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放眼整座金陵,和他算得上有恩怨的,只有赵洵。
勉强再加一人的话,那就是陈轩。
只是好在这样的话,姜宁和太子见面的事,只有刺客一人知道,他既然选择自尽,那意味着他的主人尚未知晓。
“还不确定是他。”卫长昀摇头,“他做事如此谨慎,即便真因为我们发现他与牙行有关,想要灭口,也不会选择这么冒险的方式,除非——”
是刺客想要邀功,才擅自做了决定。
姜宁盯着他,许久才道:“长昀,你告诉我,你是不是——”
顿了顿,“做了决定?”
卫长昀并不瞒着他,之前未说,是因为姜宁没问,而且还未恢复。
问起了,他便不会瞒着。
“想要在金陵有一方安身之处,只是一味地退让,并不会换来。”卫长昀坐在他身边,掀起眼看了看外面的雨,“我想护住你们。”
尚未羽翼丰满前,他须与人合作。
傅易安虽在朝堂根基深,然而却并不愿意参与其中,他便尊重他的意愿。
三人里,如若此事是三皇子所为,那可选之人其实已经有答案。
“会很危险。”姜宁抓住他的手,“你这几日早出晚归,还时常在我睡着后起身。”
卫长昀眼神微动,“吵到你了?”
姜宁皱眉,有些气恼,“我是在和你说这个吗?”
卫长昀抿唇不语,不过未持续太久,“在我这里,你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
姜宁道:“可是——”
卫长昀反握住他的手,贴在颊边,“我们一再躲避,也未换来安稳的日子,我不想再经历一回了。”
姜宁听着他的话,神色一软,不由想起那晚太子的话。
困于翰林,真的是卫长昀所求吗?
那些久居心里的抱负,还有多年来所学的才能,只做编修、修撰、侍讲,是不是真的浪费了。
姜宁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卫长昀下定决心的事,连他也难以说服。
更别说,此事关系到他和家里人的安危。
姜宁缓缓问道:“那你要与谁一起争?”
卫长昀道:“待此事查明,我会再想清楚。”
朝中大树如此之多,未必就非得要与太子、大皇子搅在一起。
“先皇后曾与傅大学士有过嫌隙,你若与他为伍,势必对不起他的培养。”
姜宁替他分析道:“那便只剩下大皇子与三皇子,可牙行与吴掌柜、投河考生横在中间,便是我们投诚,他也不会相信。”
这么一算,如果真要选一人,就只有大皇子了。
赵珏。
当初赵珏在太白楼召见他们,并未明言,但已经是投出橄榄枝。
“不用,此事——”卫长昀想了想,“朝中与三位皇子皆保持距离的人并非没有,不急一时,尚有时间去分辨。”
姜宁听他这么说,便知道他有主意了。
笑了笑,“那你心里有数即可,我只有一个要求。”
卫长昀问道:“什么?”
姜宁定定地看他,“不可伤人性命,亦不能以官职行方便之事,最后,若能为百姓、为冤假错案出一分力,便尽力而为。”
卫长昀点头,郑重答应,“我答应你。”
“那我便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姜宁呼出一口气,“这几日看你那样,我总担心你一时想岔了。”
人要维持善意,是一件需要克制力的事。
但走错路,往往只在那一瞬间。
俩人正说着话,忽地听到外面有敲门声,跟着传来王子书的声音。
“聂大哥和温大人来了。”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姜宁先开了口,“我有些困了,你引他们到客堂说话便是。”
卫长昀嗯了声,起身时,把支起透气的窗户又关小了一点,还看了眼熟睡中的孩子。
“我去看看。”
聂丛文和温安臣一起来,那定不是单纯探望姜宁了,怕是为了别的事来的。
卫长昀走到门口,打开房门前,又望向床上的姜宁,见他当真闭了眼睡觉,神色微松,这才拉开门。
门外王子书指了一下撑着伞站在院子里的两人,“是去客堂坐吗?那我去倒茶。”
卫长昀把门关上,向二人点头,而后道:“你把茶放到桌上,便在房里温书,不可耽误学业。”
王子书愣住,下意识想看卫长昀表情,却见他已经侧过身朝客堂走去。
不知为何,这几日他总觉得卫长昀越来越像个长辈。
并非是言谈举止老成,而是会不时督促他的学业,比以往更勤。
卫长昀无暇去分析他的心思,进了客堂,抬手邀聂丛文和温安臣坐下。
对着他们,脸上表情少见的有几分冷然。
“他才睡下不久,需要修养,我替他谢过你们探望。”卫长昀先开了口。
聂丛文挠了挠头,看看卫长昀,又看看温安臣,“是安臣不对,应该在太子把姜宁带走时,就立即告诉你。”
卫长昀不接话,只是看向温安臣。
温安臣垂了垂眼,道:“这件事我不知情,但确有错处,幸好姜宁无碍,否则——”
他有何颜面再自称朋友相交。
第237章
“聂大哥,我前些天写了篇策论,总觉得有些不对,你能否帮我看一下,如何会更清晰一些。”
王子书放下茶盘,问了聂丛文。
聂丛文怔住,诧异地指了下自己,“你是在问我?”
王子书点点头,拱手施礼,“聂大哥之才,子书不及,故而向你请教。”
闻言聂丛文挠了下头,觉得有些稀罕。
不过客堂里的气氛不对劲,飞快瞥了瞥卫长昀和温安臣,“他俩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你向我请教学问,当真是——”
“有眼光!”
“那我去给他看看,你们俩聊聊。”聂丛文不是没眼色的人,尤其此事他横在中间,的确不大好。
两边都是好友,帮谁说话都不是。
临了出门,还回头叮嘱了一句,“你们可千万别打起来,有事好好说。”
王子书在门外等着,听到这话,不由佩服起来。
像这样的人,实属不多见。
雨声越来越响,砸在瓦面,噼啪的声音仿佛要把屋顶砸穿。
卫长昀放下手里的茶,抬眼看向温安臣,“只有你我二人,我只要一句实话,是否是他所为。”
最后两个字,几乎是踩着外面忽然刮起的风声落下。
温安臣知道卫长昀所说之人是谁,在这时候,他们谁都骗不过谁,更遑论此事若要再说谎,那便站在了对立面。
“从目前的线索来看……”温安臣顿了顿,垂下眼,“是他身边之人所为。”
卫长昀缄默地看他,过了半晌才道:“我信你。”
“你们如今已经引起他的注意,哪怕他不是冲着要姜宁的命去,也是要孩子给你们一个警醒,别再多管闲事。”
温安臣皱起眉,“你们怎么会——”
“看来,在他那里,你也并未受到全部的信任。”卫长昀知道他没说完的话是什么,道:“还记得聂大哥常去的牙行吗?”
温安臣一怔,表情变换后,不确定道:“所以他一早就监视你们的一举一动了?包括丛文。”
卫长昀未直接回答,“你确定他还信你?”
温安臣脸色一变,而后恢复镇定,“什么意思?”
卫长昀往外看去,“温大哥,今日只有我们,我才多说一句,那人心狠手辣,又猜疑心重,太子这边的消息,一旦你少传了一条,或是有一点疏忽,那他识破你身份是迟早的事。”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有一日他知道你被太子策反,你的境地只会陷入两难,比如今更危险。”
只要确定是谁做的就好,那他心中便有数了。
卫长昀收回视线,“那日在揽月楼你跟姜宁说的事,我今日再替他跟你答复一次。”
“夺位之争,我们从头到尾都不曾想过参与其中,事到如今,他动了姜宁,起了杀心,即便他们无事,我也不可能当作不知道。”
温安臣才从卫长昀的话里缓过劲来,手不自觉掐进掌心,起了一片泛白的月牙痕迹。
“你既已知道他的做事风格,不可轻举妄动,否则那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动手。”
朝堂上的局势,说不上绝对明朗,但连明德帝都能看出,膝下三个儿子都不是安分守己,愿意做个闲散王爷的人。
知子莫若父,若是不知道,明德帝便不会暗中用他们互相制衡。
“我何时要轻举妄动,不过是——”卫长昀笑了声,“难道查命案不可吗?”
温安臣劝道:“太冒险了,这样一来,你把自己放到明处。”
卫长昀重新端起凉了的茶,“与其在晦暗难辨的边界游走,不如把自己放到明处,引人注意些。”
勉强再加一人的话,那就是陈轩。
只是好在这样的话,姜宁和太子见面的事,只有刺客一人知道,他既然选择自尽,那意味着他的主人尚未知晓。
“还不确定是他。”卫长昀摇头,“他做事如此谨慎,即便真因为我们发现他与牙行有关,想要灭口,也不会选择这么冒险的方式,除非——”
是刺客想要邀功,才擅自做了决定。
姜宁盯着他,许久才道:“长昀,你告诉我,你是不是——”
顿了顿,“做了决定?”
卫长昀并不瞒着他,之前未说,是因为姜宁没问,而且还未恢复。
问起了,他便不会瞒着。
“想要在金陵有一方安身之处,只是一味地退让,并不会换来。”卫长昀坐在他身边,掀起眼看了看外面的雨,“我想护住你们。”
尚未羽翼丰满前,他须与人合作。
傅易安虽在朝堂根基深,然而却并不愿意参与其中,他便尊重他的意愿。
三人里,如若此事是三皇子所为,那可选之人其实已经有答案。
“会很危险。”姜宁抓住他的手,“你这几日早出晚归,还时常在我睡着后起身。”
卫长昀眼神微动,“吵到你了?”
姜宁皱眉,有些气恼,“我是在和你说这个吗?”
卫长昀抿唇不语,不过未持续太久,“在我这里,你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
姜宁道:“可是——”
卫长昀反握住他的手,贴在颊边,“我们一再躲避,也未换来安稳的日子,我不想再经历一回了。”
姜宁听着他的话,神色一软,不由想起那晚太子的话。
困于翰林,真的是卫长昀所求吗?
那些久居心里的抱负,还有多年来所学的才能,只做编修、修撰、侍讲,是不是真的浪费了。
姜宁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卫长昀下定决心的事,连他也难以说服。
更别说,此事关系到他和家里人的安危。
姜宁缓缓问道:“那你要与谁一起争?”
卫长昀道:“待此事查明,我会再想清楚。”
朝中大树如此之多,未必就非得要与太子、大皇子搅在一起。
“先皇后曾与傅大学士有过嫌隙,你若与他为伍,势必对不起他的培养。”
姜宁替他分析道:“那便只剩下大皇子与三皇子,可牙行与吴掌柜、投河考生横在中间,便是我们投诚,他也不会相信。”
这么一算,如果真要选一人,就只有大皇子了。
赵珏。
当初赵珏在太白楼召见他们,并未明言,但已经是投出橄榄枝。
“不用,此事——”卫长昀想了想,“朝中与三位皇子皆保持距离的人并非没有,不急一时,尚有时间去分辨。”
姜宁听他这么说,便知道他有主意了。
笑了笑,“那你心里有数即可,我只有一个要求。”
卫长昀问道:“什么?”
姜宁定定地看他,“不可伤人性命,亦不能以官职行方便之事,最后,若能为百姓、为冤假错案出一分力,便尽力而为。”
卫长昀点头,郑重答应,“我答应你。”
“那我便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姜宁呼出一口气,“这几日看你那样,我总担心你一时想岔了。”
人要维持善意,是一件需要克制力的事。
但走错路,往往只在那一瞬间。
俩人正说着话,忽地听到外面有敲门声,跟着传来王子书的声音。
“聂大哥和温大人来了。”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姜宁先开了口,“我有些困了,你引他们到客堂说话便是。”
卫长昀嗯了声,起身时,把支起透气的窗户又关小了一点,还看了眼熟睡中的孩子。
“我去看看。”
聂丛文和温安臣一起来,那定不是单纯探望姜宁了,怕是为了别的事来的。
卫长昀走到门口,打开房门前,又望向床上的姜宁,见他当真闭了眼睡觉,神色微松,这才拉开门。
门外王子书指了一下撑着伞站在院子里的两人,“是去客堂坐吗?那我去倒茶。”
卫长昀把门关上,向二人点头,而后道:“你把茶放到桌上,便在房里温书,不可耽误学业。”
王子书愣住,下意识想看卫长昀表情,却见他已经侧过身朝客堂走去。
不知为何,这几日他总觉得卫长昀越来越像个长辈。
并非是言谈举止老成,而是会不时督促他的学业,比以往更勤。
卫长昀无暇去分析他的心思,进了客堂,抬手邀聂丛文和温安臣坐下。
对着他们,脸上表情少见的有几分冷然。
“他才睡下不久,需要修养,我替他谢过你们探望。”卫长昀先开了口。
聂丛文挠了挠头,看看卫长昀,又看看温安臣,“是安臣不对,应该在太子把姜宁带走时,就立即告诉你。”
卫长昀不接话,只是看向温安臣。
温安臣垂了垂眼,道:“这件事我不知情,但确有错处,幸好姜宁无碍,否则——”
他有何颜面再自称朋友相交。
第237章
“聂大哥,我前些天写了篇策论,总觉得有些不对,你能否帮我看一下,如何会更清晰一些。”
王子书放下茶盘,问了聂丛文。
聂丛文怔住,诧异地指了下自己,“你是在问我?”
王子书点点头,拱手施礼,“聂大哥之才,子书不及,故而向你请教。”
闻言聂丛文挠了下头,觉得有些稀罕。
不过客堂里的气氛不对劲,飞快瞥了瞥卫长昀和温安臣,“他俩一个状元,一个探花,你向我请教学问,当真是——”
“有眼光!”
“那我去给他看看,你们俩聊聊。”聂丛文不是没眼色的人,尤其此事他横在中间,的确不大好。
两边都是好友,帮谁说话都不是。
临了出门,还回头叮嘱了一句,“你们可千万别打起来,有事好好说。”
王子书在门外等着,听到这话,不由佩服起来。
像这样的人,实属不多见。
雨声越来越响,砸在瓦面,噼啪的声音仿佛要把屋顶砸穿。
卫长昀放下手里的茶,抬眼看向温安臣,“只有你我二人,我只要一句实话,是否是他所为。”
最后两个字,几乎是踩着外面忽然刮起的风声落下。
温安臣知道卫长昀所说之人是谁,在这时候,他们谁都骗不过谁,更遑论此事若要再说谎,那便站在了对立面。
“从目前的线索来看……”温安臣顿了顿,垂下眼,“是他身边之人所为。”
卫长昀缄默地看他,过了半晌才道:“我信你。”
“你们如今已经引起他的注意,哪怕他不是冲着要姜宁的命去,也是要孩子给你们一个警醒,别再多管闲事。”
温安臣皱起眉,“你们怎么会——”
“看来,在他那里,你也并未受到全部的信任。”卫长昀知道他没说完的话是什么,道:“还记得聂大哥常去的牙行吗?”
温安臣一怔,表情变换后,不确定道:“所以他一早就监视你们的一举一动了?包括丛文。”
卫长昀未直接回答,“你确定他还信你?”
温安臣脸色一变,而后恢复镇定,“什么意思?”
卫长昀往外看去,“温大哥,今日只有我们,我才多说一句,那人心狠手辣,又猜疑心重,太子这边的消息,一旦你少传了一条,或是有一点疏忽,那他识破你身份是迟早的事。”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有一日他知道你被太子策反,你的境地只会陷入两难,比如今更危险。”
只要确定是谁做的就好,那他心中便有数了。
卫长昀收回视线,“那日在揽月楼你跟姜宁说的事,我今日再替他跟你答复一次。”
“夺位之争,我们从头到尾都不曾想过参与其中,事到如今,他动了姜宁,起了杀心,即便他们无事,我也不可能当作不知道。”
温安臣才从卫长昀的话里缓过劲来,手不自觉掐进掌心,起了一片泛白的月牙痕迹。
“你既已知道他的做事风格,不可轻举妄动,否则那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动手。”
朝堂上的局势,说不上绝对明朗,但连明德帝都能看出,膝下三个儿子都不是安分守己,愿意做个闲散王爷的人。
知子莫若父,若是不知道,明德帝便不会暗中用他们互相制衡。
“我何时要轻举妄动,不过是——”卫长昀笑了声,“难道查命案不可吗?”
温安臣劝道:“太冒险了,这样一来,你把自己放到明处。”
卫长昀重新端起凉了的茶,“与其在晦暗难辨的边界游走,不如把自己放到明处,引人注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