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卫长昀神色微动,点头答应道:“学生知道,我送老师——”
  “师兄你才回来,歇着吧,阿爷我扶着呢。”
  卫长昀站在原地,犹豫了会儿,才侧身让开,目送两人走远了才转过身,目光落在姜宁身上。
  说实在的,卫长昀对这位刚过门的大嫂并不熟悉。
  上一次他回到家里,是为大哥治丧,与这位嫂嫂相处也不过那小半月的时间。
  家里每日都有不少人,人来人往,要忙的事情又多,从置办寿衣、棺材到请人办席、道士诵经,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一日也未必说得了几句话。
  等下葬了,他们更没什么说的了。
  卫长昀的印象里,眼前这位大嫂,不过就两个词形容。
  容貌昳丽,沉默寡言。
  像是长在山间、水边一株开得正好却不知名的花,无人得知内里模样。
  “我正准备做个面疙瘩汤,才生火他们就来找茬。”姜宁想抬手擦脸,发现还握着镰刀,尴尬地放下,“你回来得正好,帮个忙?”
  姜宁神经粗,大咧咧地问卫长昀,“还是你要先去看那俩小孩?小小昨天发烧,不过已经退了,小宝在屋里守着她。”
  卫长昀眼里闪过错愕,“……帮什么忙?”
  “生火啊!”姜宁拎着镰刀往草棚搭的厨房走,瞥眼门后那两小家伙,“还看热闹?你们二哥回来了,也不出来迎接迎接。”
  卫长昀自知刚才那话问得傻了,捻了捻拎着包袱的手指,余光扫向厨房。
  “二哥!真的是你回来了?”
  “二哥二哥!我要抱!”
  卫长昀收回视线,弯腰把跑出来的卫小小抱起来,摸摸他额头,“难受?”
  卫小小眼睛亮亮的,摇头,“不难受,好啦。”
  卫长昀“嗯”了声,抱着一个,牵着一个回了屋,把包袱放桌上,挽起袖子,想起什么,往屋里的柜子看了眼。
  “二哥,我饿了。”
  “我也饿了。”
  闻言卫长昀压下心思,挽起袖子朝外走,“我去帮……帮忙。”
  卫长昀出来的时候,姜宁正一脸郁闷地揉面。
  平时习惯了家里的那种精面,揉这个粗面一点都不得劲,加上身体没养好,才一会儿就累得大喘气,旁边的火没人看,眼瞅着就要灭了。
  姜宁嘀咕道:“早知道不做这个了。”
  话音刚落,旁边就传来一道声音。
  “我来吧。”
  姜宁猝然回头,略有心虚地笑了一下,“你会揉吗?其实我也可以——”
  卫长昀点头,伸手拿过盆,“会。”
  停顿了下,怕姜宁不明白,又补了一句,“跟大哥学的。”
  斯人已逝,还需珍惜当下。
  当然姜宁不是那么没眼力见的人,人家兄弟感情好,他一个外来的劝人放下,多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姜宁没坚持,挪到一边坐小凳子上去生火。
  之前办席剩下的柴还有,所以不用买也不用上山去砍,给姜宁省了不少力气。
  往灶里添了几根柴,姜宁手肘撑着膝盖,坐姿十分随意,脸上又是面粉又是灶灰,要不是耳垂那颗小红痣醒目,一点不像哥儿。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学校放假了——”姜宁经过一早上“斗反派”的洗礼,心情放松过头,差点露馅,一个急刹车,改口道:“我是说,私塾放假了?”
  卫长昀站着,姜宁坐着。
  厨房不大,所以余光基本能扫完全部,所以卫长昀也不是有意观察姜宁。
  听到姜宁的话时,他心里只是想,姜宁看上去一点也不难过。
  “……”卫长昀沉默了下,揉面的动作顿住,“没。”
  姜宁瞪大眼,惊愕地扭头看卫长昀,“……你逃课?”
  卫长昀:“……”
  “没。”
  姜宁觉得他性子已经挺慢了,眼前的卫长昀怎么比他还离谱。
  戳一下动一下,问什么就答什么。
  姜宁想到卫家条件这么差了,还愿意供卫长昀上学,他居然逃课,表情严肃起来。
  怎么能逃课呢,知识就是财富!
  不好好上学,以后打工卖力气都要被人骗的。
  至少读完初中再去打工,九年义务得完成吧,认字总比不认字强。
  “你怎么能逃课?”姜宁没拿家里省吃俭用供你上学那套问,只说:“是不是有人欺负你?还是先生给你小鞋穿了?”
  卫长昀眼里缓缓出现疑问,不知道是震惊多一点还是困惑多一点。
  姜宁手里拎着一根木条,眉毛快拧成一团,“要是有人欺负你,你说出来,我去给你讨个公道,不带校园霸凌的。”
  卫长昀虽听得一知半解,一边惊讶于姜宁和半个多月前的不一样,一边往旁边挪了点,避开他手里那根木条。
  “我退学了。”
  “退学了好,退——”
  姜宁瞪大眼睛,一下站起来,“你退学了?!”
  卫长昀低着头,没看他,“嗯。”
  姜宁懵了,好半天没回神。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蹙眉盯着卫长昀。
  其实他俩站在一起,他比卫长昀还高小半个头,少年沉默地站在灶台前,揉着一盆面。
  少年身上衣裳洗得发白,可却干干净净。
  姜宁张了张嘴,又什么都没问,其实想也知道卫长昀为什么会退学。
  能为什么?
  穷人家的孩子,上学是一件奢侈的事。
  放到现代都多少山区孩子上不起学,就算有义务教育,家里太穷了,孩子也没时间上学,得去割猪草、做农活。
  更别说他现在这个时候,连认字的人都没多少。
  姜宁家里不算富裕,但哥哥姐姐年纪比他大不少,所以他一出生,得到了很多爱,也没为生活发过愁。
  爸妈辛苦种地,供出哥哥姐姐两个大学生。
  等到他上学的时候,家里开了小卖部和农家乐,赶上返乡创业、旅游潮,日子好过了很多。
  “不能退学。”姜宁板起脸,认真道:“等小小好一点,我就跟你去私塾,向先生赔礼,送你回去上学。”
  卫长昀依旧低着头,盆里的面已经揉好了,“我不回去。”
  姜宁伸手拉了一下他胳膊,耐着性子问:“那你不上学,要做什么?”
  卫长昀终于看向他,“种地。”
  “……”
  姜宁磨了磨后槽牙,收回手,按着太阳穴,“然后呢?”
  卫长昀终于察觉到姜宁平静之下的怒意,又退了一步,“养家。”
  第4章
  姜宁气笑了。
  他刚想质问,倏地灵台清明,想起什么来,微微抬眼,便对上了卫长昀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没有一点遮掩,也无半点不甘。
  只是在平静地陈述养家这个事实。
  长兄离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算得上劳动力的人,所以退学养家,理所应当。
  不然年幼的弟妹,和一个刚过门就没了丈夫的体弱哥儿,在村子里如何生活。
  短时间还行,日子久了,总是会被人欺负。
  姜宁方才觉得到嘴边那一腔说辞荒谬,脸颊微热,心里有些臊得慌。
  还好没说出口。
  “你才多大,如何养家?你从前都在学堂、私塾里,种地要知节气、分五谷,还得每日去地里翻土、除草,可都不容易。”姜宁放缓了语气,道:“我知你惦记家里,但一声不吭退学,是不是有些冲动了?”
  厨房里的光线并不算亮堂,尤其是今儿天阴着。
  卫长昀心里诧异,他刚才还以为姜宁会生气,却没想到他一点不生气,眼睛睁大了些,又很快敛眸道:“我是考虑过后才做的决定。”
  姜宁一怔,被他一句话堵得没反应过来。
  “你考虑了什么?”
  他俩这一来一回,都把对方问住了。
  灶台里的火烧得正旺,嵌在灶上的大铁锅,水已经烧开了,噗噗往外冒热气。
  “我只知道,我得养这个家。”卫长昀是家里性格最不一样的孩子,寡言正直,从小就脾气倔,决定的事,谁都劝不动。
  除非你能说服他,比他还能说。
  姜宁算是服了这个小叔子,手搭在腰上,望着他笑起来。
  卫长昀被他这一笑,弄得更糊涂,薄唇抿了抿,“而且,我十六了。”
  十六怎么了,高中都没毕业。
  姜宁在心里嘀咕了句,还想再说什么,往外瞥见卫小宝不知道什么探出个脑袋往这儿看,立即把话咽回去。
  大人吵架,不利于小孩心里健康和成长。
  “水开了。”
  旁边传来卫长昀刚变完声的一句话,姜宁没好气瞪他眼,上前把盆挪到自己面前,“话题转移得太生硬了。”
  生在农村的人,哪有不会干活的。
  姜宁做事很利索,大概是因为上初中后,家里开了农家乐,一开始都家里人自己做,他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