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京城内。
沈念之撑着腮帮,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已经看了三遍的杂书,这几日没见到顾行渊在她面前晃悠,倒是有些不适,屋内闷热如蒸。她终于“啪”的一声合上了书本,站起身来。
“霜杏,备马车。”
“去避暑。”她漫不经心的吩咐,嘴角却已经扬起了点兴致,“顺便看看这城外,有哪家酒肆最好,今儿我们就宿在那边。”
霜杏愣了一下:“小姐不是说今日晒书吗?”
“晒书这种事儿交给春桃她们吧,要是把我藏书弄坏,回来等着挨板子吧。”她理直气壮。
马车出了城,顺着山道一路往西,直到中午时分,才抵一座临水小亭。
沈念之叫停马车,掀帘下车,换了轻薄的软罗裙裳,裙摆微扬,眉梢一扫,整个人已经恢复了几分神采。
她走进林间,忽而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清爽的水响和嬉笑之声。
那是男子间毫无拘束的打闹,带着少年气的豪放与野性。
沈念之挑了挑眉,循声走了过去,掀开草叶一角望去——
只见不远处一片浅滩,几名男子脱了外袍,各个挽着裤脚,在水里肆意打闹。
他们将彼此推入水中,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水花四起。撞进阳光,反射出七彩的光斑,那一瞬,她忽然看到了一个人,天地仿佛都清凉了下来。
是顾行渊。
他站在水中,头发被水打湿,额角的发丝贴在鬓边,却不显狼狈,他眉眼舒展,笑得极为轻松,竟像个鲜衣怒马无拘无束的少年郎。
沈念之怔了一下。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他,不是冷着敲桌审案的顾大人,也不是京城中传闻里那位手段冷厉的大理寺卿,更不是跟在她身后更多时间沉默的顾行渊。
她忽然觉得心底某处也跟着被晃了一下,他的生命力如野草般疯长到她心里。
那一点笑意就这么悄然爬上了她的唇角,还未等她自己察觉,身后的霜杏一声惊呼:“小姐,你怎么偷窥男子洗澡!”
“咳咳——”
沈念之一个没站稳,险些被草枝勾了裙角。
她飞快转头,扯住霜杏的袖子低声问道:“谁偷窥了,谁洗澡了,这分明是……”她随即深吸一口气,若无其事说道:“观风景。”
“你看这山,这水,
这人……嗯,生动极了。”
霜杏朝着刚才扒过的草那边够着脖子看了看,忽然眼睛睁大,然后故意调笑:“小姐,您刚才是不是在看顾大人。”
沈念之斜睨了她一眼:“闭嘴,再说我就把你扔过去。”
“沈娘子,你若想看,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看。”顾行渊清澈的声音从沈念之身后传来。
第93章 嘘,先别吵
沈念之浑身一震,猛地转身,果然看见顾行渊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她身后了,身上还带着未干的水珠,发梢也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他赤果着上半身,身上的线条像是被阳光渡了一层淡金,嘴角挂着一抹似笑非笑,语气听起来倒是一本正经的,眼底却藏着调笑的意味。
“顾大人,许久不见,真巧啊。”沈念之讪讪开口,语气里却一点心虚也没有,“不知顾大人是何时来的。”
“我一直在。”他慢慢悠悠说着,目光落在她脚边刚刚被拨开的草丛上,“从你‘观风景’开始。”
沈念之:“……”
霜杏也是第一次看见自家小姐吃瘪,平日里都是她调戏别人叫别人面红耳赤,今日倒是轮到她了,瞬间笑的直不起腰来,连连后退:“小姐,奴婢先告退。”
沈念之看着那丫头落荒而逃的背影,再看看顾行渊一副沉稳端正、似笑非笑的模样,忽而一咬牙,抬头冲他挑了挑眉。
“顾大人你这样上身□□,就在那儿撒欢儿泼水,巧了被我撞上,合该我看,风景这东西,赏心悦目才是要紧,你说呢?”她眨了眨眼睛,语带轻佻,“我不过时顺应自然罢了,窈窕淑女,还君子好逑呢不是。”
顾行渊没吭声,只是忽的上前一步,沈念之下意识往后退一步,脚下正巧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身形一晃。
下一瞬,他稳稳地拉住她的手腕,低头看她,眼神不似方才玩笑。
“风景归风景,倘若你想看。”他低声道:“不,倘若你喜欢,大可以直接告诉我。”
沈念之呆楞住。
他声音不大,却落得极稳,带着某种让人措手不及的认真,沈念之一向撩拨惯了别人,自己遇到也是头一遭。
她耳根一热,眼神飞快地躲开,嘴上却不肯认输,轻咳一声道:“顾大人,你这人,怎么一身正气也能说出这种话。”
顾行渊微微一笑,靠近她的耳边:“我今日是休沐,没有顾大人。”
沈念之瞬间觉得身上的汗毛都立了起来,一种酥麻的感觉卷过全身。
顾行渊心底发笑,他原以为重生后遇到沈念之,她是多么坚硬难以动心的一个人,谁知道,他只用模仿上一世她对他做的,竟然让她也无所适从了。
顾行渊迅速松开沈念之,转身离开,一句话也没说,留着沈念之一头雾水。
沈念之想叫住他,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风吹过她的耳畔,带走了顾行渊刚才留下的气息。
沈念之一回到马车上,掀帘坐定,霜杏便小心翼翼地探了个脑袋进来。
“小姐……我们还继续赶路吗?”
沈念之嗯了一声,只抬脚踢了踢马车内壁,嘭的一声闷响。
她仰身靠在车壁上,抬手支着额角,指尖轻轻敲着鬓边,神情冷淡却带着点说不清的烦躁。
“走吧。”冷冷丢下一句。
此时,昭京城内。
夏日炎炎,巷口书肆,绿荫遮墙,纸页随风轻翻。
苍晏奉母命出门采办礼品,归途中路经一处旧书铺,原本并未放在心上。可目光扫过书案一隅时,却被压在数册旧卷之下的灰蓝线装书吸引了注意。
那书只露出斜斜一角,封皮素雅,并不惹眼。
他走上前,屈指抽出书卷,指腹触到封面微凉粗糙的纸面时,动作微顿。
淡墨封面上,题着五字:
《逸周书批注》
他眼底一凛,瞬间浮出异色。
此书当今世间早已罕见,正本孤存,仅藏于宫中御书房。他年少时曾随先太子入宫讲读,偶得一隅之机翻阅片刻,便觉此书不似寻常古籍,多言礼制纲常、君臣道义,又隐有天命人事之辩。只可惜还未读完数页,便被宫中内侍收走,自此再无一见。
如今竟在这偏僻旧肆中偶然撞见?
他不动声色地翻开书页,眼前并非刻印原本,而是笔迹清隽的手抄卷。纸页泛黄,笔意却凝练稳劲,自有一股魏晋遗风。
更引他驻足的是,那一行行批注。
行间眉批细密如丝,或解义,或驳例,或引经据典,语锋不燥不浮,似春风化雨,却处处藏锋,每每于平淡处显奇思妙语,字字可圈可点,时有妙喻,读来令人击节暗叹。
他一页页翻过,面上神色渐沉。待翻到中页,忽有一处批语让他指尖轻顿。
他低声念出:“大匡者,非徒能匡君之过,更贵在能匡己之心。故为臣者,当先识己位、明己过,而后言他人瑕。欲正天下,先正其身……臣若无锋,谏亦无用。”
这一语落下,他指间微紧,想起旧日朝堂争论中那些“言之切切,行之茫茫”之人,忽觉这句刺中要害,竟忍不住反复念了三遍,方轻合书卷,转身往账台而去。
书铺掌柜是个老眼昏花的老人,见他拿着那书,倒笑了:“公子眼光不错,这书是位贵人留在这儿的,早说若有人真识货,便以一坛江南二十年好酒换之。”
“二十年江南佳酿?”苍晏略思一瞬,点头:“好,我三日内送到。书,我今日要先取走,不知是否可以?”
掌柜抚须点头:“行,苍大人人品我信的过,老汉在这里候着。”
书用油纸细细包好递来,苍晏接过,心头忽生出一种久违的雀跃与钦佩。
回到府中后,他未与母亲寒暄,便径直回了书房,将那本《逸周书批注》搁于案上,挑灯坐定,一页一页细细翻看。
至《命训》篇,旁批写道:
“天命何如?有时如风过无痕,有时却重如铁锁缠身。愚者奉命,智者借命,至于我,若命不公,便夺来改写。”
苍晏指尖轻敲桌面,眉间微拧。
此语豪气干云,却不显浮夸,反倒更似命运重压之下,仍咬牙破局之人所书。是狂?是醒?他竟一时难断,只觉其中分寸微妙,恰如刀锋,不动声色,却锋芒毕露。
他又翻至《武纪》篇,目光落在旁批:
“圣人言天命,武人争人事。我辈读书人,横眉冷对‘天道’二字,笑其虚妄,靠自己争。”
他低低一笑,喃喃自语:“笑其虚妄,靠自己争……竟比我更狠几分。”
沈念之撑着腮帮,百无聊赖地翻着一本已经看了三遍的杂书,这几日没见到顾行渊在她面前晃悠,倒是有些不适,屋内闷热如蒸。她终于“啪”的一声合上了书本,站起身来。
“霜杏,备马车。”
“去避暑。”她漫不经心的吩咐,嘴角却已经扬起了点兴致,“顺便看看这城外,有哪家酒肆最好,今儿我们就宿在那边。”
霜杏愣了一下:“小姐不是说今日晒书吗?”
“晒书这种事儿交给春桃她们吧,要是把我藏书弄坏,回来等着挨板子吧。”她理直气壮。
马车出了城,顺着山道一路往西,直到中午时分,才抵一座临水小亭。
沈念之叫停马车,掀帘下车,换了轻薄的软罗裙裳,裙摆微扬,眉梢一扫,整个人已经恢复了几分神采。
她走进林间,忽而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清爽的水响和嬉笑之声。
那是男子间毫无拘束的打闹,带着少年气的豪放与野性。
沈念之挑了挑眉,循声走了过去,掀开草叶一角望去——
只见不远处一片浅滩,几名男子脱了外袍,各个挽着裤脚,在水里肆意打闹。
他们将彼此推入水中,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水花四起。撞进阳光,反射出七彩的光斑,那一瞬,她忽然看到了一个人,天地仿佛都清凉了下来。
是顾行渊。
他站在水中,头发被水打湿,额角的发丝贴在鬓边,却不显狼狈,他眉眼舒展,笑得极为轻松,竟像个鲜衣怒马无拘无束的少年郎。
沈念之怔了一下。
她从未见过这样的他,不是冷着敲桌审案的顾大人,也不是京城中传闻里那位手段冷厉的大理寺卿,更不是跟在她身后更多时间沉默的顾行渊。
她忽然觉得心底某处也跟着被晃了一下,他的生命力如野草般疯长到她心里。
那一点笑意就这么悄然爬上了她的唇角,还未等她自己察觉,身后的霜杏一声惊呼:“小姐,你怎么偷窥男子洗澡!”
“咳咳——”
沈念之一个没站稳,险些被草枝勾了裙角。
她飞快转头,扯住霜杏的袖子低声问道:“谁偷窥了,谁洗澡了,这分明是……”她随即深吸一口气,若无其事说道:“观风景。”
“你看这山,这水,
这人……嗯,生动极了。”
霜杏朝着刚才扒过的草那边够着脖子看了看,忽然眼睛睁大,然后故意调笑:“小姐,您刚才是不是在看顾大人。”
沈念之斜睨了她一眼:“闭嘴,再说我就把你扔过去。”
“沈娘子,你若想看,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看。”顾行渊清澈的声音从沈念之身后传来。
第93章 嘘,先别吵
沈念之浑身一震,猛地转身,果然看见顾行渊不知何时已经站在她身后了,身上还带着未干的水珠,发梢也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他赤果着上半身,身上的线条像是被阳光渡了一层淡金,嘴角挂着一抹似笑非笑,语气听起来倒是一本正经的,眼底却藏着调笑的意味。
“顾大人,许久不见,真巧啊。”沈念之讪讪开口,语气里却一点心虚也没有,“不知顾大人是何时来的。”
“我一直在。”他慢慢悠悠说着,目光落在她脚边刚刚被拨开的草丛上,“从你‘观风景’开始。”
沈念之:“……”
霜杏也是第一次看见自家小姐吃瘪,平日里都是她调戏别人叫别人面红耳赤,今日倒是轮到她了,瞬间笑的直不起腰来,连连后退:“小姐,奴婢先告退。”
沈念之看着那丫头落荒而逃的背影,再看看顾行渊一副沉稳端正、似笑非笑的模样,忽而一咬牙,抬头冲他挑了挑眉。
“顾大人你这样上身□□,就在那儿撒欢儿泼水,巧了被我撞上,合该我看,风景这东西,赏心悦目才是要紧,你说呢?”她眨了眨眼睛,语带轻佻,“我不过时顺应自然罢了,窈窕淑女,还君子好逑呢不是。”
顾行渊没吭声,只是忽的上前一步,沈念之下意识往后退一步,脚下正巧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头,身形一晃。
下一瞬,他稳稳地拉住她的手腕,低头看她,眼神不似方才玩笑。
“风景归风景,倘若你想看。”他低声道:“不,倘若你喜欢,大可以直接告诉我。”
沈念之呆楞住。
他声音不大,却落得极稳,带着某种让人措手不及的认真,沈念之一向撩拨惯了别人,自己遇到也是头一遭。
她耳根一热,眼神飞快地躲开,嘴上却不肯认输,轻咳一声道:“顾大人,你这人,怎么一身正气也能说出这种话。”
顾行渊微微一笑,靠近她的耳边:“我今日是休沐,没有顾大人。”
沈念之瞬间觉得身上的汗毛都立了起来,一种酥麻的感觉卷过全身。
顾行渊心底发笑,他原以为重生后遇到沈念之,她是多么坚硬难以动心的一个人,谁知道,他只用模仿上一世她对他做的,竟然让她也无所适从了。
顾行渊迅速松开沈念之,转身离开,一句话也没说,留着沈念之一头雾水。
沈念之想叫住他,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风吹过她的耳畔,带走了顾行渊刚才留下的气息。
沈念之一回到马车上,掀帘坐定,霜杏便小心翼翼地探了个脑袋进来。
“小姐……我们还继续赶路吗?”
沈念之嗯了一声,只抬脚踢了踢马车内壁,嘭的一声闷响。
她仰身靠在车壁上,抬手支着额角,指尖轻轻敲着鬓边,神情冷淡却带着点说不清的烦躁。
“走吧。”冷冷丢下一句。
此时,昭京城内。
夏日炎炎,巷口书肆,绿荫遮墙,纸页随风轻翻。
苍晏奉母命出门采办礼品,归途中路经一处旧书铺,原本并未放在心上。可目光扫过书案一隅时,却被压在数册旧卷之下的灰蓝线装书吸引了注意。
那书只露出斜斜一角,封皮素雅,并不惹眼。
他走上前,屈指抽出书卷,指腹触到封面微凉粗糙的纸面时,动作微顿。
淡墨封面上,题着五字:
《逸周书批注》
他眼底一凛,瞬间浮出异色。
此书当今世间早已罕见,正本孤存,仅藏于宫中御书房。他年少时曾随先太子入宫讲读,偶得一隅之机翻阅片刻,便觉此书不似寻常古籍,多言礼制纲常、君臣道义,又隐有天命人事之辩。只可惜还未读完数页,便被宫中内侍收走,自此再无一见。
如今竟在这偏僻旧肆中偶然撞见?
他不动声色地翻开书页,眼前并非刻印原本,而是笔迹清隽的手抄卷。纸页泛黄,笔意却凝练稳劲,自有一股魏晋遗风。
更引他驻足的是,那一行行批注。
行间眉批细密如丝,或解义,或驳例,或引经据典,语锋不燥不浮,似春风化雨,却处处藏锋,每每于平淡处显奇思妙语,字字可圈可点,时有妙喻,读来令人击节暗叹。
他一页页翻过,面上神色渐沉。待翻到中页,忽有一处批语让他指尖轻顿。
他低声念出:“大匡者,非徒能匡君之过,更贵在能匡己之心。故为臣者,当先识己位、明己过,而后言他人瑕。欲正天下,先正其身……臣若无锋,谏亦无用。”
这一语落下,他指间微紧,想起旧日朝堂争论中那些“言之切切,行之茫茫”之人,忽觉这句刺中要害,竟忍不住反复念了三遍,方轻合书卷,转身往账台而去。
书铺掌柜是个老眼昏花的老人,见他拿着那书,倒笑了:“公子眼光不错,这书是位贵人留在这儿的,早说若有人真识货,便以一坛江南二十年好酒换之。”
“二十年江南佳酿?”苍晏略思一瞬,点头:“好,我三日内送到。书,我今日要先取走,不知是否可以?”
掌柜抚须点头:“行,苍大人人品我信的过,老汉在这里候着。”
书用油纸细细包好递来,苍晏接过,心头忽生出一种久违的雀跃与钦佩。
回到府中后,他未与母亲寒暄,便径直回了书房,将那本《逸周书批注》搁于案上,挑灯坐定,一页一页细细翻看。
至《命训》篇,旁批写道:
“天命何如?有时如风过无痕,有时却重如铁锁缠身。愚者奉命,智者借命,至于我,若命不公,便夺来改写。”
苍晏指尖轻敲桌面,眉间微拧。
此语豪气干云,却不显浮夸,反倒更似命运重压之下,仍咬牙破局之人所书。是狂?是醒?他竟一时难断,只觉其中分寸微妙,恰如刀锋,不动声色,却锋芒毕露。
他又翻至《武纪》篇,目光落在旁批:
“圣人言天命,武人争人事。我辈读书人,横眉冷对‘天道’二字,笑其虚妄,靠自己争。”
他低低一笑,喃喃自语:“笑其虚妄,靠自己争……竟比我更狠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