“驾——”
一声轻喝,马蹄声响,姚定锋很快便消失在了道路尽头。
只留归正卿站在原地,回身看着晋昭的背影出神。
……
脚下石板青灰,头顶巨树如云,晋昭仰头看着树荫间隙之中打下的明光。
说来这棵梧树也有数百年了。
似乎大延建朝之初,它便已经在此处。
见过北戎的铁蹄,承受过战火兵戈,见证过旧王朝兴衰,目睹过新王朝崛起,哀帝扶灵它在身侧,高祖皇帝剑斩徐太后时它亦能远瞻。
昔年六王夺位,她捧着遗诏单骑入宫时,它也在此,瞧着那朱红宫墙染血,她扶新帝登基。
晋昭垂首,随着警卫愈行愈深。
太阳底下无新事,古树无声,或许早已看到她的结局。
只是当年她身在局中,看不透罢了。
门扉吱呀声响,周身墨香侵袭,晋昭抬头,看向不远处。
一排空荡荡的厢房静立,警卫回头看着她,示意道:“晋大人,请吧。”
*
“这御史台,有多久没关过人了?”
白玉温润剔透,被指尖捻过,周桓盘坐席上,合眼面对佛像。
一旁的姚定锋跪坐,轻声道:“已有五年了。”
翠玉铜炉之上,香烟轻浮,窗外日光斜斜,紫气氤氲,姚定锋垂眼望着膝下墨玉青砖,静等周桓下一句话。
“回来路上,可有波折?”
“路过禹州时,见过些不入流的杀手。”
“禹州?”周桓睁眼,指尖又拨一粒玉珠,“赵九成?”
姚定锋点头:“是。”
见周桓没再说话,姚定锋自怀中取出一道奏折,递到周桓面前:“锦州刺史府中,臣查过了。”
周桓接过,纯黑奏疏展开,雪白的纸页映入眼帘。
半晌后,他合上奏折,轻笑道:“锦州连年灾害,整日地向朕哭穷,不想这唐毅却是……富可敌国。”
姚定锋沉默不言。
“叶康!”周桓忽然出声。
门外候着的叶康连忙快步进屋:“陛下。”
周桓一甩手上珠串,沉声道:“这晋昭虽说狂悖逆上、妖言惑众,但朕也并非是个暴君,朕爱才,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你着人去问他,认不认错。”
“是。”叶康得令,便垂首退出了殿内。
周桓回头,看向姚定锋,似乎半点未为贪官动怒,他笑道:“你此行,一路向上,观晋昭此人如何?”
姚定锋道:“臣觉此人,心思甚重,不似良善。”
周桓却笑,语气似是在唠家常:“朕瞧你就是整日的绷太紧了,草木皆兵,在朝为官的谁人心思不重?只要能为国所用,便都是良臣,至于性情善恶,见仁见智罢了。”
“是。”姚定锋垂首应道,“陛下英明。”
“你啊……”周桓站起身,走到姚定锋跟前,看着他的眉眼,笑道,“真是跟你父亲越来越像了。”
……
宫里宦官来传旨时,晋昭并不意外。
她跪在地上听完口谕,叩首道:“陛下仁德,臣感激涕
零,愿意认错。只是,还请陛下容许臣,在明日朝会时,当着众大人的面,陈言过错。”
传旨的宦官有些惊讶地看了眼晋昭,稍许,便颔首道:“大人放心,杂家会将您的话如实报进宫中的。”
“多谢公公。”
……
夜色落下,叶康进殿回话时,姚定锋方走。
入了殿,叶康行礼:“陛下。”
“嗯。”周桓闭目养神,“晋昭怎么说?”
叶康垂首道:“晋大人说,愿意认错,只是……”
周桓眼也不抬:“只是他要在明日早朝时,陈言其过?”
叶康连忙跪下叩首道:“陛下英明,神机妙算,奴婢服了。”
周桓冷哼一声,抬手一挥衣袖:“准了。”
叶康闻言,就要退下去传话,却又被周桓叫住。
“叫人去王府传话,让乐安这两天回一下宫。越发的没个正形,回了京也不看看朕,就知道到处闲逛。”
叶康有些惊讶地抬眉:“安阳郡王回京了?”
“嗯……你也惊讶吧……”周桓轻哼一声,笑里也带了些无可奈何,“朕也才知道!”
第36章 早朝(1)没钱给你
翌日,钟鸣声起,太和殿外,紫衣蓝袍皆如棋盘云子定立在长阶之下。
说来天子已有一月不早朝了。
众官垂首,笏板之后,皆是不约而同地瞟向道中的青袍人。
八品小官,在这一众猛兽瑞鹤中,是那么格格不入。
归正卿一身蓝袍,手捧书册,单手执笔,立在众官之侧,他看着晋昭拾阶而上,眼里不禁流露出担忧之色。
身后太阳渐升,晋昭瞧着脚下黑影流淌在汉白玉上,惊觉自己这是第一次正大光明地被召入太和殿。
晋昭衣袍清浅,光与白阶融为一体,几乎要把她淹没于虚无之中。
高堂殿上,周桓周身十二纹章浮跃明袍之上,玉冠端正,更衬得龙椅上的人不怒自威。
金龙庄严,盘旋十二柱顶,俯瞰满朝文武。
红袍立于两侧,玉笏遮眼,静听前排二人吵得不可开交。
“这也不批!那也不批!你们是要北边的将士都无刀可用吗!”
众官之首,兵部尚书胡旦盛怒忘形,单手执笏,怒斥谭屹。
一旁,谭屹没看要跳脚的胡旦,垂首望着手中玉笏:“非是我等有意为难,实在是如今国库吃紧,拿不出那么些钱了。”
可胡旦不依不饶:“年前户部可不是这么说的!”
听得此言,周桓手中珠串一顿,抬目扫了眼胡旦,未语。
“既然如此,不妨便问问户部。”谭屹总算抬起头,回身看向后边,“刘大人!户部如今怎么说?”
户部尚书刘炫闻声,心下一叹,垂首出列,瞧了眼瞪着他的胡旦,又看向一旁的谭屹,最后才道:“年前还算宽裕些,但今年税收不乐观,弥补了前两年亏空,便没有多的钱了。”
胡旦并不信他这套:“兵部这些年拢共也没伸手问你们户部要过几次钱,怎的,前两年我不伸手,你户部就盈余,我一伸手,你便要补亏空?”
刘炫无奈,回答道:“非是我有意为难,实在是今年税收只有预期一半,除去今年浣纱江建堤的钱,前两年南北运河工款补完,便剩得不多了。”
一搬出“运河”,胡旦声音便小了下来,他开口质问:“南北运河的工款不是早就定好了?为何还要再补?还有,原定五年便能修完的运河,为何至今还没修好?”
这时,工部侍郎陶平清走了出来,他回答道:“前两年不太平,东南三州的海啸,死了不少人,海水倒灌,影响了进度,天灾难防,臣等也是无奈。”
胡旦又看了眼谭屹,愤愤道:“那浣纱江修堤便不能晚一些?这几年浣纱江也稳得很……”
“胡大人慎言。”谭屹出声打断他,“修堤一事,本意在预防,真要出了事再修,便晚了。”
“那等战乱兴起再锋利兵刃,便不晚了?”胡旦先扫视一眼谭屹、刘炫、陶平清三人,又转头面对周桓,恳切开口,“陛下,前些年回纥新王继位,如今政权稳固、兵马愈壮,时而骚扰我边境、虎视眈眈,臣只怕有战乱之忧啊!”
殿内终于安静下来。
周桓站起了身,立于案旁,看向殿中一众乌泱泱的红袍,指下轻点桌角:“吵来吵去,无非一点,钱不够,税收不上来。”
刘炫急忙跪下,垂首回应道:“臣有罪。”
可周桓只无奈地轻笑一声:“你跪什么?朕也没有怪你,起来吧,说说,为何税收只有一半?”
刘炫爬起身,极快地瞟了一眼胡旦,垂首回答道:“回陛下,东南海啸、蜀地地震,这些年连年灾害,百姓收成不好,是以税不好收。”
胡旦罕见地沉默下来,谭屹也不再说话。
“听见了吗?”周桓轻笑,看向胡旦,“没钱给你,是因为老百姓种不出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