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还有那些文臣,最喜拉帮结派。”赵风照着袁绍这个葫芦画瓢。
  赵云回想起忙得脚不沾地,不停写信拉同门帮她干活的蔡文姬,和四处给故友写信拉替死鬼帮自己干活的郭奉孝,还有没同门故友可拉,只得另辟捷径强行出门社交,拉人一起干活的其余谋士。
  他赞同道:“确实。”
  活那么多,拉帮结派都干不过来,不拉帮结派岂不是要自己干得吐血。
  “你可不要掺和他们!”赵风痛心疾首。
  赵云一脸正色:“若已经掺和了呢?”
  郭嘉得知他要来冀州,临走之前拉着他胳膊求他顺路记一下沿途军情。经略冀州属于郭嘉分管之项,主公只管给人给钱粮,剩下的事情全都要郭嘉自己拿主意。
  郭嘉求到他头上,他顺口就应下了。
  赵风大惊失色,红润的脸色渐渐苍白:“如果其他人找你麻烦,该如何是好?”
  “告知主公。”赵云语气坚定。
  主公曾与他说过,在她手下谁都不许偷懒,有人还有心思找他麻烦,必定就是主公所言的“工作不饱和”了。
  “你该告知上官!岂能事事都找主公?”赵风痛心疾首,觉得自家弟弟武艺超凡,政治情商却实在不够。
  “云上官便是主公。”赵云言简意赅。
  看自家弟弟实在不上道,赵风恨不得拎起弟弟耳朵:“是比你高一阶的将领,而非昭侯。”
  “军中比我高一阶的将领只有主公。”赵云语气轻松,“云便是昭明军车骑将军。”
  赵风深吸一口气。
  赵风捏住人中穴,喃喃:“我喝醉了。”
  他弟才刚及冠,怎么就成昭明军大将军了。
  赵云见到赵风惊愕神情,不知后觉想起陈昭叮嘱他的那一句“不可让锦衣夜行”。
  于是带了三分笑意,赵云把自己随身的印信解下递给赵风:“弟不才,如今已是威亭侯,镇东将军,领徐州都督,昭明军车骑将军。”
  “大将军一职平日由主公兼任,若逢战事,主公坐镇后方,云便领此官职出征。”赵云轻描淡写,丝毫没想到这番话给赵风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此前仅知道自家弟弟在虎牢关下和吕布打了一场仗的赵风:“”
  赵风憋了许久,语重心长:“当以军功立身,不可蛊惑主公。”
  现在他怀疑自家弟弟是不是干了什么有损祖宗声名之事才封侯拜将这么快了。
  尽管他左看右看,也没觉得自家弟弟除了这张俊朗无双的脸还有其他什么地方能蛊惑到昭侯。
  赵风当即连饭也不吃了,一拍桌案,面色红润:“你从军孤零零一人就去了,也没带乡勇,这岂不是让人觉得咱们真定赵氏无人?”
  “真定赵氏出文人不行,可这方圆三百里内还没有比咱家更能打的大族。听说夏侯氏给曹操凑了三千乡勇,咱家不能比他家少!”赵风兴致勃勃出了门,立志要给自家双向奔赴的弟弟谋算。
  脸色也不苍白了,身体也不虚弱了。
  赵云无奈,招募乡勇和族人收拾家当都需时间,好在他也早有打算。
  随赵云而来的三百士卒在常山安置下来,数十名猎户则入山捕猎,悄悄潜入了幽州和并州打探消息。
  常山郡挨着幽州并州,平日就多有行商猎户来往于三州之间贩卖马匹兽皮。
  身在冀州,不好大肆在冀州本地打探消息,幽州并州就无碍了。
  徐州彭城。
  城内那座笮融花费重金修建的佛寺已经被改成了昭明书院,原本能容纳数千人同时礼佛的地方也物尽其用,被改成了科举考场。
  泗水边平原,几座工坊正如火如荼地修建。从洛阳带回来的造纸工匠已经造出了第一批白纸,陈昭一股脑把自己脑中为数不多的造纸知识告诉了工匠,工匠听得晕头转向,挑挑拣拣找出了听懂的一点尝试。
  尽管比起陈昭的要求还差了不少,可起码比先前有了一大截长进。造价压缩了小半,纸质也好了不少。比起素帛,在能书写顺滑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便宜”这个最要紧的特点。
  陈昭顺势宣布这次科举的考卷全部都用昭明纸坊造出的白纸,给自家生意狠狠打了一波不要钱又足够瞩目的广告。
  有不少人都怀疑陈昭是为了卖纸才弄出这么一次费时费力的“科举”。
  毕竟有传闻说陈昭打董卓是为了向各路诸侯卖兵器,证据就是陈昭前脚在虎牢关下推出弩车吓跑吕布,后脚就在战场上吆喝卖弩车。
  从每日推入昭明军粮仓的粮草车数来看,陈昭兵器生意做的十分火热。
  蔡琰听说传闻之后哭笑不得把此事当做乐子讲给了陈昭听。
  第二日彭城几家带着“昭明”标识的铺子就在铺外立上了白纸黑字的招牌。
  【为回馈天下百姓,昭明店铺联合推出笔墨纸砚四件套,即日至科举结束之日,四件套八折售卖。报名科举的士子更可享受六折优惠】
  被陈昭一封信从颍川千里迢迢喊过来的陈群牵马站在招牌前,心情复杂。
  他抹了把脸,认命牵马走入了州牧府邸。
  陈昭正忙着和陈珪客套。
  “听闻兄长家中有一子元龙还未出仕,可报名了科举?”陈昭笑眯眯道。
  丝毫不觉得喊一个年纪足够当她爹的五十老叟作“兄长”有何不对。
  陈珪倒是有意见,奈何形势比人强,只能委婉表达意见:“下官出身下邳陈氏,和颍川陈氏并无亲缘关系,不敢高攀使君。”
  “都姓陈,如何能没有关系?”陈昭不悦,“周武王灭商封舜帝后裔胡公满于陈国,便有陈姓,可见你我乃一家之人。”
  这么说还真挑不出什么错处,但是这也太久远了吧?
  陈珪心里还有些小小抗议,碰巧吕玲绮咳嗽一声,手中画戟落地。
  “不小心没拿稳。”吕玲绮脚尖一勾,画戟稳稳落回手中,冷峻的视线在陈珪身上扫过。
  陈珪微笑:“是,论起来的确是一根所生,下官斗胆高攀使君了。”
  要是不答应,这个吕玲绮不会半夜偷偷去挖他家祖坟吧?还是认下来吧,起码陈昭不能派人去挖她自家的祖坟。
  “我那大侄子陈元龙可曾报名参加科举?”既然认下了是自家人,陈昭说话就一点都不客气了。
  既然是诛九族能诛到的关系了,那她坑起来就不必有负担了。
  第104章第 104 章:陈宫
  夕阳西下,农人荷锄而归,惊起一群啄食的麻雀。远处传来打谷的声响,连枷起落间,谷粒簌簌坠下,老妪带着孩童在田埂拾穗。炊烟自村落袅袅升起,新米的香气混着柴火味飘散开来。
  一个身着青袍的清雅文士站在田垄上,远远眺望着半里外一座数丈高的巨大楼车。
  陈登对这个庞然大物十分感兴趣。
  这段时日在彭城有不少打井楼车在官道上穿梭来往,四处打井。他打听过,这种楼车是昭明工匠营专业的打井工具。
  陈登曾专门观察过打井楼车的运作。这种器械效率惊人,仅需三五十人大半日功夫就能打出十丈深的井。
  前些年天下还安稳之时,朝廷并非没有考虑过打井灌溉。但”圜刃锸”钻井技术存在局限,一是最多只能打出五丈深的浅井,干旱持续时容易干涸;二是耗费人力物力巨大,后续维护成本高昂。
  普通农户根本无力承担,只有少数豪强大族才有能力用井水灌溉田地。
  “出水了!出水了!”
  一阵欢呼声响起,围观的庶民一拥而上伸头探脑想要往土坑深处瞧,而后被打井的工匠没好气赶到一边,却还难言兴奋交头接耳。
  这口井离田地很近,若日后干旱,也能直接从井中提水浇地,虽然累,可好歹不至于让庄稼旱死。
  而且还不需要他们出钱,是心善的陈使君免费替他们打的井!
  陈登嘴角跟着扬起一抹清浅的笑容,沿着田垄缓缓往自家府邸方向走。
  路边立着一杆大旗,上书“昭明”二字,旗下搭建了一个草棚,几个胳膊上系着黄黑色布条的昭明士卒纷纷冲陈登打招呼。
  “陈郎君,来喝碗热水吧?”
  陈登微笑着摇头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严格来说,这些人还算不上正式的昭明军,只是刚被招安不足月余的流民,被编入后勤队伍负责征收今年的税赋。
  这些人里仅有两名昭明军的小吏识字能写,其余几人尚不认字。那日恰逢两名识字的小吏都不在场,剩下的人拦下运粮队伍后不知所措。陈登路过时,便顺手帮了他们一把。
  从那以后就搭上了话,陈家府邸离此处不远,陈登时常过来闲逛,一来二去就和这些小吏熟悉了。
  很快小吏就顾不上陈登了。
  ”快拦住他们!”小吏突然高声喊道。只见一队扛着农具的汉子正要下田收割,两个小吏急忙冲上前去。其中一人手忙脚乱地掏出炭笔,炭印粗布衣襟上也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