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有了遗嘱,一切都变得简单了。
  葬礼还没有结束本地习俗,葬礼从三天到五天到七天都有,但除非是人死得不光彩,或是夏天气温太高,否则很少会有三天就下葬的,上了年纪的喜丧更是要做满七天的道场江寒雨就将自己的生身父母打包送进了拘留所。
  算算时间,这会儿他们应该还在踩缝纫机呢。
  江寒雨说到这里,就见洛如冰一直用一种看稀奇的眼神看着自己。
  你有什么高见?她问。
  洛如冰说,我只是觉得,缘分这种事,可能确实有些玄妙在里面的。
  什么?
  你不觉得,我和你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吗?
  哪怕是在把亲人送进监狱这一点,也那么般配。
  江寒雨:
  事情确实是这么个事,但被她这么一说,怎么听都不太像是好话。
  但注意力应该是转移成功了,因为洛如冰紧接着又问,他们出来之后,不会再来找你吧?算算年纪,也快退休了,到时候说不定会找你养老
  尽管来吧。江寒雨脸上露出了一点浅浅的笑意,你也看过账本,店里的收入每个月就那点,勉强够维持我的生活而已,就算告到法院,我能给他们的也就几百块。
  洛如冰都有些吃惊了,你该不会是因为这种原因,才留下来开店的吧?
  江寒雨无奈地看了她一眼,怎么可能是因为这个?
  当然了,如果能顺便坑那两人一把,她也不介意。
  也对。洛如冰想起江寒雨关于个人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冲突,也反应过来了。
  但不知为何,江寒雨这一点偶然流露出来的坏,反而让洛如冰觉得更有吸引力,她往江寒雨身边凑了凑,轻声问,我现在能亲你吗?
  江寒雨:你什么时候这么客气了?
  洛如冰眼神飘忽,我这不是怕你再晕过去吗?
  江寒雨气笑了,有本事你把我亲晕过去。
  洛如冰没有这个本事,她顶多能把人亲软。
  最后两个人都被搞得很难受,这毕竟是在外面,虽然四野无人,但青天白日、幕天席地,还是有点太超过了。
  两人躺在树林间的落叶上,吹着风缓和身体里的燥热。
  山涧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溪水潺潺、林风轻响,时而间杂着几声清越的鸟鸣。身处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彻底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不知过了多久,江寒雨才想起来自己带了相机,准备将这个拍下来,才发现机器早就已经没电了。
  有点遗憾,但真正的美好已经被铭刻在了记忆里。
  江寒雨看了一眼时间,见已经快中午了,连忙坐起身道,走吧,回去了。
  两人沿着做了水泥硬化的大路走,只花费去时一半的时间,就回到了村子里。
  宋青云家的院子里依旧十分热闹。
  昨晚初来乍到,又人多杂乱,没怎么留意,这会儿她们才发现,院子里靠着围墙的地方用砖头搭了两个大土灶,这会儿灶膛里都正烧着火,一个灶上蒸着米饭,另一个在烧水。
  满院都是米饭的香气。
  于霜等人已经回来了,正跟村民们团团围坐在一起,一边择菜一边大声说笑。
  说的正是宋家湾改造项目的事在合同签完之后,官方就联合振兴集团发了公告,宣布这个项目正式启动。
  宋家湾的村民们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消息,自然都又惊又喜,这会儿,都在询问具体要怎么改。
  听说公司会将村子里的空房甚至危房改造翻修,然后再租给过来旅游的人,就有人不理解,村子里大家都争着住新房、楼房,怎么会有人专门来这里住那破屋子?
  但也有人经常刷视频,这会儿就反驳,那城里都是楼房,当然看我们的瓦房草房稀奇。
  是啊,城里人还喜欢看咱们种地养鸡、杀猪过年。
  也有人觉得可惜,那我这楼房还白盖了?
  不白盖。祝心眉笑道,有人喜欢自己有个小院子,就单独租,也有人喜欢热闹一些,或者没那么多的预算,可以在你们家租个房间嘛!
  一提这个,大家就都来劲了。建新房嘛,即便是农村人,那也是奔着宽敞去的,所以大家别的不多,就是空房间多。
  又有人问,那我们的房子要改造吗?
  那就要看你们的想法了。于霜接了话,可以委托给我们公司统一改造、统一出租,这样省事,但收入要分成。如果不嫌麻烦,你们也可以自己收拾。
  众人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当然也有人另辟蹊径,那边正给灶台添柴的大姨就问了,姑娘,到时候人来了吃饭怎么安排?你们要不要人煮饭?
  不是她吹,村子里哪家有个婚丧嫁娶,都是请她去煮饭的,那也是几十年的老经验了。
  炒菜的厨子一听,顿时也来了劲。
  煮饭谁都会煮,实在不行就上电器,炒菜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村子里的宴席,那是从杀猪备菜,凉热荤素,蒸煮烹炸全都一把抓的,就是客人天天都想吃大席,那也是手拿把掐。
  说实话,这种程度的细节,她们还真没考虑过,毕竟项目都才刚开启,距离接待游客的时候还远着呢。但是村民们先商量出了解决方案,于霜觉得也不是坏事,就道,这个还没有决定,不过你们的方案也不错,我回头报给洛总
  有人眼尖,看到了刚好从下面走上来的洛如冰,那不就是洛总吗?
  众人立刻迸发出了比昨晚更强烈的热情,洛总回来了!
  昨晚只是招待宋青云的客人,现在么,这就是他们以后的衣食父母了呀!
  见众人热情地迎上来,江寒雨立刻收回了跟洛如冰牵着的手,默默朝旁边退远了一些。
  洛如冰有些幽怨地转头看了她一眼,但被簇拥到了人群中心,也只能先顾正事,想了想,就说,这个到时候看情况,也许单独开个食堂,也许直接把游客的伙食承包到户,总之大家放心,要请人干活的话,肯定是在咱们村里挑。
  一句话说得大家的心都热了起来。
  村里的日子,别人看着羡慕,觉得悠闲宁静,其实是很辛苦的。
  苦大家倒不怕,反正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骄傲的。而且有地,就有底气、有退路,所以很多村里人其实也不愿意进城。
  但现实的困难也摆在那里,光是靠种地,养活一家人没问题,更多的就没有了。
  村子里这些新建的楼房,也没有哪一家是靠种地盖起来的。
  其实这些年来,国家很重视乡村发展,政府也想了不少办法,种果树、搞养殖,甚至培训各种技能只能说是有点效果,但不多。
  现在要开发旅游项目,虽然不知道他们这个普通村子有什么好游的,但大家还是对它寄予厚望。
  振兴虽然做了非常细致的企划书,这几天又跟政府方面沟通了很多细节,但是在对这个村子的了解上,在想要将这个项目做好的心态上,谁都比不上这些村民。
  洛如冰诚恳地邀请大家一起来给这个项目提意见,但凡能想到的,不管有没有用,都先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村民们见状,也积极投入其中,还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交通问题,宋家湾距离城里这么近,按理说出行应该不算太难,但实际上就是,附近陆续开通的公交线路都不经过村里,如果家里没有车,或者会开车的年轻人不在家里,就只能步行到附近的村子去搭车。
  同理,快递也只能送到有公交车的村子里,得自己去拿。
  如此这般,一顿饭吃下来,不管是振兴这边的员工,还是村里的人,都对这个项目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比如村民们就发现,除了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之外,之前在政府指导下种的那些东西,什么杨梅、核桃、黄桃、李子、刺梨甚至是各种药材之前虽然没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改善,但现在似乎都可以做成村子的特色,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
  而振兴这边,了解得越多,对项目的定位和之后的宣传方案就越清晰。
  两边的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地熟悉、亲热起来,再没了之前的生疏客气。
  于是等吃完饭,大家各自散去之前,都十分热情地邀请考察小组在村子里多留几天,参加即将到来的六月会今年刚好轮到宋家湾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