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之前他还以为是整个私塾都会去考试,原来不是。
得备考不错,而且愿意参考的才会去。
等后面一碗茶喝完,日落斜阳时分,卫长昀才出来。
看到姜宁,他也是一愣。
“怎么过来了?可是家里有事?”卫长昀抱着一摞书,上前看到他脚边的背篓和凳子上的包袱,“才从村里回来?”
姜宁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包袱里的东西是秋哥儿给王子书的。”
“你给拿进去,或者他出来拿都行。”
“赵叔家里一切都好?”卫长昀看出他有些恹恹的,握了握他的手。
姜宁撇撇嘴,情绪的确不高,“我觉得好像帮不到秋哥儿什么。”
“……算了,你先把东西给他,回家了再说。”
卫长昀道“好”,把书放他旁边,拿了包袱起身进私塾。
片刻后,又出来了,不过王子书跟在后面。
“姜哥儿,秋哥儿一切都好吗?”
王子书着急道:“正是农忙时候,他怎么还有时间给我弄这些东西。”
“反正你收着就好,至于秋哥儿那儿,你别太担心。”姜宁按照赵秋的意思道:“安心备考,你们去县府前,我会找个时间把他接来镇上住一两日。”
并非是他脑子里只有谈恋爱这点事,是王子书和赵秋心系彼此,考试前见一面是好事。
王子书眼圈微红,点点头,“我知道,我会好好备考的。”
“那我回去了,还有一些书得再看。”
姜宁看他背影,叹了一声,刚转身,就见卫长昀已经把东西拿上,等着他。
卫长昀上前牵了他手,“回家吧。”
姜宁点点头,低声道:“你说秋哥儿经历这一遭,往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劫难了吧。”
“王邦纵火,哪怕不死也要收押大牢,王家即便不愿赔偿,那笔债依旧在他们家名下。”
卫长昀想了想,“我不敢断言如今已经做到周全,但总好过喊冤无门。”
才听前面时,姜宁觉得卫长昀答非所问,可听到后面,便懂了。
申冤无门的事并非少数,赵家能得到这样的判决,已经是公正了。
然而人心最不可控,王家若是一直耍赖,那赵家便无计可施,总不能县府上门把一家老小赶出去,闹出几条人命来。
不管如何完善律法,这世道都是好人受委屈多。
因为好人才不会昧着良心做事。
-
回到家,因为赵家的事,晚饭姜宁都是草草吃两口便回了房。
朱红看着他背影,问卫长昀道:“去了一趟村里回来便这样,是秋哥儿家里不好吗?”
小小和小宝停下筷子,也望向他。
卫长昀看他们一脸担心,摇了摇头,“赵叔他们一家都还好,只不过去村里总会记得那一把火,触景伤情,难免失落。”
“要不了多久,赵大嫂就要生产,还是麻烦阿娘你有空时备一下礼,这些我和宁宁都不懂。”
提起这事,朱红的注意力便被转开。
哪怕还担心姜宁,但想着备礼,能帮到他俩也就去想这事了。
饭后,卫长昀回了房,看一眼趴在床上的人,走过去。
“才吃那么一点,晚上不会饿吗?”
“不会。”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伸手拍拍他背,“赵家的屋子毁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建好。”
他顿了一下,“等考完试,我们一起回去趟,尽量说服赵叔他们,我们一起帮着修,银两那些不用担心,打借条便是,这样住回自家屋子,他们也放心。”
家里的账都是姜宁在管,只要姜宁觉得可行就好。
“你的意思是?”
“意思是,赵叔他们一家恐怕是觉得住在老屋不便,到底不是自家的宅子,怕旁人非议。”
卫长昀看姜宁转过头来,便道:“按照现在他们家里的情况,修好屋子怕是要等到翻年了,日子短还好,日子久了人家还不知道要怎么说。”
村里人心眼不坏,但那么一点大的地方,总是会坐着闲聊。
闲聊时谁的嘴上都不把门,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那也是不可控的。
无非是赵家想霸占他们家的屋子,什么巴结他们家就是为了这个,不止屋子还有田地。
“那些人可是真闲着。”姜宁坐起来,往卫长昀肩上一靠,“那等你考完试我们就去,算起来,那会儿赵大嫂家的小孩也该满月了。”
“嗯。”卫长昀抬手摸摸他的脸,“高兴些了吗?”
姜宁下巴抵着他肩头,仰起脸,“……好多了。”
说着笑了起来,“是不是让你担心了?”
卫长昀点头,道:“是很担心。”
“还有一些……吃味。”
姜宁瞪大眼,不解地看着他。
卫长昀存了心思要逗他,便就着这个姿势,将人压进被子里,欺身靠近,“你心里装着太多事、太多人,我似乎只占了一小部分。”
姜宁原本笑了声,却对上卫长昀的眼神,再看表情,一时分辨不出是真的还是逗他,收了笑意,抬手抚上他胳膊,仰起脖子去亲他。
嘴唇贴在一起,牙尖磨了磨,并未深入。
见卫长昀不回应,问道:“你真的——”
卫长昀伸手绕到他腰后,轻轻一搂,便贴在了一起,“怎么会呢。”
低头亲着姜宁的眼睛和鼻尖,“你这般好,我舍不得跟你生一分气。”
姜宁任由他亲着,伸手抱住他的背,慢慢回应起来,“我心里记着很多人的好,所以想他们的日子也好过。”
感觉到脖颈处温热的呼吸,姜宁闭了闭眼,屈膝打开自己,让卫长昀更方便动作。
卫长昀并不急切,慢条斯理地打开他,连衣服都还未完全退干净,只是拥着彼此。
姜宁伸手抵在他肩上,对上他一双漆黑的眼眸,“可我想跟你过一辈子。”
卫长昀眸色微动,低头亲他,“我知道。”
第130章
院试的日子逐渐近了,来食肆的人多少会跟姜宁打听他家的情况,问什么时候去县府,又问备考得如何了。
来得多的,或者家里也有熟人在私塾里上学的,便宽慰他,说卫长昀是个好苗子,一定能中。
姜宁大多都是笑着带过去,不多提这件事。
并非不愿意提,是考前还是别想那么多,越想越容易影响状态。
眼瞅着去县府的日子要到,姜宁又去了一趟村里,给赵大哥赵大嫂的孩子送了个小铜锁,寓意长命百岁。
走的时候顺道把赵秋带回了家里,待一晚上第二天再跟其他赶集的人一起回。
“秋哥儿!”
坐院子里的姜宁和赵秋闻声看去,王子书急急从外面进来,身后跟着卫长昀。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拿上东西进了厨房。
“阿娘,你帮忙收拾一下,今晚王子书和长昀挤一下小宝的屋子,小宝跟你们将就晚,秋哥儿挨我一屋。”
朱红正在堂屋里,盯着小宝和小小练字,这是卫长昀给他们布置的作业。
每日得完成,不然不能玩。
并非卫长昀严格,而是两人今年已经六岁,要是再不启蒙,便要晚了。
家里既有条件,就先学认字、写字,其他的可以慢慢再教。
朱红看眼院子里的王子书和赵秋,又往厨房看去,就见姜宁促狭地跟她使了个眼色,立即明白。
这帮孩子真是,心思啊,好猜得很。
“还看?”
“谁看了,我是好奇。”
姜宁推着卫长昀进厨房,“不看就是,看了他们还不好意思说话。”
卫长昀无奈,道:“明日我们要出发去县府,等会还要收拾东西。”
“原本我还想叫上苗哥儿他们一起,不过苗哥儿——”姜宁小声道:“应当是有身子了。”
卫长昀一脸惊讶,“那沈兄要是去参考,家中——”
说一半才想起来,顾家不缺人照顾,只不过是心里记挂着,想留人在身边罢了。
“是昨日我去易安楼时,他才说的。”姜宁道:“回来忙着跟你一块算账,便忘了。”
何况这事,倒不好特地说一下。
“难怪这一阵不见他来找你,原来是不便。”卫长昀反应过来,“刚搬来镇上那一阵,他来得勤快。”
“算着正好三个月。”姜宁择菜,去掉杆,“不过苗哥儿给我们算账时,倒是半点不让我们吃亏,多给了一个月的分成,说是易安楼年底都有分红。”
“顾家的好,我们记着便是,往后若有机会,自当还了。”卫长昀看着他,“如同对待赵秋家一样。”
姜宁失笑,“那还是别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了。”
卫长昀一怔,而后跟着笑起来。
这话倒是不假,这样得来的回报机会,还是不要也罢。
-
得备考不错,而且愿意参考的才会去。
等后面一碗茶喝完,日落斜阳时分,卫长昀才出来。
看到姜宁,他也是一愣。
“怎么过来了?可是家里有事?”卫长昀抱着一摞书,上前看到他脚边的背篓和凳子上的包袱,“才从村里回来?”
姜宁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包袱里的东西是秋哥儿给王子书的。”
“你给拿进去,或者他出来拿都行。”
“赵叔家里一切都好?”卫长昀看出他有些恹恹的,握了握他的手。
姜宁撇撇嘴,情绪的确不高,“我觉得好像帮不到秋哥儿什么。”
“……算了,你先把东西给他,回家了再说。”
卫长昀道“好”,把书放他旁边,拿了包袱起身进私塾。
片刻后,又出来了,不过王子书跟在后面。
“姜哥儿,秋哥儿一切都好吗?”
王子书着急道:“正是农忙时候,他怎么还有时间给我弄这些东西。”
“反正你收着就好,至于秋哥儿那儿,你别太担心。”姜宁按照赵秋的意思道:“安心备考,你们去县府前,我会找个时间把他接来镇上住一两日。”
并非是他脑子里只有谈恋爱这点事,是王子书和赵秋心系彼此,考试前见一面是好事。
王子书眼圈微红,点点头,“我知道,我会好好备考的。”
“那我回去了,还有一些书得再看。”
姜宁看他背影,叹了一声,刚转身,就见卫长昀已经把东西拿上,等着他。
卫长昀上前牵了他手,“回家吧。”
姜宁点点头,低声道:“你说秋哥儿经历这一遭,往后就不会再有什么劫难了吧。”
“王邦纵火,哪怕不死也要收押大牢,王家即便不愿赔偿,那笔债依旧在他们家名下。”
卫长昀想了想,“我不敢断言如今已经做到周全,但总好过喊冤无门。”
才听前面时,姜宁觉得卫长昀答非所问,可听到后面,便懂了。
申冤无门的事并非少数,赵家能得到这样的判决,已经是公正了。
然而人心最不可控,王家若是一直耍赖,那赵家便无计可施,总不能县府上门把一家老小赶出去,闹出几条人命来。
不管如何完善律法,这世道都是好人受委屈多。
因为好人才不会昧着良心做事。
-
回到家,因为赵家的事,晚饭姜宁都是草草吃两口便回了房。
朱红看着他背影,问卫长昀道:“去了一趟村里回来便这样,是秋哥儿家里不好吗?”
小小和小宝停下筷子,也望向他。
卫长昀看他们一脸担心,摇了摇头,“赵叔他们一家都还好,只不过去村里总会记得那一把火,触景伤情,难免失落。”
“要不了多久,赵大嫂就要生产,还是麻烦阿娘你有空时备一下礼,这些我和宁宁都不懂。”
提起这事,朱红的注意力便被转开。
哪怕还担心姜宁,但想着备礼,能帮到他俩也就去想这事了。
饭后,卫长昀回了房,看一眼趴在床上的人,走过去。
“才吃那么一点,晚上不会饿吗?”
“不会。”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伸手拍拍他背,“赵家的屋子毁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建好。”
他顿了一下,“等考完试,我们一起回去趟,尽量说服赵叔他们,我们一起帮着修,银两那些不用担心,打借条便是,这样住回自家屋子,他们也放心。”
家里的账都是姜宁在管,只要姜宁觉得可行就好。
“你的意思是?”
“意思是,赵叔他们一家恐怕是觉得住在老屋不便,到底不是自家的宅子,怕旁人非议。”
卫长昀看姜宁转过头来,便道:“按照现在他们家里的情况,修好屋子怕是要等到翻年了,日子短还好,日子久了人家还不知道要怎么说。”
村里人心眼不坏,但那么一点大的地方,总是会坐着闲聊。
闲聊时谁的嘴上都不把门,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那也是不可控的。
无非是赵家想霸占他们家的屋子,什么巴结他们家就是为了这个,不止屋子还有田地。
“那些人可是真闲着。”姜宁坐起来,往卫长昀肩上一靠,“那等你考完试我们就去,算起来,那会儿赵大嫂家的小孩也该满月了。”
“嗯。”卫长昀抬手摸摸他的脸,“高兴些了吗?”
姜宁下巴抵着他肩头,仰起脸,“……好多了。”
说着笑了起来,“是不是让你担心了?”
卫长昀点头,道:“是很担心。”
“还有一些……吃味。”
姜宁瞪大眼,不解地看着他。
卫长昀存了心思要逗他,便就着这个姿势,将人压进被子里,欺身靠近,“你心里装着太多事、太多人,我似乎只占了一小部分。”
姜宁原本笑了声,却对上卫长昀的眼神,再看表情,一时分辨不出是真的还是逗他,收了笑意,抬手抚上他胳膊,仰起脖子去亲他。
嘴唇贴在一起,牙尖磨了磨,并未深入。
见卫长昀不回应,问道:“你真的——”
卫长昀伸手绕到他腰后,轻轻一搂,便贴在了一起,“怎么会呢。”
低头亲着姜宁的眼睛和鼻尖,“你这般好,我舍不得跟你生一分气。”
姜宁任由他亲着,伸手抱住他的背,慢慢回应起来,“我心里记着很多人的好,所以想他们的日子也好过。”
感觉到脖颈处温热的呼吸,姜宁闭了闭眼,屈膝打开自己,让卫长昀更方便动作。
卫长昀并不急切,慢条斯理地打开他,连衣服都还未完全退干净,只是拥着彼此。
姜宁伸手抵在他肩上,对上他一双漆黑的眼眸,“可我想跟你过一辈子。”
卫长昀眸色微动,低头亲他,“我知道。”
第130章
院试的日子逐渐近了,来食肆的人多少会跟姜宁打听他家的情况,问什么时候去县府,又问备考得如何了。
来得多的,或者家里也有熟人在私塾里上学的,便宽慰他,说卫长昀是个好苗子,一定能中。
姜宁大多都是笑着带过去,不多提这件事。
并非不愿意提,是考前还是别想那么多,越想越容易影响状态。
眼瞅着去县府的日子要到,姜宁又去了一趟村里,给赵大哥赵大嫂的孩子送了个小铜锁,寓意长命百岁。
走的时候顺道把赵秋带回了家里,待一晚上第二天再跟其他赶集的人一起回。
“秋哥儿!”
坐院子里的姜宁和赵秋闻声看去,王子书急急从外面进来,身后跟着卫长昀。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拿上东西进了厨房。
“阿娘,你帮忙收拾一下,今晚王子书和长昀挤一下小宝的屋子,小宝跟你们将就晚,秋哥儿挨我一屋。”
朱红正在堂屋里,盯着小宝和小小练字,这是卫长昀给他们布置的作业。
每日得完成,不然不能玩。
并非卫长昀严格,而是两人今年已经六岁,要是再不启蒙,便要晚了。
家里既有条件,就先学认字、写字,其他的可以慢慢再教。
朱红看眼院子里的王子书和赵秋,又往厨房看去,就见姜宁促狭地跟她使了个眼色,立即明白。
这帮孩子真是,心思啊,好猜得很。
“还看?”
“谁看了,我是好奇。”
姜宁推着卫长昀进厨房,“不看就是,看了他们还不好意思说话。”
卫长昀无奈,道:“明日我们要出发去县府,等会还要收拾东西。”
“原本我还想叫上苗哥儿他们一起,不过苗哥儿——”姜宁小声道:“应当是有身子了。”
卫长昀一脸惊讶,“那沈兄要是去参考,家中——”
说一半才想起来,顾家不缺人照顾,只不过是心里记挂着,想留人在身边罢了。
“是昨日我去易安楼时,他才说的。”姜宁道:“回来忙着跟你一块算账,便忘了。”
何况这事,倒不好特地说一下。
“难怪这一阵不见他来找你,原来是不便。”卫长昀反应过来,“刚搬来镇上那一阵,他来得勤快。”
“算着正好三个月。”姜宁择菜,去掉杆,“不过苗哥儿给我们算账时,倒是半点不让我们吃亏,多给了一个月的分成,说是易安楼年底都有分红。”
“顾家的好,我们记着便是,往后若有机会,自当还了。”卫长昀看着他,“如同对待赵秋家一样。”
姜宁失笑,“那还是别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了。”
卫长昀一怔,而后跟着笑起来。
这话倒是不假,这样得来的回报机会,还是不要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