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姜宁和卫长昀几乎是同时看向对方,都不敢相信刚才听到了声音。
  “爹爹。”
  有意无意拖长的尾音,让原本就脆生生的童声,变得黏糊温软。
  呆愣的两人,终于反应过来。
  姜宁猛地拍了拍卫长昀胳膊,“卫长昀,你听到儿子喊什么了吗?”
  卫长昀反握住他手,“听到了。”
  姜宁立即挣脱,倾身弯腰趴在孩子面前,眼睛睁得圆圆的,“宝宝,你刚才喊什么?再喊一遍好不好呀?”
  余光瞥见卫长昀脸上的笑,努努嘴。
  他发誓,他只有对小孩才会用这种语气说话。
  “他听不懂的。”卫长昀嘴上这么说,倒是跟着弯腰,“宝宝。”
  说话时的呼吸落在姜宁耳边,姜宁莫名颤了颤,“你在喊谁呢?”
  卫长昀揽过他的肩,捏了捏,“谁答应喊谁。”
  “无聊。”姜宁悄悄别开脸,低咳一声,推开他胳膊。
  -
  昏暗的房内,只有一盏摆灯放在床旁。
  不够亮的光线,穿过一层布,再穿透纱帐,落在床上时已经不见多少明亮。
  床帐晃动时,光线变得更难捉摸。
  姜宁趴伏在枕头上,腹部还压着一个,面色红透,连露在外面的胳膊和肩背都是一片绯色。
  呼吸一促,咬住了自己的指节,另一种堪堪抓住床头,呜咽声接连从嗓子眼往外冒。
  卫长昀被透进来的光晃了眼,瞥见姜宁蝴蝶骨好似扇动了一下。
  眉头微蹙,低头时已经在上面留下一个牙印。
  姜宁往后仰去,脖颈拉出漂亮的弧线,喉结咽动时轻微滑动,“长昀、长昀……”
  岭南太热了,热到他觉得快要化成水蒸发。
  卫长昀的手臂横在他身前,稍微收紧,距离便拉近,他吻在姜宁耳垂,齿尖轻轻研磨。
  “我在。”
  姜宁偏过头,想要看他,又想要亲他。
  膝盖不疼,因为卫长昀一直很小心,可再小心也有一些酸软。
  眼神湿漉漉地盯着他,搭在他手臂上的手,轻轻挠了一下,“我想看着你。”
  “还有,好热。”
  卫长昀笑了笑,往后退了一些,然后搂着姜宁,把人抱到怀里,自己靠在床头。
  等人坐在怀里后,微仰起头看他,“这样能看到吗?”
  姜宁被突如其来的动作噎得呼吸一促,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往前倾身,手指沿着他胳膊和肩膀来回划着。
  缓慢地动作,让他更轻松些,能缓一缓。
  卫长昀也不着急,由着姜宁自己玩,时不时配合一下,伸手还把床帐一角撩了起来。
  “好些了?”
  姜宁描过他眉眼,刚想夸一句,便被卫长昀打断,只来得及咬住下唇。
  “你、无赖!”
  卫长昀圈着他,“嗯。”
  姜宁瞪大眼,完全反抗不了,只能人人欺负,连被子滑出床沿,和床帐纠缠在一起。
  岭南的热与黔州不同,不会因为夜色渐深而凉快。
  哪怕是过了子时,从窗外吹来的风依旧是热的,不仅热,还觉得黏糊。
  姜宁平躺在床上,呼吸逐渐均匀,却恨不得把床上的被罩和床单都换成丝绸或者是凉席。
  那样应该会凉快点吧。
  卫长昀处理完一堆衣物,回到床边,就见姜宁脸上的潮热半点未退,拿了扇子才上床。
  识趣地没靠过去,而是隔着一臂的距离,给他扇着风。
  姜宁掀起眼,看着他笑起来,主动把手伸到他手掌里握着,“明天要早起去衙门?”
  卫长昀笑着道:“不是去衙门,是直接就在衙门里。”
  “好奇怪,为什么县令就得住在衙署里?知府还有刺史就有自己的府邸,不过马县丞的宅子是不是也挺近的?”
  姜宁那点朝堂了解,都是在金陵里知道的。
  地方官吏还有管理的事上,就完全是盲区了。
  卫长昀捏捏他手指,“一则是为了处理公务,因为地方官吏大小事务都要在县府衙门里办,上到刑事案子,下到百姓吵架,全是县令管。”
  顿了下,“二则是为了牵制地方官吏,尤其是县令,掌管一县,手中权力不比京城六部里的一些官员少,故而要看紧他们。”
  闻言姜宁眨眨眼,思索一番后问:“那我……”
  “开酒楼的事,不会是明令禁止吧。”
  卫长昀挑眉,“不会,你可以开酒楼,只不过账目会被查得更厉害。”
  “这我倒不怕,我肯定会请一个专业的账房。”姜宁掰着手指,换了个姿势躺着,“但这回我得慢慢筹备,不急了。”
  听到卫长昀嗯了声,姜宁便解释,“休息呀。”
  姜宁嘿嘿一笑,拿开扇子,往卫长昀身上一扑,“忙了好些年,现下一切安定,我当然要先把惠安县玩够了再说。”
  惠安县的县城是不大,但奈何周边能去的地方不少。
  姜宁打算先体验体验岭南的风土人情,再慢慢琢磨开酒楼的事,人可不能一直在往前走,停一停也挺好的。
  卫长昀把扇子捡起来,往桌上放去,“好,听你的。”
  “休息休息更好,连幼安出生,你都未休息太久,本该好好修养的。”
  姜宁知道卫长昀是在心疼自己,不可置否地嗯了声。
  说着话,困意袭来。
  姜宁迷迷瞪瞪,转了个身,背贴着卫长昀,嘟囔道:“那你明早记得把那些洗了。”
  卫长昀把床帐挂好,又确定放着的驱蚊香点了,“好,我起早点洗。”
  第274章
  李家二郎强掳女子,后因施暴,遭女子反抗,在女子逃出后追赶时,不慎摔倒,后脑着地正好摔在尖锐石块上,导致身亡。
  然,李家人助纣为虐,私下追捕女子至城外,幸女子聪慧,向人求救,后向县府报案,才得以脱身,保住性命。
  案子才在县府衙门里立案,控制住嫌疑人,又找人证、物证,外面便隐隐传出了不少说法。
  姜宁每日进出都得从衙门外经过,难免能听到一些话。
  不过他倒不好奇,毕竟除了涉及机要的事,卫长昀夜里都会跟他说。
  所以真算起来,他可比那些人知道消息要早得多。
  只不过众人对这位新来的县令尚在观望,生怕又是一个只会欺压百姓,不做事净找事的。
  上到衙门下到百姓,因为他们从金陵来,心里还有些偏见。
  但他信得过卫长昀。
  不为别的,只为他这个人。
  况且,卫长昀在翰林院待过,又在大理寺待了近一年,向来秉公执法、办案严明,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
  “姜公子,今儿要去哪儿逛呢?”
  “四处走走,趁着这阵还不算太热,过阵子想转悠都得想想。”
  “那敢情好啊,咱们惠安县不大,但好地方可不少,而且这一阵子正是吃荔枝的时候,山上荔枝都结成串了。”
  荔枝?
  姜宁眼睛一亮,竟然忘了岭南的荔枝很有名。
  并不是说只有岭南才产荔枝,实际上蜀地也有,只不过品种不一样罢了。
  想到这,姜宁不由想起那句很有名的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晓得了,岭南荔枝有名得很,而且果大核小皮薄。”
  “姜公子不愧是行家,前阵子晒得豆子,拿回去后,我们家里都说好吃。但荔枝可不能多吃,吃多了火气重。”
  姜宁摆手,拿了一把伞就出门。
  手里的伞甩来甩去,前后摆动,和周围的邻居、店铺老板熟稔地打招呼。
  才来不到七日,姜宁靠着每日在外闲逛的能耐,轻松混了个脸熟。
  到底民风淳朴,偶尔被打听一下八卦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里。
  只不过今天因为哄幼安,出门晚了一些,比前几日要热些。
  但比起热,这几天时不时来一场阵雨才是要命,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跟淬火似的。
  弄得人出门不知道得穿多少,也不知道拿不拿伞。
  “哎,姜公子,今天新上了几匹布,要看看吗?”
  “有绸或者锻吗?”
  “有有有,从江南来的,可都是用上好的丝,要不是今天你来得早,估计一会儿就被买走了。”
  “绸缎摸着滑,能凉快些。”
  姜宁走进布庄,“丝的太娇贵,不适合用在家里。”
  身上但凡有点刺拉的地方,能给丝刮出好几道痕迹来,绸缎相比之下都是耐造的。
  “天热要想凉快的话,用席子啊,我们这里有竹席和藤席,铺在床上,可舒服了。”
  “那竹席和藤席不容易潮啊?感觉容易长霉生虫。”
  “隔一阵子拿出来晒晒就成,不过可别放太阳底下晒,容易晒坏了去。”
  姜宁摸了摸刚到的几匹布,手感倒是不错,而且不是很贵,价格比较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