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14节
  第22章 半夜归家
  此时此刻,就连宏山这个不懂狗的人,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大狗和两只狗崽之间那种微妙的变化。
  他有些诧异看着陈安:“还真的是!”
  “那是当然,师傅跟我说过,万物有灵,狗是最通人性的,相处的时间久了,它们是真的能听懂人话,甚至能从人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个表情,都能知道你的喜怒哀乐和你想干些啥,尤其是好狗。”
  陈安说着,蹲下身捋了捋两只狗崽脊背上的皮毛,又揉了揉它们的脑袋。
  而就在这个时候,两只狗崽都探着脑袋,闻了闻陈安。
  看到这情形,陈安知道,事情成了。
  这两只狗崽都只是半大,也就差不多一岁的样子。
  它们的食量和一般的土狗差不多,也和土狗一样耐粗,残羹剩饭就能满足它们,并不需要精细喂养,但性格和体型成熟得比较晚,从出生到完全成型,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换句话说,这两只半大狗崽,正是最好驯养的时候。
  上辈子放羊,陈安也养过一只青川犬,是师傅送来的,那也是条好狗。
  他一个腿瘸,靠着根拐杖走路的人,哪里跑得过满山遍野到处流窜的羊群。能将那些羊守住全靠那只青川犬。
  相处的时间长了,那真的是如臂使指,陈安随便一个手势,它就能知道,哪些羊该跑太快了,要挡一下,哪些羊嘴馋偷庄稼,该去驱赶出来。
  想起那条狗,陈安多少还有些愧疚。
  有一次他重感冒,头脑昏沉,浑身无力,可关山洞里边那三十多只羊就是三十多张嘴,那是要吃要喝的,可不是关着就完事了。
  于是,他勉力将羊放上山,就全靠那只青川犬去守着,结果,一天下来,跑丢了两只半大黄羊。
  那只青川犬将其它羊赶回来以后,陈安发现少了羊,让它回去找。
  结果,这一找就一直到半夜才回来,它将两只半大羊给咬死拖回来的。
  也就那一次,陈安动手打了它,骂了它。
  他后来细想,没有领头羊的羊,那在山野上,跟六神无主的孤魂一样,别说是条狗,就即使是人,也很难将它们抓到拉回来。
  那只青川犬找到羊以后,之所以咬死再拖回来,那也完全是无奈之举。
  能办到将羊咬死并拖回来,已经非常难得。
  它这并不是为了吃而将羊咬死,而是忠诚,陈安因此而惭愧。
  他倒是很想再将那只青川犬纳入麾下,只是,那是八二年以后的事情,现在暂时没法想,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眼下,还是赶紧回家才是。
  天空一直阴霾,不时一阵寒风吹过,刮得山间林木呜呜作响。
  云彩渐渐变得有些发红,这是彤云,是要下雪的征兆。
  “蛋子哥,今天无论如何得赶到家里边,不然的话,晚上要是下雪,在山里边那就难熬了,怕遭不住。”
  “是要走紧点,还有几十里山路,现在又多了这两只狗崽,怕是要到天黑好久才能回到村子。”
  “再晚也要赶回去,回到家就好了,总比一整夜呆在山里边舒服,反正都要走。”
  “那倒是!”
  两人顺着古道,一头扎进昏暗的深山老林,爬坡上坎,一路紧赶,也只是中途的时候停下来嚼了两个馍。
  陈安顺便掰下一些喂两只狗崽。
  它们冲着陈安递来的馍闻了闻,也不挑食,叼过去,像吃骨头一样偏着脑袋嚼。在两只狗崽各自吃了一个馍以后,似乎已经有些认可陈安,开始会冲着陈安摇尾巴了。
  小小的变化,也足以让陈安欣喜。
  再次起身上路,随着天色变晚,山林中也越发显得昏暗,像是蒙上了一层迷蒙的冷雾。
  高处的大山半腰,明眼可见厚实的雾气在飘过,渐渐的,树木草叶上蒙上了冰,天空飘起靡靡细雨,落到草木上很快成冰,就连两人的头发也似乎被冻上了一层,变得硬邦邦的。
  就这样,两个人两条狗,在寒风细雨的笼罩下,咬紧冷得稍微松懈就会打架的牙齿,看着鼻孔中喷出的两道白雾,迈着沉重的步子前行。
  渐渐地,天黑了下来,林间开始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那是雪颗粒在不断散落,变得越来越急,竟是在不经意间,地上已经铺上了白白的一层,接着开始飘起了雪花。
  山林中的小道没法再走,那些开凿在沟谷和石壁上的小道太窄,被冰冻后,变得湿滑,关键是越来越看不清了。
  幸好,现在已经进入熟悉的地头,这里离通往川陕两边的盘山公路并不是特别远,于是,两人果断翻过一道山谷,岔上公路。
  盘山公路上一样伸手不见五指,一样阴森恐怖,但好在不用太过担心一个不小心摔山沟里死掉。
  就这样,两人顺着公路,领着两只狗崽,踩着也越来越厚的冰雪,终于回到了镇上通往石河子村的土路。
  远远的,还未到岔往陈安家的岔路口,两人就看到路上有人提着煤油灯在土路晃悠。
  等靠近了,陈安才发现,等在岔路口的正是自己的老妈耿玉莲。
  “老妈,你在这里抓子?”
  陈安迎上去问道:“半夜三更,都下雪了,你不怕冷吗?”
  耿玉莲也早听到脚步声,不过提着煤油灯,灯光昏黄,灯下黑,举起煤油灯照着也看不清楚来的是谁,只听得到脚步声。
  直到听到是陈安的声音,她也赶忙紧走几步迎上去,一看到陈安就先骂了起来:“你个砍脑壳的,啷个现在才回来?说挖竹鼠去卖,一去去那么久,下雪了,晓不得家里边人担心吗?”
  话不好听,却是浓浓的关切。
  陈安笑着凑到老妈面前:“不是给你们说过要三四天嘛,我这不是回来了嘛,赶紧回屋头,冷得遭不住了。”
  就在这时,陈安牵着的两只狗崽也凑到耿玉莲脚边闻了闻,把耿玉莲吓了一跳:“啥子哦?是两条狗,哪里来的?”
  “这是我从山里面要来的。”
  “要来抓子嘛?家里边连人吃的都不够,你还一下养两条狗,养得起吗?”
  “放心,这两只狗我养,以后到山里边撵山,还要靠它们。”
  “天天想去撵山,你干点正事撒。再像你这样下去,怕是连你自己都养不活,还养狗。”
  “啷个就不是正事了嘛!我养得活我自己…你莫管!”
  陈安说完回头看向宏山:“蛋子哥,夜已经深了,我就不留你了,你赶紧回家,伯伯嬢嬢应该非常担心了,我们改天再一起耍。”
  “要得,那我走喽!”
  宏山点点头,正准备回家,却被耿玉莲一把拉住。
  “回去干啥子,你老汉老妈都在我们家,你们四天没归家,眼看天要下雪,都在一起商量,到哪儿去找你们两个龟儿…走,赶紧回屋,急死人了。”
  第23章 没法过了
  雪花纷纷扬扬,早早藏进寒冷夜色里的米仓山,显得格外寂静。
  只听得到房前屋后的林子里,落雪刷刷地响。
  半山腰的屋子里,几个人围着红红的火塘边,正在小声地议论着。
  陈安和宏山两人从早上开始,一直走到深夜,这是百多里地的长途跋涉,此时双脚像是灌了铅似的,沉重无比,离家门越近,这种感觉越强烈。
  耿玉莲看着两人走不快,反手将煤油灯塞到宏山手里,让宏山提着,自己先小跑着回去,想要将两人回来的消息告诉在屋里等候着的所有人。
  砰砰砰地砸向房门响起,火塘边的烤着火的瞿冬萍赶忙起身,将门打开,看着迎面抢进来一脸急迫的耿玉莲问道:“妈,你这是啷个了?”
  “他们回来了,陈安和宏山都回来了!”耿玉莲高兴地说。
  听到这话,屋子里围在火塘边的陈子谦、陈平和宏山的老汉老妈都纷纷从门里钻出来,朝着路口张望。
  宏山提着煤油灯在前照路,陈安牵着两条狗走在后边,刚到门前,看着一下子涌出来的一帮子人,他笑着冲宏山的老汉老妈打招呼:“伯伯、嬢嬢…”
  “你两个龟儿这几天去哪里了?老子和你伯伯今天去镇上找过,没找着人,也去问过你师父,知道你们没来过,就连你师傅,都到山里边找你去了。就怕你龟儿两个死在山沟沟头,就怕你们被人逮到…还给老子回来拿背篼都不打声招呼,偷偷摸摸的,一看就有猫腻,不管干啥子,你们好歹打声招呼,老子们也不用担心撒。”
  陈子谦显得非常气愤。
  “我这不都回来了撒,有啥子事情,明天我会跟你们说得明明白白,我现在就想吃口热乎呢,然后好好睡一觉,冷了大半夜,走了百多里地了。”
  陈安知道他们关心自己,但现在,他更需要的是休息,走着路都想打瞌睡。
  “我看他两个也确实累了,既然都回来了,那就没得事了。子谦,那我就领着幺儿回去了,改天得空再过来串门,赶紧让娃儿进屋烤火,弄点吃的,你看看他们两个,身上都冒潮气,脸色都发青了,有啥子事好好说,不要动不动就骂就打!”
  “晓得了,你们先回去,改天再说。”
  “走喽!”
  脾气上,宏山的老汉宏元康要温和得多,在村子里边的关系一向很好,是个非常平和的人,大概是只有一个儿子的原因,宏山成了他的逆鳞,非常地护犊子,只要不招惹到宏山,什么都好说。
  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他说完,接过宏山背着的背篼,叫上自家婆娘和宏山回家去了。
  陈安也背着背篼,牵着两只狗崽进了屋子,解开了拴在两只狗崽脖子上的棕绳,然后将背篼随手放在墙边,人坐到火塘边,伸着手在红红的柴火上烤着。
  两只狗崽则是在屋子里边到处闻,到处转,在熟悉这个新到的地方。
  家里人跟着进来,随手将大门关上,没了从大门口灌进来的冷风,昏暗的屋子里面,一下子变得暖和起来。
  “衣服都潮了,赶紧去楼上换套干呢。”耿玉莲凑到旁边,关心地催促。
  陈安没有多说什么,起身上楼,找了身干的衣服换上,这才又回到火塘边,看到大哥陈平往火塘里边加了些木柴,让火烧得更旺些,嫂子则是拿来铁鼎罐在火上悬着的钩子上挂着,往里面放了水,看到陈安下来,问道:“给你煮一锅面汤,里面加点红苕,得不得行?”
  家里边什么条件,陈安很清楚,没啥好挑的,点头说道:“要得,多做点,这两只狗也还饿着。”
  瞿冬萍犹豫着没有回话,陈平却是看了过来:“家里边今年口粮都不够,没得多余的喂狗。”
  很明显,他们都舍不得。
  “粮食不够我会想别的办法。”
  陈安故意不去看他哥,而是低头看向在自己旁边趴着的两只狗崽,伸手揉了揉它们的脑袋。
  一路走下来,陈安时不时地会逗弄一下,两只狗崽有了不小的变化,对他显得亲热了不少。
  撵山猎狗不同一般的看家狗,必须喂养得好一点,也能长得更强壮些,需要要靠它们找寻猎物,守护撵山人。
  对于撵山人而言,它们是最忠实的伙伴,关键时刻甚至能救命。
  “就你,你还想办法,你自己的口粮还是我们一家子的工分换来的,少拖累家里边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就因为你,家里边连一年的口粮都没分够,还没问你,你往队上借了那么多钱干啥子去了。那些钱有一分是你挣来的,你啷个好意思招呼都不打一个就借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