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随后昭侯也就这么自然而然派他出征?
可他先前都没见过昭侯。高顺黝黑敦厚的脸上露出了纠结,只恨自己不似同僚张辽那般聪慧——虽说张辽来了也只是被忽悠的命。
“立刻出征,速战速决!”陈昭一声令下,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各自前往军营调兵遣将。
吕玲绮四人最为轻松,比起其他两路需要统领大军、筹备粮草的繁琐,她们这一路只需带着千余陷阵营精锐轻装奔赴徐州,倒是轻松不少。
不知为何,陈宫一看到吕玲绮和高顺就想要叹气,明明与吕玲绮只见过两次,同高顺更是初次谋面,可心底那股”自己怕是要当冤大头”的预感,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陈宫压下这股莫名其妙的预感,走到诸葛亮身边,打算先熟悉一下自己这位年纪不大的同僚。
“你……”陈宫瞟了眼诸葛亮稚嫩的脸,下意识脱口而出,“如今几岁?”
“亮虚岁十六。”诸葛亮一本正经,不知从什么地方掏出一把羽毛扇,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
反正问就是十六!向主公学习,他也能过三年的十六岁生辰!
诸葛亮却总有种奇特的沉稳气场,仿佛天大的难题到他手中都能迎刃而解。哪怕是少年诸葛亮,也依然完美的伪装成了成熟谋士。
陈宫舒了口气,与诸葛亮攀谈起来。诸葛亮虽年纪尚轻,却在陈昭帐下历练多年,随军走遍大江南北。身边又尽是当世顶尖谋士,还把陈昭所写的书读透,耳濡目染之下,言谈间颇有见地。
二人从兵法韬略聊到民生政务,越谈越是投机。
”后生可畏啊!”陈宫忍不住抚掌赞叹,再看诸葛亮略显稚嫩的面庞,只当诸葛亮生的脸嫩了。
至于身高,诸葛亮如今已近七尺,不过比陈宫矮上几寸。要知道,史载其成年后身长八尺,便是放在武将堆里也算得上高大。有这副身板撑腰,他便是把年纪虚报几岁,旁人也瞧不出破绽。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间,完美维持住了自己的成年人设。
八月初一,陈昭宣布天下,为报先祖之辱,悍然发兵讨伐袁术。
同时传遍天下的,还有一张由陈琳所写的《讨袁术檄》与袁术辱骂颍川陈氏的信件内容,辱骂其刻薄让天下士人纷纷侧目。
老实窝在寿春的袁术:“???”
”我何曾骂过陈昭?!”
袁术在议事厅内来回踱步,额角青筋暴起。满堂文武噤若寒蝉,只见他猛地一拍案几:”这分明是无妄之灾!”
方才正与众臣商议对策,忽有文士出列,委婉劝谏”主公即便再厌昭侯,也不该辱及先人”,似乎是将这场无妄之灾的源头归结到了袁术身上。
袁术当场破防。
他堂堂四世三公之后,岂会行此下作之事?可眼下这黑锅,却是结结实实扣在了头上。
“我父亲与陈纪陈公乃是好友,我年幼时候陈公还抱过我。”袁术都顾不上脸面了,把当年还尿床时候的事都拉出来拼命证明自己清白,“我如何会辱骂长辈先祖?”
袁术素来将”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挂在嘴边,对世家门阀的规矩看得比命还重。
他攻击陈昭时,从来只咬定她”是野种,不是陈氏女”,却从不敢对颍川陈氏的列祖列宗有半分不敬。在这位袁氏嫡子的眼里,世家之间的体面,可比战场胜负重要多了。
文士面面相觑,没一个信袁术的狡辩。
他们清楚袁术的性子,喜怒无常,暴戾恣睢,盛怒之下什么事干不出来?莫说写信辱骂陈昭祖宗,便是明日一冲动,直接登基称帝、发兵讨伐”逆贼”也不稀奇。
“定是陈昭那厮贼喊捉贼!”袁术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道,“故意栽赃于我!”
一群文臣武将纷纷低垂着头,遮掩住眼中鄙夷。
那信里骂的可刻薄了,那些话他们看了都生气,人家昭侯也是响当当的一方霸主,昭侯那等人物还能自己骂自己祖宗吗?
呸,敢做不敢当,无耻!
————————
评论前一百依然小红包
第169章
事已至此,多说无用,袁术被气得唾沫都说干了三回,愣是无人信他半句。
阎象满脸苦相劝道:“主公,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抵御陈昭大军啊。”
“不如请颍川陈氏的故交说和?”有谋士提议,“向陈昭言明并无冒犯之意,或可劝其退兵……”
真有能耐的士人,早就四处去投其他诸侯了,还能留在袁术麾下的士人,多是些空有家世没有上进心思,出仕只为混日子的庸碌之辈。
于他们而言,袁术的脸面根本比不上他们自己的性命。嘴皮子上下一搓,就打算用世家最常用的人情战术。
“蠢材!”袁术拍案怒喝,“陈贼发兵十数万,分明蓄谋已久。尔等竟还妄想她会因几句解释罢兵?何其愚也!”
倒不是他比这些手底下这些平庸谋士聪明,而是袁术自己清楚他根本就没写过那一封骂信。那封所谓的”骂信”,压根就是陈昭栽赃!
“打就打,我堂堂四世三公之后还怕陈昭那个出身黄巾的反贼不成?”袁术一咬牙,“淮南兵精粮足,可争天下。陈昭连年征战,粮少兵疲,胜算在我。”
这话倒是不假。
几个谋士心道。这些年中原战火连天,天灾人祸不断。南方尚算风调雨顺,北方却是雪上加霜,匈奴南下劫掠,凉州乱成一锅粥,袁曹陈三方百万大军更是打得赤地千里。
虽听闻陈昭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可大汉官员哪个不是这套说辞?毕竟升迁要靠名望,不会吹牛怎能扬名?可具体水分多少就不一定了。陈昭年年都打仗,想来也存不下多少粮草。
我军粮草充足,敌军粮草不足;我军多年休养生息,敌军年年打仗人疲马乏。
”陈昭小贼,不过侥幸得势,实则外强中干,岂是主公敌手?”
原本缩在角落盘算退路、半响一言不发的杨弘,见局势有利,立刻跳出来高声贬低陈昭。
他信誓旦旦道:“陈昭侥幸略胜袁绍便敢对豫州用兵,自大狂妄,兵书有云‘骄兵必败’,此战她必败无疑!”
一番话说得袁术心花怒放,仿佛已看到自己擒获陈昭的场景——
庆功宴上,他持剑架在陈昭颈间,陈昭痛哭流涕当众承认那封骂信是栽赃……
呸!到那时还管什么骂信?
袁术脸一黑,觉得自己脑子都被陈昭那个混账玩意带偏了。
袁术已经探明了情报,陈昭派太史慈领兵,沿泗水北上,一路鼓角震天,显然是欲取谯郡。
“纪灵,你领三万人前往欲取谯郡去拦截敌军。”袁术毫不客气将他麾下最勇猛的将领派了出去。
“末将遵命!”纪灵虎背熊腰,浓眉环眼,当即领命。
纪灵领上精锐,直奔谯郡。
泗水之畔,战云密布。太史慈率军列阵于谯郡城下,旌旗猎猎,鼓角震天,一万人生生装出了五万人的气势。城头之上,纪灵身披铁甲,手持三尖两刃刀,冷眼俯瞰,扬声喝道:“鼠辈,也敢犯我疆界?可敢与我一战!”
太史慈闻言,嘴角微扬,纵马出阵,银枪斜指,高声道:“纪灵,汝主袁术庸才小人,天下共知!今日若降,尚可免死!”
纪灵大怒,拍马舞刀,直取太史慈。二将交锋,刀光枪影。战至三十余合,太史慈已经打探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便故作力怯,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纪灵得胜回城,对左右嗤笑道:“人人都说昭明军如何了得,今日一见,不过是甲胄鲜亮的绣花枕头罢了!主公大可高枕无忧。”
那太史慈徒有虚名,号称“万军之中七进七出”的赵云更是连面都不敢露。
纪灵越想越是得意,原本只打算守城的他,此刻竟生出了要踩着陈昭麾下众将扬名立万的念头。
二十里外,昭明军营。
太史慈扛着长枪,哼着小曲往中军大帐走。虽吃了败仗,心情却格外舒畅。
直到帐前才收敛了豪放做派,整了整衣甲。
“母亲、军师。”
他规规矩矩行礼,眼角余光偷瞄着端坐帐中的貂蝉……以及自家亲娘。
太史慈稳重只持续了这一下,下一刻他就急切道:“我与纪灵交过手了,此人力大无智,我将他引出城,母亲放暗箭,我们上阵母子兵,,定能取他首级。”
貂蝉闻言轻笑,柔声细语道:“将军莫急。主公派我等攻打谯郡,实为疑兵之计。谯郡易取,可若真打下来,袁术主力必然后撤,反倒坏了牵制大计。”
“太史将军勇猛人尽皆知,此番主公派遣将军作疑兵,乃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将军非独有勇武,更是智谋超群。”
太史慈轻咳一声,双脸爆红:“自当以主公大计为重。方才之事,本也只是随口一提。”
“那往后这数月,便要劳烦太史将军把握好尺度,慢慢给予纪灵压力了。”貂蝉慢条斯理道,“最好能让纪灵以为只差一点就能拿下我等。”
可他先前都没见过昭侯。高顺黝黑敦厚的脸上露出了纠结,只恨自己不似同僚张辽那般聪慧——虽说张辽来了也只是被忽悠的命。
“立刻出征,速战速决!”陈昭一声令下,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各自前往军营调兵遣将。
吕玲绮四人最为轻松,比起其他两路需要统领大军、筹备粮草的繁琐,她们这一路只需带着千余陷阵营精锐轻装奔赴徐州,倒是轻松不少。
不知为何,陈宫一看到吕玲绮和高顺就想要叹气,明明与吕玲绮只见过两次,同高顺更是初次谋面,可心底那股”自己怕是要当冤大头”的预感,却怎么也压不下去。
陈宫压下这股莫名其妙的预感,走到诸葛亮身边,打算先熟悉一下自己这位年纪不大的同僚。
“你……”陈宫瞟了眼诸葛亮稚嫩的脸,下意识脱口而出,“如今几岁?”
“亮虚岁十六。”诸葛亮一本正经,不知从什么地方掏出一把羽毛扇,露出了高深莫测的微笑。
反正问就是十六!向主公学习,他也能过三年的十六岁生辰!
诸葛亮却总有种奇特的沉稳气场,仿佛天大的难题到他手中都能迎刃而解。哪怕是少年诸葛亮,也依然完美的伪装成了成熟谋士。
陈宫舒了口气,与诸葛亮攀谈起来。诸葛亮虽年纪尚轻,却在陈昭帐下历练多年,随军走遍大江南北。身边又尽是当世顶尖谋士,还把陈昭所写的书读透,耳濡目染之下,言谈间颇有见地。
二人从兵法韬略聊到民生政务,越谈越是投机。
”后生可畏啊!”陈宫忍不住抚掌赞叹,再看诸葛亮略显稚嫩的面庞,只当诸葛亮生的脸嫩了。
至于身高,诸葛亮如今已近七尺,不过比陈宫矮上几寸。要知道,史载其成年后身长八尺,便是放在武将堆里也算得上高大。有这副身板撑腰,他便是把年纪虚报几岁,旁人也瞧不出破绽。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间,完美维持住了自己的成年人设。
八月初一,陈昭宣布天下,为报先祖之辱,悍然发兵讨伐袁术。
同时传遍天下的,还有一张由陈琳所写的《讨袁术檄》与袁术辱骂颍川陈氏的信件内容,辱骂其刻薄让天下士人纷纷侧目。
老实窝在寿春的袁术:“???”
”我何曾骂过陈昭?!”
袁术在议事厅内来回踱步,额角青筋暴起。满堂文武噤若寒蝉,只见他猛地一拍案几:”这分明是无妄之灾!”
方才正与众臣商议对策,忽有文士出列,委婉劝谏”主公即便再厌昭侯,也不该辱及先人”,似乎是将这场无妄之灾的源头归结到了袁术身上。
袁术当场破防。
他堂堂四世三公之后,岂会行此下作之事?可眼下这黑锅,却是结结实实扣在了头上。
“我父亲与陈纪陈公乃是好友,我年幼时候陈公还抱过我。”袁术都顾不上脸面了,把当年还尿床时候的事都拉出来拼命证明自己清白,“我如何会辱骂长辈先祖?”
袁术素来将”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挂在嘴边,对世家门阀的规矩看得比命还重。
他攻击陈昭时,从来只咬定她”是野种,不是陈氏女”,却从不敢对颍川陈氏的列祖列宗有半分不敬。在这位袁氏嫡子的眼里,世家之间的体面,可比战场胜负重要多了。
文士面面相觑,没一个信袁术的狡辩。
他们清楚袁术的性子,喜怒无常,暴戾恣睢,盛怒之下什么事干不出来?莫说写信辱骂陈昭祖宗,便是明日一冲动,直接登基称帝、发兵讨伐”逆贼”也不稀奇。
“定是陈昭那厮贼喊捉贼!”袁术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道,“故意栽赃于我!”
一群文臣武将纷纷低垂着头,遮掩住眼中鄙夷。
那信里骂的可刻薄了,那些话他们看了都生气,人家昭侯也是响当当的一方霸主,昭侯那等人物还能自己骂自己祖宗吗?
呸,敢做不敢当,无耻!
————————
评论前一百依然小红包
第169章
事已至此,多说无用,袁术被气得唾沫都说干了三回,愣是无人信他半句。
阎象满脸苦相劝道:“主公,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抵御陈昭大军啊。”
“不如请颍川陈氏的故交说和?”有谋士提议,“向陈昭言明并无冒犯之意,或可劝其退兵……”
真有能耐的士人,早就四处去投其他诸侯了,还能留在袁术麾下的士人,多是些空有家世没有上进心思,出仕只为混日子的庸碌之辈。
于他们而言,袁术的脸面根本比不上他们自己的性命。嘴皮子上下一搓,就打算用世家最常用的人情战术。
“蠢材!”袁术拍案怒喝,“陈贼发兵十数万,分明蓄谋已久。尔等竟还妄想她会因几句解释罢兵?何其愚也!”
倒不是他比这些手底下这些平庸谋士聪明,而是袁术自己清楚他根本就没写过那一封骂信。那封所谓的”骂信”,压根就是陈昭栽赃!
“打就打,我堂堂四世三公之后还怕陈昭那个出身黄巾的反贼不成?”袁术一咬牙,“淮南兵精粮足,可争天下。陈昭连年征战,粮少兵疲,胜算在我。”
这话倒是不假。
几个谋士心道。这些年中原战火连天,天灾人祸不断。南方尚算风调雨顺,北方却是雪上加霜,匈奴南下劫掠,凉州乱成一锅粥,袁曹陈三方百万大军更是打得赤地千里。
虽听闻陈昭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可大汉官员哪个不是这套说辞?毕竟升迁要靠名望,不会吹牛怎能扬名?可具体水分多少就不一定了。陈昭年年都打仗,想来也存不下多少粮草。
我军粮草充足,敌军粮草不足;我军多年休养生息,敌军年年打仗人疲马乏。
”陈昭小贼,不过侥幸得势,实则外强中干,岂是主公敌手?”
原本缩在角落盘算退路、半响一言不发的杨弘,见局势有利,立刻跳出来高声贬低陈昭。
他信誓旦旦道:“陈昭侥幸略胜袁绍便敢对豫州用兵,自大狂妄,兵书有云‘骄兵必败’,此战她必败无疑!”
一番话说得袁术心花怒放,仿佛已看到自己擒获陈昭的场景——
庆功宴上,他持剑架在陈昭颈间,陈昭痛哭流涕当众承认那封骂信是栽赃……
呸!到那时还管什么骂信?
袁术脸一黑,觉得自己脑子都被陈昭那个混账玩意带偏了。
袁术已经探明了情报,陈昭派太史慈领兵,沿泗水北上,一路鼓角震天,显然是欲取谯郡。
“纪灵,你领三万人前往欲取谯郡去拦截敌军。”袁术毫不客气将他麾下最勇猛的将领派了出去。
“末将遵命!”纪灵虎背熊腰,浓眉环眼,当即领命。
纪灵领上精锐,直奔谯郡。
泗水之畔,战云密布。太史慈率军列阵于谯郡城下,旌旗猎猎,鼓角震天,一万人生生装出了五万人的气势。城头之上,纪灵身披铁甲,手持三尖两刃刀,冷眼俯瞰,扬声喝道:“鼠辈,也敢犯我疆界?可敢与我一战!”
太史慈闻言,嘴角微扬,纵马出阵,银枪斜指,高声道:“纪灵,汝主袁术庸才小人,天下共知!今日若降,尚可免死!”
纪灵大怒,拍马舞刀,直取太史慈。二将交锋,刀光枪影。战至三十余合,太史慈已经打探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便故作力怯,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纪灵得胜回城,对左右嗤笑道:“人人都说昭明军如何了得,今日一见,不过是甲胄鲜亮的绣花枕头罢了!主公大可高枕无忧。”
那太史慈徒有虚名,号称“万军之中七进七出”的赵云更是连面都不敢露。
纪灵越想越是得意,原本只打算守城的他,此刻竟生出了要踩着陈昭麾下众将扬名立万的念头。
二十里外,昭明军营。
太史慈扛着长枪,哼着小曲往中军大帐走。虽吃了败仗,心情却格外舒畅。
直到帐前才收敛了豪放做派,整了整衣甲。
“母亲、军师。”
他规规矩矩行礼,眼角余光偷瞄着端坐帐中的貂蝉……以及自家亲娘。
太史慈稳重只持续了这一下,下一刻他就急切道:“我与纪灵交过手了,此人力大无智,我将他引出城,母亲放暗箭,我们上阵母子兵,,定能取他首级。”
貂蝉闻言轻笑,柔声细语道:“将军莫急。主公派我等攻打谯郡,实为疑兵之计。谯郡易取,可若真打下来,袁术主力必然后撤,反倒坏了牵制大计。”
“太史将军勇猛人尽皆知,此番主公派遣将军作疑兵,乃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将军非独有勇武,更是智谋超群。”
太史慈轻咳一声,双脸爆红:“自当以主公大计为重。方才之事,本也只是随口一提。”
“那往后这数月,便要劳烦太史将军把握好尺度,慢慢给予纪灵压力了。”貂蝉慢条斯理道,“最好能让纪灵以为只差一点就能拿下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