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旁边也有瓦房,不过好少。”顾苗道:“不知道宁哥儿家中是什么样。”
说完,忽地想起什么,捏了一下顾今南的脸,“等会儿到了宁哥儿家里,不能没规矩,知道吗?”
顾今南乖乖地点下头,继续牵着他的手,然后向沈明尧问这问那的。
顾苗在一旁跟着听了不少,看沈明尧的眼神越来越亮,趁着顾今南没注意时,凑到他耳边,小声道:“夫君,等今南再大些,我们再要个孩子吧。”
沈明尧一张读书人的俊脸上神色窘然,瞧出几分慌乱,耳朵立即一片热,“苗苗,你——不可在外说这些。”
顾苗撇嘴,“那回家说。”
上次在易安楼,姜宁跟顾苗说过家里的位置,沿着村里的大路,一直走到头,就能看到离山脚最近的一片矮丘,唯一的人家就是他家了。
快走到头时,就见两道身影从田间小径走来。
顾苗一眼认出是姜宁,挥了挥手,“宁哥儿!”
姜宁听到一声的时候,还以为出现幻听了。
等再听到,顺着声音看去,就见顾苗站在路上朝自己挥手,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
“……苗哥儿对吃的,还真是热情。”
卫长昀不解地“嗯”了声,等他后半句话。
“看见我,就跟看见吃的一样。”姜宁说完,笑着抬起手,也挥了挥。
不管什么原因,财神爷都上门了,可不得好好招待。
况且顾苗这人不管是做朋友,还是做合作伙伴,明显都是上上选。
“你们来好早,我们才从地里回来。”姜宁走近了,才看清沈明尧和顾今南。
顾苗笑眯眯地往他背篓里扫了眼,又看向卫长昀手里那三条肥美的鱼,“这是今南,你见过的,旁边是我夫君,沈明尧,未来的状元。”
沈明尧脸上虽有尴尬,却不见半分难堪或者羞恼,朝二人拱手,“在下沈明尧,有礼了。”
“我是姜宁,这是我家中小叔,卫长昀。”姜宁点了下头,“这会儿太阳晒,先去家里。”
顾苗松开顾今南的手,自来熟地凑到姜宁旁边,挽住他胳膊,“秦叔也来了,不过怕太引人注意,所以马车跟他一块去了你们村那位秀才家里,打个掩护。”
姜宁瞥眼他们一家的行头,心想这也低调不了。
但他有些意外,顾苗他们能想到一层,已是体贴了。
“谢谢。”姜宁笑起来,“对了,我阿娘在家里,还有长昀的弟妹,跟你家今南差不多年纪。”
顾苗回了下头:“那他可有得玩了,平时嫌没人陪他玩。”
他俩聊得起劲,是天生的投缘,后边三人,显得愈发沉默。
倒不是内向,只是不熟。
“你……”沈明尧迟疑了下,“你是不是在镇里上学?”
卫长昀拎着鱼的那只手换了个边,听沈明尧问起,也未隐瞒,“嗯,不过已经退学。”
沈明尧了然地点了点头,“我只是听你们私塾的严先生提起过,他与我认识。”
顾苗与沈明尧的年纪比姜宁他们大一些,顾苗正好二十三岁,沈明尧比他小了一岁。
顾家是富贵之家,离永安镇最近的书院也有几百里,自然不会招赘后还把人送去书院,便请了先生来家里。
“严先生才识渊博,又曾游历多地,是位好老师。”卫长昀道:“沈公子——”
沈明尧道:“我比你年长,你称呼我为沈兄便是。”
卫长昀不是迂腐、守旧的人,既同为读书人,又得一位先生教授,称呼为兄也并无不妥。
点头道:“沈兄。”
几人一路聊着回到家里,姜宁推开院门,还没出声,就见坐在院里桌子旁的三人齐刷刷站起来,一块看过来。
姜宁:“……”
好眼熟,总觉得像周五寝室卫生检查。
“进来吧。”姜宁低咳一声,往朱氏那看去,“阿娘,这就是我说的贵客。”
顾苗刚要踏进去,“哎呀”了一声,“我给你带的上门礼,在马车上。”
姜宁失笑,推着他往里走,“朋友来我这做客,我可不要上门礼。”
顾苗听到朋友两个字,心中一明,回头朝沈明尧抬抬下巴,“我说了吧,宁哥儿是我朋友。”
见状沈明尧轻轻抱手,“是,我说错了,不是合作伙伴。”
卫长昀拎着鱼,身上衣衫也有些不整,打算弄干净鱼后,再去换身衣裳。
“舍下简陋,沈兄自便即可。”
说完,两人颔首示意,一个落座,一个去了厨房。
第40章
酸汤鱼是今天的重头戏,几条鱼和一罐酸汤身上,肩负了合作成功与否重任。
处理鱼和切块的时候,姜宁表情都严肃了几分。
姜宁伸手,用指尖按了按放在盆里的鱼肉,虽刺有些多,可肉质滑嫩,不愧是在河里养的鱼。
鱼啊,你可要争点气,就靠你了。
“宁哥儿,你说什么呢?”
顾苗进了厨房,好奇打量,四处嗅了嗅,“这什么味?”
“没什么。”姜宁挽好袖子,“你怎么进来了?都是油烟。”
顾苗摆手笑道:“你都待得,我怎么不能进来了?放心,我可不偷师学艺。”
姜宁道:“我还能不给你看了?”
顾苗一脸好奇地打量四周,道:“看了我也学不会。”
姜宁失笑,跟一边帮忙备采的朱氏道:“阿娘,土豆切片就好,辣椒切小段,切完您就去歇着吧。”
这么一大锅鱼,得有八九斤,再加上两盘素菜和一个凉拌刺五加、一盘炸花生,怎么都够这一屋子人吃了。
朱氏在围腰上擦了擦手,“你一个人哪忙得过来,我在这儿看着火。”
平时姜宁做饭,多半都是卫长昀跟进跟出搭把手,分工挺明确的。
卫长昀起得早,所以早饭多半是他在做。他俩白天得干活,所以午饭就是朱氏煮了,剩下晚饭基本是姜宁想吃什么做什么。
今天是家里来了客人,情况特殊。
朱氏和沈明尧、秦掌柜他们聊不到一块,自觉招待不好,所以来厨房。
姜宁倒是想出去谈生意,给未来的合作方画点饼,奈何他得当主厨。
所以,待客的任务,就落到卫长昀头上了。
“也成。”姜宁不跟自家人客气。
他最近旺水,煮鱼煮到一半,火灭了那才完蛋。
“宁哥儿,你这酸汤是什么时节才能做?”顾苗看着姜宁从罐子里倒出酸汤,红色的汤装满了一大只碗,光闻着并不算很诱人。
味道太酸,而且好像有酒的味道。
姜宁想了想,“天气暖和一些,能从这段时间一直做新的到九月,过了就找不到果子了。”
如今大棚技术普及性太差,基本只有达官贵人和皇宫内院才能用上,反季节蔬菜在民间很少见。
毛辣果从开花结果到应季结束,拢共也就半年不到。
天热一点,花开得早,结果就早,要遇上春天来得晚,一直都冷,那就要晚一些。
所以民间百姓,尤其是山野、乡村,只能靠天吃饭。
“我今天做的,都是运气好,不过果子也没熟透,等再过半个月,果子更红,做出来的味道会稍微没这么酸。”
姜宁说着顿了顿,“但可以一次性多做些。”
顾苗听得新奇,“就跟做咸菜、豆酱一样的?”
“差不多。”姜宁说完,一下才反应过来,“豆酱和咸菜?易安楼的豆酱有哪些?”
顾苗表情一怔,眼珠子提溜转,“你不会又想到什么生财之道了吧?”
姜宁笑他掉进钱眼里了,“你怎么听到生财和好吃的,就两眼放光?”
顾苗不服地反驳,“你才是呢,坐在钱眼里摸钱边。”
“对啊,我是爱钱。”姜宁大方承认,“好日子的前提,不就是得赚钱。”
顾苗这下赞同了,“我觉得你说的对。”
说话间,铁锅烧热,油温升了起来,有烟往上窜。
姜宁看差不多可以下酸汤料,示意朱氏和顾苗躲开些,别被油溅到。
两人躲开,姜宁先把姜片和蒜一块放进去炒,等炒香了,再把碗里的酸汤底料倒进锅里。
“滋啦”一声响,姜宁握着锅铲往旁边挪了一步,等窜起来的一团油雾散了,才站回去。
底料一进锅,香味瞬间飘开。
不止厨房里,直接和声音一块儿,飘到了外边院子。
“这是什么味道?”
“有一点酸,是苗哥儿说的酸汤?”
秦掌柜和沈明尧对视一眼,一起看向卫长昀,眼底隐隐有期待。
卫长昀拿起桌上杯子,“嗯,这就是酸汤鱼的底料。”
他话说完,其他两人对视一眼,而后更是期待了。
秦掌柜朝厨房看去,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此番合作,易安楼不吃亏。
说完,忽地想起什么,捏了一下顾今南的脸,“等会儿到了宁哥儿家里,不能没规矩,知道吗?”
顾今南乖乖地点下头,继续牵着他的手,然后向沈明尧问这问那的。
顾苗在一旁跟着听了不少,看沈明尧的眼神越来越亮,趁着顾今南没注意时,凑到他耳边,小声道:“夫君,等今南再大些,我们再要个孩子吧。”
沈明尧一张读书人的俊脸上神色窘然,瞧出几分慌乱,耳朵立即一片热,“苗苗,你——不可在外说这些。”
顾苗撇嘴,“那回家说。”
上次在易安楼,姜宁跟顾苗说过家里的位置,沿着村里的大路,一直走到头,就能看到离山脚最近的一片矮丘,唯一的人家就是他家了。
快走到头时,就见两道身影从田间小径走来。
顾苗一眼认出是姜宁,挥了挥手,“宁哥儿!”
姜宁听到一声的时候,还以为出现幻听了。
等再听到,顺着声音看去,就见顾苗站在路上朝自己挥手,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
“……苗哥儿对吃的,还真是热情。”
卫长昀不解地“嗯”了声,等他后半句话。
“看见我,就跟看见吃的一样。”姜宁说完,笑着抬起手,也挥了挥。
不管什么原因,财神爷都上门了,可不得好好招待。
况且顾苗这人不管是做朋友,还是做合作伙伴,明显都是上上选。
“你们来好早,我们才从地里回来。”姜宁走近了,才看清沈明尧和顾今南。
顾苗笑眯眯地往他背篓里扫了眼,又看向卫长昀手里那三条肥美的鱼,“这是今南,你见过的,旁边是我夫君,沈明尧,未来的状元。”
沈明尧脸上虽有尴尬,却不见半分难堪或者羞恼,朝二人拱手,“在下沈明尧,有礼了。”
“我是姜宁,这是我家中小叔,卫长昀。”姜宁点了下头,“这会儿太阳晒,先去家里。”
顾苗松开顾今南的手,自来熟地凑到姜宁旁边,挽住他胳膊,“秦叔也来了,不过怕太引人注意,所以马车跟他一块去了你们村那位秀才家里,打个掩护。”
姜宁瞥眼他们一家的行头,心想这也低调不了。
但他有些意外,顾苗他们能想到一层,已是体贴了。
“谢谢。”姜宁笑起来,“对了,我阿娘在家里,还有长昀的弟妹,跟你家今南差不多年纪。”
顾苗回了下头:“那他可有得玩了,平时嫌没人陪他玩。”
他俩聊得起劲,是天生的投缘,后边三人,显得愈发沉默。
倒不是内向,只是不熟。
“你……”沈明尧迟疑了下,“你是不是在镇里上学?”
卫长昀拎着鱼的那只手换了个边,听沈明尧问起,也未隐瞒,“嗯,不过已经退学。”
沈明尧了然地点了点头,“我只是听你们私塾的严先生提起过,他与我认识。”
顾苗与沈明尧的年纪比姜宁他们大一些,顾苗正好二十三岁,沈明尧比他小了一岁。
顾家是富贵之家,离永安镇最近的书院也有几百里,自然不会招赘后还把人送去书院,便请了先生来家里。
“严先生才识渊博,又曾游历多地,是位好老师。”卫长昀道:“沈公子——”
沈明尧道:“我比你年长,你称呼我为沈兄便是。”
卫长昀不是迂腐、守旧的人,既同为读书人,又得一位先生教授,称呼为兄也并无不妥。
点头道:“沈兄。”
几人一路聊着回到家里,姜宁推开院门,还没出声,就见坐在院里桌子旁的三人齐刷刷站起来,一块看过来。
姜宁:“……”
好眼熟,总觉得像周五寝室卫生检查。
“进来吧。”姜宁低咳一声,往朱氏那看去,“阿娘,这就是我说的贵客。”
顾苗刚要踏进去,“哎呀”了一声,“我给你带的上门礼,在马车上。”
姜宁失笑,推着他往里走,“朋友来我这做客,我可不要上门礼。”
顾苗听到朋友两个字,心中一明,回头朝沈明尧抬抬下巴,“我说了吧,宁哥儿是我朋友。”
见状沈明尧轻轻抱手,“是,我说错了,不是合作伙伴。”
卫长昀拎着鱼,身上衣衫也有些不整,打算弄干净鱼后,再去换身衣裳。
“舍下简陋,沈兄自便即可。”
说完,两人颔首示意,一个落座,一个去了厨房。
第40章
酸汤鱼是今天的重头戏,几条鱼和一罐酸汤身上,肩负了合作成功与否重任。
处理鱼和切块的时候,姜宁表情都严肃了几分。
姜宁伸手,用指尖按了按放在盆里的鱼肉,虽刺有些多,可肉质滑嫩,不愧是在河里养的鱼。
鱼啊,你可要争点气,就靠你了。
“宁哥儿,你说什么呢?”
顾苗进了厨房,好奇打量,四处嗅了嗅,“这什么味?”
“没什么。”姜宁挽好袖子,“你怎么进来了?都是油烟。”
顾苗摆手笑道:“你都待得,我怎么不能进来了?放心,我可不偷师学艺。”
姜宁道:“我还能不给你看了?”
顾苗一脸好奇地打量四周,道:“看了我也学不会。”
姜宁失笑,跟一边帮忙备采的朱氏道:“阿娘,土豆切片就好,辣椒切小段,切完您就去歇着吧。”
这么一大锅鱼,得有八九斤,再加上两盘素菜和一个凉拌刺五加、一盘炸花生,怎么都够这一屋子人吃了。
朱氏在围腰上擦了擦手,“你一个人哪忙得过来,我在这儿看着火。”
平时姜宁做饭,多半都是卫长昀跟进跟出搭把手,分工挺明确的。
卫长昀起得早,所以早饭多半是他在做。他俩白天得干活,所以午饭就是朱氏煮了,剩下晚饭基本是姜宁想吃什么做什么。
今天是家里来了客人,情况特殊。
朱氏和沈明尧、秦掌柜他们聊不到一块,自觉招待不好,所以来厨房。
姜宁倒是想出去谈生意,给未来的合作方画点饼,奈何他得当主厨。
所以,待客的任务,就落到卫长昀头上了。
“也成。”姜宁不跟自家人客气。
他最近旺水,煮鱼煮到一半,火灭了那才完蛋。
“宁哥儿,你这酸汤是什么时节才能做?”顾苗看着姜宁从罐子里倒出酸汤,红色的汤装满了一大只碗,光闻着并不算很诱人。
味道太酸,而且好像有酒的味道。
姜宁想了想,“天气暖和一些,能从这段时间一直做新的到九月,过了就找不到果子了。”
如今大棚技术普及性太差,基本只有达官贵人和皇宫内院才能用上,反季节蔬菜在民间很少见。
毛辣果从开花结果到应季结束,拢共也就半年不到。
天热一点,花开得早,结果就早,要遇上春天来得晚,一直都冷,那就要晚一些。
所以民间百姓,尤其是山野、乡村,只能靠天吃饭。
“我今天做的,都是运气好,不过果子也没熟透,等再过半个月,果子更红,做出来的味道会稍微没这么酸。”
姜宁说着顿了顿,“但可以一次性多做些。”
顾苗听得新奇,“就跟做咸菜、豆酱一样的?”
“差不多。”姜宁说完,一下才反应过来,“豆酱和咸菜?易安楼的豆酱有哪些?”
顾苗表情一怔,眼珠子提溜转,“你不会又想到什么生财之道了吧?”
姜宁笑他掉进钱眼里了,“你怎么听到生财和好吃的,就两眼放光?”
顾苗不服地反驳,“你才是呢,坐在钱眼里摸钱边。”
“对啊,我是爱钱。”姜宁大方承认,“好日子的前提,不就是得赚钱。”
顾苗这下赞同了,“我觉得你说的对。”
说话间,铁锅烧热,油温升了起来,有烟往上窜。
姜宁看差不多可以下酸汤料,示意朱氏和顾苗躲开些,别被油溅到。
两人躲开,姜宁先把姜片和蒜一块放进去炒,等炒香了,再把碗里的酸汤底料倒进锅里。
“滋啦”一声响,姜宁握着锅铲往旁边挪了一步,等窜起来的一团油雾散了,才站回去。
底料一进锅,香味瞬间飘开。
不止厨房里,直接和声音一块儿,飘到了外边院子。
“这是什么味道?”
“有一点酸,是苗哥儿说的酸汤?”
秦掌柜和沈明尧对视一眼,一起看向卫长昀,眼底隐隐有期待。
卫长昀拿起桌上杯子,“嗯,这就是酸汤鱼的底料。”
他话说完,其他两人对视一眼,而后更是期待了。
秦掌柜朝厨房看去,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此番合作,易安楼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