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阙春深 第62节
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第111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2)?
乾清宫里莫名添了个女人,萧琂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的,听父亲这番话他也没感到意外。
将杨氏定为太子妃本就是为了推行其父的赋税改制,杨氏不论是入东宫还是入后宫,其实无甚区别。
于他而言也算好事,他再不必与个素不相识的人成为夫妻。
“既然父皇另有安排,选立太子妃之事儿臣也想暂缓几年。”
萧琂顿了下,“一则是儿臣平日功课繁多,无暇顾及婚事;二则是剩下的记名秀女皆出自勋贵世家,儿臣也不想参与这些派系纷争。”
皇帝漫不经心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太后那边你自己去应付,朕倒是无所谓。”
“是。”萧琂轻笑,“夜色已深,儿臣就先告退了。”
言罢,他起身作揖行礼,得到应允后便退了出去。
常英趁势走进内殿,小心翼翼地问:“陛下,西暖阁那边……”
皇帝淡淡瞥他一眼,一言不发,只径直往西暖阁的方向走去。
常英愣了下,脸上顿时腾起惊喜之色,又急忙跟了上去。
然而等他们绕过正殿拐进西暖阁,等候多时的杨满愿早已沉沉睡去。
床榻间光线昏暗,只见她歪斜倚靠在床头,双眸闭合,呼吸平稳清浅,娇颜酡红,云鬓丰艳,美得不可方物。
常英赶紧上前轻声唤她,“娘娘,快醒醒,陛下来了!”
杨满愿瞬间从梦中惊醒,可才刚睁眼便对上一双深邃不见底的幽黑眼眸,她不禁浑身一颤。
“陛……臣女参见陛下。”她手忙脚乱地爬起身,一板一眼地行礼。
皇帝墨眸微眯,居高临下俯视她,目光触及她松散微敞的衣襟时,那一抹浑圆弧度简直白得刺眼……
他喉结微动,只冷冰冰说了声“免礼。”
被这道灼热的视线紧盯着,杨满愿心跳如鼓,“是,谢陛下。”
而常英等人早已识趣地退了出去。
既已决定纳她为妃,皇帝自然不打算把她当摆设。
白天他在常英面前动怒,不过是不想听旁人肆无忌惮地评说自己的女人罢了。
皇帝倏然伸手捏住她下巴,漆黑双眸浓稠幽暗,“可知道如何侍寝?”
闻言,杨满愿小脸霎时涨得通红,支支吾吾道:“臣,臣女不会……”
“那夜踹朕不是挺有劲儿的?侍寝就不会了?”皇帝冷笑了下。
杨满愿被吓得膝盖发软,脊背发寒。
可没等她跪地求饶,便忽觉身子一轻,男人竟将她打横抱了起来。
昏暗光线中,皇帝目光紧紧攫住她。
初遇那夜她的装束极为朴素,看起来就像个年轻小宫女,他甚至怀疑她是慈宁宫精心设计的陷阱。
毕竟姜太后在先帝朝就没少干这样的事。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她压根儿没认出他是谁,甚至还装晕想把他引开再逃跑。
起先他还以为这是她欲擒故纵的手段,可得知她是自己给儿子定下的太子妃后,误会也随之消除。
男人逼近,杨满愿又是羞又是怕,身子无法自控地发颤。
“抖什么?”皇帝挑眉,伸掌抚上她柔滑的鬓发。
杨满愿浑身又是一震,豆大的泪珠瞬时盈满眼眶。
皇帝眸色愈发幽黯,“你暂且在西暖阁这头住着,朕已将封妃的上谕发往礼部。”
“封妃?”杨满愿惊诧抬眸,登时连害怕都忘了。
“嗯,封你为妃,封号元。”男人的嗓音又沉又哑。
今日礼部呈上来供他择选的封号有不少,无非是贤、良、淑、德、丽、恭、敬等。
回想她那夜的表现,也就个“丽”字勉强符合,但用来当封号到底太轻佻浮薄了些。
元,始也。这杨氏是他第一个女人,也会是唯一一个,也算担得上这个封号。
不过他亲自拟定的这个封号倒是让礼部和内阁大臣们都大吃一惊。
“元妃”历来有原配之意,据传这位杨娘娘不过是个五品小官之女,竟得圣上如此看重?
杨满愿亦是震惊得回不过神来。
昔日文帝为表妹唐氏首创皇贵妃的位份,位比副后,往下便是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
妃位已是其中的高位,以她的出身竟能初封为妃?
只听皇帝又道:“只要你安分守己些,朕会再给你晋封,但皇后之位你就不必妄想了。”
储君已立多年,他对太子也极满意,不可能再弄出个嫡子来,平白无故引起争议。
杨满愿自然不敢奢想更多,能保住小命和不牵连家人都算好的了,她怎么可能还想别的。
而在她思绪飘忽的间隙,皇帝也在垂眸紧盯着她。
只见她长相艳丽夺目,身段丰腴有致,偏又是一副单纯娇憨之态,两相矛盾之下,竟教他怎么也移不开眼。
他自认严于律己,对女色毫无兴趣,尤其兄长永顺帝的死状常年横亘在他心中,更令他对女色避而远之。
可如今他却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失去引以为荣的自制力。
红烛悄无声息地燃着,远处隐约传来西洋自鸣钟“滴答滴答”的轻响。
第112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3)?
彻底事毕,皇帝随手拎起一件外袍披上身,穿戴整齐后才朝外唤宫女进来替杨满愿梳洗。
平素乾清宫并无宫女侍奉,还是杨满愿住进来才专门为她安排的。
他随后也没继续留宿在西暖阁,而是往南书房的方向走去。
转眼便是一个月后,钦天监择定的吉日来临,杨满愿被正式册封为元妃。
完成一系列繁琐的封妃仪式后,她在数十宫人内侍的拥簇中登上轿辇,前往慈宁宫向皇太后见礼。
为求稳妥,抬轿的小太监们走得极慢。
今日天没亮杨满愿就被宫人们拉起来梳妆打扮,此刻坐在摇摇晃晃的轿辇里,困意也慢慢浮了上来。
她赶紧掐了把大腿,设法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待她进入慈宁宫正殿,姜太后已倚坐在楠木雕花大靠背椅上,十指摊开,任由宫人们为她染蔻丹。
主位西侧还坐着个装扮素净的妇人,约莫三十出头,看起来温婉和气。
杨满愿眸光微垂,若她没猜错的话,这位兴许就是先皇的淑妃卫氏。
果不其然,等她朝主位行完大礼,姜太后便指着那妇人给她介绍,说这是太子的生母卫淑妃。
杨满愿与卫淑妃同是妃位,也不需行礼,但初次见面,她们还是互相行了个半礼。
卫淑妃极为亲热地拉着她的手,笑盈盈道:“早听说元妃妹妹是个大美人,今日一见,果真没错,说句国色天香都不为过。”
杨满愿讪笑不语,对方喊她妹妹,可她实在喊不出“姐姐”二字。
而此时主位上的姜太后也在不加掩饰地打量着她,心中五味杂陈。
她当初将杨氏这个美貌小户女记名在册,本就是打算送给皇帝,想以此缓和她们母子之间的关系。
谁承想,她还没将人送出去,皇帝就先把人给宠幸了……还初封就是妃位,都直接让她与太子生母平起平坐了。
姜太后一时不知该感叹自己眼光毒辣,还是该惋惜自己动作太慢,浪费了一次能与皇帝冰释前嫌的机会。
几番寒暄后,卫淑妃忽然关切地问:“不知圣上给元妃妹妹赐居在何处?是在东六宫还是西六宫?”
杨满愿面露尴尬,“圣上尚未给臣妾安排住处,如今仍暂居在乾清宫西暖阁里。”
闻言,姜太后凤眸微挑,促狭打趣:“看来皇帝很是宠爱元妃啊,哀家入宫几十年还是头一回听说妃嫔常住乾清宫的。”
杨满愿顿时羞红了脸,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才好。
圣上虽夜夜临幸,可从不留宿在西暖阁,除了做那档子事,也从不与她说话……
宫里人人都说她得椒房专宠,可实际是怎么回事只有她自己知道。
一个多时辰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杨满愿重新登上轿辇离开慈宁宫。
夕阳西下,乾清宫广场的汉白玉石阶上铺满瑰丽霞光。
就在杨满愿被宫人搀扶着从轿辇下来时,忽有一个年轻男子逆光走来。
只见他长相清俊,身着一袭赭色金线团龙纹锦袍,玉冠束发,清瘦高挑,仪表不凡。
“儿臣参见元母妃,母妃万福金安。”男子作揖行礼,动作行云流水。
他的声音朗如珠玉,清沉好听,杨满愿不禁愣了下,脸上微烫。
阖宫上下能喊她母妃的,也就只有当今皇太子一人了,可据说这位太子殿下与她年龄相仿……
良久,她才听见自己微颤的声音响起:“免、免礼罢。”
“多谢母妃。”萧琂起身抬眸,待看清这位新庶母的容貌,他微微一怔。
第113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4)?
宫中早有传言,都说圣上新封的元妃杨氏容貌倾城,媚骨天成,引得圣上夜夜专幸。
第111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2)?
乾清宫里莫名添了个女人,萧琂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的,听父亲这番话他也没感到意外。
将杨氏定为太子妃本就是为了推行其父的赋税改制,杨氏不论是入东宫还是入后宫,其实无甚区别。
于他而言也算好事,他再不必与个素不相识的人成为夫妻。
“既然父皇另有安排,选立太子妃之事儿臣也想暂缓几年。”
萧琂顿了下,“一则是儿臣平日功课繁多,无暇顾及婚事;二则是剩下的记名秀女皆出自勋贵世家,儿臣也不想参与这些派系纷争。”
皇帝漫不经心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太后那边你自己去应付,朕倒是无所谓。”
“是。”萧琂轻笑,“夜色已深,儿臣就先告退了。”
言罢,他起身作揖行礼,得到应允后便退了出去。
常英趁势走进内殿,小心翼翼地问:“陛下,西暖阁那边……”
皇帝淡淡瞥他一眼,一言不发,只径直往西暖阁的方向走去。
常英愣了下,脸上顿时腾起惊喜之色,又急忙跟了上去。
然而等他们绕过正殿拐进西暖阁,等候多时的杨满愿早已沉沉睡去。
床榻间光线昏暗,只见她歪斜倚靠在床头,双眸闭合,呼吸平稳清浅,娇颜酡红,云鬓丰艳,美得不可方物。
常英赶紧上前轻声唤她,“娘娘,快醒醒,陛下来了!”
杨满愿瞬间从梦中惊醒,可才刚睁眼便对上一双深邃不见底的幽黑眼眸,她不禁浑身一颤。
“陛……臣女参见陛下。”她手忙脚乱地爬起身,一板一眼地行礼。
皇帝墨眸微眯,居高临下俯视她,目光触及她松散微敞的衣襟时,那一抹浑圆弧度简直白得刺眼……
他喉结微动,只冷冰冰说了声“免礼。”
被这道灼热的视线紧盯着,杨满愿心跳如鼓,“是,谢陛下。”
而常英等人早已识趣地退了出去。
既已决定纳她为妃,皇帝自然不打算把她当摆设。
白天他在常英面前动怒,不过是不想听旁人肆无忌惮地评说自己的女人罢了。
皇帝倏然伸手捏住她下巴,漆黑双眸浓稠幽暗,“可知道如何侍寝?”
闻言,杨满愿小脸霎时涨得通红,支支吾吾道:“臣,臣女不会……”
“那夜踹朕不是挺有劲儿的?侍寝就不会了?”皇帝冷笑了下。
杨满愿被吓得膝盖发软,脊背发寒。
可没等她跪地求饶,便忽觉身子一轻,男人竟将她打横抱了起来。
昏暗光线中,皇帝目光紧紧攫住她。
初遇那夜她的装束极为朴素,看起来就像个年轻小宫女,他甚至怀疑她是慈宁宫精心设计的陷阱。
毕竟姜太后在先帝朝就没少干这样的事。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她压根儿没认出他是谁,甚至还装晕想把他引开再逃跑。
起先他还以为这是她欲擒故纵的手段,可得知她是自己给儿子定下的太子妃后,误会也随之消除。
男人逼近,杨满愿又是羞又是怕,身子无法自控地发颤。
“抖什么?”皇帝挑眉,伸掌抚上她柔滑的鬓发。
杨满愿浑身又是一震,豆大的泪珠瞬时盈满眼眶。
皇帝眸色愈发幽黯,“你暂且在西暖阁这头住着,朕已将封妃的上谕发往礼部。”
“封妃?”杨满愿惊诧抬眸,登时连害怕都忘了。
“嗯,封你为妃,封号元。”男人的嗓音又沉又哑。
今日礼部呈上来供他择选的封号有不少,无非是贤、良、淑、德、丽、恭、敬等。
回想她那夜的表现,也就个“丽”字勉强符合,但用来当封号到底太轻佻浮薄了些。
元,始也。这杨氏是他第一个女人,也会是唯一一个,也算担得上这个封号。
不过他亲自拟定的这个封号倒是让礼部和内阁大臣们都大吃一惊。
“元妃”历来有原配之意,据传这位杨娘娘不过是个五品小官之女,竟得圣上如此看重?
杨满愿亦是震惊得回不过神来。
昔日文帝为表妹唐氏首创皇贵妃的位份,位比副后,往下便是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
妃位已是其中的高位,以她的出身竟能初封为妃?
只听皇帝又道:“只要你安分守己些,朕会再给你晋封,但皇后之位你就不必妄想了。”
储君已立多年,他对太子也极满意,不可能再弄出个嫡子来,平白无故引起争议。
杨满愿自然不敢奢想更多,能保住小命和不牵连家人都算好的了,她怎么可能还想别的。
而在她思绪飘忽的间隙,皇帝也在垂眸紧盯着她。
只见她长相艳丽夺目,身段丰腴有致,偏又是一副单纯娇憨之态,两相矛盾之下,竟教他怎么也移不开眼。
他自认严于律己,对女色毫无兴趣,尤其兄长永顺帝的死状常年横亘在他心中,更令他对女色避而远之。
可如今他却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失去引以为荣的自制力。
红烛悄无声息地燃着,远处隐约传来西洋自鸣钟“滴答滴答”的轻响。
第112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3)?
彻底事毕,皇帝随手拎起一件外袍披上身,穿戴整齐后才朝外唤宫女进来替杨满愿梳洗。
平素乾清宫并无宫女侍奉,还是杨满愿住进来才专门为她安排的。
他随后也没继续留宿在西暖阁,而是往南书房的方向走去。
转眼便是一个月后,钦天监择定的吉日来临,杨满愿被正式册封为元妃。
完成一系列繁琐的封妃仪式后,她在数十宫人内侍的拥簇中登上轿辇,前往慈宁宫向皇太后见礼。
为求稳妥,抬轿的小太监们走得极慢。
今日天没亮杨满愿就被宫人们拉起来梳妆打扮,此刻坐在摇摇晃晃的轿辇里,困意也慢慢浮了上来。
她赶紧掐了把大腿,设法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待她进入慈宁宫正殿,姜太后已倚坐在楠木雕花大靠背椅上,十指摊开,任由宫人们为她染蔻丹。
主位西侧还坐着个装扮素净的妇人,约莫三十出头,看起来温婉和气。
杨满愿眸光微垂,若她没猜错的话,这位兴许就是先皇的淑妃卫氏。
果不其然,等她朝主位行完大礼,姜太后便指着那妇人给她介绍,说这是太子的生母卫淑妃。
杨满愿与卫淑妃同是妃位,也不需行礼,但初次见面,她们还是互相行了个半礼。
卫淑妃极为亲热地拉着她的手,笑盈盈道:“早听说元妃妹妹是个大美人,今日一见,果真没错,说句国色天香都不为过。”
杨满愿讪笑不语,对方喊她妹妹,可她实在喊不出“姐姐”二字。
而此时主位上的姜太后也在不加掩饰地打量着她,心中五味杂陈。
她当初将杨氏这个美貌小户女记名在册,本就是打算送给皇帝,想以此缓和她们母子之间的关系。
谁承想,她还没将人送出去,皇帝就先把人给宠幸了……还初封就是妃位,都直接让她与太子生母平起平坐了。
姜太后一时不知该感叹自己眼光毒辣,还是该惋惜自己动作太慢,浪费了一次能与皇帝冰释前嫌的机会。
几番寒暄后,卫淑妃忽然关切地问:“不知圣上给元妃妹妹赐居在何处?是在东六宫还是西六宫?”
杨满愿面露尴尬,“圣上尚未给臣妾安排住处,如今仍暂居在乾清宫西暖阁里。”
闻言,姜太后凤眸微挑,促狭打趣:“看来皇帝很是宠爱元妃啊,哀家入宫几十年还是头一回听说妃嫔常住乾清宫的。”
杨满愿顿时羞红了脸,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才好。
圣上虽夜夜临幸,可从不留宿在西暖阁,除了做那档子事,也从不与她说话……
宫里人人都说她得椒房专宠,可实际是怎么回事只有她自己知道。
一个多时辰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杨满愿重新登上轿辇离开慈宁宫。
夕阳西下,乾清宫广场的汉白玉石阶上铺满瑰丽霞光。
就在杨满愿被宫人搀扶着从轿辇下来时,忽有一个年轻男子逆光走来。
只见他长相清俊,身着一袭赭色金线团龙纹锦袍,玉冠束发,清瘦高挑,仪表不凡。
“儿臣参见元母妃,母妃万福金安。”男子作揖行礼,动作行云流水。
他的声音朗如珠玉,清沉好听,杨满愿不禁愣了下,脸上微烫。
阖宫上下能喊她母妃的,也就只有当今皇太子一人了,可据说这位太子殿下与她年龄相仿……
良久,她才听见自己微颤的声音响起:“免、免礼罢。”
“多谢母妃。”萧琂起身抬眸,待看清这位新庶母的容貌,他微微一怔。
第113章 if线:假如愿愿成妃嫔(4)?
宫中早有传言,都说圣上新封的元妃杨氏容貌倾城,媚骨天成,引得圣上夜夜专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