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镇上并无考场,那就得去县里考。
  卫长昀点头,“需得提前去县府,在县府那儿凭亲供、互结、具结换取考试证明,才能参考。”
  三样东西分别是身份证明、承诺书、认保书。
  姜宁一听,这不就跟高考差不多,看来不管什么时候,考试都得身份证明齐全,还得有参考资格。
  “不过还好,这次去考的人,就算私塾里不多,算上严肆、王子书还有沈大哥,也有四个人了。”
  “嗯,我们打算提七日去,一是舟车劳顿怕第二日考试不适应,二是要上交那些东西,怕到时若有什么变故,一来一回还能赶得上。”
  姜宁看向卫长昀,咬了咬唇,眼里泛着笑意,“考虑这么周全,不愧是优等生。”
  卫长昀无奈失笑,道:“前边就是肉铺,先去看看。”
  “肉不急了,明天早些来,先去找戚大叔好了。”姜宁摇头。
  食肆里的食材都是大早上去买的,就图一个新鲜。
  今明两日不过是提前跟对方说好了要拿东西,免得到时去晚了。
  卫长昀“嗯”了声,和姜宁一块去了桥头。
  -
  还没走近,便看到戚远正在和一个女子说话,那女子身边还跟了个小姑娘。
  姜宁和卫长昀走过去,正打算等戚远说完再上前,谁知那小姑娘转过身来,看见姜宁,眼睛一亮,松了手跑过来。
  “是你啊!”
  “阿姐,你快过来,就是这个哥哥帮了我!”
  姜宁一怔,随后反应过来眼前的小姑娘是谁。
  “你好了?”
  “嗯,在家养了好一段时间才好,我缠着阿姐带我来的,她好不容易有时间。”
  小姑娘望着姜宁,“那天我昏昏沉沉地靠在床上,就听到你跟他们吵,晕乎乎地只看了几眼。”
  其实没什么印象,尤其是灌了药,回家后光是看大夫,慢慢调理都花了不少日子。
  加上那段经历实在可怕,她就有意识回避,自然不可能想起来那么快。
  也是近日才想起来的。
  “原来真的是你,今日过来本来只是想试试看。”小姑娘阿姐朝姜宁点了点头,道:“秀秀年纪小,被拐走了家里急,后来又在家中养病,一直没能向你当面道谢,我们高家一定报答——”
  “哎哎哎,不用不用,我那时也没做什么,只不过是闹了一场。”
  姜宁摆手道:“高姑娘和秀秀不用报答什么。”
  高姑娘还想再说什么,姜宁又道:“秀秀能回家,还恢复了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姐妹二人看着姜宁,又看看卫长昀,便道:“那你的小吃摊换地方了吗?买些东西总可以吧。”
  姜宁一听,笑了,“不摆摊了,在西街那边儿开了一个食肆,不过这两日休息,后日才开。”
  “不急,我们在镇上等一两日就是。”高家姐妹看姜宁和卫长昀有事,也不多说,又道了谢才离开。
  等二人走了,他俩才一起问戚远有没有药。
  戚远听闻他们养了猫狗,一边说两人又闲情逸致,一边让他俩听好,跟着就报了三味药材,说是药材,不如说是一些能在山间、草地里能找到的草。
  自己寻了煮一锅水,放凉之后,拿来给小狗小猫洗澡就行。
  要是猫狗太小,就拿浸过的帕子给擦擦也行。
  至于吃的,也说了两样可以防虫的草,直接捣碎了和吃的一起喂就行。
  姜宁记了一半,问卫长昀记下了吗,看他点头才放下心来。
  戚远整理东西,瞥向姜宁,“上回给你的那一包药,你该吃吃,别放着浪费了。”
  姜宁蓦地瞪大眼,压低声音提醒,“我知道了!”
  戚远失笑,“都成亲了害羞什么?身子调养好了,往后才不遭罪。”
  原本知道他们打什么哑谜的卫长昀,听到这儿也明白了。
  “戚叔你放心,我会盯着他好好调养的。”卫长昀握了握姜宁的手。
  他看着面前的摊子,“你这是又要出远门了?”
  戚远点点头,“每年都要出去的,今年早一点,说不定你们去县府时,我还留在那儿。”
  “那你这次多久回来?”姜宁早把戚远当成朋友了,不由道:“这次是去卖药、采药还是看病啊?”
  戚远说他没大没小,却笑道:“或许可以试试行医救人了。”
  姜宁一喜,觉得戚远能想通已是豁达,“那等你回来,我和长昀给你接风。”
  旁边卫长昀“嗯”了声,“一路顺风。”
  戚远摆摆手,示意他俩该干嘛干嘛去,别挡在摊前聊天,耽误做生意。
  姜宁皱皱鼻子,倒也不多聊,只让他明日来家里,反正都要路过,他那儿有晒的鱼干和一些能带上路的咸菜,拿些去当干粮。
  去买砖的路上,姜宁勾了勾卫长昀的手,而后牵起来。
  人生漫漫,连戚远都能放下从前,大家也都有各自的前程要奔赴。
  真好啊。
  第129章
  卫长昀趁着休息的两天,把浴房旁的小灶修了,又修补了桌椅,再和姜宁一块把食肆打整了一番。
  等再回私塾,便没什么时间,每日天才亮就出门,入夜了才回来,还要挑灯夜读。
  有时姜宁熬不住睡了,卫长昀都还在看书。
  卫长昀要备考,王子书和沈明尧亦是,平时偶尔还能碰上,如今直接见不到面。
  姜宁抽空回了一趟村里,一是去田地里看看,二是去看赵秋家里情况怎么样。
  好在卫家的老屋什么都有,田地里种的菜和粮食没受影响,日子还算好过。
  走时赵秋还给他一背篓的蔬菜,又交给他一个小包袱。
  “这里面是我做的一些东西,给子书的。”赵秋送姜宁去村口,把东西交给他。
  “就是一个荷包,还有做的一双鞋和一件衣裳。”
  姜宁看着他,道:“这一阵家里很忙吗?”
  赵秋“嗯”了声,点点头,“正好是要忙的时候,过了这一阵会好些,所以便不去镇上了。”
  要是换成不忙的时候,或者家里还没被一把火毁了,赵秋多半都会去镇上。
  如今家里遇上这么大的事,他要是还只顾自己的私事,不在家里帮忙,未免太自私了些。
  尤其是赵秋大嫂生产在即,家里更忙。
  姜宁看他这一段时间变得稳重不少,心里不由难过起来。
  去年这时候赵秋还不这样呢。
  “秋哥儿,东西我一定帮你带到。”姜宁把东西抱在怀里,“你也别太操心,日子都会好起来的,至于王子书那里,他在私塾里苦读,一切都好。”
  赵秋笑着答应,知道姜宁担心自己,“好了,我又不是小孩,你别担心我。”
  怎么能不担心呢?
  姜宁想,赵秋是他在这儿的第一个朋友,可能还是原主唯一的朋友。
  “时辰不早,你快些回镇上,路上小心一些。”赵秋看他欲言又止,心里泛酸,怕再一会儿自己就要掉眼泪,立即道:“等有空了,我再去镇上。”
  姜宁“嗯”了声,心里却琢磨着要怎么帮赵秋,能早点恢复过来。
  要是只有他们一家五口人还好,但眼看着就要多一个小孩。
  他没养过这么小的孩子,但亲戚里有。
  养小孩可费钱了。
  而且按照他对赵家的了解,如今住在卫家老屋,恐怕心里都惦记着能早点搬出去,别占了屋子。
  “秋哥儿,那我回去了。”
  姜宁往村口外走,“有事就到镇上找我。”
  赵秋挥挥手,“知道了,你一路小心。”
  -
  回到镇上,姜宁算了算时辰,没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私塾。
  赵秋交代的东西,要是等晚上给卫长昀,那要明日才能交到王子书手里。
  反正回家要经过东街,去一趟私塾还能早点给。
  姜宁在私塾外的小摊等了一会儿,就见到有学生陆续往外走。
  大多学生的家都在镇上,像卫长昀、王子书那样在村里的是少数。
  故而不少人都见过姜宁,看到他在茶摊坐着,便知道他是在等卫长昀。
  “小嫂子,今日怎么来接长昀了?”
  “他可能还有一会儿,马上要去县府考试,严先生有事留他下来。”
  “私塾可以进,你要不要进去?我们带你去偏堂等。”
  姜宁一碗茶都还未喝完,听到要带自己进去等,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在这里就行。”
  “不过只留了长昀吗?王子书呢?要是方便,可以帮我叫一下他。”
  “他们要一起去考,一块留了。”
  “那我再等会儿,你们回家去吧。”姜宁探头看了眼,坐正后道:“不差这一会儿。”
  “那我们走了,回家吃饭,一会儿还得来。”
  “嗯,慢走。”
  姜宁端着碗,喝光后,又给了老板一枚铜板,再加满了一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