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第183章
入夜,送走朋友,姜宁收拾了一下,便先回房。
厨房和院子里都还有要收拾的,卫长昀收了快一柱香的时间,才擦着手回到房里。
临近四月,天气逐渐回暖。
卫长昀有时为了图方便,不只早上,夜里也会直接在水缸旁,用凉水洗漱。
能醒脑提神,还省事。
姜宁正在换衣服,听到他进来的动静,回头看了眼,转回去时道:“你又用凉水洗了?也不嫌冰。”
卫长昀关好门,走到书桌那边,“还好,这几天夜里也暖和了。”
拿起几本书,放回书架。
“你这就是年轻皮实,过几年就知道厉害。”姜宁转过来,一边系扣子一边道:“还有小半个月,你安心备考殿试,开酒楼的事我再琢磨一下。”
卫长昀放好东西,走到他旁边。
目光下移,看着姜宁已经有些显怀的肚子,“别太操心,真要开酒楼,也不是一日两日能琢磨明白的。”
酒楼和食肆不一样,投入很大,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知道了,我心里有数。”姜宁坐下,理了理衣服,“是今天谢姐姐提了一句,我才顺着想,觉得真的可以,要是你能开起来,往后大家还能待在一起。”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伸手贴在他腹上,“和我说说?”
姜宁被他手激得一凉,不由瞪他。
不过下一瞬,又往他身上靠,等他给自己捏胳膊捏腿。
“没想得太明白。”姜宁觉得自从有孕后,脑子都没从前灵光了,“我是想,如果是四个人合伙开酒楼,从出钱上来说,可能苗哥儿和谢姐姐出得多的,毕竟我和秋哥儿没钱。”
“但我能技术入股,就是菜品我来管、我来琢磨,可秋哥儿那儿,开酒楼做生意的经验不足,我担心往后会不会因为利益,连朋友都做不成啊。”
不是都说,朋友一起做生意,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他不想这样,他的心思很简单,想要亲朋好友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前在家时,你在易安楼里拿的就是分成,按照每月酒楼盈利来分。”
卫长昀轻轻按着他的肩,“如果真要一起开酒楼,就按照你们事前的投入来分,或者——”
卫长昀顿了一下,见姜宁偏头好奇看来,才道:“赵秋不参与出资和分利,但可以作为酒楼初期的掌柜、伙计之类,拿高一点的月钱。”
“那会不会对他不公平?”姜宁知道卫长昀的意思。
只是办酒楼的初期,事情多且杂,而且还未盈利,请不了太多伙计,大多事便要亲力亲为,只拿工钱,那不就是请的伙计吗?
卫长昀嗯了声,“所以我才说是或者。”
“肩上还疼吗?”
姜宁摇摇头,打了个哈欠,“就是这几天睡觉压着了,跟肚子里的小家伙可没关系。”
伸手拉住他的手腕,“我还是觉得秋哥儿要入伙,哪怕是少一点。”
哪怕姜宁没做过大生意,但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啊。
合伙人和打工人完全不一样,打工再久,那都是给别人干活拿钱,合伙人就是给自己挣钱了。
赵秋身上拿不出太多银两,可以从王子书那边再凑一点。
反正他和卫长昀手里攒下的银两也并不多,把镇上的宅子卖了,加上州府和县里、镇上给举子的补贴,七七八八算下来,二百两都不到。
二百两,听着挺多的,实际上对于办酒楼的投入,完全不够看。
卫长昀往被子里摸了摸,才让姜宁先躺下。
姜宁看他支起身体去吹灯,眨了眨眼睛道:“我算了一下,要是把镇上的宅子卖了,加上别的东西,能有二百两。”
卫长昀在他旁边躺下,等他靠过来,把人揽到怀里。
“前一阵在城里闲逛,碰巧遇到了吴掌柜,就打听了下各种铺子、酒楼的租金和买卖价格。”
“吴掌柜?他是牙行的掌柜,消息灵通。”
“对,所以就算不遇到,我也打算去牙行走一趟,请他帮忙留意着。”
姜宁忍着困意,靠在卫长昀身上。
卫长昀感觉他一直在挪位置,低声问:“是不是不舒服?”
姜宁抿唇:“也不是,只是怕压到肚子。”
卫长昀笑了声,“那你翻个身,背靠着我就好,这样不容易压到。”
“应该也没那么脆弱吧。”
嘴上这么说,但还是乖乖地转了个身,背对着卫长昀,可这么一来,他就看不到卫长昀表情了。
打从他们俩在一起,睡一张床以来,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有点不习惯。
“大夫交代每隔一个月要去诊脉,下次再去正好在殿试考完后一两日。”
卫长昀握着他手,下巴贴着他的肩。
姜宁嗯了声,接着说刚才的事。
“吴掌柜说,金陵店铺都贵,连我们住的这巷子里,铺子一个月的租金都得五两。”
姜宁微不可察地叹了声,“像是太白楼那样规格的,要是盘下来,得一千多贯钱才行。”
要是一千多贯钱盘下就能开门做生意,那还好。
但做生意哪有那么简单,得先把缺失的桌椅添置,大堂散座、二楼三楼雅间都要重新布置。
还有厨房、后院,这可是不小的工程。
“慢慢来。”卫长昀习惯地捏他手心,“开酒楼本就不是一日两日能捋明白的。”
“况且,我相信你。”
姜宁弯唇一笑,“相信我什么?”
“相信你能做成这件事。”卫长昀口吻笃定,“你先把想到的记下来,等殿试后,我跟你一起理。”
姜宁偏过头,蹭了蹭他的下巴,“好啊。”
-
开酒楼的事,姜宁越想越觉得可行。
这么一大家子在金陵里,衣食住行都要花钱。
不仅得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小的兄妹两个读书的事也得跟上,甚至还得把肚子里未出世的也算上。
一家这么多口人,从前在镇上就得花出去不少。
到了金陵,就得翻两倍、三倍地算。
二百两银子在手里,坐吃山空,要不了一年就得一起喝西北风。
总不能指望卫长昀的俸禄吧?
哪怕中了状元,入仕就是六品官,一个月那也才十几两。
十几两银子在金陵,撇开宅子一个月的租金,也没剩下多少了。
殿试在即,卫长昀心思都放在了备考上。
姜宁知道他压力大,担心自己太过小心翼翼,反而让他更有压力,便平日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怕打扰到他。
只不过开酒楼这事一提起来,谢蕴真上了心,来的频率都比从前高。
每回来都挑午饭的时候,这样既不怕打扰了卫长昀看书,还能蹭一顿饭。
不是她贪嘴,是离家三个月,实在想念家乡味道。
“我这几日来,不打扰你们吧?”谢蕴拿起杯子,倒了两杯水,一杯推到姜宁面前,“要不——”
姜宁喝水润了润喉咙,“不打扰。”
“别要不了,等殿试结束,不过两三日便放榜,那会儿更忙不过来。”
“那倒也是。”谢蕴放下心,又望着姜宁,不免担心,“你家长昀定是能高中,不过是等一甲三名到底能夺魁还是别的。”
“可打马游街、琼林宴……后边还有不少事,你一个人在家,能行吗?”
姜宁不解道:“这有什么行不行的?”
“到时前来递拜帖的人必定不少,你这院子都挤不下,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你带着身子去忙,有个闪失怎么办。”
谢蕴直截了当道:“今天先不说酒楼的事,你那两位朋友都没来,光是我们说,还缺两个角呢。”
闻言姜宁反应过来,卫长昀殿试中了一甲,那定是比会元时还要风光。
金陵城里那些闻风而来的人,不说目的如何,光是来的人就能让他应付得够呛。
“还记得上回给你们报信的那个小厮吗?”谢蕴见他正在想,便道:“在我们家做了蛮多年,这几年一直跟着我,手脚麻利、眼里有活,让他过来给你打打下手?”
姜宁诧异地瞪圆眼,“这、这不合适吧。”
谢蕴摆手,“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就当我为了开酒楼收买你的好了。”
姜宁一听,哭笑不得。
“哪跟哪啊,我不是这个意思。”
“阿阮是真能办事,而且有眼力见,否则不会陈轩一来,便跟你们报信。”
谢蕴正经道:“你不要他帮忙,自个去选人吗?多费时间啊。”
伺候人的事,可不是人人都做得的。
先不说挑选小厮、丫鬟得费一些心思,就说把人带出来,办事能和自己心意,都得不少时日。
这可不是一日之功,短则几月,多则数年。
要不是跟姜宁关系好,她也不愿意把阿阮借给旁人。
入夜,送走朋友,姜宁收拾了一下,便先回房。
厨房和院子里都还有要收拾的,卫长昀收了快一柱香的时间,才擦着手回到房里。
临近四月,天气逐渐回暖。
卫长昀有时为了图方便,不只早上,夜里也会直接在水缸旁,用凉水洗漱。
能醒脑提神,还省事。
姜宁正在换衣服,听到他进来的动静,回头看了眼,转回去时道:“你又用凉水洗了?也不嫌冰。”
卫长昀关好门,走到书桌那边,“还好,这几天夜里也暖和了。”
拿起几本书,放回书架。
“你这就是年轻皮实,过几年就知道厉害。”姜宁转过来,一边系扣子一边道:“还有小半个月,你安心备考殿试,开酒楼的事我再琢磨一下。”
卫长昀放好东西,走到他旁边。
目光下移,看着姜宁已经有些显怀的肚子,“别太操心,真要开酒楼,也不是一日两日能琢磨明白的。”
酒楼和食肆不一样,投入很大,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知道了,我心里有数。”姜宁坐下,理了理衣服,“是今天谢姐姐提了一句,我才顺着想,觉得真的可以,要是你能开起来,往后大家还能待在一起。”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伸手贴在他腹上,“和我说说?”
姜宁被他手激得一凉,不由瞪他。
不过下一瞬,又往他身上靠,等他给自己捏胳膊捏腿。
“没想得太明白。”姜宁觉得自从有孕后,脑子都没从前灵光了,“我是想,如果是四个人合伙开酒楼,从出钱上来说,可能苗哥儿和谢姐姐出得多的,毕竟我和秋哥儿没钱。”
“但我能技术入股,就是菜品我来管、我来琢磨,可秋哥儿那儿,开酒楼做生意的经验不足,我担心往后会不会因为利益,连朋友都做不成啊。”
不是都说,朋友一起做生意,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他不想这样,他的心思很简单,想要亲朋好友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前在家时,你在易安楼里拿的就是分成,按照每月酒楼盈利来分。”
卫长昀轻轻按着他的肩,“如果真要一起开酒楼,就按照你们事前的投入来分,或者——”
卫长昀顿了一下,见姜宁偏头好奇看来,才道:“赵秋不参与出资和分利,但可以作为酒楼初期的掌柜、伙计之类,拿高一点的月钱。”
“那会不会对他不公平?”姜宁知道卫长昀的意思。
只是办酒楼的初期,事情多且杂,而且还未盈利,请不了太多伙计,大多事便要亲力亲为,只拿工钱,那不就是请的伙计吗?
卫长昀嗯了声,“所以我才说是或者。”
“肩上还疼吗?”
姜宁摇摇头,打了个哈欠,“就是这几天睡觉压着了,跟肚子里的小家伙可没关系。”
伸手拉住他的手腕,“我还是觉得秋哥儿要入伙,哪怕是少一点。”
哪怕姜宁没做过大生意,但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啊。
合伙人和打工人完全不一样,打工再久,那都是给别人干活拿钱,合伙人就是给自己挣钱了。
赵秋身上拿不出太多银两,可以从王子书那边再凑一点。
反正他和卫长昀手里攒下的银两也并不多,把镇上的宅子卖了,加上州府和县里、镇上给举子的补贴,七七八八算下来,二百两都不到。
二百两,听着挺多的,实际上对于办酒楼的投入,完全不够看。
卫长昀往被子里摸了摸,才让姜宁先躺下。
姜宁看他支起身体去吹灯,眨了眨眼睛道:“我算了一下,要是把镇上的宅子卖了,加上别的东西,能有二百两。”
卫长昀在他旁边躺下,等他靠过来,把人揽到怀里。
“前一阵在城里闲逛,碰巧遇到了吴掌柜,就打听了下各种铺子、酒楼的租金和买卖价格。”
“吴掌柜?他是牙行的掌柜,消息灵通。”
“对,所以就算不遇到,我也打算去牙行走一趟,请他帮忙留意着。”
姜宁忍着困意,靠在卫长昀身上。
卫长昀感觉他一直在挪位置,低声问:“是不是不舒服?”
姜宁抿唇:“也不是,只是怕压到肚子。”
卫长昀笑了声,“那你翻个身,背靠着我就好,这样不容易压到。”
“应该也没那么脆弱吧。”
嘴上这么说,但还是乖乖地转了个身,背对着卫长昀,可这么一来,他就看不到卫长昀表情了。
打从他们俩在一起,睡一张床以来,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有点不习惯。
“大夫交代每隔一个月要去诊脉,下次再去正好在殿试考完后一两日。”
卫长昀握着他手,下巴贴着他的肩。
姜宁嗯了声,接着说刚才的事。
“吴掌柜说,金陵店铺都贵,连我们住的这巷子里,铺子一个月的租金都得五两。”
姜宁微不可察地叹了声,“像是太白楼那样规格的,要是盘下来,得一千多贯钱才行。”
要是一千多贯钱盘下就能开门做生意,那还好。
但做生意哪有那么简单,得先把缺失的桌椅添置,大堂散座、二楼三楼雅间都要重新布置。
还有厨房、后院,这可是不小的工程。
“慢慢来。”卫长昀习惯地捏他手心,“开酒楼本就不是一日两日能捋明白的。”
“况且,我相信你。”
姜宁弯唇一笑,“相信我什么?”
“相信你能做成这件事。”卫长昀口吻笃定,“你先把想到的记下来,等殿试后,我跟你一起理。”
姜宁偏过头,蹭了蹭他的下巴,“好啊。”
-
开酒楼的事,姜宁越想越觉得可行。
这么一大家子在金陵里,衣食住行都要花钱。
不仅得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小的兄妹两个读书的事也得跟上,甚至还得把肚子里未出世的也算上。
一家这么多口人,从前在镇上就得花出去不少。
到了金陵,就得翻两倍、三倍地算。
二百两银子在手里,坐吃山空,要不了一年就得一起喝西北风。
总不能指望卫长昀的俸禄吧?
哪怕中了状元,入仕就是六品官,一个月那也才十几两。
十几两银子在金陵,撇开宅子一个月的租金,也没剩下多少了。
殿试在即,卫长昀心思都放在了备考上。
姜宁知道他压力大,担心自己太过小心翼翼,反而让他更有压力,便平日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怕打扰到他。
只不过开酒楼这事一提起来,谢蕴真上了心,来的频率都比从前高。
每回来都挑午饭的时候,这样既不怕打扰了卫长昀看书,还能蹭一顿饭。
不是她贪嘴,是离家三个月,实在想念家乡味道。
“我这几日来,不打扰你们吧?”谢蕴拿起杯子,倒了两杯水,一杯推到姜宁面前,“要不——”
姜宁喝水润了润喉咙,“不打扰。”
“别要不了,等殿试结束,不过两三日便放榜,那会儿更忙不过来。”
“那倒也是。”谢蕴放下心,又望着姜宁,不免担心,“你家长昀定是能高中,不过是等一甲三名到底能夺魁还是别的。”
“可打马游街、琼林宴……后边还有不少事,你一个人在家,能行吗?”
姜宁不解道:“这有什么行不行的?”
“到时前来递拜帖的人必定不少,你这院子都挤不下,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你带着身子去忙,有个闪失怎么办。”
谢蕴直截了当道:“今天先不说酒楼的事,你那两位朋友都没来,光是我们说,还缺两个角呢。”
闻言姜宁反应过来,卫长昀殿试中了一甲,那定是比会元时还要风光。
金陵城里那些闻风而来的人,不说目的如何,光是来的人就能让他应付得够呛。
“还记得上回给你们报信的那个小厮吗?”谢蕴见他正在想,便道:“在我们家做了蛮多年,这几年一直跟着我,手脚麻利、眼里有活,让他过来给你打打下手?”
姜宁诧异地瞪圆眼,“这、这不合适吧。”
谢蕴摆手,“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就当我为了开酒楼收买你的好了。”
姜宁一听,哭笑不得。
“哪跟哪啊,我不是这个意思。”
“阿阮是真能办事,而且有眼力见,否则不会陈轩一来,便跟你们报信。”
谢蕴正经道:“你不要他帮忙,自个去选人吗?多费时间啊。”
伺候人的事,可不是人人都做得的。
先不说挑选小厮、丫鬟得费一些心思,就说把人带出来,办事能和自己心意,都得不少时日。
这可不是一日之功,短则几月,多则数年。
要不是跟姜宁关系好,她也不愿意把阿阮借给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