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苍晏眉头一皱,目光微敛,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日宋临渊与沈念之周旋的场面,心中已有几分推断。虽神色仍温润如常,声音却已染上几分沉稳冷意:“沈相今夜确是陪圣上下棋,宫中例不接外客。现下只能先去大理寺看看。”
霜杏急得快要跪下,泪眼婆娑,一把拽住他袖角:“大人……您一定要救救我家小姐,她心高气傲,最是不会低头认错……若是在那种地方受了什么委屈,奴婢怕她受不住……”
苍晏一言未发,只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郑重安抚:“放心,我这便去。”
话音落下,他将书卷交给随从,转身快步离厅而出。
夜风正起,拂动廊角宫灯,火光微颤,光影落在他冷峻俊朗的侧脸上。苍晏抬头望天,只见星芒淡远,夜色如墨,一股说不清的紧迫与烦躁悄然爬上心头。
他一向不愿插手他人的是非恩怨,可此刻听闻她出事,被带入大理寺问审,不知怎的,那一瞬,心口竟莫名发闷,连掌心都攥出了细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那份不合时宜的情绪,翻身上马,调转缰绳,疾驰而去。马蹄声碎,卷起一路风声,直奔夜色中沉沉伫立的大理寺卿府衙。
衙门大堂,灯火森冷,映得一砖一瓦皆添肃杀。
一身玄衣的顾行渊端坐于公案之后,神情冷峻如刀,眸色沉沉不见一丝波澜。两旁衙役肃然列立,掌上长棍横陈,气氛压抑得仿佛连风都噤声不语。
堂下,沈念之与宋临渊一左一右而立,气场如冰火交锋,针锋相对。
宋临渊率先上前一步,朝堂上一揖到底,语气冷然:“启禀大人,沈念之横行不法,砸毁我宋家墨宝斋,且纵火焚物,铺中珍贵古卷尽毁,损失巨大。若不从严治罪,只怕我大昭律法,成了儿戏。”
顾行渊闻言微微颔首,神情未动,目光却已投向堂下那抹明艳身影。
“沈念之,”他声音清冷,带着不容置喙的威势,“此事可属实?你可有辩解?”
沈念之缓缓抬眸,立于堂中却神色从容。她指尖轻拢袖口细纱,似是全然不将堂上之势放在眼里。
听完宋临渊指控,她只是勾了勾唇,眉眼露出不屑的神情,语气懒散:“辩解?我为何要辩解?他说的事——的确是我做的。”
话音落地,一时寂然。
宋临渊脸色倏变,指着她怒声道:“你果真狂妄至此!”
顾行渊眼神倏然一凛,厉声拍案:“沈念之,你目无王法,公然纵火,毁人家产,已属重罪。按《大昭律》:纵火毁物者,照价赔偿,另杖责二十。”
——杖二十!
此言一出,大堂之上气氛登时一凝。
沈念之眉心一跳,目光倏地一紧。
她自幼娇养,虽不怕事,但这“杖二十”的后果她却是明白的。那可不是几下示意性的惩戒,而是实实在在地抽下来,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半身不遂,更甚者……。
她咬紧后槽牙,眼神死死盯住堂上的男人,胸口起伏微不可察。
这个顾行渊,竟是当真要将她往死里处置?
一时间,大堂寂静如夜,唯有夜风穿廊而过,吹得灯火微颤,帘影如鬼魅游走。
顾行渊面无表情,伸手取过竹筒中行刑令,语气不带一丝温度:“沈念之,最后问你一遍,你可还有话说?”
第11章 你们想要行刑,就来吧……
沈念之强压下胸口翻涌的怒意,咬牙不发一言。她向来桀骜,不肯低头,便是血涌到喉间,也绝不愿在这种人面前露出半点软弱。
宋临渊将她神色尽收眼底,唇角勾起一抹阴冷笑意,缓步上前,声音低沉而阴恻恻地响起:“顾大人,此事,宋某并非要她残废或偿命。宋家不缺金银古玩,那些被烧毁的,不过是些死物罢了,烧了一个墨宝斋,大不了再开一个新的。”
他话音微顿,眸中恨意翻涌,压也压不住,冷笑着道:“可我想看的,是她沈念之,当众弯膝下跪,向我赔礼认错。”
他的目光直直落在沈念之身上,唇角挑起几分嘲弄:“只需跪下,向我说一句‘对不起’,再磕三个头,我便当众撤诉,既往不咎。若不然……”他轻轻一笑,笑意森冷。
“你放肆。”沈念之冷笑出声,眉目凌厉如刀,声线冰寒刺骨,“你算什么东西?你祖父不过仗着年岁大了,圣上好心赏他个太傅闲职充脸面,你一个孙儿,也敢拿起鸡毛就往自己头上插,真当自己是凤凰了?”
宋临渊面色瞬间铁青,几欲发作,却终究强压了下来,只是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恨意。
堂中气氛压抑至极,衙役与师爷们屏息以待,目光在二人之间游走。有人在心底暗暗叹息:以沈念之这般桀骜性子,今日……她当真会为这事低头吗?
空气仿佛凝结。
只见沈念之眸色一凛,缓缓转首,先冷冷地扫了宋临渊一眼,又转而抬眸望向堂上高座的顾行渊。片刻,她忽地迈步而出,拨开面前的官吏,神情张扬,步履坚定,径直走向堂前空地。
沈念之停下身,眸光一敛,抬手从鬓间缓缓拔下一枚珠钗,指尖动作极轻,仿若无声拂雪。
随即,她俯身伏在长凳之上,动作利落干脆,半分犹豫也无。
堂上堂下,一片死寂,只余烛火微颤。
宋临渊则勾起一抹冷笑,似已等着看笑话。
“你们要打,便打。”她声音不大,却铿锵入骨,在空旷堂中回荡。
堂上衙役面面相觑,皆有些迟疑。谁都知她乃晋国公府嫡女,又是当朝右相之独女,岂敢轻易下手?可若堂上主官一声令下,又有谁能抗命?
沈念之自知他们顾忌,也明白,唯有顾行渊一言,才能定她今日的命运。她倔强地抬起头来,冷冷睨着前方,眼底一片嘲弄讥讽:“我沈念之,宁可自讨苦吃,也绝不会给宵小低头。要我跪地求饶?除非尸骨未寒。”
宋临渊冷笑一声,眼底恨意浓重,侧头朝顾行渊微微一拱手,语带挑衅:“大人,还请行刑。”
一时间,堂上气氛凝滞如冰,所有目光皆落在那玄衣男子身上。
顾行渊坐于案后,指尖紧扣着手中的行刑令,力道之大,关节微微发白。他自以为已熟知沈念之的跋扈任性,原以为她终究会在威压下稍作低头。
可眼下,她却是如此孤傲地伏在刑凳上。
那一瞬,他心中忽
然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闷痛。
他张口,嗓音微哑:“你——”
话未说完,行刑令已在他指间失了力道。
啪。
那枚竹简直直坠地,在冷寂大堂上发出清脆的一声。灯火摇曳,仿佛连空气也随之震颤了一瞬。
这时,一道急促的呼喊自堂外传来,声音带着几分几欲破碎的慌乱:“小姐!小姐!”
旋即,霜杏与苍晏匆匆赶至。
霜杏红着眼眶,几乎是扑着往前,却被衙役一左一右拦住。她急得直跺脚,泪珠止不住地滚落。
苍晏则一身墨色常服,眉目沉稳,步至堂前,拱手向顾行渊沉声道:“墨怀,且慢动刑。”
顾行渊微微侧首,目光冷冽地扫了苍晏一眼,语气淡漠无波:“书阳,你可知自己此刻是在为谁求情?她一把火烧了宋家的墨宝斋,罪名昭然,如何容情?”
苍晏神色温和未改,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寸:“既有国法在,何须仓促定罪?沈娘子虽有过错,但若能赔偿损失,总不至闹至不可收拾之地。况且,她父亲尚未回府,是否容其一线转圜,还望顾大人慎思。”
堂中气氛再次压下,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沈念之依旧伏在长凳上,双手攥紧。她咬着唇,血色渐褪,仍旧倔强地一言不发。
顾行渊目光深沉如夜,神情间隐隐浮现一丝挣扎。他清楚,若此刻执意行刑,后果绝不简单。沈念之背后是沈淮景,是中枢命脉;今日若打残了她,怕是连圣上亦未必袖手旁观,更何况,沈念之那小身板,怕是撑不了几下。
可若就此放过,宋临渊那头又如何交代?他守着的大昭律法又当如何。
堂上灯火如豆,暮色压顶,一切都静得出奇。
外头天色愈发深沉,夜风卷着火把,投下斑驳光影,人影幢幢。
宋临渊立在堂侧,微微挑唇,眼底含着几分冷意与讥嘲,声音也带了几分漫不经心的阴凉:“既然沈娘子执迷不悟,死不认错,法度当前,还请顾大人依法处置,莫要坏了朝廷颜面。”
他一副事不关己却幸灾乐祸的模样,字字句句都像是朝着沈念之心头扎去。
苍晏站在一旁,心急如焚,欲再开口劝阻,可话到唇边,还未出口,只见堂上那一袭玄衣的男子神色陡然一凛。
眉峰微沉,袖袍微扬,手中惊堂木狠狠一拍!
“行刑!”
短短两个字,宛如铁钉砸地,铿锵炸响,震得整个堂中空气都仿佛一滞。
霜杏急得快要跪下,泪眼婆娑,一把拽住他袖角:“大人……您一定要救救我家小姐,她心高气傲,最是不会低头认错……若是在那种地方受了什么委屈,奴婢怕她受不住……”
苍晏一言未发,只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语气郑重安抚:“放心,我这便去。”
话音落下,他将书卷交给随从,转身快步离厅而出。
夜风正起,拂动廊角宫灯,火光微颤,光影落在他冷峻俊朗的侧脸上。苍晏抬头望天,只见星芒淡远,夜色如墨,一股说不清的紧迫与烦躁悄然爬上心头。
他一向不愿插手他人的是非恩怨,可此刻听闻她出事,被带入大理寺问审,不知怎的,那一瞬,心口竟莫名发闷,连掌心都攥出了细汗。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那份不合时宜的情绪,翻身上马,调转缰绳,疾驰而去。马蹄声碎,卷起一路风声,直奔夜色中沉沉伫立的大理寺卿府衙。
衙门大堂,灯火森冷,映得一砖一瓦皆添肃杀。
一身玄衣的顾行渊端坐于公案之后,神情冷峻如刀,眸色沉沉不见一丝波澜。两旁衙役肃然列立,掌上长棍横陈,气氛压抑得仿佛连风都噤声不语。
堂下,沈念之与宋临渊一左一右而立,气场如冰火交锋,针锋相对。
宋临渊率先上前一步,朝堂上一揖到底,语气冷然:“启禀大人,沈念之横行不法,砸毁我宋家墨宝斋,且纵火焚物,铺中珍贵古卷尽毁,损失巨大。若不从严治罪,只怕我大昭律法,成了儿戏。”
顾行渊闻言微微颔首,神情未动,目光却已投向堂下那抹明艳身影。
“沈念之,”他声音清冷,带着不容置喙的威势,“此事可属实?你可有辩解?”
沈念之缓缓抬眸,立于堂中却神色从容。她指尖轻拢袖口细纱,似是全然不将堂上之势放在眼里。
听完宋临渊指控,她只是勾了勾唇,眉眼露出不屑的神情,语气懒散:“辩解?我为何要辩解?他说的事——的确是我做的。”
话音落地,一时寂然。
宋临渊脸色倏变,指着她怒声道:“你果真狂妄至此!”
顾行渊眼神倏然一凛,厉声拍案:“沈念之,你目无王法,公然纵火,毁人家产,已属重罪。按《大昭律》:纵火毁物者,照价赔偿,另杖责二十。”
——杖二十!
此言一出,大堂之上气氛登时一凝。
沈念之眉心一跳,目光倏地一紧。
她自幼娇养,虽不怕事,但这“杖二十”的后果她却是明白的。那可不是几下示意性的惩戒,而是实实在在地抽下来,轻则伤筋动骨,重则半身不遂,更甚者……。
她咬紧后槽牙,眼神死死盯住堂上的男人,胸口起伏微不可察。
这个顾行渊,竟是当真要将她往死里处置?
一时间,大堂寂静如夜,唯有夜风穿廊而过,吹得灯火微颤,帘影如鬼魅游走。
顾行渊面无表情,伸手取过竹筒中行刑令,语气不带一丝温度:“沈念之,最后问你一遍,你可还有话说?”
第11章 你们想要行刑,就来吧……
沈念之强压下胸口翻涌的怒意,咬牙不发一言。她向来桀骜,不肯低头,便是血涌到喉间,也绝不愿在这种人面前露出半点软弱。
宋临渊将她神色尽收眼底,唇角勾起一抹阴冷笑意,缓步上前,声音低沉而阴恻恻地响起:“顾大人,此事,宋某并非要她残废或偿命。宋家不缺金银古玩,那些被烧毁的,不过是些死物罢了,烧了一个墨宝斋,大不了再开一个新的。”
他话音微顿,眸中恨意翻涌,压也压不住,冷笑着道:“可我想看的,是她沈念之,当众弯膝下跪,向我赔礼认错。”
他的目光直直落在沈念之身上,唇角挑起几分嘲弄:“只需跪下,向我说一句‘对不起’,再磕三个头,我便当众撤诉,既往不咎。若不然……”他轻轻一笑,笑意森冷。
“你放肆。”沈念之冷笑出声,眉目凌厉如刀,声线冰寒刺骨,“你算什么东西?你祖父不过仗着年岁大了,圣上好心赏他个太傅闲职充脸面,你一个孙儿,也敢拿起鸡毛就往自己头上插,真当自己是凤凰了?”
宋临渊面色瞬间铁青,几欲发作,却终究强压了下来,只是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恨意。
堂中气氛压抑至极,衙役与师爷们屏息以待,目光在二人之间游走。有人在心底暗暗叹息:以沈念之这般桀骜性子,今日……她当真会为这事低头吗?
空气仿佛凝结。
只见沈念之眸色一凛,缓缓转首,先冷冷地扫了宋临渊一眼,又转而抬眸望向堂上高座的顾行渊。片刻,她忽地迈步而出,拨开面前的官吏,神情张扬,步履坚定,径直走向堂前空地。
沈念之停下身,眸光一敛,抬手从鬓间缓缓拔下一枚珠钗,指尖动作极轻,仿若无声拂雪。
随即,她俯身伏在长凳之上,动作利落干脆,半分犹豫也无。
堂上堂下,一片死寂,只余烛火微颤。
宋临渊则勾起一抹冷笑,似已等着看笑话。
“你们要打,便打。”她声音不大,却铿锵入骨,在空旷堂中回荡。
堂上衙役面面相觑,皆有些迟疑。谁都知她乃晋国公府嫡女,又是当朝右相之独女,岂敢轻易下手?可若堂上主官一声令下,又有谁能抗命?
沈念之自知他们顾忌,也明白,唯有顾行渊一言,才能定她今日的命运。她倔强地抬起头来,冷冷睨着前方,眼底一片嘲弄讥讽:“我沈念之,宁可自讨苦吃,也绝不会给宵小低头。要我跪地求饶?除非尸骨未寒。”
宋临渊冷笑一声,眼底恨意浓重,侧头朝顾行渊微微一拱手,语带挑衅:“大人,还请行刑。”
一时间,堂上气氛凝滞如冰,所有目光皆落在那玄衣男子身上。
顾行渊坐于案后,指尖紧扣着手中的行刑令,力道之大,关节微微发白。他自以为已熟知沈念之的跋扈任性,原以为她终究会在威压下稍作低头。
可眼下,她却是如此孤傲地伏在刑凳上。
那一瞬,他心中忽
然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闷痛。
他张口,嗓音微哑:“你——”
话未说完,行刑令已在他指间失了力道。
啪。
那枚竹简直直坠地,在冷寂大堂上发出清脆的一声。灯火摇曳,仿佛连空气也随之震颤了一瞬。
这时,一道急促的呼喊自堂外传来,声音带着几分几欲破碎的慌乱:“小姐!小姐!”
旋即,霜杏与苍晏匆匆赶至。
霜杏红着眼眶,几乎是扑着往前,却被衙役一左一右拦住。她急得直跺脚,泪珠止不住地滚落。
苍晏则一身墨色常服,眉目沉稳,步至堂前,拱手向顾行渊沉声道:“墨怀,且慢动刑。”
顾行渊微微侧首,目光冷冽地扫了苍晏一眼,语气淡漠无波:“书阳,你可知自己此刻是在为谁求情?她一把火烧了宋家的墨宝斋,罪名昭然,如何容情?”
苍晏神色温和未改,声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寸:“既有国法在,何须仓促定罪?沈娘子虽有过错,但若能赔偿损失,总不至闹至不可收拾之地。况且,她父亲尚未回府,是否容其一线转圜,还望顾大人慎思。”
堂中气氛再次压下,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沈念之依旧伏在长凳上,双手攥紧。她咬着唇,血色渐褪,仍旧倔强地一言不发。
顾行渊目光深沉如夜,神情间隐隐浮现一丝挣扎。他清楚,若此刻执意行刑,后果绝不简单。沈念之背后是沈淮景,是中枢命脉;今日若打残了她,怕是连圣上亦未必袖手旁观,更何况,沈念之那小身板,怕是撑不了几下。
可若就此放过,宋临渊那头又如何交代?他守着的大昭律法又当如何。
堂上灯火如豆,暮色压顶,一切都静得出奇。
外头天色愈发深沉,夜风卷着火把,投下斑驳光影,人影幢幢。
宋临渊立在堂侧,微微挑唇,眼底含着几分冷意与讥嘲,声音也带了几分漫不经心的阴凉:“既然沈娘子执迷不悟,死不认错,法度当前,还请顾大人依法处置,莫要坏了朝廷颜面。”
他一副事不关己却幸灾乐祸的模样,字字句句都像是朝着沈念之心头扎去。
苍晏站在一旁,心急如焚,欲再开口劝阻,可话到唇边,还未出口,只见堂上那一袭玄衣的男子神色陡然一凛。
眉峰微沉,袖袍微扬,手中惊堂木狠狠一拍!
“行刑!”
短短两个字,宛如铁钉砸地,铿锵炸响,震得整个堂中空气都仿佛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