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政见不合而已,常有的事。
  几人走到傅老面前,待其他人走后,才一块上前。
  “学生有礼,祝老师生辰安康、福寿绵长。”
  傅老看到他们三人,自是心中满意,笑着道:“原本是休沐的日子,难为你们还过来。”
  “老师生辰,我们岂有不来的道理?”李平峥道:“更何况休沐在家听我爹唠叨,还不如来这里,热闹些。”
  傅老在朝为官多年,别说李平峥,连他父亲见到傅老,都得喊一声老师。
  李平峥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是国子监里拔尖的学生。
  “你爹一会儿可也要来。”
  旁边的傅大人走过来道:“他听到这话,回头又要念叨了。”
  李平峥笑道:“老师和伯父不说,他定不会知道的。”
  傅老和傅大人朗声笑起来,看向齐时信,再对视时,不免感慨。
  舞弊案一事,到底是让齐时信更收敛了状元锋芒,不是坏事,却怎么也算不上好事。
  朝野上下,中庸之道虽有益处,然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向来都是喜欢不那么“稳定”的。
  “这位是——”傅大人看向卫长昀身边的姜宁,“上次送旭儿回来的姜公子。”
  并非疑问的语气,而是第一眼便认出来。
  傅旭险些走丢一事,让学士府上下都紧张了好一阵,生怕哪一次真的寻不回来。
  金陵的治安再好,那也还有人牙子的存在。
  姜宁忙向傅大人行礼,“姜宁见过傅大学士、傅大人。”
  “此前送令郎回府,只是举手之劳,大人不必记挂在心。”
  傅大人抬手虚扶,“你身子不便,不用多礼。”
  而后向傅老拱手道:“父亲大人,您看要不要让姜公子与我们同桌,也要答谢当日之恩。”
  闻言姜宁连忙摆手,生怕真的被安排到主桌去。
  “傅大人,不必这样客气,我与长昀他们一起就好。”
  傅大人一听,犹豫地看向傅老。
  傅老见状,笑道:“既是答谢,自然是要对方觉得方便才是,你兀自安排了,不顾人家意愿,又算什么答谢。”
  傅老打量着姜宁,又看眼卫长昀,欣慰道:“听闻长昀能参加科举,是你这个孩子在背后支持。”
  姜宁一向讨长辈喜欢,生了一张乖巧懂事的脸,再加上能说会道,从前遇到的长辈,就没有不喜欢他的。
  “此话言重,我只是想长昀学了那么久,不能半途而废,才会让他继续读书。”
  姜宁答道:“他有抱负,我们岂能让他放弃。”
  “有你这般眼界和心境的人,不多得。”傅老点点头,正欲再说什么,便看见管家匆匆走来。
  其他人若有所感地看去,不约而同收了声音。
  管家走到傅老身边,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就见傅老起身,低声询问了两句。
  “可有安排人接见?”
  “有。”
  傅老皱了下眉,而后转过头来看着他们,“太子殿下已到府外,随我前去接驾。”
  傅大人一听,迅速跟上前去。
  李平峥和齐时信对视一眼,不敢怠慢,紧随其后。
  只有姜宁和卫长昀慢了一步,走在了最后面。
  “太子殿下怎么会来?难道也是傅老的学生?”姜宁压着声音,小声道:“宫里的皇子,都是由翰林院的学士讲学、侍书,好像也有可能。”
  卫长昀怕他走得太快,拉住他手腕,“不是。”
  姜宁诧异道:“那他怎么来了?”
  卫长昀停了一下,瞥向前面脚步匆匆的傅老,“忘了?李首辅曾是太子的老师。”
  今日李首辅来了,太子到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姜宁听完,啧啧两声,心想这关系可真复杂。
  “那你说他不会是来砸场子的吧?”姜宁忍不住问:“可你不是说,傅老并未暴露出……”
  想到此地人多嘴杂,后面的话被他咽了回去。
  卫长昀摇了摇头,“许是我眼拙,未在他们之前发现。”
  朝堂之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破的。
  他才入仕多久,岂能和太子、李首辅相比。
  今日是敌明日是友,谁都说不清下一刻会不会就刀剑相向了。
  他俩落在后面几步,等赶上时,太子与近身护卫已经进了大门,傅老及其他宾客迎了上去。
  姜宁和卫长昀不赶着上前,干脆就站在人群最外围,跟着行礼。
  结果一抬头,便见太子身边还跟着一人。
  除了温安臣外,不作他人想。
  第222章
  太子与朝臣同进同出,哪怕师出有名,在旁人看来,就是一种立场、站队。
  如今的温安臣,哪怕行得再端正,在旁人眼里,怕也算不得真正的纯臣了。
  至于忠佞,全由世人评。
  姜宁和卫长昀在人群最末尾,只瞥了一眼,便又低下头。
  此事温安臣既有打算,他们再是朋友,也不该多说。
  “先生何须客气,连老师都要尊称您一句先生,本宫在您面前亦是晚辈了。”
  赵歧让身边近卫把东西递给傅老,“略有薄礼,是此前去京外巡查时,无意得到的一方千年梨砚。”
  傅老闻言,忙微微躬身告礼,“老臣多谢殿下厚礼,此物——”
  他话音微顿,“能得此物,是老臣之幸。”
  身边的傅大人神色变了变,上前一步,从太子近卫手里接过锦盒。
  赵歧颔首,向近卫示意,近卫便退到了后面。
  温安臣向傅老行了一礼,递出自己的礼盒,看着修长,里面应该是一支笔。
  温安臣道:“学生祝老师福寿绵长。”
  其他人纷纷看了过来,多有看热闹之意。
  当初温安臣高中,多风光的少年天才啊。京中不知道多少人都等着看他投入谁的门下,入了翰林后,会跟谁走。
  彼时温安臣尚且年纪轻,傅老赏识他,便多有培养。
  谁知不到一年,便从翰林院升调,入了礼部,成了大皇子常用之人。
  到如今才短短两年,又与太子走得近。
  这般墙头草,暗地里都等着他什么时候栽跟头,跌回泥里。
  傅大人正欲一同接过,便被傅老先一步拿了。
  傅老道:“嗯,你有心了。”
  一旁赵歧不露声色地打量一眼他二人,与傅老一同往里走,其他人便顺势让开,跟在后面入席。
  “傅老门生众多,为朝廷选拔、培养了不少人才,本宫记得,安臣当年便是您颇为器重的学生之一吧。”
  “老臣不敢当。老臣身为朝廷命官,只教授过学生,并无门客,一切都以朝廷为重。”
  “傅老谦虚了,本宫与安臣也是在府外碰到,这才一起进来。”
  “殿下请,今日只是私宴,恐有怠慢,还望殿下见谅。”
  “不用铺张,如此正合本宫所想。”
  ……
  今天的主角入席就座,其他人也纷纷落座。
  姜宁和卫长昀自是不会去跟前凑热闹,寻到李平峥、齐时信,便跟几位翰林院的同僚坐到了一起。
  温安臣亦有相识之人,向他们点头示意后,便过去了。
  原本尚算气氛融洽的寿宴,因为赵歧的到来,变得颇为不自在。
  要不是离主桌远,姜宁怀疑自己都吃不下饭。
  “齐兄,你说那位是不是——”李平峥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多想不开啊,非得蹚这蹚浑水。”
  齐时信轻轻皱眉,摇了下头,“人各有志,只要不伤天害理、残害无辜,即便不同道,也无可指摘。”
  “行行行,听你的,我就是随口一说,这不是怕他吃亏吗?”李平峥连忙打断他的话,“怕了你了。”
  姜宁早知道齐时信是一个品性纯良的人,却没想到比沈明尧更甚。
  身边这一帮朋友里,沈明尧已是秉性最为良善、耿直的了,如今看齐时信有过之无不及。
  要知道科举舞弊案虽存在,但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波,温安臣不一定手上不沾染半分。
  能中科举的人,岂会连这一点事都想不透。
  事发时混乱,来不及想情有可原。
  可事后仔细琢磨,大致也能猜到几分。
  只不过朝中之事,即便是猜到了,也难以抽身。
  斡旋之余,不过是谋一条可退之路,不至于一朝成为弃子,便只能任人宰割。
  “想什么?”
  听卫长昀问自己话,姜宁转头和他视线对上,笑着道:“在想,我们运气还真不错,不管是在村子里,还是从镇上来金陵,身边所遇之人,都是这世上顶好的人了。”
  卫长昀眼里带笑看他,“这倒是。”
  一路走来,不止是所遇之人都是好人,更是让他遇到了姜宁。
  若无姜宁,便没有这一切的开始。
  姜宁瞧出他的心思,有意问:“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