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尽管才八月,离明年加开的恩科还有半年,可架不住寓意好啊。
反正别家也有什么恩荣宴、恩荫宴的,他们弄一个蟾宫折桂的席面,每道菜都取个雅致又寓意好的名头,自是……
是个好噱头。
“不只是席面,还得弄点活动。”
姜宁眼珠一转,“什么投壶、射箭、猜谜,全都来一套,玩游戏还能拿点小礼物。”
不图礼物多贵重,主要图一个吉利。
第226章
姜宁是个行动力强的人,碰到中秋节,既有了如何招揽生意的法子,便立即把各个事项的细节都补充完整,和其他人一商量,便着手安排人把东西置办起来,场地布置好。
别的不说,雅俗共赏这点上,揽月楼的确做到了兼容。
金陵城里那么些贵客,虽是他们的目标,可其他中不溜、温饱线以上的,才是大多数。
放弃这部分客人,可不是明智之选。
“东西放那儿就行。”姜宁扶着腰,站在楼梯旁指挥搬东西的工人,“各位大哥放东西时,手脚轻点,可把地板磕坏了,这些东西沉,麻烦了啊。”
顾苗正好从二楼下来,听到姜宁的声音,顺着看去,见他站在那儿,身边一堆东西,危危险险的,连忙几步下楼。
姜宁刚准备让人把场地布置好,胳膊被碰了一下,转头看见是顾苗,朝他一笑。
“怎么了?”
“花月宴的东西送过来了?”顾苗看了一圈,“这些东西,你让我来盯着就行,你去一旁歇着就行。”
姜宁笑道:“我又不是重病缠身,这点事都盯不了,大堂里的事都够你忙的。”
“这些不也是大堂的事吗?还不归我管了?”顾苗见他脸色还好,放下心来,“你如今身子重,要更小心。”
“我心里有数。”姜宁朝他眨眼,“要是有什么不舒服,肯定早嚷嚷了,还能让自己难受着?”
“我看就是卫长昀给你惯的。”顾苗道:“八个多月,哪有人跟你一样,四处乱逛的。”
姜宁见工人把东西归置得差不多,便道:“好好好,我去坐着,这儿交给你,反正图纸你也看了,知道什么样。”
生怕顾苗再念叨自己,脚下走得飞快。
“你慢点!”顾苗看他走得急,担心地喊了声。
姜宁摆摆手,“知道了,你赶紧盯着,没几日就是中秋了啊。”
几句话说完,姜宁走到柜台旁,望着正在笑的赵秋,不由叹了一声。
赵秋不由失笑,“苗哥儿说得也没错,你现在是该好好休息,哪怕是每日得活动,也不能累着啊。”
姜宁坐下,接过他递来的水杯,“我知道,我只是闲不住,而且——”
其实就是闲不住。
“花月宴的事,你忙的也不少,光是定活动、布置就用了好些天,后边的事,理应我们来忙的。”
赵秋往门口看去,这个时间还不到饭点,来的客人比较少,伙计们能应付得过来,才安心和姜宁闲聊。
姜宁两手捧着杯子,抬眼看他,“好了,你们一个两个的都把我当重点观察对象,我还是自觉点,安安心心当个吉祥物。”
赵秋点头,“至少在你和孩子都平安之前,暂且先做个富贵闲人。”
姜宁道:“哪来的富贵闲人,闲人还差不多。”
当初投入酒楼,他的分红是按照二百五十两来算,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五。
酒楼是六月十八开的,上个月的收入,除去成本余下的利润并不算多,但好歹是给了他们一剂强心剂。
每人分到手里,他有一百多两,不算富贵,但肯定过日子绰绰有余。
“宁哥儿,我正好有一事想跟你说。”
赵秋道:“我说了你别多心。”
姜宁啊了声,“什么事啊,这么严肃?”
赵秋踌躇过后,还是说了出来,“我和子书商量了一下,等你出月子后,便寻个小一点院子搬出去。”
姜宁皱眉,正想问为什么,又很快反应过来其中原因。
他们关系好,住在一起还有个照应,而且房间空着也是空着,给赵秋和王子书住也没什么。
但日子久了,家里人也多了,到底不方便。
更别说赵秋本也是个骨子里要强的人,初到金陵时,身上银两不多,便得姜宁照顾。
现如今能挣着银子,也不能总住在别人家里。
“宁哥儿,我不是跟你生分,或者是觉得自己现在厉害了,就想撇开你们。”
赵秋看姜宁表情,连忙道:“只是长久住在你那儿也不是办法,家里人那么多,不只是多双筷子的事,更别说两个人。”
姜宁见他脸上担心,笑着问:“我会因为这个觉得你跟我生分吗?想到哪儿去了。”
搬出去也好,这样两人还不用挤在一个屋子里。
哪怕是关系再好,定了亲,还未成婚,长久下去也不合适。
“你不觉得我……”赵秋一时想不到词,只道:“有些急了吗?”
“从前你做事就是小心思量的,这主意应当也琢磨了一阵子吧?”姜宁看着他,“我知道你的心思,也尊重你的决定,不过若是机会合适,也不必等到我出月子啊。”
家里忙不过来,他和卫长昀自然会请人来帮忙。
赵秋摇头,“要等的,别人哪有我们这样的关系。”
姜宁一怔,随即抿抿唇,不再说什么,只在心里记下赵秋想寻个合适的院子这件事。
别的他或许帮不了太多,但吴掌柜还在牙行,应当可以。
-
几日后,姜宁趁着卫长昀有时间,一块去了牙行。
从初到金陵,再到如今踏入牙行,算算日子,已有大半年之久,当初还多亏了吴掌柜,才能在金陵有一个安稳的落脚处。
姜宁提了提衣摆,看向身边卫长昀,“又下雨了,看来秋天是真的到了。”
卫长昀留意着他脚下,撑好伞,“过一阵应该会好些,但等中秋后一月,金陵便该冷了。”
姜宁走上台阶,“今年的天倒是怪,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了黔州,热的时候像太阳在烤,等冷下来,便又觉得像冰窖里似的。”
卫长昀扶了他一下,等他在屋檐下站稳,才收起伞,“金陵的天便是这样,黔州山多,与此处不大一样。”
“这倒是。”姜宁想起久违的地理知识,虽然也不晓得在这儿还适不适用。
卫长昀把伞立在门边,和姜宁一块走进牙行。
才一进去,里面的伙计看到他们,立即迎上前来,还眼尖的认出他们来。
“这二位是卫公子和姜公子吧?”
伙计见他们没反驳,立即问:“这次又是来问房子的?”
卫长昀道:“嗯,不知吴掌柜可在?”
伙计一听他问起吴掌柜,脸色变了变,左右看看后道:“这、这吴掌柜已经不在我们牙行做了,听说是要回乡。”
回乡?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不由奇怪起来。
吴掌柜在金陵待了这么些年,又在第一牙行里做事,按理说积蓄应该不少。
买不起城内的宅子,在城外去置办一处应当是可以。
再不济,租房也能租一辈子不愁付租金。
“什么时候的事?”姜宁问道:“之前吴掌柜多有帮助我们,便想着他熟悉一些。”
伙计眼神闪烁,见没人注意,立即道:“他之前住在城西的兴仁巷,要不你们去看看。”
这般神色,看起来更奇怪了。
卫长昀和姜宁心下了然,伙计这里怕是再问也问不出什么,还不如直接过去看。
向伙计道谢后,姜宁和卫长昀便离开了牙行。
兴仁巷离牙行倒是不远,走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到。
姜宁和卫长昀边走边聊着,都觉得此事未免蹊跷了些。
“你说吴掌柜要回乡,为什么这个时候走?刚才应该多问一句的,大概是什么时候不在牙行做的。”
姜宁懊恼道:“经历过舞弊案的事,我都有些心有余悸。”
卫长昀提醒他小心水洼,“那次送的砚台,便不一般,岂是一般人能拿得出手的。”
姜宁惊讶,“你的意思是,牙行背后的东家,不是一般人?”
卫长昀摇摇头,“我也只是猜测,并不确定。”
“牙行能在金陵稳居第一,还无人生事,暗中竞争,背后东家定不会是普通来历,哪怕只是商人,人脉定不会普通。”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姜宁皱起眉,“吴掌柜确有些奇怪,就是我们寻转手的酒楼时,一向热心的他,竟然未主动提起。”
一家酒楼,盘下来就是千余两。
哪怕是少一点,但其中给牙行的抽成不可能会少。
好比卖房子,一套一百万的,佣金能分好几万。
吴掌柜和他们关系相熟,成交的可能性大,怎么会放弃这种机会?
反正别家也有什么恩荣宴、恩荫宴的,他们弄一个蟾宫折桂的席面,每道菜都取个雅致又寓意好的名头,自是……
是个好噱头。
“不只是席面,还得弄点活动。”
姜宁眼珠一转,“什么投壶、射箭、猜谜,全都来一套,玩游戏还能拿点小礼物。”
不图礼物多贵重,主要图一个吉利。
第226章
姜宁是个行动力强的人,碰到中秋节,既有了如何招揽生意的法子,便立即把各个事项的细节都补充完整,和其他人一商量,便着手安排人把东西置办起来,场地布置好。
别的不说,雅俗共赏这点上,揽月楼的确做到了兼容。
金陵城里那么些贵客,虽是他们的目标,可其他中不溜、温饱线以上的,才是大多数。
放弃这部分客人,可不是明智之选。
“东西放那儿就行。”姜宁扶着腰,站在楼梯旁指挥搬东西的工人,“各位大哥放东西时,手脚轻点,可把地板磕坏了,这些东西沉,麻烦了啊。”
顾苗正好从二楼下来,听到姜宁的声音,顺着看去,见他站在那儿,身边一堆东西,危危险险的,连忙几步下楼。
姜宁刚准备让人把场地布置好,胳膊被碰了一下,转头看见是顾苗,朝他一笑。
“怎么了?”
“花月宴的东西送过来了?”顾苗看了一圈,“这些东西,你让我来盯着就行,你去一旁歇着就行。”
姜宁笑道:“我又不是重病缠身,这点事都盯不了,大堂里的事都够你忙的。”
“这些不也是大堂的事吗?还不归我管了?”顾苗见他脸色还好,放下心来,“你如今身子重,要更小心。”
“我心里有数。”姜宁朝他眨眼,“要是有什么不舒服,肯定早嚷嚷了,还能让自己难受着?”
“我看就是卫长昀给你惯的。”顾苗道:“八个多月,哪有人跟你一样,四处乱逛的。”
姜宁见工人把东西归置得差不多,便道:“好好好,我去坐着,这儿交给你,反正图纸你也看了,知道什么样。”
生怕顾苗再念叨自己,脚下走得飞快。
“你慢点!”顾苗看他走得急,担心地喊了声。
姜宁摆摆手,“知道了,你赶紧盯着,没几日就是中秋了啊。”
几句话说完,姜宁走到柜台旁,望着正在笑的赵秋,不由叹了一声。
赵秋不由失笑,“苗哥儿说得也没错,你现在是该好好休息,哪怕是每日得活动,也不能累着啊。”
姜宁坐下,接过他递来的水杯,“我知道,我只是闲不住,而且——”
其实就是闲不住。
“花月宴的事,你忙的也不少,光是定活动、布置就用了好些天,后边的事,理应我们来忙的。”
赵秋往门口看去,这个时间还不到饭点,来的客人比较少,伙计们能应付得过来,才安心和姜宁闲聊。
姜宁两手捧着杯子,抬眼看他,“好了,你们一个两个的都把我当重点观察对象,我还是自觉点,安安心心当个吉祥物。”
赵秋点头,“至少在你和孩子都平安之前,暂且先做个富贵闲人。”
姜宁道:“哪来的富贵闲人,闲人还差不多。”
当初投入酒楼,他的分红是按照二百五十两来算,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五。
酒楼是六月十八开的,上个月的收入,除去成本余下的利润并不算多,但好歹是给了他们一剂强心剂。
每人分到手里,他有一百多两,不算富贵,但肯定过日子绰绰有余。
“宁哥儿,我正好有一事想跟你说。”
赵秋道:“我说了你别多心。”
姜宁啊了声,“什么事啊,这么严肃?”
赵秋踌躇过后,还是说了出来,“我和子书商量了一下,等你出月子后,便寻个小一点院子搬出去。”
姜宁皱眉,正想问为什么,又很快反应过来其中原因。
他们关系好,住在一起还有个照应,而且房间空着也是空着,给赵秋和王子书住也没什么。
但日子久了,家里人也多了,到底不方便。
更别说赵秋本也是个骨子里要强的人,初到金陵时,身上银两不多,便得姜宁照顾。
现如今能挣着银子,也不能总住在别人家里。
“宁哥儿,我不是跟你生分,或者是觉得自己现在厉害了,就想撇开你们。”
赵秋看姜宁表情,连忙道:“只是长久住在你那儿也不是办法,家里人那么多,不只是多双筷子的事,更别说两个人。”
姜宁见他脸上担心,笑着问:“我会因为这个觉得你跟我生分吗?想到哪儿去了。”
搬出去也好,这样两人还不用挤在一个屋子里。
哪怕是关系再好,定了亲,还未成婚,长久下去也不合适。
“你不觉得我……”赵秋一时想不到词,只道:“有些急了吗?”
“从前你做事就是小心思量的,这主意应当也琢磨了一阵子吧?”姜宁看着他,“我知道你的心思,也尊重你的决定,不过若是机会合适,也不必等到我出月子啊。”
家里忙不过来,他和卫长昀自然会请人来帮忙。
赵秋摇头,“要等的,别人哪有我们这样的关系。”
姜宁一怔,随即抿抿唇,不再说什么,只在心里记下赵秋想寻个合适的院子这件事。
别的他或许帮不了太多,但吴掌柜还在牙行,应当可以。
-
几日后,姜宁趁着卫长昀有时间,一块去了牙行。
从初到金陵,再到如今踏入牙行,算算日子,已有大半年之久,当初还多亏了吴掌柜,才能在金陵有一个安稳的落脚处。
姜宁提了提衣摆,看向身边卫长昀,“又下雨了,看来秋天是真的到了。”
卫长昀留意着他脚下,撑好伞,“过一阵应该会好些,但等中秋后一月,金陵便该冷了。”
姜宁走上台阶,“今年的天倒是怪,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了黔州,热的时候像太阳在烤,等冷下来,便又觉得像冰窖里似的。”
卫长昀扶了他一下,等他在屋檐下站稳,才收起伞,“金陵的天便是这样,黔州山多,与此处不大一样。”
“这倒是。”姜宁想起久违的地理知识,虽然也不晓得在这儿还适不适用。
卫长昀把伞立在门边,和姜宁一块走进牙行。
才一进去,里面的伙计看到他们,立即迎上前来,还眼尖的认出他们来。
“这二位是卫公子和姜公子吧?”
伙计见他们没反驳,立即问:“这次又是来问房子的?”
卫长昀道:“嗯,不知吴掌柜可在?”
伙计一听他问起吴掌柜,脸色变了变,左右看看后道:“这、这吴掌柜已经不在我们牙行做了,听说是要回乡。”
回乡?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不由奇怪起来。
吴掌柜在金陵待了这么些年,又在第一牙行里做事,按理说积蓄应该不少。
买不起城内的宅子,在城外去置办一处应当是可以。
再不济,租房也能租一辈子不愁付租金。
“什么时候的事?”姜宁问道:“之前吴掌柜多有帮助我们,便想着他熟悉一些。”
伙计眼神闪烁,见没人注意,立即道:“他之前住在城西的兴仁巷,要不你们去看看。”
这般神色,看起来更奇怪了。
卫长昀和姜宁心下了然,伙计这里怕是再问也问不出什么,还不如直接过去看。
向伙计道谢后,姜宁和卫长昀便离开了牙行。
兴仁巷离牙行倒是不远,走一盏茶的功夫就能到。
姜宁和卫长昀边走边聊着,都觉得此事未免蹊跷了些。
“你说吴掌柜要回乡,为什么这个时候走?刚才应该多问一句的,大概是什么时候不在牙行做的。”
姜宁懊恼道:“经历过舞弊案的事,我都有些心有余悸。”
卫长昀提醒他小心水洼,“那次送的砚台,便不一般,岂是一般人能拿得出手的。”
姜宁惊讶,“你的意思是,牙行背后的东家,不是一般人?”
卫长昀摇摇头,“我也只是猜测,并不确定。”
“牙行能在金陵稳居第一,还无人生事,暗中竞争,背后东家定不会是普通来历,哪怕只是商人,人脉定不会普通。”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姜宁皱起眉,“吴掌柜确有些奇怪,就是我们寻转手的酒楼时,一向热心的他,竟然未主动提起。”
一家酒楼,盘下来就是千余两。
哪怕是少一点,但其中给牙行的抽成不可能会少。
好比卖房子,一套一百万的,佣金能分好几万。
吴掌柜和他们关系相熟,成交的可能性大,怎么会放弃这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