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卫小小仰起头一笑,“知道了,我以后要像谢姐姐那样。”
闻言姜宁挑起眉梢,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目标。
要是真像谢蕴,那他和卫长昀多半就不用担心她吃亏了。
-
难得姜宁一日都没去酒楼,夜里朱红、赵秋和周庚回来时,他做了一桌比较适合夏天吃的菜。
瓜豆汤、拍黄瓜必不可少,还有不少用凉油做的菜,口味偏淡,也不会越吃越热。
卫长昀比其他人回来得早,还帮着他做了不少。
忙了一天,大家都累。
吃饭的时候,简单说了下酒楼今天的情况,姜宁就让他们赶紧去休息。
他们也不跟姜宁客气,一个个困得不轻,飞快洗漱就回屋休息。
朱红和赵秋担心姜宁累着,还想帮一下,被他一口拒绝,说还有卫长昀在。
这话不是借口,而是卫长昀的确闲下来。
按理来说,进士及第的三个人,可谓前途无量,至少会重点栽培一到两年。
谁知今年出了这事,舞弊案一过,卫长昀大概是因为参与案件调查,知道了不少事,暂时变得清闲了许多。
比起他,齐时信和李平峥也没好到哪。
三个人真成了定时打卡上班、到点下班的闲人。
姜宁擦了擦头发,等着晾干时,见卫长昀在那里写东西,好奇起身走过去。
“在写什么?”
卫长昀抬头看他,见他头发还湿着,拉开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
“在帮老师理一份书稿,是要交给皇上的。”
“那这篇文稿最后是傅老的,还是你的?”姜宁手肘撑在桌上,托着脸颊,“这算不算是枪手?”
卫长昀挑眉,停下笔,“算馆阁的。”
“那也行。”姜宁笑了笑,“算在馆阁头上,多少还有一份你的功劳在。”
卫长昀摇头失笑,又转回去,接着整理书稿。
姜宁撇嘴,“觉得我这样太过势力、计较了?”
“不是。”卫长昀认真答道:“只是觉得有你这样护着,心里更有底气。”
姜宁瞪向他,“你少来。”
“是真的。”卫长昀干脆把笔放下,“这段时间闲下来后,要说并无担忧、怀疑是在撒谎。”
不只是他,其他两人也一样。
只因为一桩与他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案子,便把他们晾在一边,每日除了整理书稿、编修旧书,便无其他的事,连议事厅不让进了。
一想到往后的日子,便是这样日复一日,难免会心焦。
卫长昀的性子再如何沉着,虽不至于心浮气躁,却也偶尔怔忪,不知费了这么大劲考科举是为什么。
“原来科举不过是入仕的起点。”卫长昀说完,吐出一口气,无奈地朝姜宁一笑。
姜宁神色变得柔软,直直地看他,等他说完后,才开口。
“是不是馆阁里,有人给你们难堪了?”
他问得直接,没有一点儿避讳和拐弯抹角。
其实,这事想也知道,翰林院里都是些读书、科举的人,自然会因为舞弊的事戴上有色眼镜。
姜宁看他不说话,就当默认了。
“不只是舞弊案的事阴阳你们,在你这里,说不定又要旧事重提,拿你我的事情编排。”
姜宁一条一条列出来,“那他们倒是有本事,这么厉害,怎么还待在翰林院?就算是待在翰林院,也不该再和你们待在一处办公。”
卫长昀被他的话逗笑,这几日来,积压在心里的烦闷散去不少。
知道是这个道理,可听姜宁说起来,就觉得不同。
“旁的事不好说,但傅老还能让你整理给皇上的文稿,哪里像是要放弃你。”
姜宁直言道:“分明是器重你。”
连他都看得出,翰林院其他人不可能眼瘸。
这些时日针对卫长昀,无非就是嫉妒他年纪轻轻,得傅老器重,有心栽培。
内阁大学士的门生,任谁来看,都是给内阁储备的人才。
朝廷这么多机要,内阁才是皇上之下的第一顺位。
卫长昀轻蹙眉头,片刻后道:“我知道。”
“所以,你可不能辜负傅老的期望。”姜宁一副语重心长的口吻,拍拍他的肩,“更不能让那些人得逞。”
他可是一身反骨,旁人越觉得不行,就越得行。
不蒸馒头争口气,说的就是这个理。
第218章
才从桶里拿出来的陶盆,摆在议事间的桌上,正丝丝往外冒白气,不用摸都是凉的。
不大的地方,围了一圈人。
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知道怎么做,纷纷看向从门外进来的姜宁和卫长昀。
卖的什么关子,还特地把他们都叫上。
顾苗走到一边,抱起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潼潼,“你俩这卖的什么关子,下边可都忙晕了,耽误不得。”
姜宁从他旁边过,伸手逗了逗小丫头,“不耽误你们多久,这不就来揭晓答案了。”
“这一盘子水果,还有红糖水、花瓣酱,还有——”
赵秋点了点,“花生碎、糖碎,是跟这个拌在一起吗?”
“差不多。”姜宁走到桌旁,拿了一只碗,再用勺子挖了一勺冰粉放进去,铛铛铛开始捣碎。
见谢蕴已经忍不住去拿碗,连忙阻止,“谢姐姐,这可不是让你自己拌的。”
谢蕴一听,立即放下碗,而后观察起那碗冰,“自己拌和别人拌,还有差吗?”
“这不得先给你们打个样。”
姜宁边笑边给碗里加小料,“跟做蘸水有点像,不过最重要的,还得是这个。”
要做冰粉,唯二不可少的,便是红糖水和冰。
如果再加一样,那就是干果碎。
现在加这么多料的冰粉,都是为了迎合市场、顾客口味,慢慢变化出来的。
倒不是说失了原本的味道,而是姜宁小时候吃的冰粉,其实就这几样小料。
顶多再加点软糖和冬瓜糖、山楂碎。
“这个东西看起来的口感,有一点像炖猪蹄的汤,就第二天起的那一层冻。”
顾苗形容一下,“不过,更硬一点。”
“听苗哥儿这么说,还真有点像。”赵秋拿筷子戳了戳,“更弹滑一些。”
他俩说话时,姜宁这边已经弄好了第一碗。
平时吃面的碗盛了满满一碗,底是冰粉、红糖水和冰,再放了应季水果、干果碎跟糖果碎,最后浇上一勺花瓣酱。
不说吃了,光是看着小料的颜色搭配,就挺开胃的。
“第一碗给谢姐姐。”姜宁习惯地说了句,“女士优先。”
谢蕴不跟他们客气,在座的除了潼潼外,的确只有她一个姑娘。
“谢谢宁哥儿,我先替你们尝尝。”
旁边卫长昀那碗也做得差不多,就递给了赵秋,“昨天刚学的。”
赵秋:“……”
“难怪给我,原来是拿我当试菜的了。”
“那你俩一人弄一碗,正好可以给周庚也送去。”顾苗坐在椅子里,拉着潼潼的手,让她先学会站。
姜宁点点头,着手弄第二碗。
“要是你们尝过觉得可以,那后面就多弄一点,给放在酒楼甜品和饮子那儿。”
“最近,我又研究出了——”
“好爽口啊!”
“这是个什么口感,有点儿软软的,但是又滑滑的,不用嚼,跟喝水似的,可又觉得需要牙齿,弹弹的感觉。”
姜宁话说一半被打断,整个人都懵了懵。
而后跟卫长昀对视一眼,“真的好吃?”
“当然了!”谢蕴拿着勺子,分不出嘴说话,又喝了几口,“像我天一热就不愿意吃饭菜,吃这个就管饱了。”
“我支持蕴姐的说法。”赵秋见他俩做好,示意顾苗快尝尝,“苗哥儿,你肯定喜欢。”
顾苗一向在吃的上有些挑嘴,还不爱吃主食,专挑一些零嘴、不管饱的东西吃。
听了赵秋的话,顾苗接过碗,“我来尝尝,到底什么味。”
第一勺下去,顾苗眼睛就瞪圆了。
等到他有空说话时,碗已经空了一半。
“宁哥儿,这东西能量产吗?每天限量卖,我怕不够。”顾苗再开口的第一句话,“你看,卖多少钱一碗才合适?”
姜宁差点没跟上他的脑回路,思索半天才道:“原料不易,而且是夏天专属,估计——”
冬天不是不能做,但需求量肯定不如夏天高。
“卖个二十文吧。”
原本是十文就够了,可是小料的价格不一样啊。
水果、糖、冰都不是产量很高的东西,买的话价格贵,卖个二十文,应该不算是暴利吧。
其他三人默契点头,赞成卖二十文。
卫长昀在一边听完,又单独做了几碗小的,都放在盘子里,“要是怕一碗二十文太贵,可以分成大碗和小碗卖。”
闻言姜宁挑起眉梢,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目标。
要是真像谢蕴,那他和卫长昀多半就不用担心她吃亏了。
-
难得姜宁一日都没去酒楼,夜里朱红、赵秋和周庚回来时,他做了一桌比较适合夏天吃的菜。
瓜豆汤、拍黄瓜必不可少,还有不少用凉油做的菜,口味偏淡,也不会越吃越热。
卫长昀比其他人回来得早,还帮着他做了不少。
忙了一天,大家都累。
吃饭的时候,简单说了下酒楼今天的情况,姜宁就让他们赶紧去休息。
他们也不跟姜宁客气,一个个困得不轻,飞快洗漱就回屋休息。
朱红和赵秋担心姜宁累着,还想帮一下,被他一口拒绝,说还有卫长昀在。
这话不是借口,而是卫长昀的确闲下来。
按理来说,进士及第的三个人,可谓前途无量,至少会重点栽培一到两年。
谁知今年出了这事,舞弊案一过,卫长昀大概是因为参与案件调查,知道了不少事,暂时变得清闲了许多。
比起他,齐时信和李平峥也没好到哪。
三个人真成了定时打卡上班、到点下班的闲人。
姜宁擦了擦头发,等着晾干时,见卫长昀在那里写东西,好奇起身走过去。
“在写什么?”
卫长昀抬头看他,见他头发还湿着,拉开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
“在帮老师理一份书稿,是要交给皇上的。”
“那这篇文稿最后是傅老的,还是你的?”姜宁手肘撑在桌上,托着脸颊,“这算不算是枪手?”
卫长昀挑眉,停下笔,“算馆阁的。”
“那也行。”姜宁笑了笑,“算在馆阁头上,多少还有一份你的功劳在。”
卫长昀摇头失笑,又转回去,接着整理书稿。
姜宁撇嘴,“觉得我这样太过势力、计较了?”
“不是。”卫长昀认真答道:“只是觉得有你这样护着,心里更有底气。”
姜宁瞪向他,“你少来。”
“是真的。”卫长昀干脆把笔放下,“这段时间闲下来后,要说并无担忧、怀疑是在撒谎。”
不只是他,其他两人也一样。
只因为一桩与他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案子,便把他们晾在一边,每日除了整理书稿、编修旧书,便无其他的事,连议事厅不让进了。
一想到往后的日子,便是这样日复一日,难免会心焦。
卫长昀的性子再如何沉着,虽不至于心浮气躁,却也偶尔怔忪,不知费了这么大劲考科举是为什么。
“原来科举不过是入仕的起点。”卫长昀说完,吐出一口气,无奈地朝姜宁一笑。
姜宁神色变得柔软,直直地看他,等他说完后,才开口。
“是不是馆阁里,有人给你们难堪了?”
他问得直接,没有一点儿避讳和拐弯抹角。
其实,这事想也知道,翰林院里都是些读书、科举的人,自然会因为舞弊的事戴上有色眼镜。
姜宁看他不说话,就当默认了。
“不只是舞弊案的事阴阳你们,在你这里,说不定又要旧事重提,拿你我的事情编排。”
姜宁一条一条列出来,“那他们倒是有本事,这么厉害,怎么还待在翰林院?就算是待在翰林院,也不该再和你们待在一处办公。”
卫长昀被他的话逗笑,这几日来,积压在心里的烦闷散去不少。
知道是这个道理,可听姜宁说起来,就觉得不同。
“旁的事不好说,但傅老还能让你整理给皇上的文稿,哪里像是要放弃你。”
姜宁直言道:“分明是器重你。”
连他都看得出,翰林院其他人不可能眼瘸。
这些时日针对卫长昀,无非就是嫉妒他年纪轻轻,得傅老器重,有心栽培。
内阁大学士的门生,任谁来看,都是给内阁储备的人才。
朝廷这么多机要,内阁才是皇上之下的第一顺位。
卫长昀轻蹙眉头,片刻后道:“我知道。”
“所以,你可不能辜负傅老的期望。”姜宁一副语重心长的口吻,拍拍他的肩,“更不能让那些人得逞。”
他可是一身反骨,旁人越觉得不行,就越得行。
不蒸馒头争口气,说的就是这个理。
第218章
才从桶里拿出来的陶盆,摆在议事间的桌上,正丝丝往外冒白气,不用摸都是凉的。
不大的地方,围了一圈人。
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知道怎么做,纷纷看向从门外进来的姜宁和卫长昀。
卖的什么关子,还特地把他们都叫上。
顾苗走到一边,抱起咿咿呀呀学说话的潼潼,“你俩这卖的什么关子,下边可都忙晕了,耽误不得。”
姜宁从他旁边过,伸手逗了逗小丫头,“不耽误你们多久,这不就来揭晓答案了。”
“这一盘子水果,还有红糖水、花瓣酱,还有——”
赵秋点了点,“花生碎、糖碎,是跟这个拌在一起吗?”
“差不多。”姜宁走到桌旁,拿了一只碗,再用勺子挖了一勺冰粉放进去,铛铛铛开始捣碎。
见谢蕴已经忍不住去拿碗,连忙阻止,“谢姐姐,这可不是让你自己拌的。”
谢蕴一听,立即放下碗,而后观察起那碗冰,“自己拌和别人拌,还有差吗?”
“这不得先给你们打个样。”
姜宁边笑边给碗里加小料,“跟做蘸水有点像,不过最重要的,还得是这个。”
要做冰粉,唯二不可少的,便是红糖水和冰。
如果再加一样,那就是干果碎。
现在加这么多料的冰粉,都是为了迎合市场、顾客口味,慢慢变化出来的。
倒不是说失了原本的味道,而是姜宁小时候吃的冰粉,其实就这几样小料。
顶多再加点软糖和冬瓜糖、山楂碎。
“这个东西看起来的口感,有一点像炖猪蹄的汤,就第二天起的那一层冻。”
顾苗形容一下,“不过,更硬一点。”
“听苗哥儿这么说,还真有点像。”赵秋拿筷子戳了戳,“更弹滑一些。”
他俩说话时,姜宁这边已经弄好了第一碗。
平时吃面的碗盛了满满一碗,底是冰粉、红糖水和冰,再放了应季水果、干果碎跟糖果碎,最后浇上一勺花瓣酱。
不说吃了,光是看着小料的颜色搭配,就挺开胃的。
“第一碗给谢姐姐。”姜宁习惯地说了句,“女士优先。”
谢蕴不跟他们客气,在座的除了潼潼外,的确只有她一个姑娘。
“谢谢宁哥儿,我先替你们尝尝。”
旁边卫长昀那碗也做得差不多,就递给了赵秋,“昨天刚学的。”
赵秋:“……”
“难怪给我,原来是拿我当试菜的了。”
“那你俩一人弄一碗,正好可以给周庚也送去。”顾苗坐在椅子里,拉着潼潼的手,让她先学会站。
姜宁点点头,着手弄第二碗。
“要是你们尝过觉得可以,那后面就多弄一点,给放在酒楼甜品和饮子那儿。”
“最近,我又研究出了——”
“好爽口啊!”
“这是个什么口感,有点儿软软的,但是又滑滑的,不用嚼,跟喝水似的,可又觉得需要牙齿,弹弹的感觉。”
姜宁话说一半被打断,整个人都懵了懵。
而后跟卫长昀对视一眼,“真的好吃?”
“当然了!”谢蕴拿着勺子,分不出嘴说话,又喝了几口,“像我天一热就不愿意吃饭菜,吃这个就管饱了。”
“我支持蕴姐的说法。”赵秋见他俩做好,示意顾苗快尝尝,“苗哥儿,你肯定喜欢。”
顾苗一向在吃的上有些挑嘴,还不爱吃主食,专挑一些零嘴、不管饱的东西吃。
听了赵秋的话,顾苗接过碗,“我来尝尝,到底什么味。”
第一勺下去,顾苗眼睛就瞪圆了。
等到他有空说话时,碗已经空了一半。
“宁哥儿,这东西能量产吗?每天限量卖,我怕不够。”顾苗再开口的第一句话,“你看,卖多少钱一碗才合适?”
姜宁差点没跟上他的脑回路,思索半天才道:“原料不易,而且是夏天专属,估计——”
冬天不是不能做,但需求量肯定不如夏天高。
“卖个二十文吧。”
原本是十文就够了,可是小料的价格不一样啊。
水果、糖、冰都不是产量很高的东西,买的话价格贵,卖个二十文,应该不算是暴利吧。
其他三人默契点头,赞成卖二十文。
卫长昀在一边听完,又单独做了几碗小的,都放在盘子里,“要是怕一碗二十文太贵,可以分成大碗和小碗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