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面团先切块再切条,又把篮子里的葱花和辣椒、土豆洗干净,辣椒切成丁,土豆切成条。
  土豆和面条一起放,等煮得差不多,再往里放辣椒丁,一小勺油跟一勺盐。
  “那这几天你先待在家里,想想要不要去上学。”姜宁盖上锅盖,回头道:“要你想去,那我就跟你一块去给先生赔礼,让你回去上。”
  “若你要是不想……”
  姜宁停顿了一下,道:“你是担心家里没钱,所以才回来?”
  姜宁不喜欢遮遮掩掩,过日子当然是要敞亮的,尤其是一家人,要连话都说不开,那还怎么过?
  卫长昀坐在小板凳上,听见后抬头看姜宁,半晌才“嗯”了声。
  果然还是钱的问题。
  姜宁想着,没再说别的,毕竟他才来一晚上,别说挣钱了,连家里的财产都还没摸清楚。
  锅里的热气往外散,逐渐能闻到香味。
  姜宁擦了擦手,正想让卫长昀去叫两个小的吃饭,忽然瞥见厨房外边有一抹橙红,眼睛一亮,连忙从外面绕了过去。
  厨房是挨着墙搭的,旁边就是俩小孩住的屋子。
  屋后为了排水,挖了一条水沟,这会儿墙边长了一株毛辣果,藤枝东倒西歪,显然不是种的。
  姜宁走过去,摘了几颗在手里,又钻回厨房,随便洗洗就切了往锅里放。
  “那是什么?”
  “毛辣果啊,放这个开胃。”
  卫长昀没听过什么毛辣果,这不就是房前屋后长的杂草吗?哪怕红了都很酸,村子里没谁家会吃这个。
  姜宁没想到这里竟然有毛辣果,他还以为只有他家那边才长,有这个东西就好办了。
  能不能挣钱另说,但他自己的胃能满足了。
  没有人能拒绝酸汤鱼和酸汤火锅,除了不爱吃酸的人。
  “放心,没毒。”姜宁把手里剩下的两颗,一颗塞嘴里,另一颗摊在手心递到卫长昀面前,“尝尝?”
  牙尖咬破表面那一层皮,酸味一下在舌尖炸开,然后夹杂一点点甜味。
  果然是野生的,这么酸啊。
  卫长昀看着姜宁一边揉腮帮一边往屋子那边走,垂眼盯着被硬塞到手里的毛辣果。
  犹豫了一会儿,才抬手把果子塞到嘴里。
  好酸。
  比没熟透的梨还酸。
  “哇——!好香啊!”
  “宁哥哥,你做的什么?闻着好香!”
  俩孩子坐在桌旁,瞪大眼盯着桌子中间那盆刚出锅的面条汤。
  家里以前也做过面条,还有各种面汤,可闻着都没这么香,引得人不停吞咽。
  姜宁用铲子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热气扑腾得更明显,“还没吃呢,吃过了再夸。”
  小孩子年纪不大,又刚失了长兄,姜宁对他们来说,那就是最可靠的人。
  快跟卫长昀一样亲了。
  卫小小抱着碗,手还没碗大,筷子也捏得低,喝了口汤,才开始吃面条。
  才吃了一口,眼睛倏地亮了,抬头看姜宁。
  其实姜宁也挺紧张的,这是他来到这儿后做的第一顿饭,尤其还是不熟悉的厨房,什么都不顺手,生怕翻车。
  看到卫小小眼睛亮起来的瞬间,心里一松。
  姜宁笑起来,放心地给刚从厨房出来的卫长昀也盛了一碗,推到他面前,“尝尝?”
  卫长昀手上还有水,怔了下才拿起筷子,“谢谢。”
  姜宁瞥眼吃得呼哧呼哧的俩小孩,“客气什么,都一家人,以后还有更多好吃的。”
  他家里可是开农家乐的,酒店里的那些菜他不会做,还搞不定农家菜么?
  “宁哥哥,还有什么好吃的啊?!”
  “以后就知道了。”姜宁没直说,见卫小宝还想说话,制止道:“嘴里吃着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不礼貌也容易呛着。”
  卫小宝立即闭了嘴,乖乖捧着碗吃东西。
  卫长昀飞快地看了眼姜宁,又垂下眼。
  他喝汤时在想,这位嫂嫂手艺真好。
  一顿早午饭吃完,卫长昀主动去洗碗,小小和小宝围着姜宁,被他用随手编的草蚂蚱哄去了屋里玩。
  因为姜宁有正事要忙,暂时没空陪小孩。
  约摸过了一刻,厨房里收拾的卫长昀走出来,见姜宁坐在那儿,像是在等他。
  “你忙完了吧?”姜宁问。
  卫长昀点头,在方桌另一侧坐下。
  “我刚才想了想,还是不赞同你退学。”姜宁生了一张漂亮的脸,不笑时,便生出几分距离感。
  卫长昀一听,到底是少年心性,一下控制不住表情,薄唇抿起,一脸不服,仔细看还有些委屈。
  姜宁挑了挑眉梢,掀起唇角,“你先别急,我的意思是,你可以暂时退学回家里帮忙,但日后还是得去上学。”
  卫长昀绷紧的肩背一下僵住,愕然道:“什么?”
  “如今你是担心钱和家里弟妹才回来,我理解。”姜宁拿出刚才在堂屋里翻到的一张泛黄的纸,还有一节炭笔,“但你大哥既送你去上学,想必是知道读书是一条好出路,你还上了几年学,总不能连你大哥那点觉悟都没有。”
  他的话刚说完,卫长昀微微低下头,没反驳。
  姜宁接着道:“所以日后家里有余钱了,你就回私塾上课,这样可以吧?”
  “余钱?”
  卫长昀不知道是问,还是惊讶。
  从小到大,卫长昀就没见过家里有余钱。
  父母在时没有,大哥一个人养家时也没有。从春到冬,地里有什么吃什么,有时候还得上山里打些兔子、野鸡才能过完冬天。
  他上学那些钱,全是从一家人牙缝里抠出来的。
  多一个铜板都没有。
  退学回来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要怎么养活一家四口人。
  得种地,可光种地是不够的,那只能勉强不饿死。他可以帮别人写对联、写信,但对联只有过年才写,信更是少有机会。
  更别说村里还有秀才,能靠读书写字赚钱的事,第一个找不上他。
  姜宁看卫长昀脸上表情,一点点露出茫然,倒不觉好笑,只是有些心疼他们。
  一辈子都长在这里,连赚钱的法子都天生比别人少。
  “有我呢。”
  卫长昀闻言回过神,看向对面坐着的姜宁。
  姜宁脸上带着笑,跟那染着朝露的山茶似的,一直悬着的心,不知怎么就有了着落。
  “不过也得你跟我一起。”姜宁笑弯了一双眼,立即说正事,“咱们先算算家底有多少,知根知底,才能未雨绸缪。”
  卫长昀不平静的心绪,被这句话轻易压下。
  “?”
  姜宁和卫长昀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才把家底理明白了。
  卫大留下的现钱有小半贯,也就是二百来文。
  家里小麦粉、糙米加起来有二十斤,还有玉米面十斤。猪油半罐,盐和糖也是半罐。
  地一共是有三块,都离得不远,加起来两亩多一点,水田不大,只有半亩。
  至于禽类,一只没有,全在办席的时候给炖了。
  姜宁咬了咬下唇,盯着手里那张纸,前一半还是他自己写,后边就交给卫长昀了。
  字迹相去甚远,一个潦草得几乎认不出,一个笔锋有力、字迹清隽。
  卫长昀看了看那字,问:“是有什么没算上?”
  姜宁眉头舒展开,认真道:“先去买些鸡崽吧。”
  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屋子四个人,全都在长身体。养猪是长线作战,现在养是来不及了,但养鸡可以。
  不吃鸡肉,每天来俩鸡蛋也可以营养均衡。
  绝对不是因为没钱买猪仔。
  第5章
  养鸡是最不分时候的,一年四季,只要条件合适都可以养。
  姜宁是行动派,才刚理清楚家里目前的家产,中午用剩下的土豆做了个焖饭,在俩小孩的无限赞美里,领着卫长昀去村里买小鸡崽。
  小河村字面意思就是在一条河旁边的村子,因为在十几里外的上游还有个大河村,所以才叫小河村。
  不算富裕,却风光秀丽,大概是没有经历过工业的污染,连河沟里的水都清澈得很。
  “你知道在谁家可以买?”姜宁一个外村人,对村里不熟,问这话很正常,“买了鸡崽,我还想去再找一点毛辣果。”
  卫长昀身上背了一个竹篓,沉默跟在姜宁身边,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在听姜宁说话。
  姜宁也不在意,接着说:“然后再去挖点土豆。”
  土豆一般是十月到十一月种,来年春天正好赶上第一波土豆成熟。在姜宁老家,大家都喜欢吃新土豆,个头不大,跟鸡蛋差不多,皮都不用削,把泥巴洗干净就能拿来做菜。
  卫长昀一怔,终于主动问:“挖土豆做什么?”
  姜宁见他终于问自己,觉得有趣,故意卖关子道:“自然是……到时候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