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考察小组所有成员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可以再留两天。
虽然项目才刚启动,但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宣传机会。于霜说,民族风情本来就是我们省旅游业的主要卖点之一,这种盛大的聚会,正好遇上了,当然要拍下来。
是啊,而且我们今天只在村子里转了转,看了那些老房子,附近的风景都还没看呢。祝心眉也说,我听老乡讲了,附近有一片茶山,还有一个地下溶洞,村里的这条小溪就是从那边流出来的,里面可以抓鱼!另外还有一个水库,就是有点远,快到另一个村子了,刚才还有人邀请我去他家地里摘桃子、李子呢,我还听说现在正好是捡菌子的季节,就是这几天都没下雨
很显然,这家伙尽惦记着玩了。
但是从游客的角度来说,这些确实都是值得体验的,她们之后做项目、做宣传,肯定也是围绕这些内容来。
来都来了
最后所有人一致同意,留下来参加六月会,再趁这几天把村子彻底逛一遍。
当然了,说是留下,其实这点距离,每天开车往返也没问题。所以于霜决定,把搞宣传的员工也拉过来,带上设备,顺便把能拍的素材都拍了。
洛如冰开完会,就问江寒雨,我们要不要一起回去?
虽然江寒雨现在看起来一切如常,但洛如冰还是有些担心她会因为在溶洞里触发幽闭恐惧症,而产生心理阴影。
江寒雨没想到她还在惦记这个,有点好笑,但又有点感动,不用担心这些,我很喜欢这里。大不了之后不去溶洞那边就是了,反正村子这么大。
洛如冰想想也是。
结果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听到祝心眉兴致勃勃地宣布,今天的日程是溶洞探险。
洛如冰:
其实她应该坚决拒绝的,反正她和江寒雨也不是一定要跟着大部队行动,只要说她们昨天已经去过就行了。
但祝心眉的准备实在太齐全了,除了找几个村里人当导游之外,她还带了很多在溶洞里探险所需要的设备、照明的、取暖的、求救的除此之外,她还特意将她那些户外烧烤、户外野营的装备全部都搬了过来。
看起来不像是探险,更像是郊游。
人这么多,准备又这么齐全,体验肯定跟昨天截然不同。
洛如冰一方面心疼江寒雨,怕她再靠近溶洞会难受,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能够跟着众人重新体验一遍,或许就能覆盖掉昨天的糟糕感觉,消除对溶洞的心理阴影。
江寒雨的幽闭恐惧症其实并不严重,上次两人一起在阁楼上整理东西,她也没什么反应,昨天只是太突然了,环境又陌生,她才会应激,洛如冰觉得,要克服和消除还是相对容易的,但又忍不住担心,会不会有点冒险?
察觉到她的纠结,并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洛如冰口中问出真相的江寒雨:
要怎么样你才能相信,我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洛如冰也不是不相信江寒雨,只是关心则乱。而且她还有一点更隐秘的心思,总觉得江寒雨跟她在一起,她就有责任照顾好她,不能让江寒雨过得还不如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她也只能将信将疑、半推半就,然后再三叮嘱江寒雨,一旦有什么不舒服就告诉自己。
等到了溶洞这边,她就发现,自己的担忧其实是很多余的。
宋家湾的村民有着十分丰富的探索溶洞的经验,带着祝心眉准备的照明设备走在前面,后面的人只需要跟着走就行。而且这个溶洞只有少数几处地方需要弯腰低头通过,本身难度也不大。
穿过长长的走廊,他们就进入了一处宽敞的大厅,到这里,照明反而没那么必要了,天光穿透头顶上大大小小的缝隙,照在大小不一、姿态各*异、光泽剔透的钟乳石上,让人如同一步踏入了奇幻世界。
难怪古人会用石钟乳来入药。祝心眉感慨,突然在山里看到这种奇物,会觉得有什么神异也正常吧?
要不是知道这些都是碳酸钙沉积物,她高低也要尝尝咸淡。
众人都忍不住附和。
洛如冰落在后面,无心观赏风景,一直在试江寒雨的手温,一直到她们从另一个出口离开了溶洞,再次感受到阳光的热度。
目前看来,这个溶洞确实可以开发成一处景点,虽然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了,现在,大家绕着山转了一圈,回到山涧这边,将炭炉和食材都搬出来,准备烧烤。
看到祝心眉从城里带来的空心木炭,就有村民提起,村子里其实也有能烧炭的土窑。
实际上,直到现在,冬天也会有村民去山里烧炭,除了供自家使用之外,也卖给十里八村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冬天在露天的场坝里办宴席,消耗个几百斤木炭很正常。
于霜闻言,立刻将之加入了游客体验豪华套餐。
真正的野外,跟洛如冰家的草坪还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虽然烧烤炉只有一个,但炭火烧起来,随便捡几块石头围一个火堆,就可以直接把烤串搭在上面了,根本不用炉子。
于是大家分了木炭和食材,各自开烤。
江寒雨给一整个的玉米刷上油,将它放在炭火上,跟其他的烤串并排放在一起。
然后她才转头看向洛如冰,揶揄道,现在你总能放心了吧?
空气里弥漫着油脂和烧烤料加热的香味,阳光在几米外的地方热烈地烘烤着大地,溶洞这边却是一片阴凉。
祝心眉和两个同事站在水里尝试徒手抓鱼,结果鱼没抓到,却将原本清冽的溪水搅得浑浊不堪。
往回走的时候,她随意地踹开了一块挡路的石头,结果石缝间窜出了一只乒乓球大小的螃蟹,蟹钳夹住了祝心眉的脚趾,惹得她发出一阵吱哇痛叫,吵闹声简直要掀翻整个溶洞。
什么样的心理阴影,在这样的环境里估计都没有酝酿的土壤。
洛如冰看着江寒雨脸上惬意的笑,忽然伸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指尖的炭灰抹在了她的鼻尖上。
第68章
在家里的时候,江寒雨被洛如冰带着,也时不时开始赖床,不那么急着早起开店了。
但现在是在别人家做客,宋青云也是个作息规律、习惯了早起的,江寒雨听到外面发出的动静,就不肯再躺着,洛如冰也只能跟着起床。
宋青云看到她们,也有些吃惊,怎么起这么早?
前两天家里从早到晚都是人,她还真没主意她们是什么时候起的。
但按照她对年轻人的了解,不需要上班打卡的话,通常都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习惯了,平时也是这个作息。洛如冰说。
宋青云看看她,又看看正在洗漱的江寒雨,微微笑了起来,难得你们年轻人有这样的好习惯,那就来给我帮忙吧。
她正坐在屋檐下,用筛子装了大米摆在膝头,借着天光一点点将里面的谷壳、杂物和品相不好的米粒都挑出来。
其实这大米虽然是村子里自己种、自己打的米,不如市售的那么干净,但杂物其实也很少,偷懒的人直接淘一淘就煮也没事,但宋青云是个精细人,时间也多,愿意这样慢慢挑拣。
洛如冰搬了个小板凳,在她身边坐下,低头帮忙挑了一会儿,就感觉眼睛都挑花了。
没一会儿江寒雨也过来了,三人就围坐在一起,默默将筛子里的米挑拣了三遍,直到再找不出什么来,宋青云才起身然后换了新的米过来。
刚准备起身的洛如冰又坐了回去,但还是忍不住问,姑姑要这么多米做什么?
明天就是六月会了。宋青云说,我打算自己做一些米豆腐。
吃不了这么多吧?洛如冰疑惑。
宋青云笑道,谁说是要自己吃的?当然是要拿到场坝那边去卖。
洛如冰更吃惊了,没想到宋青云还能看得上这点小生意。
怎么,想不到?宋青云看到她的表情,脸上笑意更甚,当年你奶奶也是靠着每天这么辛苦摆摊,白手起家的。
只是说完了,想到后来的结局,笑意又渐渐敛去。
洛如冰见状,连忙转移话题,姑姑当时也跟着奶奶去摆摊吗?
宋青云的思绪也就转了回来,我跟着你奶奶的时候,她已经不摆摊了,每天从早到晚在家里忙着做米粉、米豆腐,批发给别人去卖。那时候不只是本地,就连周边几个城市,也都是从咱们家拿货。
虽然项目才刚启动,但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宣传机会。于霜说,民族风情本来就是我们省旅游业的主要卖点之一,这种盛大的聚会,正好遇上了,当然要拍下来。
是啊,而且我们今天只在村子里转了转,看了那些老房子,附近的风景都还没看呢。祝心眉也说,我听老乡讲了,附近有一片茶山,还有一个地下溶洞,村里的这条小溪就是从那边流出来的,里面可以抓鱼!另外还有一个水库,就是有点远,快到另一个村子了,刚才还有人邀请我去他家地里摘桃子、李子呢,我还听说现在正好是捡菌子的季节,就是这几天都没下雨
很显然,这家伙尽惦记着玩了。
但是从游客的角度来说,这些确实都是值得体验的,她们之后做项目、做宣传,肯定也是围绕这些内容来。
来都来了
最后所有人一致同意,留下来参加六月会,再趁这几天把村子彻底逛一遍。
当然了,说是留下,其实这点距离,每天开车往返也没问题。所以于霜决定,把搞宣传的员工也拉过来,带上设备,顺便把能拍的素材都拍了。
洛如冰开完会,就问江寒雨,我们要不要一起回去?
虽然江寒雨现在看起来一切如常,但洛如冰还是有些担心她会因为在溶洞里触发幽闭恐惧症,而产生心理阴影。
江寒雨没想到她还在惦记这个,有点好笑,但又有点感动,不用担心这些,我很喜欢这里。大不了之后不去溶洞那边就是了,反正村子这么大。
洛如冰想想也是。
结果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听到祝心眉兴致勃勃地宣布,今天的日程是溶洞探险。
洛如冰:
其实她应该坚决拒绝的,反正她和江寒雨也不是一定要跟着大部队行动,只要说她们昨天已经去过就行了。
但祝心眉的准备实在太齐全了,除了找几个村里人当导游之外,她还带了很多在溶洞里探险所需要的设备、照明的、取暖的、求救的除此之外,她还特意将她那些户外烧烤、户外野营的装备全部都搬了过来。
看起来不像是探险,更像是郊游。
人这么多,准备又这么齐全,体验肯定跟昨天截然不同。
洛如冰一方面心疼江寒雨,怕她再靠近溶洞会难受,另一方面,又觉得如果能够跟着众人重新体验一遍,或许就能覆盖掉昨天的糟糕感觉,消除对溶洞的心理阴影。
江寒雨的幽闭恐惧症其实并不严重,上次两人一起在阁楼上整理东西,她也没什么反应,昨天只是太突然了,环境又陌生,她才会应激,洛如冰觉得,要克服和消除还是相对容易的,但又忍不住担心,会不会有点冒险?
察觉到她的纠结,并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洛如冰口中问出真相的江寒雨:
要怎么样你才能相信,我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洛如冰也不是不相信江寒雨,只是关心则乱。而且她还有一点更隐秘的心思,总觉得江寒雨跟她在一起,她就有责任照顾好她,不能让江寒雨过得还不如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她也只能将信将疑、半推半就,然后再三叮嘱江寒雨,一旦有什么不舒服就告诉自己。
等到了溶洞这边,她就发现,自己的担忧其实是很多余的。
宋家湾的村民有着十分丰富的探索溶洞的经验,带着祝心眉准备的照明设备走在前面,后面的人只需要跟着走就行。而且这个溶洞只有少数几处地方需要弯腰低头通过,本身难度也不大。
穿过长长的走廊,他们就进入了一处宽敞的大厅,到这里,照明反而没那么必要了,天光穿透头顶上大大小小的缝隙,照在大小不一、姿态各*异、光泽剔透的钟乳石上,让人如同一步踏入了奇幻世界。
难怪古人会用石钟乳来入药。祝心眉感慨,突然在山里看到这种奇物,会觉得有什么神异也正常吧?
要不是知道这些都是碳酸钙沉积物,她高低也要尝尝咸淡。
众人都忍不住附和。
洛如冰落在后面,无心观赏风景,一直在试江寒雨的手温,一直到她们从另一个出口离开了溶洞,再次感受到阳光的热度。
目前看来,这个溶洞确实可以开发成一处景点,虽然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了,现在,大家绕着山转了一圈,回到山涧这边,将炭炉和食材都搬出来,准备烧烤。
看到祝心眉从城里带来的空心木炭,就有村民提起,村子里其实也有能烧炭的土窑。
实际上,直到现在,冬天也会有村民去山里烧炭,除了供自家使用之外,也卖给十里八村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冬天在露天的场坝里办宴席,消耗个几百斤木炭很正常。
于霜闻言,立刻将之加入了游客体验豪华套餐。
真正的野外,跟洛如冰家的草坪还是不一样的,最简单的,虽然烧烤炉只有一个,但炭火烧起来,随便捡几块石头围一个火堆,就可以直接把烤串搭在上面了,根本不用炉子。
于是大家分了木炭和食材,各自开烤。
江寒雨给一整个的玉米刷上油,将它放在炭火上,跟其他的烤串并排放在一起。
然后她才转头看向洛如冰,揶揄道,现在你总能放心了吧?
空气里弥漫着油脂和烧烤料加热的香味,阳光在几米外的地方热烈地烘烤着大地,溶洞这边却是一片阴凉。
祝心眉和两个同事站在水里尝试徒手抓鱼,结果鱼没抓到,却将原本清冽的溪水搅得浑浊不堪。
往回走的时候,她随意地踹开了一块挡路的石头,结果石缝间窜出了一只乒乓球大小的螃蟹,蟹钳夹住了祝心眉的脚趾,惹得她发出一阵吱哇痛叫,吵闹声简直要掀翻整个溶洞。
什么样的心理阴影,在这样的环境里估计都没有酝酿的土壤。
洛如冰看着江寒雨脸上惬意的笑,忽然伸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指尖的炭灰抹在了她的鼻尖上。
第68章
在家里的时候,江寒雨被洛如冰带着,也时不时开始赖床,不那么急着早起开店了。
但现在是在别人家做客,宋青云也是个作息规律、习惯了早起的,江寒雨听到外面发出的动静,就不肯再躺着,洛如冰也只能跟着起床。
宋青云看到她们,也有些吃惊,怎么起这么早?
前两天家里从早到晚都是人,她还真没主意她们是什么时候起的。
但按照她对年轻人的了解,不需要上班打卡的话,通常都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习惯了,平时也是这个作息。洛如冰说。
宋青云看看她,又看看正在洗漱的江寒雨,微微笑了起来,难得你们年轻人有这样的好习惯,那就来给我帮忙吧。
她正坐在屋檐下,用筛子装了大米摆在膝头,借着天光一点点将里面的谷壳、杂物和品相不好的米粒都挑出来。
其实这大米虽然是村子里自己种、自己打的米,不如市售的那么干净,但杂物其实也很少,偷懒的人直接淘一淘就煮也没事,但宋青云是个精细人,时间也多,愿意这样慢慢挑拣。
洛如冰搬了个小板凳,在她身边坐下,低头帮忙挑了一会儿,就感觉眼睛都挑花了。
没一会儿江寒雨也过来了,三人就围坐在一起,默默将筛子里的米挑拣了三遍,直到再找不出什么来,宋青云才起身然后换了新的米过来。
刚准备起身的洛如冰又坐了回去,但还是忍不住问,姑姑要这么多米做什么?
明天就是六月会了。宋青云说,我打算自己做一些米豆腐。
吃不了这么多吧?洛如冰疑惑。
宋青云笑道,谁说是要自己吃的?当然是要拿到场坝那边去卖。
洛如冰更吃惊了,没想到宋青云还能看得上这点小生意。
怎么,想不到?宋青云看到她的表情,脸上笑意更甚,当年你奶奶也是靠着每天这么辛苦摆摊,白手起家的。
只是说完了,想到后来的结局,笑意又渐渐敛去。
洛如冰见状,连忙转移话题,姑姑当时也跟着奶奶去摆摊吗?
宋青云的思绪也就转了回来,我跟着你奶奶的时候,她已经不摆摊了,每天从早到晚在家里忙着做米粉、米豆腐,批发给别人去卖。那时候不只是本地,就连周边几个城市,也都是从咱们家拿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