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若要说起生平遗憾事,那便只有蒋乾视若亲父的王德庆。
  王师父早年间因为战乱吃了不少苦头,走得有些早。
  等到蒋乾拿到特一级厨师勋章时,王德庆已经离世两年。
  好在那会儿的蒋乾也已经出人头地,王师父临终前拍着他的手,心里对这个让他操心的笨徒弟的牵挂也终于落了地。
  “他们这些年轻人跟我们那时候可不一样,自然这路也要走得顺些。”
  蒋乾摇摇头,叹息道。
  “你看现在这些学厨的,哪个不是心气浮躁?恨不得在厨房里偷学上三天就出门开店,要放以前别说拜师学艺了,找关系进后厨烧火的机会都没有。”
  “光霁在里头都算好的了,家里条件好,但还是那么年轻就跟着进后厨打基本功。”
  蒋乾说着也是感叹道:“但这心性确实还是年轻了些,当初还是该让他晚些出山,这年少成名,一路顺遂,难得遇上问题也更容易一蹶不振。”
  “行啦,知道你有个好徒弟。”夏正清瞥了眼自己老伙计,蒋乾这护犊子的套路他又不是没见过,起承转合就要夸人。
  当初元光霁年纪轻轻拿下世青厨金奖时,蒋乾嘴上对他批评勉励,背过身却跟这帮老朋友们张口便是——
  “你这个金镯子不错啊。”
  “说到金,你怎么知道我徒弟最近拿了世青厨金奖!”
  夏正清撕开焦脆的猪蹄外壳,内里的热气透过缝隙立刻朝外涌出。
  这炭烤猪蹄比起原始的卤猪蹄而言,口感和味道都要更上一个层次。
  夏正清将猪蹄朝嘴里递去,咔滋作响的猪皮外壳混着软糯生香的筋肉一同在嘴里咀嚼。
  因为扎孔的原理,猪蹄里过多的油脂都被逼得渗了出去,吃起来空有脂肪香气,却不会过于油腻。
  精心调配的酱料混合浸泡后的卤香,这口下去的调味是恰到好处。
  微微加重的调料在嘴里营造丰厚口感,但猪肉本身的香气却成为了压制这酱料的最好武器。
  “真好啊。”
  夏正清感叹着看向手里的猪蹄,内心很是感慨。
  作为专业厨师,他这吃起菜来难免有些专业病。
  就跟那理发师看瞧人头发,学电影的进了影院就要分析起镜头是一个道理。
  夏正清平日里吃东西总是不由自主地带上些职业病,先分析食材,随后又会主动琢磨起菜里的做法来。
  但偏偏刚刚那一口猪蹄进嘴,他像是把这些习惯全都忘却了一般。
  当下社会资源丰富,别说是已经功成名就,安享晚年的他,就是普通人也不会有那种许久吃不上肉的时候。
  可刚刚夏正清尝这烤猪蹄时,竟然萌生了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渴望。
  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一年下来都沾不到多少油腥,大年三十瞧见点肉末胃里便兴奋得翻江倒海的时候。
  也正是因此,他刚才尝菜时才会完全忘却了那些职业病,完全地沉浸在这对肉的渴望之中。
  “后生可谓啊!”
  夏正清迫不及待地撕扯起又一块猪蹄,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来。
  这猪蹄因为烤制手法,香酥的外壳配上软烂耙糯的内里,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偏偏吃到最后也不像许多大油大荤那般肥腻糊口,一股奇妙的卤香成为了烤猪蹄最后的尾调,满口咽下自然解腻,还让人生了继续吃的念头。
  “老乾,你这徒弟这些天手艺真是大涨啊!这菜尝着当真是不错,还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感觉。”
  蒋乾闻言笑了笑:“有那么夸张?”
  说罢他也戴上手套,掰开一截炭烤猪蹄,吹了吹上头的热气品尝起来。
  这一口猪蹄咬下,蒋乾也被里头的好味道惊艳,顿时眉心舒展。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神色复杂地看向盘里。
  “老夏,你这可是看走眼了。”
  “这猪蹄,可不是光霁的手笔。”
  第64章 老母鸡山珍汤 夏正清听了一愣,疑……
  夏正清听了一愣,疑惑道:“怎么会?咱们刚刚不还亲眼见光霁在烧烤炉边忙活吗?”
  蒋乾摇了摇头。
  “这猪蹄虽然是他烤的,但这前面的东西可不是他做的。”
  不同的厨师做菜都有自己的习惯,不同派系的更是如此。
  蒋乾对自己徒弟的成菜风格那是知道得清清楚楚,这一口下去便能尝出来。
  “这猪蹄的卤水用得极好,整个的卤制水平也是翘楚了。”
  他点了点头,习惯性地用专业视角来品菜。
  元光霁虽然厨艺不错,但他的专长可不在卤味上。
  面前这份烤猪蹄虽然因为炭火加持变得格外美味,但这好吃且不肥腻的关键仍在于猪蹄的卤制环节上。
  蒋乾自己是名厨,大江南北尝过的菜也不少,便是去当专业的美食评委都绝对合格。
  很多卤味喜欢打着百年老卤的名头,不过这含金量嘛…
  别说真正的百年老卤,能有一锅存了两三年卤水的都算少了,整个卤菜店后厨恐怕只有那口陶缸年纪最大。
  这家宋记的卤菜滋味属实不一般,蒋乾完全能尝出这家的卤水积攒时间并不算久,但里头的卤香精华却一点不比那些上了年头的差。
  更是后生可谓啊!
  他暗自点了点头,先前蒋乾还有些担心自家徒弟是不是还没走出阴影才会跑来做小工,如今尝过这卤菜味道,原本已经落了一半的心这会儿彻底踏实了。
  店内人来人往,蒋乾和夏正清吃完烤猪蹄后便起身腾出了位置,又去了院子角落看起热闹来。
  “这一轮已经是最后的30份了,没有排到号的顾客们可以回去啦,明天再来!”
  吧台前方,陈亚文跟后院的简棠对完数量,立马高声通知,“开闸”放进最后一批顾客。
  这炭烤卤猪蹄还有个好处就是数量恒定,剩多少便是多少。
  不比其他卤菜或许还有客人依依不舍想要捡漏,排到第31位的客人见陈亚文将号码牌递到前面那人便停了动作,也认命的老实回家。
  原先热火朝天的宋记这会儿也逐渐冷清起来,虽然还有好些顾客还在后院等着自己那份烤猪蹄,大厅里陈亚文已经率先收拾起桌子台面,擦完还拿起扫把先干起活来。
  “您好?我们这边马上要闭店打烊了,您这没有别的事的话可以离开了你?”
  陈亚文将大厅的地板拖完,又去后院收拾起残局,转头便瞧见蒋乾和夏正清两位老人家这会儿还在边上闲聊着,像是一点都不怕冷。
  烧烤炉里的最后一把核桃壳已经化作炊烟燃烧殆尽。
  店里最后的五名顾客今天也是等了许久,早已经迫不及待地自己拿起打包盒,等着装盒走人了。
  夜色愈发深,h市的雪却没有如愿变小,反倒越下越大,在地面上积起一小层。后院电灯的光晕下,纷乱的雪花漫天飞舞。
  “师父?”
  元光霁忙活完最后的30份猪蹄,第一反应就是将手上的烧烤夹往边上一丢。
  又是抬胳膊伸展又是拉伸手部肌肉,要不是这烤猪蹄专场没两天了,元光霁的精神和□□都快要投降罢工。
  他使劲摆了摆右臂肌肉, 肩胛位置都有些僵硬,一个转身却瞧见了自己未曾预料的人。
  “师父,夏大师,你们怎么来了?这都到了多久了?”
  元光霁赶忙快步上前,兴冲冲道:“师父,你之前不还在意大利吗?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跟我提前说声?”
  蒋乾拍了拍他的肩,随和笑道:“刚回国没两天呢,听你妈说你现在在当小工,可不就好奇来看看。”
  “师父?”
  陈亚文偏过头,眼中的好奇不自觉流露出来。
  “对了,我都忘了介绍了。”
  元光霁羞赧地笑了笑,“这位是我的师父蒋乾,旁边这位是川菜名厨夏正清大师。”
  “这两位是我在这边的同事,这位是陈亚文,后边那位是简棠。”
  “好啦,不用介绍了。”
  夏正清乐呵地笑了起来:“我跟你师父刚刚可偷偷微服私访过了,这两个小姑娘我们可都记得了。”
  “就是你小子,我们可在边上看你干活看了一两小时了,你都没发现呢。”
  夏正清的口音里带着些川渝的西南官话味,不过听着却有些区县的小众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