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548节
  他可不想浪费太多口舌去跟他们争辩,就该让他们眼红。
  当然,他也在等,等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市场需求加大,做起事情来,更容易赚到钱。
  碑坝镇的顾兴元,在下雪之前,领着媳妇和孩子,专门往盘龙湾来了一次。
  打了干亲家以后,除了第一年顾兴元来过一次后,接下来几年,陈安都不让他花大力气往返一两百里地来拜年,都是陈安开着车子往碑坝镇王家沟跑,他觉得过意不去,今年趁着天气晴好,专门提前来盘龙湾一次。
  还特意为陈安一家老小,找着灯草绒布料,一人做了一套衣服,还去汉中,买了不少特色的诸如核桃饼之类的东西。
  这两年,在陈安的帮衬下,在碑坝镇那边收各种山货,比如菌子、木耳、银耳、猴头之类,主要用来供应给巴食火锅店,店里用不完的,陈安也会帮忙卖给山货店,还有毛栗子、山核桃、松子、葛根之类,都是能卖钱的东西。
  这两年下来,没少赚钱,日子过得红火起来,在他们这边山里,也属于拔尖的一层人了。
  看到两口子背着背篼,领着孩子,风尘仆仆的到来,陈安还是忍不住心里有些感动。
  这年头的人,大都重情,并没有那么物质,相互间往来,只要那份情在,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也不会轻易断绝。
  陈安推掉一应杂事,陪着顾兴元一家在家里耍。
  不过,在家里玩了三天后,他们就念叨着要回去了。
  陈安哪里会让他们再磨脚底板,亲自开车送他们,经过镇上的时候,也特意买了些回礼。
  结果,到了王家沟家里,顾兴元居然还给了陈安一个不小的惊喜。
  一到敞亮的屋里坐下,顾兴元给陈安泡了水,兴冲冲地回了房间,拿出一个装着东西的布包出来,放在陈安面前的桌上,神秘地问:“你猜猜,这是啥子?”
  布包还没解开,陈安已经闻到那种浓郁的巧克力气味。
  这味儿他太熟悉了,笑道:“我肯定晓得撒!”
  顾兴元点点头:“我们第一次在山里碰面的时候,你就问过我,有没有在山里闻到过这种气味,我当时告诉你闻到过,但那时候不晓得,一直以为是某种植物的花香。
  直到今年,我进山,在山里遇到场暴雨,那场暴雨很短,不过就是下了十多分钟,太阳就又钻出来了,那叫一个火辣,晒得人脸皮都疼,就再次让我闻到这种气味了。
  结果寻着气味一找,才发现气味是从石头上来的,把石头敲开,就是这种石头咯!”
  他说着揭开布袋,将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是十多块拳头大小的石头,正是块块色泽如蔗糖的上好金香玉。
  第593章 一个小惊喜
  陈安翻看着那些金香玉,然后很认真地看着顾兴元,问道:“你晓不晓得这是啥子?”
  顾兴元挠挠头,笑道:“一开始不晓得,但我记得你说过,猜测是好东西,也不敢让人晓得,一直藏着,直到前面一段时间到汉中去买东西,偶然听人说起,才晓得应该是所谓的金香玉。”
  “既然晓得是金香玉了,那肯定也晓得它们值钱咯,还拿出来给我看…”
  “我倒没想那么多,只是想着你既然在找,应该是有啥子用,所以这次过去,其实也是想喊你一起来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东西,如果是,就领你去搞!”
  “我跟伱说,这个东西见到过的人不多,如果是去汉中卖,单凭你手里这些,估计就能卖好几千块钱,不少人喜欢弄回去,做成无事牌挂脖子上,或者是放在家里当个摆件,也能用来做药。”
  陈安没打算告诉他,当年和宏山、甄应全他们两人,在山里已经找到过金香玉,免得牵连出雷选运在那边山里被宰了的事情。
  他将东西推了回去:“啥子时候去弄回来,送去汉中卖了,钟楼酒店门口台阶上一放,立马就有人来问,但一定要小心,不能让外人晓得了,也是很容易让人眼红的东西,容易招人惦记。”
  “对咯,你都这么说了,我一个人可搞不了…再说了,不能啥子东西都跟钱挂在一起,值钱归值钱,总比不过你我之间那情分,我可是一直在想着,当初是你救了我家娃儿,这些年也是你一直在帮扶我,我没得啥子好回报嘞。
  就想领你去把这东西弄回去。
  我这两天在你盘龙湾还在想,其实放在你盘龙湾也挺合适,你看,每天都有些来来往往的人,能有闲工夫到你那里去耍的,大都是家里边条件好的,在你那里出手,更方便些,说不定还能吸引些人到你那里去耍…”
  顾兴元说得很是坦诚:“这個事情,我跟媳妇商量过的,早就这么想了,不信你问她!”
  “亲家,我们是真商量过嘞!”
  顾兴元家媳妇像是怕陈安不相信,连忙说道。
  “你们这么说,我啷个觉得有些见外了,我就从来没想过要你们报啥子恩,就这样相处着就挺好!”
  陈安摇头:“你也晓得,我现在条件不错,比起我来说,你们更需要这些东西换钱!”
  “是你见外才是…我可是还希望以后我们两亲家,能长长久久嘞!”
  顾兴元坚持道:“你就收了嘛!”
  “话说到这份上,我不收还有些不合适了,那我就沾你的光。”
  陈安想了想,问道:“你发现的那块金香玉有多大?”
  顾兴元说道:“我也不晓得具体有多大,是山坡上一块露出石板上根脚,具体里边有多大就不晓得,我怕别人发现,只是用石头砸了些小的下来,就没有再动了。”
  “那明天上山去看看,远不远?”
  “是有些路程,距离我们这里有十多里地…要不要请人帮忙,我怕到时候石头太大,弄不出来。”
  “应该不需要别的人,你只要准备几根錾子和两把石匠锤,我们就能弄回来了。
  这东西,一般量不会大,包在石头里边…明天去看了你就晓得了!”
  顾兴元在山里又发现金香玉,陈安是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最大的金香玉产地,就在碑坝镇。
  但是限于开采难度,那些深入山石内部的金香玉,很难被弄出来,得过些年,各种开采、切割技术完备了,才好操作。
  隔天早上,陈安和顾兴元吃过面条,带上些准备好的干粮,一起往山里走。
  这次顾兴元发现金香玉的地方,并不是铁船山方向,而是往村子北边一直走,翻过两道山岭,在背阴坡面的半山坡上。
  那里是大片凸出地面的嶙峋山石,其间间杂着不少灌木、松树。
  “我来这里捡菌子的时候看到嘞!”
  到了其中一块不大的山石旁边,顾兴元停下脚步,蹲下去将山石脚下的那些他用来掩盖的枯枝松叶给弄开。
  那金香玉所在的位置,被一层黑黢黢的青苔糊着,只是被顾兴元敲掉的那地方,露出了一面断口。
  陈安用工具将那些青苔铲掉,又将山石根脚清理了一些泥土,所能看见的,不过是两个巴掌那么宽,三尺多长渐窄的一条,再往下挖,露出的就是些普通石头了。
  陈安又在周边转了下,并没有多余的发现。
  “这金香玉有个特点,要受热以后才会散发香味,这也是你在暴雨过后火辣的晴天能闻到香味的原因,这东西时间放长了,气味会慢慢消散,放得时间越长,就越不值钱,一块没有香味的玉石,也就不能称之为金香玉了!”
  两人随即轮换着动了錾子开凿。
  忙活一整天,到了傍晚的时候,算是将山石中嵌着的那一块金香玉石给凿了出来。
  往石头内部深入,这块金香玉并不连贯,被弄成了大大小小的七八块,最大的不过一两斤的样子,小的鸡蛋大小,并且表面风化严重,所携带的气味已经很淡了,没什么作用。
  估摸着能用的,也就十多斤的样子,剔除掉没用的,应该还剩下五六斤,比顾兴元自己带回家那些还要少一点。
  这让顾兴元有些遗憾:“我还以为会有不小的一块,结果,被我敲下来那些,才是大头!”
  “也已经很不错了,按照山里人的说法,这可是老天对充满灵性的米仓山的恩赐,只有有缘的人才能遇到,说明你是个有福之人呐,已经很不错了。”
  陈安在山里走过的地方不少,也听过些传闻。
  这年头,还被叫做飘香石的金香玉,在南郑那边的山里也有,听闻有人捡到,并且用来放置在山里悬崖峭壁上的蜂箱里,吸引蜜蜂。
  也就是现在,大家伙还没对这石头有太多了解,觉得稀奇,但也不会太过深入了解,也只有一些自认为懂货的,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等到后世发现山里有大量储藏后,似乎也就变得平平无奇了。
  东西没多少,估摸着也就是五六千块钱的东西,陈安也就安心收下,算是这趟过来的一个惊喜。
  隔天早上,陈安帮忙将顾兴元积攒的那些山货装车,临走的时候,将顾兴元弄来那些金香玉也一并带走,准备帮他换成钱,再给他送来。
  对此,顾兴元高兴还来不及,主要是他自己去卖,还担心被坑,抱着几千块钱回来,说不定在路上就会被人拦截,从他家到汉中,那也是上百里的山路啊,那些钱,已经能让人选择玩命了。
  陈安没有回盘龙湾,开着车子直接去了县城,将那些顾兴元收来的山货,一部分店里所需的,留在店里,其余的按行价,送到那些打过不是一次两次交道的山货土杂店里。
  至于盘龙湾,所需要的山货,从村民手里收了不少,家里仓房里,一直备着有。
  晚上叫着跑车回来的陈文志去馆子吃饭的时候,又碰到骆祥文他们几个,倒是又凑在一起,好好热闹了一番。
  陈安返回盘龙湾后,有事没事,就开始摆弄那些带回来的金香玉。
  他不懂雕琢,只是将那些一小块一小块的金香玉用砂纸、问荆草,再换上稻草,把表面打磨光滑。
  这稀罕的东西,自然引起不少游客的注意,闻过、看过,还真有人出钱购买。
  事情传出去,随后几天的游客,还来了一个搞雕刻的老爷子,在细细看过后,当即将那些金香玉一下子包揽,说是准备拿回去雕佛公。
  所以,陈安又往碑坝镇跑了一趟,专门给顾兴元送钱,并叮嘱他,有机会见到,就弄回家里。
  当然,这种几率很小。
  陈安他自己就专门去找过,若是没有顾兴元指点,再加上招财,找到那个有金香玉的石洞的机会很渺茫。
  毕竟,裸露在外面多少年了,该有的香味,早消散得差不多,再加上风化,没特殊天气,很难逼出那种香味,更多的是藏在山体里边,岩层之中,陈安知道米仓山里储量不少,但他更清楚,自己弄不出来。
  动静大了,引起关注,估计也落不到自己手里。
  算来算去,反倒觉得有些吃力不讨好,这也是这两年陈安没有盯着去找金香玉的原因。
  在他这里,碰到就弄,碰不到就算。
  趁着天气转阴,盘龙湾没什么游客到来,陈安招呼人手,将自家的年猪给提前杀了。
  剩下的时间,有人家杀年猪来请就去帮忙,没别的事,也就是到养鸡场看看情况,剩下的时间则是让陈平去竹林砍来一捆捆老竹,去青沟那边编织采茶所需要的箩筐、晒席和簸箕之类的东西。
  时间快速地流逝着,转眼到了冬月二十三,数日连续阴雨,北风回得越来越猛,终于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
  也就在这天中午,没了往日热闹的盘龙湾来了两人,引得猎狗狂吠不已。
  陈安到门口看了一眼,见是两个穿着厚厚棉服青年,其中一个挎着个包,另一个背着一个背篼,正朝着自家院子走来,怎么看也不像是来盘龙湾游玩的。
  他迎了出去,冲着这两个陌生青年问道:“你们是来干啥子嘞?”
  “到你们村里边收麻钱,在外边听说你们家这里能看到熊猫,火锅也非常巴适,就过来看看熊猫,也顺便吃顿饭,啷个,不欢迎蛮?”挎包的那人笑着问道。
  陈安也笑了笑:“欢迎,啷个不欢迎嘛,快请进!”
  话是如此,陈安却因为收麻钱三字,心里一下子变得警惕起来。
  第594章 是冲着铜鼓来的
  之所以警惕,大抵是因为这时候些收麻钱的人,十有八九跟偷尸贼或是沿海一些往境外倒卖古董的贩子有关系,这其中的脉络错综复杂…
  或许,里边就有可能夹杂着试图来寻找铜牛、铜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