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卫长昀看眼马县丞,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看上去眉目端正,尽管圆滑,但并不招人厌恶。
  “马县丞,请。”
  马县丞引着他们进衙署,走到一半,忽地想起什么,拍后脑道:“县令大人,州府给你安排的住处就在衙署后,二堂那儿有衙差看守,单独设有门房,平日进出从旁边的甬道即可进去,现在可要去安顿?”
  卫长昀听他说完,道:“劳烦马县丞安排人带路,待安顿好后,再行道谢。”
  马县丞立即招来一人,交代了几句,便朝着姜宁拱手,“衙署公务繁多,你们自行安顿了。”
  “不必客气。”姜宁向对方还礼,而后看了看卫长昀,点头示意,便跟着衙差朝旁边走去。
  其他人都还坐在马车里,见状心下了然。
  住在衙署还好一些,省得平日里还要担心有人偷盗,或者上门寻事。
  “东家,既已到衙署,我们行伍出身,又混迹江湖,就不方便跟着去了。”
  贾明牵着马,向姜宁道:“我们这几日都在风月客栈,你要有什么托我们捎回金陵的,这几天拿来就行。”
  闻言姜宁心里一喜,“你们还要去金陵的?”
  贾明笑道:“自是要回的,只不过要两三个月后,加急的事儿可就帮不了你们。”
  “不要紧的,加急的事我们自己寻人捎信,倒是真有别的东西,得劳烦你们帮忙。”
  姜宁回头看了眼已经往衙门里走的卫长昀,眼里有了笑意,“等过两日我拿过去。”
  “那成,我们先走了。”贾明招手,“别在这杵着了,走。”
  兄弟三个连忙跟姜宁他们道别,纷纷牵着马都挺老实的。
  姜宁哎了声,叫住贾明,“这是余下的钱,我多给十两,一路上多亏几位了。”
  风里雨里的,还顶着酷热的天。
  挺不容易。
  贾明不推拒,朝姜宁拱手道别,领着人就离开。
  等在一旁的衙差见姜宁处理完,出声提醒,“衙门里积压了不少公务,这几日县令大人怕是都无暇分神,几位若是有什么事,可吩咐我去办,城里采买铺子我都熟的。”
  姜宁转过身,“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恭敬答道:“方瑾。”
  “行,那这几日有什么事,我们便麻烦你了。”姜宁没上马车,而是走在下面牵着。
  方叔和陆拙见他这样,也一样下了车,改为牵着马走。
  前衙后府的布局并不少见,几乎每个地方的县令都是这样,但有的衙署小,每日进出都得从衙门进。
  有的大一些,便跟惠安县一样,能从旁边的甬道进出。
  -
  岭南的民居和衙署都与金陵有些微差别,比起水墨江南的风格,此处的石砌风格更突出。
  但院墙倒是一样的高,几乎有两人高了。
  穿过甬道,进了二堂便是宅院。
  方瑾只把他们带到门口便停下,“里面已经命人收拾过,公子可自行安排,平日里衙门的人不会到这里来。”
  姜宁哎了声,随后想到这里应该是后宅和衙署的分界,的确不能随意进出,否则不乱了套。
  连宅门都关着,上面还有一把锁。
  “这是后宅的钥匙,一共有两把,全在这里。”方瑾把钥匙地上,“但县令那儿还有一把备用的,以防有什么事,情急时开不了门。”
  “谢谢啊。”姜宁跟对方道谢,把钥匙抛给陆拙,“开门,咱们先安顿。”
  “那今晚不等大人一块吃饭了吗?”陆拙一边开门一边问。
  方叔正和姜宁一块扶朱红他们下马车,道:“这里里衙署那么近,又不是在金陵,饭点问一声不就好了,你嗓门大点,前边都能听到。”
  陆拙反应过来,噢了声,“忘记了,这儿不是大理寺,不用跑老远去叫人。”
  一旁姜宁听见,笑着摇了摇头。
  “阿娘,等会你和春娘看着孩子们,收拾的事交给我们就好。”
  朱红抱着幼安,看了眼面前的后宅,才看姜宁,“嗯,你安顿起来块,等分好房间,各自拿了行李收拾,今晚能好好休息了。”
  姜宁嗯了声,见大家都下了马车,陆拙也推开了院门。
  略有些重的黑色木门被推开,上面挂着的铜兽是狴犴?,象征着威严和公正。
  马车进不了院子,东西都得拿下来再搬进去。
  姜宁看着方叔和陆拙,领着家里人在搬东西,方瑾亦在帮忙,不由怔忡。
  终于到家了。
  往后的安身处,就在这里。
  第273章
  衙署后的宅院并不算大,但对于他们一家人而言,已是宽敞、有余。
  二堂大门入内,是二进院的布局。
  分为前厅和后院,前厅作为会客之用,有主厅、偏厅和花园。后院则是几间房,有主屋、厢房外,还有房前的院落。
  好在家里真的有井,用水方便。
  但不论是前厅还是后院,都以连廊打通,形成天井居中、四水归堂的围合布局。
  家里人看着多,实际上需要的房间在这儿都还有余。
  到县府时,才不过酉时。
  待他们简单把行李收拾、整理好,眼看着就到了戌时。
  姜宁直起腰,放下扎在腰间的衣摆,又把袖子挽高一些。
  目光朝外看去,天色还明亮,不由暗暗感慨,这天是热得没一点办法了。
  “啊哒,啊哒。”
  姜宁听到床那边的声音,扭头看去,一边擦汗一边道:“啊哒啊哒的,明明都有七个月大了,怎么还不会叫人呢。”
  坐在床边,顺手拿过桌上的扇子,轻轻扇动,“叫爹爹。”
  幼安笑眯眯爬到姜宁旁边,笑得脸颊鼓鼓,“哒!”
  姜宁低头对他皱鼻子,“笨笨,是爹爹,不是哒。”
  幼安往他腿上扒拉,嘴一咧,笑得更开心,“哒哒!”
  姜宁努嘴,歪了下头,手里的扇子也停下来,“傻小子,等你另个爹来了,让他教你。”
  这边话音才落,那边门口已经响起了“另个爹”的声音。
  “我要教什么?”卫长昀身上还是今日来时的衣服,还未来得及收拾,便去衙门办公。
  迈进门里,一边解开扣子一边道:“还不到识字读书的年纪。”
  姜宁闻声转过头,面上露出喜色,“阿芙姑娘的事解决了?”
  手里的衣服递过去,“等会吃完饭,领你在家里转转,别忙于公务,回家都寻不到门。”
  卫长昀低笑一声,拿过干净的衣服换上,“甄姑娘的事并不复杂,提到李家二郎,马县丞便知道个大概。”
  姜宁讶异道:“那李家人还坐得住?这么一看,阿芙姑娘所言非虚,人死了这么大的事,都不敢报官,要私下处理。”
  “嗯。”卫长昀走过去,在盆里洗了手,擦干净才去逗孩子,“我和马县丞商量后,安排甄姑娘在县衙住一晚,暗中差人去李家盯着,先不打草惊蛇,明日一早再传唤相关人等。”
  “是得把人保护起来。”姜宁点点头,“能查明白,还她一个公道最好,哪能平白掳走人。”
  太目无王法,完全不把律法放在眼里。
  卫长昀偏过头,唇角上扬,眼底紧跟着染了笑意,不禁在姜宁唇边亲了亲。
  不重的吻,却分外缱绻。
  姜宁莫名脸上一热,斜睨他,“做什么?”
  卫长昀伸手,虚空把他圈在怀里,“只是想这么做。”
  姜宁唇角不自觉扬起,弯了弯眼睛,示意他低点头,便也在他唇面落了一个吻。
  水润的眸子盯着他,只觉眼前的人哪都长得好看。
  分明前几年还是个少年模样,如今眼瞧着马上就要到弱冠的年纪。
  “咱们县令大人,几经风波,如今算下来,竟是还未到弱冠之年,朝堂里有些人可该惭愧。”
  姜宁摸摸他脸颊,“那马县丞如何?”
  卫长昀握住他手,侧过头贴在他手心里,“圆滑却不难缠,更不令人生厌,大抵是因为在县府做事的时日太长,难免有些习气。”
  “不过,这并非坏事。”
  县府与金陵看似一小一大,有着天壤之别。
  金陵那地界太繁华,一块砖头扔出去都能砸到半个官,什么背景、靠山总有更厉害的在。
  可一个惠安县能有多大?城东到城西,一日里可以几个来回,什么事不要半个时辰就能传遍全城。
  马县丞在此处多年,更为了解此处人情关系,于他往后管理,大有益处。
  姜宁点头,往他身上靠去。
  忙一天,这会儿才觉出点累来。
  明天全家人,除了卫长昀得早起,怕是一屋子都要睡到午后才醒。
  卫长昀用指腹在他肩头轻轻摩挲,像是安抚,又像是在确认什么一样。
  “爹爹!”
  屋内原本的呼吸声,倏地一下消失,变得静悄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