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方怡丰脸色一变,玉娘拍拍丈夫,看着他说道:“你去吧。”
“如果是补修堤坝的事,只当是不知情就好。”
方怡丰叹口气:“不管是什么党,总归是堤坝修好造福百姓,免了一场灾祸,不知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一封封急递下来,斥责我没有向阁老禀明此事。”
玉娘让他抱了一下咬着手指睡觉的女儿,就让他换回官袍回了衙门。
江南省布政使从二品地方大员,但到底不是京官。
方怡丰一抬步进了衙门就意识到了不对,一边臬司衙门的按察使同僚惨白着脸将手里的一张密信递了过来。
他皱着眉扫过,猛地摔了一边刚上的茶杯。
“荒唐至极!”
而这里没人说话,只有上面总督府的人轻飘飘地说。
“这是李阁老的意思。”
“方大人,还未曾恭贺你喜得千金。”
方怡丰脸上血色尽失,按察使邱逸一拍他的肩膀,同样脸色难看。
衙门外,端午节将至,家家户户插艾草,坐在门前对着门前的小河道包粽子,妇人姑娘说说笑笑,偶尔相互交换香包粽子,街边的小摊贩叫嚷着卖种香气清雅的黄花。
还有编好了五色网留给小孩子装鸭蛋的。
京都里也是同样,富人家更是精致些罢了。
宋彦泽喝了几杯薄酒,脸上红扑扑的,碟子里的粽叶清香扑鼻,蒋亭渊拉着他的腰带往上面系香囊,模样丑得不能看。
堤坝被吓破了胆的钱涣修得又快又好,时玉成连连来信,惊叹这位大人倒是真兢兢业业了一次,他去看了几次,那堤坝竟是用的最好的料子。
他时家也从中帮了不少,只让他放心,三江堤坝这下是真的固若金汤了。
“公子!”
莲心破开了门,将一封书信递给了他。
“三江堤坝……塌了!淮州、灵州、徽州……”
莲心已说不下去了。
宋彦泽手里的杯子摔碎在了地上,怔怔地看向蒋亭渊。
第104章
蒋亭渊也是一脸肃容, 脸上的讶异做不得假。
“江南省的急递,报的是什么?”
宋彦泽惶急地看着他,喉结动了两下, 强压下情绪哑声回他。
“报的天灾。”
蒋亭渊向他伸出手,担忧又心疼地看着他的神情, 抓住了他冰凉的手。
宋彦泽将手里的公函递给了蒋亭渊,眼神发虚地看着院子里挂着的艾草
莲心已跑出去替他去衙门等正式的布告, 想来也是慌得很,房门未关。
耳边除了蒋亭渊抖了纸张的脆声,还能听见不远处隐约的笑闹声。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注1
但一场端午汛, 三江堤坝被毁, 秧苗、农田、小镇……
“三江上的堤坝,一共三处, 全都决堤?”
蒋亭渊很快将这一份公函看完了。
“报的天灾?”
宋彦泽反抓住蒋亭渊的手,控制不住轻颤的手。
“不是都修好了?三条江,各有相汇, 但绝不可能都决堤。”
蒋亭渊抓稳了他的手臂, 让他看着自己, 深吸了一口气轻声安慰:“是,其中有古怪。”
说完他看着他苍白的脸沉声对他说:“对不起。但不是我……”
“唔。”
宋彦泽猛地一抓他的手,打断他的话。
“我知道。我相信你。”
蒋亭渊震荡不安的心被他轻飘飘地按稳了, 宋彦泽要是怀疑是他和瑄王故意的,就不会现在下意识去依赖他,抓住他的手。
蒋亭渊拉他入怀,紧紧抱住他, 长长地放下一口气,心里说不出的熨帖。宋彦泽回抱着他,头抵着他的肩膀。
“玉成的来信也说了,他亲自查看了,还找了工匠,应当是万无一失的。即使出事,三处大堤不该都出了问题。”
宋彦泽已经冷静下来了,细细思考着其中的不妥之处。
蒋亭渊知道这时候不该醋,但是……
玉成,怎么不叫时玉成,以前就爱和他凑一起,玉成,叫得真亲。那个时玉成也是,好好叫人不会,一封信里通篇的“梅远”“梅远”
真不见外。
“肯定有问题,可会是谁,又做了什么手脚?”
宋彦泽猛地抬头,眼睫一掀,眼眸里是纯然的信任,蒋亭渊立刻按捺住那点见不得人的小心思。
他这进度,这地位,明显是大房,不能总表现出做小的妒夫气派。
“不好说,江南省衙门的三司都有谁?”
宋彦泽没松开手,一直同他紧握着,低眉思索了一会。
“总督府总督是于英,藩司衙门是方怡丰,臬司衙门是邱逸,都司是宁裕。巡抚应该还是贺城。”
“几乎是一半李恒党,一半太子党。”
蒋亭渊比他更清楚他们这些人的背后势力,但更具体的还需要细细去查,还有河道衙门那边。
河道衙门属于工部下属都水清吏司,工部是钱涣主管。
“太子党内,钱涣和易炳关系也不大好,彼此间有利益冲突。”
“江南省官场势力错综,朝中谁去搅弄都有可能。”
蒋亭渊见他脸色越来越难看,饭是一口也吃不下了,便不再多说,只搓搓他的手。
“幸而抄家御史小宋大人抄出不少银子来,国库有钱有粮,还不到最糟的情况。”
“明日休沐结束,早朝时想来就会商议此事。你要沉住气,不可冒进。”
“皇上清楚底下钱涣加固堤坝的事,本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现在有人又捅这个篓子,皇上不会放过他的。”
宋彦泽缓缓吐出一口气,沉声应了。干等又实在难熬,还是站起来拉着他去书案边写信给家里。
蒋亭渊自觉地站在他身边磨墨,看他落笔给祖母写信,写到结尾又停顿了一下,转头看了一眼蒋亭渊。
“孙儿还有万分要紧之事要告禀祖母,只是信中寥寥笔墨未免草率。孙儿改日面见祖母亲自禀明。”
蒋亭渊指尖一顿,莫名有了点预感,看他继续写道。
“祖母莫要再费心为孙儿相看姑娘……”
蒋亭渊搁下了墨锭,紧盯着他的笔尖。
“孙儿此心已定,再无旁人。纵有千难万阻,当如磐石,不可转移。”
宋彦泽知道他在看,将最后一字写完,便放在一边晾墨,不敢去看身边的人。蒋亭渊没说话,呼吸都轻了许多,看着他绯红的耳朵。
“这里……”他突然出声,宋彦泽吓了一跳,笔晕了一团。
“什么?”
“这里写错了。”
宋彦泽不看他,一看信纸,明明只来得及写了个开头,刚写到“玉成”两字,有什么错了?
蒋亭渊靠近他,躬身搭在他肩膀上,轻轻用唇一贴他滚烫的耳朵。
“写他大名,写时玉成。不许那么亲昵。”
他现在就是大房,所以可以整治别的乱七八糟的人了。
宋彦泽一拐他,墨汁甩到了手上,低头不看他。
“胡闹什么。”
可重新一张信纸提笔一写,到底把玉成换成了义兄,叫人大名不礼貌,这样总该满意了。
蒋亭渊垂眼看着义兄两字,心尖被陈年的旧事一刺,忍不住从背后抱紧了他的腰。
幸好幸好。
他不会是他笔下的义兄。
第二日早朝果然焦点就集中在了江南省三江堤坝的事。
钱涣痛哭流涕地指天发愿。
“三江堤坝绝不会有问题!用的都是最好的石料!若是有问题,我钱涣出去就叫白日降雷劈死,不得好死!”
他绝对足够真情实感,哭完就愤然地跪在御前要求彻查。
“陛下,当务之急是堵住决堤口,赈灾,安抚民众,而不是什么还钱大人一个清白。”
吏部尚书刘绎拱手出列,这一番话说得在理又冷静持中,竟是没有借此机会打压对方。
持中的官员和李恒党都纷纷附和赞成。
国库目前尚有钱粮盈余,瑄王也站出来,拱手向皇上沉声一一细细回报目前国库的情况。
宋彦泽暗自松了口气,救灾如救火。
若是能快速稳定局面,加之处理得当,被毁的秧苗仍能按时插种,不至于秋收时颗粒无收。
幸好到底没有成了朝臣间先争吵不休几日,再扯皮推诿几日,最后再各党心思各异选人赴任拉扯几日。
“灾要赈,案也要查。”
皇上一拍案桌,发话定论。意料之中,皇上是万民之君父,这君父或许爱民如子。
但不也有宋安这样的父吗?
宋彦泽想主动请缨,但也明白自己是想去也去不成的。
太子党出了纰漏,李恒党占了上风,他刚得罪了李恒党,皇上也不会让他去的。
制衡制衡,官场就是这样,不光是朝臣谋算,皇上也一样谋算。
“如果是补修堤坝的事,只当是不知情就好。”
方怡丰叹口气:“不管是什么党,总归是堤坝修好造福百姓,免了一场灾祸,不知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一封封急递下来,斥责我没有向阁老禀明此事。”
玉娘让他抱了一下咬着手指睡觉的女儿,就让他换回官袍回了衙门。
江南省布政使从二品地方大员,但到底不是京官。
方怡丰一抬步进了衙门就意识到了不对,一边臬司衙门的按察使同僚惨白着脸将手里的一张密信递了过来。
他皱着眉扫过,猛地摔了一边刚上的茶杯。
“荒唐至极!”
而这里没人说话,只有上面总督府的人轻飘飘地说。
“这是李阁老的意思。”
“方大人,还未曾恭贺你喜得千金。”
方怡丰脸上血色尽失,按察使邱逸一拍他的肩膀,同样脸色难看。
衙门外,端午节将至,家家户户插艾草,坐在门前对着门前的小河道包粽子,妇人姑娘说说笑笑,偶尔相互交换香包粽子,街边的小摊贩叫嚷着卖种香气清雅的黄花。
还有编好了五色网留给小孩子装鸭蛋的。
京都里也是同样,富人家更是精致些罢了。
宋彦泽喝了几杯薄酒,脸上红扑扑的,碟子里的粽叶清香扑鼻,蒋亭渊拉着他的腰带往上面系香囊,模样丑得不能看。
堤坝被吓破了胆的钱涣修得又快又好,时玉成连连来信,惊叹这位大人倒是真兢兢业业了一次,他去看了几次,那堤坝竟是用的最好的料子。
他时家也从中帮了不少,只让他放心,三江堤坝这下是真的固若金汤了。
“公子!”
莲心破开了门,将一封书信递给了他。
“三江堤坝……塌了!淮州、灵州、徽州……”
莲心已说不下去了。
宋彦泽手里的杯子摔碎在了地上,怔怔地看向蒋亭渊。
第104章
蒋亭渊也是一脸肃容, 脸上的讶异做不得假。
“江南省的急递,报的是什么?”
宋彦泽惶急地看着他,喉结动了两下, 强压下情绪哑声回他。
“报的天灾。”
蒋亭渊向他伸出手,担忧又心疼地看着他的神情, 抓住了他冰凉的手。
宋彦泽将手里的公函递给了蒋亭渊,眼神发虚地看着院子里挂着的艾草
莲心已跑出去替他去衙门等正式的布告, 想来也是慌得很,房门未关。
耳边除了蒋亭渊抖了纸张的脆声,还能听见不远处隐约的笑闹声。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注1
但一场端午汛, 三江堤坝被毁, 秧苗、农田、小镇……
“三江上的堤坝,一共三处, 全都决堤?”
蒋亭渊很快将这一份公函看完了。
“报的天灾?”
宋彦泽反抓住蒋亭渊的手,控制不住轻颤的手。
“不是都修好了?三条江,各有相汇, 但绝不可能都决堤。”
蒋亭渊抓稳了他的手臂, 让他看着自己, 深吸了一口气轻声安慰:“是,其中有古怪。”
说完他看着他苍白的脸沉声对他说:“对不起。但不是我……”
“唔。”
宋彦泽猛地一抓他的手,打断他的话。
“我知道。我相信你。”
蒋亭渊震荡不安的心被他轻飘飘地按稳了, 宋彦泽要是怀疑是他和瑄王故意的,就不会现在下意识去依赖他,抓住他的手。
蒋亭渊拉他入怀,紧紧抱住他, 长长地放下一口气,心里说不出的熨帖。宋彦泽回抱着他,头抵着他的肩膀。
“玉成的来信也说了,他亲自查看了,还找了工匠,应当是万无一失的。即使出事,三处大堤不该都出了问题。”
宋彦泽已经冷静下来了,细细思考着其中的不妥之处。
蒋亭渊知道这时候不该醋,但是……
玉成,怎么不叫时玉成,以前就爱和他凑一起,玉成,叫得真亲。那个时玉成也是,好好叫人不会,一封信里通篇的“梅远”“梅远”
真不见外。
“肯定有问题,可会是谁,又做了什么手脚?”
宋彦泽猛地抬头,眼睫一掀,眼眸里是纯然的信任,蒋亭渊立刻按捺住那点见不得人的小心思。
他这进度,这地位,明显是大房,不能总表现出做小的妒夫气派。
“不好说,江南省衙门的三司都有谁?”
宋彦泽没松开手,一直同他紧握着,低眉思索了一会。
“总督府总督是于英,藩司衙门是方怡丰,臬司衙门是邱逸,都司是宁裕。巡抚应该还是贺城。”
“几乎是一半李恒党,一半太子党。”
蒋亭渊比他更清楚他们这些人的背后势力,但更具体的还需要细细去查,还有河道衙门那边。
河道衙门属于工部下属都水清吏司,工部是钱涣主管。
“太子党内,钱涣和易炳关系也不大好,彼此间有利益冲突。”
“江南省官场势力错综,朝中谁去搅弄都有可能。”
蒋亭渊见他脸色越来越难看,饭是一口也吃不下了,便不再多说,只搓搓他的手。
“幸而抄家御史小宋大人抄出不少银子来,国库有钱有粮,还不到最糟的情况。”
“明日休沐结束,早朝时想来就会商议此事。你要沉住气,不可冒进。”
“皇上清楚底下钱涣加固堤坝的事,本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现在有人又捅这个篓子,皇上不会放过他的。”
宋彦泽缓缓吐出一口气,沉声应了。干等又实在难熬,还是站起来拉着他去书案边写信给家里。
蒋亭渊自觉地站在他身边磨墨,看他落笔给祖母写信,写到结尾又停顿了一下,转头看了一眼蒋亭渊。
“孙儿还有万分要紧之事要告禀祖母,只是信中寥寥笔墨未免草率。孙儿改日面见祖母亲自禀明。”
蒋亭渊指尖一顿,莫名有了点预感,看他继续写道。
“祖母莫要再费心为孙儿相看姑娘……”
蒋亭渊搁下了墨锭,紧盯着他的笔尖。
“孙儿此心已定,再无旁人。纵有千难万阻,当如磐石,不可转移。”
宋彦泽知道他在看,将最后一字写完,便放在一边晾墨,不敢去看身边的人。蒋亭渊没说话,呼吸都轻了许多,看着他绯红的耳朵。
“这里……”他突然出声,宋彦泽吓了一跳,笔晕了一团。
“什么?”
“这里写错了。”
宋彦泽不看他,一看信纸,明明只来得及写了个开头,刚写到“玉成”两字,有什么错了?
蒋亭渊靠近他,躬身搭在他肩膀上,轻轻用唇一贴他滚烫的耳朵。
“写他大名,写时玉成。不许那么亲昵。”
他现在就是大房,所以可以整治别的乱七八糟的人了。
宋彦泽一拐他,墨汁甩到了手上,低头不看他。
“胡闹什么。”
可重新一张信纸提笔一写,到底把玉成换成了义兄,叫人大名不礼貌,这样总该满意了。
蒋亭渊垂眼看着义兄两字,心尖被陈年的旧事一刺,忍不住从背后抱紧了他的腰。
幸好幸好。
他不会是他笔下的义兄。
第二日早朝果然焦点就集中在了江南省三江堤坝的事。
钱涣痛哭流涕地指天发愿。
“三江堤坝绝不会有问题!用的都是最好的石料!若是有问题,我钱涣出去就叫白日降雷劈死,不得好死!”
他绝对足够真情实感,哭完就愤然地跪在御前要求彻查。
“陛下,当务之急是堵住决堤口,赈灾,安抚民众,而不是什么还钱大人一个清白。”
吏部尚书刘绎拱手出列,这一番话说得在理又冷静持中,竟是没有借此机会打压对方。
持中的官员和李恒党都纷纷附和赞成。
国库目前尚有钱粮盈余,瑄王也站出来,拱手向皇上沉声一一细细回报目前国库的情况。
宋彦泽暗自松了口气,救灾如救火。
若是能快速稳定局面,加之处理得当,被毁的秧苗仍能按时插种,不至于秋收时颗粒无收。
幸好到底没有成了朝臣间先争吵不休几日,再扯皮推诿几日,最后再各党心思各异选人赴任拉扯几日。
“灾要赈,案也要查。”
皇上一拍案桌,发话定论。意料之中,皇上是万民之君父,这君父或许爱民如子。
但不也有宋安这样的父吗?
宋彦泽想主动请缨,但也明白自己是想去也去不成的。
太子党出了纰漏,李恒党占了上风,他刚得罪了李恒党,皇上也不会让他去的。
制衡制衡,官场就是这样,不光是朝臣谋算,皇上也一样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