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547节
  陈安笑盈盈地看着他:“你确定!”
  宏山皱着眉头想了想:“还是算咯!”
  他是知道陈安有不少实战经验的,忽然没了信心。
  带上技巧性的竞技,可不是一句轻飘飘的以力破巧就能说明问题。
  哪怕身体强壮,他也没太大把握扛住陈安的那些能破气功的路数,随便挨上一下,都会很难受,不去自讨没趣,赶紧收了拳架。
  陈安笑笑:“多练练,不是啥子坏事,现在就连我家娃儿,都能打得有板有眼的咯。”
  两人一起在院里连打了三遍,出了一身汗以后,简单洗漱后,宏山跟着陈安去店里吃了早点。
  随后,陈安叫上冯祥中,帮忙去市场上挑选了一堆熬制火锅底料的材料,又去买了不少玉米,就径直往盘龙湾赶。
  他先去养鸡场卸了那些苞谷,见养鸡场里情况没啥问题,只是甄应全两个儿子在守着,问过他们,知道这几天,甄应全一直带着猎枪在盘龙湾周围巡视,他将宏山送回家以后,径直回到盘龙湾。
  今天盘龙湾的游客不少,估摸着得有三四十人,钓鱼的就有七八个,估计是觉得这些鱼美味了,有几个已经成了回头客,一有时间就来。
  院墙外那块凸出到水潭边的石板,成了他们最好的钓台。
  竹林里,团团很是活跃,在竹林里到处乱钻,当初两个鸡蛋大小的小家伙,如今已能跑能跳。
  但圆圆还是很懒,并没有将团团太当回事儿,哪怕听到团团发出咿咿的叫声了,也只是偶尔懒洋洋地回应几声。
  家里边,冯丽荣领着钟启秀,忙着招呼客人。
  陈子谦老神哉哉地在树荫下乘凉,见到陈安回来,也没多问什么,只是起身帮着陈安往仓房里卸那些从县城买回来的各种材料。
  直到进入仓房,他把房门关上,才小声说道:“就在你走的第二天,之前来家里偷东西的那个又来了,被你甄叔发现,叫了我、你大哥和你宏伯伯,一起给围了,就在后边半山坡上,被几条狗咬个半死,然后放他跑,跑远了才开枪打杀了。”
  “还敢来…没闹出啥子大动静嘛?”
  “没有,当贼打的,狗日勒带着手枪,打他没得商量,然后报了案,特派员也来看过,后来联系了好几处地方,都不晓得是哪里的人,就找个地方埋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应该是一个叫丁武的人,是池源海和董秋玲指使来的,就是为了那个铜牛。”
  “那锦城的事情处理成啥子样了?”
  “池源海死了,不是我下的手,是锦城的混子干的,东西被抢,还被捅了一刀,没来得及救,那龟儿以前也是犯事嘞…事情动静弄得不小,所以没有动董秋玲。
  在青城山耍的时候碰到董秋玲,问起铜牛的事情,被我暂时推到苏同远身上去了,估计暂时对我们家没得啥子想法。
  以后说不准,打算等过段时间再解决。”
  陈子谦微微点了点头。
  “把东西卸完,我去找一哈甄叔…”
  “他就在后山山脊上,青沟、盘龙湾都能看见,这两天辛苦了,要不是他护着,估计那天晚上就麻烦了。”
  “我会记在心里边!”
  爷俩将车里的东西卸完,陈安特意提了些糕点上山去找甄应全,也将事情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让他回家去休息了。
  隔天,陈安叫上宏山,特意去了大村子一趟,问过甄应全和他婆娘,确定让甄应全跟着陈安干以后,陈安好好跟他们两口子讲了和宏山一起立下的合约,同意后,又专门重新写了一份,各自按了手印,他也打算投入一万,跟着入伙。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三人大多时间呆在养鸡场,打理着里边的杂事儿。
  待事情处理得差不多,陈安带着招财它们,带上些南瓜,又特意在赶场的时候买了些苹果、胡萝卜之类的东西,往徐家沟北边的山里去了一趟,专门把东西送到滚滚所住的洞穴里。
  他又用望远镜巡视好好找了一圈,在山沟的一片苦竹林里找到了滚滚,并特意近距离看了看情况。
  滚滚看到是陈安,并没有躲,只是人立起来,定定地看着他,咿咿地叫唤着,然后朝着陈安一点点靠近,用大脑袋拱了拱陈安的腿脚。
  眼看它要人立起来扑自己,陈安赶忙避开,引着它回了洞穴,它一下子被洞里那些好吃的给吸引了,开始忙着吃苹果,啃胡萝卜。
  滚滚身上似乎多了些伤痕,看伤痕的样子,似乎跟豹子搏斗过,但问题不大。
  拉出的青团来看,身体也很健康,只是比在盘龙湾的时候要瘦一些,但也变得更为敏锐。
  见滚滚安好,陈安趁机离开。
  他不知道,滚滚一顿饱餐,发现陈安不见了以后,一路嗅着陈安留下的气味,在山林里跟了老远,在河边似乎寻不到气味了才三步一回头地返回窝里,一屁股坐下去,就这么遥遥地看着山野,像是在沉思。
  第592章 苕果儿、苕丝糖和炸红苕粑
  陈安从山里出来,回到徐家沟,顺便去舅舅耿玉福家里看了下。
  那些寒号鸟交给他们家养着,繁衍出来的寒号鸟,都已经又扩出两个棚舍。
  两个老表挺喜欢这些小精灵,为此专门驯养了两只寒号鸟,会自己钻衣兜里藏着,也经常被他们拿出来,抛向高空,然后伸着手,等着它们展开肉翼,重新飞回手心。
  也就是两年的时间,寒号鸟所产的五灵脂,卖得的钱极大的改善了他们家的生活。
  陈安到的时候,看到耿玉福领着三个老表在平地基,问过后才知道,准备起砖房。
  如果没有养这些寒号鸟,这個时候,耿玉福应该已经领着两个老表去县城当背老二了,现在算是有了不小的改变。
  陈安的到来,让一家子欣喜无比,忙着杀鸡,非要留下陈安在家吃晚饭,不然不让走。
  等晚饭吃完,陈安回到盘龙湾,天都已经黑了。
  晚上的月亮异常清亮,隔天早上一看,已经能看到一层清霜,到刨红苕的时候了。
  冯丽荣招呼着盘龙湾的一应事宜,刨红苕的事儿,只能落到陈安、陈子谦和耿玉莲头上。
  虽然和陈平分了家,但其实很多农活,两家人还是掺杂在一起干。
  如今陈安手头有车子,往地里搬运农家肥、把粮食拉回家,都很方便,所以,去青沟打了声招呼,隔天陈平和瞿冬萍也都过来帮忙,同来的还有两个碰到星期天休息的小侄女。
  他们家的炒房之类,已经建设完工,只等来年的春茶萌发,就可以正常开始运作。
  七个人在地里忙活,一天就能刨出不少。
  今年红苕特别好,两个拳头那么大的红苕都不少见,装了三十多袋,得有一吨多,这才刨了不到一半。
  晚上的时候,冯丽荣来了兴趣,准备弄些苕果儿、苕丝糖和炸红苕粑。
  没有冰箱的年头,人们发明了不少红苕的吃法,好让红苕保存得更久。
  而且两家人四个孩子,都喜欢零嘴,这些东西是他们的最爱。
  苕果儿,有点像后世干果铺子里卖的脆红薯干,土法是将红苕蒸熟后,切成筷子头般粗细、两寸长短的条,晾干后,先用淘洗干净的河中粗沙下锅炒热,然后下苕干混同翻炒,直到将苕干炒脆,再筛去砂砾即可,原理有点像鹅卵石烙饼,只不过这里是粗沙烙红薯干。
  做苕果儿听着简单,实际不然。
  比如淘河沙、炒河沙就很繁琐。
  另外,川北的冬季多为阴天,一般立冬和小雪间会难得有点冬阳,但也是那种温温吞吞的阳光,晾晒就要时时翻动,否则晒不干,会发霉。
  若遇上接连几个阴天,更是每天做完饭后,就得将大锅从灶台上端下来,再把簸箕放上去,借灶膛余热将苕干烘干。
  这一套流程下来,其实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正因为做苕果儿费时费事,一般人家做得不多,做一次,对小孩来说,都是家庭盛事。
  相比苕果儿,苕丝糖做起来也费事,但能一气呵成,不用等太长时间。
  苕丝糖的做法是,将红苕削皮切细丝,下油锅炸脆,起锅待用,再将蔗糖、饴糖下锅加水调成糖浆,熬制到能拉丝时,下炸过的苕丝翻炒,炒至成团。
  最后,将炒过的苕丝倒进木框模子中,碾平压实,冷却后切块,就成了绵韧香甜的苕丝糖。
  吃苕丝糖要牙口好,苕丝香、蔗糖甜、饴糖韧,能越嚼越香甜,越吃越想吃。
  除了这两样,炸红苕粑是最简单的。
  将红苕洗净削皮蒸熟,捣成泥,按比例掺进面粉搅拌均匀,入油炸熟即可。
  不过说是“炸”,其实家里做,一般也就是稍微多倒点菜籽油,还是两面煎熟的。
  做得好的炸红苕粑,外脆内软,咬一口,香甜软和,内涵无限。
  一听到冯丽荣要做这些东西,云兰云梅和陈澈都来帮忙,连带着耿玉莲、瞿冬萍也上阵。
  愣是折腾到晚上十点多,吃上苕丝糖和炸红苕粑,几个小家伙才心满意足,该回家的回家,该睡觉的睡觉。
  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就能听到屋外蜜蜂嗡嗡作响,都是嗅到屋里弥漫出的焦糖香味而寻来的,在窗子、门缝间飞来飞去,试图钻进屋里,寻到那糖香所在。
  就连来到的盘龙湾的游客,都被那满院弥漫的香气吸引,纷纷出声询问。
  冯丽荣本就是为两个小侄女和自家两个孩子准备的零嘴,昨天晚上弄得比较多,有游客问,她也乐于分享,这下好了,东西一端出来,那些游客尝过后,也是赞许不已。
  有些是领着自家孩子来的,有些则是想着带点回去给家里孩子、老人尝尝,都愿意花钱购买。
  那些东西,不到半天时间就被兜售一空,急得陈澈和陈想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生怕买完了没得吃。
  直到冯丽荣告诉他们晚上再做,这才又开心起来。
  院子里放在架子上的数个簸箕,里面晾晒着昨天蒸熟后切成条的红苕,得知冯丽荣准备以后做成苕果儿,也有好几个表示说喜欢吃这东西,那都是儿时的味道,让她多做一些,以后再来,肯定要买点尝尝。
  反正各家各户,家里最多的就是红苕,而这些让山里人又爱又恨的红苕,巧手稍稍改变,也能赚钱了。
  似乎农家乐经营起来,家里的一切,都有人喜欢,都开始变得值钱起来。
  冯丽荣也没吵嚷着要去干别的事儿,只一心扑在经营自家院子这事情上,处处都是奔头。
  两家人的红苕,花了五天时间刨完,撒上油菜后,算是结束了一年的农活,进入农闲时节。
  镇子周边,开始有不少人家寻思着盖房子之类的事情。
  养鸡场的杂事早已经理顺,变得按部就班,只是一千多只土鸡而已,里边的活计,其实一个人就能搞定。
  有人找上门让帮忙拉建材,陈安也接上一些,闲暇的时候,则是领着招财它们在山里转悠,寻些竹溜子、斑鸠之类的小动物打打,偶尔也往山里深入一次,去打上一只野猪,给招财它们改善下伙食,为冬季的撵山做准备。
  他也在有意地寻着山里的兰草、崖柏。
  大概是听闻陈安这里兰草、崖柏能卖上不错的价格,村子里好几户人家也在开始收集这些东西。
  见到兰草,也不管品种好坏,就往家里搬。
  只是,他们将兰草的养护看简单了,总以为随便找个容器,装上泥土,把兰草往里边一栽完事。但往往因为排水不畅,浇水频繁,烂根死亡,或是在太阳下暴晒,弄得半死不活。
  山里的崖柏也有人去弄,但崖柏在山里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大多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真正敢吊着绳索到悬崖上摆弄的人不多,还有人因此摔成重伤。
  另外,也有人家专门围了小场子,也学着养鸡,几十只的样子。
  陈安没有去管这些杂事儿,也不介意他们有样学样,想要这小小山村变得越来越好,得让他们都有赚钱的意识和摸索的精神。
  有了这些念头,那么一些事情就好办了,不然,就是些畏畏缩缩,更多时候看着别人赚钱后眼热的家伙,难搞。
  陈安有些想法,得等这些念头多酝酿酝酿,变得更强烈了,再来组织进行,那时候,他们会干劲十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