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哼,怕是秘不发丧。”
几个士人缩在酒肆角落,声音压得极低,眼睛却不住地往门外瞟。每有脚步声经过,便惊得浑身一颤。
几人有不敢在私人府邸相聚,如今昭明军查的正紧,但凡聚会者全部都按照“勾结刺客”下狱,几人也只敢在酒肆角落躲着嘀咕几句。
“真是老天有眼……唔!”孙姓士人刚开口,便被同伴死死捂住嘴。
他的同伴已经煞白了脸,压低声音:“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今早街上又出现了五具尸体,昨夜于主簿全家一十六口全部下狱……这几日可死了不少人了。”
邺城的天,一夜之间就变了。先前治安极好的邺城治安就仿佛瘫痪了一般,到处都是“贼匪”。
蒙面的人深更半夜成群结队踹开朱门,火把扔进书房,昔日高谈阔论的名士被拖到街上,腿骨断裂声混着“报仇”的怒吼,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是兵?是匪?
谁都心知肚明。
晨曦微露时,青石板上总会多几具衣冠楚楚的尸体,仿佛示威一样大大咧咧摆在士人时常路过的街上。
收敛尸体的衙役也姗姗来迟,非要等到日上三竿,来往之人都看见尸体之后才去收尸。
“诸位在此做甚?”
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得众人一抖,待看清是张抚,才长舒口气。张抚也不客套,径自落座,唤来两坛清酒。
酒帘刚垂下,孙姓士人便急不可耐:“张兄消息灵通,可知那位近况?”
“哎,说是命保住了,人还没醒。州牧府正打算张贴告示,悬赏那些刺客的线索。”张抚压低声音,“此事你们可别往外说。”
众人齐齐点头如捣蒜。
“不是已经抓了那么多人了?还要张贴告示悬赏?”有人不解问。
张抚打了个寒颤,声音压得更低:“此事牵扯巨大,不仅在邺城之内。听说那些刺客是从南而来,跋涉千里,其中有多少人给了他们方便还是未知之数。”
众人齐齐打了个寒颤,面色惨白。
跋涉千里?这其中会涉及多少世家大族?而且牵扯的范围界定是大是小?
直接参与其中才算谋逆,还是知而不报也算从犯?
“不知者也有罪?”孙姓士人忍不住出声抱怨,“咱们各个家大业大,族中有人偷偷掺和此事,咱们也管不住啊。”
话音落下,他顿觉失言,讪讪打住。其他人正处在震惊中,也没人在意他的失言。
张抚轻轻挪开了眼神。
酒席匆匆散场。
张抚走出酒肆,脚步一转,径直折返州牧府。刚踏入厅门,便听见何赞躺在竹席上破口大骂:
“天杀的反贼!连昭王这等明主都敢行刺……”
何赞抹了把汗,一张油光水滑的脸涨得通红,眉毛拧成倒八字,眼睛里像烧着两团火:“合该千刀万剐!”
前途没了。
家底都拿去给逆子读书了,陈昭要真有个三长两短,逆子的前途也没了。
他还卖了几百亩祖田,在昭明书院外置办了一个铺子,生意欣欣向荣。啪嗒一下也没了。
何赞已经没有心思处理公务了,他烧红了眼,如今除了竖起耳朵举报可疑故交,就是来找张抚哭诉发泄。
张抚十分理解何赞的心情。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子孙加上亲戚朋友的子孙后人都在昭明书院读书。陈昭出了事,昭明书院肯定是办不下去,子孙的前途也一片黯淡……到了他这个年纪,自己的前途已经不重要,子孙能兴旺才是重中之重。
张抚难得恨恨咬牙。
“我得去举报,那个姓孙的心里绝对有鬼。”张抚定了定神,下定了决心。
凶神恶煞的昭明军士卒再次出动,半日内便将孙家全家连带鸡犬一共七十二口全部压入大牢。
贾诩亲自审问。
“主谋是刘表,还有两个刺客是扬州吴郡长史许贡养的门客。”贾诩缓步迈出大牢,阴冷的月光映在他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上。
一块染血的绢帕被他随手丢弃,轻飘飘落在潮湿的石阶上。
“我带兵去扬州彻查。”得知陈昭生死未卜的蔡琰今早才赶回邺城,她的脸上还带着泪痕,往日温柔的面上如今满是森森的恨意。
忽然,侍卫跌跌撞撞冲进庭院,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主公醒了!”
这个消息让二人精神一振。
贾诩眼底阴霾骤散,快步往外走。蔡琰猛地抬头,泪痕未干的脸上浮起一丝血色,她顾不得整理散乱的衣襟,拎起裙摆便向外奔去。
陈昭虚弱地躺在床榻上,身上缠满染血的布条,脸色苍白如纸。她半阖着眼,呼吸微弱,却仍强撑着精神听郭嘉低声禀报。郭嘉立在榻前,将这几日的动荡一一细述,邺城戒严、审问刺客、世家清洗、铁腕镇压……
陈昭面不改色把自己一清二楚的事又听了一遍。
“我也没想到那些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连我也敢行刺。”陈昭虚弱咳嗽两声,面色惨白。
——好饿啊,为了瞒住这些心细如发的谋士,她实打实提前饿了两天,给自己饿得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牺牲巨大!
第203章
“主公。”
蔡琰提着衣裙转过屏风,一眼便看见陈昭虚弱地躺在床榻上,脸色苍白如纸,身上盖着的锦被也掩不住那股病态的憔悴。她的心猛地一揪,眼眶瞬间红了,几步冲到榻前,几乎是跌坐在陈昭身边,颤抖的手轻轻抚上陈昭的额头,声音里带着哭腔:“主公……身体觉得如何?可有哪里不适?伤口还疼不疼?”
陈昭微微睁开眼,见是她,唇角勉强扯出一丝笑意,摇了摇头:“无妨,不过是些皮肉伤,养几日便好。”她的声音低哑,却故作轻松,仿佛真的只是小伤。
——只要一顿香喷喷烤羊腿就能“治好”的胃伤,的确只是小伤。陈昭一想起香喷喷的烤羊腿,便忍不住喉头一股滚,饿得脸色更白了。
蔡琰却从陈昭微微蹙起的眉间看出了隐忍,心头更酸,主公分明是不愿她们担心,才强撑着说无事。
她咬了咬唇,忽然攥紧了袖子,眼中闪过一丝狠绝:“贾文和已经查清了刺客的来历,荆州刘表主谋,扬州豫州一些不服气主公之贼与其同谋……我这就带兵前往扬州,查清江东那几个士族到底有多少人参与此事,定让他们血债血偿!”
陈昭微微一怔,随即低笑出声,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头一回见文姬这般决然,莫非是近朱者赤,被我带坏了?”
这熟悉的调侃语气让蔡琰心头一颤,终于真真切切地意识到——陈昭真的从鬼门关回来了。这几日她夜不能寐,脑海中不断闪过无数好的坏的念头。此刻看着陈昭苍白却带着笑意的脸,听着那熟悉的戏谑语调,蔡琰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开,鼻尖猛地一酸。
一刻眼泪倏地滚落下来,砸在陈昭的手背上。蔡琰哽咽道:“熙宁若有三长两短……让我如何独活?”
陈昭怔了怔,随即无奈一笑,抬手轻轻替她拭去泪水,温声道:“傻话。即便没有我,你也能活得很好。你我的平定乱世的志向还没实现,你怎可轻言生死?你可是天下第一才女蔡琰。”
你可是被匈奴掳走之后能在草原上顽强存活的野草,是不会被子嗣牵绊住归乡脚步的大雁;是十二年未归中原,依然默写四百余篇亡父典籍的惊世之才,是挥毫写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的旷世才女。
你的鸣声本就缭绕于史书。
“主公数日未食,先进些水米吧。”一道略带疲倦的声音从一侧响起。
荀彧缓步踏入内室,眼下青黑一片,眉宇间尽是倦色,手中捧着一碗温热的米糊。
他前段时日养回来的脸颊又消瘦下去。
“我来吧。”蔡琰上前接过碗,坐在榻边,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米糊,吹凉后递到陈昭唇边。
荀彧掏出一沓文书,却并没有递给陈昭,他害怕消耗陈昭心神,只言简意赅概括了一下。
“此次刺杀……豫州之地袁氏旧交……扬州大族……”
陈昭边听荀彧禀告,边喝蔡琰喂到嘴角的米糊。
实则心虚不已,这是什么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尽管赵云每日探病时都会详述外界动向,但论及这等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终究还是谋士更为老辣。
虽只有短短数日,在陈昭性命垂危这一消息的催化下,仇恨如同最猛烈的毒药般在昭明势力上下蔓延。秉承疑罪从有、先抓再问之策,案情很快水落石出。
荆州刘表,正是主谋。
这位曾以单骑定荆州的汉室宗亲,深知正面对抗绝非陈昭敌手,索性剑走偏锋。他联合豫州、扬州等地心怀不满的世家大族,共谋此局。
刘表虽是汉室宗亲,可出身并不算显赫,单骑定荆州之后才发家,手中没什么能用之人。豫扬二地的世家大族则恰恰相反,他们没有主谋刺杀陈昭的胆子,可家族数百年的底蕴却让他们手中或多或少有几个擅长刺杀的死士。
几个士人缩在酒肆角落,声音压得极低,眼睛却不住地往门外瞟。每有脚步声经过,便惊得浑身一颤。
几人有不敢在私人府邸相聚,如今昭明军查的正紧,但凡聚会者全部都按照“勾结刺客”下狱,几人也只敢在酒肆角落躲着嘀咕几句。
“真是老天有眼……唔!”孙姓士人刚开口,便被同伴死死捂住嘴。
他的同伴已经煞白了脸,压低声音:“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今早街上又出现了五具尸体,昨夜于主簿全家一十六口全部下狱……这几日可死了不少人了。”
邺城的天,一夜之间就变了。先前治安极好的邺城治安就仿佛瘫痪了一般,到处都是“贼匪”。
蒙面的人深更半夜成群结队踹开朱门,火把扔进书房,昔日高谈阔论的名士被拖到街上,腿骨断裂声混着“报仇”的怒吼,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是兵?是匪?
谁都心知肚明。
晨曦微露时,青石板上总会多几具衣冠楚楚的尸体,仿佛示威一样大大咧咧摆在士人时常路过的街上。
收敛尸体的衙役也姗姗来迟,非要等到日上三竿,来往之人都看见尸体之后才去收尸。
“诸位在此做甚?”
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得众人一抖,待看清是张抚,才长舒口气。张抚也不客套,径自落座,唤来两坛清酒。
酒帘刚垂下,孙姓士人便急不可耐:“张兄消息灵通,可知那位近况?”
“哎,说是命保住了,人还没醒。州牧府正打算张贴告示,悬赏那些刺客的线索。”张抚压低声音,“此事你们可别往外说。”
众人齐齐点头如捣蒜。
“不是已经抓了那么多人了?还要张贴告示悬赏?”有人不解问。
张抚打了个寒颤,声音压得更低:“此事牵扯巨大,不仅在邺城之内。听说那些刺客是从南而来,跋涉千里,其中有多少人给了他们方便还是未知之数。”
众人齐齐打了个寒颤,面色惨白。
跋涉千里?这其中会涉及多少世家大族?而且牵扯的范围界定是大是小?
直接参与其中才算谋逆,还是知而不报也算从犯?
“不知者也有罪?”孙姓士人忍不住出声抱怨,“咱们各个家大业大,族中有人偷偷掺和此事,咱们也管不住啊。”
话音落下,他顿觉失言,讪讪打住。其他人正处在震惊中,也没人在意他的失言。
张抚轻轻挪开了眼神。
酒席匆匆散场。
张抚走出酒肆,脚步一转,径直折返州牧府。刚踏入厅门,便听见何赞躺在竹席上破口大骂:
“天杀的反贼!连昭王这等明主都敢行刺……”
何赞抹了把汗,一张油光水滑的脸涨得通红,眉毛拧成倒八字,眼睛里像烧着两团火:“合该千刀万剐!”
前途没了。
家底都拿去给逆子读书了,陈昭要真有个三长两短,逆子的前途也没了。
他还卖了几百亩祖田,在昭明书院外置办了一个铺子,生意欣欣向荣。啪嗒一下也没了。
何赞已经没有心思处理公务了,他烧红了眼,如今除了竖起耳朵举报可疑故交,就是来找张抚哭诉发泄。
张抚十分理解何赞的心情。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子孙加上亲戚朋友的子孙后人都在昭明书院读书。陈昭出了事,昭明书院肯定是办不下去,子孙的前途也一片黯淡……到了他这个年纪,自己的前途已经不重要,子孙能兴旺才是重中之重。
张抚难得恨恨咬牙。
“我得去举报,那个姓孙的心里绝对有鬼。”张抚定了定神,下定了决心。
凶神恶煞的昭明军士卒再次出动,半日内便将孙家全家连带鸡犬一共七十二口全部压入大牢。
贾诩亲自审问。
“主谋是刘表,还有两个刺客是扬州吴郡长史许贡养的门客。”贾诩缓步迈出大牢,阴冷的月光映在他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上。
一块染血的绢帕被他随手丢弃,轻飘飘落在潮湿的石阶上。
“我带兵去扬州彻查。”得知陈昭生死未卜的蔡琰今早才赶回邺城,她的脸上还带着泪痕,往日温柔的面上如今满是森森的恨意。
忽然,侍卫跌跌撞撞冲进庭院,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主公醒了!”
这个消息让二人精神一振。
贾诩眼底阴霾骤散,快步往外走。蔡琰猛地抬头,泪痕未干的脸上浮起一丝血色,她顾不得整理散乱的衣襟,拎起裙摆便向外奔去。
陈昭虚弱地躺在床榻上,身上缠满染血的布条,脸色苍白如纸。她半阖着眼,呼吸微弱,却仍强撑着精神听郭嘉低声禀报。郭嘉立在榻前,将这几日的动荡一一细述,邺城戒严、审问刺客、世家清洗、铁腕镇压……
陈昭面不改色把自己一清二楚的事又听了一遍。
“我也没想到那些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连我也敢行刺。”陈昭虚弱咳嗽两声,面色惨白。
——好饿啊,为了瞒住这些心细如发的谋士,她实打实提前饿了两天,给自己饿得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牺牲巨大!
第203章
“主公。”
蔡琰提着衣裙转过屏风,一眼便看见陈昭虚弱地躺在床榻上,脸色苍白如纸,身上盖着的锦被也掩不住那股病态的憔悴。她的心猛地一揪,眼眶瞬间红了,几步冲到榻前,几乎是跌坐在陈昭身边,颤抖的手轻轻抚上陈昭的额头,声音里带着哭腔:“主公……身体觉得如何?可有哪里不适?伤口还疼不疼?”
陈昭微微睁开眼,见是她,唇角勉强扯出一丝笑意,摇了摇头:“无妨,不过是些皮肉伤,养几日便好。”她的声音低哑,却故作轻松,仿佛真的只是小伤。
——只要一顿香喷喷烤羊腿就能“治好”的胃伤,的确只是小伤。陈昭一想起香喷喷的烤羊腿,便忍不住喉头一股滚,饿得脸色更白了。
蔡琰却从陈昭微微蹙起的眉间看出了隐忍,心头更酸,主公分明是不愿她们担心,才强撑着说无事。
她咬了咬唇,忽然攥紧了袖子,眼中闪过一丝狠绝:“贾文和已经查清了刺客的来历,荆州刘表主谋,扬州豫州一些不服气主公之贼与其同谋……我这就带兵前往扬州,查清江东那几个士族到底有多少人参与此事,定让他们血债血偿!”
陈昭微微一怔,随即低笑出声,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头一回见文姬这般决然,莫非是近朱者赤,被我带坏了?”
这熟悉的调侃语气让蔡琰心头一颤,终于真真切切地意识到——陈昭真的从鬼门关回来了。这几日她夜不能寐,脑海中不断闪过无数好的坏的念头。此刻看着陈昭苍白却带着笑意的脸,听着那熟悉的戏谑语调,蔡琰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开,鼻尖猛地一酸。
一刻眼泪倏地滚落下来,砸在陈昭的手背上。蔡琰哽咽道:“熙宁若有三长两短……让我如何独活?”
陈昭怔了怔,随即无奈一笑,抬手轻轻替她拭去泪水,温声道:“傻话。即便没有我,你也能活得很好。你我的平定乱世的志向还没实现,你怎可轻言生死?你可是天下第一才女蔡琰。”
你可是被匈奴掳走之后能在草原上顽强存活的野草,是不会被子嗣牵绊住归乡脚步的大雁;是十二年未归中原,依然默写四百余篇亡父典籍的惊世之才,是挥毫写下《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的旷世才女。
你的鸣声本就缭绕于史书。
“主公数日未食,先进些水米吧。”一道略带疲倦的声音从一侧响起。
荀彧缓步踏入内室,眼下青黑一片,眉宇间尽是倦色,手中捧着一碗温热的米糊。
他前段时日养回来的脸颊又消瘦下去。
“我来吧。”蔡琰上前接过碗,坐在榻边,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米糊,吹凉后递到陈昭唇边。
荀彧掏出一沓文书,却并没有递给陈昭,他害怕消耗陈昭心神,只言简意赅概括了一下。
“此次刺杀……豫州之地袁氏旧交……扬州大族……”
陈昭边听荀彧禀告,边喝蔡琰喂到嘴角的米糊。
实则心虚不已,这是什么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尽管赵云每日探病时都会详述外界动向,但论及这等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终究还是谋士更为老辣。
虽只有短短数日,在陈昭性命垂危这一消息的催化下,仇恨如同最猛烈的毒药般在昭明势力上下蔓延。秉承疑罪从有、先抓再问之策,案情很快水落石出。
荆州刘表,正是主谋。
这位曾以单骑定荆州的汉室宗亲,深知正面对抗绝非陈昭敌手,索性剑走偏锋。他联合豫州、扬州等地心怀不满的世家大族,共谋此局。
刘表虽是汉室宗亲,可出身并不算显赫,单骑定荆州之后才发家,手中没什么能用之人。豫扬二地的世家大族则恰恰相反,他们没有主谋刺杀陈昭的胆子,可家族数百年的底蕴却让他们手中或多或少有几个擅长刺杀的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