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巴山猎耕记 第12节
  陈安大概了解这情况,对方也心知肚明,见好就收,最后以四毛三的价格成交。
  过秤后,两人背来的松子,共计两百二十三斤多一些,抹去零头,按照两百二十三斤付钱,共得九十五块八毛九,对方干脆给了九十六块,也是痛快人。
  这笔钱,陈安不觉得稀奇,但宏山就兴奋了。
  十多块钱的针头线脑,一路出了不少力气,但是,能变成九十六块钱,这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这可是相当于城里有工作的人,三个月,甚至四个月的工资。
  现在,连上手头剩下的五块五毛钱,一共合计一百零一块五毛钱。
  陈安打心里还是觉得寒酸,但不得不承认,这点钱在这年头也算是不少的一笔钱了,看着周边有人瞄过来的目光,他赶忙将钱贴身藏在怀里衣兜里,叫上宏山:“蛋子哥,赶紧走,这种地方不能久待。”
  话音刚落,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喊叫声:“给我站到…”
  黑市场上,像是平地起了一声惊雷,一下子炸开锅了。
  所有人惶急火燎地收拾自己的东西,想要赶紧离开,一时间乱得不得了。
  陈安和宏山当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刚准备跑,一转身,陈安就被一个跑得更急的,和两人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撞得身不由己地朝前栽倒,那人也是一个措不及防,摔了狗吃屎。
  陈安还没有爬起来责怪,这人反倒先骂了起来:“我日你仙人板板,你狗日嘞眼瞎啊?”
  在川陕交界,两边的人说话,还是有些类似,也分不清到底是哪边的人,但是,一点都不妨碍发现陈安被人撞翻,准备上前去拉的宏山,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立刻改变目标,一把抓着刚爬起来的这人的衣领,抬手就是两耳屎扇过去,紧跟着又是一窝心脚,将人踹得闷哼一声,连退几步四仰八叉地再次摔倒在地。
  蜀地之人表面温和,内心却总是憋着股狠劲,下手不留情,尤其擅长打群架。
  宏山向来护着陈安,两人是当亲兄弟处,怎么可能容得下人骂陈安,何况是他撞的陈安,还敢骂人,简直就是讨打。
  他那一窝心脚力道不小,那人被踹得倒在地上,一只手捂着胸口,一只手杵着地下,挣扎了几下,没能爬起来。
  爬起来的陈安也立马冲过去,冲着那人连踢带踹,踹的人怪叫几声,双拳难敌四手,又有人来黑市场追撵,他甩下一句“给老子等起”,再不敢停留,抱头鼠窜。
  陈安眼尖,忽然看到地上有两小坨那人掉下来的东西,也顾不得身上沾染的灰尘,快速捡起来,往口袋里一塞,叫上宏山就跑。
  卸掉沉重负荷的两人,此时身轻如燕。
  尽管挎着背篼,手里提着空袋子,甩前甩后,两人依旧跑得飞快,直到一路跑进外边山林,见后面没人追来,才停下脚步。
  陈安心里噗通狂跳,却忍不住看向自己的双腿:好长时间没跑路了,一双腿都正常的感觉,年轻的感觉,真鸡儿爽
  第19章 狗眼看人低
  陈安和宏山两人大口地喘着气,平息自己砰砰乱跳的心脏,相视一眼,都看到彼此脸上的笑意。
  “要不是有人追撵,换作平时,撞到人了还敢给老子骂人、耍横,老子不打得龟儿子连他妈都认不得才怪。”
  宏山伸手捏着鼻子,脑袋偏往一边,猛地一吹,将被冷得不住往外淌的清鼻涕吹掉,用指头一抹,擦在一边的树干上。
  “那龟儿就是欠收拾。”
  陈安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过,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刚刚趁机捡拾起来的东西。
  他从兜里掏出来看了下,心里忍不住一阵狂喜。
  那是两坨用橡皮筋捆扎着的票。
  一沓是布票,是汉中本地的。
  另一沓是粮票,是全国通用的粮票。通用粮票走到哪儿都能用,就有些不得了了。
  这时候的粮票分为地方、通用和军用等多种。
  无票难行的年头,这些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比钱还难得,用钱去换,还得多出点钱才行。
  宏山凑过来一看,也是有些目瞪口呆:“那么多,啷个搞到的?”
  “就刚才那龟儿掉的,他应该是个倒卖各种票证的。”陈安笑着说道。
  “那龟儿活该,这就是代价。”
  宏山说这话的时候,瞟了眼周边,有些谨慎地说:“丢了那么多东西,那龟儿怕是会找过来哦!”
  “所以,我们现在就把它们分了,分着装把稳些。那龟儿敢找过来,人多就跑,如果只是他一个,那就是讨打。”
  陈安大拇指一指后边的山林:“到了林子里边,来再多人老子也不怕,我这些年跟着师傅不是白学的。”
  这些捆成一沓的布票粮票,被仔细分拣归类过,都是一样的价值,全是大面值的五市斤通用粮票和十市尺的布票。
  陈安数了一下,粮票三十五张。十市尺的布票二十八张。
  这算起来,价值也相当不赖。
  他直接将粮票数出十七张,布票数了十四张,顺便将卖松子的钱也数了五十块钱,一并递给宏山:“蛋子哥,我占点便宜,多拿一张粮票和一块五毛钱。”
  宏山看着陈安送到面前的这些东西,却是脸一黑:“狗娃子,啷个给我那么多,要不是你领我往这边来一趟,这些东西我连见都见不到,再说了,一路上我只出了点力气,都是你在张罗…我不得要。”
  “说那些…跑这一趟,从挖竹溜子开始,就是一起出力,一起冒的风险,再说了,刚刚也是你在护我,我们是啥子,发小,一起长大的,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伙,拿起…”
  陈安说着,将东西往宏山兜里边塞。
  这些东西,宏山没看到,要是换作一些人,直接就闷声发财了。
  但是,对于这个上辈子把自己当亲兄弟照顾了多年的兄弟伙,陈安给的这些东西,心甘情愿,在他当着宏山的面拿出来的时候,就是为了分他。
  宏山还是不肯,退了两步让开。
  “哥子,你干啥子?再不接我翻脸了哈。还做不做兄弟嘛!”
  陈安狠狠地瞪了宏山一眼:“大男人,爽气点。”
  宏山犹豫了一下,神情有些激动地看了陈安好一会儿,才伸手接过来。
  这些东西,都是家里边严重欠缺的,他怎么会不想要。只是打心里边觉得,要不是陈安领着,也不会有这一趟,大部分都是陈安的功劳,能分点钱,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从小一起长大,他也清楚陈安的为人——耿直,把兄弟情分看得很重。
  现在,陈安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不好推辞,更怕伤了兄弟情分,于是接过来贴身装好,问道:“接下来,就回去了?”
  陈安略微想了一下,看看自己连袜子都没得一双,大脚趾头拱出来的黄胶鞋,再看看宏山穿着的鞋帮已经有些破烂的布鞋,说道:“现在城里边的食堂、百货大楼都上班了,辛苦一趟,好歹去把肚子填饱,买点吃的路上做干粮。还有,这些布票,全是汉中这边的,只能在这边用,天冷了,扯点棉布回家,给家里边人做套衣服。再买双鞋子…事情办完就走。”
  以后少不了经常上山,没得双好点的鞋子可不行。
  毋庸置疑,这年头的黄胶鞋,那真的是在山野穿行的最好利器。
  “就不怕再遇到刚才那龟儿?”宏山有些不放心地问:“东西丢了,那龟儿肯定到处找。”
  “怕啥子,刚才被人追撵,惶急火燎的,被我们揍了一顿,说不定他都不记得我们,再说了,我们不在南郑,多走几里路,绕到汉中城里去,那里吃东西,买东西,都要方便得多,再说了,他十有八九想着我们跑掉了,不敢在这地方停留,注意点就是了。”
  “要得嘛,走,吃饭的时候我请,不要跟我抢。”
  陈安笑笑,领头顺着大路朝着汉中方向走,同时警惕地打量着周边。
  好在,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异常,顺利进入这座有着不少古代建筑的城市,找到了百货大楼,就在大楼旁边,就有座大众食堂,在里面吃饭的人不少,操着各种口音的都有。
  陈安和宏山走进大众食堂,一个擦着桌子穿白工作服的女服务员,见两人穿着的补丁衣,还有破破烂烂的鞋子,一看就知道是乡里娃进城,穷酸土气,以为是乡下人走错地方。
  她没有好脸色地厉声喊道:“这里是食堂,不是马路随便走,出去!”
  要换作以前,两人兜兜里边寒酸,还真不敢走进这食堂。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没票,不得不承认,有些地方就是没得资格进去,总是低人一等的感觉,心里边都发虚,大概也就只能在门口往里边看看。
  就即使如此,也少不了被驱赶。
  这年头,可没有顾客是上帝一说,服务员跟顾客吵架,厨师跟顾客动手,是很常见的事情,到时候还未必能说上理。
  店大欺客。
  但现在不一样了,兜里边有钱有票,只是吃顿饭,那还是消费得起的。
  宏山一下子就来气了,立即回应:“难道食堂不能吃饭要到马路上去吃?”
  服务员见宏山顶撞,也不示弱,态度冷冰冰地说:“一看就是两个乡巴佬,吃饭是要粮票的吗,有得起粮票吗?”
  宏山瞪了回去:“没得粮票老子敢进来吗?”
  他说着,理直气壮地就往服务员擦着的桌子旁的条凳上一坐,随手从兜里面掏出一张粮票和一张大团结拍在桌上,补上了一句:“狗眼看人低,你们是为大家伙服务的嘛,学会欺负劳苦大众了嗦?”
  倒不是显摆,一个多小时前,两人还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但被这样对待,换作谁,心里边都来气,之前可能硬气不起来,现在却是不一样了。
  而且,宏山此时的嘴也麻利,上来就挂高帽,谁听了都怕。
  第20章 要打猎,还得是双管猎枪
  看着桌上的钱和粮票,再被宏山一怼,服务员一下子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几秒,尽管她脸色还是不太好看,但还是识趣地将声音压得小了些:“要先到窗口买牌子。”
  宏山再次瞪了她一眼,见她不再强硬,也就不再计较。
  他看了下周边的食客,大都在吃的是一种面,于是开口问那服务员:“他们吃的是啥子面?”
  “臊子面,一碗一角五分钱。”
  服务员回了一句,继续擦完桌子,转身去别的桌收拾碗筷。
  “狗娃子,我们就吃臊子面。”
  “要得!”
  宏山起身拿着粮票和钱到窗口去买牌子,两人现在肚子都饿极了,他略微估计一下,一人吃三碗完全不是问题,于是,用粮票和钱一起,在窗口买了六碗臊子面。
  窗口的服务员找补后递给宏山六个如象棋般大小的白铁皮片片,上面都用红漆写着个一,他拿着回到桌前,跟陈安坐在一起冲壳子(吹牛)。
  两人说话的时候,也不时地扫视着外面,留意会不会有人找来。
  等了不一会儿,那个之前让两人出去的服务员端来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还未调作料,逸散的香气就惹得两人直咽口水。
  比起在桃源镇黑市场上的小摊吃的担担面,便宜了一毛钱的臊子面光看上去就觉得要好吃得多了,毕竟是大食堂出来的东西,能在食堂里边上班的厨师,那也是有相当水准的。
  这是两天两夜下来,吃上的第二顿热饭,不仅是白面做成,还有平日里想都不敢想的碎肉疙瘩。
  早已经饥肠辘辘的两人随便调了些作料,多多放了些辣椒,搅拌几下,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一人三碗,吃得稀里哗啦,惹得领桌的食客投来不解的目光。
  各自三碗臊子面吃下肚,两人又各自要了一碗滚烫的面汤喝下,直吃得人浑身发热,脑门冒汗,仿佛一路的疲劳也一下子没了,变得精神抖擞。