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宁哥儿?”
姜宁一头冷汗,慢慢回过神来,肚子也变得不太舒服。
不知道是心理原因,还是真的吓到了。
“秋哥儿?”姜宁茫然地看向赵秋,“你怎么在这?”
赵秋看他是真的迷糊了,道:“你睡前就脸色不太好,朱婶婶怕你夜里有事,想守着你,我怕她睡不好,就跟她换了。”
朱红年纪虽然不大,但守夜这事儿熬人,一会儿一会儿要醒,肯定不如他年轻来得方便。
闻言姜宁怔然一会儿,才记起来是有这么回事。
卫长昀入宫后,他们就在家里准备烧烤的事。
顾苗一家、谢蕴、聂丛文陆续过来,每个人手里都带了点东西,原本就丰盛的晚饭,一下变成了大餐。
一群人围坐在院子里,小孩在一边玩,他们边吃边聊,亥时快结束,才散了各自回家。
不知道是吃太多,还是有一阵没碰这些东西,入睡前,姜宁有些反胃、想吐。
干呕了一回,朱红便放不下心,担心他夜里睡不好。
这才有了赵秋说的事。
毕竟从他们来之后,姜宁一直没有过什么孕期反应。
“要坐起来吗?”赵秋问了句,“还是想喝点水?我看你一头汗,做噩梦了吧。”
姜宁摇摇头,手往肚子上伸去,“秋哥儿,什么时辰了?”
赵秋往外看了眼,又回忆起眯觉前的打更声。
“大概是寅时了,再过大半个时辰,天应该也要亮了。”
姜宁转头,朝窗外看去,“都已经要第二天了?”
赵秋看他表情,抿抿唇,“不会有事的,你别太担心,说不定只是馆阁有别的事要处理呢。”
姜宁张了张嘴,又不能说,只好闭上。
房间陷入安静,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赵秋尽管不知道朝廷里发生了什么事,可看姜宁的脸色,也知道卫长昀一夜未归,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他想安慰,都无从下手。
过了一会儿,姜宁又睁开眼,“秋哥儿,我不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但天亮后,全金陵可能都会知道这件事,你——”
“你和子书不管听到什么,都不要议论,更不要去打听,告诉阿娘和小小小宝、周庚,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有人来打听都只说不知道。”
闻言赵秋一惊,意识到要出大事。
“那苗哥儿那边……”
“平时沈大哥虽不善言辞,亦不爱说教,但事关重大,他只会把苗哥儿看得更紧。”
姜宁不敢去想刚才的梦,“谢姐姐和聂大哥那边,我只放心不下聂大哥。”
竟然牵扯这么广吗?
赵秋惊讶地张着嘴,一时不知道要说什么。
姜宁抽不出心思去安抚赵秋,有些混沌的大脑,只来得及想,还有什么事是尚未想到的。
“咚咚咚——”
忽地,一阵敲门声响起。
姜宁和赵秋几乎是同时看去,心里都是一咯噔。
“我去开门。”赵秋起身,“你安心躺着。”
姜宁嗯了一声,看着赵秋走出房间,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走到门口,赵秋比姜宁好不到哪里去。
在村里那么长时间,哪里遇到过这样的事。
深吸一口气,朝外面问了一声,“谁啊?”
门外传来顾苗的声音,有些急切。
“是我,秋哥儿。”
赵秋一愣,连忙打开门。
顾苗看见他,又往姜宁房间看去,低声道:“宫里出事了。”
第207章
科举舞弊,天子震怒,群臣自危。
天边的第一道光亮起时,整座金陵城的歌舞升平余韵还未散去,便陷入了舞弊案的哗然中。
客堂里,姜宁表情怔然地坐着,偶尔皱眉,抬眼看向门口。
一旁的赵秋和顾苗对视后,不免担心起来。
从顾苗把宫里出事的消息带来,姜宁就是这个状态,看上去很平静,实则更让人担心。
还不如噩梦惊醒那会儿,情绪能释放出来好些。
“宁哥儿,你要不先吃点东西?”朱红担心道:“二郎平时没什么错处的话,应该不会为难他的。”
姜宁转头,看了眼朱红,余光又扫过别人。
“你们守着我做什么?我心里有数,只是在琢磨这事牵扯这么广,不知道哪些人会遭殃。”
其他人不知,但顾苗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利害。
“真是科举舞弊案,不只是考官会受到牵连,涉及到的州府考生,都会因此不平。”
顾苗皱起眉,“明尧早上听到消息,立即叫我过来,便匆匆去了太常寺。”
昨日是千秋宴,太常寺亦不清闲。
哪怕沈明尧只是一个新科进士,却也被抓去当了壮丁,在宫里守了大半晚,直到子时才回到家里。
结果才睡下没多久,就有人来传话,说是宫里出事,速速回太常寺的衙门候命。
沈明尧一边穿戴一边旁敲侧击,对方含糊其辞,但却透露了礼部和翰林院的大人们在文华殿待了一宿。
这话一出,沈明尧就猜到了些。
不是和科举有关,也是差不多的事。
顾不上其他,便跟顾苗说了句,宫里可能出事,让他安顿好两个孩子,就去姜宁这里看看,捎个话。
闻言顾苗也不敢耽误,让乳娘盯着两个孩子,自己比沈明尧也就晚一炷香出门。
那会儿天已经泛白了,他走在街上,不知道是哪里传出的消息,科举舞弊一事,已经在街坊传开。
顾苗一听科举舞弊,心直直往下坠,只觉脑门突突的跳。
“打听、打听到了!”
客堂外忽然传来声响,几人循声看去,就看王子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王子书跑进来,手往桌上一撑,“外面已经传疯了,说涉嫌泄题的肯定不只是鄂州,其他州府也要彻查,不然就是对天下士子不公,更是要求取消今年的科举名次,重新考试!”
取消科举名次?!
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取消的。”姜宁摇头,视线又往外看去。
赵秋忍不住道:“既是鄂州士子揭发的鄂州与江陵府两地,又与其他地方有什么关系,连考官都不一样,试题也不同,还能透到其他地方吗?”
顾苗道:“舞弊案一出,不管是哪一个地方出现,天下士子必定群起而攻之,愤怒难以平息,自是会迁怒其他。”
每一届科举有多少人参加,其中又有多少是寒窗苦读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人。
更别说那些以一个名次之差落榜的考生,心里都会想,如果不是舞弊,自己是不是就能高中。
世道就是这样,人心也是这样。
没有人能在这种情形下,还能公正、公平地去揣测这件事。
朱红听得一知半解,却在听到要求取消功名时,担心地看向姜宁。
王子书看其他人都不说话,便在赵秋旁边坐下,试着安慰道:“纵观从前的科举,不是没有发生过舞弊案,处罚都相当严格,但从未有过取消所有功名的说法。”
过了这么久,更不可能重考了。
姜宁嗯了声,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一时间反应变得迟钝。
科举舞弊,皇储之争……
事到如今已经分不开了。
真够复杂的,权力面前,人人都想争个高低。
越有机会的人,越是想要争。
不像他们,哪有机会去当皇帝,索性不争,毕竟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秋哥儿,什么时辰了?”姜宁拿起杯子,喝了点水,“周庚去了得有一会儿吧。”
赵秋道:“辰时了。”
心里算了算,“去了半个时辰。”
姜宁点头,“时辰不早,大家先吃早饭,一边吃一边等。”
从夜里做噩梦惊喜,到早上听闻宫里出事,姜宁到现在才完全缓过劲来。
仔细想了一遍,卫长昀出事的概率很低。
但吓人也是真的吓人,一夜未归,留在宫里,哪怕出事的不是他,接下来日子都不轻松。
朱红坐着更煎熬,一听他想吃早饭,立即起身,“那我去给大家下馄饨,正好有发的面。”
“我去帮朱婶婶。”赵秋也起身,“子书,你过来帮忙擀皮,你手脚快。”
王子书啊了声,看赵秋给自己使眼色,立即答应。
他们三个一走,便只剩下顾苗还在客堂里陪姜宁。
姜宁看出他们心思,心里一暖,肩膀一块放松,往后靠着椅背。
“其实,大家是真的担心你。”顾苗看他神色缓过来,“长昀那里我反倒是不怎么担心,他虽年轻,却心性稳重,在翰林院又得赏识,若真跟他有关系,被留在文华殿的,不会是他。”
尽管顾苗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家里有沈明尧是一样的。
金陵的官场再大,那也有范围。
姜宁一头冷汗,慢慢回过神来,肚子也变得不太舒服。
不知道是心理原因,还是真的吓到了。
“秋哥儿?”姜宁茫然地看向赵秋,“你怎么在这?”
赵秋看他是真的迷糊了,道:“你睡前就脸色不太好,朱婶婶怕你夜里有事,想守着你,我怕她睡不好,就跟她换了。”
朱红年纪虽然不大,但守夜这事儿熬人,一会儿一会儿要醒,肯定不如他年轻来得方便。
闻言姜宁怔然一会儿,才记起来是有这么回事。
卫长昀入宫后,他们就在家里准备烧烤的事。
顾苗一家、谢蕴、聂丛文陆续过来,每个人手里都带了点东西,原本就丰盛的晚饭,一下变成了大餐。
一群人围坐在院子里,小孩在一边玩,他们边吃边聊,亥时快结束,才散了各自回家。
不知道是吃太多,还是有一阵没碰这些东西,入睡前,姜宁有些反胃、想吐。
干呕了一回,朱红便放不下心,担心他夜里睡不好。
这才有了赵秋说的事。
毕竟从他们来之后,姜宁一直没有过什么孕期反应。
“要坐起来吗?”赵秋问了句,“还是想喝点水?我看你一头汗,做噩梦了吧。”
姜宁摇摇头,手往肚子上伸去,“秋哥儿,什么时辰了?”
赵秋往外看了眼,又回忆起眯觉前的打更声。
“大概是寅时了,再过大半个时辰,天应该也要亮了。”
姜宁转头,朝窗外看去,“都已经要第二天了?”
赵秋看他表情,抿抿唇,“不会有事的,你别太担心,说不定只是馆阁有别的事要处理呢。”
姜宁张了张嘴,又不能说,只好闭上。
房间陷入安静,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赵秋尽管不知道朝廷里发生了什么事,可看姜宁的脸色,也知道卫长昀一夜未归,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他想安慰,都无从下手。
过了一会儿,姜宁又睁开眼,“秋哥儿,我不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但天亮后,全金陵可能都会知道这件事,你——”
“你和子书不管听到什么,都不要议论,更不要去打听,告诉阿娘和小小小宝、周庚,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有人来打听都只说不知道。”
闻言赵秋一惊,意识到要出大事。
“那苗哥儿那边……”
“平时沈大哥虽不善言辞,亦不爱说教,但事关重大,他只会把苗哥儿看得更紧。”
姜宁不敢去想刚才的梦,“谢姐姐和聂大哥那边,我只放心不下聂大哥。”
竟然牵扯这么广吗?
赵秋惊讶地张着嘴,一时不知道要说什么。
姜宁抽不出心思去安抚赵秋,有些混沌的大脑,只来得及想,还有什么事是尚未想到的。
“咚咚咚——”
忽地,一阵敲门声响起。
姜宁和赵秋几乎是同时看去,心里都是一咯噔。
“我去开门。”赵秋起身,“你安心躺着。”
姜宁嗯了一声,看着赵秋走出房间,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走到门口,赵秋比姜宁好不到哪里去。
在村里那么长时间,哪里遇到过这样的事。
深吸一口气,朝外面问了一声,“谁啊?”
门外传来顾苗的声音,有些急切。
“是我,秋哥儿。”
赵秋一愣,连忙打开门。
顾苗看见他,又往姜宁房间看去,低声道:“宫里出事了。”
第207章
科举舞弊,天子震怒,群臣自危。
天边的第一道光亮起时,整座金陵城的歌舞升平余韵还未散去,便陷入了舞弊案的哗然中。
客堂里,姜宁表情怔然地坐着,偶尔皱眉,抬眼看向门口。
一旁的赵秋和顾苗对视后,不免担心起来。
从顾苗把宫里出事的消息带来,姜宁就是这个状态,看上去很平静,实则更让人担心。
还不如噩梦惊醒那会儿,情绪能释放出来好些。
“宁哥儿,你要不先吃点东西?”朱红担心道:“二郎平时没什么错处的话,应该不会为难他的。”
姜宁转头,看了眼朱红,余光又扫过别人。
“你们守着我做什么?我心里有数,只是在琢磨这事牵扯这么广,不知道哪些人会遭殃。”
其他人不知,但顾苗不可能不知道其中利害。
“真是科举舞弊案,不只是考官会受到牵连,涉及到的州府考生,都会因此不平。”
顾苗皱起眉,“明尧早上听到消息,立即叫我过来,便匆匆去了太常寺。”
昨日是千秋宴,太常寺亦不清闲。
哪怕沈明尧只是一个新科进士,却也被抓去当了壮丁,在宫里守了大半晚,直到子时才回到家里。
结果才睡下没多久,就有人来传话,说是宫里出事,速速回太常寺的衙门候命。
沈明尧一边穿戴一边旁敲侧击,对方含糊其辞,但却透露了礼部和翰林院的大人们在文华殿待了一宿。
这话一出,沈明尧就猜到了些。
不是和科举有关,也是差不多的事。
顾不上其他,便跟顾苗说了句,宫里可能出事,让他安顿好两个孩子,就去姜宁这里看看,捎个话。
闻言顾苗也不敢耽误,让乳娘盯着两个孩子,自己比沈明尧也就晚一炷香出门。
那会儿天已经泛白了,他走在街上,不知道是哪里传出的消息,科举舞弊一事,已经在街坊传开。
顾苗一听科举舞弊,心直直往下坠,只觉脑门突突的跳。
“打听、打听到了!”
客堂外忽然传来声响,几人循声看去,就看王子书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王子书跑进来,手往桌上一撑,“外面已经传疯了,说涉嫌泄题的肯定不只是鄂州,其他州府也要彻查,不然就是对天下士子不公,更是要求取消今年的科举名次,重新考试!”
取消科举名次?!
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取消的。”姜宁摇头,视线又往外看去。
赵秋忍不住道:“既是鄂州士子揭发的鄂州与江陵府两地,又与其他地方有什么关系,连考官都不一样,试题也不同,还能透到其他地方吗?”
顾苗道:“舞弊案一出,不管是哪一个地方出现,天下士子必定群起而攻之,愤怒难以平息,自是会迁怒其他。”
每一届科举有多少人参加,其中又有多少是寒窗苦读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人。
更别说那些以一个名次之差落榜的考生,心里都会想,如果不是舞弊,自己是不是就能高中。
世道就是这样,人心也是这样。
没有人能在这种情形下,还能公正、公平地去揣测这件事。
朱红听得一知半解,却在听到要求取消功名时,担心地看向姜宁。
王子书看其他人都不说话,便在赵秋旁边坐下,试着安慰道:“纵观从前的科举,不是没有发生过舞弊案,处罚都相当严格,但从未有过取消所有功名的说法。”
过了这么久,更不可能重考了。
姜宁嗯了声,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一时间反应变得迟钝。
科举舞弊,皇储之争……
事到如今已经分不开了。
真够复杂的,权力面前,人人都想争个高低。
越有机会的人,越是想要争。
不像他们,哪有机会去当皇帝,索性不争,毕竟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秋哥儿,什么时辰了?”姜宁拿起杯子,喝了点水,“周庚去了得有一会儿吧。”
赵秋道:“辰时了。”
心里算了算,“去了半个时辰。”
姜宁点头,“时辰不早,大家先吃早饭,一边吃一边等。”
从夜里做噩梦惊喜,到早上听闻宫里出事,姜宁到现在才完全缓过劲来。
仔细想了一遍,卫长昀出事的概率很低。
但吓人也是真的吓人,一夜未归,留在宫里,哪怕出事的不是他,接下来日子都不轻松。
朱红坐着更煎熬,一听他想吃早饭,立即起身,“那我去给大家下馄饨,正好有发的面。”
“我去帮朱婶婶。”赵秋也起身,“子书,你过来帮忙擀皮,你手脚快。”
王子书啊了声,看赵秋给自己使眼色,立即答应。
他们三个一走,便只剩下顾苗还在客堂里陪姜宁。
姜宁看出他们心思,心里一暖,肩膀一块放松,往后靠着椅背。
“其实,大家是真的担心你。”顾苗看他神色缓过来,“长昀那里我反倒是不怎么担心,他虽年轻,却心性稳重,在翰林院又得赏识,若真跟他有关系,被留在文华殿的,不会是他。”
尽管顾苗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家里有沈明尧是一样的。
金陵的官场再大,那也有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